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认识教案范文

2024-05-10

图形认识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图形认识教案 第1篇

《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一册《认识图形》。

①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③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美育和德育教育。

学会辩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多媒体课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生活用具,学习用具和玩具、图形卡片。

1.设景。

师: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小叮当。

师:对,机器人小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

生:想!

师:赶快打开看看,喜欢这些礼物吗?

生:喜欢!

2.激趣。

师:这么多的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试试看。

评:用学生喜欢、熟悉的机器人发礼物的情境来开课,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在无形中布置了学习任务,为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作了良好的铺垫。

1.分一分,按要求分组活动。

师:谁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我们组把牙膏、鞋盒、烟盒„„放在一起。

生2:我们组把魔方和那些正正方方的盒子放在一起。

生3:我们组把篮球、足球、乒乓球、垒球放在一起。

生4:我们组把茶叶筒、易拉罐放在一起。

师:大家分得真不错。刚才我们分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现在老师还有一些东西要大家分一分。

师:请看大屏幕。这是小叮当留给自己的一份礼物,它想请大家帮他一个忙,把这些礼物按形状相同的分一分。各小组讨论一下,看看该怎么分。

图形认识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说出名称、能正确地分辩、直观感知其特征)。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中,体验“面在体上”。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思考、想象再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4~35页的内容。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参观“图形王国”。

a.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认识物体一课中认识了四种图形,它们都住在图形王国里(课件演示),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b.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课件演示──出示□△○),谁认识它们?请介绍一下。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a.观察操作。

师:你能从桌面上的这些物体上,找出这样的图形吗?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b.引导发现。

师:你们刚才找的这些图形它们的家是安在哪里? c.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2.自主探索,合作学习。a.启发“再创造”。

①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些图形的家都安都在立体图形上,你能独立想办法让他们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住在纸上吗?

②学生独立思考。

③汇报交流(描、印、折、画)。

④看书第34页,你们想的办法和书上的小朋友一样吗?

⑤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出的办法比书上的小朋友还要多,真棒!b.动手操作。①提要求。

师: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印一印或描一描?要求:小组合作完成;A、每组至少用两种方法来制作。B、每种图形至少要有2个。C、每组都有一叠纸,每张纸只描或印一个图形。D、请小组长先分工,再动手做。比一比哪一组合作得好。

②小组合作。③准备交流。

④全班交流:我们小组采用了哪些方法„„其他小组补充并给予评价。⑤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帮助把这些平面图形的家安到纸上。b.分类(渗透图形特征的认识)。

①师:现在请各小组从组内的作品中,每种选一个最漂亮的图形按要求贴到黑板上。

②学生分类。

③评价──他们分对了吗? ④抽象。⑤变式。

师:小淘气也有3个图形,你们看它放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

3.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探索、操作,把平面图形的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留在纸上,还懂得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辨析各种图形的类型。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游戏1。

a.师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生根据要求举起图形。

b.抢答: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学生抢答(说出图形的名称)。

c.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辨析(师分别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名称,学生按要求出示相应的图形。)

2.游戏2。

三个人一组分角色做游戏(一人蒙眼睛,一人摸,另一个当小老师出题并作评价。)

3.说出以下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的?(课件演示、渗透交通安全法规教育。)

4.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教室里面,哪些物体的面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图形(学生可以离开座位去观察、去寻找)。

a.学生观察,寻找。b.全班交流。

5.想一想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的吗?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一说你最成功的是什么?想一想如果你是老师,你会给大家留什么作业?

本教材的设计遵循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的规律:立体→平面→立体。学生在这之前,通过“认识物体”一课已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这四种立体图形。同时,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观察、操作、思考、再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他们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他们对几何图形的认知是通过操作、实验而获得的。本课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数学新课标的基本理念,精心设计学生的数学活动,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好地体现孔企平教授提倡的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的特点。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注意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这是人教版一年级实验教材的一个特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上下功夫。如:在课的导入时,教师创设情景,引领学生参观“图形王国”,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习的立体图形,自然地过渡到平面图形的认识;在探索阶段,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巩固拓展时,创设了让学生“举、辨、摸、找、说”的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独立思考,有效合作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的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有效的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本课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尤其是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或是“联系实际”,者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或再组织讨论交流。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具有充分再创造的通道,激励了学生进行再创造的活动。具体采取了以下的策略:第一,设计既富有童趣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创造的欲望。教师这样设问:“这些图形的家是安在哪里?”“你利用桌上的材料想办法帮它们把家从立体图形上搬出来,单独住到纸上吗?”学生经过积极、自主地思考,创造了不少的方法,有的孩子说:“可以把这些盒子放在纸上,用铅笔沿着盒子周围画一圈。”有的孩子说:“可以沾一些印泥,再扣在纸上。”有的孩子说:“可以把纸包在盒子的周围,用手使劲折,就有一个图形的痕迹了。”还有的孩子说:“还可以把盒子放在纸张下面,用铅笔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巨大的。第二,提供材料,让学生在操作中进行“再创造”。课前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大小不

