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肿瘤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及心理变化。

第一篇:妇科肿瘤论文范文

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作用。方法:将1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而护理干预组5例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抑郁和焦虑差异。结果:两组护理前A、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后护理干预组A、D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5。结论:采用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缓解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

关键词妇科肿瘤心理护理抑郁焦虑

医学研究显示几乎全部的肿瘤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尤其以妇科肿瘤患者更为明显并且在所有的不良心理中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故消除妇科肿瘤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是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的关键。为了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本研究对住院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现将过程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例妇科肿瘤患者均为住院治疗病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5.岁;初中以下学历1例高中、中专学历55例大专以上学历例;其中宫颈癌1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1例绒毛膜癌18例恶性畸胎瘤例将1例患者随机分成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5。

护理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以下心理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由于妇科肿瘤病程长、预后差加之女性患者心理的特殊性或道听途说认为自己所患的癌症如何可怕由此导致大多数的妇科肿瘤患者思想负担重认为自己所患不治之症表现为焦虑、抑郁甚至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不同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抑郁反应。

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激发患者生存欲望:部分患者对疾病和治疗过程存在认知错误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配偶介绍有关疾病的医学常识同时讲解治疗的基本过程以及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让患者放心;还有些患者会对疾病变化感觉敏感甚至失去治疗信心产生轻生念头护理人员此时要向患者讲解当下恶性肿瘤的治疗的最新方法并告知妇科肿瘤的治愈率正在不断提高许多肿瘤经过综合治疗已得到根治同时用抗癌成功事实来说明癌症并非绝症给患者以希望。

争取家属配合:做好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不能只靠医护人员单方面的努力患者家属的态度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家属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好家属工作与家属勤沟通做好其如何主动协助医护人员的解释工作让其与医护人员一起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使患者感受更多的关爱消除焦虑、抑郁心理。

统计学处理:应用P1.软件统计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护理前A、D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护理后护理干预组A、D评分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5。见表1。

讨论

妇科肿瘤患者心理问题普遍存在这些不良心理会降低机体免疫功能从而使癌细胞得以突然产生和增殖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变化和需求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本文通过深刻了解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个性化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试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指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和治疗纠正患者对恶性肿瘤的错误认识激发患者生存欲望;同时积极争取家属配合以求心理护理效果的最大化研究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组的A、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P<.5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妇科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总之心理干预对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问题有着重要意义起着药物难以取代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补充心理学知识积极开展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淑华.手术室护士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9,8():19.

陈小梅,胡秀娟,吴志娟.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7,1(1):77.

江萍,丁左鼎,徐庆红,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态评估及其护理干预模式[J].解放军护理杂志,9,6(1):1-.

邹冶.心理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观察[J].中医药导报,8,1(9):67.

作者:王华凤

第二篇: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心理护理的有效措施。方法:将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及心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妇科肿瘤; 术后; 心理干预; 效果

卵巢癌、宫颈癌、绒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肿瘤往往需要手术治疗,术后一系列生理及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因此患者不但需要承受手术及放化疗等身体上的痛苦,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患者出现心理异常的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对我院妇科收治的71例妇科肿瘤患者实施一系列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与同期71例实施常规护理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对照,旨在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妇科2010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42例,年龄24岁-77岁,其中卵巢癌32例,子宫内膜癌45例,宫颈癌33例,恶性葡萄胎9例,绒癌23例,排除性格障碍及精神病史者。

1.2方法:

1.2.1分组方法:142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两组患者在文化水平、临床体征、年龄、化疗次数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患者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情绪及心理变化。

1.2.2心理护理措施:①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患者一入院,护理人员就应对其心理状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为后期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供指导。妇科肿瘤患者一旦确诊,最初均会对检查结果难以接受,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无助、悲观、失望等心理,有的患者不能客观面对疾病,幻想奇迹出现,期望新药的发明,迷信偏方、秘方,一旦期望落空就会陷入消极状态中;有的患者惧怕手术或化疗影响生理、生育,担心给家庭及配偶带来影响,担心治疗费用等问题从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也有的患者对肿瘤认识不足,怀疑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具有否认、怀疑的心理。②加强护患沟通与交流:患者入院后为患者营造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术前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及麻醉方式,让患者充分了解术中常见情况及注意事项;对患者术后需注意的事项及如何应对化疗带来的负面影响等内容进行宣教。③患者术后心理护理: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随时会面对很多残酷现实,一时间心理很难承受巨大压力,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对术后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家属的愿望及患者自身乐观程度和心态,对患者的情况做出是否坦白或隐瞒的决定,交流中要根据患者 的承受能力及心情,一步步进行心理安慰,使患者尽量保持心情舒畅,以便积极配合治疗。④其他辅助护理措施:选择适合患者喜好的音乐进行播放,多数患者在欣赏20-30分钟音乐后,心情会明显好转,同时术后赏心悦目的音乐还能帮助患者分散注意力,减少患者术后疼痛及对手术结果的担心。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患者配偶和家人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不比患者少,一方面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情绪,以安慰鼓励患者坚持治疗,另一方面考虑治疗资金及陪护等方面的问题,这样的压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家属也会出现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对积极乐观的家属多进行沟通,嘱咐其对患者多家关爱和鼓励,对于心态不佳的患者家属应主动给予心理疏导,帮助其振作起来,给予患者更换的照顾与关爱。

