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媒体范文

2024-05-14

大学生新媒体范文(精选12篇)

大学生新媒体 第1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路径

“新媒体时代”这一常挂于人们口边的潮流词汇早在1967年就应运而生,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支撑着这一新时代下所有的媒体形态。技术上、形式上、理念上革新的新媒体成为万众创业的最有力依托形式,并且从逻辑上而言,新媒体时代只会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趋向多元化、便捷化、完善化。在实际生活中,互联网时代则是被学者冠以新媒体时代的最醒目代名词,备受青睐。随着2016-2020年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中关于拓展网络经济空间的建议提出,对于更好地实施新型“互联网+”创业模式具有压倒性政策优势。可以预见,一场革命性的创新创业狂潮正在孕育中。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和创业选择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未来强劲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据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研究所所长余舰表示,201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人,比2015年增长16万人,创下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新高。有经济学家指出,在目前的产业结构下为保证就业率需7%左右的GDP增速。每经网记者胡健表示,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随着服务业的加快发展,目前大概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人、甚至150万人就业。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5年全年GDP实际增速为6.9%,已跌入7%的平衡就业大关,2016年会是中国经济持续探底的一年。这些数据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长,国内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已难以匹配,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等社会现象急剧凸显。如何科学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2013年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部署“推进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的制度改革,提出降低创业成本、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的工作,会议明确指出要放宽注册资本登记的条件,这项政策对于广大大学生创业者来说将进一步放低准入条件,意味着将有更多具备小额资本的大学生加入到创业这条道路上来。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人才资源的优势,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是目前唯一科学有效的途径。有限的就业岗位、激烈的就业竞争自然迫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大胆地选择自主创业道路,甚至不乏一些拥有就业机会却仍心有不甘的有志青年的参与。然而,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没有社会经验,还缺乏更重要的创新精神,想要成功创业可以说困难重重。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的战略选择

(一)创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或大或小的竞争力量,例如,行业内原有的竞争力、潜在的新竞争力、潜在替代品的发展、供应商议价能力以及消费者议价能力等。在这些竞争压力下,大学生创业的竞争压力不容小觑。另外,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大多都会拥有一些不利条件,例如:集资途径少,集资金额不足;欠缺创业经验;缺乏核心技术或优势项目;缺乏风险意识;面临人员招聘困境等。只有充分认识到创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才能积极应对创业失利所带来的冲击。

(二)创业形势客观分析

新媒体时代,社交平台以及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绝佳的机遇,但同时也存在大学生创业的劣势。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创业带来极大的优势平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哪种信息传播方式能超越迅捷易操作的微博、微信、博客等在信息传播方面的效率。在互联网广泛覆盖、移动智能设备迅速普及、社交应用操作简易以及入网门槛不断降低等方面有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民参与社交的狂潮已经到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互联网的覆盖面,使得互联网的信息量骤然扩增,时间和空间也已不再是限制人们沟通的障碍。不得不说,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业,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有万人网友做听众使信息传播速度快,以极低的成本和简单的操作就做到产品营销,使创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大学生其自身还存在客观劣势。应届毕业大学生或者在校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很少有足够的资金支持,缺少周转资金就意味着创业项目的推进很难进行。国家为了支持并鼓励大学生踊跃发起创业潮,落实一系列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在各个地区,有关部门都为大学生创业开启绿灯,并提供很多方面的支持,这项重大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为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推进清除一些障碍。

在新媒体时代,值得肯定的是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者带来巨大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首先,网络安全对大学生创业的威胁已显示出一定的态势,由于目前我国对互联网安全的立法尚不成熟,有必要依靠有关部门和创业者的协同努力来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从而为大学生创业者打造一个安全的互联网创业环境。其次,如何以创新引领创业也成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业的一道难题。

(三)主动学习适应新创业时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而新常态背后有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制度环境改变等因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显然与当前经济新常态紧密相关。在国内迅速兴起的“创客风潮”,激发无数人的激情创业梦。创业是实现个人梦想的起点,只有真正有勇气的人,才敢创业,才敢与命运一搏。预示着我们将迎来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崭新时代。近年来,国家正在积极倡导大学生投身创业,鼓励大学生以创新为立足点带动创业潮流。便捷的互联网以及目前成熟的移动端设备为缺乏资金支持的大学生提供前所未有的创业契机,“微创业”这一在大学生眼中的新宠儿被利用得颇显神奇,比开淘宝网店还要便利,十分吸引人。还有互联网思维催生下的“互联网+”这个时下最流行的热词同样备受全民关注。例如,“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食品”等新型创业模式已被一些创业者积极采用。

大学生想要成为一名创业者,需要学会思考这四个问题:做什么(What)、谁来做(Who)、如何做(How)、资金何处来(Where)。这四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创业者迈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对于一个成功的创业者来说,其一,自身必然拥有优秀的综合能力做支撑,例如,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专业知识等;其二,要敢于尝试,拥有冒险精神,并且勤于思考;其三,拥有过硬的自我约束力。一个真正的互联网创业者,在每一步创业的路途中不仅充满激情与活力,还少不了艰辛、挫折、忧虑、痛苦以及徘徊,更加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通常都是艰辛占据主角,随着成功将至,欢乐感与幸福感便也随之而来。现在,大学毕业生要做的就是尽快培养个人互联网思维以适应新创业时代,学习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积极参与创业,在解决自身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就业。创业,并非少数人的专利,而是多数人的选择,对于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更是如此。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创新之路

(一)创业创新的意义

为了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提出我国在未来一个阶段发展中要以创业创新为主要导向的重要论断。一方面,传统的创业方式已逐渐趋向被社会淘汰;另一方面,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就要求创业要创“新业”,摒弃再创“老业”,所以大学生创业应以创新立足。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创新是能够带来新产业的创新,能够带来新就业机会的创新以及能够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创新,所以要创新还要求先创业。另外,人才市场内知识分子智力水平的大幅提升也给创业提出“新要求”。为了消化现有庞大的知识分子求职大军,同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创业者需要紧抓创新,创办大量以知识技能、科学技术为支柱的新兴产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就业优势平台。

(二)六种成功的大学生创业模式

1. 积累演进模式。

成功是需要一步步沉淀积攒的,可以先从启动资金很少的小生意做起,在创业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使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得到丰富,达到由量变向质变的转化,最后成就一番事业。年轻是大学生最具优势的本钱,年轻需要坎坷,较低的起始门槛会使大学生在创业期间走很长一段弯路,虽然挫折和失败时有发生,在此期间也会有机会与陷阱,但这就是创业者需要付出的,甚至有更多的努力都不够。创业路途必定困难重重,但成功可以通过坚持与努力从无到有。

