泮多拉唑范文

2024-05-14

泮多拉唑范文(精选3篇)

泮多拉唑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 0 1 0~2 0 1 1年我院胃肠科收治的7 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 排除严重脏器疾病、妊娠、相关药物过敏史患者。将7 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 (方案) 和B组 (方案) 。A组给予兰索拉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药治疗;B组行泮托拉唑片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用药。两种方案均连续治疗4周, 4周后再做一次胃镜检查, 分析计算其效率。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试验前用药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 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方案:兰索拉唑肠溶片2 0 m g, 1次/d, 再口服阿莫西林0.5 g, 3次/d, 最后克拉霉素0.5 g, 1次/d。待连续服药2周后, 再单独口服兰索拉唑肠溶片2 0 m g, 1次/d, 坚持2周[3];B方案:泮托拉唑4 0 m g, 1次/d, 辅助阿莫西林0.5 g, 3次/d, 甲硝唑片0.2 g, 2次/d。待连续服药2周后, 再单独服药泮托拉唑4 0 m g, 1次/d, 持续2周[4]。

1.3 分析方法

1.3.1 成本—效果分析

对诊断相同而采取不同治疗方案, 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治疗手段所耗费成本进行比较, 成本最少的治疗方案是最优方案。如果不同的治疗方案所需的成本趋近, 那么治疗效果最佳的方案即为最佳方案[5]。成本—效果往往以疗效作为评价指标, 故本文以幽门螺杆菌 (H p) 根除率为评价指标, 而成本则为达到衡量指标时所花费的总费用。评价指标为成本—效果比 (C/E) , 成本—效果比 (C/E) =方案总成本/治疗效果[6]。

1.3.2 成本确定

本文成本确定以整个治疗过程中的直接成本, 即治疗药物花费和检查费用总和, 全部用货币单位表示。本文两种方案总费用, 见表1。

1.3.3 效果评定

药物经济学下, 治疗效果以H p根除率为评价标准, 培养基尿素酶试验均为阴性来表示H p根除。判断依据是治疗结束后同意采取H p检查, 结果仍为阴性认定为根除。本文两种方案下患者根除率、溃疡愈合率比较情况, 见表2。

(%)

2 结果

2.1 两种方案成本/效果分析情况, 见表3。

2.2 药物不良反应

本文两种方案患者仅出现较轻的不良反应。A组2例出现恶心等不良反应, 应用吗丁啉后好转;B组3例中1例轻度便秘, 2例出现食欲不振、皮疹。以上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消失。

3 讨论

从表3结果来看, 两种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总体差异不显著, 但分开来看, 两种方案的治疗总费用、H 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却存在一定差异。总体来看, A方案的兰索拉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药在治疗总费用、H 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方面均优于泮托拉唑片+阿莫西林+甲硝唑共同用药的B方案, 前者为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最佳治疗方案。然而, 在实践中, 医院或药店出于经济考量, 会习惯性对高成本治疗方案或昂贵药品进行宣传促销, 主观推高了治疗所支付的成本。因此,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来说, 我们看本文表3结果, A组成本-效果比 (C/E) 为6.2 0, 即该组药物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 花费成本为6.2 0元;而B组成本-效果比 (C/E) 为6.9 8, 也即说明该组药物每获得1个单位效果, 花费成本为6.9 8元, 两组比较A方案要比B方案节约0.7 8元, 再结合总费用、H p根除率和溃疡愈合率可以确定A方案要整体好于B方案。因此, 对H p感染患者, 最佳治疗方案建议选用兰索拉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药治疗。

综上所述, 从药物经济学角度上说兰索拉唑片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用药与泮托拉唑片+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胃溃疡疗程差异不明显, 但前者总体效果更佳, 可作为临床治疗胃溃疡的首选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半托拉唑与兰索拉唑临床治疗胃溃疡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 运用药物经济学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胃溃疡患者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两种方案的总费用分别为5 8 7.3 0元和6 5 3.6 5元, 而幽门螺杆菌 (Hp) 根除率则为9 4.7 1%和9 3.6 8%。结论 药物经济学角度下, 兰索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联合用药整体效果更佳, 建议医院在以上两种方案均适应的情况下选择兰索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方案作为首选。

关键词:半托拉唑,兰索拉唑,胃溃疡,药物经济学

参考文献

[1]徐刚.荆花胃康胶丸合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7 (3) :79-80.

