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

2022-11-18

第一篇:一副对联写尽了人生

一副对联 六个典故

闲读杂书,见一副短短的仅仅 14 个字的赞美自己老师的对联,竟然巧妙地运用了中学生应该了解、掌握的六个常见典故,且语意通畅、音韵和谐,毫无雕琢斧凿之痕,实属难得。笔者现不避浅陋,试辑录并小作分析,以供青年朋友学习参考。其联为:

西席桃李满桑梓;东坦龙蛇尽楷模。

此联的大意是:我的老师教育、教学有方,得意门生遍及乡里;他的女婿们也都是龙蛇般的非常人物,个个堪称为人之楷模。可贵的是此联在文脉畅达、韵律协调、琅琅上口的同时,自然而巧妙地嵌入了六个典故,从而使联意丰赡、饶有情趣、弥足珍奇。下面试分别述之:

西席:即老师。

古人除了尊称老师为“夫子”、“先生”、“恩师”外,何以还尊称为“西席”呢?这与汉明帝刘庄有关。据《称谓录》卷八记载:“汉明帝尊桓荣以师礼,上幸太常府,令荣坐东面。设几。故师曰西席。”此事史料可查:汉明帝是光武帝刘秀的继承人,他当太子时就拜桓荣为师,登上皇位后对桓荣仍十分尊敬。他常到桓荣住的太常府内,请桓荣坐向东的位子,并替桓荣摆好桌案和手杖,亲自手拿经书听桓荣讲解经文。他为何让老师“向东”坐呢?原来,汉代室内的座次是以靠西墙而坐——即面向东方为最尊。“西席”,就是“坐西面东”的座次,明帝这样安排是表示对老师的尊敬。由于皇帝安排老师坐西席,于是人们就把家庭教师、甚至所有老师尊称为西席了。

桃李:喻指门生、学生。

典出《韩诗外传》七:“夫春树桃李者,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者,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要了解这段话的意思,还须知道此话是何人对谁说的。原来,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他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了北方。在北方他遇到个叫简子的人,就大发牢骚,抱怨那些受自己培养、保举的人不肯为他出力。简子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李,夏天便可以在树下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如果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那么,不仅夏天不能利用它,就是到了秋天它满身长的刺还会刺人。”接着简子又说:“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你选拔的人本来就是不应该选拔的啊!”——这里简子以“种树”来喻“育人”,既形象又深刻。后来,人们就把老师培育出的优秀人才喻称为“桃李”。并渐渐地把凡所教育的学生、栽培的后辈都称作“桃李”了。如“门墙桃李”、“桃李满天下”等。

桑梓:桑梓是桑树和梓树的合称,它们都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好树木,古人常常在家园四周栽种这两种树,这里喻指家乡。

此典出自《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四句诗译过来大意是:我见到了桑树和梓树,便想起家园四周父母也种了它们,于是便恭恭敬敬地对着它们,何况来到父母跟前呢?所以见了父亲,没有不抬头仰望着,所以见了母亲,没有不贴身依靠的。基于这样的诗意,《后汉书》也曾有“松柏桑梓,犹宜恭肃(面对松柏桑梓,就应该现出恭敬肃顺的样子)”的句子。正因为桑树、梓树是父母亲手栽种的,而它们又生长在家乡,后人便用它们来喻指家乡;又由于简洁顺口的需要,人们便把这两种树名简缩合称为“桑梓”,因而,桑梓就渐渐地成为家乡的代称了。例如:唐·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此外,由上述意,古人还常常称家乡为“梓里”、“梓桑(诗词中因韵律需要颠倒)”。

