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2022-10-21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篇: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准: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核: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写:____________

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线路直向

线路由110kV阿木古郎变电站出线,途径新巴尔虎左旗草原,地形多为平地、丘陵,部分地段为山地、夏湿地。途中跨越公路2次、35kV线路1次、10kV线路3次、电信线路1次。后止于110kV罕达盖变电站

三、环境水土保护措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1、环境、水土保护的目标

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确因施工需要影响的环境,采取恢复、治理措施,尽可能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线路施工完成时既符合设计、发包人项目部的要求,又满足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的要求。

具体目标:

a、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保护野生动物。 b、保护好文物和化石。 c、做到工完、场清、料清。 d、控制其它环境因素。

2、环境、水土保持组织机构图

工程业主 监理公司

项目经理部 组长:

单位本部 各职能部门

副组长:

环境水土保持小组成员:

各施工队队长和职工

3、影响环境、水土因素分析

本工程局部地段地表植被和森林保护较好,但线路施工中的土石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方开挖、余土处理、材料运输、线路通道砍伐等工作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一定影响,根据以往工程的施工经验及线路调查时了解到的本工程自然环境特点,经项目部预测可能会造成如下环保水保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

3.1 山高、坡陡的塔位,基坑余土堆放,可能造成土、石方下滑,将掩埋山坡植被和损毁部份树木。

3.2 雨后堆放在塔基周围的土、石方,无保护措施时,可能被雨水冲走,造成环境污染、水土流失。

3.3 砂、石、各种材料堆放、施工作业等,将造成部分植被损坏,对周边环境的声污染

3.4 修筑人力运输道路,也将造成局部植被破坏和损毁树木。 3.5 施工作业场地,因材料堆放及施工人员踩压造成植被破坏。 3.6 组塔拉线与放线锚线地锚坑的开挖,将破坏植被。 3.7 通道砍伐及张力场布臵对树木、植被的破坏。

4、环境及水土保护措施 4.1 环境及水土保护制度

4.1.1 项目部设专人负责环保水保的日常管理、检查工作,同时请地方政府分管部门的人员指导。

4.1.2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规,教育职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遵守环保法规、设计文件和合作文件对环境保护的要求。 4.1.3 项目部环保监察员,随时、随机进行监督、检查,违反规定的施工队,要按规定处罚并督促进行纠正、整改。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4.1.4 项目部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作业符合环保措施和有关法规的要求。

4.1.5 所有在工地被发掘的化石、钱币及有价值的物品,或文物及有地质、考古价值的其他遗迹和物品,应被视为国家的绝对财产,施工方应采取有力的保护措施,防止工人或其他人员移动、损害任何这类物品,并在发现后立即通知监理工程师并在监理工程师和相关部门的指令下处理这些物品。

4.1.6 在业主发出任何移交证书后,项目经理部将立即从已签发了移交证书的哪部分工地上将施工的所有设备、多余的材料、垃圾及各种临时工程清除、移走,并使这部分工程及工地保持清洁,使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满意。

4.1.7根据我司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文件要求及招标文件要求,我司项目部及所有工作人员饮食用水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要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保护饮用水源不受施工活动造成影响。 4.1.8 保持办公和生活环境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废弃物,并运至指定的位臵堆放或处理。

4.1.9 在高尘区和高噪音区工作的作业人员配备个人防尘降噪措施。

4.1.10重视疫病的传染,工作人员进场前进行常规体检,并每年进行一次,并注射传染病疫苗。(详见附件《工程建设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4.2 土石方开挖的环保、水保措施

4.2.1 尽量减少塔位的降基量,减少植被的破坏。基础坑挖出的土应堆放在规定位臵,回填后多余的土应堆在凹陷处并夯实。严禁向塔位及接地沟的坡下方随意弃土,并不准将弃土堆于农田内。(详见:弃土处理措施)

