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2024-05-14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精选10篇)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1篇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问卷

1、您所在高校:

2、您所在省市:

3、您现在是大学几年级:

4你所学专业:

5、性别: A男B女

6、目前您花在学习上的时间为:()

A 1个小时以下B 1~3小时C 3~5小时D 5小时以上

7、您最感兴趣的网站是:()

A 谷歌B 百度C 腾讯 D 淘宝 E其他

8、您上网一般都在干什么:()

A 聊天,听歌B 学习C 看小说 D 看视频,电影 E更新人人微博等各种个人主页F讨论热门话题、论坛、贴吧跟灌水G其他

9、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A 经常 B 偶尔用用 C 极少

10、您认为网络对您自身的学习的影响:()

A 网络时间过多,影响到学习B对学习有一定程度上的好处 C 无好处也无坏处

11、上网最大的收获:()

A 缓解压力 B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 C 获取知识D 找到一片逃避现实的空间

12、当您离开网络文学,动漫或者游戏中所构建出的虚幻世界,是否觉得空虚或现实难以忍受:()

A 经常有这种感觉 B偶尔有这种感觉 C 无特别感觉

13、网络给您的印象:()

A 资源多,有价值的东西多B 很好的娱乐工具C 不良的信息和诱惑很多,容易误导人D 垃圾信息泛滥E 网络上假话多,骗人的更多F 极易产生依赖感G其他

14、您是否有在网上受骗的经历:()

A有 B 没有C 周围的人有这样的经历

15、您对不健康网站认为应该:()

A关掉B 严格监控C 放任不管D 自己决定自己的尺度

16、对于网络上一些消息是否会相信:()

A 全部相信 B 半信半疑C 不相信

17、没有网络的生活您能否接受:()

A有没有都一样B没有也能适应,还是希望有 C 离不开网络

18、您有逃课在宿舍上网的经历吗:()

A 常常B 有时C 偶尔D 从来不

19、您认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正负面影响哪个更多:()

A 正面B负面

20、您认为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最关键在于:()

A 国家出台完备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B 网络文化氛围是社会文化氛围的反映,应从现实层面入手C 依靠网民的自觉维护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2篇

1.每天上网的时间是多少?

A. 2小时以下B.3—5小时C.6—8小时D.8小时以上

2.你最感兴趣的网站是()可多选

A.百度B.谷歌C.腾讯D.淘宝E.其他网站------------()

3.你上网一般都在干什么()可多选

A.聊天,看视屏B.学习C.游戏D.看小说或下载小说E.其他

4.你对不健康网站认为应该()

A.关掉 B.严格监控 C.放任不管D.自己决定自己的尺度

5.如果你看视频你会选择那种()

A.搞笑视频B.八卦视频C.新闻视频 D.视频都看

6.对于网络上一些消息是否相信?

A.全部相信B.半信半疑C.不相信

7.你是否在网上受骗的经历?

A.有B.没有C.周围的人有这样的经历

8.没有网络的生活你能否接受?

A.有没有都一样B.没有也能适应,还是希望有C.离不开网络

9.每次因为前一天上网时间过长导致第二天状态不好,你的想法是?

A.后悔,下决心以后不这样了B.无所谓,照旧 C.有改变的想法,但是难以拒绝网络的诱惑

10.你有过上黄网的经历吗()

A.经常B.有时C.偶尔D.从来不

11.你有逃课在宿舍上网的经历吗()

A.常常B.有时C.偶尔D.从不

12.对大学网站你认为()——这个我不是很明白你们学校有自己的网站?

A.有待提高B.很差C.很好

13.你如何看待网络?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3篇

网络文化的形成及特点

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 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 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 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形态等方面的总称, 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是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 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发展到今天, 其特点有: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特征。网络文化具有技术化、数字化和多媒体化特征。网络文化具有丰富性、多元性和共享性。网络文化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

一、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和冲击

(一)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行为的积极影响

(1) 网络文化的发展有利于高校学生的信息互动与学术交流, 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的修养, 改变以往获取信息渠道单一等局面。互联网汇集了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艺术等信息及成果, 让大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 丰富大学生的生活。

(2) 网络文化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和作用。在多媒体交互式的教学方式下, 同学们运用了自己听、说、读、写各个感官的能力, 充分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网络对学习方式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 网络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时尚, 它对学校课堂教学产生的不断加强。

(二)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冲击

(1) 网络文化会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网络文化固然一方面会带来大学生个性的舒张, 但另一方面又可能直接导致他们个性的扭曲和心态的变异。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 大学生可以在网络世界里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创造网络世界中的自我角色, 可以随意地欺骗世人, 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易产生人际关系上的信任危机。

(2) 在网络文化环境下, 大学生一旦忽视自律能力的培养就容易掉进泥潭而难以自拔。

(3) 网络文化中的非主流文化, 有弱化青年学生道德法律意识的倾向, 易导致青年学生中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增多。大学生固有的特点也可能引起电脑行为、网络行为出轨, 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 甚至沦为“网络黑客”, 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面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冲击的几点对策

(1) 从主体出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其自身的抗干扰力和免疫力。网络社会是一个信息资源共享、价值观共存的社会, 五花八门的信息充斥其间, 防火墙和现有的法律法规往往难以监控和过滤, 因此就必须培养并提高青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尤其要提高他们在网络文化环境中的自律能力, 增强自身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和选择判断能力。在多元文化的冲突中, 无论是道德标准的选择还是文化模式的判断, 都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和支撑。

(2) 加强网络管理和监控, 净化网络环境。网络信息管理是个系统工作, 需要政府、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首先是政府要对网络信息做好入境防范, 强化对上网信息的监控, 过滤虚假、有害、错误、反动的信息;…制定网络规范, 纠正网上违章, 惩治网上犯罪;…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杜绝一切有害信息的滋生和蔓延, 对重点部门要严密监控, 发现非法信息及时制止, 并依法严处。学校和家庭要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网上把关工作, 要广泛调动可供利用的各种有利信息应战消极信息,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其熟悉网络 (信息) …的运行手段和规则。

(3) 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和评判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就目前情况看, 网络文化发展变化的过程既是一个迈向开放、多元的过程, 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对世界文明的渗透, 高科技对全球辐射的过程, 进步性与矛盾性并存。这个过程中强烈地表现出一种西方中心主义、价值一元化和单一发展模式的倾向, 对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和不利的影响。对此,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冷静、理智, 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 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和对待。

