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2024-05-13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精选6篇)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1篇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内容提要:当代大学生具有爱国情感,但许多学生把爱国情感尘封在心里,行为表现缺乏社会责任。而时代需要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所以大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要把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为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要注重社会实践,要注重实践形式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情感 社会责任 社会实践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千百年来,它如同血液,在我们中华民族的躯体中流淌,为国家、民族的强大提供生生不息的动力。大学生是青春的群体,爱国主义情感更为强烈、激昂。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大学生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的行为,向世界展现了自己的爱国情感。从此,中国的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接过五四运动的爱国旗帜,无论时代怎样变迁,都唱响了自己的爱国之歌。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改革开放初期的“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就是大学生热爱祖国的强烈心声。

21世纪的大学生,同样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大学生抗议日本篡改历史、抗议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抗议台独藏独分裂祖国的行为,把自己对祖国那深沉、真挚的爱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往往在重大政治事件时才得以明显体现,而且有时这种体现还掺杂着非理性的情绪。如今年在抗议西方破坏奥运火炬传递时,对家乐福超市的态度。还有在网络上经常可见号召抵制日货的倡议,也说明不少大学生对世界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理性的思考,盲目地照搬历史。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也说过:“要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更要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今天,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只有让学生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生长大后才能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在新形势下,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应当坚持以“两史一情”教育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为核心,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搞好这项教育是学校工作取得进展的前提条件,通过政治文件及相关理论学习,可以让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所以,我们的学校要提高认识,要加强相关的政治理论学习。

二、坚持正面教育,充分利用有利的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1、教学渗透,积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作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课堂永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同样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通常、最基本的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信念。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十分重视思想政治课、晨会课、班会课、国旗下讲话等的重要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有针对性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科学、音乐、美术、国防与法制、道德常识等各学科都蕴含着奉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是教育工作者,都要既教书又育人,要求做到充分发掘教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用生动的文字、史实、图表、数据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和国情教育。

2、大力宣传典型、先进事迹,让大学生感受爱国主义。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具有时代特征,我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积极宣传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国捐躯的爱国志士、民族英雄、革命先烈的同时,更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的先进事迹,如孔繁森、徐洪刚、李素丽、杨立伟、天安门国旗班卫士、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等,指导学生学习他们祖国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情操,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让同学们倍感亲切,倍觉贴近,倍受鼓舞,让教育作用更为强烈。

三、重视环境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校园环境的布置,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环境熏陶的作用在于潜移默化。注重校园的精神环境的布置,是学校育人特点的真正体现。学校可以通过设立阅报栏、校风校训标语牌、板报、画廊、班级黑板报,班班悬挂国旗、教室、礼堂、实验室、图书阅览室、走廊等处挂贴名人名言等宣传布置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内容,通过这些生动、直观的形式,绐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奸的精神环境。

2、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精神环境的布置是一种静态的体现,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生动活泼的动态展现,校园环境需要动万言书与静万言书的结台。学校应该坚持一年举办一次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大型校园艺术节。艺术节期间举行歌曲演唱比赛,包括爱国歌曲演唱比赛并且评选出校园十佳歌手;举办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以及以舞蹈、朗诵、相声、小品、等为主要形式的大型文娱会演。师生共同参与,同台演出,让同学们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

3、重视教者的垂范作用。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还表现为教者的垂范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学校应发挥教师德育的表率作用,以身立教‘如:每周的升旗仪式,全体教职工与全校学生同场列队,高唱国歌,聆听国旗下的讲话;每次的校园艺术节教师都与学生一同参加、同台演出,用歌声、用彩笔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赞美之情。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受到教育。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开展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活动中熏陶人,在活动中教育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各种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坚定信念,而且,通过活动而激发他们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发奋学习,积极进取。