2. 依附汲取模式。

大学毕业生如果打算走以自主创业为未来目的的就业道路,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选择题,选定发展方向入职后应充分熟悉并利用好公司或企业的平台资源,广泛积累人脉以及其他资源,为日后自主创业做充分准备。不要盲目或急切地脱离现有平台,即使是在个人能力成长比较成熟以后。尝试利用现有的平台资源为自己的想法做点什么,先在职创业,做出一定的事业基础后,等各方面有利形势充分成熟后,再开创个人事业,拒绝急于求成。与个人创业相比,将连锁加盟作为创业首选具有很大优势。不仅能以较低资金加盟,还能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已有的品牌、规范的运营模式、健全的市场机制等一系列成熟的经营模式。通过其提供的品牌资源、经营诀窍及资源支持等有利条件,可为大学生创业者省去不少创业烦恼,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将大大提升。

3. 知识风险模式。

大学生将个人专长或所持技术发明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通过知识融合资本的方式发展为企业,这种创业模式即知识风险模式。这里的知识是指大学生创业者所具备的专业技能特长,或成功研发出的新产品、新工艺;资本指的是投资者的风险投资,二者在一定意义上具有相互依存关系。知识型创业模式主要集中于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科技农业等技术要求高、知识密集型的行业。这种创业模式对大学生创业者在专业技能和资金储备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并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使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但以其较强的创新性特点,可以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同时充分体现大学生的高知识水平价值。

4. 模拟孵化模式。

近年来,由高校或者高新技术企业热烈举办的创业大赛或者营销大赛对大学生进军创业的想法起到很大的鼓舞、引领作用。对于一心想要创业的大学生而言,参加创业大赛无疑是个很好的出发点,大赛不仅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还可在参赛过程中获得熟悉创业流程、储备创业知识和经验,以及接触并了解社会的机会。模拟孵化模式以其创新性受到高校以及众多大学生的大力支持,但其与真正的创业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别,创业者在感受市场变化以及竞争力方面都不及真实的创业。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企业孵化器具备良好的创业物理空间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沃土。

5. 网络创业模式。

目前,微创业已成为国内在校大学生最熟知的网络创业方法,因为它足够“简单”,正合大学生“胃口”。在校大学生闲余时间零散和欠缺资金这两大劣势却恰好符合网络微店的经营要求,可以通过非常低的门槛加盟并以兼职的形式经营管理,以极高的时空自由度、极低成本和商业经验零要求等三大优势特点很快就引起大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在校之余借此不仅可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还能获得报酬。目前,各大网络、企业平台已陆续推出相关的微创业平台。由于大学生是信息新技术和新潮流的引导者同时也是受益方,结合自身所学到的多方面基础知识,如简单的盈利模式、团队管理、财务管理等,再加上国家多项优惠政策的扶持,所以大学生进行微创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6. 新概念模式。

新概念模式一般是指大学生以自己新颖的创意点子来开展创业,可以渗透到多种行业之中,例如,服务行业、园艺、装修等。此类创业模式对资金需求较少,成本低,通常能够以其创新性吸引投资,并且组织管理上较为灵活,可独资亦可股份制。同时,作为近年来一种逐渐受到关注的创业模式,拓宽大学生创业的道路选择。

(三)大学生创业新趋势

互联网创新颠覆行业的时代已悄悄来临,伴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的全面袭来,“互联网+”引领着创业创新大潮,创业梦想渐成星火燎原之势。“互联网+”意味着连接与融合,本质是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为抢夺这个入口需要同时具备连接线上与线下的各种设备、技术与模式。如今,“互联网创业思维”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追捧,它有三个最显著的特征:一是注重用户体验,贴近用户,以用户的需求为主;二是实行流量模式;三是通过社会化媒体推行口碑营销,例如“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餐饮”等新兴创业思想。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创业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眼下最重要的是要以创新突破创业瓶颈,积极行动,稳妥创业。大学生在开展创业项目前期,不仅要充分考虑自身优势和劣势,还要做好充足的市场调研,通过多途径的市场调查,真正了解所选择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相关社会保障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业模式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创业计划。

在互联网微时代背景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趋势已摆在每位大学生面前,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更应该看到这个移动互联时代背景下所带来的各种创业机遇和挑战,大学生要做的就是迅速抓住机会,用行动挖掘趋势中的商业价值,顺势而为。新媒体时代的创新性与便捷性,为敢想敢干的大学生提供绝佳的创业平台,从而实现“自主就业”,从实现个人价值的意义上来讲更有可能是一条通往成功的“捷径”。“互联网创业思维”对于大学生创业者占领市场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新华网.2016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765万[EB/OL].[2016-02-04].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5-12/10/c_128518689.htm.

[2]周勇,齐建国.新常态下的创业创新及其路径分析[J].学术研究,2015(8):72-76.

[3]杨勇军,李新庚.组织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内涵、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5(6):22-24.

大学生新媒体工作总结 第2篇

20xx年,申请了认证版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排版,是我们进入新媒体部最急需学习的一件事情,也是最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微信讲求及时性和生动有效性。我们需要当天把商学院和学校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排出来,推送给商院的每个小可爱,让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商院大事件和一些新事

2、迎新晚会的准备

迎新晚会是-上半学年度学生会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新媒体部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采访,并且为各个节目做背景图片,背景视频。那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去采访各个领导老师和学生,包括领导老师新生寄语和学生会风采展示。我们搜集素材,一遍遍去整理审核素材,一遍一遍剪辑,配字幕和不厌其烦的修改。为了配合节目效果,还联合校外进行微信上墙和微信抽奖活动。新媒体部各个成员在迎新晚会的前一周都没有在十二点之前合过眼。忙碌又充实,只为展现最佳的舞台效果给商学院的学生和领导。

3、街访活动

周末我们会想好录制的主题,拿着DV,到商院小宝贝们聚集的地方,进行录制。二区的食堂,大活门口都活跃着我们的身影。有时候会因为同学的答案笑的前仰后合,有时候又会因为时间紧迫而没人愿意接受采访而失落万分。晚上便会进行后期剪辑和字幕增添,推到公众号上给大家带去欢乐和新奇。

4、QQ、微博直播

其实很多大型的比赛我们都会进行现场直播,给不能去现场的同学们一饱眼福。像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校篮球赛甚至是迎新晚会,我们都会始终举着手机,寻找最佳角度进行直播。

5、申请QQ认证版空间

经过大家日复一日的努力更新,商学院官方QQ粉丝越来越多,关注商学院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于下半年成功申请QQ认证版空间。

