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控制体系范文

2024-05-14

多级控制体系范文(精选3篇)

多级控制体系 第1篇

近年来互联网上快速发展的搜索引擎技术提供了快速信息检索的有效方法, 但这些搜索引擎主要针对网页信息, 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2,3], 无法适应国网调度与分控中心一体化运行、与省网调度同质化管理的业务要求, 难以支撑调度管理的纵向贯通体系。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结合电力行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实践[4,5], 在现有智能化搜索的研究进展基础上[6,7], 以现有调度管理信息检索需求为导向, 提出基于云计算支撑技术的搜索引擎体系结构及应用部署模式。该搜索框架关注于高电力信息搜索的查准率、查全率和查找速度, 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优点[8,9], 实现节点分布式管理、资源动态伸缩、服务高可用性等功能,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电力资源搜索服务, 支撑多级调度机构数据的纵向贯通, 为研发性能良好的电力资源搜索引擎系统提供依据。

1 搜索引擎问题选型

随着D5000的建设, 调度信息的规范性越来越高, 使调度领域的信息搜索逐渐具备了技术可行性。调度管理应用代表了调度领域对信息搜索的主要需求, 可以基于OMS对调度信息搜索做典型分析。调度管理对信息搜索的需求, 主要体现在扩大信息搜索范围、多级搜索集成等方面:一是扩大信息搜索范围, 目前在OMS中已实现了基于文字索引的关键字搜索, 支持对调度管理 (3区) 范围内中的各类文档资料索引提取及搜索功能。云计算环境下的搜索引擎需要扩大搜索范围, 横向覆盖1区、2区、3区的关系库和文件, 实现调度中心内部的全面搜索;二是多级搜索集成, 需要在关键字搜索的基础上, 研究跨调度中心的搜索引擎纵向集成, 从而保证搜索的灵活性和全面性。以上需求, 在D5000调度管理类应用的建设中已有了不同程度的实现, 但随着应用功能的深化, 目前基于文件索引的信息搜索已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迫切需要扩大搜索覆盖面, 实现纵向多级调度之间的分布式搜索。

2 云搜索体系架构设计

在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的已有成果基础上, 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分析, 结合云计算的理念并充分借鉴了电力行业研究成果[10,11], 从IT角度构建了调度管理层面的云搜索体系架构, 对部署形式及其所提供的按需服务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和分析, 形成了资源和管理适度集中的部署方案, 充分发挥云计算作为调度生产管理重要技术支撑手段的作用。

2.1 部署架构

在云搜索整体架构中, 搜索引擎分两级部署 (国网省一级, 地县一级) , 两级搜索通过远程服务调用进行数据交换。调度机构使用云桌面系统, 厂站也通过云桌面实现接入, 形成“两级部署, 多级应用”的部署架构。如图1所示。

在云搜索引擎的部署模式中, 全部功能都集中部署在调度中心, 通过和数据中心相类似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 改进了传统的数据中心之间的数据交换方式, 上下级搜索引擎之间通过远程服务调用实现了更快速灵活的集成, 而且只传递搜索结果, 并通过排序减少数据流量, 实现广域规模下的分布式部署架构。因此调度中心的搜索节点部署基本相同, 二级搜索引擎具有向上、向下的服务接口, 一级搜索引擎仅有向下的服务接口。各级调度机构和厂站节点在部署上完全相同, 通过桌面终端, 获得搜索服务并应用。

2.2 服务架构

为满足调度领域的搜索需求, 云搜索引擎需要提供基于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以及下级搜索引擎等数据源, 覆盖调度领域各类数据的信息搜索服务。对于搜索服务的使用者, 由于搜索引擎的分布式部署架构屏蔽了上下级搜索引擎之间的关系, 而且国调、省调所部署的搜索引擎在功能上是类似的, 因此讨论搜索服务功能只用基于单搜索节点。搜索服务可分为两大类:人机服务和公共服务。人机服务是直接向用户提供的搜索服务, 可集成到云搜索引擎的整体门户中;公共服务是向各级搜索模块提供的公共服务, 可通过标准的SOA服务接口被其他模块调用。两大类服务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支持应用模块, 如图2所示。