(4) 作为辅导员要努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网络文化已经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到目前为止,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还较少有人关注“大学生在网上做什么”的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 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对网络知识知之太少, 心有余而力不足。有人坦言, 21…世纪是信息支撑的世纪,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 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掌握网络信息技术, 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学习网上教育方法,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能够及时收集、分析、监控网络信息, 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尤其是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 并进而采取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总之, 目前网络文化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冲击作用, 这就给我们高校学生思想工作者带来极大的挑战和困难, 当然也有难得的机遇和条件。顺应历史的潮流, 将思想政治工作锲入互联网络, 使之为我所用、助我所长, 兴利除弊, 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一面, 抑制其消极的一面。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努力为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左开群.论网络化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经济师, 2005

[2]谢新洲.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15-16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4篇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如今的网络文化中,依然有许多不健康的内容,对正处于思想道德观念建立时期的中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处理好来自各方面的诱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网络文化时代,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一、网络文化对中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消极影响

1.虚拟空间对中学生人际交往和行为的负面影响

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虚拟性,因此,在网络环境下,人与人的交往也是在这个虚拟的形式下完成,这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完全不同,它完全忽视人们在现实生活交往中的手势、表情和语调等信息,代之以网络符号。如果中学生长期生活在网络世界里,势必会对其生活方式和与人交往的能力产生影响,长此以往,会在心里产生压抑或孤独感。而且,由于我国针对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网络上的不道德行为和犯罪行为很普遍,对中学生的思想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网络游戏对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让缺乏自制力的中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地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2.网络不良信息对中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消极影响

由于发达国家在网络发展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现代的网络文化的核心是以发达国家的思想和文化为主,显然,这些网络文化也成为为西方发达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工具,这些思想不仅不利于我国的中学生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不利于我国中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除此之外,如今的网络文化中充斥着一些黄色低俗的信息,这对于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来说是很大的伤害,甚至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

3.网络文化对中学生道德心理发展的不利影响

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人们的头脑,这些信息往往给人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对中学生分析能力的形成非常不利。如果中学生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形成对任何事物只是表面了解,而缺乏理性思考的思维习惯,从而使他们的认知能力慢慢退化。长期的人机交流会让中学生因缺少人与人正常的交流而导致情感体验的缺乏,从而影响其情感的正常发展。此外,网络游戏让中学生得到在生活中难以满足的心理体验,让中学生对其产生依赖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意志。

二、网络文化条件下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1.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学校是中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要想加强网络文化背景下,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应从学校开始,如今,每一所学校几乎都有自己的网站,学校可以在校园网的建设中,加入一些积极、阳光的因素,同时,也要结合中学生的年龄的特点,在校园网中加入一些富有思想性和趣味性的文化活动,让中学生乐于参与到网络的互动中来。这样,一方面方便教师了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也便于学校针对中学生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予引导和指正。

此外,学校要加强对具有网络文化知识的教师的培养,让网络文化为学校的教育工作服务,并让学校的网络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道路发展。同时,让教师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可以引领中学生朝着更加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2.引导中学生文明上网,加强道德教育

第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每一个中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作为中学生的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对其上网时间进行严格的规定;同时,以身作则,文明上网,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第二,如今的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而且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现在的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现象也很普遍。学校要针对这一现象做出一些明确的规定,如不允许带手机进教室、限制上网时间等,避免学生因上网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生活。第三,班主任可以通过班级活动向中学生介绍一些适合其学习或者生活的网站,并针对一些具有黄色、暴力倾向的网络文化的危害进行宣传,以引导中学生有效规避这些不良网站,做到正确、文明上网。除此之外,对于中学生应如何正确处理好学习与上网的关系等问题,可以在班级展开讨论,帮助中学生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并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让中学生的更多心理需求在班级文化中得到有效的满足。

3.组织力量开发青少年喜爱的健康游戏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针对这种现象,我国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信息产业从业人员开发一些有利于中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游戏,一方面,通过这些游戏软件的开发,可以让中学生喜欢玩网络游戏的兴趣得到满足,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游戏来提高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如,我国现有的词管家、唐诗三百首、智力大比拼等游戏就非常有利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增长,也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的健康游戏。

4.加强社会监管,净化网络文化

加强对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使全社会共同努力。第一,政府部门一定要和本地区的学校一起,结合地区的具体情况,引导中学生积极抵制网络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增强中学生的道德自控力。第二,利用媒体的力量,对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进行批评和谴责,以便在全国范围内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评价标准。第三,学校要加强对中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的培养,可以在学校的思想品德课中加入网络道德建设这方面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校组织一些活动,向学生宣传正确的网络道德思想。第四,加强网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避免让中学生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伤害。通过对一些网吧进行监管,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于公共网络游戏进行监控,对青少年的上网采取保护措施,不让其涉入一些不良的网站。

5.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提升中学生网络文化信息素养

要想提升中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就要整合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共同抵制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让中学生生活在一种三位一体共建的良性网络环境中,时时接受到正确的教育,免受不良网络文化的干扰和伤害。同时,对于互联网中的一些低俗文化,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形成一种文明、健康上网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网络是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产物,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标志。它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被某些人当作谋取利益的手段。同时,由于我国网络方面的法律不健全,导致了在网络文化背景下一些不良信息的产生,给现代人,特别是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带来不良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采取禁止中学生上网的方式,是没有办法从源头上消除这种不利因素的,只有加强中学生自身的判断能力、自控能力,同时,组织学校、社会和家庭一起,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让中学生生活在积极、阳光的网络文化环境中,才可以有效地避免中学生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伤害,而且可以将网络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使中学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当然,网络本身并不是一个坏的事物,只是因为人们使用不当,而给社会,特别是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作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的一个工具,网络只是某些人做事的一个手段,只要网络的使用者能把控好自己,网络就可以很好地为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服务。因此,每一个现代人都应努力提升自己道德修养,让自己成为网络文化的主导者,而不要做低俗网络文化的奴隶。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5篇

1、您一般每天的上网时间大概是()

A 1 小时内 B 1-3 小时 C 3-5 小时 D 5 小时以上

2、您在校大部分时间是通过哪种方式上网()

A 手机 B 学校阅览室 C 网吧 D 寝室

3、您是否经常有上网时间过长却难以自我控制的情况()