(一)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在特殊的时间里,学生会有特殊的感受,爱国主义教育就应该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不失时机的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在特殊的时间里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每周一早上组织全校师生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师生齐唱国歌,并由品学兼优的学生在“国旗下演讲”;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国旗、国徽、国歌的庄严,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以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举世瞩目、世人关注的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往往具有典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以这些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和纪念日为契机,以主题教育为载体,例如通过举办系列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演讲和演唱比赛、主题活动观摩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我们在突出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利用主题班队会灌输、课堂教学渗透时,还应该广泛利用其他形式开展活动,如定期开展读书、看电影、歌咏比赛、社会实践等专题教育活动形式,让学生在生动括泼、形式多样、“立足课堂,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积极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学校可以专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计划,积极向同学们介绍和推荐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书籍指导学生阅读。配合读书活动每学期举办1—2次读书辅导报告,每学年的寒暑假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读书竞赛,每位同学都有5—6篇读书心得在班级和学校交流评比,形成制度,从而增强学生读书活动的效果。同时注重运用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生动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深厚感情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积极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视片。优秀的影视片蕴藏着丰富的思想、艺术内涵,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形式。学校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组织、指导学生观看。看前对所要看的每一部影视片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梗概、教育意义进行简要介绍,看后及时组织开展影评、征文、主题班会等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认真国情,提高认识水平与思想政治觉悟,而且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接受美育熏陶,增强了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3、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德育基地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两史一情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应充分利用特殊节日、纪念日、寒暑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陵园、纪念馆等一批德育基地,在德育基地举行爱国歌曲演唱会、义务劳动等,使同学们在极富感染力的氛围中,受到生动、形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五、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具体实在的崇高情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最终要落实到爱国爱乡之行上,促成知情意行的统一。组织学生参加爱国实践活动是加强爱国行为教育的主要措施。

1、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例如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不规范用字情况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每年的清明时节,组织学生亲手编扎花圈、花篮,祭扫烈士陵园,为革命先烈擦墓碑:利用节假日参加义务劳动,参加维护交通秩序和创卫打扫等等,激发学生爱国爱乡之情。

2、深入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学校多次组织向贫困地区、家乡建设、希望工程、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同学们用知识和爱心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3、激励大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最终还应落实到培养历史的责任感、使命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上。结合各学科的教学,我们还应特别注重激励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发明创造实践活动,学以致用,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

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教育工程,内容十分广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一步突出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时代性、开放性、实践性,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分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将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

真正地爱国,应该是理性的,不仅表现在重大的历史时刻,还应该贯穿于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此说来,许多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状态,就难以让人相信他们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现在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对政治、经济新闻缺乏兴趣,而对娱乐、体育新闻充满热情。连对国家大事都不了解的人,又真能懂得怎样爱国吗?不少大学生眼光局限在自身四周,思想专心于私人生活,情趣有些低俗,享受偏向物质,陶醉在网络游戏、唱歌跳舞中,追求重功利轻道德、重个人轻社会。难道这是爱国吗?而我们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却非常需要大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全面竞争更为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学生,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也是现代人才的主要代表,所以大学生直接关系着我们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肩负着巨大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虽然当今大学生中有徐本禹、洪战辉这样具有高度责任感、感动整个中国的典范,但更多的大学生还是一个没长大、没责任感、没进取心的状态,满嘴的时尚语言,却忘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古训。我们不禁要问:80、90后大学生,我们怎么能担当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啊?所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紧迫的任务。我们不仅要增强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更有把爱国情感提升为社会责任。正如耶鲁大学校长理德·莱文先生所说:“我们认为,教育学生能给予社会更多承诺、达到更大的目标是一所大学应具备的社会责任”,哈佛大学的校训更以社会责任为主题:为增长智慧走进来,为服务祖国和同胞走出去。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使大学生拥有健康的理想追求,正确认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真正把人文精神植根在心中。另一方面,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注重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是靠口说的,而是以行动体现的。同样它的形成,也不单是课堂教育所能做到的,还要在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培养社会责任,课堂教育可从大处宣讲,但在社会实践中得从小处入手,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如果一屋不扫,又何以扫天下呢?

