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2024-05-15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精选8篇)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1篇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据媒体报道,前不久,成都成华区教育局宣布,将探索引进专业性强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教育满意度、学校办学绩效、师德师风等方面的测评,以测评结果来制定相应政策。在笔者看来,这是值得肯定的进步。在学校办学评价、教育项目监测、学校食品安全监督中应该引入第三方力量,避免评价中的行政因素影响和形式主义。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培育专业教育服务机构,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专业学会、基金会等各类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引入第三方力量,是对纲要精神的贯彻落实。推进第三方参与教育公共治理、服务,将是教育部门下一阶段进行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任务。

要把第三方参与教育公共治理、服务做好,需要做好对第三方参与治理、服务的顶层设计,而不能让第三方治理服务流于形式。第三方参与教育治理和服务,能否起到助推教育发展的作用,关键在于第三方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如果第三方不独立、缺乏专业性,其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进行,只对行政部门负责,那么,第三方就会成为摆设,甚至成为行政部门达成自身意图的“工具”。另外,委托第三方可能涉及政府购买,因此,如果缺乏对委托购买第三方服务的监督,很可能会出现利益输送等新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教育部门和学校有引入第三方力量的尝试,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一些第三方教育服务已被叫停。比如,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就叫停了自考助学中的“第三方招生”,明确规定自考助学不得委托任何个人或中介机构介入招生宣传或参与招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机构故意混淆办学性质和层次,误导考生和家长,还有少数中介机构为了收取回扣,代替招生,进行虚假宣传,这是第三方机构完全逐利所致。

在推进第三方参与教育公共治理、服务中,这些教训必须吸取。教育行政部门应从第三方力量的独立性、专业性出发,在选择第三方力量时,引入民主管理、公开选拔、招标机制。可以说,第三方服务的生命力,在于充分的市场竞争。

比如,学校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员,除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之外的委员,不能由政府部门直接聘任,而应该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而政府部门聘请第三方机构委托管理、评价,需要进行公开招标。若不进行公开招标,直接委托给某一机构,这可能滋生权力寻租,也可能导致承担教育治理、服务任务的第三方机构缺乏专业性和独立性。这一问题在第三方评估中尤为突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行政评估,第三方专业评价并不强,目前要推行教育第三方评价,如果操作不当,一些不具资质却有行政背景的机构充当第三方评价,很可能搞坏第三方评价,让学校、老百姓对其不信任,难以形成公信力。

这就要求对第三方服务本身,也要进行第三方的评估。说白了,不是一引入第三方,教育就推进了管办评分离改革。不具独立性、依附行政体系的第三方,只是形式上的第三方,实质还是管办评一体;不具专业性的第三方,会搞砸第三方,让老百姓依旧相信行政的权威,而不利于推进教育的去行政化。(熊丙奇 作者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育报》2014年12月16日第2版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2篇

为了规范北京市物业服务活动,维护业主、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2010年6月26日,印发《北京市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北京市物业服务活动,维护业主、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219号令)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是指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接受业主、业主大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有关部门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对物业服务质量和服务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管理状况等提供专业评估监理服务的活动。

第三条 北京市积极培育物业服务独立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鼓励物业服务各方权益主体在确定物业项目收费标准、物业项目交接查验等环节及物业服务全过程,委托评估监理机构进行评估监理。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活动,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二章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活动 第四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接受委托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活动,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评估监理委托合同,约定评估监理服务内容及费用。

委托人应当提供与委托事项有关的证明材料。业主应当提供身份证明、房屋权属证明;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应当提供备案证明;建设单位应当提供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立项、用地、规划等任一许可证明;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提供物业服务合同。

第五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业务范围包括:

(一)物业项目交接查验;

(二)物业服务费用评估;(三)物业服务质量评估;

(四)其他需要评估监理的事项。

第六条 建设单位向全体业主移交物业项目时,可以共同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交接查验。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依据《北京市新建物业项目交接查验标准》及其他相关规定,对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专有部分以外按照规定由业主共同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物业项目图纸资料及设施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等查验后出具查验报告。

全体业主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或自行管理时,可以共同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查验。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销售房屋前确定物业服务事项和标准,从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名录中,随机抽取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对服务费用进行测算,测算结果应当在销售场所予以公示,并写入房屋买卖合同和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建设单位应当同时向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提供项目类型、建筑面积、共用设施设备情况、拟承诺的服务事项及标准等相关资料。

业主大会首次选聘或更换物业服务企业时,可以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物业服务费用评估。

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等相关利害关系人就物业服务费用发生争议时,可以共同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评估。

第八条 业主、业主大会或其他相关部门可以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及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等,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物业服务各方权益主体可以委托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在约定期间内对物业服务进行跟踪评估。

第九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业务应当由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接受委托,个人不得承揽评估监理业务。

第十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及从事评估监理业务的人员与委托人、第三人或评估监理事项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评估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与相关当事人应当协助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实地查勘,如实向评估监理机构提供必要的资料,并对其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第十二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合同约定的要求从事评估监理活动,并按照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评估规范出具评估监理报告。评估监理报告应当包括评估监理目的、依据和方法,评估监理日期和基准日,评估监理查勘数据,评估监理结果及有效期限,评估监理人员签章等内容。

第十三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保持评估监理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物业项目交接验收评估报告相关资料保管期限不得低于5年;物业服务费用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报告相关资料保管期限不得低于3年。

第十四条 物业服务查验交接报告和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报告应当作为物业管理资料归档备查,其摘要文本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予以公示。

第十五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按照“谁委托谁付费”原则,由委托人与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以物业服务项目查验点为基础协商确定收费金额。

建设单位向全体业主移交物业项目时,建设单位和全体业主共同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查验交接的,由建设单位承担评估费用。

第三章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和专家

第十六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专业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业务;(二)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

(三)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开展评估监理业务所需设施、设备和办公条件;

(四)具有工程、管理、经济等相关专业类的专职管理和技术人员不少于5人;(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

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到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备案机构名单。

第十七条 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专家库并定期公布专家名单,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时应当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

物业项目交接双方共同委托评估监理机构进行查验交接的,委托人可以从专家库中选择专家,也可以从专家库外选择专家。

委托人在专家库外选定专家的,应当向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专家的简历和具体联系方式。

第十八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专家出具评估意见并对评估监理机构负责;评估监理机构出具评估监理报告并对委托人负责。

第十九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按照北京市相关规定从事评估监理业务,不得出具有偏向性、虚假内容、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评估监理报告。

第二十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专家在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个人名义出具评估监理报告;

(二)收受委托合同以外的酬金或其他财物,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三)与委托人串通损害相对人利益;(四)允许他人以自己的名义从事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业务;

(五)签署有偏向性、虚假内容、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的评估监理报告;(六)法律、法规、规章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九条规定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予以公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二条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专家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约谈告诫;情节严重的,取消专家资格并予以公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由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记入企业信用档案;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关于都市广宇: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3篇

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服务级别(SLA)的第三方评估云服务级别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主要的策略如下所述。首先,根据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各自进行服务交互的行为建立各自的交互记录并将交互记录上传到云端。其次,在双方向第三方评估机构提出SLA评估时,第三方评估机构从数据检测中心提出获得双方可信交互记录。最后,第三方评估机构根据评估模型对提交的交互记录进行信任关系评估,确定两实体交互的服务级别协议(SLA),并进行相应级别的服务。

1 相关概念

第三方评估。根据国外第三方评估的经验来看,第三方(The Third Party)是指,处于第一方被评估对象和第二方顾客(服务对象)之外的一方。从云计算的环境下来看,是指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外的一方,由于这一方与第一方、第二方都既不具有任何行政隶属关系,也不具有任何的利益关系,所以一般也会被称为独立第三方。

2 系统架构

本文提出的基于SLA的第三方云服务评估系统的架构。其中,包括用户、服务提供商、云端上传中心、数据监测中心、第三方评估中心。该系统模型框架结合监测和评估于一体,具有实时服务监测和服务级别评估的双重功能。

2.1 云端上传中心

分为服务提供商上传中心和用户上传中心,主要是负责收集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交互记录。服务提供商和用户每次交互后都将会留下交互记录以及互相的评价记录,将这些记录上传到云端能为以后分析服务提供商的服务质量和用户的信誉提供有力的证据。