1.3心理干预效果评价:采用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1],对两组患者焦虑、紧张、恐惧、悲观等评分进行比较。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紧张、焦虑、悲观、恐惧评分分别为1.60±0.47、1.78±0.59、1.90±0.69、1.35±0.37;对照组在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方面评分分别为2.39±0.56、2.35±0.77、2.66±0.78、1.99±0.58,两组在SCL-90量表中紧张、焦虑、悲观、恐惧等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显著。

3讨论

妇科肿瘤患者在术前普遍存在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这种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患者手术的效果及术后的恢复,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时刻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服务于临床,随时掌握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实施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围手术期[2]。癌症因其治愈率低,患者及家属对治愈感觉希望渺茫,妇科肿瘤患者情况更为特殊,由于生殖系统肿瘤会影响女性生理功能,手术最好的结局也往往需要切除部分或全部女性生殖器官,使患者承受手术痛苦的同时还要承受失去女性生理特征的心理压力,因此妇科肿瘤患者所承受身体及心理方面的痛苦远比其他肿瘤患者要高得多,因此,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缓解妇科肿瘤患者心理压力,是每一名妇科护理人员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多存在紧张、焦虑、绝望、孤独、无助、恐惧、依赖等心理,我们对71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采取一系列心理干预措施,分别从患者心理评估、有效护患沟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干预,同时与71例妇科肿瘤术后患者在SCL-90量表中在紧张、焦虑、恐惧、悲观等方面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上述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评分,提示心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总之,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护理中,我们护理人员应时刻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渗透于每个护理环节中,使患者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支持与关爱,从而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3]。本研究证实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妇科肿瘤患者术后负面情绪,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付永玉.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心理状态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07,22(1):16-17

[2]刘莉,林晓红,赵艺敏,等.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心理状态和干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57-159

[3]张聪慧.对癌痛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4):83

作者:高萍

第三篇:妇科恶性肿瘤与激素替代治疗

摘要: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由Geict和Spielment在1932年首创使用。目前HRT已广泛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及绝经期妇女,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减少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由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密切相关,目前对于HRT是否诱发妇科恶性肿瘤以及手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为改善症状能否应用HRT,已成争论的焦点。HRT的风险评价依然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妇科恶性肿瘤 激素 替代治疗

Gynecology department m alignant tumor and hormone substitution treatment

Wang Lige

性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迄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由Geict和Spielment在1932年首创使用。目前HRT已广泛应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及绝经期妇女,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和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减少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疾病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及延长寿命。由于许多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女性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密切相关,目前对于HRT是否诱发妇科恶性肿瘤以及手术后的恶性肿瘤患者为改善症状能否应用HRT,已成争论的焦点。HRT的风险评价依然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妇科肿瘤有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卵巢癌及外阴癌。其中宫颈癌发病率最高,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与雌激素关系最为密切 。

1 妇科恶性肿瘤与性激素

1.1 子宫内膜癌与HRT。

子宫内膜癌常见于高血压、肥胖、糖尿病、不孕不育、绝经延迟及长期使用雌激素的妇女。绝经后长期接受无孕激素对抗的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可能会使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继而演绎为子宫内膜癌,其发生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系数随雌激素的剂量和使用时间而明显上升,并且认为在停药后的5—15年内仍存在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一般认为使用雌激素者比不用者,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高出4—8倍。但由雌激素替代引起的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低,极少发生肌层浸润,5年存活率较非HRT引起的子宫内膜癌高。

早期HRT多是单纯口服短效较大剂量雌激素制剂,子宫内膜癌患病率上升。近年来,联合应用雌孕激素,防止了子宫内膜增生,避免了内膜癌危险性的增加。Pike等[1]研究发现,如果每月应用孕激素10天,患内膜癌的危险性几乎没有增加,雌孕激素连续地联合应用也几乎不增加其危险度。经行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

临床报道,早期、无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应用HRT,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对预后无明显不良反应。Lee[2]对106例接受过手术治疗早期、无淋巴转移患者进行了雌激素替代治疗观察,无一例复发,作者提出经过手术治疗的早期患者可以给予HRT。

尽管如此,由于缺乏对照,尚无结论性结果。临床上对术后是否采用HRT治疗,最好首先应向患者及家属谈明病情,告知肿瘤复发的危险及HRT治疗的好处,征得同意后方可进行。

1.2 乳腺癌与HRT。

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常将乳腺癌与HRT加以联系并作相关分析,因此使得人们对HRT是否致乳腺癌这一问题十分敏感。较早期的研究多阐述HRT可使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使用时间越长,危险性越大,其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绝经延迟、高龄生育,尤其是有乳腺癌或良性乳房肿瘤家族史和过去史者。Magnusson等[3]对3345例50—70岁的乳腺癌患者及3454 例相同年龄妇女进行对照研究发现,长期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会增加绝经后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亦有资料表明绝经后HRT大于5年,乳腺癌危险性可增加30-70%。应用HRT后发生的乳腺癌,其肿瘤生物学侵袭性低,体积较小,组织学分化好,预后较好。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长期使用HRT并不增加绝经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在使用结合雌激素剂量≤0.625mg时,或加用孕激素还能改善HRT期间出现乳腺癌的预后。但临床上为慎重起见,建议最好对绝经期妇女缩短HRT的治疗时间,以减少激素对乳腺的可能的不利影响。

