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美好范文

2024-05-21

记忆的美好范文(精选8篇)

记忆的美好 第1篇

在不经意间,会想起一些陈年旧事。在讶异自己的记忆力的同时,也会为这些记忆中蒙尘的美好扬起一个怀念的微笑。无论当下的生活都多么不如意,曾经的快乐都会给予一份安慰和鼓励。

似乎只有在回忆起过去的快乐时,才会有一种生活还不算太糟糕的感觉,至少曾经快乐过,对今后的生活也会多了一分期待和努力的动力。可是,有时候也会觉得自己很悲哀。在现实生活中被折磨得疲惫不堪,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只能从回忆里寻求一些已经消逝的欢乐来安慰自己。

在回忆的过程中,才知道自己曾经享受过的快乐有很多。有些快乐只是来自日常生活小事,但是即便是这种普通到极点的事情都会在记忆中放大。当我重拾这些记忆的时候,得到的快乐是曾经的好几倍。虽然有些自欺欺人的意味,但是在我极度苦闷的时候,这样的欺骗能够带给我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让我对未来还能有所期待。

随着回忆起的事情逐渐增加,才发现自己过去把很多事情都看得太理所当然,看得太平凡,总想着日后会有更多的快乐,更大的收获。但事实是,我现在反而要从过去这些点滴的快乐和收获中汲取力量。很讽刺,却也无可奈何。

我希望以后记忆中蒙尘的美好能够减少一些,让所有的快乐都变得鲜明起来,每次回忆起来都能像是昨天发生的一样。我希望以后能够珍惜得到的每一分美好,不再辜负和浪费时间对我的赠予,不再尘封快乐,悔恨当初的忽略。

记忆的美好 第2篇

小学时,我们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我们疯狂地奔跑,不停地从四面八方探知各种游戏,然后重复地玩。不久,我从花样繁多的玩物儿中挑出了最令我神魂颠倒的游戏弹玻璃球。

我对玻璃球爱不释手,如痴如醉。晚上我把球放在床头,让它陪我入眠。我更喜欢把它放在灯光下照耀,观察它的各种颜色,它犹如彩色花瓣,令人沉醉其中

玻璃球很小,只有葡萄那么大,那时,我和伙伴们玩球要先挖一个洞,然后猜拳,输的跑,赢的追,被撞到那你就没了。

那时候,玻璃球风靡全校,同学们的书包总是“叮当”作响,脆耳动听。下课铃声响后,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犹如开了匣的洪水一般,三三两两地趴在地上玩耍,直到上课铃响时才恋恋不舍爬起来,气喘吁吁地跑回教室。

美好记忆来自这一刻 第3篇

一位模友在聚会后发帖中有这样的感悟:“经典的车型,原型车的历史,细致的做工,加起来,就是C M C, CMC的做工已经超出了我在玩模之初对模型的想象,这次的聚会,让我又有了一次更近距离接触CMC的机会。”

“在我看来,C M C就是艺术品,有了C M C这样的品牌,是我们模友的幸福。”

“我个人玩模型,对模型本事的历史并不是特别地专注,但仅仅就CMC细节的处理——细致的钢丝轮毂,发动机每一条管线,发动机主体的金属质感,雨刷分体细节,漆面精湛的技艺,可拆卸的轮毂,精致地铰链,真皮内饰,准确地还原了真车的各个细节。我们能想到的他基本都做到了,这就是C M C收到大家认同的重要理由。在接触C M C论坛之后,看到了版主吴波和众多资深玩家对各个模型历史的详细介绍之后,对模型又有了更丰富的了解,这也使得本来冷冰冰的铁块有了历史的温情。”

“六一”:童年的美好记忆 第4篇

今年的“六一”活动,学校摆脱了表彰、讲话、表演的常规模式。当天,校园里少了繁琐的程式,少了难以听懂的成人讲话,多了孩子们的参与体验和欢声笑语。

我们有一所学校“六一”这天上午设计了很多游戏,全校孩子自由闯关,每过一关获得不同币值的游戏币。下午各班举行美食节,家长和孩子一起准备了丰富的美食,有鲜榨果汁、卤菜、三明治、汉堡包、米粉等应有尽有,甚至还有现场可参与体验的烧烤、包饺子、制作沙拉等。孩子们可以用上午闯关获得的游戏币自由购买品尝。

另一所学校上午请来了十多位不同职业的家长,有工程师、服装设计师、医生、画家、小提琴手、法官等,对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工作进行介绍,并模拟体验职业生活,全校孩子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择参加。下午低年级学生进入职业体验馆体验,中高年级学生则分批次跟着十多位不同职业的家长,走进不同的成人工作岗位现场观摩体验,如进入水厂观摩水的生产过程,走进造船厂体验造船工人的艰辛,进入景点体验职业导游的工作等等。

