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日文化范文

2024-05-13

端午节日文化范文(精选3篇)

端午节日文化 第1篇

一、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也称端阳、重午、端五、天中节、诗人节、女儿节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种说法:有“恶日”说、“龙图腾祭”说、为纪念某历史人物说等等, 究其根源端午节俗的初始之意, 当是驱瘟、除邪、止恶气, 直止汉代还是如此, 但到了汉魏之时, 便增加了纪念历史人物的内涵。据宋代高承《事物纪源》记载, 端午源于春秋时期, 越王勾践为了操练水兵而划龙舟, 这说明端午节起源较早。东汉应劭《风俗通义》有“五月五日生子, 男害父, 女害母”的说法, 此乃恶日说。类似的传说可谓是五花八门, 但比较普遍认同的说法是楚国大夫屈原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 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五月五端午节。

二、关于端午节的各项活动

(一) 祀神。端午节是一个祭祀诸神的节日, 这些神有屈原、曹蛾、蚕神、农神、张天师和钟馗等, 其中曹娥是浙江地区五月五日祭祀的神灵之一,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 父亲溺于江中, 数日不见尸体。曹娥寻父不得, 于五月五日投江,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 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浙江建德地区认为白娘子盗仙救了许仙, 也救了百姓, 所以当地在端午节也祭祀白娘子。端午节的另一辟邪之神是钟馗, 传说钟馗因为相貌丑陋而武举落第, 遂撞墙自尽, 立誓要消除天下妖邪, 因此端午节这天各家各户纷纷悬挂钟馗图, 以求驱鬼除祟。

(二) 划龙舟。划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 所谓龙舟, 就是龙形的船, 是一种以龙为标志的竞赛船只, 划龙舟的活动早在屈原之前就出现了, 目前在中国绝大多数的县市在端午这天都有划龙舟竞赛, 通常比赛前, 先请龙、祭龙、然后竞渡。划龙舟又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 其中竞渡最为热烈, 招魂最为感人。

(三) 吃粽子、喝雄黄酒、采药。端午节吃粽子传说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据说在端午这天, 向江中投放粽子给蛟龙吃, 蛟龙就不会吃屈原的尸体了。而在笔者的家乡江苏南部一带更是因为高考、中考等大考都在端午节后, 家长都会亲自给孩子包粽子, 取“包粽”与“包中”的谐音, 保佑孩子考试顺利。雄黄酒是给酒内加入药物雄黄而制成, 民间认为喝雄黄酒或者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能防虫健身。浙江奉化民间认为端午节前后的药材治病最灵, 必须多多采集, 所以端午节在当地又被称为送药节。

(四) 游戏。除了划龙舟外, 端午这天还有射柳、击球、斗草、端午景等游戏。射柳是契丹民族一种比较典型的马上竞技活动, 而击球也是金代风俗, 斗草则是孩童的游戏, 端午景是一种比较高雅的游戏, 《清嘉录》“五月端五”条云:苏州“五日, 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 号为‘端五景’”。随着时代的发展, 端午节的游戏除划龙舟在各地还比较盛行外, 其他的游戏已经渐渐被人们所淡忘。

三、端午节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民俗信仰

(一) “灵魂”观和“鬼神”观。“万物有灵”是世界范围内古代民族的共同信仰。万物有灵观的理论分解为两个主要的信条, 它们构成一个完整学说的各部分, 其中的第一条, 包括各个生物的灵魂, 这灵魂在体内死亡或消灭之后能够继续存在, 另一条包括精灵本身, 上升到威力强大的诸神行列。古人认为生前为善者, 死后亦成善鬼, 有保护世人的作用, 是人们的保护神, 要对他们隆重祭祀, 如端午节祭祀屈原、曹蛾等。而那些死于生前作恶多端、死于非命、中道而夭的人死后则会变成恶鬼或散祟, 加害于人, 为了使厉鬼不害人, 古人想出了种种办法, 或敬而远之, 或退而避之, 或驱而赶之。如端午节各家各户悬挂钟馗图, 就是为了驱鬼作祟。

