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案本

2024-05-13

对外汉语教案本(精选9篇)

对外汉语教案本 第1篇

对外汉语教师必读书目100本

1.《语言问题》赵元任著,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语言与文化》罗常培著,北京出版社,1989年版

3.《汉语语法分析问题》吕叔湘著,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 4.《修辞学发凡》陈望道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

5.《汉语方言概要》袁家骅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83年版 6.《马氏文通》马建忠著,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7.《汉语音韵》王力著,中华书局,1980年版 8.《训诂简论》陆宗达著,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

9.《中国语言学史》王力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0.《中国文字学》唐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11.《中国历代语言学论文选注》吴文祺、张世禄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普通语言学教程》(瑞士)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岑麒祥、叶蜚声校注,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3.《语言论》高名凯著,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4.《西方语言学名著选读》胡明扬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15.《应用语言学》刘涌泉、乔毅编者,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16.《诗经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17.《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18.《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 19.《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20.《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21.《史记选》王伯祥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2.《唐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23.《唐宋词选》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4.《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25.《三国演义》罗贯中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26.《水浒传》施耐庵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 27.《西游记》吴承恩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版 28.《儒林外史》吴敬梓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版 29.《红楼梦》曹雪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30.《鲁迅小说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1.《女神》郭沫若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重印版 32.《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3.《家》巴金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

34.《骆驼祥子》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35.《曹禺选集》曹禺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36.《围城》钱钟书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37.《赵树理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38.《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9.《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0.《外国文学作品选》(两卷本)郑克鲁编,复旦大学出版, 1999年(以上40种从教育部推荐中文专业100本必读书目中选出)

41.《应用语言学研究》桂诗春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0年版 42.《应用语言学概论》于根元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3年版 43.《应用语言学综论》冯志伟主编,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4.《应用语言学纲要》齐沪扬、陈昌来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对外汉语教学概论(修订版)》吕必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6.《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47.《语言教学原理》盛炎主编,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48.《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刘珣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9.《对外汉语教学专题研究书系》赵金铭总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共22本

50.《第二语言教学论》周小兵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1.《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2.《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3.《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4.《对外汉语课程、大纲与教学模式研究》李泉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5.《对外汉语听力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6.《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7.《对外汉语阅读与写作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2006年版

58.《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59.《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李晓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0.《对外汉语语音及语音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1.《对外汉语词汇及词汇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2.《对外汉语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3.《对外汉字教学研究》孙德金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4.《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王建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5.《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习得过程研究》王建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6.《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与汉语认知研究》王建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7.《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张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8.《语言测试理论及汉语测试研究》张凯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69.《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研究》郑艳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0.《对外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研究》郑艳群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1.《对外汉语教师素质与教师培训研究》张和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2.《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张和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3.《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研究》崔永华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74.《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黄锦章、刘焱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5.《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王魁京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6.《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认知理论研究》徐子亮主编,华语教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语言获得理论研究》靳洪刚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78.《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蒋祖康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79.《语言迁移与二语习得——回顾、反思和研究》俞理明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0.《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徐子亮、吴仁甫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1.《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杨惠元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82.《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技能篇》赵金铭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83.《汉语可以这样教——语言要素篇》张和生主编,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84.《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周健、彭小川、张军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5.《现代外语教学法理论与实践》黎天睦主编,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7年版 86.《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刘润清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7.《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束定芳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8.《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周思源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9.《世界汉语教育史》张西平主编,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90.《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程裕桢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1.《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年版 92.《跨文化交际学》贾玉新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93.《国外汉学史》 何寅,许光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4.《语言学方法论》桂诗春、宁春岩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年版 95.《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

96.《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徐大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97.《现代汉语词汇学》葛本仪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98.《普通语音学纲要》罗常培、王均,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99.《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修订版)》陆俭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0.《说文解字》许慎著、徐铉释,中华书局,2009年版

对外汉语教案本 第2篇

(汉语听力教程【修订本】第一册

第65—70页)

教学目的和要求:

1、输入并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训练学生的听力技能和交际能力,特别要掌握的句型: 选择问句“„„还是„„”、正反问句“A不A”、疑问句“„„怎么样”。

教学重点:

下列题目是重点,要多听、练、说。

1、【

一、语音语调练习】的第二题:听后跟读,使学生熟练掌握“三声+三声”、“二声+三声”变调。

2、【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的“句重音问题”。

3、【

二、听力理解练习】的第一题“听句子选问题”。

课型:

入门汉语听力课

教学方法:

听说法、提问法、复述法、选择法、听写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请学生读第13课关于【

一、语音语调练习】第五题,检查学生对句重音的掌握情况:个别读,然后齐读一遍。

2、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衣服

日用品

东西

二、讲练新课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14课。)

组织教学:发个每个学生四张卡片,分别写有A/B/C/D。做选择题时,听后,所有学生都需举牌亮出自己所选的答案。

具体讲练:(具体到每个小题,针对学生情况,可多放一遍或两遍录音。)

一、【一

语音语调练习】

第一题:选择你在句中听到的词语。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10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说句子,边确认正确答案。

第二题、听后跟读。

提示复习:“三声+三声”的变调规则:三声+三声→二声+三声

二、过程方法:边听边跟读

第三题、听后标出句中划线词语的声调。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边确认正确答案:读出词语后,说明词语的声调,如“三声、二声”。→④教师和学生齐读句子。

第四题、选择你听到的句子。

方法过程:①连续放完8个小题的录音,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②个别学生读答案(A/B/C/D),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自己的答案→③教师确认正确答案,请个别学生分别读句子。

第五题、听句子,根据句重音回答问题。

(一)听前提示:„„还是„„

新的/旧的 辆

„„怎么样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边说边板书听到的句子(和学生一起说,简单的句子不板书),并标出句重音,然后分析得出答案,并板书答案。