2.3 技术架构

以云搜索引擎的服务架构和调度管理应用需求为依据, 从搜索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两个方面进行技术选型, 构建云计算环境下搜索引擎的服务平台, 支持上层业务应用。整体技术架构如图3所示。

电力搜索层通过将IEC 61970, D5000等模型中的数据结构固化到搜索引擎框架, 提供面向调度管理 (早会报、设备查询、日志查询等) 的电力搜索服务。在检索结果反馈上, 搜索云基于B/S架构, 采用富客户端技术进行信息展现。在具体的信息展现上, 主要关注于两方面目标:一是丰富的用户界面;二是智能的数据模型。对此通过富客户端技术集成桌面应用的交互性和传统网络应用的部署灵活性, 进行信息展现建模和成本分析, 基于Web服务驱动实现面向服务的展现层模型。

搜索平台层提供搜索服务的操作接口, 包括信息发布与提交、信息索引和信息查询等。信息的发布与提交采用了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通过抓取器轮询文件目录和数据库, 在发现数据变更的情况下对变更数据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针对业务系统提交的信息进行主动索引建立。信息的索引与检索是沿用开源搜索引擎框架, 主要在开源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中文分词和专属电力行业的索引字段。搜索云底层技术关注于各类数据的索引和存储, 技术选型上主要融合了搜索技术和云计算技术, 主要关注于分布式存储的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借鉴HDFS的技术架构和实现机理进行文件备份和元数据管理, 并在云存储的基础上构建分布式文件系统来进行索引文件的高效存储。

3 搜索引擎应用整体流程

搜索引擎的整体应用流程主要包含4个阶段:索引抽取、索引存储、数据查询、用户访问。信息搜索请求原则上都必须经过4个阶段流转。由于索引抽取是开销最大的阶段, 在索引存储阶段引入缓存机制, 使绝大多数搜索请求只用经历后3个阶段就可以快速得到结果。基于应用流程, 分析构成搜索应用的模块视图, 建立对应的应用架构, 形成包含4个步骤的主流程、6个主要模块的应用总体设计, 如图4所示。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调度管理应用对信息搜索的主要需求, 探讨了面向多级调度管理的云搜索引擎体系架构。通过借鉴云计算、信息检索等技术的关键特征, 研究了面向调度机构的搜索部署架构、服务架构、应用架构, 分析调度信息搜索的应用模式, 在扩大信息搜索范围、多级搜索集成、高性能搜索、个性化搜索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应用设想, 更好地支撑调度业务一体化运作。

摘要:提出了一种面向大电网多级调度管理一体化的云计算搜索引擎体系架构设计方法。该方法引入云计算理念, 在大电网多级调度管理一体化IT基础设施资源充分整合的基础上, 通过调度数据网络将分布于各调度中心的业务数据资源进行有效组织、布局和管理, 按照"需则可用"的总体思路, 为调度管理等业务应用提供高效的数据共享、交互、检索等各类服务, 实现"随需共享"目标, 并支持数据的定制化访问和可视化展现。文中着重分析了大电网多级调度管理一体化云搜索引擎的体系架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整体设计, 为基于成熟、稳定、可靠的开源搜索引擎平台研发系统原型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智能电网,调度管理,调控一体化,云计算,搜索引擎

参考文献

[1]张卫丰, 徐宝文.Web搜索引擎框架研究[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 11 (3) :376-378.

[2]刘畅.综合搜索引擎与垂直搜索引擎的比较研究[J].情报科学, 2007 (1) :97-102.

[3]印鉴, 陈忆群, 张钢.搜索引擎技术研究与发展[J].计算机工程, 2005, 31 (14) :54-56.

