立足技术基础,优化营销方式——浅析漳州非遗棉花画的产品创新

2022-10-06

2004年, 棉花画在中国漳州 (它的故乡) 已经消失将近10年, 然而央视的一档节目《夕阳红》却在法国一个普通人家拍摄时意外的发现了这户人家家里墙上挂着的一幅棉花画, 而主人一句:“欢迎来自棉花画故乡的朋友”更是让我们这些作为棉花画故里的人们自感惭愧。

棉花画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漳州, 其雏形的诞生还更早于这个时间, 起初, 漳州一带的弹棉师傅常常应用彩色棉花在色彩单一的棉被胎面上揉线、铺花和缀字, 这些经过揉线、铺花和缀字的艺术作品不仅寓意着吉祥, 也使得棉被更为美观, 被人们所喜爱, 常见的图案内容有“双凤牡丹”、和合二仙”、“鸳鸯戏水”以及“双喜临门”等, 这些图案文字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形式的棉花创作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 棉花生产合作社几位老师傅——游秋源和黄家声等人开始在原有的棉被画基础上拓展了棉花画的使用范围, 把棉被上的平面吉祥图画搬到了无光纺布上, 比如早期的《猫》、《鹰》、《金鱼》以及《花卉》等橱窗锦画, 就受收到了众多的追捧。再后来, 棉花画进一步发展, 制作师傅们用彩塑、彩扎等手法, 再配上清新淡雅的山水画作为背景, 最终发展成为了镶在玻璃框里的工艺品, 并初步定名为“棉堆画”;后于20世纪60年代正式更名为“棉花画”。到了20世纪70到80年代, 漳州棉花画由于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而广为流行, 棉花画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工艺美术业, 棉花画的工艺品开始面向国内外市场, 广为流传, 并深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

然而, 由于棉花画产业在全盛时期没有做好合理的统筹规划措施, 且在20世纪80年代末没有把握好时机, 被一些更有竞争优势的工艺品取代了市场, 导致到了90年代初, 棉花画的工艺产品几乎消失, 直到2005年, 在政府部门的扶持下, 棉花画才被重新重视而开始得以复苏。

现今, 棉花画被视为高端工艺品而受世界各地的需求, 这样的情况为漳州棉花画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 然而也对其发展中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棉花画过去兴盛到衰落来看, 漳州棉花画尽管有着独特艺术的形式、精湛的技术工艺、绚丽的美术色彩以及鲜明的民族文化底蕴, 但其几乎面临消亡, 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 艺术定位错误, 忽略了棉花画的艺术价值, 仅将其定位为普通商品;

2) 过度生产, 只以利益作为生产目标, 忽略对其更高品质的追求;

3) 市场意识不强, 对棉花画产品的宣传与统筹规划没能促使棉花画进一步发展;

4) 政府不够重视, 缺乏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和棉花画人才的培养;

5) 传统原材料稀缺, 可代替新型材料较少;

6) 创作形式缺乏创新, 过度依赖于过去传统且单一的形式。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市场考察、资料调研与梳理归纳之后, 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大多数主要以分析和讲述漳州棉花画的传统艺术形态以及棉花画的发展历程为主, 仅有极少数文献资料是对棉花画产业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的探讨。为了能进一步促进漳州棉花画的发展, 本文主要以其产品的创新作为切入点, 希望通过此创新方式推动其得以继承和发扬, 为中华民族的民族工艺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再添生机。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众所周知, 漳州棉花画是纯粹的手工艺术品, 不同于机器艺术品, 手工艺术品有着自身无可取代的艺术价值, 因为每一件艺术品都有自身的唯一性, 而往往原材料、工具的选择对于棉花画的成型效果与美感起着决定的作用, 因此新材料与工具的选用和开发对于棉花画艺术品创新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新材料