东坦:指女婿。

为“东床坦腹”的略语。东坦何以指女婿呢?这与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婚姻有关。晋代太傅郗鉴想在丞相王导府上物色个女婿,便派他的门生到王家代自己挑选。门生来到东厢房王家子弟齐集的地方一个个相看了一番,回去向郗鉴报告说:“王家的小伙子都很好,难分上下。不过,听说您要选女婿,他们个个都打扮得衣冠楚楚、举止矜持,希望能被选中;只有一个后生躺在东边的床上,敞开衣襟,露着肚皮,满不在乎,好像根本不知道您要选女婿似的。”郗鉴听了,高兴地说:“这个人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于是郗太傅就把女儿许配给了这个人。后来经过打听,原来那个躺在床上坦露肚子的就是日后成为大书法家的王羲之。此故事作为美谈流传了下来,渐渐地人们就把别人的好女婿称为“东床佳婿”、“东床坦腹”、“东床”和“东坦”等。

龙蛇:这里并非“龙”与“蛇”的合称,而是比喻非常的人物。

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意思是说:幽深的大山,广阔的水域,实是多生龙蛇。据《辞海》中援引杜预的注释:“言非常之地多生非常之物。”意思也就是说,不寻常地域环境,往往会生长出不寻常的事物,即钟灵毓秀、地灵人杰之意。唐朝大诗人李白的《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其中“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两句也可以作为佐证。此外,龙蛇一词还常常比喻隐匿、退隐;比喻矛戟等武器;形容盘曲的树枝;形容书法笔势的蜿蜒盘曲或书法作品等等。但就本对联内容来看,应该是喻指“非常的人物”——即卓越有才干的杰出人物。

楷模:楷和模都是树名。

至于“楷模”一词,早在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中即有使用:“斯实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楷树,即黄连树,这种树枝干疏而不屈,刚直挺拔。相传它生于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坟头。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在坟墓边守灵三年。唯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时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他则祭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曾折树枝为哭丧棒,并将其插入墓旁,后来此树枝便萌发长成叶茂枝疏、干直质良的大树。模树,据传说生长在西周初年的政治家、主张“明德慎罚”、礼贤下士的周公坟上。此树四季常青,枝繁叶茂,其叶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春青、夏赤、秋白、冬黑,色泽纯正。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姿质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第二篇:一副对联带活一堂课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陆河县河田中学 彭翠红

今天下午我们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语文教师在我的班级高一(19)班听了我的一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看,我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我的这节课是《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了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了王羲之这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教大家读了三遍文章,又帮助大家梳理了生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可以说第一课时大家学习很充实。这样的课很实在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当然也是最保险的课,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闪失。那么,第二课时我仍然这么上吗?我也知道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我带着大家分析一下文章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但我总觉得这样上太乏味,缺少创新。第二课时应该体现一下新课改的精神。怎么上呢?我在思考之时突然大脑的屏幕上仿佛有一个闪电闪过──对联。对呀,这篇文章能不能用对联带动起来呢?我还记得我在上一届教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曾撰写一副对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对这副对联也很感兴趣,都纷纷抄在书上。如果我也用这副对联带动文章的讲解可以吗?我在心里默默地设计起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来。很快我的第二课时就设计出来了。

现在想一想,我的这节课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课堂上,我首先给同学们卖了个关子:“今天这节课,我们每位同学都要作一副对联!”同学们一听就慌了。因为他们从来没拟过对联。“这副对联很好拟,我先给大家做个示范!”于是我边带着学生读文章边分析文章的精邃,边拟出如下对联:

群贤毕至,一觞一咏成就兰亭华章,信可乐也;

少长咸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

这副对联上联很好地概括了一二两段的内容,下联又揭示了三四两段的思想精华,确实应该说很精当。

同学们纷纷为我鼓掌。我很高兴,说:“那么我的学生能不能也学老师的样拟副对联呢?”有的同学开始摩拳擦掌,有的同学却说不知怎么拟。我于是在黑板上为大家讲解“对联创作四原则”:

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通过这一分析,很多同学都知道怎么拟对联了。剩下的时间就看同学们的了。就见我的学生一个个潜心地读文,潜心地思考,在作业本上勾勾划划。大约五分钟的时间,我见每个同学的作业本上都留下了两行清晰的字迹。我知道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下面是展示成果的时候了。同学们一个接一个站起来将自己的大作展示出来,有的还写了两副,不简单!我适时地进行点评。同学们展示完,我的点评也展示完。还剩下三分钟,全班同学齐背文章,这节课完成了。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知道这节课应该有个好的评价,我欣慰地对同学们说:“谢谢,同学们!”这是我发自内心的话语。 下面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