4.2.2 为了保护环境和保护基础的稳定,在山坡地带可将弃土装入编织袋有序分层地叠放于基坑坡下侧,避免弃土被雨水冲刷流失。石坑爆破应尽量减少,并使用松动爆破法或小炮,避免土石飞溅及噪声影响周围环境。为了保护边坡的稳定,施工完毕后,作好自然地形、植被的恢复工作。

4.2.3 修建或拓宽临时运输道路的土石方应填于一侧并夯实,不得任其流失。

4.2.4 现场施工临时设臵的土坎、水沟、孔洞等必须按原地形地貌进行填埋、夯实,使其恢复原貌并进行植被恢复。

4.2.5 基坑回填应按规范要求分层夯实,并留足够的防沉层。铁塔立好后,塔脚处不应留积水小坑。对埋入地下的塔脚部分应将塔腿作二次防护处理(指塔腿主材埋人土内部分涂刷沥青等)再进行回填,恢复原地形斜坡并进行植被恢复。

4.2.6 凡能开挖成型的基础,均应采用以坑壁代替基础底模板方式开挖,尽可能减少开挖量。

4.2.7 位于斜坡的塔基表面应做成斜面,恢复自然排水;对可能出现较大汇水面且土层较厚的塔位,要求开挖排水沟,并接入原地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形自然排水系统,排水沟采用浆砌块石排水沟。

4.2.8 基础开挖应按设计要求作放坡处理,对开挖后出现易风化、剥落、掉块的上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护坡,对下边坡则采用浆砌块石保坎。对于个别强风化、岩层裸露、表层破碎,水土极易受雨水冲刷流失的塔位,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用M7.5砂浆抹面防护。 4.3 材料堆放的环保、水保措施

4.3.1 堆放材料应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理布臵方案,力求占地最少,搬运距离最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最小。

4.3.2 砂石料以及开挖土石方的堆放要合理,尽可能采用蓬布铺垫,便于清理和保护植被。特别是在农田中堆放砂石料时,必须使用编织袋或塑料布在地面衬垫,避免砂石撒落在田内,避免影响土地复耕、生态环境。

4.3.3 施工现场应做到“工完料尽尽场地清”。对现场剩余的砂石料应运至其他桩号使用,或者与土掺合后回填至坑内。对剩余的水泥必须运回材料站。

4.3.4 现场废弃的编织袋、塑料制品、线绳等杂物、不许乱丢,应及时清理、回收,使施工现场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4.4 弃土处理措施

本工程部分塔位位于斜坡,山下有公路,弃土的处理是该工程施工期间影响环保的一个关键。

4.4.1 弃土处理目标

施工弃土处理与施工主体同步一致,做到“工完场清”,余土不能随坡滑落。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4.4.2 弃土处理原则

严格按设计图纸及业主要求处理,对现场特殊情况汇同业主、设计、监理研究后做具体处理。

4.4.3 弃土处理方案

4.4.3.1 由项目经理主管本工程施工弃土处理,项目工程部具体负责处理日常弃土管理工作。各施工负责人要把施工弃土妥善处理与主体施工放在同等重要位臵上来抓,并贯穿于施工全过程。

4.4.3.2 弃土堆、弃料场选择

a、对设计未作弃土方案的,在塔基附近选择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集中堆放。

b、对设计要求外运处理的,选择离塔位较近的荒地作堆、弃料场,推、弃料场容积应大于堆、弃料方量;对弃土外运堆放有困难的,可根据具体情况与工代、监理协商就地修筑保坎堆放。

4.4.3.3 弃土的堆放

a、优先使用堆放条件好,运距近的堆弃料场,当运输路线从高处进入堆弃料场时,宜直接倾卸逐渐堆放;当运输路线从低处或横向进入堆弃料场时,宜分层堆放逐层升高。

b、对弃土外运堆放困难或个别隐患严重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修筑保坎堆放或其它堆放方式。

c、对表面现覆盖有植被生存的土应单独放臵,在回填时将其覆盖在基坑表面。

4.4.4 弃土处理注意事项

4.4.4.1 路边上的基础开挖弃土绝不允许就地倾倒,不能堆放在路基上影响通行。

4.4.4.2 须运输的余土的处理:边挖边运,当日开挖当日处理,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不可等施工结束后再转运。

