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2024-05-14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精选9篇)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第1篇

浅谈对音乐教育理念的认识

一、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蹲下来,同孩子一起看世界。”我个人认为,音乐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改革传统的音乐课,创造性地、灵活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关系。

21世纪的音乐课,孩子们要学些什么?新的课程中贯穿始终并特别强调的是要经常给学生表演和表现的机会。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到儿童的心理活动,合理地安排符合学生实际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在智力上、体力上和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

二、建立现代的教育理论,钻研现代教学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教育”下的定义是,教育是为了提高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生存,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知识重要,能力更重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音乐学科教育来说,尤其有他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所有这些迹象表明,音乐教师必须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音乐教师在致力于现代教学方法运用中必须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引导学生探究、创新,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情境。

三、注重音乐课的气氛,理解真正的民主开放式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它具有轻松愉悦、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等特点。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提高其音乐的综合素质,成为学习音乐,驾驱音乐的主人。

四、教学观念、方法的创新。

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将来一辈子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是我们音乐教育者应关注的焦点和努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是重要的,但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本质上审美教育,它既能培养德行,也能增进智力,但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这也就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目的所在。

最后我想说,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未来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丰富自己,大胆创新,努力为学生塑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第2篇

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树立起新的理念,找到民政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开创构建民政事业的新格局。思路上的清醒,才能带来决策上的自信;理念上的清晰,才能带来行动上的果敢。如何在新的时期,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民政工作的新理念?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人文民政的理念

首先,人文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是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应是人文民政理念的核心和基础,民政一切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民政一切工作的得失必须用这个基础来检验,民政一切工作的成就都是对这一基础的科学和人性化的注释。其次,要提高民政事业的文化品位,注入文化内涵。树立人文民政的理念,需要我们在提高民政工作的文化品位、丰富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上下更大的气力。

二、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数字民政的理念

民政工作都要用数字并且是准确的数字说话,去掉空洞无物又臭又长的八股文章和客套多余的研究讨论。比如城乡低保工作中,低保标准的测算、人均纯收入的核算,都必须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科学评估体系测算出近似于准确的数字,同时又通过近似准确的数字的实际运用来表达这种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不断地修正其不科学、不完善的成份。社会科学的数字不同于自然科学的数字,它带有更多的模糊数学的概念,它的数值是动态的、不确定的,它需要多次地、反复地趋近于精确地计算,而这种动态的趋近于精确的答案的获得需要不断地实践的演算。但具体工作中有两个数字是一定要准确的。

三、尽快确立和准确把握强势民政的理念

一是做强干部队伍的素质。第一政治素质元素。民政、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是从事实际工作的部门,不是政策理论研究部门,不能苛求理论素质要如何强,但政治素质要强,要忠于人民,坚于职守,具体表现在组织性、原则性、责任感。组织纪律严密,才能保证步调一致。原则性丢失,必然导致责任感失落。没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甘于奉献、乐于助人、忠于人民、坚于职守、严于律己的团队,强势民政无从谈起。第二业务素质元素。没有一支过硬的民政干部队伍,要想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到实处,是不可能的。但要做到业务素质强就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业务的熟练与工作时间的长短有一定的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知识的折旧、新的业务的大量增加,需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如果业务不熟、政策不懂,谈不上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政策不清楚,决策就犹豫,甚至会因为政策理解的错误、执行的偏差,损害群众的利益。因此要采取培训、自学、深入第一线等多种形式,刻苦钻研新知识,不断增长新本领。第三道德素质元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分配方式、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人们面临多种道德选择,这势必导致道德关系的复杂化。复杂的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一方面容易使人们产生道德困惑,发生道德冲突,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一些人的道德行为失范。同时,一些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和道德意识腐蚀着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由于社会的基本道德体系一定程度地变异和缺失,我们经常面临着在各种利益增多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权力约束不到位的情况下,在公与私、集体与个人、诚实守信与欺诈蒙骗的矛盾时是执政为公还是用权为私等等情况的道德选择。家与国、己与群、小我与大我的利益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应当但要做到“大公无私”的选择是艰难的,需要长期地自觉地加强道德修养。

