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那些记忆

2024-05-07

童年的那些记忆(精选10篇)

童年的那些记忆 第1篇

近二十个小时的飞行后, 我终于来到曼城。 路边的建筑一眼望去, 旧, 却很有狄更斯笔下的那个国度的气息。 夜幕降临, 在陌生的曼城, 我见到了女主人与寄宿家庭, 那栋二层小楼不大亦不豪华, 却透出浓浓的英伦气息。 在这里, 我正式开始了终生难忘的英伦之旅。

阳光和煦的午后, 漫步街边, 只需一杯泛着奶沫的卡布奇诺, 便可以尽情享受街市的宁静, 享受生活的和谐与惬意。

在湖区——领会英伦的和谐自然

有人说, 这里是全世界50 个一生值得去的地方之一, 有人说, 这里是英国最美的地方, 更有人说, 这里是上帝的后花园。造物主似乎把所有美丽的事物都放在了这儿, 山景绮丽, 水色旖旎, 温德米尔显得那样梦幻, 那样不真实。

湖面上停着各式帆船, 远远地望去, 温德米尔诗意的山与梦幻的水共同铸就了一幅幅传世风景名画。 温德米尔分明又是安徒生笔下的那个童话世界, 温馨美好, 而这深沉的湖水的色泽则折射着几分不列颠民族的沉着果敢。

温德米尔似乎是母性的, 是温和的, 两侧的山峰之上林木遍布。 她没有漓江侧畔山峰的奇异多变, 也没有林间的飞瀑流泉, 更没有鬼斧神工的九马画山, 但她的山与水却是这样的和谐。

游船靠岸, 我们开始游览温德米尔小镇。 宁静的街市并未因蜂拥的游人而显得喧闹, 临街而筑的房子清一色地涂着干净的白漆, 有的甚至裸露出了堆砌房屋特有的片岩, 显得别有一番意趣。

这也许就是大自然在不列颠的缩影。

在温莎——守望秋天

有人说, 这是世界上最浪漫的城堡。

温莎城堡坐落在泰晤士河边, 向东遥望伦敦。 花岗岩上的建筑群耸立在山冈上, 一眼望去, 好一派皇家要塞的雄浑之气。

未进城堡, 我们先到一个附宅里办理门票。 只见工作人员一律身穿黑色制服, 那红黄相间的皇室胸针, 显示出一番独特的气质。 在城堡里, 华丽的雕饰, 精美的油画, 宏大瑰丽的布置使得城堡好像变成了一件静美的艺术品。

相比其他城堡, 温莎城堡显得更加瑰丽, 更加伟岸, 也更加奢华, 这也许正是绅士风度背后所代表的贵族风度乃至皇家气派。

离温莎城堡不远, 便是伊顿公学。

如果说温莎城堡代表的是长者的威严, 是皇家的气度, 那么伊顿公学所代表的便是新生的力量。 诗人雪莱, 哈利、威廉两位王子, 查尔斯王储, 英国首相卡梅隆等, 均是伊顿公学的校友。 500 余年的建校史, 20 多名政府首脑, 这些数字足以见证伊顿公学的辉煌历史。 而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是伊顿只在宣传册上留下了毕业生威灵顿公爵所说的一句话:“滑铁卢战场的胜利, 是伊顿公学操场的胜利。 ”

在伊顿公学引以为傲的大教堂下, 矗立着不少墓牌。 有一个生命永远定格在27岁的小伙子的墓碑令我记忆犹新, 他是一位年轻的中尉, 在诺曼底滩头阵亡。 我想, 他勇毅的灵魂定会与校友威灵顿将军的灵魂同在。

在剑桥——聆听智慧的磬音

当康桥近在眼前, 我却觉得一切都好像是梦。 没有国内大学那高高耸立的砖墙, 大学就是城市本身, 校园并不局限于那一亩三分地, 剑桥大大方方地将她身后的文化气息蕴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康河不宽, 蜿蜒而下, 汩汩地穿过这座安谧又充满生机的小镇, 可康河的水却又那么深, 河水里承载的, 是剑桥的历史和文化。

而在徐志摩先生的笔下, 康河承载了他对剑桥的全部记忆。 在他的笔下, 剑桥和康河是那么富于梦幻, 寄托着他关于青春的美好回忆。 如诗中所写, 在夕阳金色的光辉下, 河畔的柳树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与身边沉着浑厚的康河交相辉映。

康河上, 游人聚集最多的是两座桥, 其中之一就是数学桥。

那座最不起眼的, 整个用木头钉起来的便是数学桥, 相传牛顿利用数学原理, 没用一根钉子便搭起了这座桥。 结果却被一个好奇的学生拆了, 再也没装起来, 于是大家只好用钉子重新固定成现在的样子。这是不是更像一个黑色幽默?

最冷淡的英国人却拥有最令人捧腹的幽默。 导游曾经说起十六世纪某个圣诞节发生在牛津的故事, 那天, 一名学生走在山路上, 突然看到一头野猪, 学生躲不开, 只能奋力一搏。 野猪张开大嘴扑向学生, 学生灵机一动, 觉得必须得找一个嚼不碎、咽不下的东西塞在野猪嘴里, 把他噎住。 什么东西呢? 学生立即醒悟, 从书包里拿出一本刚才还读得头昏脑胀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往野猪嘴里塞去。

野猪果然受不了了, 吞咽几下便被噎死了。 学生回到学校一讲, 同学们上山割下野猪头, 把它烧熟了当晚端上了老师的餐桌, 意思不言而喻。 老师们哈哈一笑, 就去享受美味, 这道菜就此成了圣诞晚餐的一道招牌菜。

有人说, 幽默的最高境界便是自嘲。 这便是老师们的自嘲, 学生们的自嘲, 这所大学的自嘲。

离数学桥不远, 便是牛顿的苹果树。 苹果树生得十分矮小, 有同学提出疑问, 这能结果子吗? 导游说, 他来过不少次, 从来就没见过它结果子, 这也许是剑桥的另一个幽默吧!