图形认识教案 第3篇

学段:小学。

教材版本: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

课题:《认识图形》。

知识点: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并能够说明分类的依据。

学情分析:

本课是让学生学会把图形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并学习分类的依据。尽管学生在四年级之前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 但是这些知识在学生头脑里是零散的。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这些学过的图形进行整理归纳, 把这些图形归纳在一起, 建构初步的图形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预设:

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依据标准将图形进行分类。课前, 我设想应用白板的拖拽功能, 可让学生通过白板对图形分类过程一目了然。如果合理应用, 这个环节的教学一定会很精彩。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 请回忆一下你们曾经认识的图形有哪些?

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球、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从图形库中把这些图形调了出来。 (备课时, 教师将事先画好的各种图形放到了图形库中, 以便课上方便重复调用)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图形, 然后思考能否根据各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呢?说出你的分类依据。先独立思考, 再与同小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学生到白板前汇报、交流。

生1:我们组是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类的, 先将立体图形分为一类, 再将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汇报的同学边说边在白板上操作, 将上述图形分为了两组 (如图1) 。

同组生2:我们组认为平面图形中还可以再分类, 按照围成平面图形线的类型, 还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线段围成的图形, 另一类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补充的同学边说边在白板上操作)

利用白板书写的功能和拖拽的功能从图形库中调用图形又将平面图形分了两类。 (如图2)

生3:我将这四个图形再分类。按围成线段的数量进行分类, 再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 一类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 (如图3)

这样通过汇报过程中同学们的直观操作, 他们对分类的方法及依据有了一定的认识。进行到这里, 我本以为汇报环节可以结束了。可是其它组的同学还要汇报。

教师利用白板的保存功能, 把刚才同学分类的一页翻了过去, 又开始了新的一页。把刚才分类的图形又重新从图形库中调了出来。

生4 (边说边操作) :我是这样分的, 我把球体、圆柱体、和圆分为一类, 因为他们都和圆有关, 是曲线围成的图形。再把其它的图形分为一类, 因为他们是由线段围成的。 (如图4)

很多同学都点头表示赞许。

教师进一步解释——用一个硬币在桌子上立起来, 然后让硬币快速转起来让学生观察, 同学们发现形成了一个球体, 教师又拿来一摞硬币将他们竖直的堆起来,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圆柱体。同学们把发自心底的掌声送给了这位同学。

教师利用白板的翻页功能, 分别让学生对分类的几种方法进行了一下对比点评。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利用白板辅助教学, 将课堂上学生临时生成的知识及时呈现, 并可以将它们保存下来。方便了在总结环节的重复利用, 便于对本课知识重点进行再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点评】

小学数学中与图形有关的教学, 白板的特点和优势能很好地发挥出积极作用, 这是目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中的应用体会。

这节课是图形分类,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图形学习基础。教师恰当、灵活地运用白板这一教学平台, 让学生采用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全体互动等方式共同探究图形分类的标准。白板的功能, 使学生自己提出的不同分类标准能够得到便捷的验证, 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 促进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教学过程中, 教师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探究活动。课堂生动活泼, 学生思维活跃, 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教师注意面向全体, 关注学生参与面, 关注个性。教师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 当学生的探究超越教师的预设时, 教师带领学生一同探究。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图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素材资源。在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中, 利用白板处理图形的优势, 实现了素材资源的二次开发——资源选择、资源组合、教学应用。学生在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图形分类时, 已经直接参与了这样的资源二次开发过程, 对形成白板环境下新的学习模式大有裨益。

《认识图形》说课稿 第4篇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角”。“认识角”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的内容,关于角的认识,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对角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通过认真分析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图形认识,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互助协作的学习习惯。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是: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在教学中我极力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身参与新知的建立过程。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找一找、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摆一摆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优势,把静态的课本知识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成课堂知识的累积。

在认真分析教材后,我把这节课设置为以下六个环节:

一、游戏导入——生动活泼,过渡自然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本節课我以游戏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摸取游戏盒中的一件物品,用语言描述物品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通过有没有“尖尖的东西”和有几个“尖尖的东西”来判断,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研究对象:角。