6、深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新媒体 第3篇

摘 要:本文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实施方法与过程

(一)运用网络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需要形成合力。笔者从2013年开始建立了新生家长QQ交流群,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学校的教育现状,使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减少因不了解情况对学生造成的错误引导和教育。同时也是家长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即方便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学习,也方便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二)运用手机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机媒体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最大的优势是携带和使用方便。手机媒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具有交互性强、信息获取快、传播快、更新快等特征。为此,笔者将沈阳工程学院《学生须知》等规章制度制作成电子书,学生将其安装到手机里,方便随时查阅。并建立了“与文化同行,做电力先锋” 电力学院微信公共平台,周一是微祝福,向本周过生日的学生送上生日祝福,将暖暖温情融入学生工作中;周二是微信息,向学生发布重要通知,将周一的学生工作例会相关内容传达给学生;周三是微校,向学生展示近期校园文化活动的概况;周四是微生活,向学生介绍健康科普等知识,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周五是微学习,向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四六级考试技巧,介绍什么是数学建模等学科竞赛;周六是微能量,用我们身边的正能量去感染学生;周日是微推荐,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向学推荐好书、美文、电影和音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运用视频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笔者从2012年开始,持续开展“青春序曲,永恒记忆”主题系列活动,以视频相册的形式记录学生的成长和美好瞬间,引导学生珍惜时光和同学情谊,好好学习,努力拼搏。并将视频光盘作为毕业礼物送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母校的关爱步入社会,为社会多做贡献。

学生个人成长记忆篇共由5个视频相册构成,一是“大学的第一张照片”视频相册,记录了新生入学时与家长的第一张合影,以纪念父母送孩子上大学时的难忘瞬间;二是“军训生活”视频相册,记录了新生军训期间的训练生活,以此纪念这段特殊的大学生活;三是大二时制作的“我的大学”视频相册,记录了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的实训、上课、自习、校园文化活动、班级活动等场面;四是大三时制作的“同学情谊”视频相册,记录了学生在大学期间与同学之间的情谊;五是大四时制作的“致青春”视频相册,记录了与恩师的合影、穿学位服时的照片、班级合影、与自己的床铺合影,以及毕业期间的其他生活场景,以纪念大学生活最后的一段时光。

团支部成长记忆篇由2个视频相册构成,一是“大学初体验”视频相册,以纪念大学生活的美丽开始;二是“支部风采”视频相册,以纪念支部集体生活的温馨瞬间。团总支学生会记忆篇由1个视频相册构成,以团总支学生各部门为单位,记录学生干部团队为干部工作付出的汗水和取得的辉煌成绩,以及各部门的内部活动,以纪念情同首足的同学情谊和那段难忘的特殊工作经历。

二、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完善微信公共平台的结构和内容。根据大学生对信息需要的不断变化,项目负责人在微信公共平台的实际用运中不断总结,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对微信公共平台的结构和内容进行完善。

(二)探索“微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手机价格的下降,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前几年。尤其在高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基础上,移动学习也将得到不断的推广。传统的课程结构必将发生变化,学生能够随时随地使用自己的手机或者其他的移动学习设备,如平板电脑、MP4播放器等学习原来在课堂上由教师讲授传递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上课讲授的关键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易错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上课则帮助学生解决不懂的问题,师生互动讨论,或者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这种近乎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追求教育改革的人们的浓厚兴趣。

笔者计划尝试将“微课”与辅导员工作联系起来,进一步发挥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如:“微课”与新生入学教育课相结合,“微课”与年级大会相结合,“微课”与党课、团课、心理健康课、就业指导课相结合等。

结语: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好地适应受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以及心理特点的新变化,深化和丰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情操,在一定程度上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域,在具体工作中提高可操作性,增强实际效果。对高校利用新媒体展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 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大学生新媒体 第4篇

新媒体开放性、交互性、海量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迎合了大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热衷社交、关注社会, 喜欢个性化表达的特点和需求, 深得大学生群体的欢迎。根据上述报告统计, 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 占网民总数的26.8%, 目前我国高校上网人数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 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获得渠道。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大学生已经置于新媒体环境之中, 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深远影响。

一、双刃剑: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

新媒体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对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积极影响。一是在新媒体环境下, 频繁的交流和丰富的信息使大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更加多元的文化理念, 让他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 使大学生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 促进其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成熟。二是新媒体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将学习内容以多样性、个性化的形式展示给大学生, 增强了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而言, 新媒体技术为教育者和大学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更加多样化的方式, 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不再局限于班会、面谈等形式, 通过留言、视频、聊天等方式, 教育者可以即时地、便捷地开展思想教育, 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个人网站建设、空间展示等途径, 拓宽了教育者和大学生交流的渠道, 丰富了交流的内容, 增进了教育者和大学生的相互了解, 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 从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有实效性。另外, 新媒体创造了一个深受大学生喜爱的虚拟空间, 在这个虚拟空间中建立起来的人际交往环境中, 大学生通常会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 从而向公众表达了真实的自我, 这就让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 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不可忽略的是, 新媒体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是新媒体语境下, 大学生更加容易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冲击, 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因素复杂而难以把握, 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二是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网络游戏等娱乐资源, 部分学生缺乏自律性, 从而玩物丧志, 沉迷成瘾, 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动力, 不利于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三是在新媒体语境中, 大学生每天受到海量的生活、娱乐资讯冲击, 一些涉及低级趣味、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充斥其中, 学生非常容易受到低俗丑恶思想的浸染, 使独立意识和判断能力还不健全的青年大学生审美情趣低俗化、文明素质下降, 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四是新媒体空间使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可以充分表达内心和欲望, 造成了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 导致许多大学生过于投入虚拟空间而开始逃避现实世界, 产生了人际交流障碍, 久之则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同时网络中的虚拟社区缺乏现实世界的法律与道德约束, 不利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

由此可见, 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新媒体语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教育, 但不可能随时随地将大学生置于教育者的视野之内。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便利, 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二、破冰剑: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的提出

既然在新媒体教育之下, 思想政治教育者不可能做到随时随地将大学生置于教育者的视野之内, 那么, 教育者必须改变思路, 启发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以得到思想教育之目的。增强大学生自身的媒体素养, 才是解决新媒体语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破冰之剑”。

媒体素养在我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 但它并不是一个新生词汇。媒体素养的概念, 最早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旨在通过倡导开展对公众尤其青少年的媒体素养教育, 鼓励学生认清并抵制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 进一步强化并提高青少年抵抗由大众传播媒介带来的流行文化的“低水平满足”的意识和能力。简而言之, 媒体素养是一项能力, 用以解读、批判各种媒介信息, 并使媒介信息能积极、健康地为生活所用。在新媒体环境中, 媒体素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发育期和心理的波动期, 加上思想认识并不成熟, 思考问题不全面, 对于媒介信息的解读、批判能力并不健全, 受不良信息干扰的可能性较大。因此, 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教育, 让大学生能够科学、全面、正确地认识新媒体, 自觉抵制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三、多渠道提升大学生媒体素养

面对具有多元化、虚拟和自由性的新媒体, 高校要积极拓展渠道, 利用多种渠道, 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办法, 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体系, 大力提升大学生的媒体素养。