另一座桥叫国王桥。 在国王桥下, 在康河畔有一块刻着中英双语的石碑。

在国王桥的后面, 便是闻名遐迩的国王学院。 它有着巴洛克建筑浮华而高耸的屋顶。 站在这里, 会产生一种征服感, 不同于站在太和殿前向下俯视的“普天之下唯吾独尊”, 这是对自己的征服, 是激励着自己冲破这片蓝天的征服。

也许正是这种豪情, 激励着剑桥人为梦想奋斗。

尾声——梦回希思罗

希思罗, 是梦的终点。

在希思罗机场外, 把背包和箱子放上行李车, 我突然想到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抬起头, 伦敦的天是那么蓝, 像无瑕的蓝宝石。

童年的记忆作文600字:那些蒲扇 第2篇

芭蕉扇,很传统,富有东方特色。它有三个巴掌大小,用棕榈叶做的。刚买来时,扇叶泛着绿光,可到了后来,就成了黄色,很脆,中间还留下了几道裂痕。芭蕉扇几块钱一把,到处都买得到,平常人们一买就是好几把。芭蕉扇不同于一般纸扇,它轻巧也结实。不怕日晒,不怕雨淋,摇起来总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蒲扇总和夏天有关。烈日当头,阳光透过绿叶洒了一地,忙碌了一上午的奶奶搬出一把椅子,放在树荫下,懒懒地躺了下来,手里拿着芭蕉扇遮住硕大的脸,半眯着眼睛,搭着二郎腿,慢慢地摇啊摇,椅子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好不惬意!有时,调皮的我会在院子里摘一朵狗尾巴草,悄悄地脱下奶奶的拖鞋,用狗尾巴草在脚上面扫,奶奶的脚一下子就缩紧,这时我会马上跑开,躲在不远处窃笑着。

夏天的傍晚,院子里就聚满了乘凉的人。 人们摇着手中的芭蕉扇,拉着家常,仿佛在演奏一首浪漫温馨的小夜曲。漆黑的夜空,许许多多的星星闪着光芒,眨着眼睛;爸爸眯缝着眼睛,躺在竹椅上,轻轻地摇着扇子,任晚风在脸庞徜徉。

蒲扇在冬天也能派上用场。“呼呼”爷爷用那把旧了的芭蕉扇扇着炉火,炉上的火苗蹿得老高,险些烧着他的头发。淘气的孩子围在爷爷的四周,不一会儿,冬瓜骨头汤的香味便随着“呼呼”的扇风声飘了过来,馋得小孩们直咽口水,仿佛冬天一下就暖和了……蒲扇就这样和夏天、亲人、邻里,快乐地粘在一起,成了记忆中的画与歌。

现在,夏天的晚上依旧那样热,可是家家户户都安装了空调,人们各自在凉爽的屋里看电视,玩手机,头也不抬。那些乘凉的人们,家长里短的亲切找不到了,还有那布满星星、充满神话的夏夜呢,也没人去欣赏啦。

唉!不知人们是否还记得静静的躺在屋子角落的那些蒲扇?

作者:蒋丽涛

指导老师:眭向葵

那些记忆,那些童年宝藏 第3篇

Q:宝藏名片·品名,价格,年代,三围,如何得来,

A:青:岛塑料印制厂生产的50开100页“插图塑荆日记本”,价格不详,上世纪80年代,15cm,8cm。2cm

幼儿园中表现过于优异,幼儿园亲爱的刘老师在1989年8月倾情赠送。

Q:这个宝贝对你有何非凡意义?

A:1985年至1989年我一直在幼儿同苦读圣贤书,一心向学,成为小伙伴心目中的榜样、父母的骄傲、小朋友父母艳羡的焦点,于是幼儿同里漂亮的刘老师赠送了这个当年颇为洋气的日记本,希望我将来也能成为众生榜样。于是一份情愫悄然生起——七岁的我怂恿父母把刘老师请到家里做客,并且非要刘老师坐在炕上,跟我同盖一床被子,穿着紫红色条纹上衣的刘老师俨然心中女神。

不过后来由于刘老师私自向父母汇报我去河里摸鱼捉虾,被老爸狠揍一通,于是,跟女神渐行渐远。小学二年级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

Q:原来你把它藏在哪々现在你把它收藏在哪?

A:原来这个日记本一直放在我书柜的最里面,甚至把当年最时兴的贴画都贴在上面,但没有写一个字,深怕玷污了这个漂亮的本子。目前安然躺在老家威海的书架上。

Q:你会把它送给你孩子吗'预计你的孩子会如你爱它吗?(或者有孩子的,已经送了的,孩子喜欢吗?)

A:固然心里是希望孩子爱父母所珍藏的,但是这事不能强求。毕竟当年的情感,离他们太远了。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宝贝知道他爸爸七岁的时候就情窦初开,吼吼。

Q:宝藏名片品名,价格,年代,三围,如何得来?

A:名片:贴画本

价格:100元以内

年代:幼儿同前到高-h

来历:平时零花钱积累买的贴画,舍不得揭开不干胶,于是用胶水贴在本子上,以备以后用,但始终都没有用过

Q:这个宝贝对你有何非凡意义?

A:小的时候就喜欢收集东东,收集过贴画、邮票、粮票、糖纸、贺卡、古钱币,但后来几次搬家好多都不知去向,只有这本贴画本一直陪着我,每次翻开它就像翻开老相册一般,往事历历在目。我想这与我之后学画画也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从小就对漂亮的图画特别留恋,喜欢买来仔细看,然后跟着描绘一番,它们是我的绘画启蒙老师。总觉得小的时候特别有智慧,大了以后反而迟笨了很多,那时候和我一样大的小同学都会喜欢买些零食以解一时的嘴馋,可我一直在想,好吃的东西吃完了就没有了,如果买成贴画或者贺卡,不管长到多大,过多少年,还是可以捧在手心看到的,于是每每都会强忍住小美味的诱惑,买了心爱的贴画,受不了的时候,最多也就拿出10%的零花钱来买零食吃,呵呵,由此看来那个年代的我还是很会理财呢。而如今,它对我来说,是一种证据,可以证明我是如此民大的证据,有时候我常常在想,除了已忆,还有什么能证明我们曾经经历过?今天忽然明白,原来我还留有那么多的宝贝,它们曾经证明了我的成长,证明了我的梦想。

Q:宝贝购买时间?

A:我的第一张贴画,确实是在还没有上幼儿同的时候买的,记得很清楚,那是夏天,我跟着老妈去上班的路上,买的我人生当中第一张小贴画,是花仙子的,那个时候最热播的动画片主人公,当时我如获至宝,把它捧在怀里,满足得无可比拟,那也是我老妈买给我的最早的也是唯一的一张贴画,里面每张小贴画的边缘都是银灰色的,比之后干篇一律的黄色要好看很多,也高档很多。那个时候,老妈也是我心中最年轻、最漂亮的女人,是我的全部世界,所以小贴画不仅记录了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女时代,还证明了母亲曾经的年轻,见证了母亲从美丽少妇变成了老太太,还有那个小女孩,那个曾经小小个、一点点的小女孩,如今已过而立,还没来得及习惯成长,却要开始接受成熟,正如我涂鸦中说的那样,以为自己还没长大呢,没想到已经老了。

Q:原来你把它藏在哪?现在你把它收藏在哪?

