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2024-05-14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1篇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语言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大禹淳朴、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能积极参加交流、讨论,用清楚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3.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产生进一步了解民间神话故事的愿望。

活动准备:

1.连环画图片、实物投影仪。

2.看过壁画故事《大禹治水》。

3.幼儿进行过“治理洪水”的调查收集工作。

4.活动区域提供“抗洪治水”的图书及录像带等。

活动过程:

1.集体讨论,激发阅读、学习的兴趣。

指导语:①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灾难?②古时候,人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2.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1)自由阅读图书,感知故事内容。

指导语:你在书中看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边倾听教师讲述故事,边阅读图书,理解故事内容。

指导语:①大禹是怎样治水的?②听了故事后你觉得大禹是个什么样的人?

3.交流调查情况,了解科学防洪的方法。

(1)交流调查情况。

指导语:现在有些地方也会发生洪水,人们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谁来介绍一下你调查的方法?

(2)整理归纳调查经验。

指导语:通过调查,你们认为可以用什么合理的方法来治理洪水?

延伸活动:观看壁画并讲述故事。

附故事:大禹治水

禹是一位神仙,他来到人间和阿娇姑娘结了婚,住在山洞里。有一年洪水泛滥,禹告别新婚的妻子,号召人和天神们团结起来到会稽山集合,商量治理洪水的办法。

禹在去会稽山的路上遇到乡亲,乡亲告诉他阿娇怀孕了。禹听了很高兴,但是约定的时间快到了,他只好托乡亲转达他对妻子的问候。人和神都按时赶到了会稽山。禹说:“我想应该用疏导的方法,让洪水顺着河道流到大海里去。”大家觉得这个办法很好。于是,禹带领众人动手开凿河道,挖出的泥土用来填平洪水冲成的大坑。

大家不停地工作,修了一条又一条河道。又是一天,禹带领人们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告诉他阿娇生病了,希望他回家去看看。“出自:屈;老.师”禹非常想念妻子,可是他想了想说:“治水是大家的事,不能因为我而耽搁了大家。”他托乡亲把草药带给阿娇,又和大家一起上路了。禹去疏导另一条河道时,又经过自己的家乡。一位乡亲对他说:“阿娇快生孩子了,你快去看看她吧!”禹叹了口气说:“不,我回家一天,就耽误一天治水的工作。”禹三次路过自已的家门都没有回家,乡亲们听了这件事十分感动,干起活来更加努力。

禹非常想念妻子,阿娇也非常想念禹。阿娇天天站在山上等禹胜利归来,渐渐地化成了一块岩石。当禹把洪水完全治理好,回到家乡之后发现妻子已经化成了石头。禹悲痛万分,伤心哭泣,这时石人进裂,跳出了一个小孩。为了纪念孩子的母亲,禹为孩子起名为启。禹被人们拥戴为领袖,称为“大禹王”。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大禹治水》含反思这篇文章共3715字。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2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8个二会字只读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3篇

常以神仙或神化的英雄为主体形象的神话故事,呈现的是极富神韵的世界,它为儿童的神思之旅开启了一扇梦幻之窗,使他们获得向善至美的人生启蒙。其“言”与“意”应凝结为“神”与“话”二字:“神”是故事的精神内涵,充满奇幻的故事情节和具备神力的角色形象,为学生的言语习得、内化和发展构建起兴趣的磁场;“话”为故事的言语外显,神话语言中富含着的诗性意趣和想象因子,又为学生领悟和重构神话精神内涵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因此,神话的教学就应遵循神话的文体特征,以故事内容为经线,用精神内涵作纬线,带领儿童在真实的阅读体验中,谱写神话阅读指导的新篇章。

一、捋文顺意,与情节相识

“整体把握”被新课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后,我们便趋向于避繁就简,采用契合文体、贴近学情的手段,指导学生提拎文章的主线。神话故事具有故事完整、情节曲折、脉络清晰的表达特征,而故事中的一些词语则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我们可以用这些关键词语作珠链,串联起散落的内容,使语言训练与内容把握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如教学《大禹治水》(苏教版二上)一课,教者从题眼“治”字入手,引出文中两个关键词“治理”和“制服”,采用选词入句填读的方式,将故事的梗概融入提供的句式之中,为低年级学生把握文脉提供了支架。

【教学片段】

师:(指课题)“治”的朋友很多,如“治水”。你也给它组一个。

师:“治理”这个词也出现在故事里,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zhì”。(出示:制)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个由它组成的词吗?

生:制服。(师板书:制服)

师: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现在,你能在句子中给这两个词安个合适的家吗?(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_____洪水。洪水被_____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生:(填读句子) 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师:其实呀,把这两句话连起来,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了。

二、斟词酌句,与语言相知

歌德曾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神话故事富含诗性因子,具有语言夸张、想象神奇、情理交融、虚实相生等特点。因此,教学神话故事,要充分关注神话故事的言语特征,指导学生斟词酌句,感受神话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片段】

(出示句子:“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生自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大禹治水的不容易吗?请找出来这样的词语。

(生找出“千辛万苦”“千山万水”)

师:大家发现了什么?