棉花画发展初期, 用于制造生产棉花画产品的材料都比较少, 因而生产出的造型都比较简易, 画幅也比较小, 如图《献寿图》 (图1) 所示, 不难发现这幅早期的棉花画选择的材料主要是经过漂染的脱脂棉花、金丝绒线、无光纺布以及桃胶、铁线等, 欣赏时间久了会让人觉得审美单薄。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 棉花画的选材与画幅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是完成一幅大型的棉花画创作, 一般都需要耗费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如图《百鸟朝凤》 (图2) 所示, 该图是由著名工艺技师郭美瑜创作而成, 全图长有2.58米, 宽将近有2米, 是中国目前尚存的最大棉花画。通过对这幅棉花画的观察, 我们看得出该图使用得最多的材料依然是经过特殊过的“防腐脱脂棉花”, 这种脱脂棉花占据了整个画幅的大半内容;其次, 我们可以看出图中制作成鸟儿坚硬嘴巴的是选了“卡纸”做底托材料、包裹着树枝石块以造型的是选了“绵纸”做包裹材料、装点画面局部以提升艺术效果的是选了“金丝绒线”做辅助材料以及铺底背景用的“无光纺布”与“绢花”等其他几种不同功能的辅助材料;最后, 还有无法直接观看就能看到的材料, 如用于支撑骨架的“铁丝”与用于粘合的“桃胶”等。其实, 不同于早期棉花画的材料, 这幅画中绵纸、卡纸以及绢花等材料的选用大大增加了棉花画的艺术价值, 因此被评为福建省第七届民间文艺“最佳作品奖”而为后人所称赞。通过对这幅创作作品中新材料的选用情况来看, 其成功不仅体现出了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对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更彰显出了棉花画强烈的艺术性。

通过对市场现有相似材料的调研, 并结合郭美瑜老师的成功经验, 为我们在棉花画选材方面提供了新的参考, 笔者罗列出以下几种可行的新型材料:

1) 铝合金丝 (简称“铝丝”) ——这种材料有着抗腐蚀、耐酸碱、韧性好、强度好、易成型以及不褪色等诸多特点;与传统铁丝材料相比, 有效地解决了铁丝易生锈, 重量重等问题, 不仅大大延长棉花画的保存时间, 更是提高了棉花画的艺术价值。

2) 手工专用白胶——这种材料有着无甲醛、环保无毒无腐蚀、粘力强, 粘合速度快等优点, 将其作为棉花画的材料, 可以达到不伤手, 非常合适于手工制作, 而且其粘性强指的是较适合纤维物体的粘合, 将其作为工业桃胶的替代材料再合理不过。同时, 由于现有市场上的桃胶都是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的食用型桃胶, 选用其作为棉花画的粘合材料, 大大增加了棉花画的成本投入, 粘合度也不够, 而手工专用白胶这种材料随处可得, 不仅节约了材料的炼制时间, 更有效降低了棉花画的成本消耗。

3) 贡川棉纸——这种材料具有着环保无毒、防腐防蛀、纸质洁白、细韧柔软、纤维长、抗拉力好, 透气性强、不易变色、久存不陈、吸墨性强、易于上色等诸多优势, 与传统绵纸相比, 贡川棉纸的特性非常接近甚至略高于传统棉花画所使用的绵纸;更重要的一点是贡川棉纸的供应稳定, 不担心会出现断货的问题。

当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棉花画能使用的新型材料将会越来越多, 材料可选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棉花画的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

二、新工具

工具对于手工艺术品的加工和制作, 为其必不可少的器具, 选用恰当合适的工具对于一件手工艺术品的艺术的体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漳州棉花画作为中国民间艺术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其经历的兴盛与衰落过程中, 大家往往把眼光聚焦于原材料的创新上, 忽略了“棉花画专用工具”开发与运用, 致使棉花画的创新发展局限于材料的运用上, 其制作的生产效率与质量停滞不前, 棉花画的发展也因此有了一定的局限。

通过对漳州棉花画的制作过程进行分析, 我们不难发现, 漳州棉花画选选用的工具往往是以针线、小刀、剪刀、镊子、小钳子以及刷子等, 那些我们在工艺制作中较为常见的工具为主, 这些工具虽然具有着购买方便、使用便捷、学习简单以及易于上手等优点, 但同时这些工具却有着依赖人工操作、效率低以及无法量产等一系列的缺点。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选用既具有传统工具优点, 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工具, 也就成了我们新工具所选的目标, 以下比较列举了几种新型工具以供参考:

1) 改良后的“手工织物清理器” (图3) ——手工织物清理器最开始主要用于我们生活中清理毛织衣物上凸起的小毛球, 这种清理器滚筒上的钩针较短小密集;而我们对这种手工清理器适当增加了其钩针的长度、摩擦度以及针齿的间距, 也就成了改良后的手工织物清理器, 其能更快更方便地从棉毛团中, 刮取更多细小的棉纱纤维 (图4) 。将其与镊子配合使用于棉花画的制作当中, 与传统单纯依靠镊子来一根根地夹取棉纱相比, 这种配合手工清理器的方法, 一方面能有效提高刮抽棉纱的效率, 另一方面还能使棉纱的形态较之前的均匀细致, 大大提高了棉花画手工艺术品的品质。