A:原来把它放在书橱里,现在和我所有的漫画书一起放在箱子里,一直包着书皮,如果说藏,我想它会一直藏在我的心里。Q:你会把它送给你的孩子吗’预计你的孩子会如你爱它吗?(或者有孩子的,已经送了的,孩子喜欢吗?)

A:我会等我将来的孩子懂点事的时候+给他(她)看,给他(她)讲每一张贴画主人公的故事和来历,如果有机会会给他(她)看每张贴画背后的那个动画片,希望他(她)也能对图画感兴趣,也能成为一个喜欢收集的人。我的孩子肯定不会如我一样爱它,因为它能证明的仅仅是我所经历的,我的孩子肯定会有他(她)将一直珍惜的宝贝吧。

Q:宝藏名片·品名,价格,年代,三围,如何得来等。

A:嗯。西瓜太郎的彩色油笔,大概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用的。从箱子里翻出来的,哈哈。

Q:这个宝贝对你有何非凡意义々

A其实我一直是个喜欢画画的人。从小学画。然后转漫画。我的所有书本上都是我画的我的同学、老师。很巧的是,也一定是有相关原因的是,虽然我没有成为一名画家,却成了一名摄影师。我觉得我习惯于用相机去定格瞬间的某些情愫,是来源于从前的画画经历。

Q:宝贝购买时间?

A: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记得当时小时候得到一盒彩色笔的感觉特别棒。

Q:原来你把它藏在哪,现在你把它收藏在哪?

A:我有一个小箱子专门是用来放些以前的东西。还有情书啊什么的(哈哈)。一直放在里面。几乎每年过年都会拉着我妈一起回忆回忆童年少年时光。

Q:你会把它送给你的孩子口马?预计你的孩子会如你爱它吗?(或者有孩子的,已经送了的,孩子喜欢吗?)

A:如果以后我的孩子会喜欢画画,我一定也会送她一套画笔。一定是最新款,哈哈,有好多好多颜色的那种。

Q:宝藏名片品名,价格,年代,三围,如何得来等。

A:第四版十万个为什么,全套24本,爷爷买给我的。(18×13×25cm)

Q:这个宝贝对你有何非凡意义?

A:故事来啦!那是一个灰色的下午,其实我的童年在那天之前都是灰色的。我小时候总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做梦和现实分不太清楚。直到那一天下午,我清楚地记得是爷爷在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用一个没有印刷的纸箱装着。其实我爷爷老早就念叨着要给我买,只是我吧,识字不太多,一直到上小学才得到的宝贝。从此,这套书就一直居住在我的床头,直到上初一。

怎么说呢,这套书简直就是个全新的

世界,它让我知道,原来世界是这么这么这么的精彩。从那之后,我就决定自己要尽量括久一点,好吧这些好玩的有意思的玩够了再死。这套24本的书就像24年,陪我走过了24个春秋。在人一生世界观最混沌最易受左右的年纪,我是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新世界里生活的。直到今天,我仍旧保持着同龄人中最好奇的一颗心,要玩遍天下的理想从未暗淡过。这长长的爱好清单还会不断加长。

人生是一个游乐场,既然买票进来了,就都玩个遍吧。

Q:宝贝购买时间?

A:1994年。

Q:原来你把它藏在哪9现在你把它收藏在哪?

A:原来一直在书橱里,床头常年放着,都是看完了放到书橱里再换没看的。现在它在我房间最里面的柜子一个纸箱里。

Q:你会把它送给你孩子吗?预计你的孩子会如你爱它吗々(或者有孩子的,已经送了的,孩子喜欢吗?)

A:我已经存放了18年了,就是给我孩子留的,保存得很好。我想,未来,当我把书放在我孩子面前时,他会变成7岁时的我,在世界的缩影面前选择一个自己。一生去追求那个他愿意成为的人。

Q:宝藏名片:品名,价格,年代,三围,如何得来等。

A:人生第一个正版的HE LLoKITTY,是在我10岁生日的时候,身在远方的外婆寄来的生日礼物。当时并不清楚这只小猫的身份,但也觉得非常可爱,而且她穿了外婆最喜欢的黄色喔一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就是大名鼎鼎的HELLO KITTY,所以至今我都是“HELLO KITTY控”喔!但记忆中最鲜明的依然是这一个,身着黄色的蜜蜂装,身后有两只透明小翅膀,从遥远的地方飞呀飞来的HELLO KITTY。

Q:这个宝贝对你有何非凡意义’

A:因为一些原因,外婆很早就离开了家乡,跟她的先生去了台湾。外婆很疼爱妈妈,但不得不在妈妈与先生之间选择了后者;妈妈很像外婆,所以婚后的妈妈一直陪在爸爸身边,跟外婆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少了啊……童年应该快乐。怎么可以讲这么伤心的故事哦!所以,但是喽,咳咳,但是,我们知道亲情与爱是干山万水也阻隔不断的,亲人的脸庞会定格在分离的那一刻,从此不再老去、不会模糊,大家都彼此记挂着彼此的生日、纪念日,甚至会对彼此的变化有心灵上的感应,这只HELLO KITTY娃娃就是我们爱的证明!我知道,不论外婆在哪里,都会记得我,记得她曾经送给过我的这只HELLO KITTY。

Q:宝贝购买时间?

A:后来得知是外婆特意订购的限量版,外面的包装上全是日文呢,而且扎着粉红的蝴蝶结,非常漂亮呢,但已经被儿时顽皮的我毁坏了……常可惜。只有在记忆中还有那个BULING BULING的印象了。

Q:原来你把它藏在哪?现在你把它收藏在哪?

A:一直被妈妈放在高高的书架最顶层,是家里唯一几件不许挪动,不许封箱的玩具哦!

Q:你会把它送给你孩子吗?预计你的孩子会如你爱它og?(或者有孩子的,已经送了的,孩子喜欢吗?