[二

听力理解练习】 第四题、听一听,猜一猜。设计意图:

听力课输入量大,在第二节小课开始先做这个类似于游戏的题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方法过程:

由于题目设计比较有趣味性,处理该题目时,每个题目根据情况,必要时可多放几遍,争取让学生自己说对答案,增强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采用“听——问——讨论——确定答案”的方法进行。

补充颜色词和水果名,请学生尽可能地说自己已经知道的。第一题、听后选择合适的提问。

(一)听前提示:箱子 重 中药

马马虎虎

(二)方法过程:

(逐个题目进行)让学生边听录音边确定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举画着“男”或“女”像的卡片各一张,分角色重现对话(学生跟老师一起说);然后分析得出答案。→针对看到的学生亮出的错误答案,提问学生或是教师直接讲解“怎么说可以选那个选项”。

第二题、听对话,选择正确答案。

(一)听前提示: 摩托车 经理

(二)方法过程(同上)

第三题、听后填空。

方法过程: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填写答案→学生说出答案→教师通读短文,板书所填答案→再听一遍。

三、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2、完成【课外练习】部分,下节课请学生复述【课外练习】的第1题;听写所填的词语。

课后分析:

本课不仅仅局限于听,也让学生跟读、复述、默写,以听为主,听说读写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能力。

汉语称谓词语与对外汉语教学 第3篇

定位功能:职业称谓、职务称谓、本名称、亲属称谓、泛交往称谓。

表情功能:平称、尊称、蔑称、昵称。

定性功能:正式称呼、非正式称呼。

正如崔希亮所说,汉语称谓系统的细分,有助于本族语者和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适当得体地选择和使用称谓词语。

一、汉语称谓词语的特点

受传统文化与伦理的影响,汉语普通话的称谓区分与国外其他语言中的称谓词语相比,呈现出更加细致、周密的特点。

1. 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系统庞杂、名目繁细。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语名目繁多、复杂多样,其语义功能非常细密,可以区分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男性与女性,甚至出生与死亡,已婚与未婚等不同的称谓。陈月明(1990)分析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的特点时指出,汉语亲属词对长幼亲疏尊卑最为讲究,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系脉分明、宗族相别。诸多论著均认可这一分析,如苏新春(2006)在其《文化语言学》总结汉语亲属称谓词语的特点时,也遵循了上述分析原则。

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另一大特点是在汉语普通话与方言的比较中称谓词语更加错综复杂。同一种亲属关系,在普通话与各地方言之间,各地方言相互之间,所用名称大相径庭。如同样是称呼“父亲”,普通话称“父亲”或“爸爸”,河南平舆称“大(读阳平)”或者“大爷”、“大(读阳平)大”,福建大田称“大兄”,广东从化等地称“阿叔”等;而在汉语普通话中,“大爷”、“兄”、“阿叔”等都另有所指。

2. 职官(职务)称谓发达。

在汉语的社会称谓领域,职官(职务)称谓发达。就职务职称名称来看,所有的职务名称都可用来称呼。如中国人要在称呼中尊重人,就常把对方当作“官”来称呼,甚至出现了亲属之间官称化的现象,如在中国古代,妻子称自己的丈夫为“官人”、“老爷”等。汉语称谓中此类词语的数量丰盈与使用的普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民族文化中崇尚“权威”的传统以及职官文化的成熟。

近现代社会以来,中国的职官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职官文化仍具有广泛的影响,职官称谓的使用仍十分普遍。除了政府机关、公务活动等必须使用职官称谓外,在商贸活动,甚至是日常生活中,对担任一定职务的人,人们仍然习惯称呼对方的职官称谓以示尊敬。

二、汉语称谓词语的泛化

实际上,汉语亲属称谓和社会称谓的界限并不很分明。如在同事或同学之间,汉族人要表现得亲近一些时,往往使用“大叔”、“大爷”等亲属称谓,而不像西方人用名字来称呼。现实生活中汉语称谓词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将大量的原系亲缘关系的称谓转借挪移为一般的交际称谓。用亲属称谓词语称呼非亲属成员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亲属称谓的“泛化”。

亲属称谓在汉语交际中常常扩大到亲属之外的社交场合,用于称呼熟人、朋友、邻居等会与自己产生一定社会关系的人,甚至用于与陌生人打招呼:大伯、大爷、大嫂、大姐、大哥等;还可泛化衍生出一批社会称谓词语:打工妹、空姐、的哥、军嫂等,成为创造新词语的一种方式。

目前身份类的称谓词也有泛化的趋势,用于社会通称。解放初期,“师傅”一词由工业企业称谓向社会人际称谓迅速扩展,其语义不断发生变化,表现为一个逐步泛化的过程。社交称谓中的“先生”、“小姐”、“老师”一些词的使用频率很高。但是这些称谓词语在泛化和被使用的过程中,都还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条件和适用对象的限制。如果不考虑限制条件,这些称谓词在交际中的泛化就不能顺利进行。如重庆方言中,“老师”已泛化为社会通用称谓,可以用于非正式社会交往中的各个方面,如服务员称呼顾客、与陌生人打招呼,等等,但是如果用到正式场合,则可能会被认作是对对方的不尊重。另外,把方言中的“老师”称谓扩展到汉语普通话中,也失去了“老师”在方言中的原有意味。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系统本身的庞杂和称谓词语的发展变化,使得汉语学习者感到困惑,并且很难在交际中适当得体地运用。因此,我们认为称谓词语的教学应贯穿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始终。当然,汉语称谓词本身的复杂性和汉语学习者水平的局限决定了我们在具体教授的过程中,要有所取舍,要依照交际的原则,考虑实际的需要和教学对象。