2.2 数据监测中心

主要分为对比分析模块和服务记录模块。负责获取从云端传递过来的服务交互记录和评价信息。通过双方的评价信息及获得的历史评价信息修正服务商和客户的评价信息。经过分析对比后,将最新分析结果和历史存储记录进行整合形成最新的可信服务记录,最后将双方可信的服务记录及评价信息保存到存储中心。

2.3 第三方评估中心

主要包括云服务列表、SLA评估系统、用户信誉评价系统和SLA代理4部分。第三方机构将云服务提供商广播的服务类型、内容的获取,然后通过自己的整理成为云服务商的服务列表。评估中心将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可信服务记录从数据监测中心获取,接着将获取的服务记录交给评估系统进行评估。将评估中心的评估结果传送至SLA代理处,SLA代理根据双方信誉获取相应级别的服务。

3 SLA与服务等级评估

本文提出的基于SLA的第三方云服务评估系统的架构包括用户、服务提供商、云端上传中心、数据监测中心、第三方评估中心。该系统模型框架结合监测和评估于一体,具有实时服务监测和服务级别评估的双重功能。

在本文的研究中,前提条件是用户和服务提供商充分信任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专业性。为了能够评估出服务提供商和用户之间最恰当的服务等级,第三方评估机构需要对双方分别进行信誉评估。用户与服务提供商在每次交互结束后都会记录交互记录。设用户A与服务提供商在某一协商服务级别中服务结束后的服务记录为SLAAB={qB,sA},qB=(α1,α2,α3…,αk)为数据监测中心根据交互记录对服务提供商在协商级别服务中对SLA中k个项目履行情况的评分向量,sA=(β1,β2,β3,…,βk)为数据监测中心在服务结束后根据评价标准和服务提供商对用户跟据SLA在k个项目中履行情况的信任值评分向量。在数据监测中心中将服务提供商恶意的评价记录去掉,将评价记录存储为可信的服务记录。

服务交互过程中的服务记录中,集合SP={sp1,sp2,sp3…,spm}表示系统中的m个服务提供商,称为服务提供商实体域。集合SC={sc1,sc2,sc3…,scn}表示系统中的n个用户,称为用户实体域。记录矩阵中共有n行代表n个用户实体,m列代表m个服务提供商实体。设用户实体A与服务提供商实体在某一协商服务级别中服务结束后的服务记录为SLAAB。

(1)服务提供商。假设从数据监测中心获得的服务记录是可信的。第三方评估机构按照数据监测中心的服务记录并按照自己的SLA评估标准对SLA的k个项目履行情况进行评分Qi=(qi1,qi2,qi3,…qik)。然后,评估系统根据r次服务记录得出一个综合评分Q=(q1,q2,q3,…qk)。从云计算的应用表现来看,企业用户在资源用量、了解方面,身份验证方面都比个人用户强的多,所以在对比下跟企业的交互记录较用户的交互记录更加可靠些。因此,在Q的计算过程中药区别对待2类用户的交互记录,给企业用户的评分赋予更大的权职。综合a个企业用户和b个个人用户的交互记录来计算服务提供商c的信誉值Q。Q通过分别计算每个服务项目qk的得分而来,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qik表示某个企业用户对SLA第k项项目的服务评分;qjk表示某个个人用户对SLA第k项项目的服务评分。为了体现出企业用户在其中的重要性,设定m>n(m+n=1),通过计算所有的评价项目,最终得到关于c的服务的评价向量Q。

关于计算云服务商的信誉值Tsp,不同用户对云服务使用的侧重点不同,允许用户根据自己设定不同项目的权重Γ(r1,r2,…r3),这样同意用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得到云服务商的最佳信誉值Tsp:

(2)用户。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评估标准,在指定服务级别协议下,具体的权重根据数据监测中心的标准设定,用户A对与某一服务商a的SLA宣称的k个项目的履行情况评分为s′A:

某一用户A在于某一服务提供商B的实际交互中的实际值为

根据第三方评估中心规定的权重值,则依据信任判断函数可得到实体A对实体B的信誉值Tsc,即

式中,将T分为3个档,正∆,负∆和0。例如:两者在达成服务价格的SLA后,若协商的价格为e,而SP实体提供相应服务后,SC实体实际支付的价格为可根据e-d的差值来映射出信任度,若为负值则认为SC实体B不可信,负值绝对值越大,则越不可信;若大于或等于0则认为可信。

(3)SLA代理。SLA代理:从评价中心获得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最终信誉值,在用户信誉值满足服务提供商要求的前提下,充当用户和服务提供商的媒介,帮助双方协商出最终的适合双方的SLA。

4 结语

本文针对服务商和用户可能对双方的评价指数不信任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SLA的云服务第三方评估模型,该模型在考虑服务商可信的基础上同时也将用户的信誉考虑在内,避免了服务的浪费。下一步将制定第三方评估中心标准,从而能够更准确地评估SLA,同时能够引入更好的结果反馈机制,通过满足实际的复杂应用来完善第三方评估的专业性。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外对云服务的研究只注重服务提供商而忽略了用户的可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服务级别协议(SLA)的中立的云服务第三方评估系统框架。该框架通过从云端获取数据进行监测和分析云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SLA履行的质量,来确定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信誉度。分析结果表明,借助该系统框架,用户在找到最优服务提供商的同时服务提供商也可以选择可信用户进行服务。

第三方评估:期待教育的春天 第4篇

管评办合一:自说自话

以往,我们在教育管理上,长期实施的都是管评办合一的评估体制。这种体制,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学校工作“六配套”,普及教育实验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督导评估等,这一项项影响教育全局的工作,都是在这一体制下实现的。但是,教育的发展是绝对的,是永无止境的,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的。

为了满足群众对教育的越来越高的要求,长期实行的管评办合一的体制,把社会拒绝于教育的管理与监督之外,进行系统内的封闭式管理,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长期的近乎封闭的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评价,使学校教育几乎成了一个孤岛,完全成了与世隔绝的狭小天地。

自定标准。长期以来,对教育的评估,一般而言,虽说标准都不偏离教育的大政方针,但存在着一些片面维护主管部门利益、权威的现象。例如,“对教育行政各部门所布置任务的执行情况”,以及类似的评估细则,评估的方式就是查询相关材料及凭科室领导的印象。很显然,这里所体现出来的就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绝对权威,是对权威的维护。这本来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有的科室下达任务时,上午发文件或者下通知,下午就必须交材料。结果如何?学校不是推迟,就是挨批,结果在有些领导的头脑里留下了工作拖沓的印象。评估时,就面临着被扣分的可能。这就是长官意志融合进了评估标准的具体表现。

自我评估。这里指的是学校的自查。即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评估方案,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以改进工作。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一是标准本身的问题,一是学校内部消化的问题。一旦发现了问题,首先就是内部解决,把问题掩盖起来。一些学校,问题多多,不能不说与此有关。一些问题,如果及早发现,及早暴露,及早防治,结果就会好得多。缺乏社会的参与,问题都被自己遮掩起来了。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估,从根本上来说,也属于自我评估的范畴。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是上下级关系,都属于一个系统。一为主管部门,一为办学实体。典型的“一家亲”“一家人”。彼此之间,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办学实体成为贯彻主管部门意志的机构,主管部门则成为办学实体的直接上司。这里,其实就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这样的评估,就是典型的自己评估自己,与教练评估自己培养的运动员一样,难免产生偏爱。

自我封闭。管评办合一,实际上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办教育,办一种不接地气的孤岛似的教育。

目前,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就像一个个孤独的岛屿,四面被水所环绕,与外面的联系几乎全部割断了。

系统论告诉我们:一个系统,只有随时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不断从外界进行物资与信息的交流,才能保证系统的勃勃生机,否则,系统连正常运行都困难。

教育的管评办合一,从根本上切断了教育与外界的联系,教育就很难从外界获得审视自我、改进自我的动能。

目前,教育的好与坏,基本上都是由教育系统内部自己说了算。社会的批评固然存在,社会的监督也固然存在,但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社会是没有发言权的。不仅如此,甚至在面对一些社会批评时,教育系统完全可以不理会,仍然可以自说自话,自我表扬。