1 高一(19)班学生作品:

览昔人之佳作,临文嗟悼;感斯文之所述,世殊事异。

──余怡舒 妙趣横生山和水;触景生情乐与悲。

──李金涛

品山林趣味;叹人生喜悲。

──汤丽馨

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

──叶思颖

喝美酒,作美诗,留于后人;谈抱负,叹人生,传为佳话。

──彭壹波

把酒畅情怀,观世间之美景;幽室谈抱负,悟人生之悲欢。

──彭秋露 群贤毕至,流觞吟咏兰亭华章;少长咸集,临文嗟悼人生哲理。

──邱庆 兰亭集会赏美景;幽室畅谈悟哲理。

─彭廉清 兰亭之下成华章,流传百世;曲水之上叹忧怀,咏唱千秋。

──彭素洁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畅人生乐事,乐也;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悟死生哲理,悲乎?

──罗思情

高一(20)班学生作品: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赏兰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叙幽情。

──彭肖欣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畅叙幽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游目骋怀。

──叶雪辉 癸丑年,会稽山阴修禊事,其乐无穷;

暮春初,兰亭美景叙幽情,感慨万千。

──彭彩琴

流觞曲水叙幽情;兰亭群贤孕佳作。

──邱欢

惠风和畅,畅叙幽情;情随事迁,感悟人生。

──李招任

群贤毕至于兰亭,修禊事;少长咸集至峻岭,畅幽情。

──彭迪

2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少长咸集,茂林修竹,几俯几仰,感悟人生。

──蔡苏童 依山傍水叙幽情;乐尽悲来叹人生。

──张锐洁 一觞一咏,叙幽情,乐在其景中;几俯几仰,叹人生,奈人生几何。

──谢思格 天朗气清群贤至,可乐也;惠风和畅悟人生,岂悲哉。

──罗 娟 英才聚兰亭,畅叙幽情;群贤咏华章,世代永存。

──薛浩

交上来的学生对联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罗列。这里要说明一下。由于大多数同学是初次拟对联,不尽人如意之处肯定很多,但我对学生说只要能做到四原则中的1、3、4就行了,至于平仄可不作要求。所以上面的学生作品只能视作宽对,平仄的要求难以达到。当然,我也很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本身就说明这节课应该是成功的。

第三篇:56首诗词写尽春天

春景

1.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首句描绘的是远景,次句是近景,第三句是中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跃然纸上。

2.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赏析:新生事物一定会冲破重重困难,脱颖而出,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读者将诗的最后两句赋予生活的哲理,诗也因此获得了新的生命,流传不绝。

3.忆江南词三首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三首诗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

4.破阵子·春景 〔宋〕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赏析:归飞的燕子,飘落的梨花,池上的碧苔,清脆的鸟啼,映衬着笑靥如花的少女,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和青春的无限美好。

5.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赏析: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世人传诵的名篇。

1 6.春题湖上 〔唐代〕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赏析: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赏析: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春风

1.春风 〔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赏析:诗人袁枚笔下的春天活泼而富有活力,春风吹拂之处,积雪融化,万物复苏,花香遍野,自然界呈现欣欣向荣之景。

2.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赏析:诗人登超然台眺望满城烟雨,触动了乡思情,词中饱含着春未过而人将老的痛楚,强作“超然”以自我安慰。

3.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赏析:春天是万象更新、景色动人的季节,极易牵动人们最微妙、最深沉的感情,此刻,诗人被春光喚起的,是人生至死不渝的乡情。

4.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赏析:花落了虽又重开,燕子离去了还会回来,然而那眷恋春光的杜鹃,却半夜三更还在悲啼,不相信东风是唤不回来的,表现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诗人的感受。