(运用猜一猜的游戏引入新课不仅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而且还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由生活中的经验过渡到数学知识,体现生活处处有数学)

二、设计活动——深入探究,积累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步步深入:第一层次:“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这一层次:我先出示三个生活中的物品,以课件演示,让学生形象感知角的特点,建立初步表象;第二层次:动手感受角的特点。眼到手到心到,在初步感知角后,设计动手摸角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分辨顶点与角的区别,加深对角特点的认识;第三个层次:回归生活,加深体验。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重新回归到生活中,去寻找生活中的角,完成由抽象到形象的转化。

(这三个层次活动的设计充分遵循了小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这一认知规律。学生对角的认识经历了由外部感知到内部思维再又到外部显现这么一个过程,形成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三、动手操作——集体学习,自我实践

为了突破判断角与什么有关这一难点,我采取学生小组讨论这样的集体学习方式自主讨论,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设计三个比较角的大小的问题,让学生继续讨论并最终发现通过观察重叠是比较角大小的好办法,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

(小组讨论学习,有助于学生在新知学习过程中通过集体智慧的力量快速寻找到知识的关键,也是本节课极力提倡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特色取名——彰显个性,激发兴趣

二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转移,在课堂学习进行中安排记角这一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彰显自由个性,调节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引导:有没有简单的记角的方法?从而引入记角和读角的方法。

(这一环节,我有意创设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表示角的方法,自由表达,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也对角的表示方法和读法印象深刻。)

五、实践练习——检验效果,回归教材

为了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升,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判断角。通过辨析与说理再次加深学生对角的本质特征的认识。

第二层次是找角。这一组题目是对前面学习的记角方法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第三个层次是用三根小棒摆出角。这是一道开放题,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以习题应用检查这节课的教学成果,同时回归教材,体现教学的实效性。)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提问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并设计:“放大镜能放大角吗”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延伸。

说预设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说: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使其得到多方面、全方位的进步和发展。本节课充分运用生活中的数学启发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自体验,亲手实践,主动探索,亲身经历知识的建立过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全部设计,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认识图形教案 第5篇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3、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板 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 引入新课

1、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生找后口述

3、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 实践,自主探索

1、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 比一比 量一量的方法

3、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 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 黑板 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 比直角大

3、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 锐角和钝角吗?

2、用纸折角

3、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

学生画角

五、练习

六、课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2、会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竟,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门观察了楼梯扶手,防盗栏,篱笆等实物,请你们说说观察结果

学生汇报

教师:这些都是平行四边形,生活中,到处可见平行四边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平行四边形?

学生汇报

平行四边形到处可见,今天我们一起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实践操作,初步感知

学生用纸条做长方形后拉一拉,看有什么变化?

小组合作交流

全般汇报

课后记: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教材108-109

教学目的:1、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平图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谈话引入

老师今天带大家到图形王国去完

2、出示各种图形

3、出示各种图形平成的实物图片

二、讨论观察

1、大树叶子想什么?树干呢?

2、鱼和帆船,象什么图形,你会拼吗?

3、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我们学国的图形拼成的?

4、学生交流

三、操作实践

1、学生动手拼图形

学生展示评价

2、学生用三角行拼正方形 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3、七巧板

介绍七巧板

学生用七巧板拼图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图形》教案 第6篇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p36页的第1,3,4,5题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剪刀,印泥,白纸,彩色笔工具

2,学生每4人一组,每组准备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每组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早上好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四种图形,请大家认一认,说一说.

(师实物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谁认识它们 请介绍一下.

2,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平面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观察发现,感知“面在体上”

请大家从桌面上拿一块积木,看一看,摸一摸,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你拿的什么体,摸的面是什么形 说完后把图形还给组长.

个人汇报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及分离过程

2,操作探究,体会“面在体上”

启发再现

我们通过观察知道,长方体藏着什么形 正方体,圆柱,三棱柱呢

(2)你能利用这些立体图形吧我们刚才见过的图形搬到纸上吗 你有什么方法

(3)个人思考,汇报

方法:描 印 画 你是怎样想到的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想到的办法比书上的还要多.

(4)动手操作,小组合作

下面,每个人按照书本34页的方法,画一个你喜欢的图形,一个小组画在同一张纸上,轮着画.一个画完再到下一个同学,小组长拿出纸,小组合作,开始吧.

(5)全班交流

请第一组和第二组交换欣赏,第三组和第四组交换欣赏.

(6)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把平面图形搬到纸上.请小组长把学具放整齐.

