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单元目标

2024-05-15

第一册单元目标(精选8篇)

第一册单元目标 第1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观察图画内容,初步了解学校生活,感受教师的亲切,同学的友爱,共同学习的的快乐。

2、依据画面提示,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并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

3、学会6个单韵母、10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4、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音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单韵母。

5、认识四线格,学会在四线格书写。

6、培养学生观察图画和读书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会6个单韵母、10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知道单韵母有四个声调,认识音调符号,能直接读出带调的单韵母。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读准这12个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3、初步掌握三拼连读的拼音方法。

4、认识10个生字,会读儿歌。

5、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6、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

7、能够正确拼读儿歌,会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儿歌。

8、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教学重点

学会12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读准这12个声母与单韵母相拼的音节。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复韵母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能认清形,正确书写,准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4、学会特殊韵母er和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能读准音,认清形,会读它们的四声。

5、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6、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7、能够正确认读词语,并会恰当使用。教学重点

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能认清形,正确书写,准确拼读声母与复韵母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会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声母与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组成的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3、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短文、儿歌。

4、体会学好拼音的作用,激发借助拼音识字学文的兴趣。

5、能够根据音节看清图意,看图说几句话,明白互相谦让的道理。

6、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分流练习,分类按顺序排列。教学重点

学会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教学难点

学会前鼻韵母、后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48个生字,其中15个字要求写。

2、认识偏旁“木、火、目、口”等。

3、认识笔画竖、撇、捺。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6、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兴趣。

7、教育学生做尊敬父母的好孩子。

8、有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9、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10、引导学生观察游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

11、能把自己做过的游戏说出来,交流感受学习提问。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偏旁。

2、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热爱劳动孝敬父母。教学难点

1、识记带偏旁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六单元

教学重点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认识生字56个,会写其中的19个。

2、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划写字。

3、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初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习惯。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培养阅读交流兴趣。

6、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与别人交流,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7、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培养与人口语交际的兴趣和习惯。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偏旁。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学难点

识记带偏旁的生字。

第七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18个字,认识“门”“八”和“鸟”等偏旁,认识一种笔画“撇折”。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古诗的意思。

3、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4、读好问话的语气。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句子。

6、认识关于影子的现象,学会识别前后左右四个方位,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7、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激发热爱大自然的心情。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朗读。

2、背诵古诗、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河面闪着阳光,小河就像长长的锦缎了“这句话。

2、读好文章中的问句。

第八单元

教学目标

1、认识53个生字,会写牛、羊等15个字,认识几个偏旁,如“女、竹提土旁”等。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拼读章节读课文,掌握生字字音,了解短文内容。

5、认识一些商品了解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体会它给人带来的方便。

6、培养自主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7、通过拼读音节读儿歌,掌握生字字音,了儿歌,解儿歌内容。

8、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重点

1、理解量词“群”、“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2、认识表示商品名称的汉字,了解自选商场的购物方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1、读准“菜、卜、风、藏、茄、嘴”的音,指导书写“心、风”。

2、帮助学生了解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第九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68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认识偏旁“心”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密切的关系。

5、懂得从小关心他人。

6、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能做到的不依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7、懂得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教育学生树立自立的想法。教学难点

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知道植物生长和雨水的关系。

第十单元计划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课后田字格里的生字,认识偏旁“夕、母”等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征,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4、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读懂课文内容,从故事中感受母女间的情感。

6、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7、能理解小熊一家宁可自己住得艰苦,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护林之心环境,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是一种美德。

8、启发学生采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复习汉字。

9、通过词语搭配联系,学习准确运用词语,不断积累词语。

10、了解词语重叠后在表达上的不同,并学会说这样的词。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理解课文第三句话:小鸡画竹叶,小狗话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教学难点

学习感叹句和比喻句。

认识叠词、了解叠词的作用。

第一册单元目标 第2篇

第一册第3单元 小结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到589年,是我国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这一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和连年战乱,使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江南地区得到迅速开发,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这一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因此,本单元的考查热点为:

1.历史发展的趋势。要求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发展的趋势,如“为什么说从东汉末年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结合我国3―6世纪的历史概括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历史发展的趋势”等。

2.重大历史事件。如西晋灭亡的原因、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第一次人口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民融大融合、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3.重要历史人物。如运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曹操、北魏孝文帝。

4.重大文化成就。涉及数学、农学、文学及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3世纪初到6世纪末,这段历史最明显的特征有两点,学习时应着重把握这两个特征。