二是做强帮困救弱的资金实力。说一千道一万,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要解决弱势人群的“生活难、治病难、住房难、上学难”等等问题,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民生保障目标,没有资金的支撑是不行的。据统计,从2003年到2007年,全国低保资金由151亿元增加到27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由92亿元增加到160亿元。2003年到2007年,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地方医疗救助资金59.7亿元,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安排救灾资金224.39亿元。这些资金量大幅度增加,为帮困救弱、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地资金支持,从而使城市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对象的保障面在不断地扩大,保障水平逐年提高。湘西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贫困人口的面相对还比较宽,需救助的弱势人群的贫困程度也比较深,在本级财政比较困难的环境下做强资金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第3篇

教育观念是父母教育素质的核心, 对家庭教育的目标、方向以及教育行为都起着一定的制约和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 有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所以最终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家庭教育的目的, 是通过家庭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全过程, 把受教育者———孩子, 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在中国家庭教育中, 普遍存在着走偏的家庭教育目的并引发出系列不良行为。

二、家长对成功的家庭教育的片面理解及不良教育行为

家教中留意到, 我们中国家长从孩子幼儿园起, 无论小学、初中、高中, 最为关注的是孩子的学习。在众多家长眼里, 孩子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但任何事情都不比学习更重要, 只要学习好, 便能“一俊遮百丑”, 在这种畸形教育理念的驱使下, 家长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便常常伴随着诸多的不快乐, 而孩子本身在生活和学习中也伴随着种种不快乐。学习好的孩子不快乐, 因为学习好的孩子压力巨大, 担心下次考不好, 害怕第一保不住, 所以还来不及更多的享受这次第一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就又忙于奔赴下一次的考试准备了;学习不好的孩子也不快乐, 因为这些孩子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 在家爸爸妈妈不喜欢, 在校老师不喜欢, 同学中既没有地位又不受欢迎, 可他每天还要起早贪黑, 既听不懂又学不会, 还得装模作样座在教室里。

有个小学男生, 天性活泼, 学习的热情非常高, 天天第一个到校, 但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做房地产的, 在自己的领域做得很成功。对孩子要求很严格, 也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爸爸妈妈的关注点不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看孩子的学习方法对不对, 不管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不好, 也很少跟老师沟通, 就是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达不到父母的满意, 就开始实施“棍棒教育”。妈妈时常打骂孩子, 而且一边打一边振振有词:你天天起早贪黑, 带着星星出去, 带着月亮回家, 先别说你对不起别人, 你对得起你自己吗?当这个孩子把自己的遭遇说出来后, 我建议, 你妈妈再打你, 就求助爸爸, 找爸爸谈一谈。话没说完, 这学生马上制止, 那样会更惨, 那样他们会上演夫妻混合双打。就这样, 这孩子披星戴月, 辛辛苦苦, 从一年级被打到六年级, 最终也没有被打进重点中学。在做家教的过程中, 了解到类似的情形在不少的家庭中重复上演。不禁思考我们教育的真正目标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

三、对成功教育的再思考

为什么好多家长,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伴随着诸多的不快乐, 归因还是我们的教育目标、教育观念出了问题。感觉人生不幸福的人, 多半是幸福的定义出了问题;那么感觉孩子不成功, 是不是成功的定义出了问题呢。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在不少中国家长看来, 成功的家庭教育包括:学习好, 上大学、上好大学, 出国留学;会弹琴、会唱歌、钢琴能过九级;爸爸妈妈说什么, 孩子言听计从等等。在这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驱动下, 家长必定会采取相应的不正确的教育行为, 从而酿成诸多意想不到的悲剧。

笔者认为,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让孩子做到自己的最好就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功。包括生活、包括学习。如果能够让孩子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做到自己的最好, 就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中国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共通的行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习惯拿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比, 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短处跟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比来比去的结果是孩子不高兴, 家长不高兴, 在长期反复的比较中, 孩子渐渐便认可了自己的无能, 在这种消极暗示中大受挫败的是孩子的自信心。

如果按照家长的意愿抱定明确的目标, 不顾及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注定大多数人伴随的是不愉快、不快乐, 而且忽视了对孩子本身的尊重, 在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不免有虚荣和功利的成分存在。包括体育竞技或者任何才艺特长的学习, 其过程中毅力、耐力的体验和培养应该比最终习得的结果更为重要。否则家长处心积虑、孤注一掷、不惜牺牲孩子童年的快乐而换来的所谓成功, 其实只不过是人生中一个阶段性的小小成果。