还有一所学校则举行的是“六一”狂欢周活动。“六一”那周每天都有活动,周一是语文与音乐的联合文艺演出;周二是数学与体育的学科游戏;周三是英语与美术结合的戏剧表演……将“六一”活动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六一”是孩子们的节日,应将“六一”还给孩子们。而且,我们应关注每一个孩子,不是挑选部分孩子来展示庆祝。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我们将“六一”活动的重心下移。这也与我们学校一贯的价值追求吻合:能在年级开展的活动,尽量不由学校组织;能在班级开展的活动,尽量不在年级组织。组织单位下移,孩子们参与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参与机会的增加,也会促进孩子与他人、与社会产生联系,能生发并促进孩子的自我认同。

让孩子亲历宏大场面

庆祝“六一”一般是小单位“作战”,分班级开展活动,提高孩子的参与感,但每隔三年我们也会举行一次全校大型的庆祝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亲历宏大场面。

亲历重大事件的现场,往往对人产生巨大影响,也可以获得不同的生命养料。比如,有朋友经历汶川地震后,对生命,对生活,乃至世界观都有了新的认识,现在无特殊事一定会和家人一起吃饭、散步。

学校上次“六一”大型庆祝活动是在2013年,一台大型文艺晚会,全校师生筹备了两个月。聘请宜昌市著名导演执导,搭建豪华大舞台,让孩子亲历宏大场面,积累活动经验;全体学生参与演出,因为每个孩子都非常重要;节目排练是结合学生社团活动来筹备的,不用各班排练节目;节目先由学生自主申报,经“我要上‘六一’”海选后确定,暂未发现特长的孩子,组建合唱队,并且给合唱队每个孩子录了一段笑脸视频,在大屏幕上滚动播放;全场由孩子主导,现场几千人的进出调度,都是由学生来完成;没有请任何领导和媒体观看,也没有任何领导或老师致辞,数千观众均是学生、家长及其亲友,让孩子们过自己的“六一”;招募了150多名家长志愿者,为安全、摄影、化妆等提供全方位服务。

美好的记忆 第5篇

那是在我四岁那年的一天,妈妈打来电话,要外婆马上带我去照一张相,幼儿园急用!外婆这下可急了,因为我们当时在梅县乡下,照相馆在镇上才有,还很远,这可怎么办呢?外婆突然急中生智,她想起附近的一家影院里有一间小小的照相室。她马上带我去照相室照相。

外婆让我单独坐在凳子上,照相师就准备开始拍照了。可我一看见外婆不在身边,就大声哭起来了。婆婆没有办法,便从口袋里拿出五元钱放在我的手里,哄我说:“乖孩子,不哭,不哭,拿着钱,等照完相后,一起去买糖吃,好吗?”我看见外婆在身边就不哭了。可看见外婆离开,我又放声大哭起来。外婆无可奈何,只好搬来一张凳子,对我说:“外婆和你一起照相,好不好?”我看着外婆坐在旁边,停住了哭声,快快地抓住她的手,生怕她再走开。于是外婆婆给照相师使了个眼色,意思是:照我的外孙就行了。

照相师只好把角度调好,只听“咔嚓”一声,相照好了。不过你拿着照片仔细看,还有我外婆的脚呢!

记忆作文:美好的回忆 第6篇

那个人,是他心中最敬佩的人,最喜欢的人,也是最爱戴的人。那个男孩敬佩她,爱戴她,因为她既是长辈,也是老师……那个男孩,因为太敬佩她,所以,每天都在努力地学习着,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在他所敬佩的老师的心目中是什么位置,但是他知道,他这么努力地去做所有的事情,那个男孩一定会被她所认可,所喜欢。每天一到她的课堂,他从来都没有走过神,一直都是那么的认真。男孩每天都要去找她,有的时候,男孩只是为了听一听她的声音……可想而知,男孩是多么的喜欢她呀!不知道她喜不喜欢这个男孩,只要她一见到这个男孩,有的时候还会和男孩开一开玩笑。这个男孩肯定会高兴得疯了。

记得有一次,她与这个男孩谈心,尽管男孩心里面非常的紧张,但是,他喜欢,因为他觉得,和自己敬佩的人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他会好好地去珍惜的。他说过,如果他敬佩的人会注意到他一点点,他一天的心情都会很开心,因为他的心完全被她所敬佩的人给控制住了,没有了她,男孩一定会伤心死了!但是,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因为,时间长了,这个男孩子变了,不在向以前那么单纯的可爱了,不过,时间再久,这一段记忆却永远都忘记不了的。当那个男孩再想起这一件件往事的时候,他的嘴角总会微微颤动,他会慢慢地沉浸在这甜甜的回忆之中!