其一,国家大分裂。学习时要注意各政权的名称、顺序及建立和灭亡的情况。尤其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西晋的灭亡。

其二,民族大融合。要注意到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这一段时间里民族关系的主流。学习时要掌握民族融合出现的原因及表现。尤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既要看到它是民族融合推动下进行的改革,又要看到它反过来促进了民族融合,也要看到它对推动社会发展、少数民族、封建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经济方面,要善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分析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在文化方面,要善于用列表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显能测试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军阀是( )

A.袁绍和曹操 B.曹操和孙权 C.曹操和刘备 D.刘备和孙权

2.公元2曹操大败袁绍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淝水之战 D.官渡之战

3.奠定三国鼎立的重要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4.魏国的建立者(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5.西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炎 C.司马昭 D.司马睿

6.南北朝时期,在农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是( )

A.刘徽 B.祖冲之 C.郦道元 D.贾思勰

7.西晋完成南北统一的时间是( )

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

8.南朝的最后一朝是( )

A.齐 B.梁 C.陈 D.宋

9.北朝末年,完成了黄河流域统一的是( )

A.东魏 B.西魏 C.北齐 D.北周

10.《兰亭序》的作者是(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曹操 D.陶渊明

二、材料分析题

11.“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所提人物是谁?

②他们在历史上有何作为?

三、识图题

12.阅读下图

回答:

①图中所示书籍的作者是谁?

②此书在我国及世界农学史上有何地位?

四、问答题

13.西晋末年为什么会出现人口大迁徙的现象?

潜能测试

一、材料分析题

14.魏主下诏,以为:“宜改姓元氏。”

阅读材料回答:

①魏主是指谁?

③本诏令指出什么改革?其目的是什么?

二、识图题

15.阅读《三国鼎立形势图》

回答:

①图中A、B、C各代表的国名是什么?

②图中D、E两处分别发生了什么战役?

三、问答题

16.试结合西晋的灭亡与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谈谈实行正确民族政策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显能测试

1.A 2.D 3.D 4.B 5.B 6.D 7.C 8.C 9.D 10.A

11.①前秦丞相王猛;东晋宰相谢安。②王猛励精图治,使前秦强盛起来;谢安主张抵抗前秦的进攻,派兵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

12.①贾思勰 ②这是我国古代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13.西晋末年,中原水利失修,旱灾、蝗灾、疾疫连年不断。为了求食,中原人民开始向南迁徙。八王之乱的破坏,以及西、北各族势力的冲击,引起更大规模的移民潮。黄河流域的人口迁徙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的人口向更南的地方迁徙,形成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潜能测试 14.①北魏孝文帝 ②改鲜卑姓为汉姓,目的是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15.①吴国、魏国、蜀国 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16.答案提示:可结合西晋的民族奴役和压迫政策及孝文帝的民族融合政策,说明加强民族融合有利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第一册单元目标 第3篇

历史课程理念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主要体现在:在历史观上, 一定程度上引入文明史观的视野和方法;在教育观上, 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观上,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课程观上, 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人文素养、民主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内容选择上, 体现适合高中生学习的, 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

本文以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一册第四单元“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为例, 谈谈历史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策略。

一、考察历史:理解历史比记忆历史更重要

对历史学本身的意义, 我国著名史学理论家何兆武先生有过精彩的论述, 他认为历史学本身就包括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 第二层次是对第一层次的理解或诠释。第一层次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客观不变的, 但第二层次却是随着我们思想的改变而改变的。历史学在于第二层次。这就告诉我们, 记忆历史是传统历史教学的基本特征, 即依据教学大纲、教科书, 教师讲授教材、组织训练, 学生以教材为本, 回归教材, 记忆教材, 完成以教材为核心的相关训练。记忆历史是一定社会形态的产物, 一是历史科学依附于政治, 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工具;二是获取历史知识和资源信息极为困难, 大脑成为历史信息的主要贮存器, 记忆成为思考与研究的基础。

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是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思考问题的方式, 而不是记忆大量史实。学术自由时代更需要历史意识, 具有对众多观点进行评价的能力。而正确的历史意识的形成, 不再是意识形态的灌输结果, 而是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 经过对历史事件充分理解、生成、建构作出的价值判断。第四单元的教学应该更多将学生的精力引向对问题的理解, 而不是简单的记忆结论。如鸦片战争失败反映的根本差距为什么是制度?“根本原因是清朝统治的腐朽”在这场战争中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近代中国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这些基本问题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予以理解。