第三方评估:期待春天

在教育领域引进第三方评估,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状况,带来教育的新面貌。我们期待着教育春天的来临。

引进第三方评估与检测,将在如下几方面展露新的面貌,带来新的契机:

客观公正。所有的评估,都力求客观与公正。但是,有些时候追求客观与公正只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理想,因为存在着利益上的驱动。评估者与被评估者如果存在着利益上的关联,客观与公正的实现,就只能是一种理想。教育评估中的自己评价自己、自己评判自己现象的存在,要做到真正的客观与公正是不太可能的。而第三方的介入,就不一样了,可以斩断评估者与被评估者之间的利益上的关联,从而真正客观真实地进行科学评估。学校的成绩,学校的问题,才能真正得到展露。

实现自主办学。自主办学,是指学校根据法律和社会需要,独立地举办学校、进行决策和开展各项工作,独立决定办学目标、人员聘任、资金使用和课程设置等。自主办学是我们多年来一贯倡导的办学理念,也是许多真正的教育家办学的理想境界。但是,这一理想为什么一直停留在理想的境界而难以成为今天的现实?同一层次的学校,为什么千校一面?为什么办学中的许多顽症难以治愈?一些发达国家的专家曾对上世纪60年代后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坎坷进行了研究,同时对一些改革成果也进行了研究。专家们研究认为,如果改革不能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改革就是失败的,必须要给学校一定的自主权。

给学校自主权,是办学自主的重要前提。管评办分开,就可以让学校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行政的过多约束,学校就可以放开胆子、甩开膀子去面对群众的诉求,针对学校办学的实际,去提出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变现状,努力实现自身的目标。用不着时刻揣摩上级的旨意,去达成上级给予的目标,让上级满意。这样办学,就能使学校拥有自己的特色,真正的特色学校就能办成,千校一面的现状就能得到改变。

更接地气。接地气是个比喻,就是办教育要广泛接触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反映最底层普通老百姓的愿望、诉求、利益。听到真声音,发现真问题。

教育的管评办合一正是在这一方面割断了与群众的联系。尽管有的学校也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基本上只是摆设,不是真正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说白了,它不是一项制度,而只是一种权宜之计。而引入第三方评估就不同,它是一项制度,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普遍性的工作。endprint

第三方评估,代表的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之外的社会的利益,是社会一方对学校教育作出自己的评估,是教育系统之外的眼睛在审视。作为第三方,它们对教育的审视,就彻底抛开了利益,斩断了与教育的利害关系之后的判断,是站在社会的立场上看教育。它们的审视就可能更客观,它们的意见和建议也可能更有参考价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跳出教育看教育,价值观不一样,立场不一样,视野不一样,成绩与亮点,缺点与错误,昭然若揭。原先难以发现的问题,就有可能在新的视野下被发现。

人民满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一贯的追求,也是我们一贯倡导的办学理念。但是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除了在输送更多的人上更高一级学校这一点之外,我们很少真正听取老百姓的一些建议,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要求。例如在择校这一问题上,有的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高额择校费;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少学校以各种名义进行选拔性的考试;或者借故为由,打着各种旗号分不同层次的班级等等。这些现象为什么多年来屡禁不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群众的诉求被拒之校门外。第三方评估,就可以广泛吸纳各方面的代表,参与到对学校的评价与监测当中,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看教育,对教育建言。

一个系统,只有在融进了新的因素之后,旧的平衡才能被打破,才会去寻求新的平衡。这个过程,就是改革的过程,就是工作改进的过程。第三方参与教育评估,可以彻底打破原先那种教育行政主导下的系统内部的平衡,让行政部门和学校在面对新的环境时,彻底反省,彻底改进,获得新生。从而让系统之外的人更加满意,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支持。

第三方评估:准备好了吗

第三方教育评估是指评估中介机构根据委托部门明确的各项工作目标,依据一定的原则、方法和标准,按照专门的规范和程序,应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学校收费行为、教育教学行为及教师从教行为等进行的专业化咨询和评判。这将意味着教育办得如何,水平高不高,质量好不好,不是由教育部门自己说了算,还要根据第三方的评估报告提供的信息来体现。

这样的理想要成为现实,还必须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否则,再美好的愿望也难以成为现实。

第三方评价机构有多少?对于县以及县以下的教育评估而言,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机构有资质?这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中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广大,各地的情况不相同。引进第三方进行教育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形势下教育的新发展。对于一个具体的县而言,是否存在拥有够格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这的确是一个问题。临时的拉郎配,就只能是应付差事。因为一个专业评估机构的设立与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有一定的过程。

独立性如何?第三方评估机构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到评估的客观与公正。它是否能够公开地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进行评估,这是评估机构独立性的标志。如果一个评估机构,仅仅是官方的代言人,那么,这样的评估就将失去真正的意义。这其实就存在着一个“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脑袋决定屁股”的问题。如果整个机构的运转以及参与评估的费用,都来自于教育行政部门,整个机构完全受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这样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其独立性有多大,是很值得怀疑的。如果是谁出钱就为谁办事,为谁说话,这样的评估,就徒有形式,没有实质性意义,对此必须加以警惕。

实用理性至上的中国人,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做何选择?是利益至上还是公正的立场至上?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实中存在的一些为了钱而失去了教育尊严的事实,我们必须警醒。

评估方案由谁定?评估方案是评估的最基本的行动纲领,其背后是理念,是价值,是政策。不同的主体所制订的评估方案,存在一些差别,虽然在指导思想上可能保持一致,但在具体指标上存在差异也是可能的。

评估方案由谁定关系到评估的客观与真实与否。由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方案,与第三方评估机构单独制订的方案,以及多方协商制订的方案,其背后的价值观是不相同的。

第三方评估:典型案例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从2012年开始,引进社会中介组织直接介入部门行政,逐渐形成了决策前有第三方机构组织利益相关者的听证,决策实施有第三方机构组织专家参与的过程性监督把脉,事后有第三方机构独立进行的效益评估,提升了机关行政效能。

2012年底,潍坊市教育局针对教育督导政策变化、师德建设文件出台、评先树优项目确立等,组织开展了多次第三方听证会议,通过委托第三方——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组织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现场听证,广泛收集民意,为政策出台提供了多方保障。

在实施听证会的过程中,潍坊市逐渐探索出一套方法:每次举行听证会前,由第三方根据会议主题提出参会代表的条件。各区县相关单位根据公开条件,集中推荐代表。代表入选后,搜集大家的意见并形成方案,最后将意见带到听证会上作陈述和辩论。整个过程,市教育局回避,完全由第三方组织。

潍坊市教育局将查处学校违规办学行为的日常事务,也交给潍坊市创新教育管理评估中心。该中心围绕教育热线的投诉事项,逐件展开核实调查。一时间,潍坊教育惠民承诺成了老百姓街头巷尾的谈资,其效果可想而知,潍坊教育生态大大改善。

每年年初项目立项时,潍坊市教育局都会委托第三方组织专家,对每个项目进行立项论证评审,确定项目的保留与撤销。在项目推进和实施的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可随时监督进展。项目中期汇报展示,每个项目负责人都要面对项目专家,向他们介绍整个项目的进展及遇到的问题,让专家们对项目的推进进行纠偏。年终项目的达标验收,同样交由第三方组织专家实施。

2013年6月底,针对上半年局机关召开的会议,潍坊市教育局委托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展开对会议效能的评估。历时一个多月,分别对一些区县进行现场座谈调研。在潍坊市范围内,还对除保税区外的所有县市区进行了问卷调研。调研评估报告把基层反映上来的关于每个会议的看法给予了原生态的呈现。这个报告,让领导们感到了压力。认为今后开会,必须要考虑会议的效能了。

在潍坊市教育局,项目管理、特级校长评选等各个层面,都留下了第三方参与评价的痕迹。

从2013年年开始,浙江省慈溪市政府和教育部门引入了权威性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评估工作。浙江省教育评估院成为该市的第三方评估机构。