少数最快乐、最成功的人的秘诀是什么?是“加强自己的优势并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弱势”。“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弱势呢”, 就是在不足的地方做到足够好而不是放弃努力;“加强自己的优势”, 就是把大部分精力花在自己更有兴趣和更擅长的事情上, 让自己有最大的机会获得最优秀的结果, 从而培养自信、走向成功。

比如, 一个天生跑不快的孩子, 跑步项目是他的短处, 就不要让他给长跑冠军去争高低, 完全可以选择一个孩子自己擅长的项目去参与其中, 从而培养和影响孩子对待某种事情的自信力。这就是:让孩子学会“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弱势”, 在自己不足的地方鼓励他做到足够好而不是放弃努力, 教给孩子的是对待事情的态度。人可能不能改变先天的一些因素, 但重要的是可以改变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什么叫加强自己的优势, 做到自己的最好呢?比如, 孩子虽然跑不快, 但音乐天赋很好, 那就让他高兴地去唱, 并引导孩子, 珍惜每一次登台锻炼的机会, 加强在众人面前说话和展示的练习, 让孩子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淋漓尽致的发挥。有胸怀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 而且要有智慧来分辩两者的不同。

四、总结

只有父母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 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 结合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 加强孩子的优势并科学有效的管理和改善自己的弱势, 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孩子的潜能, 让孩子充分享受喜欢的事情带给自己和生活的更多快乐。

做到自己的最好, 就是一种意义上的成功。

摘要:得益于中学时代的勤奋, 得以进入985重点大学。大学期间, 兼职做家教工作。这一社会经历, 带给我的除各种能力的锻炼、生活费用的贴补之外, 在一个个披荆斩棘奔赴高考的学生身上, 我看到了中国家庭复制般的教育方式, 更多的引发了对中国家庭教育系列问题的再思考, 这个收获也许意义更大。此篇拟从成功的概念谈一谈中国家长对家庭教育成功的理解。

浅述对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的认识 第4篇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是当代中国加快现代化发展进程赋予教育的历史使命。新课程的新体现在理念新、教材新、教学模式新、教学评价新。新课程改革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在积极参与这场课程改革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关键:“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新课程的实行、理念要转化为现实,真正操作者是教师,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教师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深入,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最终决定着新课程的实施走向。

高中生物新课程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分别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那么在生物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如何组织教学,才能落实好新课程理念呢?我不敢妄浅议薄,谈谈自己在教学生涯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望同行批评指正。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科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必备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素养。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在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核心基础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当今高考的命题原则之一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能力测试是目标,知识的正确理解、掌握和应用是实现能力为基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首先还是要强调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强调能够合理地将所学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社会及个人生活之中。如何加强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呢?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需要从教材的挖掘、课程资源的开发,从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从教学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将核心基础内容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1.要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面向全体学生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民族、地方经济的差异,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也不管他们的天分,理科悟性的高低,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通过生物课程必修模块的学习,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获得发展。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并在《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指引的方向上有所进步。

2.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观念要求教学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但也要关注那些在生物学的学习上有特殊要求和特殊爱好的学生。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教师了解教学过程、调控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评价显得更为重要和必不可少。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保证所有的学生都有足够的机会来展示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所得结果,尤其是实验失败的同学,教师要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而不是通过评价将学生分成等级,按成绩将学生排序,会伤害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1.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学生将从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转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以及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果。

2.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问题是核心的要素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探究性学习有时也被人们称为“问题导向式”的学习,因此“问题”往往被视为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在探究性学习中,“问题”是否是由学生提出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针对问题搜集证据、形成解释和得出结论。生物课程中的探究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生活经验进行,其目的不仅是为研究答案,而是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获取终身学习能力的目的。探究的案例可以来自教科书、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全班研究的课题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这次教改的一大任务。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思考和提问的时间与空间,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学生深入思考的产物,有助于深化学习,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四、高中生物新课程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放在生物学的理论上,强调中学生物课程在学科体系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学中也局限于对生物学事实和概念的记忆。针对这样的问题,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生物学教育应该涉及对学生有用的、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选择这样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生所学到的知识也会更加牢固、理解也会更加深人。因此,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会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生物学就在每个学生的身边,含有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其内容也涉及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人文社会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应当在教学中适当加入这些内容,开阔学生的思路,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并能够认识到许多社会问题的多面性。