(一) 提高主体认知力, 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

可以在相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增加媒体素养教育内容, 或者通过开设主题讲座、选修课程等形式, 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媒体素养的重要性, 自觉增强媒体素养。教育大学生在使用新媒体时要有正确的态度, 即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较高的审美观, 这种观念应当是稳定而坚决的, 不会因受到消极信息的蛊惑或干扰而动摇, 从而形成独立的媒体批判意识, 具备理性对待和鉴别新媒体信息的能力。教育大学生在通过新媒体得到信息的同时, 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范, 坚决遵守“七个底线”, 自觉抵制有害信息, 从而养成文明使用新媒体的道德习惯, 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新媒体校园文化氛围。

(二) 扩大教师影响力, 发挥教育者规范使用新媒体的示范作用。

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 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 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 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 对教育者来说, 更是如此”。在新媒体语境下, 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保持和大学生同步, 学习新媒体、掌握新媒、正确运用新媒体, 既要提高自身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的能力, 还要在利用新媒体的行为规范方面为大学生做好示范。在日常的工作中, 能够主动利用新媒体平台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 成为学生网络言论权威。

(三) 激发学生兴趣力, 引导大学生科学运用新媒体的精力投入。

建立和完善校园BBS和校内论坛, 建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新媒介朋友圈, 在这样的朋友圈内, 大学生个体依然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的道德约束。鼓励大学生开设与新媒介有关的社团组织, 如校内论坛、广播站、记者团等, 聘请大学生担任版主、写手和记者, 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推进网络教学, 引导大学生积极构建学习空间, 并鼓励他们运用多媒体技术建立和完善个人空间, 将兴趣力转化为学习力。通过创业指导课、公选课等途径, 引导大学生积极尝试网上经营, 将兴趣力转为生产力。

(四) 强化校园监督力, 建设大学生文明运用新媒体的校园环境。

高校可以尝试在图书馆、教学楼等公共场地, 提供高网速、低成本的网络覆盖, 引导大学生在安静的校园环境中运用新媒体, 有效阻止大学生进入校外网吧等场所, 从而能减少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袭, 尽量将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过程纳入教育者的视野之内, 监督他们文明使用新媒体。

四、结语

媒介素养是建立现代公民素质的基本指标, 大学生是否具备媒体素养应当其能否成人成才的指标之一。在新媒体时代, 对新媒体的选择以及对新媒体传播内容的正确判断和合理分析, 是大学生能够得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 应注意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质, 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媒体应运而生并不断更新换代。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重的大学生如何面对如此开放、个性化的新媒体, 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介绍了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双面影响, 着重探讨如何开展媒体素养教育及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 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实现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素养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3-7-17

[2].陈应琴.新媒体:考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智慧[N].中国教育报, 2011-3-7

[3].徐振祥.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 6

[4].杨晓慧.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J].高校理论战线, 2009, 7

学生会新媒体心得 第5篇

从忙忙碌碌的高中跨入大学的门槛,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为校学生会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的一员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也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很幸运我能够加入到这个部门,虽然加入学生会后有时会会加班每周要开会交选题做文章,有的时候是有些累,有些忙,但我还是很开心,虽然刚开始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我愿意去改正,会做的更好。虽然有时候我们重复着工作,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但是,这可能就是生活,以后走上社会,真正有了自己的工作之后,一定也是这样的,也可能每天重复着相同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我应该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乐趣。

在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友情。是新媒体中心让我们众多不认识人走到了一起,同时,人不可能一次只做一件事,安排好计划好各项事务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成长,更是一次历练。

在进入新媒体中心以前,我以为的学生会是那种像高中一样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就觉得我是部长我就很厉害高人一等的那种,但是在进入新媒体中心以后,我发现这里的学长学姐都很亲切,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工作上的问题,包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也会耐心的为我讲解。在加入新媒体中心以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微信推文的编辑与排版,也从未写过新闻稿,但是在进入这里以后,我学会了文章的排版以及如何写好一篇新闻稿,也在这里感受到了团队的温暖。

加入部门也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考核期那么快就到来了,说实在的其实很害怕自己被刷掉,因为由于自己的原因在部门需要开会或者赶文章的重要时刻请假,真的很自责,也很担心会不会影响考核,但是我是真的很想继续留在这里,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里,我觉得在这里不仅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更可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我觉得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进入新媒体中心的这段时间我觉得锻炼了我的能力,更拓展了我的视野,给予了我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新媒体与中学生成长 第6篇

前不久,由广州市教育局、团市委、市文广新局指导,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青少年成长教育研究中心、广州市青少年媒介教育中心和广州青年报社组织实施的《广州市中学生新媒体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称,新媒体加大了知识鸿沟,亲子沟通、亲子教育成为重大社会问题。

“上网”成中学生课余“最常做的事”

《报告》显示,上网、玩微博已经成为中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据了解,在课余生活“你最常做的事”中,有75.85%的学生选择上网,53.43%的同学选择玩游戏,50.84%的同学选择玩微博。在“你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方式”中,超八成的学生选择使用QQ或MSN,微博和手机短信也分别达到42.65%和42.19%。

半数学生不能忍受一周不上网

《报告》显示,在中学生流行语主要来源地当中,网络位列第一。有75.62%的同学表示网络是获得流行语的来源地,有62.94%的同学表示来源于同学影响,61.21%的同学表示来源于电视。

有半数学生不能忍受一周内“不上网”,有26.7%和18%的同学认为如果一周不上网会感到“缺少了点什么”、“无所事事”。

新媒体加大家庭交流鸿沟

新媒体在受到中学生欢迎的同时,也似乎加大了他们与家长的鸿沟。对于“平时获取外界信息最主要的渠道”的调查统计显示,网络已经成为广州市中学生最主要的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其次为电视和同学问的交流。与父母的交流和广播渠道排在最后,说明过去父母一代具有的知识在年轻一代心目中的权威性已不如以前,当代青少年有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渠道。

不少同学认为有必要让家长了解新媒体。有31.99%的中学生认为有必要开设一个给父母看的手机报。对于手机报的内容,近七成的同学选择了“亲子沟通”,另有49.8%、44.21%和43.29%的同学推荐了“国内外大事”、“成功故事”和“学习方法”。

课堂内外青少年成长调查——关于中学生使用新媒体情况

1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学习

B与人交流

C娱乐休闲

D其他(请注明)

2以下新媒体使用过的有哪些?(可多选)

A手机、移动电视

B搜索引擎、数字杂志

CQQ、MSN等聊天工具

D博客、播客、空间微博等

E其他(请注明)

3平时生活中对新媒体的依赖程度是:

A很轻,只是为了娱乐放松

B更多是为了学习需要

C有一定的心理依赖

D相当沉迷

4生活中,你遇到烦恼和困惑时的倾诉方式:

A从不向任何人诉说,上网放松自己

B向父母或老师倾诉

C如果同学和朋友主动询问,会说

D上网找陌生的网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5现在经常使用新媒体来获取信息吗?

