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应用范文

2024-05-13

打车应用范文(精选12篇)

打车应用 第1篇

2013年底我国移动网民规模达6.52亿,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价值不可估量。对互联网公司来说, 移动互联网的门票成为新形势下商业机会的关键点, 是当之无愧的稀缺资源。易观智库数据显示, 2013年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570.4亿元, 较2012年增长了161.5%, 整体市场仍然处于快速发展期。打车APP在移动互联网中属于生活服务类, 也是垂直类APP。在移动互联网中, 始终未能找到自己的盈利模式。随着2013年互联网巨头开始发力移动支付, 抢占移动互联网入口, 打车APP的移动生活服务入口价值才被互联网巨头发掘出来。上半年, 阿里出资800万美元投资快的打车, 11月, 阿里又追加投资近亿美元。与此同时, 腾讯上下半年也分别以1500万美元投资嘀嘀打车, 12月追加投资3000万美元。在互联网巨头的支持下, 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迅速开展全国布局, 甚至切入对方的势力范围, 随后展开激烈的竞争, 并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接。2014年1月10日, 嘀嘀打车开通全国32个城市使用微信支付补贴现金, 快的打车在北京市场直接奖励司机15元, 比嘀嘀打车高出50%。随后, 随着竞争加剧, 双方不断加大对出租车司机、乘客的补贴力度, 以抢占市场份额。目前, 基本上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易观智库数据显示, 2013年底, 快的打车份额已经占据46.7%, 嘀嘀打车也有43.6%, 两者合计占据高达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加上已经被快的打车并购的大黄蜂, 其市场份额更是高达93%。打车小秘、易打车等其他打车APP合计不到10%。进入2014年后, 随着两大巨头对司乘双方的高额补贴, 其他打车APP估计已经退出市场, 事实上形成双寡头垄断格局。

2 打车APP产业链分析

目前, 我国打车APP产业链中, 用户是产业链的起点, 有着丰富的移动互联网使用需求, 包括社交、生活、购物、娱乐、理财、支付等众多领域。打车产业链包含的企业主要有:硬件设备供应商 (主要包括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 、软件开发商、网络运营商、APP服务商 (含内嵌式综合平台) 、出租车、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等。产业链的下游或延伸领域则包括众多O2O线下商户。产业链中的各方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 共同为消费者创造增值价值。

作为打车APP产业链中的起点, 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需求数量和结构都决定着整条产业链的走向, 他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用户的社交、地图、购物、金融、音乐、游戏、手机视频、教育、医疗、交通、旅游、生活服务等将产生新的需求, 而更多的移动互联业务形式将涌现出来, 市场容量将大得惊人。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将以移动导航平台为基础, 向用户提供与位置信息相关的社交和生活信息指引, 联接线下餐饮、旅游、住宿、娱乐、购物、预订、比价、打折等垂直信息, 然后对接移动支付平台, 通过便捷的支付满足移动生活服务需求。

软硬件供应商、网络运营商处于产业链的上游, 是打车APP产业链中的基础设施。硬件供应商包括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及网络周边设备供应商, 智能化、人性化、安全实用是其产品价值所在。软件供应商一般来自于平台以外的第三方开发商, 随着互联网巨头的日益重视, 龙头软件基本被收购或参股, 成为大型平台的嵌入式应用软件。应用软件的核心价值在于为用户提供快速的定位与接入服务, 并借助这种服务获得应有的使用收益。但目前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免费APP市场上, 软件业的盈利模式有待挖掘。网络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目前仅仅充当网络信息通道, 为移动终端提供网络支持, 并获取上网流量收入。

互联网平台或APP运营商在打车产业链中处于联接上下游的关键位置, 其核心价值是用户、流量、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平台或APP具有随时、随地、随身等特性, 利用免费导航、搜索和打车应用进行圈地聚集用户, 再利用用户通讯录的朋友圈的紧密联系, 吸引大流量, 完成延伸生活圈消费和支付行为, 最终构建完善的商业闭环。用户使用打车APP的过程中, 能够积累大量的场景化大数据, 特别是基于位置信息的本地生活服务, 往往与出租车客流重叠, 是非常好的移动互联网流量变现途径。因此, 地图导航与打车APP成为互联网公司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主要战场, 也是方兴未艾的O2O模式的切入点。

支付机构在产业链中是用户完成移动互联消费与生活体验的必需环节。支付机构通过满足客户的便利快捷支付, 节省客户时间, 节省支付通路费用、提高支付结算效率, 从而也充分体现了移动支付的价值。产业链中的支付机构目前主要包括第三方支付机构 (如支付宝) 、APP捆绑银行快捷支付通道等。

出租车与相关线下生活圈商户是产业链的终点。商户的类型和业务范围较为繁杂和多样化, 出租车公司、餐饮娱乐业、零售商、公共交通、停车场、电影院、航空公司、物流公司等各种类型都有。商户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消费拉动力量, 他能够通过自身品牌、产品和服务、价格优势、渠道优势、促销活动等创造和吸引消费需求, 从而成为消费行为的创造者和提供者。

3 打车APP背后的移动支付布局策略

3.1 争夺移动互联入口, 通过APP导入流量

2013年, 争夺移动互联网入口的竞争异常激烈, 手机安全平台、应用商店、浏览器等传统的移动互联网入口竞争白热化, 而超级APP逐渐成为新入口, 尤其是具有高流量的大众化APP因其在用户社交、O2O场景应用和大数据等方面的优势, 迅速成为互联网企业争夺的目标。移动互联网的竞争特点, 决定了移动互联网市场往往是寡头市场, 市场往往只需要极少数的超级APP或平台作为入口, 其他的各种场景和功能都可以整合到其中。比如微信, 其强大的功能和整合能力、开放的平台接口, 已经让它成为无法撼动的移动互联网综合平台。即使有着深厚互联网背景的易信、来往, 也未能动摇其垄断地位。支付宝钱包则借助导入电商流量成为移动支付龙头。打车APP在这种背景下, 成为移动互联巨头布局的棋子。此外, 2013年以来, 阿里巴巴发布IM“来往”, 投资快的打车, 发布支付宝钱包开放平台, 提出“手游平台战略”, 提供手机淘宝、阿里云、支付宝等服务, 收购高德地图。腾讯则相继推出微信5.0新增支付功能, 发布腾讯街景地图, 投资嘀嘀打车, 收购大众点评网。这一系列动作无非是寄望于让超级APP或平台承担争夺移动生活场景入口的使命, 导入用户流量。

