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论文

2023-01-2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切实贯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 真正把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看待, 比较多地采用学生边学边实验的教学形式,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 仍然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如何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 改进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品质, 它具有趋向性和选择性。学生一旦对某一事物信号激起兴趣, 必然产生探究反响, 而此时兴趣则转化为情感。情感是心灵的窗口, 它激发学生认识的形成和发展, 是思想物化的重要条件。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而这种由兴趣转化的积极性具有动力功能、导向功能和强化功能, 他完全符合学生心理。因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十分重视兴趣、情感的激发。

每当接触一个新的物理概念以前, 都要尽量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去探究、研究的欲望。比如:学习比热一节, 现准备两种质量相同、温度相同的不同液体——水和煤油。然后用两个同样的酒精灯给他们同时加热, 过一会儿, 让学生观察放在两种液体中的温度计的示数有何不同, 然后提出:如果让水上升的温度跟煤油一样高, 怎么办?由实验提出, 如果将它们升高一样的温度如1℃, 谁吸收的热量多, 从而将比热这个较难理解的概念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了。

2 发挥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参与的水平愈高, 教学效果愈好。实验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主动地揭示问题的发生、发展过程, 培养其观察、思维技能, 形成物理思想和科学态度。要加强学生参与实验教学活动, 教师的教改意识与正确引导学生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要完成好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探求知识、寻找规律的途径。通过实验探究,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技巧和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 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完成发现, 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 得出结论, 找出规律;又经过练习、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不但可使学到的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更灵活, 而且可使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及思维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分组实验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 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 课堂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完成某种过程, 而在于通过某种活动促使学生在行为上发生某些重要的变化, 如在学生身上引起的认识上、理解上、技能上、态度上的变化。如果学生通过主动参与教学, 在教师的积极指导下获得物理知识, 则会印象更加深刻, 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根据这一思想, 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将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性实验, 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

引入时通过演示窗帘被自动拉开、合拢的现象,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闭合一个电键, 只有一个窗户的窗帘被拉动, 而其它窗户的窗帘不受影响?”

4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物理课程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式下,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媒体技术正在深入课堂, 现代技术的应用必然促使素质教育的发展。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 能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情感、注意力和兴趣;能动态反映概念和规律的形成, 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多媒体的大信息量, 大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 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的教学, 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例如, 我在组织《电流的磁场》一课的教学时, 就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 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 根据教学环节中的重要内容, 合理恰当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设计课堂教学。教学环节是演示奥斯特实验和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场中的物理现象。该内容的教学通常是用小磁针来做演示实验, 但由于小磁针太小了, 可见度差, 坐在教室后半部的多数学生难以看清实验时的情形, 影响了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智能培养。为此, 我在实际教学中改用投影仪演示, 把通电导线、小磁针和螺线管等实验装置通过投影仪投影到大屏幕上, 以增强实验可见度, 加强实验效果, 从而能够较好的发展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让学生经过观察、讨论后进行总结, 由于实验现象明显, 顺其自然得到了重要结论。

5 充分发挥教材中“小实验”的作用, 训练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物理小实验 (小制作) 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 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这些小实验 (小制作) 有的侧重于操作, 有的侧重于设计, 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一方面, 简单易做, 可以由学生自己取材, 自己动手实验,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紧密配合教材,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筋, 从中领悟学习的物理的方法, 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 促进他们的智能融洽结合, 和谐发展。

搞好初中物理小实验 (小制作) 的教学, 教师是关键。首先, 教师应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包括实验的组织形式, 时间安排和效果检查等, 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设备不太复杂、材料容易收集, 操作比较简单的实验, 就让学生自己去做, 以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 同时也可以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其次, 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验, 特别是小制作和设计实验, 教师要给予指导, 甚至做出示范, 这些小制作要定期评比, 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积极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发现物理规律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手段。因此, 教师应特别注意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实验来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积累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物理为他们带来的乐趣。

摘要: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初中物理教育要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这就为物理教学规定了一种必要的、也是不可忽略的教学手段, 同时也使我们意识到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将起着主宰作用。

关键词:实验教学,方法,效果

参考文献

[1] 物理教学探讨[Z].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基于电商环境下的化工塑料销售模式探究下一篇:DST测试技术在渭河盆地氦气地热井的应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