联系生活实际: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有效的方法,例如,“我们用苏丹染液验证组织中的脂肪,就可以联系到之前媒体上经常报道的“苏丹红”事件,“苏丹红”一般是苏丹I和苏丹IV,运用同样的原理(脂肪可以被苏丹染成橘黄色),我们可以用脂肪来鉴定“苏丹红”的存在,只要取用适量的食用油与具有“嫌疑”的辣椒放在透明的容器里,如果有颜色变化的话,可以判断辣椒可能存在问题。像这样在教学中联系生活,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学有所用。联系生活是生物学教师的基本工作,教师要将“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融入教学之中,落实《标准》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四大理念的实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需要教师和学生合作完成,共同发展,才能从理论到教学实践之间建构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实现真正意义上学习的飞跃性进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也将不断改进。我们相信,只要认真落实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同时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新课程教学工作,一定能找到科学的、適用性强的、高效的新课程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独山子第二中学)

对企业经营理念的理解认识 第5篇

山东新华制药——(公司副总 张代铭)

2001 年11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入世”后,中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谈及中国“入世”后的主要变化,时任中国 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的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在一次演讲时,作了深刻的阐述:中国的主要变化体现在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和民众观念三个方面。并特 别强调在人们的观念中“双赢”、“经济全球化”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他指出按许多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竞争就是“你死我活”,要做生意就要“混水摸鱼”,但 是,中国人现在认识到开放可以带来利益共享,要做生意不能讲“水至清则无鱼”,而要在清水中养大鱼。这番话就是对新时期企业经营理念最好的概述,公司提出 “着眼未来,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是在充分总结企业经营工作的经验教训,综合考虑当前国内外市场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的经 营工作的指导性方针,下面就如何深刻理解企业的经营理念,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谈几点看法:

一.“着眼未来,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是企业多年经营工作经验的积淀。中国的医药市场经历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经历了从单一的国内市场到全 球经济一体化的转变。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都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改进,才能适应不同的形势。我们公司的“以创新为先导的国际化战略”,在全国同行业中一直处在比较领先的地位,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公司就按国际上通用的补偿贸易方式对阿司匹林产品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90年代初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以后,通过直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仅带动了企业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公司自营出口创汇规模从1992年的 352万美元发展到目前的年创汇额达1.4亿美元,出口额占公司销售额的比例也从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50%以上。更重要的是通过国际化的运作,使我们 对国际市场规则有了更深的认识,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得以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企业在境外上市以后,公司真正成为一个外向型、国际化、出口带动型企业。总结公司多年的国际化经营经验,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一定要有共赢的观念,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一定要按国际惯例办事,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妥善处理好我 们和供应商、代理商、终端用户等各类关系,维护好企业的整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同的市场背景下,使企业经营工作思路更加切合实际、行之有效。

二.“着眼未来,合作共赢”是企业建立和巩固市场网络的前提。我公司的市场遍及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遍布全国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一个布局合理、能够抵御风浪的市场网络,是经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们在销售工作中一直倡导的“大市场”、“大客 户”观念,就是针对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市场,选择一些市场开发能力强、资信好、大品牌的客户,重点支持培养,共同发展壮大。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 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抛弃传统的无商不奸的旧观念,不要怕客户赚钱,关键要核算好企业自身的利润,要算大账,要从长计议,只有客户发展壮大了,才能与我们携手挑战市场的冲击,才能强化我们的销售网络,才能夯实我们的市场基础。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我们不仅在国际上拥有一大批像可口可乐、葛兰素史克、拜耳、施贵宝、百利高、帝斯曼等国际知名公司,成为我们长期的重要客户或合作伙伴,在国内也拥有一批与新华合作多年、颇具影响力的客户,像东药集团、石药集团、哈药集团、利君制药、九州通等。事实证明与这些公司的合作,对于巩固我们的市场网络体系、提升企业的地位和品牌,降低经营风险,提高运营质量,确保我们的 经营工作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着眼未来、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是当今市场形势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同行间的交流沟通非常密切,几乎无任何技术、商业机密可

