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复合全麻可减少异氟醚吸收量的临床研究

2022-09-12

硬膜外复合全麻是目前配合妇科临床手术的探索性麻醉方法。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手术中肌肉松弛要求, 且越来越多患者要求保留卵巢等器官的需求增多, 异位症病灶剥离术不断增多, 故手术时间延长, 出血量多, 这就促进术中麻醉质量不断提高。开展硬膜外复合全麻可以有效配合手术进行, 但与单纯全麻比较在麻醉深度、吸入药物量、血压、心率方面是否具有优势, 需进行研究。本研究对异氟醚吸入全麻和异氟醚吸硬膜外复合全麻过程中的BP、HR、BIS和MAC进行监测, 探讨术中中枢神经抑制的适宜深度, 以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9例, ASAⅡ~Ⅲ级, 年龄32~54岁, 随机分成2组, Ⅰ组异氟醚吸入全麻14例, Ⅱ组异氟醚吸入硬膜外复合全麻15例。

1.2 方法

Ⅰ组患者入室后ASPECT1000脑电监测仪监测脑电变化, 脑电电极安放如下:左眉为接地电极, 前额正中为参考电极, 左、右太阳穴为1、2导, 术中显示BIS的数值及其趋势图。Ⅱ组患者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 2%利多卡因加0.3%丁卡因5~10m L (加用1/20万肾上腺素) 行连续硬膜外阻滞, 有麻醉平面且血压恢复到接近麻醉前水平 (必要时使用麻黄素纠正低血压) 后行静脉快速诱导气管插管全麻, 再按Ⅰ组方法安放电极进行脑电监测。2组均予异丙芬2.5mg/kg, 司可林2mg/kg静注诱导后气管插管, 机械通气, 异氟醚和氧化亚氮维持麻醉, 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用ULTIMA麻醉气体监测仪监测MAC, 用惠普78352C型多功能监测仪监测血压、心率、心电图及脉搏血氧饱和度。2组均于诱导开始起每5min记录上述各项监测指标。计算手术开始时每例患者的平均BIS和MAC, 并对2组BIS和MAC进行比较, 术后对患者随访, 查问患者术中知觉。

注:Ⅰ组和Ⅱ组比较, P<0.01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SBP、DBP、HR情况显示, 2组患者麻醉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患者手术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 组患者开始手术后, BIS及MAC的差异有显著性 (P<0.01) 。见表2。2 组术后随访的结果无一例患者有术中知觉, 见表2。

3 讨论

围术期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 引起急性疼痛, 导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释放一系列的内源性活性物质, 影响心血管系统功能。疼痛可导致病人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 甚至心律失常。静吸复合全麻的病人往往在手术开始后, 由于镇痛不完善, 受到手术的刺激, 引起疼痛, 出现血压增高, 心率增快等现象。这时常常追加镇痛药或加大吸入麻醉药。而硬膜外复合全麻的病人先进行的硬膜外阻滞麻醉, 已有了良好的阻滞区域, 手术的刺激不会引起疼痛, 病人的血压和心率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波动。从应激反应的角度来看, 硬膜外麻醉能够减少手术或麻醉对患者的生理干扰, 它不仅使手术相关区域的交感神经充分阻滞而且使手术部位的向心传导阻滞, 从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的紧张性, 稳定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吸入麻醉加硬膜外麻醉, 由于硬膜外阻断相关的交感神经兴奋功能, 可抑制许多应激性激素的增高, 从而降低了交感神经的紧张性, 减少了因气管内插管及手术引起的儿茶酚胺分泌, 导致平均动脉压下降[1]。本实验通过比较术中血压、心率变化表明采用硬膜外复合全麻效果优于静吸复合全麻。

注:Ⅰ组和Ⅱ组比较, P<0.05

BIS是脑电双频谱, 一种数字量化的脑电, 其值从0~100。它综合了脑电图 (EEG) 中频率、功率、位相、谱波等特性, 包括了更多的原始EEG信息, 其值越大, 说明患者越趋于清醒, 其值越小, 说明患者大脑皮质受抑制的程度越深。可直观反映大脑功能状态及麻醉药效应, 并可作为衡量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药代动力学的指标, 被公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镇静深度最敏感、准确的客观指标。MAC指某种吸入麻醉药在一个大气压下与纯氧同时吸入时, 能使50%病人在切皮时不发生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时的最低肺泡浓度。自Eger于1965年提出作为吸入麻醉麻醉强度的主要指标, 已证明是一相对稳定和易于测定的麻醉强度指标[2]。因此, 监测BIS和MAC, 结合心电图、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血压等项能够准确判断麻醉深度, 使手术在适宜的麻醉浓度下进行, 避免麻醉过浅或过深所引的各种不良反应, 保证患者的安全,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本实验表明在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Ⅰ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比Ⅱ组吸入异氟醚的浓度要高, 使患者大脑皮质抑制的程度也更深。Ⅱ组因有硬膜外阻滞, 可减少异氟醚吸入浓度。而异氟醚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与用量有关。MAC越低表示异氟醚用量越低, 对大脑皮质的抑制也越低, BIS也越大。因此, 与静吸复合全麻相比, 硬膜外复合全麻可减少异氟醚吸收量, 减少药物浓度, 减轻大脑的抑制程度, 为手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硬膜外复合全麻方法的有利作用。方法 选择妇科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 ASAⅡ~Ⅲ级29例, 随机分成Ⅰ、Ⅱ2组, 静吸复合全麻组 (Ⅰ组, n=14) , 硬膜外复合全麻组 (Ⅱ组, n=15) 。记录术前与术中患者血压 (BP) 、心率 (HR) 变化, 以及术中双频指数 (BIS) 和最低肺泡有效浓度 (MAC) 值, 观察麻醉过程, 记录并研究2组结果。结果 Ⅰ组与Ⅱ组术中SBP、DBP、H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Ⅰ组中BIS平均 (54.58±8.37) , MAC平均为 (0.8679±0.2154) 。Ⅱ组中BIS平均为 (67.48±8.51) , MAC平均为 (0.3163±0.0062)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麻可减少异氟醚吸收量, 减少药物浓度, 减轻大脑的抑制程度。

关键词:硬膜外复合全麻,异氟醚吸收量

参考文献

[1] 杨雪媛, 胡晓, 吴新民.高位或低位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病人围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26 (11) :965~968.

[2] 梁汉生, 严相默, 卢兰生, 等.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全麻对异氟醚最低肺泡清醒浓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6, 16 (1) :81~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我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利用率下一篇:对宏观经济形势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