A 是 B 否

4、您是否经常下线之后感到空虚()

A 是 B 否

5、您上网的目的在于(多选)()

A 打发时间没有明确的目的 B 查资料学习C 游戏 D 社交需求 E 下载 F 看电影和电视剧 G 购物 H 看动漫和小说 I 写博客 J 其它

6、您对网络文学的内容的总体印象如何()

A 积极向上的因素居多 B 消极的因素居多 C 说不清

7、您认为健康的网络文学应该具有()

A 价值导向性 B 通俗趣味性 C 哲理寓意性 D 鲜明时代性

8、您是否幻想自己生活在虚拟世界中()

A 经常 B 有时 C 很少

9、您觉得国内目前的网络文化产业(网络小说、网游、动漫、网络电视等)现状如何()

A 蓬勃发展,前景光明 B 尚未成熟,但前景不错 C 乱像丛生,前途暗淡

10、您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

A 经常 B 偶尔有用 C 极少 D 没有太关注

11、您如何看待目前网络上低俗与恶搞现象(多选)()

A 低俗和不低俗只是相对的 B 无所谓,有趣就行 C 被媒体过分放大了 D 与社会目前氛围有关 E 与网络本身性质与网民素质有关 F 其它

12、您对网络红人的看法()

A 都是炒作的结果 B 分别对待 C 不关心 D 目前文化没落的表现 E 其它

13、您认为网络文化给您带来最大的好处是()

A 非常方便与人联系和交流 B 能通过网络学习和了解很多 东西 C 没怎么感觉到 D 其它

14、网络给您带来的最不良的影响是()

A 浪费了太多的时间 B 让我的生活更复杂、没有规律 C 影响我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D 让我变得有些堕落 E 给我带来经济负担 F 没啥不良影响

15、您对未来网络文化持何态度()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6篇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初中 王新华

摘要:网络文化是把双刃剑,当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网络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快捷、乐趣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学校应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以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运用网络推进丰富多彩的德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文化;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对策。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文化,并且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已成为学校思想文化领域里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探讨新形势下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网络文化,正在改变着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深刻影响着他们的政治态度、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平台,为德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一、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积极影响

1、网络文化改变了青少年的交往方式。消除了传统交往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文化层次等的差异,拓展了青少年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与交往渠道,扩展了青少年的交流平台,为封闭在“象牙塔”中的青少年,迎接社会风浪的冲击,奠定了基础。

2、网络文化提高了青少年的主体能力。网络文化的双向交互机制激活了青少年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体意识,增强了青少年的自我表现欲望,体现了青少年的自我价值。网络文化改革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科书式的教育场景,变革了传统的说教、灌输的信息传播方式,而是借助网络,提供了人机一体化的环境,开辟了一个新的教育平台,创造了一个新的教育情景,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与个性的发展。网络文化利用多媒体营造出一种相互交流的全新操作环境,极大地扩展了人的智力和感官能力,把人的潜能发掘到一个更深的层次。

3、网络文化充实了青少年的心理空间。在学习孤独感日益严重的今天,网络文化的隐秘性和虚拟性,给人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一个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间,青少年敢于在网络上 1 抒发情感,倾吐内心感受,反映自身思想,宣泄个人情绪,回归“本我”,使身心得到放松,压力得以缓解。

4、网络文化内容的广泛性有利于青少年观念多元化和现代化。网络文化覆盖面广,包罗万象,超越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界限。网络文化不仅丰富了传统道德的内涵,而且为大青少年提供了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有利于青少年吸取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

5、网络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有利于青少年思想品德工作的生动化。网络使得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从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从现实趋向超时空,从单一迈向多元,使教育内容变得丰富而全面,并且具有客观性和选择性;这些不仅扩展了德育的时空,而且增强了德育的吸引力,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二、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

毋庸置疑,网络文化带有鲜明的西方文化烙印,在东西方网络文化的互动交流中,西方文化所体现出的侵略性和扩张性不可忽视。在文化国际主义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渗透,青年学生很容易被西化,被迷惑,认为只有西方的才是最好的,盲目信奉西方文化信仰、刻意追求西方生活方式、紧紧效仿西方社会现象。

1、浅尝辄止,不善思考。在频繁的上网过程中,青少年浏览到大量信息,包括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的等各个方面,极大地扩展了他们的认知面,使他们在瞬时获取大量信息。然而,互联网上大量的信息如过眼云烟,在青少年的大脑里若隐若现,干扰其思考和价值取向,甚至造成认知麻痹现象,直接影响其思维活动。网络以其超形象化、超综合性的特征使青少年习惯于放弃思考、追问本质的思维方式。

2、情感淡薄,虚拟交往。青少年正处在情感体验的高峰时期,喜怒哀乐情感溢于言表。网络文化极大地拓展了交流空间,改变了青少年与他人交流的环境,改变了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模式。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发表观点、意见。以情感为纽带的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的关系,被人与计算机之间的“网络化”、“虚拟化”所取代。

3、游离现实,虚无人生。网络空间新鲜事物不断涌现,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亦幻亦真的虚幻世界。在网络世界徜徉的青少年都扮演着自己理想的角色,弥补现实中的不善与不美。他们带着理想的希冀上网,期望从网上得到现实中无法得到的东西,抛开社会生活原则和规范自由驰骋,在获得心理空虚和虚幻的满足后,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真实的自我,最终变成信仰的“虚无主义”者,甚至人格畸变或双重人格。

4、诱惑难挡,违法犯罪。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学术信息、娱乐信息、经济信息以及各种各样的黄色、暴力信息混杂在一起,使网络成为信 息的万花筒,各种垃圾信息会弱化青少年的道德意识。据有关专家调查,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电脑网络技术使色情内容传播成本降低、传播手法更为隐蔽并且迅速,更易传播,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三、网络文化背景下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文化为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途径。目前学校的思想教育主要还是课堂教育、形势报告、组织青少年讨论学习、个别谈话等,内容单调,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效果一般都不尽如人意。而网络不受时间、地点、地位的限制,能够及时传递信息、解答青少年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预测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网络文化使老师能够了解到更为真实的青少年思想动态,从而增强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由于各种原因,许多青少年不愿在老师面前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为老师及时准确地掌握青少年内心世界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屏障,而网络提供了一个可以匿名、自由的发表观点的环境,其特有的文化氛围和适度的宽容环境,备受青少年欢迎,青少年乐于在网上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流露出来,老师可以据此分析,从而找出对策,网络交流成为观察青少年思想动态的最好“窗口”。