记忆中那些香香的国货 第4篇

经历品牌:

荷花婶回忆道,在她小时候也看到过富贵人家的小姐用特制的水洗脸,用棉花线弹面的场景,而家境不好的她,也就用毛巾擦擦脸就算了。以上这些,只是在冬天脸上都冻裂了才舍得用呢。

二、从来只用女儿用剩的护肤品:

秋姨,55岁

经历品牌:

从小就没养成护肤习惯的秋姨,总是女儿用什么她就着用什么,随着日子好过起来,用的护肤品也好起来。回忆时,秋姨说道:“过了这么多年,看用那么多花花绿绿的护肤品,还是对蓝色铁盒包装的百雀羚最有感情,老东西养人。”

三、漂亮堪比十三姨的佛山女人:

芹菜妈,46岁

经历品牌:

“年轻时,最爱就是佛山的安安黄瓜洗面奶!”芹菜妈一脸兴奋,“我当时对安安迷恋到什么地步?迷恋到我女儿说她现在仿佛还能闻到那股黄瓜味。”年轻时的芹菜妈很爱漂亮,但也就用一罐“七日香”就把脸和手脚都搽个遍了。现在的芹菜妈,虽然已经当上了小宝宝的外婆,但还天天坚持用安安黄瓜洗面奶,并与时俱进的用上了安安的其他产品。

四、燕子妈,35岁

经历品牌:

燕子妈比较年轻,当然也比较美丽。她说自己是赶上好时候了,她生长的年代日常用品等已经丰富了不少,所以爱美的她才得以用上永芳这样当时很是时髦的产品来美化自己,直到今天还如此美丽。

五、猪肉婶,33岁

经历品牌:

猪肉婶家里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可是没有多余的钱保养的猪肉婶却气色和肤质都很不错。回忆起这些老牌子,猪肉婶说:“多亏了这些便宜好用的老牌子,我们这些人才能享有钱人的福气啊。”

六、时尚白领却一直是国货孩子王:Nana, 27岁

经历品牌:

“谁说白领只用洋玩意儿?谁说我们用钱来保养?这些国货的牌子在我们这可响了,我们同事都喜欢用啊!”Nana纠正了人们对白领的一贯的错误认识。(摘自:新浪女性频道2009年9月15日编辑:王露)

童年的那些记忆 第5篇

童年,是一串梦想,想着自己自由自在与小鸟一同飞翔,与小鱼一起在清澈的湖水里游泳,与大自然的动物们手拉手,一起玩耍。

童年,是一张张照片,与同学们一起参加古筝比赛,获奖后欢乐的笑容。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时,受老师表扬时的自豪······

童年,是一首歌,让我们在歌的海洋中,荡起欢快的双桨,高歌一首。

童年是明亮的夜空,似月亮般的纯洁,如星星般的可爱,拥有着流星一样飞速消失的梦想。

童年,是一颗小小的嫩苗,需要经过风雨的洗礼,太阳的照耀,月亮的温暖,泥土的营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名栋梁。

童年需要自信,就像鱼儿不能离开水;童年需要梦想,就像人类不能没有空气。童年更需要坚持与诚信,生活中自然会有绊脚石,我们也要勇敢挑战,用我们的智慧与力量把它们打败。

时光不等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就让我们珍惜最后的童年时光吧。

童年——把握自己,相信自己,好好珍惜,才是最重要的。

童年的往事

往事如烟,如幻象已经杳无痕迹,已经变得愈来愈模糊不可思议,它如同一场梦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忆,记忆中的那往事如一幕幕电影浮现在我的眼前。

其中,至今都令我记忆深刻的就是我和哥哥还有“小毛”在波光粼粼的鱼池边快乐地玩耍。

回忆那天,妈妈带我和“小毛”去大姨家的鱼池玩。我们先在屋里吃了点东西。忽然我发现一大袋子德大肉花香肠,我就问大姨:“这个香肠是给谁吃的啊?”大姨指着她家的小狗笑了笑说:“这个是给它吃的。”我说:“小狗吃的比我还好。”这句不经意间的话把大家弄得哈哈大笑!

饭后,我在屋子里和“小毛”玩,忽然看见屋里有鱼竿和鱼饵,小哥就对我说:“咱们去钓鱼吧!”我说:“好啊!”我们把鱼竿安装上,拿着凳子来到了鱼池旁边,找了一个安全的位置坐了下来开始钓鱼。由于技术过差,不一会儿,鱼饵用完了,可是一条鱼也没钓着。我俩还没玩够,就到屋里找鱼饵。这时“小毛”跟了过来,但是只找到了苞米面。我们以为苞米面是做鱼饵用的,就用苞米面和水搅拌做成了“鱼饵”,拿着一小盆“鱼饵”我们又兴致勃勃地来到了鱼池旁边。我刚要往鱼钩上放“鱼饵”,忽然发现这个“鱼饵”很粘,但是一心想着玩的我又没太在意,就直接用这个“鱼饵”开始钓鱼了。鱼竿刚被我甩下去小哥忽然说道:“哎呀!苞米面好像不是喂鱼的是喂鸡的!”我这才恍然大悟接着我俩大笑起来……小毛被突如其来的样子吓跑了,一边跑还一边汪汪汪地叫着,仿佛在说:“我是冤枉的!我是冤枉的!”

童年,多么令人遐想的字眼!在童年往事的记忆中,充满着无尽的欢乐……往事是多么的令人心驰神往啊!

童年趣事

童年像广阔无垠的夜空,而趣事则是那不计其数的璀璨繁星。今天,我就摘一颗给你们欣赏欣赏!

一天上午,一切是那么安详,连空气在那一刻都好像凝固了般!我正津津有味地看着电视节目,“嘭”!忽然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声响,吓得我直冒冷汗。我边哆嗦着往外走,边惊魂未定的朝门外瞟了瞟,发现小伙伴们在玩摔炮。当时的我胆子很小,什么都不敢玩。但人生贵在探索,我迫不及待地寻觅着它的踪迹。终于,在屋角找到了一箱,壮着胆子拿出一根用力一扔,“嘭”,我吓得“啊”了一声,然后发现自己还是完好无缺。于是,玩着玩着就玩出了花样:两三个一起连环爆炸,踩着玩,吓人玩......越玩越来劲!无意中我的眼光扫到了土上面,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异想天开的想法:外公不是要松土吗?我要是把摔炮扔在土上,一踩一爆,土不就炸松了吗?我边想边笑,被自己的小聪明冲昏了头脑。抓起摔炮大步流星地朝土堆走去。我一扔就是一包,红色的摔炮点缀在深黑色的土地上煞是好看。我高兴地手舞足蹈,得意忘形间浑然不知危险正在悄悄逼近自己。“嘭嘭嘭......”我的身上溅满了飞速弹出的碎屑,真正的狼狈不堪!于是乎刹那间“鬼哭狼嚎”般:“啊!外婆!啊!”外婆十万火急地跑到我跟前,搂着我心疼地说:“傻孩子,摔炮怎么可以松土呢?炸过后都不能种菜。再说你这么小,多危险啊!”外婆边说边抚着我的手,而我活像一只伤痕累累的小兽,眼角挂着几滴不争气的眼泪,从此与摔炮势不两立!