[4]崔晓祥, 李娟.基于支持向量机回归的电力系统负荷建模[J].江苏电机工程, 2012, 31 (3) :37-42.

[5]尹飞, 李新家, 祝永晋, 等.单亲遗传算法在电力计量器具配送问题中的研究[J].江苏电机工程, 2013, 32 (1) :43-46.

[6]赵海波, 黄勇理, 陈胜, 等.基于电厂运行数据库的专业智能搜索引擎[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3, 23 (8) :25-28.

[7]袁林.基于搜索引擎的电力调度知识管理系统[J].电力信息化, 2008, 06 (7) :115-118.

[8]WEISS A.Computing in the Cloud[J].ACM Networker, 2007, 11 (4) :18-25.

[9]陈康, 郑纬民.云计算:系统实例与研究现状[J].软件学报, 2009, 20 (5) :1337-1348.

[10]赵俊华, 文福拴, 薛禹胜, 等.云计算:构建未来电力系统的核心计算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0, 34 (15) :1-8.

胶带输送机多级驱动系统控制研究 第2篇

关键词:CST;传送带;控制系统

胶带输送机是选煤厂、斜井运煤的主要运输设备,带式输送机具有运量大、运输连续、维护简便等特点,在煤矿生产中是比较经济可靠的运输设备,所以已成为井下原煤运输的主要运输设备。但由于三相异步电机起动性能差,而且起动电流大,对电网的冲击给其它用电设备带来影响;动转矩大,与带式输送机直相连起动,会增加胶带的张力,缩短胶带的使用寿命。为了式输送机胶带及其它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带式输送机上应用可控起动显得非常重要。目前大型带式输送机可控起动装置主要有液力调速装置、液体豁性传动装置、交流电机软起动装置等几种。

CST(ControlledStartTransmission可控传动技术)是由美国R。CkwellAutomation/Dodge公司研制开发的一种带有电一液反馈控制及齿轮减速器,在低速轴端装有线性、湿性离合器的新型机电一体化软起动系统。该装置通过比例阀及控制系统实现软起动与功率平衡,是集减速、离合、调速于一体的传动装置。典型的CTS系统主要由机械传动系统、电液控制系统、风冷热交换器、油泵系统、冷却控制系统等五部分组成。在传动系统稳定阶段,CST装置与液力偶合器不同,CTS的反应盘像液压制动器一样完全锁住,此时不产生滑差,没有效率损失。CTS是目前唯一能保证在紧急停车或突然断电时提供可控停车的驱动系统。

一、CST系统介绍

(一)CST系统的原理

CST系统是由微机控制的机械与液压组合的系统。它的主机是一个装有湿式摩擦离合器反应盘的齿轮变速器。CST系统之所以具有良好的起动、停车、调速和功率平衡的功能,主要是通过控制主机摩擦离合器反应盘来控制行星传动的差动功能实现的。摩擦离合器反应盘是内轮毅、外轮毅、环形液压缸及静、动摩擦片等的统称。它的传动路线、转向及其冷却示意如图2.2所示。这种摩擦离合器反应盘传动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液粘传动的摩擦定律,液粘传动常用的液力传动油或硅油基本上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规律,它的动力粘度不随剪切速度而变,剪切应力与剪切速度成正比,被视为牛顿流体。CTS系统主机的摩擦离合器反应盘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牛顿内摩擦这一基本原理设计而成的液粘调速离合器。

(二)CST装置的特点

CST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a.软连接、可控软起动(停车);

b.集机电控于一体,具有完善的智能故障自诊断功能;