今年年初,该评估院已经在慈溪市义务教育阶段各所学校展开工作。评估院的工作人员对慈溪市区六所小学家庭作业情况进行了抽查,通过校长访谈、学生访谈、家长随机电话抽访、查核作业量书面统计等方式对这六所学校的作业量指标进行了针对性检查,并特别抽取了二年级和五年级的样本,聘请杭州市区名校的一线骨干教师对作业量进行了评估。工作人员对家庭作业的亮点、不足都有详细记录,并提出了专业的建议,细致程度让人惊叹。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5篇

《江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开展行业信用产品开发应用的通知》指出:“在行政管理工作中,依法依规要求相关市场主体提供由具有经国务院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许可或备案的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记录或信用报告。”

为大力推动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在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财园信贷通”工作中的使用,防范“财园信贷通”业务风险,解决与园区内办理“财园信贷通”的授信企业之间存在的信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和评价系统,江西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委托采购代理机构,对江西省青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第三方征信评估服务采购项目(采购编号:JXSTC-2018010)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招标。

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凭借突出的专业实力和技术服务方案,完善周到的售后服务等优势,经过专家小组评定,中标该项目。按照采购公告的要求,绿盾征信将要为园区230家“财园信贷通”贷款企业提供出具企业信用报告、给予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服务。

信用产品开发和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发挥信用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基础性作用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充分发挥信用服务机构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8〕190号)曾明确提出“信用服务机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多措并举发挥各类信用服务机构的积极作用”。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6篇

一、概念解读

本文所称的第三方社会服务,是指专业的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等社会服务机构接受业主、业主大会、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或有关部门的委托,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对物业服务质量、服务费用、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管理状况等提供专业评估、监理、法律服务的活动。

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存在,一方面能够为业主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引导业主理性维权,另一方面对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也能起到很好的监督制衡作用。

二、典型案例

谨以五个案例来阐述第三方社会服务在社区治理与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案例一:政协委员的提案

2015年3月,在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王书平表示,物业收费难是多数物业公司面临的窘境,其主要原因包括,开发商遗留的工程质量低劣、配套设施不完善、物业管理企业服务水平低、服务不到位以及物业管理消费意识差。同时,部分业主共有财产意识不强,花钱买服务的观念远远没有树立起来,不能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按时交纳物业费,直接造成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物业管理企业入不敷出,只好降低服务标准和品质,以减少支出,导致了更多的业主拒交物业费,使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逐渐陷入恶性循环,矛盾和纠纷越来越多。

为此,王书平建议,第一,探索由有关政府工作部门协调,由第三方收取物业费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瓶颈问题。如试行设立类似城市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机构,由城市有关部门专门负责对一个地区物业费的统一归集、管理和划拨工作,城市下属区县负责对本辖区内物业费的缴存、划拨的监督管理。业主直接将物业费交至第三方,物业费由第三方机构进行托管,在物业企业认真履行了物业服务合同的基础上,即业主认可的情况下,再把物业费交付给物业公司。如果业主认为物业企业存在违约行为,可申请第三方鉴定机构鉴定、仲裁,或者通过诉讼解决争议,并依裁定向物业企业拨付物业费。

第二,尽快在政府主导下推行建立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对物业公司提供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进行评估,物业费也由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进行详细测算得出,使得由第三方收缴、管理、划拨物业费成为可行。

第三,对于收费难题,在双方协调无果的情况下,物业企业常常通过法律维权,以追缴业主拖欠的物业费。但是,有的区县法院对起诉物业费案件的立案受理时间过长,有的限制立案件数,致物业企业无法及时追缴业主拖欠的物业费。因此,建议推动区县法院进一步做好起诉物业服务费案件的受理和审判工作,通过设立专厅、简化办理程序、开辟快速通道、提高审判效率等举措,依法维护全体业主和物业企业的权益。

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二)案例二:北京市首创在物业领域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

2010年6月26日,为了规范北京市物业服务活动,维护业主、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完善质价相符的物业服务市场机制,促进物业管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印发了《北京市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管理办法》。2011年10月16日,北京市物业服务评估监理协会成立。截止2016年6月底,协会已有46家会员单位。

第三方评估机构依据《北京市物业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约定,根据评估目的,遵循评估原则,按照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对物业服务费用在评估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对物业项目承接查验在评估时点的具体实际状况、对物业服务质量水平在评估时点的状态进行评估和判断,并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为争议解决提供依据。

(三)案例三:南京市明确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标准

《南京市住宅物业管理条例》(2016年7月1日开始实施)第六条规定:本市建立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业主自治组织、建设单位、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委托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物业项目交接和查验、物业服务标准和费用测算、物业服务质量评估等活动。

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机构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提供专业服务,出具的评估报告应当真实、客观、全面。

(四)案例四:宁波某开发商承诺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

2014年11月,宁波市海曙区某开发商,在销售时承诺楼盘交付后的物业服务每年由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测评,并在选聘物业公司的现目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前期物业服务招投标文件中明确,将聘请第三方机构进行评测,通过业主满意度调查、“神秘顾客”抽查等方式,从物业公司对客户服务、安全、环境和工程管理等四个维度来监测服务质量。

(五)案例五:业主委员会张贴公告“用词不当”成被告

杭州市拱墅区某小区业主委员会向全体业主发布公告,并做如下描述:“本年度截止10月8日已经发生37起盗窃案件,辖区警方对某小区物业公司发出了多次整改通知,并处罚款已达30万元”。

某小区物业公司认为自身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依约服务,受到广大业主的认可,而业主委员会却恶意捏造事实,损害其名誉权,致原告遭受重大损失。

某小区物业公司遂将业主委员会诉至法院,请求:

1、判令被告赔礼道歉,并在小区公告栏内张贴致歉书;

2、判令诉讼费用由被告承担。

经法院主持调解,业主委员会出具了致歉书。

三、案例分析 从前述案例可以看出:

(一)在物业服务领域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是大势所趋。

1、物业领域常见的第三方服务包含以下内容:物业项目交接查验、物业费用评估、物业服务质量评估、法律服务等。

(1)物业项目交接查验,主要是指建设单位向全体业主移交物业项目、选聘新的物业服务企业、其他管理人或自行管理时,共同委托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进行交接查验,对按照规定由业主共同管理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配套设施设备、相关场地、物业项目图纸资料及设施设备运行维修记录等查验后出具查验报告。

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2)物业费用评估,主要是指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根据确定的物业服务事项和标准,对物业服务费用进行测算。

(3)物业服务质量评估,主要是指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及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等,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估。

(4)法律服务,主要是指根据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或其他部门的委托,由律师事务所针对特定事项提供专项法律服务。

2、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因其专业性和中立性,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也能够为各方所接受。律师事务所的介入,能够及时的提供专业化的法律意见,消弭纠纷。

(二)除法律服务外,在物业服务领域全面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仍存在障碍。

现阶段,就全国范围来看,除北京市已经建立了较为成熟的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监理机制,南京市已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引入物业服务第三方评估制度外,其他地区均处于摸索阶段。深圳市于2015年底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履约履职情况进行调查评价,在深圳市尚属首例。同年5月,宁波市海曙区某小区在物业选聘过程中全程引入第三方物业服务评估公司协助,成功实现了物业服务公司的平稳更替和物业费的顺利上调。虽然全国各地都有零星的摸索,也不乏成功的先例,但是由于缺乏成熟的制度保障,从事专业物业服务评估监理的市场主体也较为缺乏,故在物业服务领域全面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仍存在障碍。

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即使是法律服务,现阶段也未能完全推广。近年来,业主委员会维权案件数量逐年递增。但是,因缺乏维权经费,大多数此类案件中,业主委员会都选择自行出庭应诉,而非聘请专业律师代为处理。因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导致维权困难,反而加大了维权难度和维权成本。维权失败会导致业主不满,或投诉或上访,给政府也带来了维稳压力。

四、解决之道

(一)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现阶段,政府应将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的工作纳入物业服务领域的范围,通过《物业服务条例》或实施办法的形式予以确认,确保第三方社会服务机构依法提供服务。

(二)培育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建立工作标准,规范市场行为。政府应积极培育物业服务领域的第三方评估监理机构,鼓励物业服务各方权益主体在物业服务全过程中引入第三方社会服务,特别是确定物业项目收费标准、物业项目交接查验等重点环节。