4.4.4.3 平地塔位多余土,绝不允许就地倾倒,应搬运至附近对环境影响最小的地方堆放。

4.4.4.4 原状掏挖基础,弃土应边挖边运,不可施工结束后再转运。

4.4.4.5 对绿化区的弃土不允许堆放在绿化区内,影响该区环保。

4.4.4.6 弃土外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运输道路两旁的林木及农作物,不可损坏,也不允许乱开辟运输道路。

4.4.4.7 施工结束后,做好基面平整,并尽量恢复塔基地表植被。

4.5 运输及其他的环保、水保措施

4.5.1 在林区的工地小运输,只准拓宽原有人行通道,不许修建新的道路,以尽量避免砍伐林木。施工结束,应及时恢复施工中损坏的道路、桥梁及其它公用设施和地表,做好现场废料清理的植被绿化工作。

4.5.2 在林区或草地施工应注意防火,不准乱丢烟头(烟头应带回住地),尽量不用明火, 工作时划定工作范围,由专人负责监督,人员离场时,不得留有明火和暗火。

4.5.3 搞好环境保护、森林防火、森林植被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文化古迹、文化保护等工作。在施工中若遇到文物古迹、古建筑、古树、奇树等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报告业主和有关部门,确定是否保留。

环境及水土保持措施

4.5.4 在施工现场留宿人员, 不得乱扔废弃物, 不应随地大小便,不应有大的喧闹,搞好环境卫生,以保护环境的卫生和安静。

4.5.5 地面组装及地锚敷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4.5.6 选择牵引场尽可能避开树木及植被茂盛处。

4.5.7 工程施工部将不定期进行检查,确保施工作业符合环保措施和有关法规的要求,完工后必须经过当地政府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4.5.8 组塔采用内拉线悬浮抱杆,减少拉线地锚坑的开挖对植被的破坏。

4.5.10 各塔位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包装物不得余留在现场,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

4.5.11 对位于陡坡地形、非居民区的塔位,接地沟开挖可不形成封闭环形沿等高线走线,避免沿垂直方向开挖接地沟形成冲沟危及塔位边坡的安全。

第二篇:乡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

【摘要】水利工程影响着当地的环境以及经济发展,其中,水利工程管理中的水土保持就是是其规划中的重点,若在建设时水土保持工作做得不够完善,将会导致当地乡镇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从而引发乡镇生产条件下降以及其生态失去平衡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本次研究为探讨出更为合理科学的治理对策,现根据当地水土保持的现状以及水土保持防治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关键词】乡镇;水利工程;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的因素分析

水利工程项目中包括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土石料场等,在进行运作时常是通过地表剥离、塌陷以及压占等多种方式对当地乡镇环境地表植被和原地貌进行破坏,从而引发土壤蓄水能力不断下降的现象出现,导致当地乡镇的水土流失情况日益加剧;水利工程在施工期间所召集的工人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工,在施工场地居住期间其日常饮食以及生活起居所需,例如取暖、做饭等,大多是在附近山林内砍伐林木来解决日常问题,久而久之,长时间的人为破坏和林木砍伐,导致植被覆盖率日益下降,引发当地水土流失现象出现;施工过程时常因开挖植被引发原有表土和植被关系失去平衡,从而降低了表土层的抗腐蚀能力,经过环境的影响也将有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 2.水土保持的应对措施 2.1工程防护