姚亚平(1995)把“称谓”、“名称”和“称呼”分别定位为称谓的语言形式和言语形式。我们不做这种细分,但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中,要引导汉语学习者注意区分称谓的名称和称呼,注意称谓词语的选择和使用。每一类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它们在使用上受到各种各样的制约,说话者要根据彼此的关系、说话的场合、各自的人文背景选择恰当的称谓。

1. 引导学习者掌握基本的汉语称谓词语。

汉语称谓词语虽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是基本的亲属称谓词语和社会通用称谓词语却有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授基本词语时以系统的形式告知学生。如在初级教学阶段有“爸爸”、“妈妈”、“姐姐”等简单的亲属称谓词语,我们可以在教学中逐步向学生扩展更多的称谓词,并要注意到汉语和学生母语中称谓的不同。

在实际交往中,由于交际对象、环境、欲求等的特殊性,人们常常面对交际对象一时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词,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如陈建民先生(1989)列举的社交称谓的缺环的六个方面:第一,如何称呼不知姓名的同辈的“爱人”,前辈的“爱人”,老师的“爱人”?第二,“老师”和“大夫”无所不包。第三,住高层楼房的人互相之间该如何称呼?第四,如何称呼婚姻状况不明的女性?第五,能否对异性朋友使用带友情的称谓?第六,如何写信封上的称谓?王芝清(2007)也提到了上述“无呼可称”的尴尬情况,例如女师傅、女老师配偶的称谓就存在缺环现象,没有与“师母”、“师娘”相对应的“师父”或“师爹”。这些问题只是现实中称谓问题的冰山一角,随着人际交往领域的扩大,称谓中的缺环也在不断增多。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这些问题更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又由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在心理上对汉语中的很多称谓难以认同,如“大爷”、“阿姨”等亲属称谓词语的泛化词语,学习者很难从心底认同并付诸实际生活运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引导学生克服文化依附矛盾,正确运用称谓词使用的策略。再者,我们在教授社会通用称谓时,仍然是从“同志”、“师傅”教起,但在实际的汉语运用中,学习者会发现这类词语早已不再常用,从而变成在学“过时的汉语”。

2. 引导学习者注意称谓词语使用的得体性。

称谓在对话过程中不仅表明双方的关系、身份和地位,或者表示一种招呼的功能,而且具有语用方面的功能。同一称谓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表达不同的功效或情感,如警告、威胁、规劝、激动,等等。不同的社会阶层又有使用不同的称谓形式的习惯,相同的称谓形式在不同的称谓场合又有不同的指称含义。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不同语境中称谓的得体性和不同称谓在同一语境中不同的语用效果。

3. 称谓在实际生活中的回避问题。

过去,人们认为在交际双方比较熟悉或者比较随便的场合,可以使用“喂”、“哎”等代替称谓词语,即“零称谓”现象。但是现在人们对陌生人使用零称谓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究其原因,除了省事快捷之外,人们心理年龄的年轻化也对“零称谓”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在过去我们可以容易地通过人们的容貌、气质等外在特征判断是称呼“大姐”还是“阿姨”,但是现在却很难从外貌判定一个人的年龄了。因此,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开始注意回避具体的称谓词,而用一些问候语或礼貌的致歉语代替。

早期的汉语教学中,当一些汉语学习者用“你好”、“对不起”、“请问”、“麻烦您”等代替称谓词语时,我们常理解为他们在与汉语为母语的陌生人打交道时采用了回避称谓的策略。而现在,当省却称谓语已经成为汉语交际中的一种主流时,我们也应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者对于“零称谓”的运用。潘碧丝(2007)对马来西亚汉语学习者(华人)使用称谓词的调查结果也显示,被调查者常常使用“对不起”、“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和“请问”等礼貌起始语,和目前国内年轻人中流行的“零称谓”是相一致的。当然,按照中国传统的习惯,礼是汉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文化准则,称谓的使用正是对“礼”的尊崇。因此,回避称谓,其交际活动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年长者,即便使用“您好”、“对不起”一类的礼貌性用语,若称谓出现空缺,也还是被看作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告知学习者称谓回避的场合。

参考文献

[1]王芝清.汉语拟亲属称谓词语在日常交际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

[2]潘碧丝.华语与普通话亲属称谓语的泛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5) .

[3]苏新春.文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6.

[3]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 1997, (3) .

[4]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2) .

[5]姚亚平.现代汉语称谓系统变化的两大基本趋势[J].语言文字应用, 1995, (3) .

[6]陈月明.现代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以及文化印记[J].汉语学习, 1990, (5) .

对外汉语教案本 第4篇

【关 键 词】对外汉语;教师素质;教学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2-0101-02

近年来,中国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实力为汉语走向世界创设了有利条件。随着汉语学习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对对外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也显著增加。我国原有的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目前庞大的需求量,因此许多非专业教师也加入到对外汉语教学行列。但是人们目前对对外汉语教师职业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认为只要能说上一口普通话的中国人就可以从事这个职业,尤其是许多非专业教师对该职业也缺乏应有的认识。殊不知,对外汉语作为一门学科教学,教师素质对教学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为保障对外汉语教学持续高效的发展,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素质已然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优化知识结构促教学

优化知识结构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但任何学科、专业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门学科、专业之间彼此互相渗透、互为依存、相辅相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与时俱进,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优化、迁移、整合是必需的。

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有人文学科的基本素质,除掌握对外汉语专业本体知识以外,还要掌握有关平行学科的基础知识,在纵横交错的知识网中奠定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框架,注重加深诸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交叉,边缘学科的学习。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量的膨胀激增,加快了知识更新速度,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学习钻研,不断调整已有的知识结构。