3.2 培养用户的移动支付习惯

当前, 移动支付产业规模还远逊于银行卡产业规模, 市场尚未开发。个人客户规模较小, 客户体验需要改善, 移动支付习惯尚需培育。特别是受制于银行支付通道, 线下商户移动支付受理环境较差。用户支付习惯未养成, 收单机构、转接机构 (银联) 发卡行收单分成模式不尽合理, 终端商户收单应用系统尚未推广和普及, 移动支付技术、业务运营、清算标准和流程尚未成熟。这些问题都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移动支付的发展。当然, 首当其冲的是用户支付习惯需要养成。围绕这一关键问题, 互联网巨头加快了市场培育进程, 希望通过与广大用户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场景打造, 迅速培养用户移动支付习惯。快的打车直接嵌入支付宝钱包应用, 合作推广线下出租车市场, 支持支付宝付车费, 嘀嘀打车与微信合作, 用微信支付打车款, 强势切入O2O移动支付领域。并为此投入巨资对司乘双方进行补贴, 效果非常明显。今年1月10日至2月9日, 嘀嘀打车中日均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 日均订单为183万单, 总量约为2100万单, 用户突破4000万。快的打车日均订单量更是高达128万, 使用支付宝钱包完成支付的日订单数最高突破60万。这种打车APP与移动支付的捆绑, 很好地完成了用户移动支付习惯的培养。

3.3扩充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移动支付的发展, 严重依赖于应用场景。互联网巨头对移动支付业务的争夺, 胜败取决于其对应用场景的开发。APP用户的支付体验, 也需要更多的应用场景支撑。虽然, 线上第三方支付已经借助电商平台获得了海量用户, 但在目前, 移动支付的应用场景却远远不足, 已经成为制约移动支付的瓶颈。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3年移动支付业务16.74亿笔, 金额9.64万亿元, 平均每笔金额仅有0.58万元。在三种电子支付方式中, 移动支付金额只占电子支付的0.9%。找准用户生活场景的切入点, 大力扩充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已经成为移动支付巨头的当务之急。出租车作为联接城市核心商圈的重要纽带, 天然具备生活服务领域切入点的潜质。因此, 支付宝、微信等超级APP平台, 利用其巨大的流量、品牌影响力和用户黏性, 从打车软件切入移动互联网用户生活圈, 以及海量的线下商户, 将人们的社交、生活和消费等不同的应用场景联接起来, 全方位介入用户的支付行为, 打造基于场景化的移动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 最终实现移动支付的闭环。

3.4 形成用户粘性, 形成O2O闭环

阿里和腾讯在打车软件和移动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 最终的目的在于O2O市场以及消费行为的大数据。通过打车APP, 互联网巨头可以了解和分析用户的打车习惯、打车路径、目的地商圈等数据, 并有针对性地为用户提供生活信息服务, 比如地图导航、周边的商场、餐饮娱乐、住宿等降价或优惠信息, 实现精准营销, 促进用户在合作线下商户消费, 并使用APP完成支付, 增加客户粘度, 从而打通O2O闭环, 占领市场份额。由于打车行业覆盖用户范围广, 是打通O2O的典型应用场景, 用户一旦在超级移动平台养成购物习惯, 并借助其社交功能予以扩散, 海量用户将进一步巩固APP和平台的领先地位, 有助于其实现流量的变现。比如微信, 通过打车APP锁定用户, 利用大众点评等APP进行引流, 再通过微信支付功能完成支付, 整个消费过程就形成了交易闭环, 自身的资金流和信息流得到整合, 更为重要的是获取了有价值的用户大数据, 大数据反过来又很好地为形成客户黏性创造了条件, 如此, 必然形成良性循环。这就是打车APP竞争之所以白热化的原因, 也是移动互联网平台竞争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易观智库.2013-2016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

打车应用 第2篇

使用嘀嘀打车的方法

1、首先进入微信以后,依次点击“我”然后点击“我的银行卡”进入。

2、在进入我的银行卡界面以后就可以看到“嘀嘀打车”功能,点击进入即可。

3、在滴滴打车的界面中输入你要所在的地址和目的地后点击“马上叫车”即可。

4、在你的位置附近的士司机就可以看到您的具体,此时他们便会过来接下你这单,前往你的所在地址,此时您可受到的士司机的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等待的士到来。

5、在的士司机来您所在地址时,你只需要在上车然后点击已上车,当您到了目的地时,就可以使用微信进行支付。

6、使用微信支付时,支付的钱是直接从您的银行卡里扣的,将钱付给了的士司机,如此便完成了支付。

7、现阶段嘀嘀打车有优惠返现活动,在等待微信支付成功后,您便可以收到了相应的补贴费。

注意事项

在等待的士到来时,会收到对方的联系方式,可用电话进行具体沟通乘车相关事宜,也不用在路边苦等啦。

2月17日刚刚轮番发声的嘀嘀、快的两家打车软件,2月18日又调整各自的补贴方案,嘀嘀将乘客每单补贴提高至12元起,而快的则遵循“比对手多1块”的口号,宣布乘客每单可获得13元补贴。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哪个好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目前网上竞争比较厉害的打车软件,那么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去选择哪款软件,那么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哪款软件比较好呢?

1、联合方,嘀嘀打车我们知道是在微信上面的,而且微信就是腾讯旗下的,所以说嘀嘀打车依靠于腾讯。快的打车是支付宝上面的,而支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所以说快的打车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俩双方都是互联网上的三大网络公司之一。

2、返现,其实对于乘客的利益是我们很想关注的,嘀嘀打车之后是每单返现10元,到现在的返现12元,而快的打车也是返还10元的,估计政策也是在更新的。

3、司机返现,对于司机师傅来说,我想他们还是很看重的,每单就是返还他们一定金额的,嘀嘀打车一次可以返现司机10元,快的打车一定是可以返现15元的。

4、新一轮的优惠,快的打车在1月21日的时候开始了,而且在22日又开始升级了。嘀嘀打车是在1月10日的,而且优惠也是在不断进行中。

5、从2014年2月23日凌晨开始,陆续有用户在使用嘀嘀打车后出现无法使用微信支付的现象,故障一直持续到当天下午5点,嘀嘀打车数据显示大约有300万单次受到了影响。

嘀嘀打车将对在问题时间区间内,成功使用嘀嘀打车叫车最终未能成功微信支付的用户执行每单补偿12元的政策,300万单共计3600万元,补偿将于15个工作日内以余额的形式返还至用户的嘀嘀账户,并表示在活动期间如果出现因嘀嘀打车系统问题而造成无法支付的现象,嘀嘀打车都将以同样的方式补偿用户。同时嘀嘀打车将对受影响的司机进行相应补偿。