A每天

B每周3--4次

C每周1--2次

D比较少

E几乎不用

6平时手机的用途是?(可多选)

A打电话、发短信

B上网、浏览网页

C使用社交网络应用(如微博、人人网)

D听音乐、看电子书

E其他(请注明)

7你认为网络聊天工具有下列哪些特点?(可多选)

A丰富了沟通方式,可以发送表情、图片等

B可以拓展自己的交友圈,认识更多未谋面的人

C作为沟通媒介,比面对面交流的效果好

D方面快捷,利于交流

8节假日通过什么方式给亲朋好友送上祝福?

A赠送贺卡

B发送短信

C电话问候

D登门拜访

E电子邮件

F博客、空间留言

9喜欢浏览以下哪种类型的网站?(可多选)

ASNS社区(人人网、开心网等)

B门户网站、著名论坛

C博客、微博

D其他(请注明)

10是否认为新媒体已经成为自己进行社会交往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

A非常不赞同

B不赞同

C基本赞同

D非常赞同

11对目前的网络群居生活,比如冷笑话群、各种分享群等有什么看法?

A和家人、同学等待在一起时,很难找到共同话题,在这里有归属感

B遇到苦难时寻求帮助,帮忙出主意

C没什么用,都是陌生人,大家一起打发时间,无聊的象征

D和他人关系融洽,很好沟通交流

12认为新媒体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A虚拟化,让一些人沉溺其中,而忽视关注身边的亲朋好友

B冷漠化,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代替面对面交流

C公开化,把自己的一些私密东西暴露出来

D浮躁化,人们对任何事物的看法包括情感开始变得更加急躁

13新媒体是否对你的生活习惯有所改变?

A根本没有改变

B有一点改变

C有较大的改变

D完全改变了原有生活习惯

大学生新媒体 第7篇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创新》指出,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概念而言, 它继电视、广播以及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之后迅速发展, 利用数字技术并且利用手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与娱乐服务。而该书正是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入手, 由浅入深地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问题, 这一特点也为此书赢得了更为广泛的读者群体。

如前文所述, 新媒体时代的诸多特点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机遇, 从机遇的角度出发, 书中写道:政治思想教育的平台被新媒体时代发展所拓宽, 其教育手段和方式均得到了丰富。由于互联网具备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 同时便于操作检索, 因此, 思政工作者可随时通过互联网获取相关信息, 而新媒体时代的手机网络、论坛、微信、博客等载体打破了传统教育方式的限制, 搭建了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 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主动、快捷地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宣传, 对于大学生来说, 这种方式能够让他们展示真实的自我, 积极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困惑。书中也写道:新媒体的教育方式打破了单向主导的限制, 让普通人有了发挥创造力的机会, 凸显了大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的重要位置, 网络的虚拟与平等性众所周知, 大学生在这种平等的环境中轻松完成了平等的交流, 教育与被教育者之间的防范心理也自然而然地消除, 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而从挑战的角度出发, 由于新媒体传播所具备的大众化特点, 容易使价值观尚处于成型阶段的大学生价值观念混乱, 沉迷于虚幻的互联网世界, 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甚至会出现人格障碍等问题, 而新媒体的这种交互性在某种程度上也削弱了教育者的权威, 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这些都是新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那么,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有哪些途径呢?该书也给出了答案。首先, 新媒体的兴起使其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这便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高度重视其思想塑造与传播功能, 积极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举措, 并且利用新媒体的众多优势, 提升它在校园中的感染力与吸引力, 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进一步增强宣传教育工作的传播效果, 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 应当促进和谐共赢, 宽容理解, 做到与学生积极平等交流, 塑造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 也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塑造其独立人格,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从个人向主体不断转化, 才能实现教育质量的迅速提升。其次, 搭建拓展大学生教育途径的新平台。新媒体应当从大学生的爱好与需求出发, 开辟新的思想教育阵地, 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平台。例如: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平台, 这不仅能够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 同时, 还可打破教育主体、客体的限制, 实现教学关系的平等。再次, 牢记改进教育方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的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在加快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 也要及时革新模式,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结合起来, 实现立体数字化发展。

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化探析 第8篇

关键词:新媒体,政治化,大学生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指出:人类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1]。只有在政治社会中, 接受政治的洗礼, 经历政治社会化过程, 人才能具备作为政治动物的本质而成为合格的政治人。因此, 人的政治社会化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对于个体政治人格的形成, 政治文化的传承和政治系统的正常运转具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根据政治化理论, 青少年是政治化过程的关键阶段, 青少年个体生理心理都处在转型期, 所以这一阶段的教育必然会直接影响青少年个体在成年后的政治认知等各个方面的变化。目前我国大学生的主体都处于青年阶段, 是政治化影响的重要阶段。另外新媒体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的生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个体本身的政治认知等敏感性突出, 很容易受到传播媒介的影响。新媒体的发展无疑又加深了政治个体的认识敏感性, 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 很容易使大学生个体偏离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反运用得当, 会成为大学生政治化教育的有力工具, 因此, 有必要对新媒体政治化进行探讨。

1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化的影响

大学生政治化是大学生在政治社会体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教化, 学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治技能, 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政治态度, 完成政治人格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过程。从这个定义上延伸出大学生新媒体政治化是指, 大学生在新媒体传播体系和政治社会体系互动中接受政治文化, 学习政治知识, 掌握政治技能, 内化政治规范, 形成政治态度, 完成政治人格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政治的过程。

一般来说, 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化影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1.1 提供政治信息。

人们生活在政治现实之中, 而政治世界又是千变万化的, 人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和发展与外部世界的变化是分不开的, 政治世界的变化也是人们成长外部环境的重要部分。但是纷繁复杂的变化仅仅靠个人的经历是无法完全了解的, 因此就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才能了解。新媒体媒介是大学生了解政治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各种政治信息, 使大学生获得政治认知。

1.2 表达政治意见。

表达意见是媒介主要的社会职能之一。一方面, 畅通的政治意见表达渠道有利于上下反馈,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另一方面, 国家主导意见的“普遍传播, 不仅有利于统一思想, 有利于进行合法性论证, 而且还有利于规范公民的政治行为, 维系政治体系的平稳运行。”[2]