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应当满足法定条件。符合条件的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还应在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接受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市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公布备案机构名单。

(三)鼓励物业服务领域的各方当事人聘请常年法律顾问。现阶段,社区律师、楼宇律师制度在某些地区已经建立,但是仍然不能满足物业服务领域各方的要求。聘请常年法律顾问,可以起到如下作用:其

一,有助于协助建立完善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其二,有利于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日常合同的审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其三,日常的突发性法律问题,律师可以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及时的化解各方的纠纷。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全面引入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机构和常年法律顾问,有助于促进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推动物业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有利于提高物业服务、业主自治的专业化水平,有力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有限公司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三日

紫利仑(北京)物业服务评估监理

010-63187533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7篇

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

汇报材料

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各位领导、专家:

我代表码头李镇第三小学小学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地感谢。

冀州市码头李镇第三小学是一所国办寄宿制完全小学。座落在码头李镇付管村南。北有郑昔公路,东靠冀州市,西近石家庄地区,南临邢台地区。

第三小学始建于2002年,是在原付管乡中学的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几经改建和扩建现已出具规模,是一所正在发展并充满希望的小学,学校占地18480平方米,人均占地159.3平方米;校舍面积3058平方米,生均26.3平方米。拥有图书2040册,生均17册。计算机22台{行政办1台,远教室1台,计算机室20台(目前只有7台左右能够使用)},卫星接收器一套。体育器材、教学仪器室、图书阅览室各一间(所配备图书、仪器器材、体育器材均没有到达配备要求)。现有教师20人,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6人。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现有本科1人,大专11人,中专9人,其中1有人正在本科进修,学历合格率为100%。全体教师中有12人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占60%。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怀指导下,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根本,以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基础设施和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加强科学管理,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大手笔、快节奏改变学校面貌,为早日实现“创建现代化、品牌化农村小学”的目标而开拓前进。举科研兴校之旗,树开拓求实之风,走改革创新之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好评,社会声誉也在不断提高。现将学校的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1、办学方向

学校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制定了《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办法》。严格按照冀州市教体局下发的课程设置排课,上课,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严肃工作纪律,做到了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端正,使学校各项工作有序高效的进行。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保了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在校学生巩固率为100%。

2、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

一个好的班子,肯定能领导出一个好的集体,一个优秀的集体必定有一个好 的领导班子。几年来,我校坚持走群众路线,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进一步完善了中层领导岗位的责任制,使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范围和权限,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班子成员决不搞特殊化,凡事都要走在教师前面。各级组织分工协作,各司其职,使学校的大小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件件抓落实,并积极倡导教师要创造性地完成工作,所有工作成绩都与绩效工资挂钩的管理模式。这样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又为他们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了一个宽阔的展示平台。

3、教师管理

教师的工作是体现良心的工作,教师的良心体现了一份对孩子的责任心,同时,教师的工作总是体现了一种“合作”的精神。我们把营造弘扬正气、立德育人、务实求真、好学上进、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做为办好学校的前提,良好的人际氛围,使学校的管理很有人情味,因而领导和教师关系融洽,工作布置从不相互推诿,遇到难题总是群策群力。一些调出学校的老师也对学校这种融洽的人际关系念念不忘。

4、教师素质提高

每学期,学校认真制订了教师政治业务学习计划,根据学校特点,认真制订了教师培训计划,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业务进修,期末进行考核。一支师德高尚、教风优良、基本功较扎实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老教师率先垂范,青年教师互学互帮,你追我赶,学校一派正气。

二、加强德育管理,提高育人水平。

1、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注重德育实效,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人员职责明确,措施落实,做到计划安排详实周密,总结透彻有力。

2、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德育渗透主渠道作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各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音乐、体育、美术等课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都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3、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寓德育于活动之中。每学期都举办三字经知识竞赛、六一或元旦文艺汇演、汉字和英文字书写比赛、为孤寡老人送柴火等活动。

4、积极实施“校园形象”工程,努力把学校办成学园、花园、乐园。绿化、净化、美化校园,营造了整洁、有序、文明、幽雅、团结、勤奋的育人环境和催人奋进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育人品位。

5、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健全完善安全工作制度,抓好学校安全工作。5.12大地震及日本大地震后,学校迅速组织了学生和部分家长进行防震减灾安全疏散演练。学校主动与学生家长一道抓好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依法执教,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每天坚持集体排队放学,由家长完全接送上下学。

6、定期评选表彰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特长生、进步较大学生等。班级纪律、卫生、广播操天天检查。

7、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同家长建立经常性联系,及时听取家长对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网络,形成强大合力,做到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全方位落实,全过程优化,处处讲规范,时时抓养成。

8、我校根据本校工作实际开展了与学生谈心活动,要求语文、数学、以及英语教师与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谈心活动,走进孩子的心灵,感受孩子的情感,了解孩子的心思。同时,针对特殊的学生,多次与他们谈心,促进他们的进步,沐浴他们的成长。既做孩子的老师,更做孩子的好朋友。

三、加强教育教学管理,积极推动新课改,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随着教育形式的发展,老的教学理念、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我们积极推动新课程改革,组织教师、学生学习新理念和新做法,让广大教师逐步去认识它,认同它,对教师思想认识的转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开展新课改的交流、观摩和示范课。

2、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上从教书向教书育人转变;在教学观念上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转变;在教学内容上从单纯的讲解向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转变;在教学要求上从死记硬背传授型向智能与知识相结合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从注重教法向教法与学法指导同步转变;在教学评价上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转变。

3、强化课堂常规管理,向40分钟要质量。教师做到了认真备课、上课,制定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和学习困难生的转化措施,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学校想方设法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严要求、轻负担、低消耗、高质量。坚持领导深入班级听课制度,努力创设互相学习、互相观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4、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对青年骨干教师的发现指导。在加强业务引导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历进修,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引路搭台,促进了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上学期我校有2位年轻教师先后为兄弟学校教师举行公开课,受到听课教师的广泛好评。

四、继续完善后勤管理,努力提高后勤服务质量,不断完善校园设施。

我们根据学校规划,本着实用、标准、现代的原则,发扬立足实际、勤俭节约,师生动手,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花大力气进行校园基础设施的建设。学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学校已将属于危房的厕所拆除即将新建,消除了安全隐患。于此同时我校计划还将校园粉刷一新,学校旧教室由于岁月流逝,风雨侵蚀,里外墙均已褪色,有些剥离,各间教室色彩不一。为提高整体形象,暑假期间对其内外墙进行全面粉刷,营造了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

2、为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计划配备新的计算机室和电子图书阅览室。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教学设备。

3、为进一步美化环境,学校将加大绿化美化校园的力度。我校计划将学校环境和硬件设施建设一学期一个新项目,一年一个新变化,不断朝着现代化学校迈进。

六、取得的主要成绩

1、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素质提高方面,我校所有教师接受了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培训,近四年来,我校教师现后有8人次获得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次获市优秀辅导教师扯称号。

2、在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培养方面,我们每学期都举办汉字书写、剪纸、绘画比赛和文艺汇演,并将优秀作品张贴在素质教育专栏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展示和鼓舞作用。

3、由于全校师生的不懈进取和共同努力,我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得到了上级的表彰和奖励。

七、对今后工作的设想:

衷心感谢省政府督导评估组莅临我校,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努力开展工作,不断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大家你追我赶,营造一种更为良好的工作氛围和习惯,我们初步设想如下:

第一、继续加强教师的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而且业务学习形式多样,有声有色,体现工作的实效性。

第二、加大课改力度,建立激励机制,结合本校实际,办出本校特色,不断完善考评制度,激励教师工作,做到以点带面,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向前发展。

第三、学校师资队伍严重缺编,并且在校教师大部分属于民师转正,加在老龄化,个别教师新课程理念无法跟上,造成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好课率还不能达到我们的要求,从而有阻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多煤体设备、多功能教室尚缺,以及硬化的运动场,无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设备和学生的运动条件。