嘀嘀打车的新政策

嘀嘀打车宣布,从2014年2月18日零时起,将开启“游戏补贴”模式,使用嘀嘀打车,并且微信支付车费,最高可获得20元补贴。

以下为“游戏补贴”模式具体措施:

乘客使用嘀嘀打车,并且使用微信支付车费,每次能随机获得12~20元不等高额补贴,每天3次。

嘀嘀打车与腾讯游戏联手,将对每周使用嘀嘀打车微信支付车费10次以上的用户,赠送时下最热门微信游戏“全民飞机大战”中的高端战机1架,未来一周将送出100万架飞机。

据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介绍,和腾讯游戏合作赠送游戏道具,是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第三轮营销活动的重头戏。这次腾讯提供的是价值300钻石、玩家可以永久拥有的狮鹫战神,另附送8888金币、200钻石以及核弹、超狂热驱动等游戏装备,整个装备包总价值超过100元。

打车应用 “烧钱”大战为哪般 第3篇

@人民日报海外版 马年春节前后,在众多一线、二线城市生活的人们,开始习惯用两个打车应用:“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这两个分别背靠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打车软件,因为出手数十亿补贴乘客与司机,迅速聚拢了人气。面对汹涌而至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公司们以资本卡位,迅速抢滩,在新的行业布局中谋求有利位置。而人们的现实生活,则在这个人人都有手机的年代,在这个大数据的年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人民日报海外版 “表面上看是争夺打车用户,实际上是争夺移动支付用户,争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业内人士分析表示,简单来说,几大互联网公司正在做的事情是,以资本解决时间壁垒,抢占移动互联网时代版图。“互联网最可怕的壁垒不是资金、技术,而是时间”,对于互联网大鳄而言,“如果能用资金解决时间壁垒,再贵也值得”。金山网络CEO傅盛在分析Facebook(脸谱)以190亿美元收购WhatsApp时说的这句话,对这场打车大战而言,同样适用。

专家声音

@马化腾(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但为了卖胶卷,却希望数码相机被越晚发现越好,结果它输了。可见,巨人稍微没跟上形势,就可能倒下。巨人倒下时,体温还是暖的。

打车应用 第4篇

完成了跑马圈地, 补贴之战停火

“烧钱迟早是要结束的, 这两家软件不约而同地停止补贴, 意味着对这个市场的跑马圈地已基本完成。”电子商务分析师冯天宝认为, 打车软件靠补贴培养用户完成了市场开拓的第一阶段, 现在已经进入巩固和优化客户群体的第二阶段, 这也是软件平台建设的规律。根据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的调查, 截至一季度末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 其中, 快的打车、嘀嘀打车分别以51.6%和45.3%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账户份额前两名的位置, 打车APP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中国IT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14年第一季度打车软件市场呈现双雄格局,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占据累计用户市场份额的97%以上, 其中快的打车排第一位, 市场份额为57.6%, 嘀嘀打车用户排在第二位, 市场份额为39.8%, 排在第三的为大黄蜂, 市场份额为1.9%, 其他打车软件占市场份额的0.7%。

中国IT研究中心分析师陈鸿分析,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用户覆盖率整体较高, 主要是一季度期间双方持续的补贴活动, 吸引大量的用户安装使用, 其次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较为普及, 从而使得用户同时安装且使用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情况较为普遍。

短期来看, 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都很难远远甩开对手, 然而目前用户对于某一款打车软件的用户粘性并不高, 如何提高打车软件用户粘性亟待相关企业加强。接下来双方将进入用户服务、关联应用等多方面的比拼阶段。

打车软件背后有无限扩展商业链

“打车软件从问世起就不只是为了方便人们打车, 其背后藏着一条可以无限扩展的商业链条。”冯天宝说, 打车软件暂停补贴肯定会流失一部分用户, 但继续使用的乘客一定是深层次用户。他们不仅会使用打车软件, 而且今后推出的其他功能也会使用。

冯天宝分析, 在“后补贴时代”, 打车软件在减轻对现金补贴的依赖之后, 会逐渐转型。特别是对阿里、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来说, 打车软件真正的价值还是在于它极强的移动性, 与同样是移动业务的O2O存在着巨大的合作空间。

“打车软件可以与电商、团购、旅游网站合作, 利用好自己的入口优势。”冯天宝举例说, 乘客通过呼叫出租车到达目的地之后, 软件可以通过定位推荐附近的合作商家给乘客, 为其提供餐饮、娱乐、消费等生活服务。对于巨头们而言, 最看重的是构建生态系统, 汇聚流量入口、用户和数据等。

虽然目前对于乘客的现金补贴暂停了, 但嘀嘀将主要以非现金的方式来实现对司机和乘客的补贴, 如优惠券、积分券、奖励金等形式。快的也表示将不定期推出其他形式优惠活动, 如用户在积分商场使用积分等。这些“后补贴时代”的非现金补贴也将为关联应用的发展提供便利。

除了关联应用, 对细分市场的开拓培养也是打车软件下一步转型的方向。比方说快的在4月份专门成立了针对弱势群体的“乐行联盟”, 并开展了老人、孕妇免费接送等一系列活动。5月18日助残日当天, 还为盲人提供了专属的软件服务。

“打”车战远未GAME OVER

快的、嘀嘀同时停掉对乘客的现金补贴, 这是双方背后两位大佬的默契节奏:此轮争斗看似两军对擂, 实则在清场, 在出租车在线打车领域, 用户消费习惯迅速养成, 电调模式将会被移动端APP打车模式替代。

上个月23日, “中国第一家专业提供专乘约租车服务”的北京易到用车在全国分众传媒上大砸“5折起租”广告, 这是要以商务车冲击出租车。从乘客角度, 其实易到半价优惠之后与出租车价格相当, 但车型更豪华, 环境更舒适, 服务更周到。

易到用车突破了商务用车的价格底线, 意味着出租车失去了价格优势。当然, 易到用车更大的野心, 是想颠覆用户出行用车的习惯, 改变用户固有的生活方式。

用英语打车语句 第5篇

你知道怎么用英语叫出租车吗?你知道怎么让酒店服务生帮忙叫车吗?不知道的快来恶补一下!

第一件事:首先想想您该如何开始您的请求:

问候

Hello 你好

Good morning 早上好

Good afternoon 下午好

Good evening 晚上好

打电话叫出租车

May I have a taxi at…?

我可以在...叫辆出租车吗?

Could you send a taxi to…?

您能安排一辆出租车到...吗?

Could I book a taxi…?

我能订辆出租车...吗?

I’d like a taxi immediately/as soon as possible please.