以前的社会实践活动多是学雷锋做好事、打扫卫生照顾残疾人等,这样的实践,能引发学生的爱心,促进社会责任产生,但难化为学生自觉行为而长久坚持。改革开放中的中国,其实为我们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提供了无比广阔的实践机会,我们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笔者有位学生,在读大学期间参加了社会上的环保组织,由于出色的工作,被世界绿色和平组织吸收为会员。大学毕业时,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获得了多家著名公司的聘用。可以说,社会实践培养了这位学生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使他获得了很好的发展机会。所以,我们现在选择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实践活动,要结合国家发展的需要,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学生自然会乐于参加,也能长久参加,这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就能很见成效。

1900年,梁启超怀着一个“少年中国”的梦想,奋笔疾书写下《少年中国说》。他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新世纪的大学生,就是新世纪的“中国少年”,责无旁贷地继承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这样,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然能实现,社会主义中国就必然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我认为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首先,要报国。一个人有报国之志而无报国之才,报国就是一句空话。当前是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要实现祖国的四个现代化,把祖国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就必须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成为祖国各方面的有用人才。正如陶行知所说:“今天多做一分学问,多养一分元气,将来就能为国家多做一分事业,多尽一分责任”。其次,大学生要将报国之志付诸行动,把报国之才献给祖国。大学生在学期间就要确立报效祖国的思想,而且要认识到报国之行就是脚踏实地投身爱国主义实践,兢兢业业,身体力行。今天的爱国行动,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将来就要利用所学的知识为祖国献计献策、尽职尽责。我们不能光说不做,要引导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为国出力”的实践活动,如义务劳动,为他人为集体.志愿者.献爱心活动等等,使他们从小关心他人、热爱集体、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要教育他们一切行动都要维护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不做有损人格、国格的事情,并敢于和有损国格的事情做斗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的文化使命.载《新世纪教育展望》.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9)郑星霞.浅谈历史学科爱国情感的培养[J]·历史教学问题·1997,(5)(3)http://lunwen.7139.com/93/25/37539_2.html(4)思想政治课本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2篇

与理智爱国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部分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行分析与思考,主要阐明了狭隘爱国主义与理智爱国的区别、狭隘爱国主义的危害以及大学生如何做到理智爱国等内容。希望能够通过本文使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理智爱国的重要性,避免狭隘爱国主义倾向,使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更加有利于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关键字:当代大学生 狭隘爱国主义 理智爱国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与一艘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的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随后非法抓扣中国渔船船长及船员,在中国的强烈要求下,直到9月24日才释放被捕船长。10月16日,数百名日本右翼组织人员到中国驻日本大使馆门口集会示威。次日,西安部分高校学生在大雁塔北广场聚集,针对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华行径,举行游行活动,表达爱国意愿。10月26日下午,重庆各高校大学生自发来到朝天门广场,发起以“打倒小日本”、“保卫钓鱼岛”、“抵制日货”等为口号的反日示威游行。在示威过程中,部分地区发生了焚烧日本国旗、打砸日本店铺等不理智甚至违法行为,这些言行表现出了狭隘性与不理智性,甚至具有一定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性群体与生力军,是 爱国主义情感与行为表达的主体。这样一个群体能否冷静、客观地对待国家发展过程中的爱国主义问题,直接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理性与未来的发展,因而对于理智爱国与狭隘爱国主义的讨论与区分对我国大学生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狭隘爱国主义与理智爱国的概述

(一)何为狭隘爱国主义

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民族主义中最极端的一种,为表示对自身民族的忠心与认同,从而变得忽视或敌视其他爱国,甚至不惜以各种手段损害其他民族的利益,是一种自身爱国感情的过度膨胀,容易发展成民族沙文主义和复仇主义。狭隘的爱国主义有两种倾向,要么更加封闭,要么更加具有侵略性。