C.有效延长皮带机整体使用寿命,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d.完善的多点驱动功率平衡解决方案;

e.控制系统开放,易于实现数据共享和网络化,便于整体矿山自动化系统的集成。

二、驱动控制系统的实现

随着现场总线技术、PLC技术、控制网络的迅猛发展,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采用现场总线技术、PLC等构成网络,能够实现对现场数据的采集几处理、控制和通讯功能,监测接触器故障、液压故障、绞车过速、打滑、油温超限、绞车张力过大、绞车张力过小和张紧限位故障、跑偏开关、拉线开关、纵撕傳感器、堆煤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打滑传感器、洒水装置等信号;具有过载保护、接地漏电保护、接地漏电跳闸、短路保护、缺相保护、先导保护及欠压保护等功能;同时对CST装置的各种信号进行检测并控制CTS的运行。本文主要研究CST装置的控制方法与实现。

(一)CST控制原理

基于PLC的控制系统可对每台CST装置进行监视、控制和操作,并提供用户接口。采用CST的主要目的是在起动过程加速阶段降低张力作用对胶带输送机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控制起动上升曲线,可减小胶带输送机空载或满载起动时带来的瞬时尖峰张力,从而得到一个满意的动态结果。在一些超长的带式输送机应用中,通过在上升曲线中增加一段缓冲特性来提升起动性能。缓冲性确保胶带输送机在起动初始阶段逐渐张紧,胶带输送机各部分单元在胶带输送机正常加速之前处于低速低起动力矩的运行状态,这降低了胶带输送机的应力作用。在一些超长、多摸数胶带输送机中,胶带机内存储的动应力能量在制动过程中会出现反作用,产生尖峰应变力,甚至比起动过程产生的影响更大。

在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尤其对停车失败或紧停制动这些状态下应力波的分析结果,需要为CST的停车过程提供一减速曲线,这种减速方式通过在输出轴上安装飞轮系统进行解决。再大多数应用中,依靠与皮带输送机相连的驱动装置和电机的惯量,控制环形活塞压力也可得到这种特性,带式输送机监控系统设计。

(二)系统组成

控制系统选用AB公司的SLC50O系列作为控制器,并支持多种通信方式。过HD十网实现现场级人机界面装置Pna1eVlwe与中央处理器进行通信控制和显示相关信息。

主驱动控制系统是典型的串级控制系统,离合器压力反馈控制系统构成系统的副回路,输出轴速度反馈控制构成系统的主回路;控制器皆采用PDI控制。从驱动控制系统为电机功率闭环控制系统,功率给定信号由主电机功率检测信号确定,是典型的随动系统。

PDI控制是控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控制规律,实际运行经验及理论分析充分表明,这种控制规律在对相当多的工业对象进行控制时能够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因而在本系统中控制器皆采用PDI控制算法。

三、结束语

CST(ControlledStartTransmissi可控传动技术)这种新型机电一体化软起动系统,通过比例阀及控制系统实现软起动与功率平衡,是集减速、离合、调速于一体的传动装置。是目前唯一能保证在紧急停车或突然断电时提供可控停车的驱动系统。

参考文献:

[1]吴式瑜,岳胜云.选煤基础知识[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

多级控制体系 第3篇

一、需要面对的问题——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弊端

现行牙买加体系基本上处于无政府、无秩序状态, 该体系少有人为协商的秩序, 但却存在着实力对比后形成的自然秩序, 变成了弱肉强食的霍布斯森林。总体而言,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霸权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 美国的金融霸主地位不但没有减弱, 反而有所增强, 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 更是超然独大, 享尽特权利益。表现在:只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世界范围的铸币税收入的大幅增加;利用霸权地位打击竞争对手;利用汇率浮动摆脱债务。

2、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不公正的体系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公正性是十分明显的。首先,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没有确立公正性原则;其次,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具有明显的汇率制度的财富效应, 美国通过从其在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中直接获益。

3、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一个低效的体系

金融危机频发已经成为现行牙买加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未尽, 次贷危机又轰然爆发。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在操作上的低效性, 具体体现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的过度波动以及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金融操作的监管不力。金融理论界始终存在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 只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而时骤时缓。然而现实的国际金融实践却按照其自身规律向前发展, 在实力对比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 任何改革措施不异于与虎谋皮。