那些青春的记忆 第6篇

短暂的寒暄之后,巴老拉着记者的手,讲述起那些年属于她的青春记忆。

步行参加新四军

1938年春,22岁的巴一熔只身“逃”到武汉,在汉口遇见两位女同学马惠芳和程瑞蒙。

“原本我们三人打算去延安的,然而八路军办事处的人对我们说,延安已不能去了,国民党封锁了,新四军也是共产党领导的,还是到新四军去吧,那边欢迎大家去。”巴老回忆道:“于是,我们三人便相约步行前往皖南,参加新四军。”

她们专门从老百姓那里买了草鞋,以便赶路。一路上阳光普照,和风拂面,碧水青山,河流弯弯曲曲,流向远方。路边百花齐放,红红的杜鹃花,洁白的野草莓花,黄色的“牛不吃”,紫色的地丁花……各色美丽的嫩芽在阳光下伸展出浅绿、鹅黄的叶子,各色蝴蝶飞来飞去,亲亲这个,闻闻那个,每一朵花都爱,不知停在哪儿好。巴一熔一行三人早已汗流浃背,无暇细观风景,她们的心早已飞向新四军军部,只想早一点到达,穿上军装,成为一名雄赳赳的战士。

“嗒嗒滴,嘀嘀嘀嗒……”前方小山上树丛中传来嘹亮的军号声。三人一听来了劲,这不说明军部就要到了吗?她们不觉地加快了脚步,终于看见几个穿着军装、扎着腰带、打着绑腿的小号兵。

“小同志,我们要参加新四军,军政治部在哪儿?”一个小号兵从石头跳下来,自告奋勇地说:“我带你们去!”小号兵左弯右拐,一会儿就将她们三人带到了政治部副主任邓子恢办公的地方。

邓子恢请吃晚饭

“报告主任,有三位女同志找你。”小号兵先进屋报告。邓子恢正立在墙壁旁看地图,看到巴一熔她们来了,立即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走到门口伸出手来:“欢迎,欢迎,请到里边坐。”

三人一一同邓子恢握手,入屋坐定。邓子恢亲切地说:“你们辛苦了!三个女青年背着背包,穿着草鞋,走到这里,真不容易!欢迎你们来参军抗日!新四军刚到皖南集中不久,一切才刚开始,很不完善,请你们原谅。”

“我们的家乡已经被日军占领,我们就是想参军打鬼子,再苦再累也不怕,请相信我们。”

不一会儿号声响了,一位小同志打了饭来,邓子恢请三人和他一同吃饭。四个竹节做的碗装满干饭,四个铁皮盆子中装着青菜、竹笋,每人一碗一盆。邓子恢把饭放到三人面前问:“皖南老百姓很苦,只有青菜、竹笋、咸菜、辣椒,你们吃得来吗?”

“行,我们能吃。”三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一人一份,边吃边谈。

邓子恢说:“我们队伍刚集中,需要大批知识分子来开展群众工作和宣传工作,现在成立了一个服务团,有戏剧、歌咏、民运工作,还有绘画、文学等工作,人才不少,你们愿意去吗?”

“愿意去!”

饭后,邓子恢派人送她们到服务团。邓子恢将她们送到门口,说有事随时来找他,并和每人握手告别。

“新四军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官兵平等。”巴老对记者说:“新四军首长跟我们一起吃饭,吃一样的菜,没有架子,我们很感动!”

再遇杨瑞年

一行三人到了服务团后,程瑞蒙被分配在团部秘书组,巴一熔和马惠芳到了民运队。巴老说:“当时我很幼稚,根本不懂什么叫民运工作。后来才渐渐明白,原来民运工作就是组织发动老百姓支持抗战、踊跃参军。”

她们三人到服务团没过几天,女战士队长为她们捧来了绿色军装。这时,巴一熔惊喜地发现,这位女战士队长竟是她的同乡杨瑞年。早在1936年,她俩就在家乡镇江成立的一个读书会中相识,大家一起阅读进步书籍,高谈阔论,意气风发。后来抗战爆发后,两人各自逃亡,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相遇。杨瑞年从山西临汾八路军学兵队来到新四军,此时已经是女战士队的队长了。巴一熔仔细地打量杨瑞年,只见她全副武装,英姿飒爽,清丽挺拔,熟人相见后更是笑声朗朗。

军装一人一套,帽子、绑腿、挎包、皮带、臂章、帽徽一应俱全。杨瑞年教她们如何打绑腿,要打出几个小花来。巴一熔一一记住,立即就穿上军衣,戴上军帽。巴一熔看见青天白日帽徽不大高兴,就对杨瑞年说:“我不要这个,我想要和老红军一样的红五角星!”杨瑞年一听笑了,说:“那不行!那是红军从山上带下来的,现在是国民革命军新编陆军第四军,怎么可以用红五角星呢?再说,他们刚来时没有供应上,马上也要换上和我们一样的了。”巴一熔无话可说,扎上皮带,打好绑腿,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接着,杨瑞年又领着她们去伙房,告诉她们怎样听军号声,在哪里进操场。清晨,她领着大家跑步;黄昏,她和大家歌唱。后来,杨瑞年在皖南事变突围时被俘,受尽折磨,后转移到上饶集中营,在暴动中牺牲。噩耗传来,巴一熔伤心不已,这么一位智勇双全、美丽俊俏的年轻女战士,就这么消失了。

“杨瑞年的妹妹杨青年、弟弟杨大年,都在革命中牺牲了,一门三烈士!”巴老哽咽道:“上世纪80年代,镇江市政协邀我回家乡看看。这是我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我去杨瑞年家中看望了她的老母亲。老母亲白发苍苍,一个人卧病在家,她拉着我的手紧紧不放,老泪纵横。她将我错认为她的女儿杨瑞年了。当时我就哭了出来,我说老妈妈,你的女儿是为国牺牲的,你是光荣的妈妈,你就把我当作你的女儿吧!”说到这里,巴老已经泣不成声。