(1)在工程实施期间应当注意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例如通过弃土区的背水面挖通排水沟,以来防止施工期间其遭受的水力侵蚀能够最大程度上减轻,同时还需将工程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排入引河,则在弃土区的迎水面中坡面至坡脚的位置设立截水沟,能够有利于其废水全部排至引河。(2)应当严格控制工程建设方对当地乡镇原材料的开采量以及深度,防止施工期间工程建设方为考虑施工的方便性和成本问题而沿线取材,从而引发当地的原材料地区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乡镇的生态环境,还会为以后其水土流失埋下隐患。(3)在开采土石时,应当注意选择原料地,开采前建立采石场的荒破需选择合理厚度后将其上层的腐质土剥离出来并放置一处,以便用于后期环境绿化的恢复。采土完毕后应当回填原地表的缺口,保证其植被的完整性。(4)为防止当地乡镇环境遭到污染,工程建设方在获得相关证书并取得当地河道部门审批后,应当根据计划数量严格按量开采,并根据国家相关污染规定,在其进行河滩取土和取砂场取材料时同时通过及时平整其缺口等措施,

[1]从而使得当地汛期洪流保持通畅。 2.2生态环境保护

(1)为防止当地乡镇水土流失情况加剧,施工单位应道发挥指导作用,在实施必要的工程防护措施外,还应该在其水土植被种植方面加大力度。(2)施工单位通过系统性的统筹以及科学的规划,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监督与预防,在进行抗旱防洪工作的同时消除其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多种隐患,并针对现状找出水土流失的来源,并通过改善土壤、河流、植被等措施加以实施,有利于当地乡镇生态环境的维持。(3)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应当注意增加当地土壤表层的植被覆盖率,例如通过种植一些能够具有保持水土功效的植被、农作物,或者选择种植一些耐旱耐涝的草种树木来降低水土流失现象发生率。(4)为了能够提高土壤的稳固性,施工单位应当传教当地农民采取先进的耕种方法,不仅能够对农业产品的结构进行合科学的优化,还可以使其与国家从水土保持方面给予长远的打算和保护措施方面有效的迎合。(5)以扩大林业发展为目标来提高当地的植被覆盖率,例如当地农民在饮食起居方面应当适当减少柴禾的使用情况,并选取其他能源代替,同时制定相关规定,表明植被覆盖率低于25%的山坡不得进行开垦,这种做法能够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并且在水利工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的稳定了水土流失现象,还对坡面防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6)对防护林带的管护与防护是使得当地水土能否保持永久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应当通过种植多种树木,并通过检查以及及时补植等抚育管理来让其快速成林,这样能有效加强防护林带的建设,具有降低风速、治理风蚀的作用,对其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7)建设单位将水土保持作为工作重点,纳入其对水土保持的监督与管理工作中。设计方案应当通过架空、地埋以及梯级结构等方法来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地表的伤害,防止出现挖填土石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地表和生态环境。(8)工程施工期间,应当限制其对地表的施工面积,在施工前及时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有利于维护其绿化环境。 2.3环境保护宣传

对当地乡镇人们不定期举办水土保持工作方面的讲座以及活动,并加大其宣传力度,告知人们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并加强人们的水土保持法律观念和环境意识,有助于顺利进行其宣传工作。 2.4制度管理

在建设单位施工过程中,当地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严密监督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措施,从而使其相关方案能够顺利进行,防止出现因制度不全面而导致乡镇水土流失的现象出现,并对违反单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给予相关惩罚,后责

[3]

[2]令改正并实施相应补救措施。 3.讨论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在开展和实施过程中,其各种因素常导致当地环境出现水土流失的现象,不利于水土的维持,对当地乡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其工程防护和生态防护是当地水土保持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大当地人民的环境保护宣力度,不仅有利于增加植被覆盖情况,还有效防止其水土流失,还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当地乡镇的生态环境,对水利建设中有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王晓福.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措施探析[J].河南建材,2016(04):212-213. [2]刘跃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防治及治理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10):63. [3]周爽.锦凌水库水土流失预测及其防治体系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6(12):49-53. [4]郭耀华.水利工程水土保持应对措施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08):78.