网络文化使得青少年与世界联系更加广泛,学校传统思想教育“制订目标——安排课程——课堂灌输——考试评价”模式显出滞后性,它忽视青少年的情感体验和环境影响,内容枯燥抽象,手段机械单调,难以被青少年认同。而互联网却以其现代化的手段和声、图、文并茂的传播方式对青少年思想品德、价值导向存在较大影响。如何建立学校思想教育有效工作机制和创新机制,加强网络化环境下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刻不容缓。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机制,营造绿色网络文化环境

(1)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工作机制。学校思想教育必须认清网络文化发展的新特点,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不断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努力开辟思想教育的新天地。一是增加网络文化思想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规划和建设好学校网络文化主题网站,三是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站文化,四是加强网络文化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五是积极利用 BBS 开辟网络文化教育新阵地,六是开辟网络文化专题论坛,七是开展网络文化心理咨询,八是“依网络做活动,以活动兴网络”,拓展网络文化思想教育空间。有计划地开展贴近青少年网络文化生活的有影响的各类活动,如绿色网络教育征文,开展“我与电脑”,“我与网络”,“我看INTERNET”等与之相关的系列征文,关心青少年的思想、学习、生活、交际、友谊、爱情、道德、理想、职业和未来等方面,把主旋律唱到网上,以达到凝聚人、团结人、鼓舞人,激励青少年拼博奋进的教育目的。(2)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创新机制。思想教育必须针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积极推进思想教育的改革,突破传统,善于创新。一是在思想观念上,把握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确立现代教育观念。二是在思想教育内容上,充分挖掘和利用网络资源,用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内容占领网络阵地。三是在教育方式方法上,体现网络特点,充分利用网络的各种功能,灵活开展思想教育。四是在工作格局上,建立以思想教育网站为主体的新型网络文化教育平台。

(3)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保障机制。在当前学校及社会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为思想教育赋予新的、现代化手段,保障网络的科学建设和健康发展。一是切实加大对校园网络建设的投入力度,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硬件保障工作。二是加强建设、管理,切实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组织保障工作。三是培养网络思想教育者,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队伍保障工作。四是建立学校与政府的合作渠道,努力做好思想教育进网络的环境保障工作。把好网络的“入口”和“出口”。五是争取社会力量加大对学校网络建设的支持,努力做好思想教育网络的资源保障工作。

(4)建立学校思想教育网络功能机制。努力实现网络教育的引导功能,应积极引导青少年主动开展“网德”大讨论活动,强化网络上的自律意识和道德意识,提高网络自我教育功能。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生存方式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弘扬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引导青少年开展各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讨论活动。要堵疏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如果说靠监控和删除文章来控制不良网络文化是一种“堵流”手段,那么及时发布主流媒体信息,扶持正面理性信息,引导网上舆论方向则是一种“疏导”的手段。在网上关于一些话题的热烈讨论中,如果把所有涉及敏感问题的文章一味删除,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反感甚至导致对立情绪。因此,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仅要“堵”,而且还要“疏”,坚持疏堵结合,监控和引导并重。当代青少年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无论是眼界、理念还是思想,都比较成熟、比较理性,我们应该相信他们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只要我们注重培养一批有独立思考能力、立场正确而坚定的青少年网友,依靠这些骨干带动更多的网友理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就能够实现青少年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可见,要“疏之有度、堵之及时”,才能牢牢把握网络阵地的主动权。不论是堵还是疏,都要立足于帮助青少年提高对网络文化进行独立判断的能力。惟其如此,才抓住了网络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

2、加强网络文化下的道德教育,塑造健全的网络道德人格

(1)创新理论教育,倡导健康上网。把辨别网上信息的能力、网络道德、网络自我规范意识以及网上的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作为工作的重点。把热点问题讨论作为难点,积 极主动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说教和填鸭的方式,要发扬民主,尊重个体与个性,与学生展开讨论和沟通,耐心地把问题从根源、本质上分析透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思想上认识问题。

(2)以文明修身为载体,加强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学校应加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举办网上大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通古今、晓中外,接受先贤志士的教导和熏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备分析和评判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增强自我防范辨别能力,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3)重视网络心理咨询,健全学生心理。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或网上沟通,排解学生内心的积郁,调整学生的心态,引导他们重塑健康的心理,步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使网络文化成为学生主动表达自己心声的一个窗口,使学生拥有一片抒发自己情感、坦露自己心声的天地,让学生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同龄人内心的问题。使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同时也能成为教育者。

(4)健全网络管理,加强综合治理。深入研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法规,加大网络管理力度,规范净化网络环境。例如制定“网络自律公约”,开通反垃圾邮件平台,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控制和过滤,使学生无法接触垃圾信息。

参考文献: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7篇

阶段报告

如东县马塘镇潮桥初中王新华

一、背景与价值

1、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变化的趋势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掌握计算机知识,是孩子适应现代社会必备的能力,互联网正在改变孩子的学习与生活。孩子能参与计算机网络活动了,一方面,丰富的网络资源使他们眼界大开,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缩短了孩子与社会各个方面、世界各个角落的距离——父母们为之欣喜;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中有害信息的戕害,弱化了青少年的道德意识,网络文化的直接化和形象化会对儿童惯有的思维方式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又使得父母们无比忧虑。由于网络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性,它在为人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和先进高效的手段的同时,也给人们思想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因此,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也逐步走入了德育研究的视野。“计算机道德教育也要从娃娃抓起”已成为社会有识之士和广大青少年学生家长的强烈呼声,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研究也因此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4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强调了对未成年人思想教育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其中包括了对网络环境下未成年思想道德方面的意见。《意见》提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3、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4月23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建设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议强调,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宣传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在网上建设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思想文化传播平台,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要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遏制腐朽落后思想文化传播,形成共建共赢的精神家园。

4、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个体在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逐渐确定和完善的过程。学生良好品德的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充满新意的话题。传统的道德教育认为学生的良好道德行为是受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因素影响和作用的。现在网络的出现为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也给我们的学校德育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形成势必受到影响,这就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和创设了环境。