(二)何为理智爱国

所谓的理性爱国就是以一种外交性的、建设性的方式来维护自己国家利益的情怀和行为方式。所谓的“外交性”是指,通过交流、对话、协商的解决问题,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所谓的“建设性”是指,所想和所为应该能有利于解决问题,有利于实现各方的共同利益。

(三)狭隘爱国主义与理智爱国的区别

1.目标着眼点不同。任何有凝聚力的国家都会有爱国精神,但这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是有清楚的分野的,爱国主义首先关注的是代表着爱国的国家的切身利益,即国家利益,它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以及安全利益。二者的目标同样是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但爱国主义具有前瞻性,是为了争取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努 力,是往前看的;而狭隘民族主义是目光短浅的,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长期效应。

2.对外心理不同。理智的爱国主义是理性的见贤思齐、积极向上、谨慎谦虚、奋发进取、齐心协力,对于外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能够客观地予以肯定,并且积极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因此能使自己的国家不断得到完善与成熟,从而对国家的和平与发展具有很强的促进力。而狭隘民族主义是非理性的嫉贤妒能、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盲目排外。对于其他民族取得的成绩具有不理智的愤恨心理,不利于国际关系的稳定,也与我国当今倡导的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相违背。

3.表达方式不同。理智的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体现在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而狭隘爱国主义则表现为对国外的不满,作为普通百姓,则热衷于政治运动、喜欢游行示威、抵制外国产品以及鄙视或者仇视外国人。

三、狭隘爱国主义的危害

(一)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大学生在游行示威中掺杂的狭隘爱国主义思想容易导致示威者诸如焚烧日本国旗、试图打砸日本品牌商店、向日本店铺投掷石块等过激行为的发生。此类行为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社会的混乱与无序,不利于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二)片面抵制外货,阻碍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国的相互联系日益紧密,只有正确把握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才能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而国际贸易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巨大,况且很多外资的在华企业以中国员工为主,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片面地抵制和排斥外货,不仅不会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反而会阻碍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情绪言行过激,违反法律法规。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之一,对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更需要充分认识法律规范在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而不经过允许就随意进行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甚至在活动中进行打砸等违规违法行为,小则导致个人触犯法律、影响个人前途,大则势必导致社会混乱、人心涣散的局面,不利于民主法治的建设,也与我们表达爱国主义的意愿相背离、与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相违背。

(四)易被敌人利用,损害国家利益。大学生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主观愿望是好的,在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民族尊严受到挑衅时,任何一名大学生都不会无动于衷,通过各种合理方式表达自己爱国的热情也是理所当然。但由于情绪激动以及缺乏理智的判断,加之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刻意煽动,寻衅滋事扩大事态,导致示威游行活动极易演变为扰乱社会秩序的非法集会,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终损害国家的发展。(五)妨害地区稳定,破坏外部环境。目前,我国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而我国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社会的支持。拥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地区环境以及国际环境意义重大、不可或缺。而大学生盲目排外的狭隘爱国主义倾向,某种意义上不利于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的建立与维护。

四、大学生如何克服狭隘爱国主义,做到理智爱国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学生运动:1999年反美游行,2005年涉日抗议活动,2008年抗议奥运火炬传递受阻活动等。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极具爱国热情,并且学生们对于损害我国权利与利益的错误言行表示义愤填膺是可以理解也是值得鼓励的。但我们大学生应当克服狭隘爱国主义倾向,做到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主义热情。

(一)全面了解,正确把握爱国主义。只有全面了解了爱国主义的内涵,充分理解了爱国主义的其时代特征,才能够正确把握爱国主义。大学生应做到积极学习爱国主义,认真对待爱国主义教育,对爱国主义有较为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二)理性分析,保持头脑清醒冷静。大学生要学会理性的分析,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接受者,要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国际敌对势力妄图颠覆我国的政治图谋,认清斗争的复杂性、尖锐性和长期性。不要由于情绪上的冲动而做出非理智的爱国举动、落入敌对势力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圈套。