1.3 引导政治舆论。

媒介是舆论形成的舞台, 政治舆论也不例外。国家主导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政治价值观的树立离不开政治舆论的推动, 重要政治事件的发展进程中, 舆论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谁掌握了舆论, 谁手上就握了一把利器。权威对政治舆论引导其中一个方式就是树立政治学习模仿的榜样。榜样的示范、模仿效应用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也十分显著, 通过政治榜样, 展现榜样的思想、情操和行为, 鼓励其他大学生效法模仿,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2009年长江大学三名学生为救落水儿童牺牲及其过程, 网络传媒进行了大范围的报道和讨论, 一度掀起了学习他们先进事迹的热潮, 便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1.4 促进政治参与。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在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认同基础上而采取的政治行为”[3], 政治参与是大学生履行政治权利和义务的重要行为, 新媒体培养公民政治参与的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 例如对“两会”的报道, 唤起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 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这个渠道参与到政治社会的过程中去, 仍举“两会”例子, 多种新媒体都会通过如讨论、投票、访谈等多种形式, 让大学生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

2 新媒体政治化途径探析

经过以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政治化的影响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要顺应时代的潮流,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和优势, 创新大学生政治化路径。

2.1 借鉴游戏解决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困境。

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大环境变化, 传统的传播形式相对于新媒体的丰富多彩性而存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困境。内容枯燥, 形式僵化, 可以利用新媒体开发新的教育形式。游戏作为新媒体的一种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的政治社会化教育可以借鉴游戏的形式, 可以设计类似游戏的场景演练, 把要传播的内容设计到游戏里, 可以把政治活动设计成一个游戏场景, 大学生通过游戏切身体会到政治体系的游戏规则。

2.2 利用视频资源探讨课堂新形式。

思政课是我国传播政治文化、塑造政治人格的重要阵地, 也是学生们认为比较枯燥, 缺乏实用性的一门学科, 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政治知识的兴趣, 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 是摆在思政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视频以其自身的生动性和简单易懂性提供了一个出路, 能把枯燥的东西变生动, 把艰涩难懂的东西用形象简易地表达出来, 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因此如果能发挥好视频资源的作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能突破难点, 突出重点, 升华知识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获取最大化的学习实效。

2.3 发挥手机的力量。

根据2006年一份调查显示, 大学生手机每月发送短信数量集中在200~500条之间, 九成大学生月发送短信数量在100条以上, 73.2%的大学生形成“手机依赖”[4]。近些年, 大学生手机的普及率更是达到95%, 手机功能也不断加强, 使当前手机成为了超过电脑的最便捷的新媒体类型, 因此在政治社会化教育过程中如果能够把手机的功能发挥好的话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2.4 运用综合性手段, 加强社会实践的有效性。

政治化教育关键并不仅仅是一种手段就能够解决的, 更重要的是新媒体要与其他多种手段相互配合, 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要坚持新媒体对多渠道的整合, 充分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 比如说在调研方式上可以发挥校园手机和网络的便捷性、参与度和新媒体自身的有效性把方便地收集问题和归类, 提高有效性;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也可以发挥多种教育渠道和方式, 包括进行校园网络主题文化教育, 网络政治社会化活动, 或是组建校园手机小组, 可以小组之间的交流不断进行教育。另外在学生的党建工作中也可以改建传统的党建工作, 把新媒体运用到党建工作中, 比如说通过手机或校园网站或是微博等多种渠道把学生党组织的消息及时传达到学生中间, 多组织在网络上的党建讨论或是交流会, 还可以把党组织里的选举活动进行网络选举或投票, 方便大家参与和工作的公开。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张昆.大众媒介的政治社会化功能[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吕玉辉.影响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因素分析[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16 (5) .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消费漫谈 第9篇

20世纪末,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革命性的影响, 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报刊、杂志, 发展到如今的数字电视、虚拟社区、网上论坛、博客、播客、网上聊天等, 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文化消费活动中。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是最为广泛、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使用者和受众群体, 新媒体及其承载的思想和文化在大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学习知识、接收文化、娱乐休闲、发表言论、交流沟通。一方面, 高科技、即时、互动的文化传播载体, 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 引起了大学生的极大兴趣, 给大学生文化消费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 新媒体时代新的技术手段、新的特征和要求以及多元思想文化的聚集, 也给大学生文化消费带来了困惑, 造成了大学生现实文化生活中的困境。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趋势与特点

2.1 文化消费呈现高科技、网络化倾向

传统媒体时代, 大学生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学习书本知识、逛图书馆、电影院、旅游、看报纸杂志、听广播、看电视, 大多只需动动耳、睁睁眼, 不需要太多的科技含量, 就可以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直接消费。而新媒体时代情况大不一样, 要想了解最新的娱乐资讯、新闻动态, 最新的电影、电视, 要与远在异国他乡的亲友即时通信, 无疑与网络、电脑、手机、电子设备等新媒体、新技术分不开, 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出高科技趋势。传统媒体时代, 大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在图书馆品读报纸杂志著作、在课外参加各种文体艺术活动、欣赏各类文艺节目、在电影院观看电影、外出旅游、KTV娱乐等传统文化活动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的流行, 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泡在网上, 上图书馆看书的少了, 上网阅读的多了;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少了, 网上看电影的多了;到娱乐厅玩游戏的少了, 玩网络游戏的多了;参加唱歌、跳舞、下棋、书法、摄影、绘画等文艺活动的少了, 网上娱乐的多了等, 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出网络化趋势。

2.2 文化消费走向平民化、大众化

传统媒体时代, 大学生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手段接收新闻、信息, 文化消费途径有限, 接触到的信息也有限, 同时, 如参观博物馆、到大剧院观看演出、参加明星演唱会等, 要支付较高的费用, 对于普通大学生消费有一定困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 网络文化资源极其丰富, 同时各种文化产品还在通过网络不断复制、传播, 当前随处可见的文化产品、唾手可得的便利快捷服务, 彻底改变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消费观念, 网上大众化的产品和大众化的服务层出不穷, 大学生不要支付或仅仅只需支付极少的费用就能在网上享受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当前, 大学生文化消费正从精英走向大众。

2.3 文化消费呈现出较大的盲目性

新媒体时代, 一方面, 极其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极具诱惑的网上文化服务, 使大学生眼花缭乱。另一方面, 网络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 使得无论是文化资源的传播还是消费都显得肆无忌惮。大学生可以在虚拟世界里毫无顾忌地去追求、去满足心里最深层的欲望, 并在虚拟世界中渐渐迷失了自我。消费源于需要, 需要是可以创造的, 消费社会最本质的特征是资产阶级以最大限度摄取财富为目的, 主动为大众制造社会需要。消费时代的到来, 新媒体的推波助澜, 大学生常常在媒体、广告的鬼使神差诱惑下, 消费着一些原本不需要的东西。当前大学生文化消费呈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2.4 文化消费主动意愿较强