3,我们一起和这些新朋友打招呼吧.

4,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 请读歌谣.

造房子

捡颗小石子,地上画格子.

长格子,方格子,划好格子造房子.

楼上分给小鸽子,楼下分给小兔子.

思考:长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方格子指的是什么图形

5,变式:聪聪也带来了一些图形,你们看它是长方形 为什么

老师展示梯形 菱形,请学生判断

6,小结:同学们真棒!像孙悟空的眼睛一样,通过观察各种图形的细微不同来区别它们.

三,巩固深化,质疑拓展

1,抢答游戏

第一回合:老师当裁判,请一位同学当主持,一位同学盖红花.游戏规则: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

一名学生举高图形,让其他学生抢答

第二回合:(方法同上)规则: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名称

第三回合: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当主持,其他同学说出图形的名称

小组长举高图形,小组同学抢答

2,数一数:书本36页第3题

做这道题目时,该注意什么

讲评:三角形,圆形有几个

整个图形像什么 用什么图形拼成的

3,说出下列交通标志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

小结:我们学会看交通标志,可以告诉弟弟妹妹,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

4,找一找,说一说

在我们教室里,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呢

5,同学们都非常聪明,下面给大家介绍小知识――七巧板(课件演示)

《认识图形》教案 第7篇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活动,直观认识角,能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重难点:直观认识角,能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具: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角。

1、说一说:出示街景图,让同学找角,说说看到的角,并利用同学已有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角。

2、折一折,摸一摸:通过折角、摸角等活动形成角的直观形象。

3、标识角:教师先介绍角的各局部名称,表示方法和读写方法。

4、练一练:用符号标出角。

二、比一比。

1、做一做:用两根硬纸条做成一个活动的角,体会到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然后让同学比较角的大小,总结比较的方法。

2、练一练:第(1)小题独立完成,方法不限。第(2)小题先让同学动手操作,充沛发表意见,通过比较发现:尽管大小不同,但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尺的三个对应的角分别相等,体会到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无关。

三、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i、找一找:在实物图中找出图中的角,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ii、比一比:借助三角尺,直观地认识直角,然后通过比较认识锐角和钝角。

iii、说一说:结合教室或其他实际场景说说各种角。

iv、练一练:第1题,独立识别各种角。第2题,先观察,可直接判断,或利用尺子当工具。

安排作业:阅读数学小知识:“你知道吗”,感受图形的美。

板书设计:

认识角

角,边

探索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第8篇

一、从基础图形去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点,是我们学过的最简单的图形单位。作一个点A的对称点A′,让我们想到点A、点A′与对称中心O在一条直线上,并且点是线段AA′的中点。这使我们明白:线段是最基本的中心对称图形;从而引申到“对称中心、对应点存在于一条直线上的位置关系。”运用这一结论可以直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中心对称图形。

二、从图形的奇偶点认识

正ΔABC有三个顶点,绕其正中心(即三条高线或三条中线或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旋转180°,顶点A(或点B、或点C)没有重合的顶点,正ΔABC绕正中心旋转180°就不能与自身重合;而正方形有四个顶点,绕其中心旋转180°,每个顶点都与它所在对角线的顶点重合。故正三角形不是,正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我们给予不完全归纳:正2n (偶数)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正2n+l(奇数)边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其中n取正整数)。

三、从图形的正看、倒看进行识别

同学们都会读、写英文大写字母。计算机键盘上的英文大写字母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心对称图形。当正看一个字母和倒看一个字母是一样时,它一定是中心对称图形。比如:H;N;Z等。反之,则不是。正看b,倒看是q;正看∪,倒看是∩等等,这样比较起来,它们恰好相反,绝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你能用这种方法识别其他的字母或符号吗?

四、走出“旋转重合”与中心对称图形的误区

在八年级上册学习的“图形绕一个点旋转某个角度与自身重合”,这一知识点影响到某些同学对中心对称图形的认识。旋转角是任意的,而旋转180度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前提特征,抛开“旋转180度”这一特征便无中心对称图形可谈。如正ΔABC绕其中心旋转120度与自身重合,还有一些风车等等。这里,我们要肯定“圆具有旋转不变性”,圆是最为特殊的中心对称图形。

五、从扑克牌的娱乐中深入认识中心对称图形

图形的认识 第9篇

关键词:图形;观察;动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362-01

义务教育教材中低年级安排了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纪小,知识面少,所接触的生活实际也不多,而图形本身就比较抽象。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对他们进行几何图形教学,使学生理解掌握较抽象的概念,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就从我几年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实物引入,使学生初步建立概念