二、长时段考察历史:历史的阶段特征比历史的阶段分期更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对历史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上来。对历史阶段特征的理解好比一年四季, 我们应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帮助学生感受理解四季的特征和春夏秋冬的排列顺序上来, 至于春天从哪一天开始、到哪天结束等具体精确的时间则可以淡化。我们并不否认历史阶段分期的存在, 但连阶段特征都没有搞清楚, 空谈分期的具体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

比如, 第四单元要求学生把握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1840~1949年的近代中国政治史可以分为旧民主主义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让学生理解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 关键要让学生从这两个历史时期所呈现的鲜明的阶段特征上来理解“新”“旧”的深刻内涵。

三、关注近代中国的文明转型:探索历史事件所蕴涵的价值观比探索历史事件的学术意义更重要

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历史学在本质上是一门思想的学问, 就中学历史教学而言, 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支撑我们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在历史上是如何形成的, 价值观教育应该是我们历史教育的核心内涵。比如对“辛亥革命”的学习, 不少学生往往满足于记忆其历史意义。其实,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在学术上有很大争议, 中学教学可以去关注, 但没有必要去求解, 否则就把中学历史教学等同于高校的历史教学了。作为辛亥革命, 其最核心的价值追求是建立起一个民主共和国家, 而什么是民主, 什么是共和, 就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突出的价值观, 应从关注革命本身到关注革命在文明进步中的价值。中国近代史是民主革命的历史。过去教材用较多的篇幅介绍革命的来龙去脉, 课程目标中要求比较这个革命和那个革命的共性和个性。新课程教材对此作了大幅度删减, 如《历史 (必修) 》第一册前言部分所说, 课程目标要求的是“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历史事件及重要政治人物”。为此, 我们在进行高一历史教学时, 着力方式就与以往不一样, 应侧重于制度演进, 如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就着力于其在近代反封建反侵略中的作用及局限性;从大历史观出发, 分析辛亥革命在我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这个历程中的作用等, 更加关注革命在社会进步中的价值。

四、关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学会从世界角度去思考

历史教育有责任引导学生树立世界意识, 正确认识世界, 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各民族的关系。这就区别于传统或经典的国际主义, 以“世界革命”为主旨的国际主义是战争与革命时代的产物。世界意识内涵深刻、外延广阔, 既包括国际关系意识, 也包括关于整个人类世界和自然界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第四单元教材中已略去“革命的国际意义”。教材中外混编, 目的在于拉近世界与中国的距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观察世界, 从世界角度继承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如我们应这样理解近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互动。第一, 中国的全球交往的起始并不是自发的和自愿的, 更不是平等的和对等的, 而是在一系列暴力和抵抗中完成的。在世界史西方权力的扩散过程中, 西方给非西方包括中国带来了创伤与痛苦, 造成了深重的灾难。通过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批判, 让学生理解世界史中的资本主义在改造世界中的主导地位和当今全球化中的力量对比和权力配置。第二, 中国走向世界, 追求国家现代化, 并发展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和历史经验。比如, 我们要重点关注近代中国, 是如何实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的转型, 逐步与国际接轨的。第三, 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比如近代中日关系。第四, 中国与世界共同消除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成果, 比如认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高中一册第1单元练习 第4篇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作文 第5篇

正文:望星空

今夜,凉风徐徐。我独自漫步在门前的小院里,皎洁的月光从天空中直射下来,四处清晰可见。我仰望天空,天上的星星像无数盏明灯映入了我的眼帘……

“如果上帝给你一次机会,让你选择当恒星还是当流星,你怎样选择?”这曾经是好友问我的一个问题,当时我无语。

望星空

此时,仰望满天星星,我开始思索:人生是要像恒星一样默默无闻永恒于世,还是要像流星一样,在瞬间放出耀眼的光芒,然后消失在茫茫宇宙中?

在现实生活中,我曾看到过无数的恒星:清洁工人每天天未亮就去打扫街道;老师站在讲台前向学生传授着时代的文明;十字路口的警察叔叔正指挥着交通;海防战士正守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难道不值得我们去赞扬吗?他们勤劳、奉献,但从未计较得到的多与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如夜空中的恒星,默默地发出星光……

我爱恒星,我喜欢它们的沉默,我敬佩它们的付出。

想到这里,我抬头望了望满天的恒星,我想:如果真有这么一次机会,我会选择做一颗恒星。正在这时,一颗流星划破了夜的沉静,在天空中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长弧,继而消失在天边。我呆住了,原来流星也很美丽!