言。而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知根知底的同行成为冤家,再加上中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处于20%左右,致使供求矛盾愈演愈烈,同行间竞争的手段也仅仅局限在简单的降价促销、恶性竞争,竞争的结果只 能是两败俱伤、肥水外流。近几年来,随着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接触国际市场,逐步地了解市场规则,逐步认识到拼价格难以拼垮对手,竞争的方式逐步转向理性 化,由原来的互不往来、暗中争斗,逐步过渡到互相沟通,一致对外,实现共赢。新的形势下,竞争依然很残酷,只是竞争方式有所改变,竞争的焦点从简单的拼价 格转移到产品质量、企业品牌等企业的综合实力比拼。共赢的理念逐步被同行所接受,也要求我们的经营观念也必须随之转变,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提升 我们的营销水平,努力提高我们驾驭市场的能力。

四.“着眼未来,合作共赢”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毋容置疑,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现代企业所指的利益不仅仅是简单的会计概念中的企业利润,应具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既要考虑企业的眼前 的利益,又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既要考虑企业的自身利益,又要顾及到社会效益;既要考虑本单位的利益,又要顾及供应链上下游的供应商或客户的利益,只有维护好各方的利益,才能互相依存、共同长期发展。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确定好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当前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有些项目依靠我们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成,必须借风使船,风险共担,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1998年开始与日本三共化成株式会社洽谈L-350的合作事宜,谈判非常艰难,双方在成品收率、成本核算、投资回报率等方面分歧很大,最终还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互相让步,达成协议。经过近十年的友好合作,给 双方都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日方也增加了进一步合作的信心,2006年日方决定将L-350的下游产品左旋多巴的生产技术、市场资源全部转移给我们公 司,该项目将为公司增加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我们近几年先后与美国的百利高公司、德国的拜耳公司有不同形式的合资合作项目,合 作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与合作伙伴坦诚相见、互相理解,认真贯彻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着眼未来、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对于我们今后的对外经贸工作具 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中国外科周理念的认识论文 第6篇

一、正确传承

外科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学科。传统术式的存在源于最初术者设计的理性思考和临床实践的正确结合,如果不了解手术原理,就会产生曲解甚至误解。以Bassini疝修补术为例,这一术式可谓划时代的疝外科治疗方法,在当今无张力疝修补术式层出不穷的今日仍有重要一席之地。但是多数外科医生在处理腹股沟管后壁时,不能正确缝合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三层结构。而这三层结构正是Bassini疝修补术之所以久经考验的基础所在。目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已成为疝治疗中心日间手术,Bassini疝修补术作为经典术式仍有其存在的价值。然而Bassini疝修补术临床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不经意的修改或省略,表现为:(1)省略切开腹横筋膜,导致后壁修补不确切;(2)省略切开提睾肌,导致不能正确找到和处理疝囊-1J。上述因素导致疝修补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外科医生有必要对经典术式的由来进行系统回顾学习,以达到正确传承的目的。

二、及时创新

外科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指导技术创新,时效性更为重要。以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mesorecta!excision,TME)为例,它是1982年Heald等【2o提出的直肠癌根治技术,经过近30年的临床实践验证,这一术式已成为低位直肠癌手术切除的“金标准”。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外科医生接受了TME术式。继TME之后,近年Hohenberger等¨o又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概念:直视下锐性游离脏壁层间筋膜间隙,保持脏层筋膜的完整性,根部充分暴露供应血管并结扎。本次外科周会议上,部分外科医生对此提出质疑:该术式在临床中已被应用,不能称之为新理论。症结正在于此,CME的理论系统地规定和明确了结肠癌所要遵循的根治性原则,但是此前外科医生并没有进行归纳和总结。CME的提出体现了Hohenberger的理论创新时效性。如何能在临床上达到无血技术,怎么能找到潜在的无血管胚胎性解剖间隙,即Heald所称的“神圣平面”(holyplane),达到解剖性切除的目的,需要孜孜不倦追求精湛技术的精神。外科中的甲状腺、乳腺、胃肠、肝胆胰脾等脏器切除仍需大家继续探索最佳的holyplane,达到精准、微创的效果。