生:这两个词语中都有“千”和“万”。

师:这里的“千山”“万水”指的正好是一千座山,一万条河吗?(生否定)那应该是什么?

生:表示有很多很多的山和河。

师:(出示“千山万水”场景图)大家看,这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这就是——(生带着惊叹的语气读“千山万水”)

师:这千山万水禹都要一一走遍。我们来想想,禹在察看水流和地形的过程中,一路跋山涉水,会吃哪些苦?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禹爬山的时候,常常会被尖尖的石头割伤,有时还被滚下的山石砸伤。

生:禹过河的时候,水流得很急,一不小心就会被巨浪吞没,非常危险。

……

师: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脚上的皮磨破了,脚跟泡烂了,多不容易呀!禹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历尽了——千难万险哪!

在上述案例中,教者紧紧扣住课文中鲜明的数字虚指的用法,深掘“千、万”等数词的含义,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涵泳、品味、感悟,充分感受治水工程之浩大,体会大禹所担负的救世济民的责任与承受的无以比拟的辛劳,使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渐渐丰满起来。这样就将语言的品味、情感的体验融合得自然无痕。

三、想象补白,与人物相逢

神话故事由于情节曲折,天马行空的背后常常隐含着略写的情节,因此,我们应善于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巧妙设计补白训练,帮助学生感悟神话人物的精神世界。在 《大禹治水》的教学中,教者就巧用角色体验,设计了多个补白环节,让学生以不同姿态与神话英雄大禹相遇相知。在此列举两例。

【教学片段】巧用画面补白,叩问内心——假如我是大禹

师:看着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着无家可归的日子,禹不由得锁紧了眉头。他一定在想——

生:(像图中的禹一样皱紧了眉头)洪水这个妖孽,把老百姓害苦了,我要制服它!

生:洪水,我要打败你,还老百姓一方安宁!(说完后,攥紧了拳头)

师:是啊,洪水把老百姓害惨了,非治不可!这就叫下决心。让我们一起读,表表决心。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读懂了画面中大禹凝重的神色,读懂了他对洪灾之憎恶,对百姓之怜惜,纷纷化身为大禹的代言人,表达治水的誓愿。在说演与诵读中,学生感受到了大禹的那份责任与担当。

【教学片段】 巧设情境补白,解开心结——假如我是大禹的儿子

师:禹的儿子都十多岁了,却还没见过父亲,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有一天他终于忍不住了,就跑去问妈妈。他会问哪些问题呀?(师指自己)妈妈在这儿呢,孩子,把你心中的疑惑都问出来。

生:妈妈,别人都有爸爸,为什么我却没有呢?我的爸爸到底还在不在了?

生:妈妈妈妈,爸爸是不是不想我们,也不要我们了。(眼眶里噙着泪水)

……

师:孩子,你有爸爸,你的爸爸在外治水呢。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转换语气)孩子们,禹难道不想自己的亲人吗?那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呢?

生:他要治水呢,洪水时时刻刻都可能暴发,他不能走开!

师:为了治水,为了拯救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他只能是舍小家为大家呀!

“大禹为什么三顾家门而不入”,这让每一个读者都心生困惑。在这一环节中,教者创设生活情境,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互动对话中,对文本的内容作进一步的分析,并且融入自己的体会,通过想象表达对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做法的理解,体会主人公精神的伟大,语言和精神在重构重组中再获新生。

四、延展重构,与神话相恋

神话类文本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穿越时空感受中华文明的神奇的隧道。然而,教材中所选入的神话类文本毕竟是有限的,无法折射出神话的全景风貌。所以,我们应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指导学生运用所习得的阅读方法,在更为广阔的“大语文”背景中阅读神话、品味神话、传承神话。

《大禹治水》优秀教学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土石方围堰;防渗;优化;土石方平衡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19-0132-02

1 导流方式概述

挂治水电站采用分期导流方式施工,主体工程施工分两期:第一期,先围右岸厂房及相邻的2孔溢流坝,由左岸束窄河床泄流,在围堰的围护下,进行一期基坑内厂房及相邻的2孔溢流坝、二期纵向围堰等施工,并且在2孔溢流坝内留设2个8m×4m(宽×高)的导流底孔。一期导流标准采用全年两年一遇洪水标准,洪峰流量为3 400m?/s.