传统媒体时代, 大学生开展文化消费活动的途径主要是课堂听讲、听讲座、看节目演出、听广播等, 大多情况下, 大学生都是作为观众、听众或受众, 在外力的驱动下被动进行消费。相比传统媒体消费, 新媒体以其快捷、便利、即时、互动优势, 同时大量丰富免费的文化资源对大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 新媒体世界赋予了弱势及少数群体话语权, 让他们能表够达真正的想法, 对于权威不再噤若寒蝉。大学生可以自主的选择不同的文化项目进行消费, 可以自主发表意见、参与评论, 想不想、愿不愿意消费都在大学生的主动支配下进行。相对于传统媒体时代, 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自主性更强, 积极性和主动意愿也更强。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影响因素探讨

3.1 知识和技能水平制约其消费水平

新媒体时代, 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文化资源的快速传播提供了条件。新技术在给大学生带来快捷便利精彩享受的同时, 也制约着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活动。不懂网络、不懂电脑, 就不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媒体资讯和最新最全的文化资源, 也就不能享受到网上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所以, 大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 特别是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直接制约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活动。

3.2 文化资源质量直接影响其消费质量

相对传统文化消费而言, 网上文化资源多而集中, 新媒体时代, 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大学生开展文化消费提供了大量选择的机会, 拓展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视野和空间, 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 由于受商家利益的驱使, 网络监管的缺失, 网上文化资源层次不齐, 且质量普遍不高, 影响了大学生文化消费的质量, 给大学生文化消费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

3.3 新媒体环境影响其消费活动的理性开展

消费社会的到来, 消费被不断的创制, 在广告的大肆渲染下, 在各种新奇、独特文化产品或服务的诱惑下, 在网络无节制的复制传播下, 不少大学生迷失了方向, 消费了大量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新媒体时代, 由于网络发展过快, 网上各种监管措施缺失, 特别是网络监管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导致当前网络文化环境恶化, 不少商家、媒体片面迎合大众, 生产传播了大量媚俗低俗的文化产品, 给心理不够成熟的当代大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4 新媒体时代引导大学生健康理性文化消费思考

4.1 提高新媒体运用水平, 拓展文化消费视野

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给人们带来便捷享受的同时, 也制约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活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 应紧跟时代潮流, 顺应时代发展, 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 特别是要提高媒体运用水平, 掌握通过媒体搜索各种文化资源、服务信息的技巧, 拓展文化消费的视野。要抓住课堂学习的机会, 学习电脑、网络基本操作, 同时要利用网络、加强网络学习, 通过网络来学习各种网络知识、技巧, 同时要积极开展网络基本知识竞赛、电脑基础知识竞赛、多媒体知识竞赛等竞赛活动, 提高大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媒体运用水平。

4.2 占领新媒体文化阵地, 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为指导, 推崇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价值观、审美观以及文化消费观, 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新媒体文化消费领域的主导权。要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校园网、网络论坛、博客、微博、空间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网上唱响马克思主义文化消费主旋律。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主题, 开展网上理想信念教育;以宣传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重要内容, 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精神文化建设活动;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追求和行为准则, 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实践活动。要加强对大学生新媒体文化消费活动的引导。为大学生搭建优秀文化消费平台、提供网上优质文化消费服务。要广泛利用网络等新媒体, 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创新、文化实践活动, 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 合理利用网络, 科学合理消费。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网络、手机文化消费监管, 对于文化消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及时研究解决。

4.3 净化新媒体环境, 创设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

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和消费方式, 越来越多的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生产、消费活动兴起, 对新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文化消费品的质量越来越依赖新媒体环境。因此, 净化新媒体环境, 为人们提供高质量的文化消费品, 对于提高人们消费水平有重要意义。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活动存在较大随意性和不确定性, 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因此更需要加强对网络环境进行进化。有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立法和网络执法, 加强网络监管, 对网络资源上传、下载等进行监管, 消除网络黄、赌、暴力等低俗文化, 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同时高校要利用校园网进行正面宣传教育, 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 加强对网上论坛、ftp、博客等的监管, 为大学生文化消费创设良好的环境。

4.4 批判地对待新媒体,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新媒体的到来, 给人们的生活生活、消费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但同时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一方面大学生的活动受新媒体的严重制约, 逛街、旅游、参观学习等传统的现实文化消费活动正被虚拟网络消费所替代, 大学生的生活离现实世界越来越远, 离开电脑、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便变得不知所措;同时, 海量的文化资源信息和高科技的技术手段, 使得大学生在新媒体面前无所适从。因此, 高校要加强指导, 引导大学生理性对待网络消费, 不要被网络、手机所“绑架”和支配, 要鼓励大学生走出虚拟世界, 回归校园, 回归社会。高校要多组织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多开展重温经典、回归文化传统活动, 努力培养大学生读名著、看文艺演出、练书法、摄影、绘画等兴趣爱好, 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 多参加有意义的文体活动, 积极投身校园文化消费活动。

参考文献

[1]张永胜.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9 (7) :239-240.

新媒体下大学生诚信问题探究 第10篇

1 新媒体下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1.1 绝大多数大学生恪守诚信

当代大学生对诚信道德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对大学生有很强的认同感和亲和力。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现状, 绝大多数大学生是恪守诚信的。在大学生中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并且是作为与他人良好交往的前提和保证。诚信作为一种道德情操, 大学生们普遍对诚信有较强的认同感, 并将其作为自己良好的品质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少数大学生仍存在着诚信缺失的问题

对于当代大学生诚信问题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作弊。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 他们在平时上课过程中, 往往存在着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以及旷课等的问题。等到临近考试时, 临时抱佛脚, 将可能考试的内容抄在小纸条上带入考场, 在考试过程中用手机百度答案或相互之间传递答案。由于这些问题的出现, 这就使得考试并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情况, 从而使教师不能够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一方面, 这些作弊行为对学风建设等方面产生了负面影响, 导致学风不正等问题。2) 在网络空间里不遵守网络道德。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空间里, 遵守网络道德, 诚实守信, 这就显得更为重要。然而在这其中有一些大学生, 利用网络的虚拟性, 发布虚假消息, 浏览黄色网站等, 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网络知识和网络道德, 同时这也是一些当代大学生诚信缺乏的表现。3) 伪造证件、证明。现在有些大学生利用学生证可以购买半价车票的优惠, 在节假日期间为了出游乘车半价, 更换学生证上的照片, 或者有的更改乘车时间。更有些大学生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在填简历的过程中, 夸大自己的优点以及社会实践经验, 学生干部经历等各方面的内容。擅自篡改成绩, 伪造英语证书, 计算机证书, 甚至学位证、毕业证等。

2 大学生诚信问题缺失的原因

1) 教育方面的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因此, 家长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和放任, 使得独生子女遇到事情很少考虑后果, 很少为他人着想。另一方面, 由于现在的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这就使得家长在孩子的培养方面, 更加注重孩子的成绩, 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并且, 中小学往往为了追求升学率, 而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了对他们德智体等方面的培养, 而在此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由于缺乏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培养造成了他们诚信道德行为缺失。此外, 由于部分家长自身诚信道德缺失, 在对孩子长期的影响过程中, 造成了孩子诚信缺失的问题。

