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学习动机和激发策略

2023-01-17

1 动机理论及相关研究

1.1 国外动机理论研究

Gardner和Lambert自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 对学习动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把学习动机归纳为两大类, 即归附型动机 (integrative motivation) 和工具型动机 (instrumental motivation) 。归附型动机指学习者对目的语有真正的兴趣, 希望能更好地同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 期望参与或融入目的语国家的社会生活, 甚至成为这个国家的成员。工具型动机是指学习者为了某一特殊目的而努力对目的语进行学习, 如努力学习英语以考取四六级证书, 并由此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与上述理论相对应的是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的划分。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归附型动机或融合性动机就属于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是指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当采取某种行为纯粹是为了获得该行为以外的某种东西时, 例如通过某项考试可以获得出国机会, 这种动机就是外部动机。工具型动机与外部动机相对应。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均受诸多因素影响。前者由个体内部原因引起, 如兴趣、好奇心。后者由外部因素引起, 如某个人或某件事, 以教学为例, 它可以是教师的行为, 教学环境, 课堂气氛等因素。

90年代出现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模型的扩展模式呈现多种不同版本。匈牙利心理学家Dornyei对外语学习动机提出三层说, 它为Gardner和Lambert的两个动机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Trembley和Gardner的扩展动机理论既基于Gardner和Lambert以前的第二语言学习动机模式的基础上又融入了主流动机心理学的期望值理论和目标理论。

1.2 国内动机理论研究

20世纪80年代, 是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的早期阶段, 国内的学者主要是介绍和翻译国外的理论。90年代初期以后, 研究逐步向深度发展。其中, 郑立华以法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 阐明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含两个方面:学生方面和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的影响要素包括学习目的、对语言的态度、性别与年龄、性格、与集体的关系、外语才能和学习效果。教师方面的影响要素包括教师知识、教师活动、教师性别年龄和师生关系。高一虹等人通过对大样本的系统调查分析, 自下而上地归纳出我国大学本科生共有的英语学习动机包括内在兴趣动机、成绩动机、学习情境动机、出国动机、社会责任动机、个人发展动机、信息媒介动机。并把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三大动机类型, 即工具性动机、文化性动机和情境性动机。工具性动机是指用目的语做工具达到特定目的, 如取得好成绩、作为信息媒介、提升个人发展空间等, 都属于这个范畴。文化性动机是指对文化的兴趣和关注。情境性动机独立于以上两者, 体现了微观学习情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2 动机激发策略

国内外对学习动机的研究均表明动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一定的教学情境下, 采用适当的教学措施, 利用一定的诱因, 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英语学习的需要并将学习需要转化为学习动机。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 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如下几点体会。

2.1 帮助学生树立恰当的学习目

学习目标是指学习预期达到的客观标准。学习目标一般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远的、总的目标, 另一种是近期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好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长远角度, 教师应该让学习者了解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一个或者外语水平低的学习者, 在未来的竞争中必然要处于劣势。除了长期的和较高层次的目标, 学习目标还包括简便易行的短期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现阶段性的短期目标提升成就感, 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同时还能使他们感觉到实现远景目标的可能性很大。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活动, 帮助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比如每节课上课之前可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 并在课程完成时, 以相对轻松愉快的形式 (如做游戏) 对课程目标进行测试。让学生通过测试体验自己的进步, 从而增强了对学习英语的动机。

2.2 创建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能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习, 有助于他们集中精力, 增强信心, 并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的, 教师首先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 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 真诚而友好的与学生对话, 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尽可能地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这样学生才不至于感到紧张和过度焦虑。比如, 在学生出现错误时, 尽可能不直接纠正, 而是用引导的方式提醒他自己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2.3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升学生兴趣的方法可以有很多, 比如, 设置有趣的课堂活动 (小品、辩论等) , 让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在角色的操练和扮演活动中会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 体会到一种受到尊重的满足感, 增强了成就动机, 从而促使其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有所体验, 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当堂可所教授的具体内容在课堂上创设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 提出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 引发思考, 提升学生兴趣。

综上所述, 教师只有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培养其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 才能使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摘要:尽管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承认, 但英语课堂教育始终处于疲态, 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动机的缺失是使英语教学陷入困境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 了解动机理论及其激发策略, 能够帮助外语教学工作者们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 从而提升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动机,激发策略,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 Gardner, R.C, 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 1972.

[2] Trembley.P.F, R.C.Gardner.Expanding the Motivation Construct in Language Learning[J].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5, 79 (4) .

[3] Dornyei, Z, K.Csizer.Ten Commandments for Motivating Language Learners:Results of an Emp irical Study[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1998, 3.

[4] 郑立华.法语专业学生学习动机调查分析现代外语[Z].1987.

[5] 高一虹.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自我认同变化的关系[J].国外外语教学, 2002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议NBA球队名称之“最”下一篇:如何强化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