亦有文献报道,Pike[1]提出对部分手术后的乳腺癌患者应用HRT,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未增加肿瘤的发生和复发机会。临床上要求医生使用时应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并结合雌孕激素受体类型、子宫内膜厚度及病理分型进行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是否应用。

1.3 子宫颈癌与HRT。

子宫颈癌的发生主要与早婚、早育、多产,多个性伴侣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与激素的应用无关。对于宫颈癌患者是否应用HRT,有研究认为,应用HRT的患者不但能提高生存率,减少肿瘤复发,亦可使长期放疗后的患者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合并症明显减少。因子宫颈腺癌对雌激素敏感,该类肿瘤类似于子宫内膜癌,可因应用雌激素而促进细胞分裂,因此在宫颈腺癌患者使用中应慎重。因宫颈鳞癌对雌激素不敏感,因此主张该类患者临床可以应用HRT。

1.4 卵巢癌与HRT。HRT与卵巢癌的相互关系研究甚少,迄今为止,无确切的证据说明激素治疗是卵巢癌的初始和促进因素。多数学者认为,HRT对妇女没有明显增加卵巢癌发病率的作用,相反表现出对卵巢癌的保护作用。一组因卵巢癌行双侧卵巢切除患者行HRT,其卵巢癌复发率显著低于未行HRT者,改善了生存率。尚存研究认为,HRT使卵巢癌的一般发生率降低,其危险系数仅为0.6—0.9。

2 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注意事项

激素治疗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有利亦有弊,一方面可以缓解因性腺切除和治疗引起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亦有可能导致肿瘤的复发,使病情进展。为保证HR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医生必须掌握适应症、禁忌症,严格进行药物选择及严密监测。目前,对于妇科恶性肿瘤生存者的激素治疗相对适应症为:

①严重的更年期综合征。②阴道萎缩,性生活困难,反复泌尿生殖道感染。③由性激素低落引起的精神障碍。④预防性替代:防止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禁忌症为:①心肌梗赛、脑血管意外、脑暂时性缺血发作。②急慢、性肝病。③血栓栓塞行疾病。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血症。⑤癫痫。雌激素的选择上,对于有子宫的患者要加用孕激素,无子宫的患者,则无需加孕激素。因泌尿生殖道局部症状需要用药者,最好局部用药,如雌三醇软膏,这样既可达到改善局部症状的目的,又对肿瘤几乎无不良刺激。常用的雌激素有尼尔雌醇、孕马雌酮、戊酸雌二醇等,可口服和外用。孕激素有黄体酮、甲羟孕酮、甲地孕酮等,黄体酮需注射给药,甲羟孕酮价格较贵,一般主张使用甲地孕酮,该药无对抗雌激素对血脂的平衡作用。一般认为激素剂量,以最小剂量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为适宜,即采取最低有效剂量,使外周血雌激素水平达到正常周期的卵泡早期水平即可。

由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与性激素关系密切,临床医生在使用中一定要慎重。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一般情况、症状的轻重、肿瘤的分期、恶性程度及控制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在取得患者知情选择同意的基础上方可进行,并进行定期随访和严密监测。随访内容主要包括定期监测乳腺、子宫内膜情况及行盆腔检查,一旦出现复发,应立即停用。大多数学者认为HRT使用时间不宜过长,最好在2年内[4]。

总的来说,HRT不增加或仅少量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对子宫内膜癌发生的危险性影响不大,亦不增加宫颈癌的发生,对卵巢癌发病率的影响现尚无明确定论。对于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能否选择性的应用HRT,学者多主张肿瘤小、分化好、性激素受体阴性早期复发危险小的乳腺癌患者,分化好、肌层浸润少、无淋巴转移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及上皮性卵巢癌和宫颈鳞癌患者可以应用HRT,HRT应用后对肿瘤的进展和复发并无明显影响,对宫颈腺癌及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不宜应用HRT。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治愈率与生存率在明显提高。临床中,只要医生具体患者、具体对待,用前做好效益—风险评估,让患者和家属知情选择、加强随访监测,患者的生存质量亦可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1] Pike MC,Peters RK,Cozen W,et al.Estrogen—Progestin replacement therapy and endometrial cancer.J Natl Cancer Inst,1997,89(15):1110

[2] Lee RB,Burke TW,Park RC.Estrogen replacement therapy following treatment for stage I endometrial carcinoma.Gynecol Oncol,1990,36(2):189

[3] Magnusson C,Baron JA,Correia N,et al.Breast-cancer risk following long term oestrogen-and oestrogen-progestin-replacement therapy.Int J Cancer,1999,81(3):339

[4] 黄薇,朱慧莉。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激素治疗问题[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7):509

作者:王利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航海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翻译文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