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实物、生活实际,初步建立概念搭桥、铺路。首先我出示在学生眼前的一个铁线做成的长方形框。先问学生你们看过这样形状的东西吗?学生被这一问,思维活跃起来,直接产生了联想。接着又问学生这样形状的东西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学生一个接着一个回答:家里的门、窗、课本、作业本、桌子。我又进一步问,象这样的形状,有什么特点?门、窗的外形、课本面、作业面、桌面等,面的形状象长方形(学生初步建立了形的表象)。接着学生又讲出对面两边较长,两边较短。老师又问,还有呢?学生很快地讲出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已初步认识长方形的本质)。接着又请学生指出对边较长的边,叫“长”,较短的边,叫做“宽”。请全班学生拿出课本,先摸一摸桌上的课本,哪边叫.做长,哪边叫做宽.。最后用直尺去量一量对边是不是相等..,得出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的结论.。再用直角三角尺比一比四个角怎样,同样得出四个角都是直角(也就是相等)的结论.。这样学生已初步认知了长方形的特点,于是,教师小结,在长方形中,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巩固已学概念,让学生取出学具盒中的长方形相比,用纸折成长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在此基础上,我又取出正方形的框架,让学生观察,这形状与长方形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快讲出相同的都是四条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的是它的四条边都相等。最后让学生用尺子去比一比,正式正方形的四条边长相等,又叫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见过这种形状的东西有哪些。通过上述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表述,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感知加深了抽象的知识变成了比较具体的知识了。

二、观察实物,动手操作

认识图形仅有感性认识还不够,还必须促进理性认识。其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实物观察来完成。因此,在认识平面图形时,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锥体、沙、印泥或橡皮泥等实物,让学生先把实物的某个面画在纸上、印在沙上或纸上,然后指导他们认识这就是平面图形,再认识各自的形状及性质,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用手折一折、剪一剪等方法得到平面图形。有了亲身感受,对以后的观察物体和动手操作奠定了基础。如:在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中,就有让学生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图形的练习,同学们会较熟练地拼出来。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时候,必须让学生自备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通过看、摸、说、画、比等方法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形状及性质。

三、多媒体课件是培养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认识图形教案 第10篇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考和探究能力,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五、教学准备

课件,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六、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变一个魔术。(白纸,变出一幅图)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什么图形?

生:图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那老师这幅图是用这几种图形画的,大家想学吗? 生:想。

师:那就得先认识这几种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印、折等方法),对于印、折可以教师演示。

2、搬一搬。(立体到平面)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你们想试试吗? 生:想。

师:那好,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现在,同学们动手试试吧。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

汇报:(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师:你说得真好,大家看他搬的图形跟老师的一样吗?(一样,师在黑板上出示长方形),我们再请一个同学展示下他的作品,生2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 生2:……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将物体的一个面表示在了纸上。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图形。

(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3、辨一辨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平面图形,谁能说说他们都有哪些特点吗,我们如何来区别这些图形呢?

生:长方形有四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生2:…… 师: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区别呢?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怎么区分它们呢? 生:正方形的边都是一样长的,长方形的边有两条是比较长的,不一样。

4、师小结

长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两条边长,两条边短;正方形有四个角,有四条边,四条边都一样长;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圆是圆圆的,没有角。(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

完成课本第36页的分一分,连一连。

2、说一说

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3、涂一涂

完成练一练第2题。

4、请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

5、拓展提升

数一数,有几个三角形,有几个正方形。(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七、作业设计

《认识图形》教案小班 第11篇

在小班的教师想要进行关于认识圆形的教学,那么相关的教案应该如何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认识图形》教案小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初步对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2.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难点:

1.彩色立体房子、纸制小路

2.兔子头饰1个

1.出示小白兔头饰

大家好,我是小兔!这是我今年新造的房子,你喜欢吗?

你们看我的房子有哪些图形形状啊?图形是怎么样的?

长方形什么是什么样的?

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圆形有没有角?

1.我要在我的新房子里我开个宴会请许多好朋友来我家做客,你们愿意来参加吗?

可是小兔子犯难的,因为小白兔家门口有各种形状的坑。谁能想出好办法,让小白兔走在路上不摔倒啊?