5、网络为学生的学习、交往、合作、竞争提供了崭新的环境,同样的也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现了全新的舞台。而初中阶段是学生渴望独立、形成价值观念的关键期。鼓励孩子学习使用电脑和网络,不只是要他们学一门知识,更主要的是让孩子们永远保持好奇心,并有信心和能力来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概念与理论

(一)概念界定

1、网络文化:是指基于网络技术而产生的以网上生活为核心内容的新的社会文化生活现象。广义地说,它主要是由网络技术文化、网络规则文化以及网络观念文化所组成。其核心是网络观念文化。狭义地说,它主要是网络信息文化。

2、计算机网络活动:是指在网络环境中,在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撑下,以“电脑”、“网络”为主要活动载体的学习和娱乐活动。这一活动是以能充分发挥小学生创新能力、锻炼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其主体人格为基本目的的。

3、青少年思想品德:青少年思想品德是受教育者个体在道德认识、情感等诸要作用下以其相对稳定的方式体现出来的外化的道德品质。青少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是一个内外因素共同规范的过程。青少年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网络文化对其思想品德的影响较为敏感。道德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对小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在本课题中特指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活动中的良好道德行为。

(二)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是与科学主义相对立的现代哲学思潮。人本主义讲人,讲的是个体的人,理性和感性相统一的人。人本主义理论十分注意人的个性,重视理性和感性的统一,它支持现代管理理念中的理性科学主义管理和非理性人本主义管理的有机融合。

2、人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认为,人在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潜力,只要给予适当的外部条件,就能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一理论认为人在各方面只有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一理论揭示了学生参与网络活动的各种能力是有一定潜力的。

3、柯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揭示了青少年道德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认为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是一个从服从外在权威到服从内在标准,或从纪律道德到合作道德的过程。柯尔伯格认为青少年的道德既非固有的善良本性的展开,也非单纯环境强化的产物,而是内在主体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面对“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既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又不能视其为洪水猛兽,横加阻挡。而应实施主体参与式的网络道德教育,对网络文化采取科学辩证的态度,恰当引导,有效规范。

4、知行统一的理论。

知行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道德领域的具体体现。“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识改变意识,观念改变习惯,规范改变行动,是知与行相统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提高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认知是前提和基础,践行是归宿和结果。加强青少年网络规范教育,就是要把青少年的网络道德观念内化为他们的自身修养,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实现网络道德认知与网络道德行为的高效统一,而不应是高度监管下的网络约束。

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正处于渴求知识期间的青少年可以通过便捷的网络迅速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但在泥沙俱下的混合物中如何取其精华,则需实践者的有效行动予以配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三、内容与策略

(一)研究内容

我校自申请《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课题以来,专门成立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研究小组,安排了学校德育骨干、班主任以及部分优秀教师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落实课题小组的成员首先调查研究了目前网络对学生思想影响的情况,并通过下发表格了解学生上网的情况,写就了《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分析》、《中学生上网现象调查及心理研析》、《青少年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透视》等论文和研究报告。我们课题组成员先后参加了市、县、镇举办的“十一五课题”相关活动,听取、学习了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

目前该课题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研究成果:王新华在《江苏教育技术报》上先后发表了《网络环境下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新探》、《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的论文,王新华在《长三角教育》上发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其矫治对策》的论文,王新华的论文《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及思考》荣获中国教育学会“园丁杯”基础教育论文大赛一等奖,王新华的论文《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负面影响》获中国教育学会第21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王新华的论文《青少年网络瘾症状及其危害论析》获全国第十七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三等奖,余志明的论文《信息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获全国第十七届中小学班集体建设理论研讨会三等奖,许爱山的论文《初中生上网现状分析及教育策略》获全国中小学德育优秀论文三等奖,钱宗兵的论文《用好网络资源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汤亚宗的《母爱》教学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一等奖。

(二)研究对策

1、制定了规范学生网络道德和日常行为的若干规定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信息技术给人们

带来的便利与好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中已出现许多不容回避的道德与法律的问题。因此,在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历史机遇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以下是有关青少年网络道德规范的要求:

⑴禁止去任何商业性网吧。

⑵禁止浏览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站。

⑶禁止通过网络参加或支持一切反动组织。

⑷禁止在网上传播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危害国家安全或他人人身安全的言论。

⑸为防止学生参加网上非法反动组织,学生不得用维语进行网上活动,在上网期间必须有值班老师进行监督。

⑹对于网上结交的网友要友好,不去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⑺上网活动须有益于身心健康,不得沉溺于网上玩游戏、聊天等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⑻要维护网络安全,不要坏网络秩序。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

2、建立了德育网络资源库

为有效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以校园宽带局域网为基础,建成网络德育资源库,成为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平台、班级管理的阵地、师生交流的窗口。

学校将所有教室全部配备电脑网络接口,通过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电视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开展青年团校、法制宣传、远离毒品、文明上网、爱护环境、演讲比赛、网上签名等教育活动,开辟“网络论坛”,学生可就学校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进行直接网上交谈,便于学校及时掌握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措施;还将几十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和爱国主义歌曲上载到德育资源库,定期供学生收看。

3、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力求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课程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变传统灌输式德育为参与式德育,将教育内容由枯燥变为生动。为学生推荐优秀网站,在聊天室与BBS电子论坛的教学中,明确指出其利弊,引导学生应将其用于讨论学习内容,如发布难题、征集解答和请老师解答等。学会正确对待电子邮件中的垃圾邮件与不良信息邮件病毒,在信息下载过程中学会辨别信息真伪,学会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使网上丰富的信息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同时加强网络媒介教育,使学生把信息技术道德规范和信息技术知识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内在地培养出自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责任,倡导以自律为主的自律他律相统一的道德观。把德育教育方法从封闭式德育向开放式德育转变,针对扑面而来的信息,敞开思维的大

门,让学生经受信息大潮的冲击和“洗礼”,从而增强对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从认知式德育向实践式德育转化,重实践而达知行统一,这是青少年远离不良信息的重要保证;从接受式德育向批判式德育转变,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构筑一道心灵的信息“防火墙”,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预防和救治“网络成瘾症”。

4、加强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应包括理想、道德、心理、法制和行为规范、网络素养等诸多方面,网络素养教育应纳入中小学的正式课程。所谓网络素养主要是指对网络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包括对网络积极作用的开发、利用能力,对网络消极作用的防范、排除能力,对网络内容的分析判断和辨别抵制能力以及使用网络的能力。因此,我们将大力开发校本课程,把正确上网的知识教给学生,让他们自觉建立起防止不良网络信息侵袭的铜强铁壁。