对外汉语教师在具备语言本体知识这个教学基础上,还必须具备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实践知识。实践知识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尤显重要。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对于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是不可或缺的条件。尤其教学对象又是非中国本土文化下成长的特殊群体,留学生来自于不同国家,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家庭背景。其个体差异也相当大,对外汉语教师如果缺乏教学经验,势必造成教学中知识信息的误解。要成为一个成熟的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实践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外语不仅可以增加教师同留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它可以帮助对外汉语教师进行汉语同外语两种语言的比较研究,从而实现教学中知识正迁移的有效引导,负迁移某种程度的避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对外汉语教师凭借掌握的外语,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学生,同时也能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因情因境地进行中国文化的渗透性教学。

(二)夯实专业知识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第二语言教学,语言各要素的知识和言语技能两个方面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言各要素的教学主要是语音、词汇、语法几大方面的教学;言语技能教学则主要是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多留学生都是零起点的汉语学习者,所以要求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扎实、准确无误。

语音学习是汉语学习的起点,对外汉语教师准确的发音、正确的语音知识、标准的普通话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也为纠正学生语音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错误提供了有力保障。汉语是一种有质感的美丽语言,词汇丰富、义项颇多、语义复杂,语用功能差异巨大,承载的文化内涵深厚,对外汉语教师必须充分灵活地掌握汉语词汇知识,才能具备有效迅速解释词义、辨析词义的能力。留学生受母语影响,语法错误无法根除,因此课上往往不敢发言、课下畏惧说话,“聋哑汉语”现象屡屡出现。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了汉语语法知识,才能有的放矢、敏锐地发现学生的语病,更正错误,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解决难点,把握重点。留学生在教师正确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加深巩固、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领会汉语语言的内在逻辑,正确使用汉语,逐步具备听、说、读、写能力。

另外,规范化的汉字书写是对外汉语教师必备的能力。汉字这种方块表意文字,对于非汉文化圈的西方留学生来讲,既难写,又非常有意思,他们有着浓厚的书写汉字的兴趣,但笔画、笔顺、规范化的书写过程对留学生尤为重要,否则他们将无从下笔,宛若作画。教师正确的书写示范对留学生极为重要,同时教师丰富的文字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汉字的内涵、了解汉字、记忆汉字。

(三)改进教学方法促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教学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对外汉语教学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秉持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都是重要且必要的。

当下汉语课堂的分班,大部分都是由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决定的。很多年龄差异很大的留学生被分配在一个班级的现象并不罕见,同时留学生来自文化背景不同的各个国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一个年龄差异、个体差异都悬殊的班级,使用同版教材进行教学,已经意味着一种“难”。语言学习,特别是初期的语言学习,反反复复的训练、记忆过程,辛苦而枯燥,机械而疲惫。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教学方法不当,极易引发学生的厌倦情绪,导致严重的受挫感。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字本身又带有一定的难写难记性,因此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教师不要拘泥于某种单一的教学方法、模式,要灵活多变,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繁杂为简单,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启发引导,努力创设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此外,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教育手段打破了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将视听引进课堂,同时也提供了身临其境般的模拟情景,加深了学生的感知,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教学活动因此更生动活泼。师生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教学效率得以提高。

(四)增强教学能力促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驾驭知识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样重要。留学生课堂成员组成复杂,年龄迥异,国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外汉语课堂有其特殊性。教师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等能力在留学生课堂更显重要。

对外汉语教师要具备调控能力,协调好留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种和谐友好的学习氛围。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如冷场或由于某种意料之外的原因导致的课堂失控状况要有必要的应对措施,具备相应的应对能力。对外汉语课堂相对政治敏感性强,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对中国的关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引发课堂上可能对老师提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问题,教师不可忽视对这些问题的巧妙回答。信口开河或极为自我的回答可能招致学生的不满与抗议,因此教师要把握课堂大局,以授课为主,认真对待学生的非课堂问题,智慧地避免影响课堂教学的不利因素,尊重学生、尊重个性、尊重异国文化,建立理解信任的情感关系,相互尊重包容。

另外,教学反思能力对促进教学也尤为重要。教学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教学中的失误乃至错误都是难免的,教师要敢于反思,敢于质疑,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全方位地提升自身素质。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要在不断的教学反思中,树立起中国教育工作者执着认真的工作形象。

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专业学科的教学,目前对外汉语教师队伍的素质亟待提高。知识与能力互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师要不断强化知识学习,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高质量的教育,对外汉语教师的修为直接影响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这门学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张蓓.试论现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6).

[2]刘殉.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1.

对外汉语教案 第5篇

教学重点:

1、学会“zh ch sh r”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能准确拼读“zh ch sh r”和带调韵母拼成的音节。

3、学会“zhi chi shi ri”四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学难点:

区别声母“zh ch sh r”和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理解它们各自的不同用处,为今后能正确拼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顺序背诵学过的17个声母。

2、读6个单韵母。

3、带调的单韵母。1.可以根据字母的音和形编说拼音顺口溜:织毛衣,zh、zh、zh,吃苹果,ch、ch、ch,小狮子,sh sh sh,一棵小苗r、r、r。2.教具准备:字母卡片、数字卡片、情境图、小黑板。

本课出现的声母 zh、ch、sh、r 以及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 和上一节课的声母 z、c、s、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 在教学方法上很相似,只是在发音和形状上稍稍做了变化,因此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我先让同学抽读拼音卡片,重点复习z、c、s 的读音和发音要领,强调 z、c、s 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门齿背,接着再让同学抽读三个整体认读音节 zi、ci、si,强调音要读长些,读响亮些。这样不仅巩固了上节课的知识,对本节课的教学也有一定的联系。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h ch sh r”的音形。

1、学生自己借助图学习声母的音形。

2、问:谁能结合图的意思试着读一读字母的音?