最美好的记忆散文 第7篇

成年,指日可待,而那些流逝的时光是我告别曾经的念念不舍。也是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回忆看曾经,品尝着逐渐消失的记忆。是那么的美,那么的触摸不到和虚假,而那却偏偏是真实的。

在我残缺的记忆中,我看见了爸爸妈妈和我的`身影,我们都是那么高兴,在田野放风筝,在家乡的小河中捉鱼,在看电视时抢遥控器,在我追爸爸玩时调皮,还有他们对我无形的关爱,正是他们的付出换来了今天的我,然而岁月却在慢慢吞噬他们的容貌。

我长大了,爸爸妈妈却老了。

记忆中爸爸曾经是高大矫健的,他会背着我跑来跑去,我会如小鸟依人般赖在他身上,直到玩得尽兴,爸爸却毫无怨言地背着我,嘴里喊着:“飞喽,飞喽……”而我却从来没有听过他喊过累。

记忆中的妈妈是个美人,她虽然没有沉鱼落雁、倾国倾城、闭月羞花般的容貌,但在我心中她却赛过西施。我爱妈妈,正如她爱我一般。我喜欢妈妈教我画画时一丝不苟的态度和细声细气的话语。妈妈永远不会溺爱我,因为她知道怎样去爱我,怎样去保护我。

光阴领着快乐奔跑,幸福伴着激动飞翔,时间挡不住,快乐留不下。时光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小河,顺着远方流淌,它带走了爸爸妈妈,也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来了不懂事的我。爸爸妈妈虽然在逐渐变老,然而他们却是我心中永垂不朽的梅花!

记忆的美好 第8篇

对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笔者认为, 如下方面都属于需要不断重申的常识。

一、班级教育的力量首先在于班主任的觉醒

现在常说教师的专业成长——成长是必然的, 问题是如何出发, 或者说, 这出发点建基于何处?于漪曾说:“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 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换句话说, 一个人要成长, 必然的前提是他自己的“愿意”——因为某种契机, 突然醒悟, 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须”。正如优秀作家不是教出来的, 优秀教师也不是靠培训产生的——用于漪老师的话说, 只有在有了“深度的内心觉醒”后, 他才会主动地成长, 不断地超越。

常常会听到一些班主任抱怨:“我整天围着学生转, 从催促早操到检查晚寝, 还要找人谈心……忙死了!”班主任工作的确比一般教师辛苦, 但这何尝不是班主任特有的幸福源泉之一?与学生朝夕相伴, 师生感情就更为深厚;与学生促膝谈心, 师生心灵便更加贴近。比起其他教师, 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要密切得多, 对学生的关心越无微不至, 得到的来自学生的爱也越丰厚。如果能够意识到这点, 班主任在工作中会有一种美好、快乐的心态, 而在具体工作中, 也会少一些指责和抱怨。

迫于外界的压力产生的改变不会持久, 唯有发自内心的觉醒, 甚至是痛彻心扉的反省才会让我们的教育生活发生质的改变。事实上, 班主任自身的觉醒必将造成自己的改变, 最终造成班级教育的改变。

二、关注细节是班主任的最重要任务

教育是伟大而艰辛的事业, 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以, 教育应当从小处着手, 从细节着眼, 从容易教育的地方着力。教育, 既要关注长远, 更要关注眼前, 既要关注全局和宏观, 更要关注局部和细节。

美国2000年迪士尼年度教师罗恩·克拉克, 在他的《55条基本班规》中所提到的都是细节, 如“与大人应对, 要有礼貌, 有分寸”“别人有好表现, 要替他高兴”“如果别人问你问题, 你也回问他问题”“打喷嚏、咳嗽都要说对不起”, 等等。克拉克指出, 恰当的行为举止与礼仪修养, 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些规则起作用的另一个原因, 是因为它们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克拉克说:“我所知道的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越明确, 收到的效果就越好。无论是纪律还是学习。”批评者通常以为学生会讨厌这么多规则, 但克拉克坚持认为, 学生喜欢确切地知道哪些事情有利害关系, 以及在特定的情景下该如何做。

“更为关键的是, 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和自尊。”克拉克说, 他的55条基本班规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得自尊, 掌握能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生活技能。

三、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成长, 比道德要求更重要的是心灵抚慰

人的成长, 不外两个方面, 一是身体器官的发育, 二是思想和心灵的成熟。前者多半依赖于家庭父母的哺育, 后者却需凭借学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提醒和点拨。换句话说, 班主任应当承担起引领学生思想与心灵成长的主要责任。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 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是容易的, 而心灵的成长、思想的提升、精神的发育则艰难得多。如前所述, 教育简单而又复杂——简单, 是指教书;复杂, 是指育人。这种复杂既因为它所涉及的对象是这世界上最复杂的生命, 同时也因为, 一个生命要真正构建好与世界的关系, 这个过程本身是艰难的, 充满波折和反复的;而要矫正一种错误的世界观, 其过程比正向的引领和构建还要困难得多。