网络这个原本神气的东西已经运用的越来越普遍,而且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面对开放的、虚幻的、信息量庞大的而又存在安全隐患的网络世界,我们该如何面对。如:网络课上,布置学生查询有关“中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学生自己根据搜索出的网址逐个浏览,发现很多网站的内容不符合自己要求,在进行了大量的搜索操作后,学生失去了耐心,转而去浏览其他引起其注意力的内容,如聊天、收发邮件、玩游戏、欣赏Flash动画、听歌曲等。这些总是能抓住他们的眼睛耳朵,吸引他们,使得他们不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而沉迷在这些娱乐内容里面,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四、下阶段课题研究方向

1、研究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通过目前的研究发现,对于学生与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网络文化对学生产生不小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选择网络文化将是我校下一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面对复杂、多样的网络环境,我校还需要从更深的层面、更开阔的视野观察、调查、研究。根据下阶段研究的主要方向,我校安排了课题组进行充分的讨论,确立了下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网络环境下我校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技术层面上扬长避短建立校园网络文化。

抢占阵地,尽快发展我们自己的信息带。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宣传教育内容制成中文软件,构成强大的宣传框架。强化在网上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强大的主流引导攻势。

有效防范,依法建立防火墙。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强化防范意识,加强综合治理,控制污染源。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8篇

近年来, 信息化建设高速发展, 尤其随着无线网络、3G网络、智能手机上网等新型网络接入方式的出现, 为在校大学生上网提供了更方便的上网环境。而网络凭借其自主性、开放性、信息量大、互动便捷等特点, 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思维活跃的高职学生, 他们不仅在文化基础、自制能力、动手能力、思维活跃程度方面有着自身的特点, 他们的网络行为也有自身的特点, 他们更易接受网络文化所传递的价值取向, 所以关注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影响, 会更有助于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针对性的参考。

本课题组通过对滨州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威海职业学院、济南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等7所高职院校在校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2000份, 收到有效问卷1838份, 对高职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一、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是新媒体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 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 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近年来,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 网络文化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它既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 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由于网上行为空间的自由度大于现实社会的自由度, 所以网络文化的影响有积极方面也有消极方面, 而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尤其对文化基础较差、自律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来说, 更容易受到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所以网络文化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高职学生网络行为调查情况

1、获取网络信息、聊天玩游戏成为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主流

通过1838份有效问卷调查发现, 100%学生都有上网经历, 在上网占用时间分配方面, 367人在查阅资料方面占用时间最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20%;713人玩游戏、上网聊天占用时间最多, 占被调查人数的38.8%;经常使用校园网上的学习资源 (精品课程、电子教案) 的330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18%;而平均一天上网时间超过3小时的达到了222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12.1%;承认自己有网瘾者131人, 占被调查人数的7.1%。

由此可见网络不仅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也是娱乐休闲的主要场所, 所以网络媒介的健康发展、网络休闲时间的合理控制会对在校高职学生有更大的影响。

2、高职学生上网娱乐时间在侵占户外运动时间

网络是高职学生获取知识、讨论问题、进行学习的重要途径, 也是他们娱乐放松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 高职学生课余时间通常最主要的休闲娱乐活动是上网和运动, 选择上网娱乐的1334人, 占到72.6%;而选择运动娱乐者409人, 仅占22.3%;出现过长时间上网感觉身心疲惫又不愿下网的现象的143人, 占到7.8%。

由此可见高职学生使用网络具有浓重的娱乐性, 使用网络娱乐活动时间远远超过了其他娱乐时间。所以组织、引导学生参加户外运动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很重要的一项工作。

三、高职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策略

1、宣扬良好网络行为

良好网络行为可以形成新的学习模式, 现在很多高职学生已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上的相关专业技术论坛、专业技术QQ群、精品课网站等, 来提高学习效率, 获取相关专业知识, 也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他们拓宽思路, 培养发散性思维, 从而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这样有目的地引导高职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并积极寻找各种有利的网络资源, 满足自己学习与研究的需要, 应该有意识地去引导大学生端正上网态度, 自觉去浏览那些文化层次较高的网站, 主动追求高层次的网络文化内容, 为自身的成长发展服务。

所以在学校开展良好网络行为宣扬势在必行, 可以通过校园网、微博、飞信等新媒体技术与讲座、报告、座谈会等传统形式相结合, 主动占领宣传阵地, 对好的网络行为、好的网站、好的网络文化内容大力宣传, 宣传给学生,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使他们认识到网络是用来开拓眼界、拓展认识和掌握技术的良好渠道, 同时对网络信息传播中的不健康现象进行谴责, 在校园内形成一种扬善弃恶的网络舆论环境。

2、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以防患于未然

部分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 究其原因, 大多属于心理自主性弱、行为自律性差、心理闭锁等性格因素。所以应加大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尤其对已经出现沉迷网络症状的学生, 要进行心理干预, 引导学生能在上网过程中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 在网络生活中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

对这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当面谈话的形式来帮助他们作出更全面的自我评价, 帮助他们加深自我认识, 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价值取向。甚至可以在网络交流中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能使精神得到慰籍, 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增强生活的信心, 从而减轻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四、结语

中央16号文件指出, 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的进步, 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也会有所改变,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密切关注高职学生网络行为, 一定会对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有的放矢的效果。

摘要:分析了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思想影响, 提出了研究高职学生网络行为有助于开展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提出了高职学生网络行为引导策略。

关键词:“六爱”教育,网络行为,网络文化,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冰、徐世军:《新时期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与德育教育》, 《大众科技》, 2010年第11期183。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9篇

关键词:网络文化;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网络文化对于初中思想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优点和缺点共存,关键要全面正确认识该思想工作的特点,这一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复杂的,不但要重视建设和管理,结合疏导来开展,同时还要占据网络思想品德工作中的领先阵地,建立积极健康、是非分明的优质网络环境,将人才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初中学生人格作为目标。

一、网络文化对初中思想教育的不良影响

1.文化道德素质

依据调查结果可知,网上的非学术性信息中,将近占50%是和色情信息相关的,电脑网络技术传播色情内容的成本低,传播具有隐蔽性、快速性的特点,传播起来十分容易,这就容易导致青少年出现不道德的行为和犯罪行为的增多。