5.雨后池上 〔宋〕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赏析: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收到以静显动,以动衬静,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6.立春偶成 〔宋〕张栻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赏析:立春是一年之始,诗人紧紧把握住这一感受,真实地描绘了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冰化雪消,草木滋生,开始透露出春的信息。

7.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赏析:此词描绘暮春景色,上片写郊外景,下片写院内景,最后以“斜阳却照深深院"作结,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春思

1.新雷 〔清〕张錐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赏析:诗人借助移情手法,赋于自然界人的情感活动和思维能力。诗人匠心独运,使诗歌的表达手段有了新意。

2.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事物。

3.春愁

〔清〕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赏析:春回大地,引起诗人无限春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4.水槛遣心二首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3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蜀天常夜雨,江槛已朝晴。 叶润林塘密,衣干枕席清。 不堪祗老病,何得尚浮名。 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

赏析:诗人经过了长期顛沛流离的生活以后,现在得到了安身的处所,面对着绮丽的风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些歌咏自然景物的小诗。

5.怅诗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赏析:从诗中可以体会到一种哲理:机遇的稍纵即逝固然增加了人们把握它的难度,但这并不意咪着机遇本身的不可把握或不存在。

6.落花落 〔唐〕王勃

落花落,落花纷漠漠。 绿叶青跗映丹萼,与君裴回上金阁。 影拂妆阶玳瑁筵,香飘舞馆茱萸幕。

落花飞,燎乱入中惟。 落花春正满,春人归不归。 落花度,氛氲绕高树。 落花春已繁,春人春不顾。 绮阁青台静且闲,罗袂红巾复往还。

盛年不再得,高枝难重攀。

试复旦游落花里,暮宿落花间。 与君落花院,台上起双鬟。

赏析:落花如痴如醉,如梦如幻,随风飘进了屋子,如同人生终于舞作了一生中最美的姿态。人还沉浸在美好的青春年华,却不知青春已渐远去,这是一首伤春之作。

7.三月晦日偶题 〔宋〕秦观

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赏析:诗句富有哲理,蕴含“理趣":繁华似锦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夏天也一样迷人!诗人的乐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春柳

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此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逄早春的欣喜之情。《咏柳》是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2.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4 赏析:柳絮在东风相助之下,狂飘乱舞,铺天盖地,诗人抓住了柳的特色,将之性格化了,使人看到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形象。

6.柳 〔宋〕寂准

晓带轻烟间杏花,晚凝深翠拂平沙。 长条别有风流处,密映钱塘苏小家。

赏析:这小诗题为“柳",全篇不带一个3.更漏子·柳丝长 〔宋〕晏几道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红日淡,绿烟睛。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枕上卧枝花好。春思重,晓妆迟。寻思残梦时。

赏析:全词以闲雅的笔调和深婉的情致,抒写了春日闺思的情怀,创造出一种纯美的词境。

4.新柳 〔宋〕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赏析:诗人漫步赏柳,由远而近,视线也由上而下,从岸上柳条,写到水中柳景。诗句新颖活泼,饱含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深情。

5.柳花词三首 〔唐〕刘禹锡

开从绿条上,散逐香风远。故取花落时,悠扬占春晚。

轻飞不假风,轻落不委地。撩乱舞晴空,发人无限思。

晴天闇闇雪,来送青春暮。无意似多情,千家万家去。

赏析:刘禹锡这组诗一反前人咏柳的格调,诗中写出了柳花的品格和精神。他把柳花写得那么高尚,那么多情。

“柳"字,却处处有着“柳"的影子。“长条别有风流处",这句显得极有动感,同时又饱含着诗人的情感。柳条长飘的动作化在“风流"二字中。

7、洞仙歌·咏柳 〔宋〕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赏析:“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峨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

春日

1.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 赏析: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

2.春日京中有怀 〔唐〕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赏析:这首诗结构齐整平密,起承转合极其自然,虚实相生,波澜起伏。其艺术手法对后世很有影响。

