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及实现方式研究论述

2022-10-29

人性化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管理手段, 主要以学生为管理主体, 强调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从本质上看, 人性化管理概念最早是在企业中被提出, 通过以情服人的方式进行企业内部人员管理, 并带来极为显著的效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 人性化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中尊重并理解人的心理感受与实际需求, 提高人的创造性与积极性, 发挥出人的主观能动性, 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作用的最大化。对此, 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 探究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的有效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意义

1、填补学生“制度化”管理的不足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制度作为管理的基础, 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在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局势下, 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网络的飞速发展, 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新的问题与新境遇。在这种情况下, 高校相关管理人员要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学生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优化与创新, 进而满足时代发展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不仅要优化制度, 还要对现有学生管理制度进行反思, 目前高校学生行为规范、奖罚细则以及处罚条例等相关管理制度过于生硬, 在长时间的应用中, 使得学生一直处于被看管与被监督的状态中, 对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形成严重的限制, 进而影响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升。对此, 人性化管理方式很好的补充了学生管理制度的不足, 赋予高校学生管理制度一定的“人情味”, 使得学生管理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约束作用, 打破传统硬性管理方式, 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地位, 进而有效提高高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2、逆转“家长式”学生管理局面

在以往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大多数教师在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会带有家长角色进行学生管理与教育, 通过“严禁”、“不许”、“不准”等口吻进行管理, 使得学生长期压抑在对监管控制中, 不仅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还极有可能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这种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 作为学生管理的“第二制度”, 加重了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硬”,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 对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在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上, 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带来极大的限制, 不仅束缚了学生的行为, 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在这一层面上看,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引入人性化管理可以打破现存的管理方式, 逆转“家长式”学生管理局面, 进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实现高校以人为本的管理教育目的。

二、高校学生特点对其管理工作的要求

社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 学生更容易接受新的观点, 重视自我存在与自我追求, 强调人身与思想方面的自由, 针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但同时, 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日益严重。在高考的影响下, 应试教育和“分数”教育给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同时家长与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没有重视教育方式与有效的教学方法, 而是一味的“严禁”、“不许”, 牵制大于沟通, 使得简单粗暴的学生管理方式广泛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这种过于消极的管理方式, 长时间会使得学生过于敏感与自卑, 甚至形成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的性格, 使得学生缺乏责任感, 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 现阶段大多数学生的自理能力相对较低,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 学生很少会有艰苦环境的磨砺或者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劳动锻炼经验, 基本上处于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是学生自理能力较低的根本原因, 一旦面临困境或者是出现生活与学习方面的困难, 学生就会显得束手无策, 无法正确妥善的解决问题。甚至有些个别学生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总之, 在进行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在规范学生行为的同时, 我们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多从学生的角度分析问题, 从心理上关心他们, 真正的实现人性化管理方式, 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软”、“硬”结合, 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1、转变管理理念, 推进人性化管理发展

思想决定行动, 为了实现人性化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高校要将人性化管理纳入到高校学生管理战略中, 加大对人性化管理的监督力度, 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与培训, 实现人性化管理方式的落实。例如, 在实际的学生管理工作中, 高校可以设立管理监督机构, 负责人性化管理制度、管理计划以及管理方式的制定, 并分配到各个管理人员的身上, 加大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控制, 为学生构建尊重、平等、轻松的管理教育环境, 进而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制度, 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最终目的。

2、结合学生特点, 发展学生干部队伍

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人性化管理中, 为了提高学生管理水平,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会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 树立学生典范。最大化的利用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党员及干部在学校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无论是在校园中还是在日后的工作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利用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学生管理工作, 定期组织校内学生管理活动, 强化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进而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高校宿舍中可以组织“绿色寝室”活动, 一方面使更多的学生加入到绿色寝室活动中来, 让环保行动从我们身边开始, 从自己做起, 通过此活动了解环保公益性组织, 了解绿色天使环保协会;宣传低碳生活方式, 让低碳生活成为经院学子的内在生活态度,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 陶冶情操, 培养同学们的节约水电, 废旧物品循环利用的意识。另一方面, 锻炼学生组织活动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3、重视学生心理教育,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 要将人性化管理理念贯穿于整个管理体制中,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首先, 高校要设立心理课程与心理辅导机构,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管理人员要和专业心理辅导人员进行紧密合作, 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以此为依据进行学生心理调节, 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其次, 辅导员要利用现代化的媒体通信方式, 实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 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 积极了解现阶段的管理方式对学生的作用, 并结合学生反馈对现有管理制度与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优化与调整, 进而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方式的研究, 充分阐述了人性化管理方式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更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从而在高校学生管理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 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管理,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本文在分析人性化管理应用意义与高校学生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转变管理理念, 推进人性化管理发展、结合学生特点, 发展学生干部队伍、重视学生心理教育, 保证学生心理健康等措施, 进而实现高校学生管理的最终目的。

摘要:人性化管理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在研究中主要以人性化管理方式为核心, 探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人性化管理的实现方式, 进而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性化管理,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玲, 张惠瑀.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 2016, 03:87-88.

[2] 邵秀娟.基于文明寝室建设的高校学生公寓人性化管理模式探究[D].浙江工业大学, 2014.

[3] 王晓娴.高校人性化学生管理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 2014.

[4] 向凯.高校学生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12, 36:49-51.

[5] 王慧榕.浅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性化管理[J].求知导刊, 2016, 10:8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设计的配合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