(二) “巫觋”信仰、“图腾”信仰及迷信思想。《说文》:“觋, 能斋肃事神明也, 在男曰觋, 在女曰巫。”, 巫觋亦人亦鬼, 双重身份。巫觋最大的特点被认为能通鬼神, 最主要的职能是用来主持祭祀活动, 包括祭天, 祭祖, 祭神等, 还有驱疫求吉, 医病等职能。古时端午节的大型祀神活动以及赛龙舟前的请龙、祭龙等活动都离不开巫觋的主持。 在上古时代, 图腾是每一个氏族的保护神、徽号和象征, 公元前4000年融合后的华夏族将各部落的图腾优化组合, 形成了“龙”图腾, “龙”成为人们信仰、崇拜的对象。端午节人们投放粽子入江是为了赶走蛟龙, 让他们不吃屈原的尸体, 划龙船则是有大家一起驱舟出发, 赶往救屈原的说法, 这些无不和“龙”有关, 反映了人们对龙图腾的信仰。 端午节的祀神、佩带辟邪植物、香囊以及给小孩穿上五毒背心或肚兜等活动无不充满了迷信色彩, 这些行为虽然不符合现代科学, 但对人的心理有暗示作用, 有利于于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因此未尝不是不可取的。

(三) 求平安保健康的思想。祈求平安健康是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普遍的心理需求。在生产力水平非常落后的远古时代, 人们通常对于自然灾害、生老病死等现象束手无策, 无能为力, 因此只能祈求借助超自然的力量来实现愿望。

四、端午节的生存及发展条件

(一) 原始信仰和历史因素的加入。如上所述, 一些原始信仰, 如“灵魂”观、“鬼神”观、“巫觋”信仰、“图腾”信仰及迷信思想等是端午节产生的土壤和温床, 那么, 一些历史因素包括一些历史人物的故事则是为其长期生存和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融入到节日之中, 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溯源性解释, 并且左右着端午节活动及节俗观念的流变。端午节的来源由于纪念屈原一说使其更具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获得了更强的生命力, 从而更具有存在的价值。

(二) 有利于凝聚人心、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活动之一的端午节活动是民俗活动的一部分, 在社会生活的交替中, 端午节的节日活动不断的被后代所复制, 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社会生活的连续性。在今天, 世界各地的华侨或是有华人的地方, 虽然身处异地, 但到了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都会过端午节, 从中真切的体会到一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从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亲和力, 有助于人心的凝聚。赛龙舟时的齐声呐喊、一鼓作气更是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馈赠粽子等礼物来传递情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 端午节身在异地的人们都未免会想起家乡的亲人, 尽量抽空回家团聚,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安定。

(三) 有利于身心健康。身心健康包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先说生理方面, 端午节的各项游戏活动, 特别是现在已成为各地端午节竞技活动的赛龙舟已经发展成为一项体育竞技活动, 在为节日增添了无限乐趣的同时也锻炼了人们的身体。而喝雄黄酒或者把雄黄酒涂在额上、耳朵上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确实是有祛毒健身的功效。再说心理方面, 比如人们祭祀神仙, 张贴钟馗像以及佩带辟邪植物和香囊或给小孩穿五毒背心和肚兜等都能给人们以一些心理暗示和精神补偿, 使人们精神愉悦。

(四) 有利于社会生产, 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古代端午节的祀神、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在更大的程度上来说是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宗教仪式活动, 而在科学昌明、人定胜天的现代社会这些活动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改变。赛龙舟活动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 突破了时间、地域界限, 成为了国际性的竞赛项目, 发展了体育事业。祭祀神仙则发展了各地的香火业, 吃粽子和喝雄黄酒发展了一些地区的食品业, 端午节的采药、酿酒活动也有利于中医药学的进步。端午节佩带的一些辟邪之物, 比如香囊等, 还有小孩穿的五毒背心、肚兜等更是促进了民间工艺的发展, 有的甚至成为了手工艺品而获得了更高的审美价值。

综上所述, 现在的端午节经过长期演变发展, 已经集信仰的、经济的、社交的、娱乐的、文化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 成为中国广大民众生活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 端午节的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 但另一些活动则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在新的时代找到了新的发展的基石。笔者相信也但愿随着历史的不断前进, “端午节”这一中国的传统节日必将一直存在于历史长河之中, 并且其从内容到形式一定更加深刻多样。

摘要:本文从端午节的起源入手, 详细的阐述了端午节的各项活动;重点分析了端午节所反映的社会思想和民俗信仰;最后论述了端午节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由表到里, 逐层深入地分析研究了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

关键词:端午节,传统节日,社会民俗

参考文献

[1].宋兆麟, 李露露.中国传统节日[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 2006

代表中国文化的节日端午节作文 第2篇

我记得儿时过节。

端午节没有清明节那样隆重而浓烈。

清明节,每个山坡上噼哩叭啦的鞭炮声,将清明节的气氛与声势渲染得足足的,让人想起刚过去两个多月的春节,只是它还没有春节那么浓烈,没有春节那么热闹,没有春节那么的欢快与祥和。我认为清明节应该是阴间的春节。年长的人却说,阴间的春节是鬼节,是农历的七月十五,而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融洽亲情的节日。