3.春日偶成 〔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赏析:这是一首即景诗,描写春天郊游的心情以及春天的景象,也是一首写理趣的诗,作者用朴素的手法把柔和明丽的春光同作者自得其乐的心情融为一体。

4.春日 〔宋〕汪藻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赏析:这是汪藻的成名作,桃花出篱,以清丽之笔写桃花之美。它始而嫣然一笑,令人魂飞;再一细看,花蕊半绽,又似含

情脉脉少女。诗虽咏物,却有作者本人的少年心性。

5.春日杂咏 〔明〕高珩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 鸟雀不知郊野好,穿花翻恋小庭中。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春天郊野的美好景色。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郊外的春景,后两句借景写情,抒发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表达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6.春日还郊 〔唐〕王勃

闲情兼嘿语,携杖赴岩泉。 草绿萦新带,榆青缀古钱。 鱼床侵岸水,鸟路入山烟。 还题平子赋,花树满春田。

赏析:此诗首尾绾合,章法整然。前六句写景,描绘了一派春日的田园景色,岩泉、绿草、榆钱,所见并未超出常人所及。后两句表现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不胜欣羡之情。

7.山房春事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赏析:写的是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出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反映出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

6 春夜

1.夜月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恬谧的春夜,万物的生息迁化在潜行。“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这是诗人全身心地去体察大自然的契机而得到的佳句。

2.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让无数读者为倾倒。

3.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静”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静到极处的自然在诗人笔下有声有色,生意盎然。

4.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风雨潮水却动荡不息。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显示出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5.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7 赏析:这首船歌虽然已兰溪之夜作为背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6.春夜 〔宋〕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赏析:诗人面对良宵春色,剪剪轻风,金炉香烬,月移花影,一派风光,世人却忧思满肠,不能入眠。

7.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赏析:

三、四两句似水怀珠,照亮四围,是全诗精神所在的地方。全诗既精雕细琢,又出语天成,自具艺术特色。

春游

1.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赏析:全诗以“春"字为着眼点,景中寄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喜悦轻松的情绪,以及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鮮的感受。

2.桑茶坑道中 〔宋〕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赏析: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景物,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树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和生机无限的意境。

3.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

赏析: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在词中他忘却了贬官颖州的烦恼,他愿在春醪中沉醉。

4.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赏析:作者春天经由宜阳时,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即兴抒发了国破山河在、花落鸟空啼的愁绪。

8 5.行香子·树绕村庄

〔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坡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青旗、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赏析:“倚东风"两句,是描写词人乘着温和的春风,兴趣正浓地信步漫游村庄,欣赏着春天的风光,表现了词人喜爱农村景色的神态。

6.浣溪沙·散步山前春草香

〔宋〕张淑芳

散步山前春草香。朱阑绿水绕吟廊。花枝惊堕绣衣裳。

或定或摇江上柳,为鸾为凤月中篁。为谁掩抑锁芸窗。

赏析:词句之间融情于景,借春草、流水、落花、江柳,修竹等意象,传递了隐约波动的情绪。“花飞惊坠绣衣裳",拟人生动,想像力丰富,意境极其优美。

7.出郊 〔明〕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赏析:这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田野的景色。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后二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

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画面带动态。

春雨

1.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赏析:创作此诗时,诗人已在成都草堂定居,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对春雨之情很深,因而写下了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作。

2.定风波·三月七日

〔宋〕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三月七日,词人在路上忽逢大雨。他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

9 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赏析: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体察景物之精细已经令人称赞,后两句如骑兵骤至更在人意料之外。

4.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赏析:“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陆游的名句,语言清新隽永。

5.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赏析:花是不经开的,人是易老的,不要等到浓烈的春天回到大地时再触目伤怀,你我颠倒唏嘘、百般感慨在红英凋零、绿苔如茵之间。

6.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赏析: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情景融浑无迹。诗人描写暮春景色浓郁而迷蒙,恰和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精契合相印,诗韵人情,隽永醇厚。