2.我们一起来铺路吧,请你们把圆形的材料放进圆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长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部填平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跳,沿这铺好的路去小白兔家去参加宴会

评析: 教幼儿辩认平面几何图形是小班数学教育中的难点。原因是几何图形的认识过程往往过于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以游戏情节贯穿始终,使幼儿的情感得到了满足。首先,漂亮的房子、坑坑洼洼的小路以及主人公小兔的表演吸引了幼儿;其次,铺路的游戏又使幼儿体验到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最后,“捉迷藏”的游戏又使幼儿兴味盎然,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从活动材料的准备来讲,我们用吹塑纸制成小路,并在上面挖出一些大小不一的几何图形作为坑,又以这些几何图形片作为铺路的材料。这样,既巩固了幼儿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便于幼儿发现并改正错误。图形转换的内容选取了几种图形转换中较为简单的部分,以适合小班幼儿的理解水平。这一内容的练习是在完成“铺路”任务遇到

我们班孩子在刚开始,感知图形的颜色时候,他们还是区分的比较好的,可是在接下来感知形状的活动中,有许多小朋友把形状和颜色混在一起了,对于图形的形状搞不清了。

认识图形一教案) 第12篇

“认识物体和图形”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上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教材包括两部分内容: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和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

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教材按“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三个层次安排教学内容。在“知识的引入”部分,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教学内容;在“知识的教学”部分,教材按“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依次呈现,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种立体图形。在“知识的应用”部分,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要求:1.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和图形。

2.通过摸、滚、推、拼、摆各种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

3.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交流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4.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逐步养成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物体,如纸箱,课件,投影片等。

教学重难点: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课前,教师发给每张桌子一个纸箱,纸箱里分别装有积木块、魔方、易拉罐、笔筒、茶叶筒、球等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将纸箱盖盖好。)

一、情境质疑,激发兴趣情 1.导入

今天我请来了一位朋友,瞧!它是谁? 生:是一只可爱的机器人。

师:对!机器人给我们每组小朋友送了一大箱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请小朋友把盒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然后两个人一组互相说一说有哪些“礼物”。

2.汇报交流: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是什么?其他小朋友要仔细听,看看你们组有不同的礼物吗?(结合小朋友的学具出示课件:粉笔盒、牙膏盒足球、易拉罐、茶叶筒子、积木块、乒乓球、摩方、接力棒、排球、皮球等实物)

【过程评析】:由学生喜爱的机器人引入,萌发了童心,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习情趣,接着由说礼物,使学生自然参与者官瘾新知的过程 中去,学习素材是学生日常生活用品中经常风到的,学生感到亲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合作分类,初步感知

学习任务一:小朋友们和小同桌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1.分一分(小组活动)

师:这么多礼物堆放在桌上太乱了。

师:小朋友动动手、动动脑,和同组的小伙伴合作分一分,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摆放在一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2.说一说(交流汇报):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预设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这四四方方的还可以再分一分的)(这一类也可以再分的细一点)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这四四方方的还可以再分一分的)还有就是圆和圆柱。(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指导更细的分类。)

3.小结分法:我们把这些物体按形状可以分成四类。(课件)

【过程评析】:让学生大胆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学生在动手分类中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各类物体的外面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合作的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三、自主探究,认识特征

学习任务二: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组的小伙伴。

1.小组观察活动: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然后把你的发现和小同桌说一说。

2.小组汇报:你觉得每组图形分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汇报预设:(1)长方体

生:我看到长方体是长长的(方方的)生:我看出长方体的面有大有小。生:我数出长方体有6个面,生:我摸到时长方体的面是平平的。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小朋友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③小结:(老师拿起长方体,小朋友拿),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长长的、方方的)数一数它有几个面?(6个面)看一看它的面有大有小,摸一摸每个面都平平的。这种形状的图形叫长方体。(板书并邻读:长方体。)

过渡:(我们知道长方体的样子了,快送长方体宝宝回家)(2)认识正方体

1.学生汇报:这一组物体看起来四四方方的。(课件放大)生:这一组物体是方方的,生:这一组物体有而有大有小是我看出来的 生:我数出这一组物体有6个面,生:我看到这组物体每个面一样大 生:我摸出这一组物体每个面都平平的。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不是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2.小结:看起来方方正正的,有6个面,6个面一样大,每个面都平平的,这种形状的物体叫正方体(板书并领读)。正方体

3.过渡:我们知道正方体宝宝的样子,快送正方体宝宝回家。4.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认一认,这些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3.认识圆柱、球

①教师:(课件出示)这一组是圆柱(学生接圆柱),这一组是球(学生接球),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圆柱和球,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

②汇报:老师拿圆柱问:这个是圆柱(学生接),它长什么样子?