我想马上叫辆出租车。

检查出租车在哪儿

您的`出租车没有准时出现,所以您需要知道具体原因:

Hello, my name is Mr.Smith. I ordered a taxi for 8p.m. at XYZ Street. It’s 8:15 now. Could you check what has happened please?

您好,我是史密斯先生。我订了辆出租车晚上8点到XYZ街。现在是晚上8:15了。您能帮我查一下出了什么问题吗?

Can you make sure one arrives as soon as possible?

您能确保一辆车马上就到吗?

在宾馆

您正在宾馆,想让宾馆的员工帮您安排辆出租车,您询问前台:

Could you organize a taxi for me for this evening please? I need to be picked up at 7p.m to go out for a business dinner.

您今晚能帮我安排一辆出租车吗?我想晚上7点出发去赴宴。

Could you book a taxi to take me to the train station tomorrow morning please? I need to be at the station at 8:30a.m. What time do you think should I leave?

您能帮我订辆出租车明早上送我到火车站吗?我早上8:30需赶到。您觉得我什么时候离开比较好?

您询问门卫

Excuse me, could you hail a taxi for me please?

打扰一下,您能帮我叫辆出租车吗?

Excuse me, I need a taxi please.

打扰一下,我现在需要叫辆出租车。

Excuse me, could you get a taxi for me please?

打扰一下,您能帮我叫辆出租车吗?

您想提前知道坐出租车大概要多少钱

How much is the typical taxi fare to the airport/train station/city centre etc?

坐出租车到机场/火车站/市中心...大概需要多少钱呢?

在出租车内

您需要告诉司机您想去哪儿:

Could you take me to‘The Irish Pub’ on 123 XYZ Street please?

您能送我到123 XYZ街的”The Irish Pub“吗?

您需要告诉司机您很着急:

I’m really in a hurry,so can you take the quickest route please?

我实在是很赶时间,您能尽量开最快的速度吗?

在美国,有一个非正式的短语意思是让司机开快点:

Please step on it!

请开快点!

您不确定您是否在正确的地点:

Are you sure this is 123XYZ Street? I can’t see ”The Irish Pub“.

您确定这是123 XYZ街吗?我看不到”The IrishPub".

您想知道该付多少钱:

How much is the fare please?

请问多少钱?

How much do I owe you?

我该付您多少钱?

您觉得服务很好,想给出租车司机一点小费:

Keep the change.

不用找零了。

然后,如果司机感谢您:

You’re welcome.

不客气。

打车应用 第6篇

柳青是滴滴快的总裁。在她的设想里,这是打车软件未来提供跨界服务的一个缩影。探索旅游、快递和广告等多元化服务,成了打车软件掘金的“第二战场”。

除了叫车,还能叫船叫飞机

自去年开始,打车软件的商业模式就一变再变。从打车到专车,再到拼车、代驾,甚至到校车,打车软件不断推出新业务。最近,这股“变革劲儿”又烧到了出行市场以外。

“首战”在旅游市场打响。

3月21日,Uber在杭州推出“一键叫船”服务,允许用户在西湖楼外码头叫上一只人工摇橹船,泛舟西湖。

4月25日,Uber又在上海推出了为期一周的“一键叫直升机服务”。首先由一辆奔驰轿车将乘客送至高东直升机场,之后便可享受直升机服务,飞越上海著名景点和地标性建筑,全程约40公里,飞行时间约30分钟。飞行结束之后,奔驰轿车将会把乘客送到上海市内任何地方,全程2999元。

不单Uber,几乎同期,滴滴快的旗下滴滴打车成都方面,与四川中航航空俱乐部进行了一站式飞行体验项目的内测活动,4名用户乘坐小型固定翼飞机,飞越峨眉山金顶。

滴滴快的的多元化探索,并不满足于此。4月1日,滴滴打车通过微博宣布,已开发滴滴快送业务——分为“帮我送货”和“帮我购买”服务。用户可通过查找附近车辆帮助自己运输物品并全程监控,也可以让专车把购买的物品送到自己身边,比如一杯咖啡、一个汉堡、一种药品……

不过,滴滴快的负责人朱耘对《支点》记者表示,目前该业务还在内测阶段,并未真正开始,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正式和公众见面。

相比打车软件在旅游和快递方面的小试牛刀,它们在互联网广告方面的探索则已初有成效。不论是易到用车,还是滴滴快的和快的打车,都在打车软件平台上,通过积分商城、开屏和用户等车过程中的界面进行广告展示,或按照展示次数,或按照兑换量和购买量获取广告收入。

“这项业务自2014年初就已启动,目前每月有千万量级的收入。”朱耘透露,目前滴滴快的也在考虑后向广告收费——基于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基于位置服务)的精准广告。

这也就是说,每辆车都可以通过打车软件知道用户的目的地,通过对用户打车习惯、打车路径以及用户阶层等数据进行分析,挖掘用户需求或潜在需求,基于用户的目的地周边商铺提供广告服务。

未来,打车软件的多元化触角还将伸向哪里?

“只要用户有需求,都可以通过打车软件找到最合适的服务。”朱耘说,滴滴快的希望成为一个搭载多元化业务的移动出行智能交通综合平台。

武汉Uber分公司市场经理Sharon则对《支点》记者表示,事实上,Uber在全球已经提供了很多多元化的服务,比如送鲜花、送冰淇淋等,在客户需求基础上,Uber希望提供出行市场以外的附加服务来增强与用户之间的联系。

跨界背后是寻求盈利模式

有人疑虑,如今出行市场的“烧钱大战”还未停息,打车软件怎么还有心思去开拓新业务?

“打车软件最初只是改变了叫车和支付方式,实现了价值增量,但并没有从这一流程中获得资金增量,还缺乏盈利模式。”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宁钟对《支点》记者称,后来的专车模式虽能与司机分成,但也存在政策壁垒等方面的因素。

“就是说,单靠出行市场的商业模式,难以支撑打车软件更好地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系副主任鲍玉昆补充说。

据媒体报道,近两年来,打车软件已经“烧”掉了约20亿元。3月底,滴滴快的旗下滴滴打车,公布其补贴共计14亿元。

“在出行市场主要业务不能盈利的情况下,打车软件要维持生存,就需要开拓其他盈利模式。”宁钟说,打车软件开展多元化业务,表面上是跨界,实际上是在线上线下寻找剩余价值,延长价值链。比如广告,就是利用打车软件平台攫取用户对于广告商的剩余价值;做快递是希望成为供应链上的某个环节,并被第三方消费,从而创造新需求;涉足购物、饮食、旅游等一体化的出行体验,也是为了延长价值链。

不过,在朱耘看来,所有的多元化业务,都是打车软件发展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延伸产业链的结果。

“可以从主业盈利,也可以通过流量盈利。”朱耘强调说,我们的主业是出行,出行市场增长空间还很大。另一方面,人们出行都带有目的,他们线下消费的开始和结束都是打车的过程。比如,载人也是载,载物也是载,为什么就不能结合在一起?