7.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宋〕朱服

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比。和春付与西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寄语东城沽酒市。拚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赏析:这首词袭用传统作词法,上片写景,下片写情。结句“而今乐事他年泪",一意化两,示遣愁不尽,无限感伤。

第四篇:写尽世间百态的打油诗

在我国诗歌的海洋中,有一个深受大众喜爱的诗歌流派,叫做打油诗。此类诗歌之所以经久不衰,有极强的生命力,是因为上至饱学之士,下至无知之民均无阅读障碍,都可明了诗中蕴含的思想,并且都还能诌上几句,人人均可“打油”。然而,打油诗自问世以来,却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难望严肃、正统文学之项背。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因为打油诗着一个“俗”字。其实,有时“俗”到极至恰恰就是“雅”到极至,大俗便是大雅,用这一标准来评价打油诗应该不算为过。

据说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朝,是由一个叫张打油的书生开创的一种诗体,他的《雪诗》应为打油诗的滥觞,全诗如下:“江上一笼统,并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抓住雪景特点来进行描写,读者仿佛置身于漫天飞舞的雪花之中。前两句由远及近,远处的江面被纷飞的大雪笼罩着,近处只剩下一口水井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四周茫茫一片。后两句具体描写近前之物——狗:黄狗已分辨不出原来的颜色,白狗身上的积雪使它臃肿了许多。此诗一出,语惊世人,人们纷纷仿效此诗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给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打油诗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极其广泛的社会生活;语言大都运用俚俗口语,用明白如话的语言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家养子爱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而鲁,无灾无害到公卿。”(苏东坡《洗儿》)诗中有悖于常情的期待,抒发诗人对朋党相争之祸、摧残人才之行的不平之气和愤懑之情,是对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社会现实的无声控诉。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便是乐观旷达如苏东坡,也流露出无奈之情,他在另一首打油诗中写道:“无事只静坐,一日如两日。若活七十岁,犹如百四十。”几多苦涩,几多辛酸,都蕴含在这种荒唐的计算时间、寿命的方式之中,风趣幽默的背后自是含泪的微笑,诗人用打油诗的艺术形式来表达“士不遇”的大主题。

有一被朝廷招安的海寇郑广,因同僚不甚礼遇,于是当众作诗曰:“郑广有诗上众官,文武看来都一般。众官做官却做贼,郑广做贼却做官。”快人快语,直斥道貌岸然的假正经之流,那些不蒙“强盗”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相群相党,上下为蟊贼”之辈才是真正的强人。这首诗以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语言揭露了封建社会中官场的腐朽与黑暗。

打油诗既可言志,也可抒怀。大才子唐伯虎因生活困顿不堪,到了除夕年货还没置办齐全,唐伯虎作诗以咏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岁暮清闲无一事,竹量寺里看梅花。”这种安于贫穷、闲适自乐的情怀,是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的承继,但我们仍能从那个林中漫步的背影中读出落魄、失意的灵魂。张、吴两家为界墙之事争执起来,张家写信求在朝为官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出面干预。张英得知后,写诗一首寄给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豁达大度和明于事理,自然让斤斤计较、鼠目寸光之辈汗颜。于是,张、吴两家各向后退让三尺,才有了后人津津乐道的“六尺巷”,足见这首打油诗的魅力。

有一首极为有趣的打油诗不能不提,这就是明代解缙写的《解嘲诗》:“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跌倒解学士,笑坏一群牛。”据说是诗人四五岁时,雨天路滑不慎跌倒,惹得周围人大笑,于是“打油”一首,回击众人以解尴尬处境。

在新时期,人们也用这种喜闻乐见的诗歌样式来反映现实生活。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领导干部都下乡深入基层,但所作所为已大不相同,民间的打油诗给作了形象的描绘:五六十年代是“下乡背干粮,干活光脊梁。早上挑满缸,晚睡硬板床”,七八十年代是“下乡坐吉普,小肚吃溜鼓。啥事都不办,一天三块五”。对比鲜明,高下自见。打油诗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容是极为丰富的,而后人必将会发挥、光大这一诗歌传统,使之步入文学大雅之殿堂。