第三方教育服务也需第三方评估 第8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质量文化,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不仅是一个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 不论多么完善的制度设计,最终都要由具体的人来执行和落实。 高校内部各类人群的质量意识、教育信念等,是学校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的内生动力,对高校教育品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成熟、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建设相对完善的欧陆国家,近十几年来以教师信念等为主题的高校质量文化研究项目,对欧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五年来,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依然面临着进一步完善物质基础等办学条件建设、大力推进制度规范建设等多重任务,同时,高校内部“人”的因素也不应忽视。 在“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调研工作中,通过高校质量文化调查和现状分析,探索高校质量文化与质量保障活动之间的关系,寻找质量保障制度制定与制度落实之间的症结,是深入了解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现状、推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

一、国际经验与本文研究背景

1. “质量文化”的概念内涵。 “质量文化”的概念最初应用在企业管理领域,一般认为是由现代质量管理的领军人物, 美国的约瑟夫·M·朱兰在其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中提出。在朱兰看来,“质量文化是人们与质量有关的习惯、信念和行为模式,是一种思维的背景。 ”[1]上世纪80 年代以来,企业质量文化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日益受到重视,质量文化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前沿性研究课题。就质量文化的结构来说,美国质量学会(ASQ)提出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该学会围绕质量文化成熟度评价框架,将质量文化分为4 个级别和4 个层次。 4 个级别分别是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和完美级,代表质量文化由低到高的成熟度;4 个层次即质量的物质层级、行为层级、制度层级和道德层级,其中道德层级代表着质量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最高境界,也是质量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 另外,ASQ还提出了质量文化指数(Quality Culture Index,QCI)概念,并将之作为对质量文化进行定量评价的指标[2]。 质量文化指数的提出,使得用科学实证方式来检测相对抽象的“文化”概念成为可能,不仅是企业管理研究范式的革新,也为教育质量文化的定量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 欧洲高等教育质量文化研究项目。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时代”。当时欧洲各国普遍开始建立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机构和评估制度,高校在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承担了更大责任。随着高校质量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和质量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质量文化作为超越制度建设等技术手段之外的一种新型质量管理形式,成为欧洲高校完善内部质量保障的核心战略。 欧洲大学联合会于2002—2006 年实施“质量文化项目”,目的是在大学建立起质量文化监测体系,强化学校内部对质量文化和质量管理必要性的认识[3]。 该项目认为“质量”是一套共享的价值,“质量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同时包含文化心理因素以及结构管理因素, 是高校所有人的集体责任[3]。该项目共完成了对40 个国家近300 所高校的三轮调研。欧洲大学联合会从战略、结构、内部评价程序与反馈路径等方面讨论了高校质量文化建设问题,对教育质量与学校质量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明确界定了“高校质量文化”的内涵。 该项目认为,高校质量文化是大学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质量为目标的价值认同和履行质量承诺的行为表征的统一;是大学保障教育质量的技术层面的可操作和文化层面的可认知性的统一;是在大学内、外部利益相关者一致认同的情境下,大学组织的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行为层面、道德层面的内在“质量文化模式”[4]。

2009 年10 月,欧洲大学联合会再次发起 “ 质量文化检查项目”,旨在通过质量文化调查,考察博洛尼亚进程框架下欧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实施情况。该项目分两个阶段对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现状以及质量保障制度与质量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4],调查的样本来自欧洲36 个国家的222 所高校。 应该说,2009 年的“质量文化检查项目”是2002—2006 年“质量文化项目”的延伸与深化,也是欧洲大学联合会检测欧洲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的主要手段,对进一步推进欧洲高校质量文化建设,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发展中国家高校质量文化的调研项目。 近几年来,高校质量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者关注的研究对象。但国内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论阐释,无法确切证明高校质量文化现象的模式特征和演变过程,对我国高校质量文化状态的判断也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由于缺乏实证研究,没有建构起对质量文化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的框架,难以发现质量文化影响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的症结所在,也难以实现通过质量文化建设引导高校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2014 年9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与规划所(UNESCO-IIEP)发起了旨在与发展中国家高校联手、共同调研和探讨发展中国家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建设问题的 “Good and Innovative Options in In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项目( 以下简称“IQA项目”)。 “IQA项目”是一个竞标项目,首先要求自愿参加该项目的发展中国家高校填写调查表格,如实回答该校已建立并执行的内部保障程序、利益相关者参与情况、质量保障活动开展情况,然后依据竞标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情况,决定是否合作开展调研项目。 最终,该项目共选定8 个发展中国家的8 所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开展项目。

我们有幸全程参与了“IQA项目”在中国的调研过程。 在本次“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工作中,我们也尝试利用“IQA项目”调研工具和研究方法对我国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 我们认为,利用“IQA项目”调查量表对高校质量文化状态进行调研,不仅有利于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进行精准检测,也有利于对我国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动力和阻力进行深入探讨。本文是在对S大学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研究成果。

二、调研工具与样本分析

1. 调研工具。 UNESCO-IIEP的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调查形式。 UNESCO-IIEP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个体对院校质量保障框架的认识、 个体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中的参与情况,对内部质量保障影响因素的看法以及对内部质量保障运行效果的评价等五个部分。本文首先对S大学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分别发放了问卷。 其中,对教师的问卷共有49 道题目, 重点考察教师在教学质量保障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课堂教学测评、 课程同行评价、课程自我评估(教师)、教学督导检查、课程教学质量监测(学生)、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能力测评、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参与修订教学计划、就业市场分析等11 项教学质量保障的认识、参与等方面的信息;行政管理人员的问卷共有30 题,主要搜集行政管理人员对部门内部自评、 部门间互评、部门质量认证(国际、国内)、签署校院间目标协议、签署职员服务水平协议等5 项质量保障手段的认识、参与程度、评价等各方面的信息。

访谈采用两种形式面向四个群体,以个体访谈和焦点访谈两种形式进行,院校领导层、教职工、行政管理人员和学生均有参与。对学术管理领导和行政管理领导进行深度访谈,内容包括3 个方面,涉及质量及就业在大学中的战略地位、 被访谈者对学校IQA性质、历史、推进过程、结构、特点的理解以及IQA有效性的认识;通过小组焦点讨论考察学校教师、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和质量保障制度实施过程的认识、参与质量保障的意愿、实施效果评价及改进意见等,从师生视角反映高校内部质量保障的真实状况。

由上述对UNESCO-IIEP调查问卷和访谈内容的介绍,不难发现该项目主要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路进行设计。 第一条线路是相对有形的明线,以制度和行为层面的调查为主,通过调查质量保障制度、程序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保障工具和保障过程,为学校诊断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第二条线路是相对无形的质量意识,包含个人和团体对质量保障的认知,涉及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抽象层面的内容。 两条线路在问卷、访谈中相互渗透,以具体的问题和表述呈现出来,帮助人们检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活动中各类人群的思想和行为状态。

2. 样本分析。 问卷调查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向全校开放,共回收专任教师问卷853 份,有效问卷为453 份,实际有效回收率为53.2%;回收行政人员问卷325 份, 有效问卷263 份, 实际有效回收率80.9%(样本分布情况见表1、表2)。 访谈部分,主要采用个别访谈法对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1 位)、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人文学院、管理学院、外文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物理与机电学院各1 位)5 位进行访谈, 采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教师代表(MBA、EBMA、财务系、欧语系、建筑系、法语系等各1 位,共11 位)、学生代表(国际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学院等14 个学院,四个年级,共28 位)共39人进行了访谈。 分管教学副校长、各学院教学副院长使用同一份访谈提纲,分别从学校、学院层面谈论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概况及其对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使用同一份访谈提纲,主要谈论他们所了解到的内部质量保障举措及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三、S大学质量文化调研结果