(三)独立判断,不随大流不受蒙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自 觉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思想文化渗透和造谣诬蔑。要具有独立判断能力,明辨是非、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不是盲目跟随大众的步伐,甚至受部分情绪失控者的影响,以致表现出狭隘爱国主义倾向。

(四)合理表达,遵守法律维护秩序。要有秩序地、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热情。一切的言行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一旦超越法律的界限,爱国主义就会退变为狭隘爱国主义,大学生要努力避免不理性的爱国所导致的社会秩序的混乱,要用理智的爱国言行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国家发展。

(五)努力学习,充实自己强盛祖国。大学生应当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工作学习的动力,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理智爱国。要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定的技能;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积极思考,完善自己的思维能力;要增加自己的内涵量,提高文明修养和整体素质。

五、结语

爱国行动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思想素质直接影响到未来中国的素质,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爱国主义觉悟,是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对祖国的强盛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大学生应在理解爱国主义的基础上,避免狭隘爱国主义倾向,理性的表达爱国主义,推动祖国大繁荣、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垂林《如何理解当今的爱国主义》.中国教育出版网.2010年11月 [2]浦卫忠等《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小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 第3篇

音乐新课标在音乐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一、从教材出发,充分挖掘爱国主义素材

优秀的音乐作品不仅能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而且对学生会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因此,音乐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教材,挖掘出教材中可以利用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如,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新疆好》《如今家乡山连山》《我的祖国》等,有京剧与各种地方戏曲《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甘洒热血写春秋》等。在归纳出具有爱国素材的歌曲后, 教师自己先要有一个内化的过程,让自己的心灵先受爱国之情的震撼,然后再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渲染。在教学时要找准切入口, 随着不同的音乐教育活动和不同的实施过程水到渠成地进行爱国情感教育。因为音乐课是以审美为核心的,爱国教育只能也必须以音乐教学为前提。在具体进行音乐课的教学实践活动时可以通过各种教学资源,比如声像、故事甚至影视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学生在音乐审美体验中进行熏陶,被音乐本身所感染; 通过音乐的旋律美和歌词美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在欣赏、聆听、学唱音乐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到其中的浓浓爱国情感。通过这样的环节,让我们合理运用教材中的爱国主义素材,奏响爱国情感教育的主旋律。

二、通过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不是孤立的,而是与文学、舞蹈、美术等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教学中,音乐学科综合在突出音乐艺术特点的前提下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欣赏陈培勋的第一交响曲《我的祖国》第二乐章《英雄的诗篇》时 ,我没有急着从乐曲入手,而是让同学们把准备的毛泽东诗词《忆秦娥·娄山关》有感情地朗诵了一遍,然后我播放音乐并安排了一个男生用慷慨高亢的声音在交响音乐背景下开始朗诵, 一开始三个字“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其中尤其这个“烈”字,让人听来不禁泪雨磅沱,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耸然动容, 平添悲壮。学生们思绪万千,欣赏结束后,他们畅所欲言谈感受,在讨论中明白了红军战士在当时残酷的斗争环境下, 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他们仍怀着一腔英雄豪气以及对革命必胜的信心。通过音乐与诗词朗诵的结合,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自然而然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爱国主义情感的洗礼。

三、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感 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爱国价值观 培育路径

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经济发展也突飞猛进,人均消费值也日益剧增,然而,在如此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发展的主力军,质量却在逐渐下降。大学生作为中国的希望,祖国的栋梁,世界的未来,是不容小觑的。而爱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必不可少的部分。面对国际发展的严峻趋势和高要求的教育水平,我们必须把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放在首要位置。让当代大学生充满理想和抱负,充满朝气与活力,有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

一、培育爱国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1、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爱国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党的18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引方向。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作为当代大学生,在追求远大理想的同时,要坚定崇高的信念。在大学期间,同学们都会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确立人生目奈,丰富知识才能,确定发展方向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作为指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起来,把个人今天的努力学习和明天祖国的繁荣昌盛紧密联系在一起,使理想变成现实!