在厂房自身具备挡水条件、右侧2孔溢流坝及导流底孔具备泄流条件时,拆除一期上下游横向围堰,进行左侧束窄河床截流,形成二期基坑;二期围左岸的3孔溢流坝,由已建好的右侧2孔溢流坝(堰顶高程305.50,宽2×18m)及2个导流底孔泄流。二期围堰挡水标准为洪峰1 022m3/s(为三板溪坝至挂治坝址区间全年10年一遇洪峰流量797m3/s与三板溪电站单机发电量225m3/s叠加),相应上、下游水位分别为308.42m和300.00m。

最后拆除二期横向土石围堰,导流底孔下闸挡水,第一台机组发电。

2 方案比选

本工程围堰防渗施工工期紧、基础地质条件复杂,先进合理的防渗形式是确保围堰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所在。

2.1 工期

原设计院提供的设计高喷灌浆工程量约1933m左右,按照单套高喷设备70m/天,进设备2套,需占直线工期14天,加上临建工程准备时间,生产性试验时间,工期会更长。改为黏土心墙方案后,缩短直线工期一个月左右。

2.2 造价

考虑到利用三板溪水库下闸蓄水的有利时机,上游来水仅很小的区间流量。黏土心墙方案成为可行,而且防渗材料可就地取材,同时右岸一期围堰部分拆除料可直接上堰,节约取料及碴料外运成本。通过方案优化,节约造价约100万元。

3 二期围堰布置

3.1 围堰结构

二期横向围堰汛期为土石过水围堰,上游围堰堰顶高程309.10m,设4.1m高的自溃式土石子堰,围堰过水面高程305.00m,下游围堰堰顶高程300.50m,靠纵堰侧预留10m长缺口。

二期纵堰为混凝土重力式结构,由一、二期共用段、连接段、中导墙组成。

3.2 围堰运行要求

根据水情预报,当洪峰流量大于1 022m3/s时,要求先拆除下游缺口子堰,由下游向基坑先行充水,然后主动拆除上游围堰高程305.0m以上土石子堰,以保证上游围堰的过流断面,左岸基坑参与泄流。

4 施工道路

上、下游横向土石围堰填筑方向均选用从右向左,单戗、单向、立堵方式,所以上游围堰施工道路利用现有上游临时过江道路形成,并在二期上游围堰右端上游侧设置回车平台;从下游施工便桥左端修路至下游围堰左端,并顺左边坡与上游围堰左端接通。在施工便桥通车以前,为满足过流要求,在处于导流底孔流道上游渠中的道路中预埋多根φ600涵管。

5 土石围堰施工

5.1 填料选择及要求

(1)黏土:防渗土料要求渗水量小,渗透系<1×10-5cm/s,黏粒含量为20%~30%,设计干容重15kN/m3 。

(2)石碴料:级配良好,粒径<5mm的细料含量约为40%,干容重18.5kN/m3。

(3)堆石:级配良好,粒径<5mm的细料含量<25%,干容重19.5kN/m3。

(4)块石垫层:孔隙率<20%,表面要求平整。

(5)过渡料和反虑料:质地坚硬、最大粒径不大于50mm,沙与砾石比例约为1∶4。选用砂卵石料。

(6)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垫、护坡: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垫、护坡均采用高镀锌低碳钢丝、六边形网目的双绞格网制成。卵石或片石,石头粒径不超过250mm,石头粒径必须大于网格尺寸。

5.2 截流

设计提供的二期截流流量为7.01m3/s。截流时间2月中旬。因流量很小,经水力学计算,二期截流时可不设龙口,上游围堰截流戗堤直接从右堰肩向左岸单戗进占,右堤头设回车场。

上游戗堤填筑量约4 239m3。进占按2天计划完成。施工时采用挖掘机在料场向自卸汽车装料、自卸汽车加推土机组合从右岸向左岸推进形成戗堤。施工安排两台1.2m3挖掘机、一台ZL50装载机装车,6台15t自卸汽车运输。运输上堤后,进占法卸料,D85推土机辅料、压实,铺筑层厚度石碴控制在0.8m~1.5m,辅料与碾压施工平行作业。

5.3 上、下游围堰护坡、护脚施工

块石垫层、双绞钢丝网石笼护坡与堰体填筑及黏土心墙施工同步进行,控制好堰体填筑高程及坡度,保证上、下游面修坡完成后,待施工的垫层、护坡在挖机的控制范围内。施工现场石料转运由挖机完成。

5.4 施工程序

上游围堰施工程序:截流戗堤→覆盖层开挖→黏土斜墙Ⅰ→黏土心墙Ⅱ(石碴Ⅰ)→块石垫层→双绞丝网石笼→C15混凝土施工→子堰施工。

下游围堰施工程序:石碴Ⅰ→覆盖层开挖→黏土斜墙Ⅰ(石碴Ⅱ)→黏土心墙Ⅱ(石碴Ⅲ)→钢筋笼护脚→块石垫层→双绞丝网石笼。

6 土石方平衡与时段施工道路

6.1 土石方平衡见表2

6.2 上游围堰

(1)备料场。料源主要是一期上游横向围堰拆除料、导流底孔前流道清理料、河滩砂卵石料,以及二期基坑开挖料等。黏土备料场选在左岸上游围堰堰肩处,施工时可从左岸直接运输。