3、学生根据图中所画的“织毛衣”的“织”、“吃东西”的“吃”、“大狮子”的“狮”来试读字母“zh ch sh r”的发音,如果学生读对了一定给予表扬,如果读错了也不要批评,可以请别的同学试读。

4、三个字母的音试读后,教师要进行范读后告诉学生:“zh ch sh r”这四个声母都是翘舌音。发音时,舌头都要翘起,但要注意舌头不要卷得过于往后,不能顶在上腭正中,应当把舌头顶在上牙床靠上一点的部位。读的时候要注意轻短。5.展示视频,让学生观察视频的正确读音

5、教示范读,学生练习读,教师及时纠正。

6、出示“z zh;c ch;s sh ”对比练读,让学生区别比较,对发音有困难的同学教师要加强个别辅导。

7、问: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的形呀?学生说说即可。

练习:老师将 zhi、chi、shi、zh、ch、sh、z、c、s 和 zi、ci、si 等卡片贴在黑板上,老师念一个音学生上来取卡片 取单韵母拼

三、正确书写“zh ch sh r”四个声母

1、让学生自己观察“zh ch sh r”的占格位置。

2、引导学生观察“zh ch sh”是由哪两个字母组成的?写的时候应注意什么?(要靠拢,不能分开

3、教师范写“zh ch sh”,学生观察。

4、学生练习书写“zh ch sh”,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对于姿势合格的同学教师要给予表扬。

5、教师指导书写“r”前,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看书上的笔顺,先写哪笔?再写哪笔?

6、教师范写“r”。要提醒学生注意先写竖,占中格,然后在竖的上边向右写一弯笔,就像刚出土的幼苗一样。

7、学生练习书写,让学生边写边发音记忆字形。教师个别辅导。

8、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书写好的、进步的,进行表扬鼓励,激发学生书写的积极性。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大家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而且书写得也非常好!特别值得表扬的是你们能运用以前学习字母的方法自己学习字母的音形,非常好!

练习:1.改变声母或韵母 儿歌: 一位叔叔,正在耍狮子

2.找朋友的游戏:(读卡片时老师已把卡片随机放到个别学生桌上)师:我找zh,我的朋友在哪里?

生:你的朋友在这里。(拿到zh的学生跑上来,领大家读卡片)

生:(如果对)对对对,你们是一对好朋友。(如果错)错错错,你们不是好朋友。老师的朋友在哪里? 3.比一比。

(1)小实验:用眼看,老师对着薄纸片读zh ch sh r,会有什么发现。自己也可以试一试,然后交流。(发ch的时候气流最强)(2)读一读z c s和zh ch sh r,舌头有什么变化?(3)读一读:翘舌音。

四、学说儿歌绕口令《四和十》

sì shì sì,shí shì shí,shí sì shì shí sì,sì shí shì sì shí

(1)出示儿歌内容,读一读红色的声母。

(2)把你会读的音节画下来读一读。

(3)自己试着读儿歌,把读不准的音节画下来。

(4)指名拼读学过的音节。可以提出读不准的音节,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5)同桌互相帮助读儿歌。

(6)结合图,请学生读儿歌。

(7)教师领读,学生随读,自由读。

五、小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4个声母朋友“zh ch sh r”,我们不仅掌握了它们的音形、能够正确书写,而且还学习了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真棒!

对外汉语教案 第6篇

教学对象:初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类型:口语 使用教材:

教学工具:图片,视频

教学方法:问答法,实物法,情景模拟法,游戏法,表演法 教学内容:汉字,生词,语法点,对话 教学课时:7个小时

教学时间:2017年9月09日周六上午7:30---12:00;下午13:30---15:45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 2.掌握一些常见职业名称

3.学习国籍名称,比如中国(人),马达加斯加(人),法国(人),美国(人)…… 4.学习生字“岁”“口”“介绍”“性格”“内向”“ 外向”“活泼”“安静”……

二、教学步骤

1、组织教学

老师向学生问候

发书 点名

2、第一次课,相互认识并了解学生程度

自我介绍

我叫______,我今年_____岁了。我是 ______ 人。我家有____口人。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喜欢________,我的爱好是________,我的特长是__________,我的性格__________。我会说___________。

先给出自我介绍的通用模版,再学习相关的词汇比如家庭称谓,职业,国籍,性格,爱好等相关词汇。

3.让每一学生就下面几项进行口头表达

(1)家庭成员:爷爷,奶奶,外婆,外公,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几口人(2)国籍:

(3)职业: 做生意,商人,教师,律师,公务员,医生,护士,农民,工人(4)爱好与特长:舞蹈,运动,画画,下象棋,旅游,游泳,做饭……(5)描述性格方面的词汇:

4.学生可以口头表达或者书写“自我介绍”。

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其他同学认真听,老师提问。5.作业

帮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做一份自我介绍,多多益善。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第7篇

学习目标:

在本课,你应学会:1.谈论周末生活

2.句式:你想不想去?

热身:听录音,朗读下列词和短语。

听音乐 读书 去超市 跑步

上网

打电话

全班活动:两人一组,互相了解对方在周末经常做什么,然后对全班同学讲一讲。

你周末经常——吗?

是的,你呢?

不,我经常——。你周末经常做什么?

表达:听录音,然后与同伴一起练习下列对话。

巴差:孙丽,这个周末MBK商场的东西打折,我打算去看看,你想不想去?

孙丽:想去,但是星期六我要写作业,星期天还要和妈妈一起去寺庙,没有时间。巴差:你周末经常去寺庙吗?

孙丽:不,我周末经常在家写作业、看电视,有时候和妈妈去寺庙或者超市。你周末经常做什么?

巴差:我经常和朋友去玩儿,有时候在家看看书,听听音乐,休息休息。孙丽:是吗?真有意思。对了,你喜欢不喜欢上网? 巴差:当然喜欢!我经常上网和朋友聊天,非常方便。孙丽:是啊!我还经常上网看电影,特别有意思。

巴差:我也是。今天放学以后你来我家吧,咱们一起上网看电影。孙丽:太好了!下课以后我去找你。

生词:

1周末

7经常

13聊天

2东西

8超市

14方便

3打折 9出去 15来

4但是 10玩

5寺庙 11听

6时间 12音乐

练习:两人活动:用所学句型,就图片内容与同伴对话。

例: A:你周末经常做什么?