或许,柳青的话最能一语中的。

“在平台上做业务延展,才有平台价值,这并不是说我们有多贪心。”柳青认为,平台搭建才是打车软件的生存之道,就像当年淘宝——不是一个垂直链条,而是一个大平台,什么都在里面卖,用户才会越来越多,出行其实也一样。

不过,目前打车软件的多元化业务还停留在测试阶段,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宁钟就指出,只有把出行市场做得越来越好,才能保持用户黏性。比如广告方面,只有用户基数大、活跃度高的平台,才能吸引更多广告投放商。

“但是,在用户基数足够大的前提下,如果跨界没跨好,则容易引起用户反感,使得打车软件变得杂乱,甚至用户流失。”宁钟说,如何找到新功能和现有功能的交互点,形成自然延伸和良性互动,是需要努力的方向。(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

打车应用 第7篇

全国一二线城市都会出现“打车难”的问题, 一方面乘客打不着车, 一方面司机倾向于挑选打车目的地去接单导致空驶率居高不下。造成打车难的原因有两点:第一, 出租车市场的供求失衡, 第二, 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首都北京为例。首先, 出租车供求市场的供不应求。北京市实行出租车不增量的调控政策, 使出租车的总量一直维持在6.6万辆[1], 不足以供应北京的出租车需求。另外, 乘客和出租车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乘客打车时的目的地都是没有规律性和指向性的, 短途和中长途都有。而司机的接单意向确往往带有指向性, 比如在高峰期, 司机更愿意接中长途的生意, 因为方便在途中拼凑其他的乘客。司机这种选择性接单的做法, 也往往造成车辆空驶的情况, 造成了运营效果偏低。基于以上的情况, 市场需要一个平台在供小于求的情况下, 综合调整乘客与司机的信息, 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乘客和出租车的各种资源浪费。从而让乘客更容易打到车, 让出租车的利用率更高减少资源的浪费,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打车难”的问题。打车软件目标建立一个信息平台, 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2. 打车软件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

打车软件的诞生对人们出行方式的影响是双方面的, 一方面是对乘客出行方式的影响, 另一方面是对于出租车司机的影响。

对于乘客来说, 打车软件的出现让打车变得更便捷了, 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自身需要, 提前预约, 提高打车率, 与此同时, 路边招收打车变得更难了。另外, 使用打车软件打车, 对于乘车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行驶的行为的一次记2分”[2]。这说明按照法律规定, 开车时手离开方向盘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 是被明令禁止的。出租车司机在使用打车软件时, 往往是边开车边在手机屏幕上进行抢单操作。乘客顾女士是这样形容的:“那个的哥用了两个手机, 其中一个位于前挡风玻璃, 还有一个放在仪表盘上。一开始的哥只是在用余光偶尔瞄向两部手机, 可就在我庆幸遇见一位守规矩的的哥时, 他的注意力明显开始转移了。不一会, 的哥就会对着打车软件按来按去, 每隔几百米, 的哥就要‘盲开’一段……”[3]对顾女士来说, 这是她2014年里遭遇的最可怕打车经历。也有司机坦言开车时使用软件行车安全减低了。乘客一旦上车, 驾驶员就应该为乘客的安全负责任, 当然也是对自己负责。但现在的情况是, 驾驶员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忙着抢单, 为多接生意总是“一心几用”, 必然会影响行车安全。

3. 打车软件在使用中引发的伦理问题

每一件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技术更是如此。打车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电招软件, 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发生, 例如司机在给乘客提供接单便捷服务的同时, 开车用手机所导致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这些问题都引发了哲学界的思考。打车软件引发的安全隐患问题。打车软件所涉及的除了公平性问题外, 安全问题也令人堪忧。很多出租车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使用打车软件, 甚至会出现“盲开”的现象, 导致了多起交通事故, 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设计者在设计打车软件以及司机在使用打车软件时, 并没有分清楚应该把打车软件的哪一种价值放在第一位去考虑, 这是造成这些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打车软件的使用中产生了很多种价值:安全价值、经济价值、技术发展价值等。这些价值在打车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共同存在的同时又相互冲突。比如, 出租车司机在开车抢单过程中多抢单多赚钱的需求与不看电子设备安全驾驶的价值冲突。

使用打车软件的价值选项中, 安全价值类属于需求的第二层安全需求中, 其他与安全价值相冲突的价值选项比如经济价值、技术发展价值等多属于自我实现需求的层次, 并不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 所以在这些价值与安全价值相冲突时, 安全价值要成为第一选择。

要解决打车软件的种种安全隐患, 无论作为出租车司机还是软件程序的设计者, 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安全价值放在第一位去考虑。一方面, 司机在驾驶的过程中重视行车安全, 严格按照新交通法的要求, 不在驾驶的过程中打电话、双手进行脱离方向盘的操作, 将乘客和自身的安全永远放在经济效益之前。另一方面, 作为打车软件程序的设计者和后台运行的管理者, 应该严格审查使用打车软件司机及车辆的资格, 不能让“黑车”、“假证”钻了审批不严的空子, 造成乘客的安全隐患。

结语

打车软件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技术, 在投入现实生活的使用中时改变着人们的打车出行方式。打车软件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存在者不可小觑的安全隐患。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鼓励, 而不是限制。技术革命发生在行业范式发生改变的时候, 当前出租车行业在应用打车软件的情况下已然发生着改变, 这表明出租车行业的“变革”已经发生了。虽然当前的打车软件还在面临这种问题, 也有来自各方面反对的声音, 但是预约打车已经成为未来打车出行的必然趋势。未来, 包括乘客的利益, 出租车实际的利益, 出租车公司的利益, 以及市场运营商总能够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

摘要:国内以“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为主的打车软件通过预约打车解决了很多人的“打车难”问题。但另一方面, 由于使用软件打车的特殊方式, 对行车安全的负面效应也让人们充满了担忧。例如司机在给乘客提供接单便捷服务时, 开车用手机导致安全隐患等问题。通过用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理论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打车软件在出租车行业里作为一场“技术革命”正在以渐进跃迁的方式发生着质的变化。

关键词:打车软件,公正,安全

参考文献

[1]赵东.打车软件的现状与未来:不缺乏盈利模式[Z].新浪创事记, 2013.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3.