2) 小型数码模切机——这种工具是一种非常具体现代化意义的切割工具, 其具有着占用工作平台小, 能够准确采用激光定位, 按照电脑上的设计图样准确切割, 可识别的耗材质量小等特点, 同时我们将切割刀更换成圆珠笔, 还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非常适用的棉花画制作过程中的绘图仪。由于棉花画的制作时, 我们往往会需要用卡纸的纸模做底板, 然后在底板上胶贴棉花纤维后, 再拼接完成棉花画的其他制作步骤, 小型数码模切机的应用能很好地解决纸模的数量较大且规格要求统一的需求, 批量刻绘出统一的基础造型, 最后工艺技师只需要根据基础造型再进行适当的修剪与加工便可。小型数码模切机的使用, 不仅可以较大地提高棉花画制作的效率, 还很好的依旧包含着棉花画的手工艺术魅力, 对于棉花画的艺术价值的体现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艺术工具并不是唯一的, 能够更好的让艺术工作者的思维与操作进行融合的工具才是更好的工具, 因而工具的选择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以上这几种工具可能不是最好的, 但是其与传统工具相比却有着很大的进步, 对于现代艺术工作者而言, 应以开拓的眼光看待新鲜事物, 以更好的工具辅助, 设计出更好的令人们满意的艺术品。

标新立异, 雅俗共赏

简而言之, 以新奇样式吸引他人, 能为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 这就是标新立异, 雅俗共赏。而漳州棉花画作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在对其材料和工具进行探索之后, 如何在其他方面做到标新立异, 雅俗共赏呢?

1、分类与分档

漳州棉花画从诞生至今, 其经历的兴盛和衰落的时间都比较短, 整体创新的历史时间也相应较短, 加上棉花画制作完成后往往需要密封保存避免其受潮霉变的工艺要求, 致使棉花画的艺术创作形式主要局限于大中型挂画或摆件的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虽也有将其制作为小型的挂画与摆件的形式, 但由于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均未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这种艺术形式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大、中型挂画与摆件的市场价值虽较高, 但却又由于取材较多、画幅大而繁杂, 能制作的高级工艺技师较少, 使得这类创作形式往往工期长、量产困难, 最终差点消亡殆尽。

为了丰富棉花画的创新形式, 在对当前内地市场的工艺品的表现形式做了一定调研的基础上, 笔者总结了其他工艺品的创新制作形式, 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点创新形式, 希望能够丰富漳州棉花画艺术品的创作形式。

1) 创新形式的分类——棉花画想要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仅仅依靠传统创作形式是远远不够的, 因为棉花画首先应做的是提高自身的社会知名度, 以丰富的创作形式拓展市场空间, 以稳定可行的运作模式谋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对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必要性分析后, 开发消费者所需产品流通形式;针对不同级别的工艺技师赋予不同的类别创作形式, 加大工艺师傅的技术培养与人力培养。

在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研后我们了解到, 消费者所需的棉花画创新形式的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第一类暂定统称为“超小型佩件类” (图5) , 这种创作形式以“小而精”为主, 一般初级工艺师单人便可较快地完成, 这种超小型佩件类棉花画艺术品结合了目前的新型材料亚克力, 常用作为钥匙挂件、汽车装饰挂件以及屋内小饰品等。第二类暂定统称为“小型装饰类” (图6) , 这种棉花画创作形式相比超小型佩件类要稍微大些, 需要中级工艺师单人或2-3名初级工艺师协同工作才能完成, 适用于各种小型的挂画、摆件或装饰饰品等。第三类暂定统称为“大中型工艺类”, 需要高级工艺师单人甚至高级工艺师辅以初、中级工艺师共同协作才能完成, 这种创作形式也正好是目前漳州棉花画的存在模式, 其特色毋庸置疑主要是走高端手工艺品路线, 完美的体现着棉花画的艺术价值。