在我的身边,流星般的人不也是有很多的吗?战争时期的董存瑞舍身炸雕堡,鼓舞了很多年轻的战士勇往直前;雷锋助人为乐,帮助了无数在困境中需要帮助的人们……他们的生命虽然都十分短暂,可他们给予整个社会的却无法计算,在他们短暂的人生中,留下了辉煌的事迹,难道他们不值得我们去赞扬、去歌颂吗?流星是短暂的,但它留给人们的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美丽,永不暗淡的光亮!

我也爱流星,流星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流星短暂的生命中却有着辉煌的历史。流星的轰轰烈烈,重重地拨动着我的心弦!

思索到这儿,我微笑了,我想:一个人可以像恒星一样默默无闻发出光亮,也可以像流星一样轰轰烈烈。如果上帝真要我只能从中选择其一,那么我会对他说:“只要社会需要,我会不顾一切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第6篇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请问第一课,我想问个问题: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不是人活着就为了受苦?应怎样答?thank you!

高一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新版书>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7篇

识字 1

学习目标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会写“万、丁”等5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

教学难点: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等成语意思的理解。

教学准备:春天美景图;指导学生读课后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去观察春天。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气候变化、植物生长、动物活动、人的衣着等方面去观察和感受春天。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出示词语。

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随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二)读词识字

1、出示卡片“我会认”,激发学生自主说认识的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哪些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学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让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拼一拼,读词语,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2)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看清韵母读:冰、丁、争、鸣(后鼻韵母)

看清声母读:苏、争(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

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4、看图,照例句说句子、找词语、读字。(方法:一人描述说句,一人根据意思取词语字条认读。)

(1)出示例句:春天来了,大地好像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找词语:万物复苏

认读生字:万 复 苏

(2)照样子说句,找词读字

句:“春天来了, 。”

词:柳绿花红 (柳) 莺歌燕舞 (歌 舞)

冰雪融化 (冰) 泉水丁冬 (泉 丁)

百花齐放 (百 齐) 百鸟争鸣(争 鸣)

5、分析字形结构,记字。

偏旁联想识字:柳 冰 泉 鸣(想想偏旁跟字义有什么关系)

部件组合识字:歌(哥 + 欠) 百(一 + 白)

6、指导写字,巩固生字

(1)观察字形,让学生发现字的特点。

(2)老师范写,让学生看清笔画的位置。

“冬”和“齐”的点写在竖中线上,撇笔和捺笔要舒展开。

“丁”的“亅”要写在竖中线上。

“万”字注意笔顺是“一、S、丿”;“丿”在竖中线上起笔。

“百”字的横写得长一点。

第2课时

(一)读词想象

1、用适中的速度朗读词语。

2、读出词语的韵味。

朗读时,每行的两个词语之间可接得紧些,读完末尾的“苏、舞、冬、鸣”后要稍作停顿,以显示韵脚。

3、看图,听老师读,感受词语描绘的情景。

4、自己读词语,想象词语描绘的情景。

(二)实践活动

出示课后的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说一说: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

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图

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呢?

1、柳树醒了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眼光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点: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

教学难点:注意读准平舌音和翘舌音的生字;“梳、梢、耍”要重点识记。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春天的图画;制作有关柳树及春天的风光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激趣,引入新课

1、你喜欢春天吗?板书“春”字,说说你看见这个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开花”游戏,看谁说得多。

板书:春雷 春雨 春风 春燕

3、出示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感受春天大地复苏的情景。

(二)初读,了解短文

1、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说说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景物?板书:柳树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说说柳树在谁的帮助下醒了?(见板书)

3、分节自愿读课文,说说柳树怎么了。

板书:

醒了

软了

绿了

飞了

第2课时

(一) 朗读,板画识字

1、读第一节,老师板画春雷(闪电),出示生字“雷、醒”。怎么记住这两个字?读音有什么特点?

2、读第二节,老师板画柳枝,出示生字“澡、枝”、“软”。谁能发现这“澡、枝”的偏旁表示什么意思?怎么记住“软”字?

3、读第三节,学生板画,出示生字“梳、梢”。谁发现了这两个字的特点?

4、读第四节,说说“小柳絮”指什么?它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同学的介绍,板画柳絮飞舞的情景。

5、齐读第五节,通过比较认识“耍”字。“要—耍”有什么不同?