[4]

第三篇:水土保持方案(措施)变更报告书编制格式和内容要求

一、 生产建设项目发生下列变化的,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

1、 地点、规模发生变化,需要重新办理立项手续的。

2、 矿山、电厂、水利水电枢纽、机场等点型生产建设项目,其主要工程位置发生变化的。

3、 公路、铁路、渠道、管道、输电线路等线型生产建设项目,其线路位置变化超过30%的。

4、 生产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增加20%以上的。

二、 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依据项目变更后的建设内容和资料编制,变更报告书代替原报告书。变更报告书中章节名称和内容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审查要点》(水保监58号)的规定,并满足下列要求:

1.1.2项目基本情况中,应简述项目设计变更缘由及主要变更内容,明确变更后的项目基本情况。

1.1.3项目前期工作及方案编制情况中,对已开工项目可简化前期工作情况介绍,增加工程进展情况简介,并说明原方案报批情况和变更方案编制评审情况,明确变更方案代替原方案的内容。

1.5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中,应说明原方案防治责任范围和变化情况,明确变更后防治责任范围。

1.9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中,应说明原方案水土保持投资和变化情况,明确变更后水土保持方案投资。

2编制总则的编制依据中,应更新依据的技术资料及有关文件。 3项目概况中的进度安排中,对已开工项目应补充施工进展情况介绍。

1 5.2主体工程方案比选的水土保持分析评价,对已审批、核准和开工项目,取消此节。

5.3.8水土保持措施界定中,对已开工项目应补充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介绍。

7.3水土流失量预测中,对已开工项目应采用调查和预测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水土流失量预测,已产生水土流失量应采用调查或实测资料计算。

8.2.2分区防治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和8.2.4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已开工项目应明确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情况,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不做典型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

10.1.2估算成果及说明中,对已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资按实际完成投资计列。

11方案实施保障措施中,对已开工项目在相应节中,应增加实际实施情况介绍。

三、 水土保持措施(含取土场、弃土场)发生下列变更时,应编制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报告书:

1 、植物措施总面积变化超过40%的。

2、 工程措施工程量变化超过30%的。

3、 取土量在5万立方米以上,取土场位置发生变更的。

4、 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位置发生变更的。

四、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报告书编制格式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项目简况

简述项目位置、项目组成、项目实施情况、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情况。

2 水土保持措施变更情况

2 2.1 批复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

简述批复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框图及分区布设。 2.2 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内容 说明措施变更缘由及变更内容。 2.3 水土保持措施变更合理性评价 3 变更措施投资估算

估算变更措施投资,并明确与原方案比较变更措施投资的增减情况。

五、 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变更报告书编制格式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项目简况

简述项目位置、项目组成、项目实施情况、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情况。

2 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变更情况

2.1 批复方案的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情况

说明批复的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位置和数量。

2.2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变更情况

说明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位置变更缘由及变更后的位置和数量。

3 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选址分析评价

3 根据本规范3.2.3和3.2.4的规定,对变更后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设置进行评价,明确评价结论。

4 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措施布设及典型设计

根据本规范4.6的规定进行。 5 措施变更投资估算

估算取土(石、砂)场、弃土(石、渣、灰、矸石、尾矿)场措施变更后的水土保持措施投资,并明确与原方案比较变更后措施投资的增减情况。

六、项目主体设计和水土保持措施同时变化并需要变更报告书时,应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

第四篇:38文明施工保障措施方案——大气、水土、噪声、光热、震动等污染防治措施

文明施工保障措施方案

——大气、水土、噪声、光热、震动等污染防治措施

1.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和《武汉市建设工程文明施工管理办法》的规定,施工前,了解周围单位居民工作生活情况并向其通告,施工作业严格限定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夜间大噪声施工作业向环保局备案办证。

2.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消声措施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噪声。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按武汉市、甲方的有关规定严格限定作业时间。

3.施工运输车辆慢速行驶,不鸣喇叭。

4.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合理设置,电焊作业时采取遮挡措施,减少或避免光污染。