再者,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炎黄子了孙。国家利益的维护,祖国统一大业的达成,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何种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好知识,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所形成的道德观念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影响一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的推认上,第一个提到的,便是爱国。如果不爱国,大厦将倾,土崩瓦解,人心散漫。一个国家,抵御不了外国,保护不了自己。而“兄弟阋于墙”、“祸起萧墙之内”,便是从内部瓦解、外敌不攻自破的开始。所以,爱一个国家,就是爱护同胞手足,爱护国家安定,守护国家兴亡。“民齐者强,民不齐者弱”。

2、培育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主要内容

爱国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项根本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爱国价值观涉及到什么是国家的问题。国家是国际体系分配全球存量资源的一种制度安排。现代的国家概念的内涵有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总的说来主权历来有一个不断加强的趋势,也就是说有一个表面弱化但是实质加强的现象。就以我国为例:秦始长城,汉代丝绸,唐代盛世,宋元明清,八年抗战,改革开放。我国主权不断强化,我国逐渐呈现出政局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外交活跃的局面。

爱国价值观是一个组织原则,他的目的是对抗帝国主义的,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爱国志士代代传。爱国之心,上至权贵下至黎民,从不设限,就像清代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句话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那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出处。虽然这句话成型得很晚,但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全民爱国情怀却很早就形成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诗经》里,一首《秦风·无衣》就坚定地表达出了上下一心、共御外敌的爱国精神,诗里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爱国,就如爱自己的身体那般重要,像爱惜身体那样爱惜国家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方山河;就像痛惜自己的身体那样痛惜每一份沦丧,称其爱国。孙中山推翻满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称其为爱国者。也就是说,爱国价值观是指有着爱自己的祖国并且效忠于自己国家的公民的精神。

二、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目标

1、更优质高效地为建设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力

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有活力最有生气的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希望。他们身上肩负着建设祖国、创建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对社会,对国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使大学生明白:坚持爱国价值观,才能科学地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促进社会劳动力的积极性,才能创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国家,才能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更大幅度地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增强中华文化底蕴

作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价值观,是每一位大学生不可犹豫的选择,首先要深刻了解我们中华之优秀文化,发扬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生必修课,在深刻了解、发扬、继承的同时,需要更进一步深度挖掘优秀中华文化底蕴,发现她的独特魅力和不朽价值,来指引当代大学生更好的提升人文修养。在此基础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发浓厚,不久的将来,就会使每一个当代大学生成为谦谦君子,大家闺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更优质地为国家稳定、社会发展储备人才做足准备

具有爱国价值观的高素质大学生会为国家输送更多人才,从而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在并肩发展的国家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矢志不渝,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抗御外辱。增强在学生的的忧国忧民意识,在外国列强面前,表现出优秀的民族本色,使大学生心怀祖国的繁荣与昌盛,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三、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在国家危难与民族兴亡之时,在国家落后与进步时,大学生需要自醒。历史中曾多次崛起的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一举脱掉了贫困的帽子。遵从历史文明,理解爱国价值观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以大学生人生观驱动爱国价值观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也决定着人们行为选择的价值取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必须建立大学生爱国主义人生观并加以引导。实践出真知。处在大学生活的大学生,多是虚度光阴。他们的脑中充斥着游戏带给他们的欢愉,被物欲所迷惑。将近麻木至空洞。不明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爱国主义人生观,是目前高校迷茫与不知所措的问题所在。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较深的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高校应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動以最直观最生动的模式践行爱国人生观的教育与引导。潜移默化,渐渐将使受教育的大学生转换为传播与自主践行爱国人生观的主体,这才是正确的建立与引导。

在自然界中,正确的人生观无可厚非,生存第一,生存至上;在阶级社会里和制度下,人生观有进步和落后之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人生观。然而,爱国主义人生观是无阶级与先后之分,是为思想之重,为人之本。