2.个人素质的影响

教师权威和初中生个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了较大的冲突,网络发展对教育权威资源实行了重新配置,导致教育低廉化,初中教师不再是稀有资源,教师的专业权威、感召权威和传统权威在逐渐的衰落。此外,网络文化发展导致当前初中生的生活逐渐变得非群体化和个性化,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其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初中生对于直接性的思想教育灌输不再那么容易接受,当前的学生不断地挑战权威,导致思想教育效果严重下降。

3.影响心理认知

信息浏览量大,内容多,在频繁的上网中,初中生会浏览大量信息,同时这些信息涉及了品德、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这对学生的认知面进行了极大的扩展。但是互联网上的大部分信息很快就会消散,极大地干扰了学生的思考和价值取向,甚至会麻痹初中生的认知,对学生的有效思维活动直接产生影响。

4.心理情感的不可靠

互联网上各种软件中的虚拟情感互动较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度较低。网络文化对初中生的交流空间进行了充分的扩展,对初中生及他人的交流空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就使得初中生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都可以交流,造成其生活和学习人际关系模式的变化。

5.形成虚拟化的心理信念

太多的理想化角色、现实信仰缺失以及网络空间新鲜事物在持续的涌现,为当代的初中生创造了一个虚幻和真实结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初中生所看到的东西都对现实中的不完善和不完美实行了补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导致学生成为了信仰虚无主义的幻想者,有的甚至出现了畸形人格。

二、针对网络文化对初中生思想带来不良影响的解决策略

1.树立品德方向,创造积极性的舆论环境

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个人爱好各个方面的差异,互联网内各种信息的良莠不齐,我们要正确引导初中生。积极主动参与思想品德工作并进入到网络中,在网络中占领自己的强大阵地,宣传和弘扬正确的价值观。依靠思想品德教育,开展多样化品德宣传教育。目前大量的初中实现了根据学生喜好建立学校网站或网页,借助这些方式将学生兴趣逐渐引导至繁荣校园文化方面,提升初中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2.强化网络及网络道德管理

伴随时代发展和人类需求,鉴于计算机通信及信息技术支持的网络,已经慢慢成了知识经济时代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但在网站上不负责任的发各种消息,甚至利用其宣传暴力和淫秽内容。对此各级公安机关及文化部门需要对全网络的防卫系统进行建立和健全。实现网络规范化运作,严格审查局域网、免费个人主页链接等,依靠网络技术、行政、法律等手段,组织多种不良信息进校园的活动。

3.建立优质的网络思想品德教育人员

构建网上的思想品德教育系统,借助擅长开展思想品德工作,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人才,该群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崇高的品德思想传播使命感,对网络文化的特点了如指掌。良好的道德修养是网络时代下合格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必要素质。因此,其需要紧密地跟随时代步伐展开对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和网络培训计划。思想品德工作者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板报、喇叭等宣传品德思想的落后情况。借助网络、传输和交换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对初中生开展相应的教育。

提升初中网络文化建设是发展设计主义的必然要求。针对初中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是实现思想教育和网络的有机结合,采取引导、教育和管理等措施。通过引导加强管理,并且还要在管理中逐步实行引导。还要审时度势,和潮流发展需求实行顺应,持续研究最新网络发展,探索全新思路,有效解决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德敏.网络文化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大学生网络文化对思想品德的影响调查报告 第10篇

作者:128班潘成林刘憧憧 赵岩127班 张玮昊 陈浩宇

内容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逐渐流行起来,而大学生作为一群对新事物比较敏感的人群必然对此产生一定的接纳或者反映,特别是在网络文化良莠不齐的今天,网络文化的流行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本篇社会调查将会以此作为课题,以大学生为调查研究的对象,主要探讨大学生在接受网络文化是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行为思想影响措施

正文:

一、前言

网络是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虚拟平台,通过它把各个点、面、体的信息联系到一起,从而实现这些资源的共享。网络文化是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而随着电脑、手机的广泛普及,以及网络宽带的发展,大学生能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接触网络。在这个过程中,网络上逐渐形成独特的、区别于现实的文化氛围。而在大学生接触网络的过程中,网络文化势必会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大学生接受网络文化的时候面临着很突出的价值选择问题。一方面,网络可能会丰富我们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看电影,听音乐,来获得身心的放松;但是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也会随着一些平台而让我们所接受,比如一些黄、灰、黑思想可能会为大学生所接受,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这次调查的问题有大有小,通过这些问题所反馈的信息可以了解到大学生在接收这些信息的时候身心所产生的变化比如一些网络反腐,网络文化的恶搞以及网购等关系到大学生日常生活的行为,这些都是网络文化流行对于大学生最明显的影响,本篇调查报告将会探讨这些影响,并且对这些影响提出一些解决措施。

本次调查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张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网络问卷有效回收28份,纸质问卷回收100份。通过调查问卷,有效的了解了在网络文化流行的背景下,了解到大学生对于当前热点的网络文化的看法以及这些热点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二、正文

在我们的调查报告中62.07%的受访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100%的受访者都有手机上网的习惯。这就可以看出,大学生每天有大量的时间来接触网络,而在上网主要从事的事项中有44.83%的受访者以刷微薄和聊天为主,另外有17.24%的受访者以看电影、逛贴吧为主。微博、贴吧正是新潮网络文化产生的最主要平台,也就是说,超过六成的大学生都能直接接触到最新产生的一些网络文化,比如最近的切糕事件由此而衍生的“切糕调侃”,大学生都能直接接触到,这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网络文化是良莠不齐的(这在我们的调查中有高达75.86%的人认同这一点),这样网络文化的流行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就是两方面的了,比如“切糕”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网络将这个事件夸张化了,而许多大学生却接受了网络上的一些说法,由此可能会造成一些对少数民族的偏见或歧视。

在网购经历的调查中,只有6.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没有网购经历。44.83%受访者的网购频率甚至达到一月一次。而网购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行为,它其实已经形成一种网购文化(比如在今年的11月11日,兴起了“网购双十一”,淘宝网在这一天的销售总额达到了191亿元人民币),这种网购文化已经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当然,我们现在无法来判断网购到底会对大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对于提升消费很有帮助。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网购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的话就可能使大学生的生活虚拟化、数字化,由此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例如:宅男、宅女等);一些人存在着网络购物难以抑制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重学生或者是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一些同学可能会通过兼职的方式来弥补在网络购物上过多的花销,这样看来,网购文化等一些潮流网络文化的流行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确实是深远的。