(2)时段施工道路。戗堤料源取自一期上游围堰拆除混凝土块。上游围堰截流戗堤施工时,使用二期上游围堰施工道路,由围堰右端向左岸方向进占施工,逐步形成戗堤作为通向左岸的施工道路。砂卵石覆盖层开挖及黏土心墙Ⅰ施工时,利用已形成的戗堤作为施工道路。由于黏土心墙Ⅱ、过度层、反虑层、石碴Ⅰ是按同时分层碾压、交替上升的方法施工的,在每一层形成时,都可以作为上一层的施工道路(在堰堤低于戗堤顶部高程时,可以利用戗堤作為施工道路)。

6.3 下游围堰

(1)备料场。下游围堰备料场布置在下游抽水泵站附近,堆存要求同上游围堰料。料源主要是一期下游横向围堰拆除料、二期基坑开挖料及尾坎后流道清理料等。黏土备料场同上游围堰,暂选在左岸上游围堰堰肩处。施工时可以从左岸直接运输。

(2)时段施工道路。石碴Ⅰ料源取自一期下游围堰拆除混凝土块。下游围堰石碴Ⅰ施工时,采用二期围堰施工道路,由围堰右端向左岸方向进占施工,逐步形成石碴Ⅰ通道作为通向左岸的施工道路。砂卵石覆盖层开挖及黏土心墙Ⅰ(含过渡层)施工时,利用已形成的石碴Ⅰ及二期施工道路作为施工道路。石碴Ⅱ、块石垫层及钢筋石笼同时施工,施工道路为石碴Ⅰ和黏土心墙Ⅰ已施工部位形成平台。

7 结语

中小型水电站二期基坑一般都面临施工工期紧,如何快速形成方便施工且经济的围堰防渗体系,以及利用一期围堰拆除料做好土石方平衡优化,本文在此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

[1] 夏可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第1卷):地基与基础工程[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小学生优秀作文:我心中的大禹 第5篇

绕过禹陵,穿过左右两侧画着大雨功绩的享殿,就来到了禹祠,里面有大禹的像以及介绍大禹的名字之类的资料,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拜厅,里面有两张桌子,一前一后,桌子前一块垫子用来祭拜,两张桌子前面则是陈列着的大禹雕像,据说这里是1995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祭祀大禹活动的场所,但是我印象中最近几年祭祀大禹的地方不是这样的,那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里面管理人员的介绍,我知道了现在祭祀大禹是在大禹陵前的祭祀广场,我和妈妈走到那里一看。果然气势宏伟,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副壁画,上面画的是大禹治水时的情景:凶猛的浪花淹没了许多房屋。,村民们无处躲藏,这时大禹带领着大家,治理洪水。壁画上放着九个鼎,我猜那是一言九鼎的意思,因为传说大禹治理洪水时说过如果不治理好洪水,就不回家的誓言,后来他三次路过家门却没有进去,这不正是一言九鼎的意思吗?除了这些,旁边还有太极台、水上祭坛……这些都是来祭祀大禹舍己为国的精神。

等我看完这些,天空竟然飘起了雨丝,仿佛是老天也在感动大禹的精神,大禹陵不大,但是它带给我的震撼却很大,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也要向大禹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从点滴做起,大禹原先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可以抛弃一切来治理洪水,甚至三过家门都没有进去,那么多人都在治水,只有他坚持了下来,也只有大禹能真正用心的去治理洪水,这就是今天我们要设立大禹陵来纪念他,那么多人敬佩他的原因。

我心中的大禹就是这么一个能舍己为人,保护家园的英雄。

作者:柯桥小学四(1)班 朱芷琳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6篇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2、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3、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4、读了课题,小朋友们的脑中出现了哪些小问号呢?

(大禹是谁?大禹为什么要治水?大禹怎么治水?大禹治水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

1、带着这些问题,小朋友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课文的生字,读通课文。

2、检查生字词

1)检查生字:

tāo mò

dǎo wū

zǐ 禹

涛 没

pī dǎo fú

jī xiónɡ 细

劈 导 服

雄 zhì

hónɡ

hài

xìnɡ

xínɡ

tōnɡ

bèi

zhì

wěi 理

2)检查词语

chōng dǎo

lǐng

hóng

zhìfú

带领

安定

洪水

制服

jué

zhì lǐ

bèi

tāo

yān mò

决心

治理

被子

滔滔

淹没

chá

wā tōng

pī 大禹

察看

挖通

劈开

感激

xióng

chuán

céng jīng

hài

xìng 英雄

相传

危害

老百姓

guī 无家可归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检查读课文

指名轮渡课文,点拨长句和难句的停顿。

4、刚才咱们认识了大禹,那么大禹这个人小朋友认识他吗?(介绍大禹的资料)

小结:认识了大禹,那么他为什么要什么要治水?又是怎么治水?结果又如何呢?咱们下节课接续学习。

三、教学生字

出示:伟

1、指名读生字

2、小朋友们观察这些生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左右结构)

3、那么这些生字中,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其中的生字呢?(交流用加一加或减一减的办法)

4、重点讲解:伟

5、师范写,生描红

6、扩词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新学了一个神话传说,是什么呢?(齐读课题)

2、在故事中,咱们认识了一位人物,还记得是谁吗?(大禹)

3、这节课,咱们要带着上节课提出的3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4、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词语朋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洪水图片,小朋友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用一句话来说。(这滔滔的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这好似小朋友们观察到的,课文中又是怎么写的呢?