(二)活动,巩固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出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准。“醒”后鼻音;“澡”平舌音;“枝、梳、梢、耍”翘舌音。

3、小组比赛认读生字卡。

4、出示下列生字,让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

说( )( )( ) 话( )( )( )

朋( )( )( ) 友( )( )( )

春( )( )( ) 高( )( )( )

5、指导书写以上几个字。

(五) 背诵,感悟文意

1、借助板书、板画背诵。自由练背;同桌互背;齐背。

2、创设情境背诵。配乐背诵;表演背诵。

(六) 扩展活动 :1、说一说: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 2、画一画:春天来了,大地万物复苏的图画。

2、春雨的色彩

学习目标 :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题、淋、洒、底、欢”等字的识记方法,即通过熟字加偏旁或换偏旁的方法记住生字。

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

课前准备:1、从课外读物中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词句。2、学生在下春雨的日子里观察春雨。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 (样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二)开展游戏活动,学习字词

1、选一名“识字大王”读生字,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并快速举起来。

2、游戏猜字。

3、检查巩固:全班快速读字词卡片。

第2课时

(一)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 洒 滴 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 “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3、小平爷爷植树

教学目标:

1、认识“邓、植”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文感悟中初步了解小平爷爷,激发保护环境,植树绿化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并和以前所学汉字的联系,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体会小平爷爷在植树过程中表现出的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他的优秀品格有所感受。另外,从小平爷爷的行动中,领会植树绿化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小平爷爷的资料及树木知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知道是谁吗?你对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平爷爷植树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师:看到这个课题以后,你们想到了什么?(培养学生质疑、设疑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认识汉字。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圈出文中的生字,把它们和在文中连成的词一块儿多读几遍。

2、字词教学。

(1)、小老师带读(有注音的词),想带读哪个就读哪个。

(2)、开火车读。(有注音)

(3)、集体读。(无注音)

(4)、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识记汉字的好方法,最后小组长检测。

(5)、教师检测,生齐读识字卡片。

3、学生再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

三、读懂课文。

1、学习最后一段。

出示课件(图片):一棵苍翠茁壮的柏树。

师:同学们,这是一棵怎样的柏树?(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小平树”,你知道为什么吗?

指名读最后一段。

理解“亲手”,用“亲手”说一句话。

2、质疑问难。

师:看着这棵柏树,你有哪些问题要问问这棵柏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把问题归归类,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

问题如:a. 柏树是什么时候种下的?

b. 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c. 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像“a”类问题引导学生读文解决,“b.c”类问题放入第二课时讨论解决。)

四、再次巩固生字。

五、指导写“爷、节”。

观察,师范写,生练写,互相评价。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生字词。

2、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重点来研究同学们提出的两个问题(出示):(1)小平爷爷是怎样种这棵柏树的?

(2)小平爷爷为什么要种这棵柏树?

二、读文感悟。

1、出示: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

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仔细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句子。然后想一想,“( )”里填什么词比较恰当。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

3、全班汇报交流。

你认为小平爷爷( )地种柏树,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

4、四人小组讨论:小平爷爷为什么种树?他是怎么想的?

(结合课前收集的小平爷爷的资料理解,体会小平爷爷一心为国之心,激发学生参与绿化的热情。)

三、拓展活动。

1、请每个学生对着柏树(课件、图片),说一句你最想说的话,并把它写下来。

2、布置课后植树活动。

四、了解学生掌握课文情况。

1、出示习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日子 ( )的柏树 ( )的笑容

2、指导写“我会写”的字。

五、总结课文。

4、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不要作过多的分析。

教学难点:每个字的音读准,还要注意咬字吐字。

课前准备:课外读背几首古诗。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样的?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

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春—村)

板书:春晓 村居

(二)学习生字

1、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运用“利用熟字学生字“的方法自学生字。

2、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1)字音:翘舌音“诗、首、处”;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组合:古(十 口) 眠(目 民) 闻(门 耳) 村(木 寸)

居(尸 古) 烟(火 因) 童(立 里)

偏旁:诗—讠 醉—酉 忙—忄

(3)字义(用田字格中的字作扩词练习):

古( )( )( ) 声( )( )( )

多( )( )( ) 处( )( )( )

知( )( )( ) 忙( )( )( )

(三)朗读古诗

1、范读 。2、自由读(读对、读顺)。 3、自愿读 。4、比赛读

(四)理解古诗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3、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五)感悟欣赏