(一)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建设现状

1. 被调查对象对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的认可度。在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看来, 一个制度体系的有效性取决于它是否有能力建立和培养其成员对其存在意义的普遍信念,即取决于该制度体系及其实施成效是否取得制度对象的认可。 本次调查问卷中设计了“大学内部质量保障制度政策以及相关的指导说明是否存在? ”“对你的工作是否有帮助? ”的问题,目的是考察被调查者对高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的认可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55%的专任教师、76%的行政人员表示学校存在明确、完备的制度政策,且对他们的工作很有帮助。 同时,统计结果也显示教师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的认可度低于行政人员。 在访谈中,教师和行政人员分别对此进行了解释。 教师认为“大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学和科研,作为教师,我们的质量管理更多是在自律基础上的学术管理,追求的是职业发展和学术突破, 外在的质量评价和奖励只是副产品”;行政人员认为“追求公平与效率是行政管理的最终目标,学校制定的每一项质量保障制度,我们都会认真解读与执行,当然,也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与配合”。由此可见,教师和行政人员参与质量保障活动的出发点存在差异。这也表明该校在未来进一步协调各群体价值取向、构建和谐质量文化的过程中,应注意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大学决策和管理,培养行政人员质量服务意识,理顺教师和行政人员在院校质量保障过程中的关系, 处理好教学自主权和管理自主权的关系。 (见图1)

2. 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保障情况。 图2 是经调研数据处理后得到的、S大学专任教师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中的参与度情况,以参与频率为单位,反映了教师与11 项与教学质量保障有关的活动的关联程度。 根据图中数据,11 项活动中高于中位数3 的活动,包括学生课堂教学测评、课程教学自我评估、专业课程评估、课程教学质量检测4 项内容,其中,教师参与学生课堂教学测评频度最高,均值为3.90。 而教师参与毕业生跟踪调查、就业市场分析、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计划、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频率较低,并且教师参与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频率最低,均值为1.96。

之所以呈现这样的数据分布, 是因为S大学自2005 年已经开展学生课堂教学评估, 到目前课堂评估制度的有效性已得到师生的基本认同,导致教师对该项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较高。 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 就业市场分析主要是由学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专任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也不会收到反馈信息,导致教师对该项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较低。值得注意的是,诸如教学计划修订、课业负担评估这些与教师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活动,教师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也较低,会对教学质量提高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建议该校在进一步改革教学制度、 提升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优先从教师关注度、参与度较低的几项活动着手改进。 (见图2)

图3 是经调研数据处理后得到的、S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在5 项行政质量保障活动中的参与度情况。其中,行政人员参与部门内部自评的频度最高,均值为4.08,其次为部门与个人目标协定,均值为3.51。 原因在于S大学早就明确规定,各行政部门每年要以“年度工作报告”的形式,就部门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估分析,且整个自评过程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全员参与,并且行政人员的职责胜任力评价也是该校行政管理的常规性手段之一。由此导致了行政人员参与上述两项活动的均值较高。另外,图3 中,行政人员在校院间目标协议、部门间互评、部门质量认证这3项活动中的参与度较低,表明该校行政管理未来在这些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3. 内部质量保障反馈信息的使用情况。 表3 是经过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的、S大学专任教师对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信息的反馈机率、使用频次和有用性评价表。 从信息反馈机率看,S大学专任教师得到学生课堂教学测评的反馈机率“中偏高”,均值为3.11,得到其他10 项保障活动反馈信息的机率低, 均值均低于中位数;从反馈信息的使用情况看,专任教师使用专业课堂教学自我评估反馈信息的频次“中偏高”,均值为3.25, 使用其他10 项保障活动的反馈信息的频次低,均值均低于中位数;从反馈信息的有用程度看,专任教师认为学生课堂教学评估、专业课堂教学自我评估、专业课程评估、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检测、教学指导、检查的反馈信息有用性“中偏高”,均值分别为3.20、3.03、3.06、3.05、3.07,其他6 项质量保障活动反馈信息的有用性低,均值均低于中位数。 可见,S大学内部质量保障信息的反馈机率、使用频次偏低。

皮尔逊相关性分析表明,专任教师在质量保障活动中的参与情况与教师反馈信息的有用性评价呈正相关关系。 因此,未来S大学一方面有待完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信息反馈机制,保证质量保障评估结果被充分、及时的反馈、共享和运用;另一方面应激励专任教师积极参与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增强对内部质量保障的了解和认同,提高反馈信息的使用效率。

表4 是经调研数据处理后得到的、S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对5 项行政质量保障活动信息的反馈机率、使用频次和有用性的评价表。 其中,行政人员得到部门自评估、职员服务水平协定的反馈机率“中偏高”, 均值分别为3.01、3.15, 得到其他质量保障活动信息反馈机率低,均值均低于中位数;行政人员使用职员服务水平协定反馈信息的频次“中偏高”,均值为3.17,其他质量保障活动反馈信息的使用频次低,均值均低于中位数;行政人员对部门自评估和职员服务水平协定的反馈信息有用性评价“中偏高”,均值分别为3.00、3.21, 其他质量保障活动反馈信息有用性低,均值低于中位数。数据分布状态表明,S大学行政部门横向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和规定性的沟通流程尚不完善。这与部门自我质量评估结果只在部门内公布,以及高校各部门之间严格的隶属关系,封闭式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无关系。因此,未来S大学应通过制度性规定、 树立共同治理的理念、整合各部门的职责任务,强制部门质量保障结果在校内的公开,加强行政部门之间信息沟通和合作。

4. 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效果。 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是一种持续改进的哲学,它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高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5]。 表5是经过数据处理得到的, 专任教师对11 项内部质量保障活动对改进课程教学计划连贯性、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扩宽专业口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改进学生学业评价、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改善学习条件的成效评价表。 调查显示,S大学教学质量保障对学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的“持续改进”程度除学生课堂教学测评对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专业课程自我评估对改善学习条件低于中位数外, 其他各项均高于中位数,表明该高校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有助于学校教学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改进程度为“中偏高”(见表5)。 其中专业课程评估对改进课程教学计划的连贯性、拓宽专业口径、改善学习条件的改进程度最大;学生课堂教学测评对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作用最大。 另外,S大学可根据这一调查结果,在学校强化某特定教学手段时,如学校需要“改进课程教学计划的连贯性”时,可针对性开展单项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估,如开展专业课程评估;也可根据该数据避免采取对其改进效果较弱的质量评估工具,如在改善学习条件时,可以不采用课程自我评估工具,这样有助于减少质量保障投入,提高质量保障效益。

表6 是经调研数据处理后得到的、S大学行政管理人员对学校内部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活动成效的评价。 结果显示,高校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成效的均值均大于3,表明S大学内部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有助于提高行政服务管理水平,位于“中偏上”程度。其中,部门自我评估对增强教育服务导向、优化战略目标、提升科学决策水平以及提高管理效率的成效最大。说明部门自我评估在学校行政质量保障体系中发挥较大的作用,同时也应加强其他质量保障活动对行政服务质量提升的影响。 另外,通过专任教师对教学内部质量保障评价结果(表5)与行政人员对行政服务内部质量保障评价结果(表6)的对比可以看到,行政人员对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效果的评价高于专任教师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由于行政组织和学术组织的差异,在行政部门的质量管理更容易获得职员的理解和认同,效果也更好。

5. 内部质量保障的效益。 高校的管理目标和运行机制与企业截然不同,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的运行也要讲求一定的效益意识,即以较低投入获得较大的社会效益。 调研结果显示,44 %的专任教师认为内部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效果“一般”;36%的专任教师认为质量保障对管理决策的改进程度“一般”;35%的专任教师认为质量保障工作对提高高等学校整体工作效果的影响程度“一般”;37%的专任教师认为内部质量保障活动带来的工作量“大”(见图4)。 可见,在专任教师看来, 目前S大学内部质量保障的效果、对管理决策的改进程度以及对学校整体工作的影响程度“一般”。教师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没有整体性的认知。学校的教学质量测评在教师看来更像是学校的行政工作,是教学之外的“额外工作”。 因此,如何使得教师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有更清晰的了解,从观念上认可内部质量保障工作的意义是S大学提升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有效性必须考虑的问题。

图5 是行政人员对内部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成效的评价。 调研结果显示,41%的行政人员认为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措施在“较大”程度上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39%的行政人员认为质量保障“较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决策水平;42%的行政人员质量保障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高等学校整体工作效果;48%的行政人员认为内部质量保障活动带来的工作量“较大”。 可见,行政人员对学校行政服务质量保障的效果的认可度比较高,但也表示内部质量保障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工作量。行政人员认为其工作量大是因为学校每一个行政单位每学年要面对不同部门、层级,不同专项的评估,且有时同一专项会被不同部门评估,评估方案、流程、评估报告的撰写规范也有差异,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因此,如何避免行政人员的重复劳动、压缩其工作量是进一步提高学校行政服务质量保障效益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S大学质量保障活动与质量文化之间关系的分析提炼