3、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交流

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5、哪位小朋友能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呢?(是啊,是洪水让老百姓变得这么惨!)还有谁能读得比他更好呢?

6、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是多不容易啊!(朗读第三句)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得感谢谁呢?(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练习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补充:鲧治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黄河经常发大水,老百姓民不聊生。

鲧是个很有责任心的人,他为大家的家园被冲毁心痛不已。大家都信任他,便让他带领大家治理水患。

快到汛期的时候,鲧一大早便率先跑到河堤上查看水情,一发现哪里

有隐患便指挥大家马上去堵。

河堤太长了,他又派出很多有责任心的人,每隔1000米站一个,发现哪有险情马上报告,他就带领大家马不停蹄的跑过去堵决口。可是河水太大了,任凭他带领大家累死累活,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鲧终于支不住了,累到在河堤上,黄河也就再次淹没了

村庄。

大家都很敬重鲧的这种精神,相信也只有这种精神才能带领大家保卫家园。今年没保住,主要是第一年没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推

他做首领,让他带大家治水。鲧感谢大家的信任,责任心更强了,每日每夜都守在河堤上,可是一会这边要决口,一会那边要漫堤,他带领大家还是没有水跑得快,第二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

大家都觉得这一年水太大了,有这两年经验,下一年肯定行,于是还

请他当首领。

鲧实在觉得不带领大家治好水患有负重托,这次就呕心沥血了,老婆孩子全不要,一心扑在河堤上,可是第三年大水仍然淹没了村庄。重复着这样的故事,终于,鲧累死在河堤上,黄河依然咆哮。反思:

《治水必躬亲》教学设计 第8篇

1、理解“治水必躬亲”的道理。

2、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重点]

1、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2、积累语言,理解“整散结合”的语言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

学习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快速导入

二、分板块展开教学环节

[第一板块]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试读全文,勾画生字难词。

2.积累词语

(1)难字注音

躬亲(gōng)拘泥(jū)(nì)潴(zhū)相度(xiàng)(duó)

咨询(zī)(xún)胼胝(pián)(zhī)好逸恶劳(hào)(wù)

(2)积累词语

躬亲:亲身;亲自去做。

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拘泥:(1)固执,不知变通。(2)拘束;不自然。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

好逸恶劳:贪图安逸,厌恶劳动。

计利忘义: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公义)。

远嫌避怨: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3.教师范读全文。

4.学生朗读全文。

[第二板块]理一理,议一议

1.明确体裁

学生思考: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与前面几篇文章有何不同?

明确:本文是一篇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见解和看法的一种文体。

2.疏通第一段文意

学生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教师提示:疏通文意要紧扣关键词。

3.关于治水,文章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个观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明确:作者在本段话中提出的观点是:“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概括起来就是:“治水必躬亲。”

理清本段论证思路:扣住语言标志“既不可”“亦不可”“是以”分析。

防止走两个极端———(1)“执一,泥于掌故”;(2)“妄意轻信人言”

语言标志是:“是以”

4.疏通第二段文意

(1)学生读后疏通文意

(2)学生思考: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海瑞治河,躬亲事举。

(3)学生进一步思考:海瑞是明朝的一位清官,这段文字除了写海瑞的清廉以外,重点是从哪个角度来概述这个故事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重点是从海瑞“躬亲治河”这个角度来概述故事的。用海瑞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的事实证明了“治水必躬亲”的道理。这种论证方法叫做“举例论证”。

(4)学生再思考:在举海瑞治水的例子时,作者既正面概述海瑞的做法以外,还从反面假设了不这样做的后果。请问:这是什么论证方法?

明确:对比,在议论文里,就叫做“对比论证”。

小结:本段文字采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来论证作者观点:治水必躬亲。

[第三板块]比一比,品一品

1.学生再读全文

2.教师选择以下句子让学生分组读。

第一、二组读:(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第三、四组读: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思考:这两组句子各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组句子的特点———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叫做“整句”。

第二组句子的特点———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叫做“散句”。

就全文看,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这种语言特色叫做“整散结合”。

“整句”的表达效果:形式整齐,音节匀称,气势贯通,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印象深刻,常用于铺陈,渲染气氛,增强文势。

“散句”的表达效果:形式灵活多变,有错落之美。

“整散结合”的表达效果: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使语言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引人入胜。

[第四板块]想一想,写一写

请联系生活实际,写一段话,谈谈学习本文后的感悟。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文后练习