生:我看到圆柱上下一样粗细,生:我看到圆柱上面和下面都圆圆的,(上下有两个圆),生:我摸起来平平的

③汇报:老师拿球问:这个是球(学生接),它长什么样子? 生:我看到时球是圆圆的。生:我摸到时球是光光的。

生:我的球能滚动。(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提醒不是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你有这样的感觉吗)

④小结:圆柱上下一样粗细,上面和下面都圆圆的,上面和下面摸起来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光光的。

(过渡:我们知道了圆柱和球宝宝的样子,快送它们回家)总结:(课件出示四种实物图,学生接名称)这是长方体,这是正方体,这是圆柱,这是球。你会画这四种物体吗? 4.引导学生想象。

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我说图形,你们用手指比画它的样子。

【过程评析】:学生经历看一看、说一说、摸一摸的过程,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符合学生爱说爱动好胜的特点,让学生参与了知识面的形成过程,在玩中学习了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和学数学的价值,体现愉快学习的理念。

过渡:小朋友们画得很认真。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 ,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接着在学生认识长方体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立体图形,将他们从形象的感知认识升到抽象、、理性的认识。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宝宝交朋友。并板书认识图形。)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1)这一组图形是什么形状(正方体)这些正方体都是正方体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出来的,想不想看一看正方体宝宝的本来面目?(课件)我们这个图形来表示正方体。(正方体看图齐读)

(2)这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长方体)它也是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了,这是什么?(长方体)对它表示长方体。

(3)这一组物体是——圆柱。它是谁变的?(课件)认读图形。

(4)这一组物体是——球。它是谁变的?(课件)认读图形。

它也是一个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了,这是什么?(长方体)对我们就用这个图形表示长方体。这一组物体的形状是什么?(长方体)

它也是一个图形宝宝穿上漂亮的花衣服变的(课件)瞧它来

了,这是什么?(长方体)对我们就用这个图形表示长方体。

这一圆柱的上下一样粗细,上下有圆圆的面,摸起来平平的。我们就用这个图形来表示。

这是球,球摸起来圆圆的,光光的,我们就用这个图形来表示。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①认图形卡片:这四种图形你认识吗?一一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 ②看图说名称找实物。

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引导说一说,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过渡:想不想玩这些礼物?

1.滚一滚,推一推

①请每组小朋友在这四种图形中各拿出一个,在桌子上轻轻滚一滚,推一推,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说一说)②汇报小结:长方体和正方体都能推动但不能滚动,圆柱各球都能滚动。

③议一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为什么?圆柱和球一样吗?为什么?(小组讨论,组内交流)

【过程评析】:让孩子在玩一玩、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中,找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发现了圆柱与球的共同点,直观感知了能不能滚动的特征,进一步理解了冷酷图形物体的特征,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2..搭一搭。还想玩吗/?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在搭的过程你用的什么图形最多?为什么?你们用球了吗?为什么?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过渡: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小级的同学合作搭一个你们喜欢的东西,(老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

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评析】: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而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43.数一数。①做一做四幅图

老师也搭了几组图形(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你看看我是用什么图形搭的?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 ②机器人图

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

让学生闭幕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3.搭一搭

过渡: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请小级的同学合作搭一个你们喜欢的东西,(老师强调:小组先想商量好要搭什么,然后再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小组展示成果,并介绍各部分的名字

【过程评析】: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自主探究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又增加了趣味性,进而巩固了学习的知识

(4)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学生辨认。

3.出示练习:数图形(课件)——机器狗

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学生在书上完成)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4.书上的做一做数图形(加深理解)数不出的摆一摆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1)小组长交流:让学生动手摸底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怕感受和发现在小组长内交流。

(2)(2)汇报交流,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

(3)学生可说:球是圆圆的,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关是圆的,平平的;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个面等级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一、形成表象,初步感知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课件辅助讲解。

课件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2.记忆想像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打印 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学生想)

(3)游戏:看谁摸得准

让学生闭幕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4)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学生辨认。

3.出示练习:数图形(课件)——机器狗

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学生在书上完成)

二、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捏一捏:通过橡皮泥捏图形使学生切实地了解各图形的特作特征

2.做一做第1题

3.让学生用捏造好的图形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一的面,搭在一起比较稳固。

三、全课小结

1.说一说今天认识的新朋友?你还学会了什么? 2.下去仔细观察还有哪些东西是这种图形的,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情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把你认识的礼物说组同组的小朋友听,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二、操作感知

A:分―――提示概念

1)活动:按教师提的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汇报: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揭示概念师:每种物体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4)活动教师板书:

球 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篮中)

B:摸―――感知长方体

a:感知长方体

(1)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

(2)汇报:

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学生口答)