[2]黄伟, 龙全慧.5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药物经济学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 2009 (1) :33-34.

[3]陈月, 曲连悦, 李晓赫, 等.兰索拉唑治疗胃溃疡4周和8周愈合率的疗效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1 (23) :1956-1960.

[4]王颖, 燕树勋, 李桓, 等.泮托拉唑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胃溃疡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2) :4086-4087.

[5]阮清生.五种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的药物经济学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 2011 (5) :195-196.

泮多拉唑 第2篇

【摘要】目的 观察消化道溃疡患者分别应用泮托拉唑(Pantoprazole)和法莫替丁(Famotidine,Fam)治疗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使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Hp根除率、溃疡有效率,并观察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消化道溃疡总有效率为96%、82%、Hp根除率分别为9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泮托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安全、有效;三联疗法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泮托拉唑;疗效

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一种慢性溃疡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胃酸侵袭作用增强、胃黏膜防御机能减退和幽门螺杆菌(Hp)协同损害作用的结果。Hp感染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窦D、G细胞,削弱了胃酸分泌的负反馈调节,从而导致餐后胃酸分泌增加;另一方面,吸烟、应激和遗传等因素均与胃酸分泌增加有关。定植在十二指肠球部的Hp引起十二指肠炎症,炎症削弱了十二指肠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下最终导致DU发生。现已证实Hp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关键因素。本文笔者通过对我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并比较泮托拉唑和法莫替丁治疗疾病时,各自取得的临床疗效,现将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间的门诊或住院患者,均为经胃镜检查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的患者,共112例,其中男70例,女42例,年龄26~66岁,平均44.5岁,病程1~15年,平均7年。治疗前均未服用抑酸剂、抗生素及铋剂,肝、腎功能正常。采用随机单盲法分组:治疗组56例,平均年龄43.4岁,十二指肠溃疡30例,胃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4例;对照组56例,平均年龄44.2岁,十二指肠溃疡32例,胃溃疡20例,复合性溃疡4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给予内科基本治疗(避免过度紧张和劳累、平衡膳食),同时给予抗Hp阿莫西林1.0g,2次/d、克拉霉素0. 5,2次/d口服8日。治疗组泮托拉唑口服20mg,2次/d,疗程4周;对照组法莫替丁20mg,2次/d,疗程4周。所有服药病例治疗前、后3d内各检查胃镜1次并记录溃疡部位、数目、大小及周围炎性反应情况。服药72h记录1次症状、体征,以后每周记录症状体征,测血常规1次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前和结束后测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变化。

1.3 疗效判定

显效:溃疡愈合,周围炎性反应消失,局部疤痕组织替代,表现为新生上皮覆盖;有效:溃疡长径缩短50%以上;无效:溃疡长径缩短不足50%或反而增长。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复发情况

治疗4周后两组疗效比较,泮托拉唑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法莫替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

两组总有效率间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3 腹痛缓解情况

治疗组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3d后,腹痛缓解26例(93%),1周后疼痛全部消失。对照组5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服药3d后,腹痛缓解21例(75%),1周后7例(25%)疼痛消失。止痛效果肯定,且其疼痛消失时间与年龄大小、病程长短、溃疡大小及部位均无关系。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致溃疡的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胆汁)和黏膜的防御因子失去平衡有关。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原则是消除病因,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复发和预防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显示,95%以上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75%以上的胃溃疡(GU)病人存在HP感染[1]。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根除Hp可以控制症状有利于溃疡愈合及防止复发[2]

泮托拉唑是一种新型的H+-K+-ATP酶抑制剂,为二烷氧基吡啶化合物。其最大的优点是化学稳定性较好,生物利用度更高,不诱导或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的活性,不影响其他药物的体内代谢,对肝肾功能不全及高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3]。其抑酸机理是可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胃壁细胞膜上的质子泵H+-K+-ATP酶,从而阻断胃酸分泌的终末步骤,产生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幽门螺杆菌-胃泌素-胃酸学说表明Hp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胃G、D细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4],也是导致消化性溃疡发生、加重及出血的因素之一,因此联合抗Hp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好。根除Hp不但可促进溃疡愈合,而且预防溃疡复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能有效清除或抑制HP,HP根除率达96%,阿莫西林除具有良好的杀灭HP的作用外,尚有粘膜保护作用。故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可作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首选抗生素。法莫替丁为组胺H2受体阻滞药,对胃酸分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可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对动物实验性溃疡有一定保护作用。服药后约1h起效,作用可维持12h以上。