附:板书设计

《治水必躬亲》

一、提出观点:治水必躬亲

1.防止走两个极端:二“不可”

2.分析原因:“四有”

3.“二非”

4.总结观点:治水必躬亲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 第9篇

我们从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应对价值员工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出自经典典藉《大学》,原文是“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里,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境做一点点曲解,比如格物这里重点指“格人”、“格心”,即透彻地了解、理解价值员工,挖掘价值员工的知识。

正心

价值员工流失正常吗?其实很正常。知识经济时代不比计划经济时代,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作由国家分配,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一做可能就是一辈子,而且一项技能,可以保证终生。员工即使不喜欢该岗位,也得培养喜欢,所以讲究“干一行,爱一行”。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知识本身的更新,以及更多机会的涌现,使员工面临更多的发展机会、更迫切的学习观,从观念上也变成了 “爱一行,干一行”,人的兴趣有可能转移,企业提供给员工的平台有可能变化。价值员工,因其价值,往往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所以,流失无可厚非。

企业应该正视这个变化,当价值员工提出离职,在挽留无效的情况下,切忌设立关卡,以各种条件要挟,拖延员工离职时间,这样往往导致双输的结果。当员工铁了心要离开的情况下,企业的任何挽留措施都是无效的,设立障碍只会让员工反感,甚至有可能为未来树立敌人。倒不如大大方方地放人,君不见曹操败走华容道,多亏了关云长放他一马,想当初,如果曹操知道关云长要走,宁愿杀了他也不要他去寻找刘备,那样,一来会给天下英雄留下一个坏印象,无法招纳更多人才;二来,华容道要是别人守着,曹操可就大势不妙小命玩完。

大禹治水,堵不如疏,也适用于价值员工流失。企业不要认为价值员工离开就是背叛企业,甚至闹到对簿公堂,有时候,高姿态不仅仅是做给离职员工看,对于在职员工也会起到重要影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是价值员工流失,而非价值员工的知识流失,如果是知识流失就不正常了,那么,如何应对?

诚意

有了正心作为基础,在价值员工还在公司安心工作的时候,事实上就应该做好知识流失的防范工作,有备则无患。价值员工一般来说都有一技之长,有其优势所在,有些技术可能是价值员工自己掌握的,这种情况就比较危险,需要给价值员工一些激励和约束,恩威并济,软硬兼施,让价值员工发挥最大价值。

企业可以通过流程、制度等的约束,让价值员工以文档、培训交流、培养后备人才等各种方式共享自己的知识,使价值员工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些行为需要与价值员工的升迁、薪资等挂起钩来,要为价值员工提供好的平台,以诚相待,使价值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为企业发展尽心尽力。同时要防止价值员工恃才生骄,不能让知识只藏在价值员工的脑子里,这样万一将来价值员工离开,形成知识断层,就可能对企业造成损失。

曹操把关云长纳入麾下,一味恩宠,但却没有安排任务,依关云长的性格,怀抱知遇之恩,如果曹操安排几项任务,比如说培训士兵兵法,关云长必会把任务好好完成才走,这样,即使他离开,曹操起码也会少点损失。对于价值员工,要关心,也要委以重任,并在项目过程中,使其知识自然地“流”出来,比如完善项目文档归档制度。

诚意的另一点还可以表现在价值员工提出离开以后,企业如果之前的防备措施做得不好,可以与价值员工开诚布公地谈谈,摆明员工离开后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恳请员工多留一些时日,把手头的工作、头脑中的知识做一个传递再走。诚恳的态度往往可以感动价值员工,如果新单位要求的时间不是太急,企业就可以争得一点宝贵时间。

格物致知

当价值员工要离开,企业挽留无效,相关部门(最好是直属领导和人力资源部员工)要多与价值员工接触,可以设计调研问卷,请价值员工对企业的各方面发表一下看法,价值员工对原企业未必没有感情,只是面临更好的机会时,往往不易摆脱诱惑,如前面“正心”部分所言,这是非常正常的,在要离开的时候,往往能够指陈时弊,坦陈企业的一些优点和缺点,这对于企业经营会很有帮助,所以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离职前约谈这样的制度。当然这类工作不要流于形式,态度是否诚恳,一谈便知,如果给价值员工感觉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也就不愿意坦白相告,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宝贵的改进机会。

人力资源部要做好异动记录,定期进行总结,分别从岗位、年龄、薪资等各方面观察离职人员的动向,结合外部环境的变化,把握员工流动的动向,及时做出应对之策。

在价值员工离开之后,人力资源部也应与其保持长期联系,因为价值员工所去的企业,往往也是优秀企业,保持联系,可以使知识流动起来。价值员工在新企业获得的知识(请注意,不是商业机密),有可能回流到原企业。这样就有可能把员工的流失反而变成正向、有益的事情。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10篇

华中小学 林晓鑫

教学目标:

1.会认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洪、灾等八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治水的原因。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识记字词,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难点:抓住关键词语理解治水的原因。教学流程:

一、导入:神话故事导入

1.老师听说周水子小学二年一班的小朋友特别爱读书,咦,你们读过神话故事吗? 预设

一、精卫填海、牛郎织女、天仙配、嫦娥奔月、八仙过海、大闹天宫、女娲补天

同学们知道可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叫做《大禹治水》,齐读课题《大禹治水》 预设

二、都没读过呀,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大禹治水》

预设

三、嗯,你说的是童话故事。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才是神话故事,齐读《大禹治水》。除了大禹治水之外,我们的神话故事还有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

2.今天我们来学习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你们了解大禹吗?谁来说说。他是一个治水英雄,他还是我们一个部落的首领,关心百姓的生活。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吧。

二、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进入正课后,首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关注我们圈画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带拼音出示本课词语,自己练习读。分行挑战读。老师把词语请到黑板上了,你来读读。(自己练习)

第一行哪个小朋友能来挑战?你真勇敢,其他小朋友听听他读得对不对。第二行?第三行? 预设

一、随机指导错误。

预设

二、你们可真棒,这里面有一个多音字,你们读得很准。难,谁能来说说? 难有两种读音,查字典是这样解释的。难(二声)第一种解释是不容易,感到困难,还有不好;难(四声)当灾祸来讲时候读四声。根据字典的解释,咱们来判断一下读音。出示:困难、难题、难听、灾难、苦难、难民

[ nán ]1.不容易,感到困难:~处。~关。~题。困~。

2.不好:~听。~看。

[ nàn ]灾祸:~民。灾~。遇~。逃~。

仍,二声。和我之前学过的一个字非常像,老师做动作提示。扔。比较读,扔,扔掉;仍,仍然。其他的都会了吗? 3.去拼音读

老师去掉拼音了,我们一起读读。

4.现在生字宝宝单独出现了,你能读准吗?现在我们老对俩查读,不会的你教教他。5.有没有不会的?谁有好办法帮他记住?

兽,象形字;灾,房子着火;恢,形声字;继续,扩词,相继,连续。我们读完一本书,继续读第二本;训:言字旁,教训别人时候,眉头成了“川”字 6.齐读生字,一个大声,一个小声来读。

7.生字宝宝又和别的字组成新的朋友了,我们再来读读。先自己读,然后开火车读。认读生字我们就学到这里了,下面我们走进课文吧。

三、品读课文

(一).老师找小朋友读课文,咱们看看他能不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同学们,我们刚才读完一遍课文,那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自己小声试着填填看?

谁来说说?我们一起来说说。

(三).说到这里,老师有疑问了,鲧和禹他们为什么要治理洪水?读读第一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

(四).交流汇报。

1.因为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经常泛滥。

2.这里有一个词,叫做泛滥,同学们,你们理解这个词语吗? 预设1:泛滥就是谁很多的意思?

追问:你怎么知道的?看偏旁、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生活,洪水泛滥就是发大水。

观察这个词的偏旁,水多,发大水。老师很佩服你,会学习。

其实呀,在文中我们也能找到答案,你再读读看?能不能从第一段找到什么叫做洪水泛滥。

预设2:大水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毒蛇和猛兽到处伤害百姓和牲畜。你找的可真准确,我一起读读这句话。

所以我们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就可以读读下文的办法来理解它。来,你像老师一样,把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画完,你读读它。3.洪水会给人们带来无数的伤害,通过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房屋被冲垮了,庄稼被冲没了,人民失去了他们的家园。洪水之后,还会瘟疫蔓延。看图片

5.用一句话来概括人们的生活,就是痛苦极了!

带着你的表情再来读一下“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人们的生活痛苦极了”。

老师从你们的声音里,听出了悲痛!6.来,我们完整读读这一段。谁来试试。7.齐读

8.洪水这样可怕,所以大禹父子要来治水。接下来的内容,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四.写字环节(剩下的十分钟来进行)

写字环节,根据字的结构特点进行归类。对四个左右结构的字进行指导。

这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写的字,老师把这几个圈出来了,你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左右进行宽窄比较

重点指导 “难”字,左窄右宽,横撇,捺变点;单人在竖中线上,竖长且直;四个横匀称,注意笔顺,横、横、横、竖、横,最后一横稍长。请同学们先描红再写,写一个,比一比,再写一个。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11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 禹 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3、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本课1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教学难点: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激励学生学习大 禹 一心一意为人民做事、不怕辛苦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词语卡片、贴有生字的大转盘、印有“识字小博士”字样的小奖章。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次发大水,洪水滚滚,淹没了大地,冲倒了房屋,人们离开了自己的家园,到处流浪。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鲧,他带领百姓修坝堵水,但是都失败了。鲧的儿子禹看到这种情景,就整天想办法要为人民制伏洪水,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传说故事--《大禹治水》。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请学生自己先试着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2)遇到不认识的字先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2、同桌之间交流互读。(1)两人一起读读课文;(2)向同学读读你圈出的字。