B:我经常听音乐。

A:你看不看电影?

B:看/不看电影。

图一:打篮球/跑步 图二:睡觉/写作业

图三:看电视/上网 扩展:听录音,然后与同伴一起练习下列对话。

扩展词语:游泳馆 游泳

已经

长 身体

路 没 行 得 错

对话:

刘云:巴差,明天我和巴妮去HEP游泳馆游泳,你去不去? 巴差:明天不行,我要去买衣服。刘云:你已经很长时间没锻炼身体了。

巴差:去商场买东西要走很多路,还要和很多人挤,也是一种锻炼啊!刘云:说得没错。孙丽能不能去游泳? 巴差:她周末也没有时间。

刘云:你们周末都那么忙,那咱们今天放学以后去吧。

巴差:真不好意思,你们去吧,今天放学以后我和孙丽要一起看电影。刘云:真的?可是星期五晚上电影院人很多。

巴差:沃恩不去电影院,在我家上网看。你有没有兴趣?你也来吧!刘云:好,游泳的事明天再说。

忙 不好意思 电影院

兴趣 再说

全班活动。完成下表。你在周末的不同时间里经常做什么?与同学分享一下吧。

6:00——9:00 9:00——12:00 12:00——14:00 14:00——17:00 17:00——20:00 20:00——22:00

课后活动: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第8篇

一、教学对象:初级汉语水平的泰国学生

二、授课学时: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三、教授者: 张思敏

四、教学目的和要求

1、拼音a、o、e、I、u、ü及四声调的认读,并能够拼读简单的复韵母。

2、会话:能够流利且正确地运用课本知识进行简短的会话。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拼音:正确认读单韵母和简单复韵母。

2、情景会话:“你好”较多用于第一次见面时互相问候。

“你好吗”则用于朋友之间的问候。

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年轻者对年老者的问候,是一种尊敬的说法。

六、教学方法:听说法和功能法相互结合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老师作自我介绍,用“你好”,“你们好”,开头。(5分钟)

1、在黑板板书拼音和汉字“你好”。标注泰语意思,并标注AB对话形式,让学生能够看懂并逐渐熟悉老师的习惯。(5分钟)

2、和学生握手并说“你好”,与所有学生握手。(10分钟)

3、领读“你好”,老师与全班学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10分钟)

4、认读拼音:n、i、h、a、o、ao,a和i标注四声调,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注意纠音以及学生二声三声的发音是否到位。(10分钟)

5、布置作业,让学生下课之后用“你好”和爸爸妈妈,朋友们问好。(5分钟)

第二课时

1、复习第一节课所学的知识。(5分钟)

2、书第一节课对话“你好”,在相近位置板书对话“你好吗”,引入新课。(2分钟)

3、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老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之间对话。(10分钟)

4、将“你好”“你好吗”“我很好”“我也很好”一起进行对话,(10分钟)

5、认读拼音:e、en、m、w、y。(10分钟)

7、检查学生所学内容。部分学生到课堂前进行对话。(10分钟)

8、布置作业:复习两节课所学的内容,书本课后作业练习

一、练习

二、练习

五、练习六。

八、教学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教案 第9篇

教学对象:二年级下学期(中级二册教材)教学内容:

1、“复杂”、“快人快语”、“打抱不平”、“耿直”、“沉默”、“得罪”“遭”7个生词以及它们的用法。

2、通过大声朗读以及问题提问等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

3、掌握“一„„就„„”的用法,能够灵活运用。

4、了解课文中出现的“沉默是金”、“打抱不平”等俗语的背后深意。教学目标:

1、掌握一定的常用汉语词汇,掌握“复杂”、“耿直”、“遭”这几个生词的用法和意义。

2、操练语法点“一„„就„„”,了解其不同用法,并能熟练运用于社会交际生活中。提高日常的交际能力水平。

3、通过俗语的学习,了解中国文化和风俗习惯,比较目的语的文化因素与学生 母语的文化因素的差异。教学重点:

1、“复杂”、“耿直”、“遭”这几个生词的用法和意义。

2、“一·····就„„”的两个用法 教学难点:

1、生词的运用,特别是个别生词的使用情况分多种。

2、生词词性的掌握,特别是个别生词不止止一种词性。

3、俗

语的意

用。

4、反义词和近义词的掌握。教学方法:

1.对于生词和语言点的讲解,重点放在词义、语义以及用法上。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语境对重点生词和语法进行操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达到会应用的目的。

2.在课文教学中,在掌握生词的基础上,首先通过领读和大声朗读使学生感知文章,对难理解处进行简单的讲解,力求掌握文章大意。3.围绕课文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地提问并小范围讨论,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把握。课时安排: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2分钟)

1、稳定情绪,师生互致问候。(大家上午好)

2、检查出席情况。(我们先点一下到)

二、复习旧课:(14分钟)

1、听写生词老师有目的地指定一个学生到黑板前听写(写在黑板的左边),其他人写在练习本上。每个词说两遍。师生共同改正写错的汉字。及时表扬鼓励写得好的或进步大的学生。(5分钟)姑娘 翻译 前年 给 蛋糕 访问 照相 是„„的

2.快速问答(老师问学生答,复习语法“是„的”句型和介词“给”)(5分钟)

(1)安娜是什么时候儿来北京的?(2)她是哪年毕业回国的?(3)安娜是一个人来北京的吗?