2、以大学生道德观激发爱国价值观

道德观是人们对自身,对他人,对世界所处的关系的系统认识。属于社会伦理的范畴。当代大学生必须拥有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能像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也在网络上不负责任的指责中国不如欧美日,还有辱骂发表爱国言论的人。为一己私利在网上公开毁国家尊严。为了利益就损害国家是没有道德底线的,

一个对自己祖国都可以出言不逊的人,可想而知这个人是没有道德底线的。可想而知,一个正确的道德观是多么重要。不能让当代大学生站在自以为是的道德制高点鞭策荒诞的“事实”,更不能让大学生萎缩在人性的最低点任人欺负。应让大学生多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加大思想的教育力度,多接触爱国志士的人文故事,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能够让大学生拥有正确的道德观,使以自己国家为底线的爱国主义道德观成为社会的主流社会观,从而推动一个正确的社会秩序,从而使国家得以向正确的道路发展。弘扬并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观,以期唤起大学生的良知,净化大学生的灵魂。

3、以大学生社会观牵引爱国价值观

社会观与世界观大同小异。大学生生活在社会,不言而喻需要形成一个正确的社会观。当代大学生总是高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错误思想。对社会没有贡献,对自身没有提高。正确社会观的建立于引导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必须要有社会公德,它的使命是保护人们的公共生活,防止影响和威协人们公共生活的现象发生。大学是培养成熟社会人的教育场所,大学生有义务为社会整体和谐与进步尽到责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全民族的公德意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创造主体,如果他们的公德意识没有提高,那么社会的进步就可能成为空想。不能让我国处于一个混浊的,慌乱的,无序的社会秩序。要引导大学生兴盛扶贫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现象。爱国,便是要渺小如尘埃,壮丽如大海。

维持社会公德,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践行爱国价值观的必经之路。

总而言之,爱国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所缺失的,而对当代大学生爱国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永恒的可图,祖国在发展,大学生就不容懈怠。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实践中有所收获是最重要的。要让我们的中国在历史与未来中让人心生自豪,要让爱国价值观践行到每一个大学生的行动中。

【参考文献】

[1]顾炎武. 日知录集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13

[2] 吕思勉. 中国简史[M]. 群言出版社出版,2015

[3] 周国平. 人生哲思录[M].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

[4] 唐志龙. 培育爱国价值观的三重维度[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5第3期

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5篇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主流意识培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的重要路径。现阶段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内容陈旧、脱离实际、缺乏创新等问题。笔者担任高校辅导员一职,几年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形势政策课为例,探讨思考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形势政策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不止是现阶段培育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点内容,更是培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必要路径。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成长,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的方式更为直接与强烈。例如,在5.12汶川地震中大学生参与自愿者活动,在钓鱼岛事件中大学生通过网络发帖表达对日本政府宣布钓鱼岛“国有化”的谴责,在北京获得国际奥运会承办权后大学生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表达自豪之情等等。同时,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具有不稳定性与非理性倾向[1]。例如,学生受过激言论煽动参与打砸日产车,抢掠法国家乐福超市等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1)形式守旧,流于形式。目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通过思政课堂教学的方式施行,枯燥的灌输式理论说教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活跃的思维与强烈的探知欲望。部分思政教师照本宣科,课堂上满满的概念与专业术语,例如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让学生记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基本内容,却忽视对其内涵与意义的分析。

(2)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长期以来,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已经成为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相对固定的模式[2],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模式化教育与个性化的教育客体显得格格不入。高校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无法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不但没有取得教育的成效,还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接受疲劳,陷入被动和乏味当中。

(3)内容滞后,脱离实际。多年以来,我们在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主要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厚重的历史,讲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的爱国事例典范,这些对于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中成长的大学生来说过于久远与熟悉,他们需要更贴近时代发展,更贴近自身成长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他们追求更接地气的讲述方式,而不是陈旧的典型。与形势政策结合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案例分析