没有正确的方向, 一个人跑得越快, 越可能南辕北辙。一个没有解决好心灵发育问题的孩子, 你对他的所有道德要求都可能是白费工夫。甚至, 你要求越多, 他反抗力越大, 就像弹簧。有一个故事:一个不会游泳的孩子掉在了深水里, 忽沉忽浮。而岸上围了很多人。一个男人说:“屏住气!屏住气!”一个女人说:“躺在水上, 浮着, 不要沉下去!”还有人边说边做手势:“这样, 这样知道吗?用双手拍打水, 脚用力蹬。”这时救生员来了, 二话不说, 跳下水救起了孩子。救生员上岸后说:“天晓得, 怎么没人喊救命?人都快死了, 还教他游泳!”像这样徒劳无功的事情, 有些班主任常常会去做。其实我们都知道, 它的效果未必好, 可能完全无效, 甚至带来负面影响。

对班主任而言, 很多时候, 与其做一个喋喋不休的道德说教者, 不如做一个默默关怀的心灵导师。在讲授书面知识和人生道理的同时, 更要重视对学生人格、信念的培养;学历、成绩固然重要, 但是基本的做人原则、品格、诚信、道德与胸襟的磨练, 将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所有奇迹都不过是对常识的坚持和重复

实施正确的教育行为后, 一般说来, 学生都会有正向的变化;就像浇水、施肥后, 庄稼或花朵都会有所吸取和生长。但教育的麻烦和困难在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不可能一蹴而就, 更不可能一劳永逸, 而往往会经过许多波折和反复。这就特别需要耐心和期待。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说:所有有实际经验的教师都知道, 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掌握细节的过程。

“在最小的教室里, 创造出最大奇迹”的雷夫·艾斯奎, 也是“全美杰出教师”。通过《第56号教室的奇迹》我们了解到, 雷夫让那些来自贫穷的移民家庭、并非以英语为母语的孩子改变了命运:他们的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前五, 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

奇迹是怎样产生的?不妨看一看雷夫那些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 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此外, 与铁腕管理相反, 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 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 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通过近25年的教育实践, 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 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这些都是常识一样的东西, 但是让雷夫因此获得了巨大成功。“成功无捷径……真正的卓越是靠牺牲、错误, 以及大量努力换来的。”他说。教育的奇迹, 不过就是对常识的坚持和重复。

五、相信岁月, 相信种子, 能播种一粒美好就播种一粒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需要我们的建设, 仅有批评是不够的。有些事情, 我们不是不愿, 而是不能;而有些事情, 则可能不是我们不能, 而是不愿。在可能的范围内,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时候, 态度远比行动重要。就像面对满海滩搁浅的鱼, 尽管我们不可能救得了全部, 但至少可以救助我们能救助的那一部分。

班主任的工作, 本质上就是播种的事业。一个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 在他们的心田上播种什么样的种子, 就能长出什么样的枝叶。当你真诚呵护孩子、无比尊重孩子的生命、尊重孩子人格的时候, 就会给孩子以信任和关怀, 就会不断鼓励孩子成长, 就等于在孩子心目中播下了一颗善良、上进的种子;当你总是挑剔孩子的缺点, 经常挖苦、讽刺、打击他们的时候, 其实是在孩子心田上播下了一颗愤恨的种子;当你用心对待工作、用心对待生活、用心对待每个孩子的需求的时候, 孩子也会受你影响而用心对待学习, 对待自己的生命、生活, 这时候给孩子播下的就是一颗美好的种子。

教育, 需要平静和平和, 需要细致和细腻, 需要耐心和耐性。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 需要有足够的期待, 足够的耐心。教育, 要相信种子和岁月, 一方面要“相信种子”——无限地信任自己的生命, 相信自己生命的潜能;另一方面要“相信岁月”——努力坚定地坚持:只有坚韧地穿越岁月, 才能成为自己的英雄, 生命也才能真正尽显平凡中的奇迹。

钱理群在《和中小学老师的通信》中, 鼓励年轻教师“无论如何, 也要爱你的学生, 爱你的教师工作。不要期望太高, 要一点一滴地做下去”“能播种一粒美好的种子, 就播一粒吧”。作为班主任, 只要播下我们理想的种子, 耐心而持恒地培植与呵护, 棵棵禾苗定会茁壮成长, 开花, 结果。

上一篇:安全隐患分析排查制度下一篇:新年祝福短信 送祝福网倾情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