迪拜打车不轻松 第8篇

笔者第一次上街打车,司机是印度人,明显发现过路口等红灯时他的里程表也在跳。同时也遇到了拒载的情况,朋友告诉我,没载你是算你运气,要是“宰”了你,你都找不着北了。一字之差,两种含义,看来在迪拜打车真是不轻松。

中国人在迪拜开出租车的虽然不多,但你要是去迪拜的“中国城”,别的国家司机十之八九要拒载,因为去那条路经常堵车。“中国城”位于迪拜的老城区,那里车多路窄,被不少迪拜出租车司机视为畏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迪拜新城区路宽,宽到10—16车道,司机都习惯了开快车(时速120公里以上),而老城区一般只有四车道。

一次招手而来的出租车司机正好是中国人,我上车先发一番感慨,说迪拜建筑没说的,世界一流名副其实,可就是打车太难了。大热的天,眼睁睁看着是空车,招手就是不停,敢情司机都不缺钱。同胞告诉我,一个原因是在迪拜的大街上,不是随处都可以招手停车,只有在路边发现一块向人行道凸起的拐弯,那才是出租车可以停靠的地方。二是司机如果是印度人或巴基斯坦人,他们见到中国人招手要车,一般都不大愿意载客,因为他们听不懂中国话,有些司机又听不懂英语。三是出租车调度站已经给司机指派了任务,所以中途不能停车拉别的乘客。四是你说到“中国城”司机往往以不认识路而拒载。五是迪拜是个伊斯兰国家,出租车有男女性别之分,男女不同车,男司机载男客,女司机载女客,如果你招手的出租车司机正好是女的,人家肯定不会停车了。有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粉红色的出租车,是专门给女士配备乘坐的,司机也全部都是女性。

正常情况下,市内出租车起步价为4迪拉姆(约等于7.2元人民币),晚上10点至第二天6点间为4.5迪拉姆,每公里1.17迪拉姆(约等于2.1元人民币)。这样的出租车价格,对于人均收入达到3.2万多美元的迪拜人来说,简直不值得一提。打出租车也可以500迪拉姆的价格租用12小时。

迪拜出租车起价和公里价都很低,那么出租车怎么挣钱呢?这就应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因为迪拜出租车行车成本相比中国要低得多,购车免税,汽车价格仅为国内同款车价的一半。另外,迪拜的汽油价格只有国内的三分之一。但出租车的营业额比国内高得多。迪拜是一个没车寸步难行的城市,而且出门基本就上高速公路,虽然起步价和单价都不贵,但一般路程远,在迪拜坐车跑三四十公里是常有的事,如果做生意需要常跑自由区、开发区、人工岛等,单趟就六七十公里,在这坐出租花七八十迪拉姆很正常。再者迪拜公交车服务很不完善,等车时间又长,出门基本都得打的,所以出租车的生意还是比较好的。另外,在迪拜打的,单趟最低费用是10迪拉姆,你不到10迪拉姆的路程,也得付10迪拉姆。中国国内的起步价是包括3公里路程费的,而迪拜出租车没有起步里程,只要车轮一动,计价器就开始往上跳。

手机打车软件盈利模式浅析 第9篇

自从2011年底以来, “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大黄蜂打车”等30多款手机打车软件陆续上线, 乘客通过打车软件的乘客端提出用车需求, 并通过语音对讲与司机联系, 极大地减少了司机和乘客的对接成本。乘客还可以根据用车紧急程度选择加付一定的车费来吸引出租车司机更快应召, 该功能可有效地利用市场机制, 合理分配出租车这个特殊的公共交通资源。因此, 手机打车软件模式已逐渐获得一些乘客和司机的认可, 凝聚了一定的用户群。数据显示, 截至2013年底, 中国手机打车累计用户数已达到1 800万, 2014年将增至3 000万。从出租车司机方面来看, 北京市交通部门2013年4月的统计数据显示, 北京市出租车司机约有30%使用手机打车软件, 杭州市出租车司机使用率超过70%。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 打车软件的行业内兼并不断出现, 其中规模最大的是2013年11月快的打车软件兼并大黄蜂打车软件, 到2013年年底手机打车软件市场已由原来的30多款竞争, 转变为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软件垄断80%市场份额的局面。打车软件的产品同质化严重, 盈利模式尚未清晰, 即使目前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两款打车软件也没有合理的商业模式, 因此, 探寻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是目前打车软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国外打车软件的发展经验

打车软件在英国和美国早有尝试。 英国的Hailo、美国的Uber和以色列的GetTaxi都是获得风投青睐的打车软件。Hailo曾获得3 000万美元的风投;美国的Uber也获得了亚马逊CEO贝索斯和高盛的投资;GetTaxi也每年融资数千万。下面主要介绍英国的Hailo和美国的Uber。

Hailo是专为伦敦黑色出租车 (Black Cab) 打造的一款智能手机应用软件, 支持大伦敦地区。Halio操作简单, 在手机上直接操控需求按键, 再选择用现金支付或者刷信用卡, 就可以打到的士。Hailo目前和伦敦的2.3 万家持有出租车许可证的黑色出租车司机有合作关系, 并且已经得到政府许可。Hailo会从打车费中向司机收取一定佣金。

Uber是一款提供高端私家车搭乘服务的应用软件。当用户需要租车时, 只需在手机上打开该应用, Uber就能通过GPS确定用户的位置并指派离用户最近的司机去接人。Uber旨在改变居住在大城市里人们的出行方式, 它给用户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当用户在上下班高峰时段或深夜去机场叫不到出租车时, 就可以使用Uber的私家车服务。目前, 其服务范围已经包括美国的8大主要城市, 如旧金山、芝加哥、纽约、华盛顿等城市, 同时开始向国际市场扩展———Uber已进入伦敦, 并计划在亚洲推行服务。Uber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收取每次租车费用的20%。Uber初期采取的是高价策略, 提供高端车租车服务, 租车费用相对出租车要高出50%, 用户月均用车支出超过100美元, 纽约的顶级用户更是每月花费6000 美元在Uber服务上。然而高价策略无法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2012 年9 月Uber推出了Garage试验项目, 提供价格更低、车型更多的打车服务。在出租车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 向司机端收取服务费, 而在乘客需求较大的城市如纽约、芝加哥等城市, 则向乘客收取服务费。

与国内市场相比, 国外打车软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优势:

1) 国外的政策环境相对宽松, Uber服务是在没有政府干预和政策限制的情况下, 整合私家车资源进行出租服务的新模式, 在国内的一些地方认为打车软件会增加黑车营运的几率, 因此, 国内打车软件在政策支持方面存在不确定性;

2) 在使用习惯上, 国外很多国家都是以电召出租车为主, 用户有电召出租车的使用习惯, 而在国内招手打车还是主要打车方式, 手机应用软件召车是一种新的方式, 用户的使用习惯还未形成, 市场还需要不断培育;

