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论文

2023-01-21

1 必要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点课程, 是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掌握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础课, 但由于该课程内容理论性强, 概念抽象, 学生难以理解。目前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中, 多数以书本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课件方式为主, 但传统的教育毕竟是遵循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模式, 注重于学习指导, 解决教学重难点练习等, 其基本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 学生被动地接受较为抽象的网络知识, 由于没有合适的可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工具来加深知识的理解, 学生对网络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 理解也不够深刻, 毕业后很难应对纷繁复杂的网络问题。因此, 高校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式, 迫切的需要一种工具或手段来改变目前网络课程教学现状。

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掌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和概念, 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先将这些抽象概念先聚像到实体上, 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后, 再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运用实践课程将抽象概念聚像到实体是教学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而建设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前提条件。

2 建设目标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实质上是一种全新“启发式教学”模式, 因此建设网络实验室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促进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 培养出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为目标。

3 建设的意义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对提高网络教学水平意义体现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增加教师教学手段;另一个是增加网络教学实验的内容。

4 建设内容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应面向经学生提供全网实践, 包括网络集成、网络开发编程、网络应用、网络安全等全方面的实验内容。虽然计算机网络实验室提供实验项目涉及相关课程众多, 但经过实践, 笔者认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4.1 硬件

硬件设施的建设, 是网络实验室建设中最为复杂的项目, 它包括以下几点。

(1) 实验室设备摆放布局, 及强电的设计。一般来说在布局设计中主要考虑对实验数通设备的摆放布置、学生与设备的接触方式、及防静电因素。在笔者接触的网络实验室的布局中, 多数学校采用设备集中放置, 学生与设备非直接接触的布局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实验室环境整洁、保护设备安全。弊端是学生无法直接接触设备, 较少了学生实验中的真实体验。

(2) 设备选择。一般来说设备选择要从经费、实验课程要求、设备厂家的市场占有率等几个方面综合。由于网络数通设备的生产厂家的不同, 其生产设备除基本性能外, 操作系统、价格有很大的差别。为使学生在毕业后做到“所学即用”, 绝大多数学校网络实验室购置的是思科 (Cisco) 、华3 (h3c) 、锐捷等主流厂商的设备。

4.2 软件

软件的建设可根据各个学校需求及师资能力, 购买或自己开发相关的产品。主要包括有:协议分析、协议仿真、教学课件等方面。

另外, 学校可根据经费、师资情况, 有选择的将一些需要昂贵设备上实现的实验内容, 例如安全、存储等方面的实验, 迁移到linux系统中, 运用linux相应的开放软件来实现, 这样不仅锻炼了师资, 还可以节约大量的经费。

4.3 师资

无论是硬件和软件的建设, 其基础都是人, 师资力量的强弱是决定网络实验室的最终的运用效率关键因素。实验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实验的管理、实验的讲解等都离不开师资, 师资建设是实验室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因此建设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提高实验室的运行效率, 是十分有必要的。

5 困难与解决

绝大多说网络实验室建设在建设时都会遇到诸如经费、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培养等问题。在面对此类问题时, 大多说学校采取了设备生产厂商合办网络学院的方式, 该方式厂商可为学校提供设备采购优惠, 提供全套的课程体系, 及师资培养等优惠, 学校付出教学必须使用合作厂商设备与系统的代价, 这样的合作不失为一种双赢的模式。

中国核心期刊 (遴选) 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外医疗》杂志欢迎投稿

电话:010-67348481 63385386传真:010-63385686 E-mail:zwylbjb@263.net地址:北京市丰台区菜户营58号财富西环名苑260 9室《中外医疗》杂志社邮编:100 054

摘要:本文探讨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必要性、目标及意义, 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的内容, 及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并给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探究产融结合促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的因素与路径下一篇: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