2)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行分档——在对前面的三种创作形式的分类之后, 我们还可以对同一类型的产品进行不同档次的分档创新。比如, 一个超小型的棉花画汽车挂件, 相同的制作内, 可根据所选用的主材料的不同、辅助材料的不同以及制作工具的不同对其进行分档。不同档次的产品的价值定位不一样, 艺术定位不一样, 这样不仅能很好的丰富同类型产品的形式创新, 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提高了棉花画的社会知名度, 增加的棉花画的经济效益。

2、多平台合作

除了以上分类和分档的创新形式, 漳州棉花画的产品创新还可以尝试与其他产品进行融合设计, 通过多种平台合作的方式进行自身的推广和发展,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互惠共赢、相得益彰”。以下列举两个在此次探索中实践成功的案例 (注:由于涉及产权, 所以本环节暂不能提供图片, 请见谅) :

1) 与“音乐盒”的创新组合设计——本案例属于“小型装饰类”中的棉花画摆件, 主要是结合各种类型的音乐盒底座, 在底座上设计、组装不同题材的全立体棉花画, 再将其用亚克力罩密闭保护;产品集现代感与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为一体, 易被青少年所喜爱、接受。

2) 与“木雕、石雕工艺品”的创新组合设计——本案例同属于“小型装饰类”中的棉花画摆件, 但其不同于“音乐盒”案例中被作为装饰主体, 而是为了辅助木雕、石雕工艺品的原有题材, 在不破坏其整体美感的基础上, 添加一些全立体的棉花画小配件, 如“安放于木雕山上的微型房屋或仙鹤”之类的装饰物, 此举活化了原工艺品的生命力, 使其更显趣味与生动, 增加了卖点。

漳州棉花画产品合作创新模式并不只局限于以上两种, 在不改变棉花画工艺品的艺术价值的基础上, 通过不同渠道的合作方式都是可以值得尝试的, 互惠互利, 合作共赢能促使双方都得以发展。同时, 相信随着现今物质财富的满足, 人们对于精神财富的渴求越来越重视, 像棉花画这类的中国工艺品的市场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大, 漳州棉花画的发展必定会进入第二个春天。

三、小结

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棉花画”拥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 无论是名家的手工艺品或是行业生产, 都有一定的资料可考。然而其到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消失,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传统材料的稀缺、创作形式传统且单一、可代替新型材料较少以及市场规划缺乏系统性。

原材料、工具是其构成的内部存在, 创作形式是其为大众所认知、喜爱的外在表现, 三者皆不可或缺, 漳州棉花画的产品创新只有基于这些基础之上, 才是其得以传承延续并长久立足市场、创造广泛经济效益的正确方法与途径。这些环节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即使有关部门发文对其加以重视和保护, 漳州棉花画的产业发展仍将面临“复苏容易兴盛难”的局面。

所以, 为了使这门独特的手工技艺得以长久地传承延续并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此次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前人探索的基础, 首先从影响棉花画今后发展的产品创新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棉花画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创作形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最后提出了几点构思与可具体实施的营销规划方案, 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其产业的创新与研发。

摘要: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棉花画”拥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与历史传承, 无论是名家的手工艺品或是行业生产, 都有一定的资料可考。然而其到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消失,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传统材料的稀缺、创作形式传统且单一、可代替新型材料较少以及市场规划缺乏系统性, 都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为了使这门独特的手工技艺得以长久地传承延续并取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此次的研究主要立足于前人探索的基础, 首先从影响棉花画今后发展的产品创新进行了分析, 然后对棉花画所使用的材料、工具及创作形式进行了探讨与实践, 最后提出了几点构思与可具体实施的营销规划方案, 希望能够更好地推动其产业的创新与研发。

关键词:漳州棉花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创新

参考文献

[1] 靳之林.《中国民间美术》[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2004.

[2] 易心, 肖翱予.《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4.

[3] 林殿阁.《漳州民间美术》[M].福州:海风出版社, 2005.

[4] 漳州市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挖掘民间工艺和民俗文化资源, 促进漳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Z], 2005-12-08.

[5] 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 2006.

[6] 姚兆羽, 余珊珊.《漳州棉花画的守望者——郭美瑜》[N].闽南日报, 2006-03-10.

[7] 黄立成.《试论漳州棉花画的艺术特征》[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第2期.

[8] 黄立成.《漳州棉花画的传承与发展》[J].广西轻工业, 2008, 第12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挂靠的法律风险和防范研究下一篇:企业财务会计内控管理机制的建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