5.夜间施工使用高度灯照明和进行电焊时,设置挡板,避免照明和电焊时的强光刺射,干扰居民生活和司机夜间行车安全。

6.所有施工围挡及产生噪声的机械都设置吸音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降低噪声。

二、水土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前作好施工驻地、施工场地的布置和临时排水设施,保证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不污染水源、不堵塞既有排水设施;生活污水、生产废水经沉淀过滤达标排放;含油污水除油后排放。 2.施工中产生的废泥浆,在排入污水管网前先沉淀过滤,废泥浆和淤泥使用专门的车辆运输,防止遗洒,污染路面。工地建有单独沉淀池和排污口,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入污水管网。

3.施工中对弃土场地进行防护,保证弃土不堵塞、不污染既有排水设施。

三、空气环境保护措施

1.施工生产、生活区域裸露场地、运输道路,进行场地硬化或经常洒水养护,

2.装卸、运输、储存易产生粉尘、扬尘的材料时,采用专用车辆、采取覆盖措施;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和过程,优化施工工艺,制定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措施,在旱季和大风天气适当洒水,保持湿度。

3.工地汽车出入口设置冲洗槽,对外出的汽车用水枪冲洗干净,确认不会对外部环境产生污染后,再让车辆出门,保证行驶中不污染道路和环境。

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和达标活动,减少机械废气、排烟对空气环境的污染。

5.施工中,由材料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用料进行控制,限制对环境、人员健康有危害的材料进入施工场地,防止误用。施工中对裸土场地进行平整、碾压,植草防护或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6.施工中对弃土场地进行平整、碾压,弃土完毕植草防护或按有关要求进行处理。

四、固体废弃物处理

1.生产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堆放,按武汉市环保部门要求处理。施工现场设垃圾站,专人负责清理,作到及时清扫、清运,不随意倾倒。

2.施工弃土按设计或武汉市环保部门要求运至指定地点堆弃,随弃土随平整、碾压,同时作好防护,保证不因大风下雨污染环境。

3.加强废旧料、报废材料的回收管理,多余材料及时回收入库。 4.施工期间,保持现场清洁。不必要的障碍物、多余材料、施工废料、建筑和生活垃圾及时清除运出现场。

5.自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对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固体废弃物,按环保要求进行处理,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用品采用易降解的产品,集中堆放,按有关规定处理。施工中临时占用的场地,施工完成后予以恢复。

6.施工中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坚持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原材料的消耗,节能、节水、节约原材料,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第五篇: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及工作总结提纲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实施方案

一、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1、生产建设项目概况

2、项目区自然、经济和生态环境概况

3、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布局

二、水土保持监测布局

1、监测目标与任务

2、监测范围及分区

3、监测重点及监测布局

4、监测时段和工作进度

三、监测内容和方法

1、监测内容 (1)开工之前 (2)施工准备期 (3)工程建设期间

(4)水土保持措施试运行期

2、监测指标与控制节点

四、预期成果及形式

1、数据记录

2、重点监测图(重要弃土(渣)场要提供千分之一地形图)

3、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4、附件

五、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1、监测人员组成

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附件3: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提纲

一、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

1、项目建设概况

2、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概况

3、监测工作实施概况

二、重点部位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

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1)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 (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

2、取土监测结果

(1)设计取土(石)情况

(2)取土(石)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取土(石)量监测结果

3、弃土监测结果

(1)设计弃土(渣)情况

(2)弃土(渣)场位置及占地面积监测结果 (3)弃土(渣)量监测结果

4、………

三、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

1、工程措施及实施进度

2、植物措施及实施进度

3、临时防治措施及实施进度

四、土壤流失量分析

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分析

2、各扰动土地类型土壤流失量分析

五、 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

1、扰动土地整治率

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

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率

4、土壤流失控制比

5、林草植被恢复率

6、林草覆盖率

六、结论

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

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

3、存在问题及建议

4、综合结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下一篇:手术室季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