本组治疗显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显著,明显高于法莫替丁组。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大的抑酸作用,其特点在较低的胃酸环境下不会起抑制作用,它对质子泵的阻滞是不可逆的,其作用长达72h。PPI能有效地使胃pH>6.0。而H2受体阻断剂则不能。PU愈合需胃内pH值持续在3以上,而根除HP需pH>5.0,泮托拉唑虽然不能直接杀伤HP菌,但在抑制胃酸分泌呈胃内低酸环境下不利于HP菌生长,从而抑制了HP菌,其作用较法莫替丁强。本文选择了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三联疗法治疗1个月,Hp根除率达96%,溃疡愈合有效率达96%,明显高于以法莫替丁为主的对照组,且其对腹痛缓解率达93%,止痛效果肯定,多在3d内止痛,不良反应少且轻微。故质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物,是理想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沈玉根,刘建成,陈士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治疗[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10):620-624.

[2] 张林,王江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失败原因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124.

[3] 上海泮托拉唑临床验证协作组.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消化杂志,2001,21(1):22-24.

泮多拉唑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胃溃疡患者300例。奥美拉唑组130例, 其中男80例, 女50例, 最小年龄为19岁, 最大年龄为65岁, 平均年龄为36.5岁;泮托拉唑组90例, 其中男50例, 女40例, 最小年龄为22岁, 最大年龄为66岁, 平均年龄为36.8岁;兰索拉唑组80例, 其中男50例, 女30例, 最小年龄为20岁, 最大年龄为65岁, 平均年龄为36.7岁。

1.2 方法

300例患者均因出现腹痛、厌食以及腹胀等症状来我院进行胃镜检查, 确诊为胃溃疡。奥美拉唑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胶体果胶铋颗粒以及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通常奥美拉唑是以片剂或胶囊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治疗, 早晨口服20mg, 每天1次。阿莫西林口服0.5g, 每天3次, 饭前30min口服。胶体果胶铋颗粒的量为150mg, 每天4次, 均在餐前30min以及睡前服用。泮托拉唑组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后续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为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mg, 每天2次, 在早餐前30min以及晚餐前30min服用, 另外两种药物用法同上;兰索拉唑组患者, 选择兰索拉唑片联合上述的另外两种药物进行治疗, 其中兰索拉唑片量为30mg, 每天1次, 其它两种药物的用法仍与上述两种用法相一致。三组患者均治疗1w后, 每组患者都以命名的药物以片剂形式进行维持治疗15d后, 治疗后10d对患者的胃镜进行复查, 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胃溃疡发生的变化、临床症状及出现的药物副作用进行认真的记录[2]。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彻底治愈;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任何好转, 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的资料主要采用χ2来进行具体的检查,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三组患者经治疗后, 将奥美拉唑组患者与泮托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后发现, 两组间无明显的差异 (P>0.05) 。将奥美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兰索拉唑组患者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将泮托拉唑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兰索拉唑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 。见表1。

2.2 副反应

采用三种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后, 泮托拉唑组患者的腹胀缓解情况要明显强于奥美拉唑组以及兰索拉唑组, 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对胃溃疡患者采用三种药物进行有效治疗后, 最终的疗效表现情况良好, 其中使用奥美拉唑以及泮托拉唑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后, 一些症状的缓解情况较好, 并且奥美拉唑组患者出现的副作用较少, 选择奥美拉唑与其它药物联合对胃溃疡患者进行治疗, 不仅疗效非常好, 而且副作用少,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3]。

参考文献

[1]邱劲松.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 2011, (02) :126-127.

[2]肖小炜.药物治疗胃溃疡258例[J].医药导报, 1998, 17 (02) :197-1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泮多拉唑】相关文章:

上一篇:怎样阅读寓言下一篇: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护理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