难忘老红军

在新四军军部,巴一熔看见许多老红军。所谓老,也就是30岁左右的年纪。他们穿的军装是旧的,膝上还打着补丁。巴一熔她们每月发五块钱津贴,老红军只发三块钱。这是为什么呢?巴一熔一打听,原来这是优待她们青年知识分子。她们觉得很不好意思,人家老红军参加革命这么久,千辛万苦才拿三块钱。于是她们主动要求减掉两块钱,和老红军一样。

nlc202309031012

巴一熔加入民运队后,由于农民白天要劳动,只能晚上开会。当时,巴一熔工作的村子和她住的老百姓家,隔着一大片树林。虽然穿上了军装,但是巴一熔当时毕竟是个年轻女孩,特别怕蛇,很怕穿过那片树林,晚上回去的时候就十分为难。一位和巴一熔一起工作的老红军知道这个情况后,自告奋勇和另外一位男同志借来一只红灯笼,散会后送她回家,刮风下雨夜夜如此。虽然巴一熔感到很不好意思,但只能将这份感激之情放在心里。半年以后,巴一熔被调到军部速记班学习,那两位队友也换了工作。

还有一次,部队行军,巴一熔实在走不动了,居然在路边的草地上睡着了。有人将她摇醒,说:“同志,你起来,这里荒郊野外很危险。我送你到目的地。”巴一熔见是一位老红军,便放心了。老红军将巴一熔的背包背起来,一直将她送到住宿地的村庄。到达之后,同样是老红军的炊事员到厨房里烧了开水给巴一熔泡脚,因为只有泡了脚第二天才能继续赶路。

巴老感慨地说:“这些老红军帮助人,对人没有任何要求,这让我很感动。皖南事变牺牲了几千人,至今已经70多年,我再也没有他们的消息。不过,他们对战友的一片丹心就像当年林中的红灯笼一样永远亮在我的心头。”

首报大鱼山岛血战

皖南事变前,巴一熔被调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宣传部和张茜(陈毅夫人)两人编《战斗报》。此后,她又陆续换了几份工作,但已经和宣传、报纸、出版结下了不解之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战地记者。和新四军文化名人黄源结婚之后,巴一熔辗转到了四明山地区,在《新浙东报》工作。

1943年冬天开始,四明山地区情况变得更加困难,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前来围剿,日军又趁机扫荡,整个四明山地区到处有敌人,处处有枪声。此时,《新浙东报》报社已经撤退到三北地区。巴一熔作为一名战地记者,跟随教导队行动,在这期间,她采访报道甚至亲眼目睹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巴老回忆道:“新四军打起仗来特别勇敢!在四明山蜻蜓港战斗中,我亲眼看见有位名叫余旭的青年参谋,胸部中弹,血流不止,还在高喊,同志们冲啊!后来他壮烈牺牲了。”

1944年5月,新四军浙东纵队要求海防大队迅速组建一支武装,开辟海上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接受任务后,海防大队领导决定先拿下大鱼山岛,再以此作为跳板向舟山群岛进军。海防大队第一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70余名指战员一鼓作气冲上海岛,在东海扎下一颗钉子。驻舟山日伪军得到消息后,数天内就集结兵力600余人,同时出动军舰、飞机,气势汹汹地向大鱼山岛发起海陆空联合进攻。大鱼山岛之战,双方血战7个小时有余,驻岛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指导员严洪珠等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仅有少数战士在当地老百姓的掩护救援下,回到大部队。

巴一熔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几位脱险归来的战士,获悉了详细的情况,并将这场海岛作战写成报告文学,在《新浙东报》上连载。后来有位搞木刻的同志,名叫洛井,看到巴一熔的文章,创作了木刻连环画。这本连环画一直在巴一熔身边保存了几十年。

“当时去了那么多同志,最后只回来少数人,现在他们也都去世了。”巴老悲伤地说:“当年他们跟我的年纪差不多。我现在还时常做梦梦见他们,很难过的……”说完,巴老再度陷入痛哭之中。

采访尾声,巴老对记者说:“当年新四军靠着从渔民那里租来的两艘渔船,与敌人浴血奋战,牺牲了好多人。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航空母舰。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到航空母舰上去看一看,告慰当年牺牲的战友。这样也就别无他憾了。”记者祝愿老人家幸福长寿的同时,也希望她的梦想能够实现。

童年——永远的记忆 第7篇

热度一如既往袭来,空气中氤氲着夏日的澎湃,赶不走的却是儿时的好动与纯真。

暑假的炎热迫使我又一次耐不住性子,噘着嘴踱着步,双手别在背后像个大人般思考着取乐,而村后的小池塘则像个磁场,从未停止过吸引我,习惯性的,我转着凉帽又出门了。

村后的夏季,从不曾缺少过迷人的清香。害怕踩伤邻居的庄稼,我总会娴熟地捋开一层芦苇探探风,然后踮起脚尖在泥泞小路上碎步走着,却总是被田里忽然蹦出的青蛙吓着摔了,再总信誓旦旦地喊着:“你给我记住!”叫完之后才发现自己已经压坏了庄稼,得,再也不需谨慎了。

好不容易走过池塘,照照水面,迎面太阳洒下的光辉给脸蛋镀上了一层暖暖的橘黄。用手掬起小捧水,哗啦啦地直往脸上泼,怎么也不像个女孩子。

不知何时,芦苇丛前多了一大片荷叶。荷叶娇羞地躲在芦苇后,随风摇曳着。阳光如雨,不偏不倚地打在叶瓣上,细密而明媚。雨后的露珠让荷叶洗尽铅华呈素姿,褪去尘埃,平添一份朴实俏丽。而它们的闲适生活却被一顽皮孩子给硬生生地毁了。

我总喜欢 甩开鞋子 , 撩起衣袖,跳进荷塘,折几片荷叶。鼻子贴近荷叶,不小心地被叶上的水珠溅了一身,原本乌漆抹黑的布衣经水珠涂鸦,已经深一块浅一块了,也已经不再去在意什么了。

也许是荷叶的根扎得太深了吧,想连根拔起并不容易。两只小脚丫啪啪啪地踩着塘底松软的泥土,拔河一般,我紧紧攥着叶柄,踉跄地拖着往后倒,殊不知用力过猛,一个完美的自由落体后倒下,“扑通!”,溅了一脸泥,不!应该说是一身泥,望着深深浅浅的脚印, 却满意地咧着嘴笑了。