2) 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当代大学生由于自身修养程度以及生活环境等的不同, 他们的道德追求以及道德培养也就不尽相同。随着现代社会对知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以及考研的过程中, 过于重视知识, 而忽视了对道德方面的修养。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的原因之一。

3) 网络的虚拟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社会生活各个层面, 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对于大学生而言, 他们使用手机和电脑进行娱乐的使用率更高。同时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存在诚信缺失的现象。

3 加强大学生诚信品质的策略

1) 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大学生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一个大学生的诚信状况与他的家庭道德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因此家庭道德环境建设十分重要。对于父母而言, 他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在培养孩子学习成绩方面的同时, 注重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真正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从自身做起, 为孩子树立诚信道德的榜样, 让孩子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2)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校园环境而言, 校园中应该时时处处都透露着诚信道德的标语。在校园中可以设置诚信教育专栏、诚信道德格言以及名言警句牌等。对于大学生而言, 寝室是他们在心理上比较容易放松的地方, 因此, 要加强寝室文化教育, 做到慎独教育。从而培养大学生无论是在自己独自一个人时或者是在公共场合中都能够做到诚信。

4 结论

诚信不仅仅是做人的基础和准则, 而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过程中,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中, 诚信是基础。对于大学生而言, 只有做到诚信立身才能够做到友善待人, 从而培养成为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诚实守信是我国自古到今的传统文化, 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更应该加强对诚信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羽, 王立荣.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S1) :161-163.

[2]赵勇, 刘建峰.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诚信教育困境及对策[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4:81-8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第11篇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探析

所谓新媒体,是指通过卫星、无线通信网、宽带局域网、互联网等渠道,利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以及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终端,向民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种新型传播形态。在这种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摆在很多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因为新媒体技术一直冲击着人们的传统理念,要想做好这一工作,必须要研究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和意识形态交融在一起,大学生的信仰和思想逐渐变得多元化。西方国家利用各种高科技手段和传播媒介将西方思想传播进我国,这无形之中在中国宣传了资本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很多大学生思想混乱,没有一个主流意识。这对于我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舆论性导向的难题[1]。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受到了挑战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是向学生传输经过教师精心挑选和整理之后的思想,这种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新媒体时代的挑战。因为网络资源往往都是不经过挑选直接传输给大学生的,大学生都能够在网络平台进行平等的交流,这就对以往灌输式的传输模式提出了挑战。

3.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直扮演着权威者的角色,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多其他选择的机会。他们很容易对新生的事物产生认同感,这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传输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受到了威胁[2]。

二、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

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思想,各种价值理念纷纷占据了网络的一席之地,这些思想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给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让他们迷失了方向。而外国的思想理念正逐步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为了避免大学生思想的混乱,必须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也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南,来建立各个高校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当前,一些高校已经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比如说浙江大学的“求是潮”、南开大学的“觉悟网”和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一些网站。但是这一工作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还需要别的学校更多地投入到这一活动中来[3]。

2.调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思想政治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然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与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前景不相符合。因此,必须要对思想政治的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将思想政治的教育与新媒体的普及相结合,将传统的单一的说教式教育模式变为丰富多样的平等的对话,实现教育模式的改进。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现状,转而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来实现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其次,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给学生提供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交流渠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便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能够掌握到知识的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

3.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建立一支专业的工作队伍。这支工作队伍,既具有高超的思想政治内涵的素养,又能够很好地掌握和利用多媒体等新型媒体和传播技巧,更好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专业知识和思想品质的培养,让他们充分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到科学发展观的所有科学理论,能够很好地用思想政治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其次,要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娴熟地掌握基本的传播技巧和媒体素养,让他们能够运用各种新型媒体手段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独特性,更好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诸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舆论导向面临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面临着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面临着挑战。如何更好地迎接这些挑战是各大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首要任务,通过采取一些应对措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延童. 新形势下充分应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查研究[J]. 海峡科学, 2012,11(02):21-22.

[2]徐海鑫,廖浩君. 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J]. 学术论坛, 2011,13(07):21-22.

[3]曾维伦,李岩.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红色网站传播的实效性研究[J]. 前沿, 2011,13(13):15-16.

大学生新媒体 第12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基于手机客户端等即时通信工具的微博、博客、微信等现代媒体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 对人们的思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而言, 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等形成的关键时期, 很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通过新兴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多样性、不可控性等特点, 信息内容复杂多样, 掺杂着很多不良信息, 由此可见, 新媒体在大学生之间的普及, 除了可以帮助大学生拓宽视野, 增长知识之外, 也由于其开放性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难。因此, 在当代信息社会的大环境下, 如何利用新媒体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现阶段大学生教育工作者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就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以及如何利用新媒体高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讨论。

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1.1 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带来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主要是以专业的思想政治课教师或辅导员为主体, 大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难以提起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 导致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发挥作用。而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带来了挑战。由于多媒体极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使大学生本身就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可以变得多样化。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 单一的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了。再加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部分年龄较大, 不能很快的接受新鲜的事物和信息, 导致其教育方式和教学内容更是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 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1.2 对大学生带来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 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其思维比较开阔, 思想和行为很容易受外界信息和事物的影响, 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以新媒体为媒介的网络环境存在和传递着海量的信息, 而且信息的质量良莠不齐, 再加上网络世界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复杂性, 对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带来很大的冲击, 这就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利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2.1 正确认识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转变观念, 充分认识新媒体复杂性、多样性的特点, 了解到新媒体的优势和劣势。教师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帮助大学生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大学生要提高自律意识, 不轻信新媒体环境中传播的信息。在利用新媒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要在传统教育方式的基础上, 创新教育形式, 加强与学生的信息沟通,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 可以根据课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在课前搜集资料, 然后在课堂上讲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实际案例, 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体现大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还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利用新媒体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便利, 学校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便捷性和互动性,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博客、QQ群、微信公众账号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加强和大学生的沟通交流。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上可以畅所欲言, 说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了解学生思想方面的问题, 并及时帮助其解决, 从而保持大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健康成长。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关注学生的日常动态, 切实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 还能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这样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难以实现一对一辅导的缺陷, 大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

2.3 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

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所接触和看到的信息的影响, 而网络环境中复杂多样的信息很可能给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体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宣传。比如可以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网络平台上多投放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准确把握和控制大学生思想的发展方向, 使新媒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工具。

3 结束语

新媒体在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 利用新媒体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并加强相关内容的宣传, 从而有效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加胜.虚实结合, 做好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15 (03) :5-6.

[2]袁萌莎.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14.

上一篇:高血压病健康教育研究下一篇:栏目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