笔者作为高校辅导员,承担学生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任务,在多年的实践经验中思考总结,认为在国际国家形势的分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往往接受度更高,教育效果明显。下面以国家“一带一路”计划为例,探讨如何在形势与政策分析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

(1)专题选取。在日常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学生对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有着充足的信心,踊跃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类“中国梦”系列活动,如“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国梦?我的梦”大学生征文活动等等。但学生对于国家如何实现“中国梦”仍有着进一步的求知欲。为此,笔者决定选取“一带一路”为课程的主题,讲解“一带一路”计划,以“一带一路”连接“中国梦”和“世界梦”。

(2)课堂讲解。课程开始,笔者先以近期全国各地举办的“中国梦”主题活动系列报道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各地朝气蓬勃的特色主题活动中感受到国家的欣欣向荣。进而,笔者引入“中国梦”的核心目标――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强调在“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一带一路”计划可谓是重中之重。向学生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一带一路”?它是否值得国家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它具有什么国际意义?对我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四个问题将学生引入课程的主题中,有疑问便有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接着,笔者由古丝绸之路讲起,结合地图为学生介绍“一带一路”所覆盖的区域和范围,让学生感受到国家恢弘的大局观;讲解“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促进地区合作与发展并实现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坚实的大国责任感;讲解“一带一路”中坚持正义、秉持公道、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外交理念,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外交上互惠共赢的大国担当感;讲解“一带一路”中加快我国中西部开发以解决区域不平衡的实际措施,让学生感受到国家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 ;讲解“一带一路”仍面临的如深入多个安全高风险地带、沿线国家文化形式多样且差异明显等诸多不确定因素,更是让学生感受到国家发展的艰辛,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感受到作为青年大学生肩上的责任。

(3)课后回访。课程过后,笔者向学生了解听课的感受。学生普遍表示通过对“一带一路”计划的了解,更加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自豪。在“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中,国家运筹帷幄,有魄力有担当,为的是国内富足安康,国际互利共荣,是确确实实的大国风范。学生这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国家自豪感必将更加爱戴自己的祖国,立志为祖国的事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意识 第6篇

高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为当代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为更好地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我国正在加大高等教育创新的工作力度,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积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以及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进。同学们在大学里学习,可以接触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知识和创新经验的专家、学者,他们是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的重要导师和楷模;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图书、仪器和实验设备,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逐渐积累起广博的知识,掌握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大学里学习,可以形成一个个相互砥砺、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科研团队,为弘扬改革创新精神锻炼才干。

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大学生弘扬改革创新精神,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下苦功夫学习,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努力打好创新的思想根底和知识功底,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超越前人。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从广阔的社会实践舞台中提炼研究题目,在了解社会的基础上提出真知灼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最重要的是要始终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爱国主义包含着情感、思想和行为三个基本方面。其中,情感是基础,思想是内核,行为是体现。只有做到爱国的情感、思想、行为一致的人,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要承担起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使中华民族大家庭和睦,始终是人心所向,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把各民族的兴衰荣辱牢牢地维系在一起。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特别强调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行,对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做出了不懈努力。推进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必须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和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坚持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奋斗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要贯彻实施《反分裂国家法》,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同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不管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统一的决心和信心,是不可动摇的。

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促进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栋梁之材,要自觉做推动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模范,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思想、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要努力学习掌握党和政府为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及相关法律,努力增长才干,为全面开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增强国防观念

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会侵略别国。在当今时代,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的安全、统一和发展,需要建立强大、巩固的国防。

1、国防: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2、国防观念

国防观念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国防建设的目的、内容、途径和重要性等问题的认识,它主要包括国防忧患意识、国防目标意识、国防价值意识、国防责任意识、国防法制意识和国防献身意识等。

3、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4、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学习国防知识、提高国防意识和素质。

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

参与国防教育活动,增进对国防的感性认识。

上一篇:地产公司员工辞职报告下一篇:行政工作的思考与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