(4)安娜他们是从哪儿去敦煌的?他们是怎么去的?(5)安娜的那张相片是在哪儿照的?(6)玲玲给安娜买了什么?(7)安娜给张正生看了什么?(转入实景问答)(8)你的课本是从ххх(比利时)带来的吗?(引学生用“不是„的”句型)

(9)你是怎么来上海的?(10)你的词典是什么时候买的?(11)你给爸爸妈妈写信了吗?(12)妈妈给你打电话了吗?

(13)昨天张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作业了吗? 3.听下面问题,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4分钟)

(1)张正生和玲玲在公园的冷饮店里遇见了安娜,请介绍一下安娜是誰?

(2)安娜他们访问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她能不能去学校玩?

三、导入新课(1分钟)

好了,我们就复习到这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新课。在学习新课之前呢,老师要给你们介绍一句中国的俗语,(板书:沉默是金)来,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生齐读)“沉默”就是不说话,保持安静。大家觉得沉默好吗,重要吗?(小范围讨论)(找个别同学)你觉得回答老师问题时,沉默好吗?开party时,沉默好吗?(生答)恩,那这些时候,沉默还是金吗?对,今天呢,我们就“让沉默不再是金”(板书:让沉默不再是金)

四、认读生词:(注意正音)(8分钟)

① 按“教师领读——齐读——单个学生读”的顺序 教师借助手势指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讲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生词,来,大家跟我读 复杂 fù zá 快人快语 kuaì rén kuaì yǔ 耿直 gěng zhí 打抱不平bào dǎ bù ping 得罪 dé zuì 遭 zāo 全班齐读,纠错

有谁愿意为大家读一下,恩,在他读的过程中,其他的同学帮他听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生读)他读得真不错!②板书,展示笔顺

复 耿 杂 直 快 打 人 抱 快 不 语平得 遭 罪

之后让学生提问不会写的生字词。

五、讲解生词(15分钟)好,我们先看第一个生词:

1、复杂(形)复杂是指事物多而且乱,主要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例句(1)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关系复杂——简单、单纯(2)这道数学题很复杂。——问题复杂——简单、容易(3)她的想法真的很复杂,总是想太多。—— 思想、想法复杂——简单、单纯

这三种不同的情况,它们的反义词也有一点不同,但都可以用“简单”一词。这一点大家注意一下就可以了。我们来看第二个词:

2、耿直(形)跟老师读。这个耿直呀,是说一个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从不拐弯抹角。我们常说:性格(引导学生说出“耿直”)例句: 他是一个(性格)耿直的人。

这个词还有两种其他的写法,鲠直、梗直。其实,接下来的这个词和“耿直”的意思一样,它的意思表现得很明显。第三个生词是什么?

3、快人快语 我们常常把它写成“快言快语”。

近义词:心直口快

反义词:吞吞吐吐 就是说有些人说一句话之前要先想半个小时,我们就说:

例如:他说话吞吞吐吐的。

那大家说说,你们喜欢哪一种人啊?是耿直,快言快语,心直口快的的,还是吞吞吐吐的?(学生回答)很明显!好,我们接着往下看,4、打抱不平(走到同学们中间,什么都不说,打一下A同学)老师刚才说面都没说就打了A同学一下,这时候,B同学看到后,觉得老师打A同学很不公平,他很可怜,所以,B同学就打了老师一下。那我们说B同学的这种行为就叫“打抱不平”。我们可以把这句话完整地说成,“B同学为A同学打抱不平。”

在用这个词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抱”写成“报”。好,看第五个生词

5、得罪(动)意思是“使„„不高兴”。我们常说:~人,~领导。

“你们最好不要得罪我,小心考试不及格。”(教室笑)

例如:他做了不少得罪人的事儿。恩,这就是得罪。我们看最后一个词

6、遭 虽然只有一个字,但它的意思不止一个。

(1)动词 作动词时,是“碰到、遇到”的意思,后面接的常常是一些不好的事情。例如:~难,~灾,~险

(2)量词 它还有做量词的情况,相当于“回、次”。我们班都有谁是第一次来中国?恩,我们就可以说:来中国,我还是第一遭。对我来说,接触到这么多可爱的外国留学生,今天还是头一遭。

课文中出现的是“遭”做动词的情况。再带学生一起读一遍这六个生词(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生词就先学到这儿,大家回去抄写一遍生词,并预习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8分钟)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上一节课呢,我们学习了《让沉默不再是金》这篇课文的生词,现在老师就检查一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1、填词练习。(鼓励几个学生上黑板写,其余在座位上写)()直 打()不平得()复()快人快()头一()讲评情况并纠错。(及时表扬写得好的或进步大的学生)

2、领读生词一遍,对难发易错的音再作强调。“耿直”的“耿”,有后鼻音,为上声 “打抱不平”的“平”有后鼻音 “快人快语”的“语”为上声 学生单个读一遍。

二,读课文,引出语法点“一„„就„„”(2分钟)

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5页,老师会读一遍课文,大家认真听,再老师读完后,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找到答案了吗?生答:“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引出语言点:一„„就„„)

现在你们看课本上的这句话(一到工作岗位,我就把沉默是金作为信条。板书:一„„就„„)这呀,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

三、讲解语法点(20分钟)主要用引导、归纳的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注意板书技巧,将“一„„就„„”不同用法的特殊例句写出。

1、(引导同学)一会儿放学后你要做什么?(生答:去食堂吃饭,回宿舍„„)我们就可以说,例如:一放学,我就去食堂吃饭。

一放学,我就回宿舍。

(引导同学)你平时有时间都喜欢做什么呢?(生答:睡觉,看书,打球)(请学生造句。)

例如:他一有时间就睡觉。(看书,打球)

对比句子:他一有时间就睡觉。我一放学就回宿舍。一有时间他就睡觉。一放学我就回宿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大家发现了吗,上面这些“一„„就„„”的例子的主语都是相同的,而且主语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就” 的前面,那老师考考你们,在主语不相同的时候,能不能用“一„.就„”呢,其实这是可以的,例如:她一打球,我就去加油!