三、制定规范

目前,针对外科疾病,美国癌症综合网络、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和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日本各种疾病规约,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临床肿瘤年会都有相应的临床指南,而且定期更新,有效、合理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加强了卫生服务质量,对指导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病种及患者数量在世界范围内居前列,这是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疾病规范的基础和优势所在。没有相应的规范会导致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盲目性,这体现在临床中的某些方面。譬如,在强调微创的今天,某些医院保胆手术呈现过激势头,部分外科医生甚至自豪地说保胆手术达到胆囊手术的80%。其中有些医院为了迎合患者盲目保胆的需求,没有理性分析便不加选择地进行保胆手术。这是一种严重有悖微创理念的行为。保胆需要指征,需要理性,需要循证医学的支持,需要相应规范的指导。再如,对于一些癌症患者,是采取姑息保守治疗,还是悉数采取新辅助化疗?是锦上添花地增加一丝希望,还是雪上加霜的过度医疗又如,某些专科医院医生自称一天施行癌症根治术达7、8台,甚至10余台。试问,一台真正达到规范性癌症根治的`手术时间乘以手术台数是否超过8h、12h甚至24h?如此手术量,产生的结果无非有二:要么手术轻率了事,要么医生精疲力竭,不利于后续工作。上述情况都是没有制定相应规范的结果。当然,指南、规范的制定过程需要系统的研究和严格的论证,这一过程是极其费时费力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学指南,需要摒弃各自为政的狭隘心理,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病种分类将电子病历形式的信息定期传输至相应的国家数据交换中心,对指南的制定及修订有重要的价值。上述建议只是抛砖引玉,我们期望独立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临床规范越来越多。

四、全面提高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第7篇

一、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目的是要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为核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从方案的设计到主题选择、活动实施,都应把学生的兴趣需要放到首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和自主空间。教师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不能再作“讲师”,充其量只能是“辅导员”。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创设一种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反思提高。学生动起来了,教师可以从旁指导:选什么样的活动主题更好,方案怎么设计更合理,活动实施中要及时发现新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调整方案,及时反思总结、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展示成果、交流评价等等。

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面向学生经验的课程,因而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要求。这一基本理念强调了三点:一是强调生活的完整性,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主题,引导学生接触完整的生活,解决学科教学分科太细、学科之间缺乏整合的问题;二是强调生活的现实性,引导学生认识了解当前真实的生活,在现实面前提高辨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能力,形成正确的生活认识;三是强调生活的实践性,要把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与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结合起来,把落脚点放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改造生活的实践能力培养上。

三、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强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目的在于改造学生的学习方式,超越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倡导一种实践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的基本模式就是“实践——体验——感悟——再实践”,是以实践行动为主线的学习活动,是学科教学书本知识探究学习的必要补充,所以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提升,用实践中获得的感悟指导实践,提高实践的效能。

对理念宣导的几点认识 第8篇

领导示范, 全员参与。各级领导作为理念的倡导者、推动者, 应该时刻把理念铭记于心, 笃信不疑, 并与推动公司发展有机融为一体。要善于利用各种会议、各种场所、各种手段去倡导和推介企业理念, 还要带头践行理念, 知行统一, 为员工做出表率, 引导广大员工不断提高对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使之植根在广大员工的心灵深处, 自觉转化为行动准则。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只有全员的主动参与才能把企业理念落到实处。

宣灌与渗透相结合。宣灌, 要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视听交融、强势导入、多元立体、吸引力强”的宣传教育网络。比如, 印制发放精美小巧、便于携带的理念卡, 为员工随时学习创造条件。通过运用企业内部报刊、广播、电视、局域网, 设置标牌、橱窗、壁画等方式, 营造强烈的宣传氛围, 对理念内涵进行详细诠释, 强化感染力。通过举办培训、测试等活动, 促使员工加强对企业理念的学习。组织员工编写体现企业理念的故事, 大力表彰践行企业理念的先进典型, 使企业理念人格化, 增强企业理念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健全制度, 完善机制。要建立自上而下、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宣传教育领导小组, 详细制定工作计划, 围绕一个目标协调联动。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 确保持续深入地推进和落实。要把企业理念纳入员工培训的内容, 并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 督促员工学习好、践行好企业理念。要把理念宣导作为日常宣传教育的一部分, 使之持久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构建企业理念宣导评价体系, 坚持结果与过程并重的原则, 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各工作主体推进理念宣导的现状、进展和效果进行检验, 对员工个体理念内化程度进行评估, 并将评价结果与奖惩和薪酬分配挂钩, 借助经济杠杆的导向作用, 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 第9篇