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受。

②汇报:学生仿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c:比较

①电脑出示第33页的做一做的第一幅图

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学生讨论)

②电脑出示圆和球的滚动图

师:圆柱和球能滚动,但它们滚动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外衣,你还认识它吗?(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依次分

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三、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

数一数刚才的机器人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地数,也可以自由组合)

2、搭学具

(1)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我们的生活。

教学设计 设疑激情 1.说学具。

a.师导:同学们,瞧谁来了?(出示课件:带音乐的机器人)b.生说后师: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

c.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礼物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提要求。

这么多礼物,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进入新知的学习,设计新,处理话。设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由儿童喜闻乐见的机器人引入,抓住了“童心”,激发了兴趣。由说“礼物”,使学生身不由己的参与到学习新知的过程中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感到亲切易懂。让学生大胆的尝试将“形状相同的礼物”放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各类物体的外观形状有了初步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操作感知

1.分──揭示概念。

a.活动:按教师的提要求,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b.汇报。

老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说祥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我们把鞋盒、肥皂、药盒、酸奶盒……放在一起;把骰子、魔方、积木……放在一起;把易拉罐、笔筒、铅笔……放在一起;把足球、玻璃球、小皮球、乒乓球放在一起。教师按学生所说用电脑出示各类实物。

老师:他们是这样分的,和你们一样吗?(其它学生进行补充)。c.揭示概念。

教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我知道酸奶盒、肥皂、鞋盒都叫长方体。……

老师按学生所说在电脑分出的各类实物中出示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d.活动。

教师板书:球。问:请你高高举起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放回学具篮中,依次出现:圆柱、正方体、长方体(长方体不放回学具篮)

[评析:对于篮子里的“礼物”,学生并不莫生,但像这样的分类生活中遇到的并不多。如果让学生独立分类,还有些困难,教师这里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先组内分,再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分的结果,这样既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又培

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同时又体验了合作成功的喜悦。] 2.摸──感知特点。a.感知长方体。

①活动: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你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先和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②汇报。

教师:谁能用最大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你是怎么感觉到的?

学生:①长方体是长长的,我是看出来的。②长方体有6个面,我是数出来的。③我摸到长方体有“疙棱”。④我摸到长方体这里“尖尖的”。

⑤我觉得长方体不能滚动。……老师及时表扬并在表扬中规范名称“棱”、“顶b.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①活动: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给同组的小朋友说说心中的感觉。②汇报。

学生依照长方体的汇报,依次说: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光光的,能滚动。

学生每汇报完一种物体的特征,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赶快找一个看一看,摸一摸,看一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c.比较。

①电脑出示p33做一做1题第一幅图。

教师:看了叮当带来的这幅图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大家吗? 学生:为什么圆柱能滚,而长方体却不能滚动呢? 学生讨论解决后,教师:其实这里还有深奥的知识等你长大后继续探索。

②电脑出示圆柱和球的滚动图。

教师:叮当想问大家,圆柱和球都能滚动,但它们滚的一样吗?

d.形成表象。

教师:去掉长方体的花卦衣,你还认识它吗?

(电脑依次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老师依次分四种图形)一样吗? e.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物体(板书:认识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f.联系实际。

说一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空间观念的建立,必须有学生的亲身体验做基础,这里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看、摸、比、想、滚等。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由生活中具体的物体,到脱去“花外衣”的抽象的几何图形,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活动

1.数一数(电脑出示)。聪明的叮当是由更聪明的人制造的,数一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独立数,也可自由组合。2.搭学具。

a.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再分分工,由谁来搭,谁来传递,谁来讲解。讨论好了,就用你们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b.汇报。

城堡、火车、世贸大楼、五角大楼、航空母舰、大吊车…… [练习的设计颇具匠心,既加深了对各类物体特征的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做,用脑想的能力,在活动中还学会了合作与创新,起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小结

今天,小朋友不仅认识了各种形状的物体,还用它们装扮了

我们的生活。

共2页,当前第2页12下载本文Doc格式文档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内容 >>微信 QQ空间 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下载本文】觉得不错,别忘记分享哦推荐内容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三字经 弟子规 百家姓 千字文 增广贤文 歇后语大全 成语大全 周公解梦 经典语录 繁体字转换器

(四类)像魔方、积木这样的物体叫正方体,(课件放大这一类,跟读两遍板书)依次认识长方体、圆柱、球。

教学目的1.通过看的、摸、滚、推、搭“等操作活动,使学

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更新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直观揭示概念。电脑分别出示各类实物,告诉学生各类实

上一篇:年度总结报告地质下一篇:苗家儿童庆丰收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