妈妈一走开,宝宝就哭了。给出几组词语,让学生造句

a.我 睡觉 她 说话——我一睡觉,她就讲话。b.老师 提问 我 紧张——老师一提问,我就紧张。c.我 回家 妈妈 高兴——我一回家,妈妈就高兴。好,我们比较一下这些例句,我们可以归纳出:“一„„就„„”可以表示的一个动作或是情况出现以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另一个动作或是情况。连接的前后两个句子的主语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前后两句的动词一般是不一样的,这篇课文里的句子就是这种用法。

2、适当扩展“一„„就„„”的用法

(引导同学)我们已经上了一上午的课了,怎么样,累不累?(生答:累„„)

例如:“我们一上课就是(上)一上午,大家都累了。”(引导同学)你在北京住了多久了?(生答:三个月,一年„„)例如: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住)三个月(一年)

(引导同学)食堂早餐的包子,你能吃几个?(四个,六个„„)(请学生造句)。

例如:食堂早餐的包子,他一吃就是(吃)四个。(六个)归纳:表示一个动作一发生就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这时句子只能有一个主语,前后两个动词是一样的,或者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3、把黑板上的板书读一遍,(生齐读)板书形式

他一有时间就睡觉。我一放学就回宿舍。我们一上课就是一上午。一有时间他就睡觉。一放学我就回宿舍。他在北京一住就是三个月。

前后动词不一样 注意主语位置 前后动词一样

四、扩展练习(7分钟)

看到课后练习题一,用“一„„就„„”完成下面的对话,注意它的两种不同的意思:

(一)前后动词一样,或用“是”代替后一个动词:

1、A:你昨天和你的朋友聊了多长时间?

B:我们已经十年没见面了,所以()。

2、A:她在商场买了多少衣服?

B:她觉得那儿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所以()。

(二)前后动词不一样:

1、A:你听完报告以后去哪儿了?(提示词:教室)B:

2、A:你什么时候给我回信的?(提示词:回家)B:

3、A:放学后你去哪里?(提示词:图书馆)B:

五、布置作业(3分钟)

1、默写生词

2、朗读课文,体会生词、语法点在文中的运用。

第三课时

一、导入练习(10分钟)

1、点学生上黑板,听写生词,注意笔顺问题; 复杂 耿直 打抱不平快人快语 得罪 沉默 遭

2、成段表达,用上该课生词形容他人;用“一„„就„„”造句。全班学生挨个回答。

例如,他性格耿直,总为他人打抱不平。

小明不爱说话,显得很沉默。

我一吃完饭就想睡觉。

二、学习新课(28分钟)

1、教师领读课文,当生词、语法点出现时重读,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认读生词,体会语法点在文中的运用;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找出有关语法点与上述重点词语。(2分钟)

2、点几个程度较好的学生分段朗读。(4分钟)

3、给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课文。(5分钟)请大家翻到课本48页,看一看课后练习二的问题。具体问题如下:(2分钟后)好,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大声朗读一遍课文

4、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寻找答案,归纳段意、主要内容,老师最后做补充、归纳。(15分钟)答案如下:

1、大学毕业时,教授是怎么对“我”说的?——沉默是金

2、教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用文中的话回答。——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

3、教授的话让“我”想到谁了呢?——父亲

4、“我”父亲是怎样一个人?——性格耿直

5、父亲为什么一生都不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

6、他吃亏又是因为什么?——一张嘴,快人快语

7、“我”毕业以后到哪儿工作了?——家高新技术研究院

8、到工作岗位之后,“我”是怎么做的?——最早到达,干完琐事,等大家来 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教授的话使“我”联想到父亲的遭遇。第2自然段:我工作后的做法。

5、请3~6个同学口述课文内容(2分钟)课间休息10分钟 第4课时

由于生词、语法点的讲解已经完成,学生对课文也有了比较深入的把握,这堂课以操练为主,具体分为做练习和口头表达两个部分。

一、完成课后练习,深化学生对生词的理解。(5分钟)小明不爱说话,常常()。他说话很直接,真是()。

如今社会人际关系(),()的性格容易得罪人。教授对我说:“切记,()是金那!”

二、请学生两个一组,以小对话的形式操练“一„„就„„”这一语法点,包括主语相同、不相同两种情况。(12分钟)如A:听说你昨天去购物了,你买了几件衣服呀?

B: 商场里的衣服既漂亮又便宜,所以我一买就买了三件。C:下课后你有什么安排,小明? D:我饿了,所以我一下课就去吃饭。

三、展开讨论,训练学生成段表达能力。(15分钟)大家对生词、语法点都掌握得不错,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和自己的同桌互相讨论一下,说一说你喜不喜欢作者父亲那样的性格,为什么,你自己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四、总结归纳(6分钟)

在《让沉默不再是金》这篇中,我们学习了复杂,耿直,快人快语,打抱不平,遭,得罪,沉默这七个生词,还有“一„„就„„”这个语法点,大家要牢记后者有前后主语一样、不一样两种情况,当前后主语相同时,主语的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就”前面;当前后主语不一样时,两个动词一般不同。在对“沉默是金”、“打抱不平”等俗语进行理解时,要记得结合中国文化。

五、五、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课。(2分钟)

附课文《让沉默不再是金》(节选):

大学毕业时,教授对我们这些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说:“进入社会,切记沉默是金啊!”教授的意思是,如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随时都可能遇到麻烦。教授的话是我不由得想起了父亲。我父亲性格耿直,快人快语,还爱打抱不平,因为得罪领导而遭到报复,一生都很不顺。母亲说,你爸爸吃亏就因为他那张嘴。

上一篇:房产月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儿童动画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