二、分析问题的新方法———“均势理论”

均势理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最古老的理论, 是当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基础, 该理论所探讨的是均势及均势机制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近代民主国家兴起后,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状态和均势原则受到了普遍的重视。进入上世纪, 随着国际关系理论中现实主义学派的兴起, 均势概念得到了系统的阐释和发挥,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 成为解决国际政治关系问题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策略。

1、均势的内涵

均势在《现代汉语辞典》 (2005年版) 中的解释是:力量平衡的形势。这里的“力量”当然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或者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中的各种力量。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均势理念是与自然界中的平衡现象相吻合的, “均势在客观安排和现实政策层面上都与均衡、平衡等词汇是同义语, 这恰恰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客观景象, 突出表现为一个若干自主力量组成的体系内部的稳定性, 一旦某种外部力量或内部因素变化导致失衡便出现秩序的重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许多现象经常呈现出平衡-失衡-平衡-再失衡……如此循环的演化。这种基于力学视角的基本认识, 说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均是一个巨大的力场, 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来形成合力效应或变换力的运动轨迹”。

我国学者张贵洪对均势理论的一般含义做出了比较完备的介绍, “国际关系中的均势意味着权力大致平均地在一些国家内分布。……均势作为国际关系的分析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面:首先, 均势是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的一种实际状态 (situation) 。……其次, 均势是一个国家对外关系中所采取的具体政策 (policy) 。……由此均势政策表现为四种类型:创造均势;维护均势;争取‘有利均势’;保持有利均势。以及两个基本手段:或致力与军备竞赛、扩充势力;或组织恋歌阵线, 共同遏制称霸国家。再次, 均势是一种按均衡原则组织起来的体系 (system) 。通过集体多边外交, 形成相互制约, 实现制止强权牟取世界领导权的目标, 这样的国际体系就是均势体系”。

比较霸权体系, 均势状态显然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处于均势状态的任何一方都无法承担试图改变已形成的均势状况的代价, 或没有能力、没有决心来改变这一状况。从军事角度讲均势是一种进攻与防御的战略平衡状态。而以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更为准确, 即均势是一种‘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um) 状态。”如果均势状态是目标, 均势政策或策略便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均势与多极有着内在的联系, 多极化是制约霸权体系和维护国际安全的主要力量和因素。虽然存在一些声音鼓吹单极有利于国际体系的安全与稳定, 为霸权者摇旗呐喊, 但多数学者还是主张多极均势, 例如, 以摩根索和基辛格为代表的学者就认为多极有利于国际体系的安全, 并认为最稳定的世界格局应该由五个以上、奇数的强国组成, 它们相互独立、力量大致相等。

均势理论具有现实的合理性和内在的客观规律性, “国际社会在本质上是缺乏权威的, 而各种主观和客观条件造成的均势则是维持其稳定的主要途径。一国无论奉行何种外交政策, 其追求的目标中总是含有均势的成分在内, 只是在表现形式上或直接或间接, 或明显或淡化而已。”

2、均势的功能

“汉斯·摩根索认为, 均势有两大功能: (直接对抗型式下) 维护国际体系的稳定性和 (竞争型式下) 保护国家独立性。” (张贵洪) “詹姆斯·多尔蒂概括博林布罗克、根茨、梅特涅和卡斯尔雷在阐述古典均势理论时, 认为均势有各种目的和功能。它应该能够:防止世界性霸权;维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及体系本身;保证国际体系内的稳定和相互安全;通过威慑防止战争爆发来巩固和延长和平, 也就是说, 通过对抗使侵略者意识到, 其扩张政策可能导致敌对联盟的形成。”我们可以把上述有关均势的功能简化为:防止和抵制国际体系中的霸权, 维护国际体系的安全、稳定与和平。以上是对与均势以及均势机制的功能的理论描述, 在现实中均势机制也为建立秩序、维护和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例如,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三十年战争, 确立了民主国家的主权、领土与独立原则;建立在欧洲列强均势基础上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的百年和平;核均势也在核武器诞生后的几十年间一直维持着核大国间的恐怖和平。