3、学生在小组里分自然段读文,要求:(1)认真听,帮同学指出没有读准的字音;(2)评选出小组的“朗读小状元”。

4、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议字音是否读准。

5、交流识字情况。(1)认读词语卡片。

洪水 淹没 农田冲倒百姓 父亲 带领

修筑 才能 制伏挖洞水势 辛苦 入学 a、小组合作认读。b、开火车检查。(2)做“大转盘”游戏认读生字。

〈本课要求认读的生字很多,在引导学生读文时,教师巡视可发现:有一些字是学生普遍认读困难的,如:“势、淹、伏、制、领”等。因此可以把这些字写在卡片上,贴在课前准备的转盘上。〉

三、指导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用心读课文,想一想大禹是怎样治水的?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不分日夜、走遍万水千山、历尽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等词语的意思。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练习把故事讲下来。(1)自己练习讲故事。(2)小组内互相讲述。

(3)指名讲故事,其他同学仔细听,评议。

3、大禹为人们制伏了洪水,人们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同学们,你认为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四、总结。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

三、识记字形。

1、请大家观察生字,想一想怎么记住字形,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一会儿我们来个“识字擂台赛”,看谁的办法最好,记住的生字最多,能成为今天的“识字小博士”。〈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生字。〉

2、同学们积极动脑,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不少好办法,我们的“识字擂台赛”现在开始!〈全班交流识字方法,老师适时补充、鼓励、总结识字方法。〉

3、学生试着书写生字,注意要写得美观大方。

四、拓展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童年书架〉有关文章。

2、课下作业:

《大禹治水》 教学设计 第12篇

【设计说明】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中--治水后”这一线索,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朗读指导法和情境教学法,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悟理,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创新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交流,指导朗读,引发思考、合理想象、充分理解、体会提升。【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没有了它,我们将无法生存,地球将一片荒芜。(板书:水)

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波涛滚滚而来的时候,水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所到之处一片汪洋,这就是洪水。洪水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

于是,勤劳智慧的人民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治水的古代传说:(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课件。(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呀!)

2、指名读第一节。

3、引读,抓关键词:这洪水,一路咆哮,真是洪水,它来到田野,农田被,它来到村庄,房屋被,大地成了一片汪洋,这可恶的洪水,使人们失去了宝贵的粮食,失去了温暖的家园,人们只好拖儿带女,四处流浪,再也没有了幸福的生活,老百姓们。

4、再指名朗读。

5、小结:这凶猛的洪水,造成无数百姓无家可归,多么悲惨呀!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插叙:讲述大禹的父亲鲧用筑坝的方法治水的故事。

2、出示句子: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3、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自由读第二、三句话。

4、禹治水多不容易呀!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他治水的艰难?

5、学生交流。指名朗读。

6、引导启发想象:他吃了多少苦呀!

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请你想想,当他渴了----------,当他饿了--------,当他累了--------,为了治理洪水,禹真是吃尽了----------。(理解“千辛万苦”)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他走遍了----------当他遇到高山,不管多高,他--------,他遇到大河,不管多深,他----------,他的身上划出了一道道血痕,他的脚底磨出了一个个血泡,可他----------(理解“千山万水”)。禹就是这样坚定!(一起来读第二句话。)

7、禹察看了水流和地形之后,发现有些河流被泥沙、石块堵住了,有些河流被大山挡住了去路。(指读第三句话)

8、禹带领老百姓,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挖,多么苦,多么累啊!把许多条大河挖通,许多座大山劈开,在没有先进机器的古代,是多不容易啊!

9、面对强悍的洪水,禹没有退缩,面对大河大山,禹也没有退缩,在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成功了!(朗读第二自然段)

10、比较鲧和禹不同的治水方法,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使学生体会到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从而感受到禹的智慧。

四、学习第三段

1、禹治理洪水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在治水的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呢。(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2、学生自由读第三节。

3、完成填空,填写文中数字,理解。

4、结合实际引导感悟:你几天不见爸爸会怎样?几个月不见呢?几年不见呢?(体会禹的儿子13年没有看见过爸爸)

5、难道他不思念自己的家人和儿子吗?

6、朗读这一段。

7、小结: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让学生体会到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

五、学习第四段

1、(出示图片)过渡:在禹坚持不懈治理洪水13年后,结果怎么样了?理解“制服”、“安定”。

2、指名朗读。

3、小结:洪水使百姓无家可归,而现在,他们重新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抓住“非常感激、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大禹顽强治水的英雄形象。)

六、总结全文

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这个著名的古代传说故事《大禹治水》,课题中的“大禹”,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何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

“大禹”。)

七、拓展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治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愚公移山》,下节语文课进行交流。【板书设计】

治水前--淹没 冲倒 无家可归

15、大禹治水 治水中--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 造福人类

治水后--百姓安定 代代相传

【作业设计】

1、课后练习。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上一篇:艾滋病、梅毒和丙肝防治知识宣传下一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