端午节则是含蓄蕴藉,内敛而不事张扬。它没有磅礴的气势,也没有宏大的场景,一切都是那么平缓而舒坦。每家每户独自为节日的喜庆而忙碌。

到了端午节这天,我们小孩子的瞌睡竟然少了。不像平时,大人来催了:“快起来了,太阳都晒到屁股了!”仍想赖在床上不起来。有时惹恼了大人,被大人从床上拉起来,在屁股蛋上啪啪两巴掌,虽说打得来不觉得疼,但这毕竟是挨打,心里还是不快的,这种不快会影响到一早晨的心情。小孩子不快的心情没有大人们的恒久,他们的心里是容不下不快的,因为快乐都装不下了,那还有空间来盛这不快呢!

我们一早就爬了起来,比大人还早。大人装出很吃惊的样子说:“嗬!今天这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我们如同得到了奖励,特别的高兴,哼着儿歌,跑到外面去,叫上小伙伴,到野地里去找陈艾和菖蒲去了。

在乡下,陈艾属比较贱的植物。我们说某种植物贱,是指这种植物多,生存能力强,却没什么用处的意思。农历的五月,正是植物长势最旺盛的时期。田野里,满眼青翠、碧绿,葱茏、蓊郁,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只有这时节,才真正称得上是绿色的世界。

我们来到坡上,在荒地里寻找。这里是野草的乐园,它们都在疯长着,它们的世界也是遵循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吧。我们对野芝麻草、野地瓜藤、岩蒿蒿、苦蒿、荨麻等都不加以理会。我们只是专心的搜寻着陈艾,挑选那些高大壮实的陈艾。不过,要拔起这些陈艾却要花费我们很大的气力的。我们是不怕花气力的,因为这气力用了又会有的,不管怎么用也用不完。那些长得根深蒂固的,不能力擒,我们就智取。我们把它前后左右的摇动,看到根摇松动了,一用力,就拔起来了。

陈艾有股子苦味,不好闻,这应该是它不讨人喜欢的原因。就如同一个人身上有狐臭一样。平常时候我们都不会去理睬它,它也没法引起我们的青睐。它既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来讨我们的喜欢,像桃花、李花、杏花。它似乎也能开花,那花跟它泛白的叶子差不多,像营养不良的人那张青白的脸,一副穷愁潦倒、落魄无助的样子,似乎是为了获得人们的同情。它自身长得太平淡,不可爱,又身无长物,不像灯笼花(蒲公英),那花像一只白色的灯笼,一看就让人喜欢,提起来,用小嘴一吹,那花絮就飞啊飞啊,飞得很远很远的,把我们的想象也缥缈到了那远方;也不像麻豌豆草,它结的荚,我们可以用来吹叫叫(哨子),有的吹出的声音浑厚苍劲,有的吹出的声音尖细锐利,我们很是喜欢。另外,它又没什么用处,不能作猪草来喂猪。一年中,只有到端午节它才走进我们的视线里,被派上了用场。这也说明了天无弃物。

早晨的陈艾沾上了很多的露水,有了露水的滋润,陈艾便有了些鲜活的气象。我们扯了一大抱陈艾,这跟我们小孩儿爱争强好胜有关。我们的裤子与衣袖都被露水打湿了,虽说是夏天的清晨,可我们也还是感到有点凉幽幽的,有的还打起了喷嚏。

我们把陈艾扛在肩上,一蹦一跳的往家里走去,陈艾便在我们的背后一摇一晃的,像是在向谁热情洋溢的招手或点头。大人们见我们扯得多回去,就假嗔道:“扯这么多回来打老虎啊!”我们不管,把陈艾扔在门边,又去弄菖蒲去了。

这菖蒲是水生植物,有些人就在自家屋前或屋后栽种,他们栽种也只是为了端午节好用。我们没栽的就到那些栽了的家里去扯。不管他屋里有人没人,用不着对方同意的。我们把裤脚挽得高高的,走下水去就扯。要是被这家主人看到了,他也不会生气的,他反而会为自家的东西有了用场感到很高兴。但他们会不露声色,故意高声的喊叫:“哇!逮到了哇,扯别个东西哇!”我们听了,并不惊慌,回答道:“扯别个的,关你屁事!”