在网络反腐、网络慈善的调查中,高达82.76%认为网络反腐是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形式,也有48.28%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参与到网络慈善中去。网络反腐和网络慈善作为新兴的网络文化,现在并不能判断其利弊到底如何,而这些新兴的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影响也是很难去区分利弊。我们认为,网络反腐固然对监督官员行为有巨大的作用,但是它并不能成为一种新型的民主监督形式。网络作为一种虚拟存在的世界,存在许多问题,而民主监督作为一种政治性的形式是绝对不能以一种不可靠的平台或者工具作为支撑的,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会产生巨大的虚假信息,也就是说网络反腐很可能演化成一种网络暴力,其负面影响有时候可能会高过其正面作用(比如网络反腐可能会演化成官员之间相互掐架的工具,个别人可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进行虚假的网络爆料)。我们不否认网络反腐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它绝对不能成为一种新型民主监督形式,民主监督形式应该是建立在现实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的。在现代国家,没有哪个国家把依靠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民主监督形式,网络信息的共享只能辅助现实的民主监督。同理,网络慈善一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同样认为,慈善行为也应该建立在现实机构和制度的基础之上,让网络来承担这些负有政治性或者社会性问题解决的功能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但是从我们的调查报告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大学生对于网络反腐和网络慈善等新兴的网络流行文化认识不深,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其可能会往相反的方向发展。

在网络流行语(如:坑爹,尼玛)、网络恶搞等网络文化的相关调查中有65.52%的人表示在日常的较集中可能会引用这些网络流行语,这就说明这些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大程度上的影响。而我们认为,这些网络文化将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可能会磨灭大学生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而这种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丢失更是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对于网络恶搞行为的看法的调查,半数人对此持中立态度。我们认为这固然算得上是一种文化上的创新,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最多也就是娱乐娱乐,但是这种文化氛围可能会造成诸多问题,可能会对更小一些的人造成误导,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是不是应该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呢?为小朋友营造一种正常、正确的文化氛围(例如:杜甫很忙可能会给小朋友造成不正确的理解)。

在我们的调查中,对一些网络不良的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样有调查。有高达8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网络上遇到过一些宣传发动思想的文章,并且有五成以上的人会阅读这些文章,这些思想无疑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不良的影响。另外一些黄色、灰色信息对大学生的影响则是无法来统计的。我们认为,大学生必然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这些思想的影响,俗话说: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但是,不是没有大学生都能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下保持理性的头脑,比如一些同学可能在一些不良信息的煽动下而产生一些危害社会稳定的做法。

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大部分人对于网络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的,只有27.59%的人认为网络给他们的生活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普遍还是对网络文化保持这一种相对清醒的认识。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一种大学生生活虚拟化、数字化的倾向,高达55.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认为网络上的信息交流十分有趣,仅仅有4成的受访者认为网络上的交流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数字化、虚拟化,失去了交流的兴趣。我们认为,网络提供的平台始终都是一个辅助的工具,如果让这样的工具代替了现实中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交流,人就失去了社会性的一方面了,这就不能算是人了。

三、解决措施

通过我们对于调查报告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看到,网络文化的流行确实对大学生的思想 和行为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当然也有消极的方面。例如:使大学生的生活变得虚拟化、数字化,使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变化,可能也会使大学生直接参与进网络暴力的实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认为,政府应该出台相关的网络管理政策,做好长期的网络文化发展规划,提高网络上的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必要的话应该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网络侵权事件的发生,这就暴露了现在网络管理的不足。比如网络反腐由此产生的网络暴力,可能会使大学生不自觉的参与进去,从而对受侵害者造成巨大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用网络攻击演变成为现实生活中的受攻击,“人肉”无所不能。同样,网络慈善可能由此产生网络诈骗行为。而一些不良的网络文化依然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虽然说大学生已经成年有明白是非的能力,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大学生就不会受到这些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应该对这些不良文化或者不良行为在源头上予以控制。另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的管理措施来约束大学生以及其他人群的网络行为,将会对这些网络流行文化行为进行一种规范,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用优秀的文化来占领网络世界的舞台,用优秀的网络文化来引导网络舆论,支持网络文化企业的发展,培养一批有良好业务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网络文化企业。提高网络文化产品的供应水平和数量,让市场进入当网络文化中去,例如建立起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让市场来支配网络文化资源的供应,保障企业的合法利益。建立起网络图书馆、网络展览馆(例如:网络版的毛主席纪念堂)这些网络平台的建立将会给大学生提供一个积极获取优秀文化的空间。

光是政府出台措施,晚上法律法规是不够的,更需要调动广大大学生加入到网络文化保卫战中去。政府,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参与到网络使用,以及网络文化的接受。大学生可能会在网络上接触到一些不良思想(我们认为,很多思想的传播都是有其相应的西方政治势力的支持,一些学者称之为“新时期的和平演变”),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以此来纠正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我觉得这一点尤为重要。我们认为,现在许多大学生对于这些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

政府和学校应该倡导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习惯。网络文化的流行,造成一些大学生过分的依赖网络,成为“宅男宅女”,而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网络文化的流行将大学生的生活数字化、虚拟化。在前面的内容中我们提到的网购现象,但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能去判断它到底是怎么的对与错,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还会方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但是如果经过长期的发展,这种数字化的生活可能会完全取代正常的现实生活,当一切生活都建立在网络之上时,这就失去意义了。我们认为政府和学校应该倡导大学生们走出网络,让大学生更加积极的走进现实生活,毕竟人与人的交流、人与社会的交流才是真实有趣的。

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使他们正确的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去,这一点也是十分重

要的。大学生这个群体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所以在网络工具使用的同时,也会对一些网络文化进行“创作”,通过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教育引导,让他们正确的“创作”,在网络上起到一种文明使者的作用。我觉得我们学校的中华经典诵读就很好,这对于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的传承有积极的作用,在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下,让大学生主动的参与到网络文明的建设中去。

总的来说,本次调查深入的了解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措施。我们从中认识到,网络文化的流行的确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比较重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都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只要我们对网络文化保持一种清晰的认识,政府和学校加强引导,就能更好的克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网络、网络文化的定义主要参考自百度词条。

上一篇:孟母戒子文言文的翻译下一篇:大学生村官携手同心 无限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