凉帽脏了,衣袖脏了, 就连牙齿缝都脏了。顶着折下的荷叶,乐颠颠地蹦着回家,没有采荷姑娘的美好, 只有一身的泥和汗水,心里却是快乐的。

如今,仍旧记得那儿时浑身狼狈的样子,仍旧记得那叶上露珠的晶莹,还有那纯真的一缕叶香。

【简评】

本文文字 清新生动 , 整个池塘玩耍拔荷叶的过程描写细致入微,将文章的主题与情景的描写互相交融, 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通过池塘玩耍这一普通的事情,表达的却是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儿时纯真的向往。

童年的那些记忆 第8篇

周亮

周亮是04年到白水中学任教的资教生。0 6年我刚到学校, 人生地不熟。那时的他已经担任校长办公室主任。他在教学上给我很多建议, 并教给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他说, 作为首届资教生, 一定要给我们这些师弟师妹做出榜样。最开始到学校, 我连饭也不会做, 是周亮手把手地教会了我炒茄子。他说, 在农村工作, 首先要学会自理。他还告诉我们, 要经常家访, 沟通学校和家长。在他的带领下, 我们风里来雨里去, 走遍了白水周边的11个村庄。联系了楚天金报, 用小卡车拉着社会各界捐赠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送到了困难学生家庭。作为青年教师, 周亮和我还承担了学校的共青团工作, 开通了校园广播台, 举办了新年联欢会, 白水中学连续两次被评为蕲春县青年文明号, 周亮和我也先后被评为蕲春县优秀团干部和青年岗位能手。

在工作之余, 周亮始终坚持自身的学习, 晚上备课后还学习到深夜。停电的夜晚, 一盏煤油灯总会点亮在他的窗前。在资教期满的那一年, 周亮送走了一届毕业班的学生, 自己也顺利考取了汕头大学的研究生, 当邮递员骑着自行车把录取通知书送给他的时候, 周亮正在粉刷学校泛黄的墙壁。临走的那一天, 我去送他, 他给了我一本《学习的革命》。在蓝天白云之下, 在汽车扬起的尘土中, 身穿白衬衣挎着背包的他从车窗探出头来, 不停的跟我挥手作别。轻轻挥手间, 白云已走远。我始终不能忘记他鼓励我的话语, 他说, 一定不要忘记学习, 人生一辈子要不断地完善自己。

李利琴

在白水中学的隔壁乡镇, 还有一所孙冲中学。04年也来了4名资教生, 其中有一个女孩子叫李利琴, 是我的黄梅老乡, 她的个子不高, 戴着一副圆圆的眼镜, 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最开始认识李利琴, 是因为她老骑着一辆单车来我们学校听课。周亮告诉我, 李利琴是孙冲中学副校长兼英语教研组长, 她潜心教学, 很能吃苦, 几年来, 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周边乡镇的学校学习取经。她还经常教本镇老师学习使用远程教学资源, 推广了教学课件。李利琴三年来带了三届毕业班, 把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送进了县一中, 还有的学生考入了黄冈中学。在李利琴的带动下, 我们白水的资教生也经常去孙冲中学交流学习。孙冲中学全校只有32名老师, 资教老师就占了17名, 有2对在资教的道路上喜结良缘, 我们拍着手, 一起唱祝福歌。分享着他们的快乐, 共同为他们筹办了幸福的婚礼。

三年服务期满, 李利琴被授予“蕲春县人民满意教师”、“黄冈市师德标兵”和“湖北省优秀资教生”, 被省教育厅公费选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留学。在08年的春节里, 李利琴从遥远的大洋彼岸打来电话跟我们说, 很想念蕲春, 很想念学生, 很想念我们, 很怀念资教的日子, 就连做梦都回到了孙冲中学。她说, 身在海外才感受到如此深爱着祖国母亲, 客居异乡才体会到对家乡的爱如此刻骨铭心。2008年11月, 学成归来的李利琴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孙冲中学, 继续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很想对李利琴说, 当年我们大家选择到农村,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点亮青春, 教书育人。对祖国和家乡的爱, 其实就体现在平常的点滴行动中。

詹维

在我资教短暂的岁月里, 乃至人生漫漫的道路上, 还有一位资教生让我永远无法忘记。他叫詹维, 詹维所资教的地方并不在蕲春, 但是每次放长假, 他总要回到白水中学看望他曾经的班主任宋老师。白水是他的家乡, 白水中学是他的母校。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詹维母亲十多年的精神病反复发作, 失聪的父亲肺病复发,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 是宋老师步行三十余里赶到詹维家里, 和他一起把父母送进了医院, 再把他领回了学校, 用厚实的肩膀承担了他读书的负担。初中毕业, 宋老师把县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按到了詹维的手心, 对他说:“书你尽管读, 到哪儿我都供你!”朴实的话语让詹维泪如雨下, 一辈子都无法忘记,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 他下定决心, 一定要做一名像宋老师这样的好老师。2005年, 詹维从湖北经济学院金融专业毕业, 选择到嘉鱼县一个偏远的农村学校资教。在那里, 他关爱着每一个学生, 学生们都很喜欢他。周末, 他还常常带着学生去扫大街, 给孤寡老人做家务, 去茶山帮茶农采摘新茶。詹维每次回到白水中学看宋老师的时候, 就借宿在我的上铺, 因为同是资教生, 我们无话不谈, 一起交流教学的苦乐, 共同探讨人生的道理。

2008年7月, 詹维完成服务期。但天有不测风云, 5个月后, 他突然身患重症肝炎, 不时陷入昏迷之中。抢救期间, 省教育厅领导得知消息, 紧急汇拨了医疗救助金, 社会各界也纷纷捐款, 我们在蕲春的资教生也轮流陪护守候。可是万万没有想到, 2009年1月9日凌晨, 他还是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天早上, 蕲春县的所有资教生聚在一起, 跟省教育厅陈安丽厅长发了一个短信:“陈老师, 詹维昨天晚上永远的离开了。詹维从小家庭贫寒, 父亲失聪, 母亲智障, 很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 是在老师和热心人的帮助下完成了学业。毕业又选择资教, 去帮助像他一样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是资教让他找到了生命的价值, 是教育厅给了他临终的关怀。陈老师, 昨天夜里他还一直念叨着您, 念叨着省厅, 詹维是在众人所给予的温暖中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一天是周日, 早上八点, 陈厅长接到短信后, 驱车匆匆从武汉赶到了蕲春县向桥乡白水村。看到陈厅长, 我们所有的资教生都失声痛哭了起来。