3) 国外软件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在出租车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 国外打车软件会向司机收取服务费, 而在乘客需求较大的城市则向乘客收取服务费。

2 国内手机打车软件发展模式分析

2.1 培养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

国内打车软件市场还处于成长阶段, 还需要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手机打车软件从2011年底发展至今, 经历了两年多, 已有一定的用户群, 但司机和乘客的使用习惯还需不断培育。电召在出租车召车中所占比率较低, 北京市和广州市的电召率都低于3%。为了让用户更多地使用打车软件, 打车软件一般会给予成功召车的司机和乘客一定的奖励, 部分手机打车软件刚上线时给予乘客的奖励是10元/次, 给予司机的奖励有的超过20元/次, 表1为3个打车软件曾给司机和乘客的奖励情况。从表1中可以看出,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 各手机打车软件商都通过高额补贴来招揽司机和乘客, 这也给他们带来了资金压力, 后期在没有收入模式的情况下, 各软件商都逐渐减少了激励额度。

2.2 主要依赖风险投资获得营运资金

为了吸引用户使用, 手机电召软件免费为用户提供服务, 没有收入, 主要靠风投获得营运资金。嘀嘀打车获得的风投资金超过1 800万美元, 快的打车获得阿里巴巴1.6 亿万元的资金支持 (见表2) 。各打车软件运营商都通过融资提供各种奖励吸引司机和乘客, 实现用户资源积累。在没有收入模式的情况下, 高额的市场推广费用很快就消耗了第一轮融资,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都进行了第二轮融资。风险投资虽然可以缓解打车软件资金紧张的局面, 但并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发展, 手机电召软件必须在市场竞争中找到合理的商业模式, 才能确保今后的可持续发展。

2.3 手机打车软件行业出现龚断特征

手机打车软件市场的行业集中度提高, 市场出现双寡头垄断特征。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产业数据库最新发布的《2013年第3季度中国打车APP市场监测报告》数据显示, 在打车类应用细分领域, 累计用户数已接近2 000万。快的打车、嘀嘀打车、摇摇招车分别以41.8%、39.2%及9.0%的比例占据中国打车APP市场累计用户份额的前3位, 仅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就占据超过80%的市场份额, 品牌和用户集中度加速上升, 出现双寡头垄断市场的局面。

2.4 手机打车软件收费的政策支持

2013-03-07, 交通运输部对外发布《关于规范发展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 要求规范出租车电召服务。争取将电召服务费列入到出租汽车的发票费目中, 同时, 探索实施高低峰差别化收取电召服务费的途径, 建立对司机应召情况的奖惩机制。《通知》要求, 应充分调动驾驶员的积极性, 在电召服务收入分配上向驾驶员倾斜, 让驾驶员主动提供电召服务。同时, 加大对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系统的建设投入, 积极通过市场手段来引导社会投资, 建立长效、健康的发展机制。

3 国内手机打车软件盈利模式分析

根据国内市场的情况, 为保障手机打车软件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盈利模式进行探索。

3.1 向乘客收取服务费

前面已经提过, 目前国内市场出租车供少需多, 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存在打车难的问题。因此, 在用车高峰时可以考虑向乘客收取一定的电召费用, 很多有紧急用车需求的乘客也愿意接受。

3.2 传统的广告收益

随着打车软件在全国的推广, 用户数越来越多, 而打车一族是城市中收入相对较高的用户群, 也是广告商青睐的用户, 与位置结合的广告将更具有针对性, 广告收益也必将成为打车软件的主要收入之一。

3.3 通过位置服务带来收益

随着出租车司机用户的增长, 以出租车作为浮动车提供实时路况服务, 而且随着打车软件在全国各城市的推广, 打车软件可以提供全国主要城市的实时路况服务。目前, 很多打车软件也开始和地图商合作, 这些都是打车软件未来可以预测到的收益模式。

3.4 收取交易手续费

以广州市2万台出租车为例, 每台车的日均收入约为800元, 如果其中20%来自电召, 日均交易量为320万元, 全国省会级以上城市都能达到该交易量, 按1%的比例收取交易手续费, 每天收入约为96万元, 每月约为2 880万元, 收入相当可观。

4 结语

以上几种盈利模式是借鉴国外经验, 根据国内市场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发展方向, 打车软件运营商在操作时还需根据市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费。同时, 在设计时要遵循差异化战略, 根据目标市场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友好的操作界面, 宣传自己品牌的独特优势, 从而吸引用户、留住用户, 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由于我国打车软件企业存在盈利模式不清晰的现象, 使得许多企业已从打车软件市场竞争中退出。对国外打车软件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 借鉴国外打车软件经验并根据我国的国情, 提出未来我国打车软件企业的盈利模式:向乘客收取服务费, 传统广告收益, 提供有偿位置服务, 收取交易手续费。通过创新盈利模式, 使手机打车软件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手机打车软件,国外发展经验,国内发展模式,盈利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爽.基于TDM的出租车供需调控方案研究[J].交通标准化, 2008 (6) :180-184.

[2]周钱, 陆化普, 徐薇.城市居民出行特性比较分析[J].中南公路工程, 2007 (2) :145-149.

[3]沈禹, 周立新.基于城市公共交通优先的出租车发展策略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8, 10 (5) :81-84.

[4]谢劲松, 唐热情, 杨澍, 等.基于出行强度的出租车规划模型[J].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0, 12 (4) :24-27.

[5]李静.出租车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8 (8) :317-319.

[6]慕晨, 宣慧玉.出租车监管措施效果的仿真预测模型[J].预测, 2008 (4) :46-52.

[7]林岚.我国出租车监管模式的改进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2 (5) :222-223.

[8]叶峰涛.打车软件穷则思变[J].新商务周刊, 2013 (14) :67-69.