一、什么是新课改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新课改”的全称,新中国成立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20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它的根本指向是人的发展,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纵观历史上的任何一场改革都是旧有体制、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甚至阻碍了社会进程,这时就要改革,新课改也不例外。国家要发展,教育是关键。但目前我国教育、教学的发展却相对滞后。根据国家教委教学调查表明,我国教学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很大,和国外教育相比还存在许多劣势。

二、新课改应注重“改”什么

一种新颖的、独特的思维理念,思想意识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任何改革都必须从改变人的旧的思想观念做起。人的思想观念决定意识行动,所以我认为新课改也应首先从改变思想观念做起。

1.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教师将扮演一个新的角色,他需要放下权威,以博大的情怀去呵护每一位学生,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在学生犯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或任由同学取笑,而是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或精神上的鼓舞。在课堂中,最具有个性的学生什么样的见解都可能产生,如,在上《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时,学生说那里那么多鱼我看见会大吃一顿。在上《小摄影师》时有学生就问: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呢?高尔基有那么多……教师面对学生的这些见解难道要回避、甚至斥责吗?传统的教育观,教师就是圣人,说什么,学生做什么。而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关注学生的感受,教师不再是施教的权威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同样教师对学生的这种态度观念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观念也会改变,即学生观的改变。学生没有了不敢接近老师的恐惧感,而在内心深处把老师看成是自己的一个大朋友、好伙伴,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求知。这样他们就乐于将自己所思所想向老师、同学表白,敢于向教师、教材质疑。教师对待学生,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观念改变了,那教师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发生改变。

2.改革教学观与学习观

俗语说:“严师出高徒。”传统教学中学生端坐静听,老师讲,学生听、记、读、背。教师把教材讲完了自然认为课也上完了。至于学生学到了多少,会学了多少,教师很少顾及。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观:教学是师生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知道讲课不是我们教师的专利,学生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学生,学生可以自主备课,模仿教师上课或自创上课,上完师生互评。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是要大力提倡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但如果我们是以压制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增值为代价而刻意地去追求所谓的完成“教学任务”,就难免得不偿失了。

传统模式下的教学活动是教师课前精心“备课”,预设教学各环节,然后形成标准的“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成为整个施教活动的唯一依据和至上准则,全然不顾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课堂情境的变化。这种教学过程,是教师将预定的“教学目标”灌输给学生的过程,是学生对教学“目标”和“任务”的认同和顺应过程,丝毫体现不出对学生学习需要和情境变化的关注,体现不出对教学有利时机的积极“捕捉”和发掘,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课程的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求我们教师“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一切为了学生”,要与时俱进,随着课堂教学情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有利的时机,促进教学智慧的生成,真正实现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合作”与“探究”。也就是说,教学不仅是有计划、预设的,而且更是一个开放、动态和生成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学生与教育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问题,要转变那种预定教学目标的“框架化”为学生的自主“体验化”。

传统的学生学习观是老师让我读我就读,老师让我写,我就写。学生学习完全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生学习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能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与方式。学生懂得掌握了思维的方法就掌握了最佳的学习方法;学会了阅读和思考,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预习是学习之母,复习是学习之友;好习惯比什么高学历都重要,没有比多思善问的习惯更好的习惯了;学习要遵循自学—互学—求师的程序进行,久而久之,就提高了自学能力;学习要做到学与思结合,即与思考和反思有机结合;学与问结合,即与敢问、善问有机结合;学与习结合,即与预习、复习有机结合;学与做结合,即与动手动笔有机结合;学与记结合,即与记忆有机结合;动笔有助于发现问题,动笔有助于增强记忆,动笔有助于缜密思考,动笔有助于加深理解。

我想是因为有了课改才让我有了这样的体验。感谢课改,让我和我的学生有着这么一份深厚的师生情意。感谢课改,让我找回自信,每天可以从课堂上获得成就感、幸福感!获得人生中的一种精神动力!

在今后的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会继续不断探索,努力学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会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努力成长于新课改的工作中;我要用“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有爱就有教育”这两句话,来监督自己对待每一位未成年的学生;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新课程改革的含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相信:只要大胆尝试,不断创新,新课改定会出现灿烂的曙光!

上一篇:地税局培训下一篇:2009学年第一学期学生会期末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