泪水中, 我突然想起在一个夏日的夜晚, 詹维和我躺在竹床上, 枕着双臂, 仰望满天的星星, 对我说, 好羡慕陈厅长去参加了一名资教生的婚礼, 他说, 真希望我结婚的那一天, 也能把陈厅长请到我们村子里来。没有想到, 他还是远离我们而去。

只是, 此刻的他再也不能睁开眼睛, 再也不能和我说话, 再也不能去教导他的学生, 再也不能来看望他的老师, 望着我们的, 只有相片上那依然熟悉而腼腆的微笑。我相信, 年轻的詹维永远活在我们和乡村孩子们的心里。

前天, 我从网上找到了詹维2006年写的一篇资教札记, 题为《教育需要你的关爱》。在这篇朴实的文章里, 当年24岁的詹维这样写道:“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有那么多的学生, 需要我去关爱, 并且也同样关爱着我, 让我在青春的年代找到了生命的价值。我也同样觉得很欣喜, 在我之前, 已经有了那么多像我一样的前行者, 而且, 在我之后, 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像我们一样的后继者, 把爱的阳光撒向更广阔的农村教育!”

支教生

这些年来, 我向他们每一个人学习。像詹维一样怀感恩之心, 像李利琴一样钻研教学, 像周亮一样实干上进。从一名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到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从担任乡村学校的团委书记, 到成为蕲春最年轻的副校长, 从教学生手到学科骨干。每一步前行, 都有资教生同伴们在鼓励着我, 影响着我, 鞭策着我。白水中学从04年的2名资教生到如今的12名资教生, 蕲春县从04年的15名资教生到如今的218名资教生, 越来越多的青春身影, 活跃在乡村广阔的天地。

为童年留下更多记忆 第9篇

大家先各出妙招儿, 再互相交流讨论, 一定能设计出最完美的活动方案。行动开始, 所有的同学分工协作, 让自己与母校的情意一点儿一点儿融化在行动中。这可以是一两天的准备, 也可以一两周的历程。相信不管选择哪项活动, 都会给自己的小学生活增添精彩的一笔。

描述行动的过程, 留住活动的痕迹。从活动策划开始, 遇到怎样的困难, 谁的主意最可取;活动的分工与调整, 你的角色是什么;最重点的当然是活动的过程了。分工之后, 大家是如何准备的?既要写同学们普遍的面上的努力, 也必须选择两三个典型人物作为叙述的点上突破, 这样读者才能明白同学们的心意。活动的场面怎样, 校长、老师有怎样的感动, 我的小心思得到怎样的满足, 也许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呢, 写出这些, 文章才会显得更有滋味、更真实。

那些失去的童年细节 第10篇

十年之前的天空总是晴朗的,蔚蓝得没有一点杂质。汽车的蜂鸣还未成噪声,摩托车的身影倒是总在我身旁穿梭而过。上学和放学,只是穿行一条条古巷。嗅着青石板的石砖中的泥土味,逗着不知谁家院子里的小狗,摘下爱花的女主人遗留在门前的几朵清蕊。还有那位永远早早地便坐在门前的老奶奶,她那满头白发配上一身白衣,让我总觉得那是超外世外的存在,那种返璞归真,似乎经历了太多故事。每每向她问好之时,总会带给我几颗纯纯的奶糖,而她望着我的眼神,在她古稀之年依旧清澈。清晨的天空总是含着些许鸟鸣,露珠浸透我的裤脚,傍晚的橙黄映润着我的脸颊,远处不时传来蛋炒饭、烙烧饼的叫卖声。

口中含着老奶奶给的奶糖,化在嘴里的醇香,勾起了甜蜜。那是和我牵着手走在每一个黄昏的女孩,虽早以记不起名字,可她那红扑扑的脸蛋,浅浅的酒窝绘成的那可爱的笑靥印在我心底。与她一同在教室里画画,两双小手绘起我们期待的明天;与她一同在草丛里抓蝴蝶,快乐笑声奏响悦耳的音符。那种喜欢,毫无掩饰。

我很喜欢上学,有上课、作业、考试,但更多的是绘画比赛,诗文诵读比赛,书信大赛,航模比赛……可惜现在的孩子们都不玩这些了吧。放假对于我来说,那是再轻松不过了。没有奥数培训,没有英语考级,只需带上几本爱看的书本,薄薄的作业与一颗爱玩的心回到乡间的外婆家。“还记得你说家是惟一的城堡,随着稻香、河流一起继续奔跑……”

看着如今的他们,是否有过和我相似的经历,是否有机会逃开那沉重的束缚,一起飞奔。似乎变了,时代在前进,他们更多出现在了手机、ipad、电脑面前,哎,总感觉缺了什么。再看看镜子前的我,竟感到有些陌生。十年,把一个一米五的孩子拔高到了一米九,褪去了青涩与幼稚,只露出沉静与疲劳。曾经那疯玩的孩子终会坐在教室进行日复一日的学习,单纯的眼神终会变得尖锐。现在爸爸总喊着腰疼,妈妈也嫌头发的不断脱落,还有银发的滋生。十年磨平了棱角,可无法吞噬初心。

不知道那位送我奶糖的老奶奶还健在吗?当时的我为什么没有坐下来同她聊聊天,听她讲讲过去的事呢?我也很遗憾与那个女孩断了联系,长大后的她是否愈发美丽?

有些人终是生命里的过客,留下的只是或多或少的印象,有些人却是生命的星星,虽然时隐时现却一直照耀着你。生命恰是在这一代一代的更迭中,传承着,蜕变着。时间一瞬,便已十年,百年。坚守初心,最真的细节终会留住。

从这些十年前的细节中,我嗅出了天真、活泼、快乐、纯真的味道。这样的细节,现在的孩子还能拥有吗?

借而鉴之 本文从材料中的第一项释义中挖掘出一个沉甸甸的话题——儿童教育之痛。作者分别撷取了自己童年生活中的上下学路上、与老奶奶和女孩的交往、轻松学习和假期生活等细节,再以对比写法突出了当今儿童学习、生活的困惑。特别是末段,修辞巧妙,反问发人深思。

上一篇:实验室质控下一篇:公铁两用桥梁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