3、“均势理论”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适用性

这是一个不用过多讨论的问题, 如果在国际关系中, 均势的形成将更有利于民主化及世界和平, 那么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均势也应该起到同样的作用。只是我们还不习惯用国际政治理论来思考国际金融问题。在不可能形成世界中央银行的情况下, 均势显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对于中国和大多数国家而言是一种理想状态, 是实现国际货币体系民主化和长久稳定的最有效和、最可行的途径, 而且目前的形式也客观地正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 不知不觉中, 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初现多极化的端倪。欧元持续上涨, 美元持续贬值, 人民币上涨的幅度也很大、上涨的压力和预期都很强烈。显示着美国作为霸主地位的削弱和以欧盟和中国作为分别一极的形成, 以美、欧、日、中为核心的多极局面正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逐渐形成。

三、中国的战略选择: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1、采取均势战略, 制衡美国的金融霸权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种种弊端皆源于美国的金融霸权, 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中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作为政治大国, 不应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默认和忍受美国的金融霸权, 应该积极作为, 至少应该在战略上采取均势政策, 以均势状态为目标, 抵制美国的金融霸权, 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极化的、高效、公正的目标发展。

2、增强实力, 作好成为“一极”准备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国已经成为金融大国, 至少具备成为金融大国的潜力, 人民币必然而且正在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极, 我们须正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已经取得的地位, 承担起相应的义务, 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为了迎接更大的使命, 首先须打好内部的基础, 完善金融体系的运营与监管, 提升金融系统的效率与功能。在这些方面, 中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3、扩大货币合作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领域, 中国应该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其中, 既维护我们的合理利益, 也进到相应的义务。尤其在亚洲地区, 应构建成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货币合作。

(1) 推动大中华货币圈的建立

构建包括香港、澳门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纳入台湾) 在内的大中华货币圈对于中国而言应该成为首要选择, 这是形成多极均势局面的前提和基础, 也是目前中国可以采取的最有可能和最易实行的措施。即首先在国内统一货币, 名之以“中元”或“华元”。这一过程可以分两步走, 首先固定相互之间的汇率, 然后在逐渐过渡到统一的“中元”或“华元”。

(2) 积极推动亚元区的建立

同欧美相比较, 亚洲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多样性和巨大的差别使得亚元区的建立困难重重。尽管如此, 亚洲在经济金融实力方面的整合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切有关亚元的讨论都是积极的、建设性的, 我国应该主动参与, 促使亚元以某种方式实现。目前正热烈讨论的中、日、韩货币合作以及“东盟10+3”货币合作都是一种积极而有益的进展, 对亚元区的最终建立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 建立或扩大亚洲多边的、开放的危机互助机制, 为亚洲以至世界的金融稳定承担义务。

(3) 探讨中俄货币深入合作的可能性

中国在建立货币区这一问题上思路要开阔一些, 不应只局限于亚洲, 本文认为, 探讨中俄货币合作也应该是中国和俄罗斯两国共同的一项重要的选择。中俄两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在政治军事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 所以在货币领域的合作还是具备一定条件的。首先, 两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并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 而且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挤压, 具有着共同的利益。其次, 两国都属于转轨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并不十分巨大。再次, 两国国土相连、贸易便利, 而且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互补性。最后, 两国货币合作将具有巨大的影响和意义, 不仅使两国迅速跻身于国际金融大国的行列, 而且还将彻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 早日实现“多极均势”的局面。

摘要:本文利用国际政治学中的多极均势理论来分析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弊端及解决之道, 从理论上证明多极均势状态应该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 中国在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初现多极化趋势的形势下, 应该采取均势战略, 努力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一极, 构建安全、稳定、高效、公正的国际货币体系。

上一篇:企业内部执行力下一篇:财务管理制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