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第2课时

(一) 猜谜激趣: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

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同学们,学词和学任何课文都一样,我们首先得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下面请大家把书打开,轻声自由朗读全文。

2、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个别读——合作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词意

1、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词和学诗是一样的,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3、全班交流,理解句意

四、总结课文,感悟体会

1、这么美的一首词,难道你们不想再读一读吗?(学生齐读课文)

2、情美词更美,如果我们能把它默背于心,是不是更好?(学生配音吟诵课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第一册单元目标 第8篇

Coursebooks are indispensable tools in language teaching.There are some arguments for using a coursebook according to Ur(1996,p184):(1)A coursebook provides a clear framework.(2)In many places the coursebook serves as a syllabus.(3)A coursebook provides texts and learning task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of an appropriate level fo most of the class.(4)A coursebook is the cheapest way of providing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ach learner.(5)A book is a convenient package(6)For teachers who are inexperienced or occasionally unsure of thei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the coursebook can provide useful guidance and support.(7)The learner can use the coursebook to learn new material,review and monitor progress with some degree of autonomy.

Experiencing English Integrated Book 1 is published by highe education press,in the year 2002.

Before my analysis,I would like to cite Ur's criteria here and give ticks according to their importance of evaluating a coursebook from my own understanding.

2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encing English Integrated Book 1

Experiencing English Integrated Book 1 is used for the freshmen majored in English in the integrated English class for the first term The book consists of eight units.In each unit,there are four parts listen and talk,read and explore,write and produce,and culture salon Each unit has a specific topic.In the listen and talk part,there is a passage with some blanks to be filled in,some pictures to talk about two dialogue samples to read,and two speaking tasks to finish.The read and explore part with two intensive passages in it,is the centra part in a unit.Almost all the new words,language points and gramma are learned in this part.Some exercises are designed to help the learners master the new knowledge.The write and produce part is composed of general writing and practical writing.The last part in each unit is culture salon,which emphasizes culture information.

The methodology of this book is quite acceptable to the targe community-freshmen in the college.The materials discuss and identify areas of student need,for example,new words,interesting topics general writing,practical writing,etc.It encourages the balance o deductive approach and induc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for it has exercises and examples for both approaches.The learners are encouraged to use language creatively.The book's attitude to mistakes is unbearable for the book contains some mistake correction exercises to make students be aware of not making the mistakes.The book uses English all the time,so the attitude of this book towards learners mother tongue is negative.What is more,language accuracy is balanced with language fluency in the book.

This book has clear attractive layout.The whole book is printed in white paper with high-quality and uses colored words and pictures here and there.The book has some visual materials,such as PPT slides.The topics in the book are closely related to students'life,such as college life,study online etc.But the topics lack variety because all of them have something to do with school and learning,so this book is not suitable for those adult learners who have left school for a long time.The instructions of the book are very clear and easy to understand.The content in this book is clearly organized and graded sequenced by difficulty.For example,the length and difficulty of the passages in unit 1 are shorter and easier than that of passages in unit8.The language in the book is authentic because all the lessons are adapted or selected from western newspapers or books written by native speakers.The pronunciation explanation in the book can be only found in the vocabulary list after the new words.The vocabulary explanation in the book is also very limited,though it is bilingual,it only mentions the usage appearing in the passages.The four skills of English are practiced in this book and it encourages learners to develop their ow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to become independent in learning.This book has audio cassettes and learners can also reach the electronic version of the book online.This book is so popular that it can be easily found in bookstore and the cultural content is quite rich.

To sum up,Experiencing English Integrated Book 1 can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English for freshmen.It has clear objectives,attractive layout,interesting topics,plenty of authentic language,adequate guidance for teachers,audio and visual aids,practice for all four skills in English and it is well organized and edited.The shortcomings for this book are that it lacks varied topics and periodic review and test sections.

3 Conclusion

No coursebook is perfect.As Cunningsworth(1984,p.15)asserts"Course materials for English should be seen as the teacher's servant and not his master",so coursebooks must be evaluated objectively and teachers should try to select suitable coursebook for students and make best use of it with efforts of modifying and supplementing it.

摘要:通过衡量体验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得出教师对于教科书必须持客观态度,并通过教师自己的修改和补充,来更好的利用它。

关键词:教科书,评估,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Cunningsworth,A.(1984).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London: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上一篇:药剂专业论文下一篇: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廉政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