我们对S大学质量文化调查的对象包括院校级领导、教职员工、学生,调研内容涉及院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以及高校与社会、市场在质量保障环节中的互动关系。 从搜集到的数据和分析结果来看,S大学总体上已经形成了质量文化的初步意识,构建起了质量保障机构、制度、程序等基本规范,并尝试采用多种质量保障工具开展质量保障活动。但质量保障活动的着力点和一些制度实施细节需调整或进一步完善。 另外,质量文化的生成源自人心内部,学校内部各类群体的质量意识、价值信念等需要较长时间协调。

1. 有效的质量保障制度建设促进质量文化的生成。 规章制度是学校师生员工必须遵守的“硬约束”,是强化质量意识的必要手段,是实现学校质量目标的有效措施[6]。 一所学校教学质量保障制度的完备程度与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管理者教育质量意识的强弱有必然的联系。 访谈得知,S大学从学校成立之初,就把创办高质量大学写入校旨,提出“在量与质不能兼顾的情形下,对于质的改良,比起量的增加,要尤为重视”,“要让学生接受 ‘与世界各国大学受同等之教育’”。 且近十多年来,S大学基于办学传统以及自身办学实践和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自发地制定质量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如从1997 年试行本科生教学督导制度、1999 年开始做年度学生课堂教学测评、2005年实行校内自我评估制度、2006 年试行本科生导师制、2013 年开始大类招生、2014 年试行硕博课程打通等。 这些制度和措施促进了全体员工教学质量意识、行为方式的形成。

2. 高校内部自治程度影响质量文化的形成。 高校内部自治程度与质量文化尤其与内部利益群体的质量意识紧密相关,适宜的内部自治对确保学校的质量保障目标和学校战略的一致性,对高等教育共同体(学校与主管部门)落实保障绩效责任,避免质量保障责任推脱有十分重要作用。 调研发现,S大学已初步形成学校、学院、系、师生个人四个层面的教育质量管理责任制。校一级主要负责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发展战略的规划与设计。院一级拥有比较“充足”的自主权, 能够根据自己学院的需要设定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改善考核方式,调整教师评价方式。系一级主要负责贯彻和执行校、院两级各项质量保障措施和工作办法,在职责范围内“通过就业市场分析,对专业课、基础课、选修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构成比例进行了调整”等。此外,每位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自评基础上, 主动运用教育教学评价结果改进教学质量;积极配合教师发展中心建立教师教学管理档案、参与教师教学竞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倾听·信任———校长有约早餐会”“名师下午茶”“学生处长、团委书记信箱”等校-生沟通板块,对高等教育质量发表意见与建议,对自己的学习环境、学习效果负责。上述体现高校内部自治的宽松氛围可有效补充刚性管理制度的不足, 更有利于促进思想交流,协调各类群体价值取向,进而凝聚学校质量文化。

3. 质量保障工具的实施过程凝聚质量文化。 有效的质量保障工具是基于学校的办学性质、 发展阶段、发展战略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测量、评价,是促进学校质量提升的发展性评估工具。质量保障工具的制度决策、行动流程、解释方式与调控效果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反思性的教育质量分析工具。它通过整合特定质量文化在大学运行中的意义和价值,引导高校内部利益相关者逐渐认同并参与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活动。 S大学通过1995 年以来制定的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学生为评价主体,辅之以教师、校友、校内外专家等不同群体实质性参与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组织架构和操作流程,诸如定期的内部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师发展支持性体系、同行专业认证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服务体系等。 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在质量保障活动中广泛、深度的情境性参与有助于强化其教育质量意识,刺激其对高等学校质量保障进行反思性地理解,最终凝结成其对教育质量的信念、期望和承诺。 同时,学校强大的搜集数据、诊断问题的能力和高效的质量改善行为促成潜在的非正式质量观在利益相关者中形成与互动,对高等院校质量文化的强化,具有明显的促成作用。

4. 质量保障模式体现质量文化的特色。UNESCO-IIEP根据对各国高校质量保障驱动力的研究,将高校内部质量保障模式划分为五种类型:(1)基于外部标准(compliance with external standards)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2)基于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accountability towards stakeholders);(3)基于增强组织学习能力(enhance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4)基于改进单位或个人目标(improvement)的内部质量模式;(5)基于质量、成本、风险控制(control)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 我们借此对S大学教学质量保障模式进行了分析。调研结果显示,34.7%的被调查者认为S大学是基于外部标准要求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46.4%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基于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4.9%认为是基于增强组织学习能力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5.4%认为是基于改进目标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8.5%认为是基于控制目标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1.5%的被调查者选其他。 数据结果表明,S大学的内部质量保障模式是基于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教学质量保障模式,保障的目的在于通过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权利的博弈与整合,确定学校的质量导向和使命,以便产生更好的质量保障效果。 调研发现,高等学校内部“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的质量保障模式”更有助于通过内部权益平衡建立明确的绩效制度和问责制度,避免行政权利泛化。

四、我国高校质量文化建设与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改进策略

1. 改进教师评价制度, 明确教学在质量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创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科研水平逐渐成为一所高校获得声望和资源的最有效的手段,进而导致了高校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之间的割裂。 问卷调查显示,S大学教师对科研、 教学和行政工作的重视程度的评价均值分别为8.36、7.29、7.27,行政人员为8.44、8.13、7.33;反而是S大学的行政人员比教师更重视教学活动。有学者为这种现象辩解,认为“教师科研能力的高低与教学及其学术能力高度正相关,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也会有很强的教学能力”[7]。 但大量的事实证明,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并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8]。 根据访谈资料,教师并不是不知道教学的重要性,而是其行为选择在科研主导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压力下出现了“变异”。 因此,高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必须重视教师评价制度改革,明确教学在质量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具体来说,学校需改进教师评价制度, 增加教师教学业绩在教师岗位聘任、职称晋升、资源分配中的指标权重。同时,学校应通过组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制定教师学术假制度等方式激励、调动教师的教学热情,增强教师教学的责任意识。总之,“我们要给教学的学术以新的尊严和新的地位,以保学术之火不断燃烧”,因为“教学支撑着学术。 没有教学的支撑,学术的发展将难以为继。 ”[9]

2. 强化质量信息共享与反馈机制, 扩大学校师生的知情权、 参与权。 高等学校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内部质量保障建设,目的在于推动学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 调研发现,尽管S大学非常注重搜集各种教学状态数据, 但有半数教师表示“很少被反馈、共享保障信息”,“目前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范围的‘信息孤岛’,各学院、单位之间信息割裂,学术与行政、教学与科研、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数据信息得不到全校师生的广泛共享和有效运用”。这就造成学校内部很难形成全面、一致的教育质量认同,个体也很难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S大学的这种情况在我国目前并不是孤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高校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重视加强教育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发挥其在教学状态常态监控和趋势分析以及自我诊断中的作用;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疏通校、院、系、师生信息沟通渠道,提升信息共享和使用的有效性。

3. 强化以人为本的质量管理理念, 推动质量保障从技术理性向人文理性的回归。我们在讨论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时,真正面对的是人的问题,人的问题是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问题。近5 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各项工作的实施和推进,我国高校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拼图板块”也正在一块块形成,新的高校内、外部质量保障体系已经初见雏形[10]。但就目前我国高校教育质量保障建构的普遍情况来看,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主要限定在行政管理的范畴内,侧重于对质量管理方法与工具、程序与技术、体系与制度的监控和改进,追求技术模式和数量分析,并没有触及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人”的核心。而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 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表征、体现和实践[11]。 在高等教育质量体系建设初期,质量文化与一些实实在在的资源、制度、程序、技术相比,文化建设、文化引导往往显得无足轻重。 但如果割断了质量保障活动与质量文化的联系,任何质量管理都只能是不必要的冒险。 文化是质量管理的精华所在,是质量管理的灵魂所在。如果说只有通过先进的质量文化企业才有可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那么只有通过先进的质量文化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12]。

上一篇:一路花香教案下一篇:义卖会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