“嘿!怎么不关我的事呢?那菖蒲是我的呢。”

这时,我们的脸上带着瞧不起人的神色,用轻蔑的语气说:“哦呀!硬是扯了你两根菖蒲了哦,就舍不得了!”对方听说后,就会嘿嘿的笑着说:“谁舍不得了,我是跟你几个娃娃儿开玩笑的。”我们马上回敬道:“开玩笑(完校),我看你是在开板板笑(村校)!”于是,我们都笑了起来。

我们把扯回来的菖蒲与陈艾,按一扇门两把来分,一把中只有一支菖蒲,其他则是众多的陈艾,好像两位菖蒲大将军,各自带领着一队陈艾小兵为我们把守着门,不让那些邪气进来,保我们一家平平安安。

端午节为什么要在门口挂菖蒲、陈艾,我们曾向大人们问起过。

他们有的说是为了避“邪”。“邪”这种东西在我们的头脑里很模糊,好像跟鬼不是亲戚就是邻居,反正不是好东西,一个人若是沾惹上了它,你就会倒霉的,生疮害病啦,亏本折财啦,家庭不和啦,喂鸡鸭养生不顺啦等等就会围着你团团转。我曾看到有个人,好端端的,却突然倒在了地上,人事不省的。大人们便说,他这是撞到邪了。于是,为了把他身上的邪赶走,有人就用白线把中指的第一节缠绕住,然后用针扎中指头,把指头上的血涂在那人的额头上,边涂边不住的叨念着什么,我现在还能记得有“百无禁忌”这一句。涂完念完后,如果当场有鸡,就会逮住鸡,扯几匹鸡毛,粘在这人的额头上。这粘鸡毛的招术,我觉得他们是跟道士学的,那道士最爱粘鸡毛了。人们常说:“拿到鸡毛当令箭。”我不知道他们这样做是不是为了起到令箭的作用。经这么一捣弄,不久,这人果真就醒转来了,他对刚才所发生的事一无所知,连自己为什么倒下的也不知道。大人们便会对围着的我们说:“这个人这样子,就是撞到邪了。”

我们自然是极不愿意撞到邪,可邪这东西就像是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你撞到它了你也不知道,这可叫人不知道该咋办才好了。

为什么像陈艾、菖蒲这样的草草能够避邪呢?我们觉得很奇怪,又去问大人。大人就会笑着对我们说:“你去拿一把锄头来!”

“拿锄头来干什么呢?”我们疑惑的问。

“好挖根根噻!”这时大人就会笑出声来了。

端午节日文化 第3篇

诸文明办„2008‟1号

关于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

主题文化活动的通知

各镇乡党委、街道党工委,市级机关各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今年6月8日是我国法定节假日调整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在端午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的通知》精神,更好地利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经研究,决定今年端午节期间在全市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充分挖掘端午节的深厚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主题文化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增强爱国爱乡情感和凝聚力,动员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创

1新创业,富民惠民”中去。

二、活动内容

1、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各镇乡(街道)、机关、社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要组织干部、市民、学生和员工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经典诵读、爱国主义歌曲传唱、征文比赛、包粽子比赛、民俗知识讲座(比赛)、和谐邻里节等系列活动,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以赛龙舟等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以迎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龙舟竞渡、龙船赛会等传统体育竞赛活动,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体育活动设施,广泛开展群众喜爱的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形成群众性体育健身的热潮。

3、以“健康生活、绿色出行”为重点,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健康教育专家和医务工作者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从科学角度分析端午传统习俗,普及日常卫生保健知识。集中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绿色生活、从我做起”和“整洁母亲河行动”,大力整治庭院居室、公共场所、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创造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三、几点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镇乡(街道)、部门和单位

要把开展好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制定具体详细的活动方案,周密部署、精心实施,保证整个活动的安全、有序开展。

2、创新形式,广泛发动。要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把群众发动起来,让群众参与进来,使群众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角。要不断创新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方式相适应,与现代公民文化需求相吻合,不断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3、抓好落实,务求实效。要把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与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与今年全市开展的“情暖暨阳”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欢乐家园、和谐生活”群众性文化主题活动结合起来,认真组织好各项活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载体、开展活动,既要形成声势又要扎扎实实,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4、重视宣传,营造氛围。报纸、电视、广播、诸暨网等新闻媒体,要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讨论互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端午节的舆论宣传,大力普及端午节的节日知识,及时报道各地开展端午节主题文化活动情况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过节心得,积极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各镇乡(街道)、部门和单位于6月10日前将开展端午节主题文

化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市文明办(市政府大楼三楼,传真:87114556,电子邮箱:zjwmb307@sina.com)。

诸暨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2008年5月21日

主题词:端午期间文化活动通知 抄报:绍兴市文明办 抄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

上一篇:陕西地方高校下一篇:机械设备日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