第五篇:一副假牙拯救世界

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以其雄辩慷慨的演讲口才激励了广大军民的士气。鲜为人知的是,青年时代的丘吉尔由于20多岁时便掉光前上齿,说话漏风,一开口就脸红。后来,他找到英国著名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口上好的假牙。几经磨炼,丘吉尔终于练就了铿锵有力的演讲风格,成为反法西斯英雄。日前,数封丘吉尔离任首相前写给费希大夫的感谢信首次曝光。有人惊呼道,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早在丘吉尔16岁时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公学就读时,便饱受牙病的困扰。那时母亲经常抱怨,家中大把的银子都花费在了他的牙医账单上。一次,丘吉尔的牙龈又出了问题,导致发炎化脓,使得面部比平时整整肿胀了一倍。还有一次,丘吉尔的一颗智齿由于疼痛不堪,不得不让医生拔掉。那次拔牙经历让他多年后仍记忆犹新:他在被麻醉后昏昏睡去,甚至在整个拔牙过程中“鼾声如雷”。

到了20多岁时,丘吉尔的前上齿便几乎全部提前“下岗”,并因此落下了说话漏风的毛病。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生理缺陷,年轻时的他一说话就脸红,结结巴巴。无奈之下,他找牙医制作了一副假牙。

然而,丘吉尔最初的假牙由于系用硬橡胶制作,佩戴起来非常不舒服。因此更多时候,他都只好将它取下,揣进口袋里。有一次,他一不留神一屁股坐了上去,结果将它当场压坏,之后只好找到牙医进行修复。

丘吉尔的第二副假牙是固定在一个巨大的假上颚上的,虽然比第一副略感舒服,可是仍不尽如人意。而得到一副咬合紧密、佩戴舒服的假牙一直是他最大的心愿。二战打响之后,1940年5月,丘吉尔就任英国战时联合政府首相。随着战局节节吃紧,丘吉尔时常感觉心烦意乱。有时他甚至用拇指将口腔中的假牙撬下,然后将其重重摔向墙壁! 二战期间,丘吉尔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英国最著名的牙医威尔弗莱德•费希。那次就诊时,丘吉尔用白兰地代替难闻的漱口水,还吸了两支雪茄。

费希为他精心设计了一副假牙,并由自己的得力助手、牙科技师德雷克•库迪普加工制作。为了以防万一,德雷克还特意制作了一副“备用假牙”。多年后,德雷克的家人将其无偿捐赠给了位于伦敦的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

费希大夫设计的假牙让丘吉尔十分满意。从此,他说话不再漏风,经过刻苦的磨炼,他演讲时的措辞、语调和手势中处处透出非凡的勇气和力量。二战中最困难的时期,丘吉尔每天鼓舞人心的反法西斯广播演讲几乎成为英国军民的精神支柱。

从1952年至1954年,已经进入第二届任期末期的丘吉尔多次写信向费希大夫致谢,甚至提议向后者授予爵士头衔。在一封写于1954年1月的信中,他这样写道:“我非常荣幸地推荐你被授予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随信我附上一副假牙,如果你能够帮忙将它们再拧紧一些,我将非常感谢。其他的几副一直工作完好。”

丘吉尔这批分别于1952年和1954年写给费希大夫的书信于近日首次得以公开发表,它们将于3月18日在伦敦的宝龙拍卖行进行拍卖,预计拍卖价将高达每封1400英镑。 一名皇家外科大学博物馆的发言人表示:“对于丘吉尔而言,一副舒适合体的假牙就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心理道具和生理道具。它使得他能够自如地说话———对于任何政治家而言,这都是必不可少的。更何况,语言技巧是导致他成功的一项最重要的因素。要知道,自从丘吉尔成年之后,便一直担心失去自己的语言能力。”更因为如此,有人甚至惊呼道,一副假牙拯救了全世界!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员工关爱活动新闻稿下一篇:一封致学生的公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