打车软件改革之路及前景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打车软件,改革,前景,分析

面对打车软件不平稳的发展之路, 国家政府部门纷纷出台文件加以干涉。2014年5月,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手机软件召车等出租汽车电召服务有序发展的通知 (征求意见稿) 》。通知指出, 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当加强出租汽车电召服务的统一接入和管理, 逐步实现人工电话召车、手机软件召车、网络约车等召车需求信息, 通过统一的城市出租汽车电召服务平台转换, 并推送至统一车载终端播报。

一、打车软件的发展历程

中国上线最早的打车软件是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快的打车”, 为了方便乘客打车同时降低司机的空载率而产生。快的打车于2012年6月15日上市, 其预设的盈利模式为收取司机与乘客双方的中介费以及A PP内置广告费用。但由于上市前期该程序知名度差、下载人数少, 且需要额外付费, 因而在推广期即改变了其盈利模式, 供乘客与司机免费使用。快的打车现已覆盖到全国45个城市, 用户数超过2000万, 司机数量超过35万, 市场占有率超过41.8%。

2012年9月9日, 嘀嘀打车上市, 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同快的遇到的问题一样, 一开始使用软件的人很少, 企业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推广费用, 来提高市场占有率。与此同时, 国内最多时出现了30余种打车软件, 希望瓜分这一巨大的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 快的与滴滴两家企业分别获得了来自于阿里巴巴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的投资, 为其市场争夺之战的进行奠定了基础, 并且随后演变为两家互联网巨头的资源大战。这两家最为主流的打车软件在竞争中不断寻求发展, 在竞争中慢慢规范我国的打车软件使用市场。

二、打车软件的特性分析

(一) 打车软件的优点

打车软件显然存在很多显著优点, 这也是这种软件能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迅猛发展, 并且收获很好的业绩的一个内在原因。这些优点具体可以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1) 我国传统的出租车行业已经饱受市民的抱怨, 出租车司机服务态度差、经常拒载, 出租车内部乘车环境差, 车辆脏乱的状况普遍, 且高峰期进程叫不到出租车等, 这些状况早就存在, 并且一直在聚集, 只是找不到有效的解决方案。打车软件的出现极大的为民众找到了出口, 专车或者快车能够极大的避免上述所有的缺陷,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更青睐使用打车软件的原因。2) 打车软件不仅有效缩短了乘客的等车时间, 乘客可以自行预约上车时间、上车地点, 这不仅让乘客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出行也会更加方便。此外, 乘客可以对于专车司机进行评分, 这既能够极大的保障乘客的各项权益, 这种公开透明的机制也能够推动打车软件更好的发展, 推动专车司机提供给乘客更优质的服务。3) 对司机来说, 打车软件不仅给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工作, 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来源, 这种工作形式也有着更大的自主性。司机可以自己决定工作时间、工作强度, 可以自己分配与安排自己的工作, 这几大的提升了司机的自主性。

(二) 打车软件的缺点

打车软件的很多弊端也体现的较为明显。首先, 打车软件对于不会使用手机或者使用及其不熟练的老年人等群体而言, 其效用就很难发挥, 这个群体就无法享受打车软件的便捷性。同时, 在打车软件上客户通常需要实名认证, 车费支付通常会采用支付宝等交易软件, 这个过程中无形会暴露很多客户的信息, 这对于客户来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仅如此, 一旦遇到黑车、骗车以及一些违规乃至违法行为, 客户也无从投诉, 甚至还要自担相应的风险, 这对于乘客来说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此外, 使用打车软件司机在开车时往往还需要操作手机, 这就提升了开车的危险系数, 很容易造成很多交通事故。不仅如此, 有的司机客源丰富, 拥有较多的客户积累, 而有的司机没有这样的条件, 这就产生了不平等竞争, 会使得有的司机拒载, 有的司机则拉不到活。打车软件虽说处于明显的上升的发展趋势, 但是, 使用中的各种问题还是体现的较为明显。对于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可以如何处理, 无论是软件开发的企业还是政府层面目前都还没有十分有效的策略。

三、打车软件的发展前景

(一) 完善打车软件, 优化市场资源配置

打车软件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非常活跃, 其优越性有着明显体现的同时各种弊端也十分突出。打车软件想要有长足且稳固的发展, 首先, 软件模式要不断实现优化, 并且对于市场资源要进行更优化的配置。对于软件的很多功能和指向都可以有一些合理调整, 比如说, 可以让软件的使用更加简化, 让老年群体及一些手机使用不熟练的群体也能够使用这一工具。此外, 优化市场的资源配置也很有必要, 这样才能够促进公平竞争, 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二) 政府进行合理监管

打车软件的很多弊端其实都可以通常政府的有效监管来得以化解, 这也是促进这一行业更规范的发展的一个基石。政府要提升对于打车软件运营监管的重视程度, 既要给其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与市场环境, 也要对于打车软件使用中的很多细则进行有效监督。这样才能够让客户的很多权益有所保障, 这也是提升打车软件使用安全性的一个基础。

(三) 提供自由化的市场竞争环境

目前, 打车软件和出租车行业的竞争仍在进行, 而保持二者间的良性竞争, 促进两个行业的共同繁荣的基础是提供自由化的市场竞争环境。政府要开放市场, 让两个行业进行平等竞争, 让二者慢慢占据各自的市场资源, 形成对于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够避免二者间的矛盾冲突, 这也是让打车软件能够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石。

备注:指导老师刘子超

参考文献

[1]晏克非, 虞同文.打车软件背景下的出租车属性定位及其发展研究[J].交通与港航.2015 (03) .

[2]王思萌, 文成伟.打车软件技术在市场应用中的道德规制[J].文化学刊.2015 (06) .

[3]方付建.新技术应用的社会效应研究——以打车软件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 (11) .

老婆爱打车 第11篇

这天,下班的钟点早过了,我还在磨蹭,估计老婆快回去了,才收拾东西骑车往家赶。刚到楼下,发现阳台的窗户开了,我心里一喜:她回来了。

果然是她。我一看桌上饭已摆好,她正在等我。我说:“嗬,今儿怎么了,太阳从西边出来,你怎么回来早了。”老婆嘿嘿一笑:“我打车回来的。”

“你还真打车了,”我说:“我这掌管财权的还没最后松口呢。”老婆想打车已不是一两天的事了。这天儿刚一热起来,她就开始唠叨挤车的不是,说新买的衣服经这一天两遍挤,回来就走样了。

我说:“你还发牢骚啊,我这委屈还没地儿说呢。每天买菜、做饭,做好了还要等你。”老婆抓住机会赶紧说:“你要想让我早回来,我就打车。”

这可不行,咱们是工薪阶层,没这条件。话虽然这么说,心里觉得老婆偶尔打一两次车也没什么,只是不想松口。

谁知她倒给自己“松口”了。三天两头地打车回来,开始还有点借口,头痛啦,“倒霉”啦,最后干脆不吱声了。但每次打车回来,我总能吃上美味可口的现成饭。当你问她为什么打车回来?她只是嘿嘿地笑。再问她就开始给你述说打车的好处:“你不就嫌我上月打车花了2400块钱吗?你怎么就不算一算,打车可以节省时间,也免得你老做饭;打车省去买防晒霜,喝冷饮的钱;再有,好衣服还可以多穿好长时间呢……”

你看她还一套一套的。我说:“你要再这样不知分寸地乱打车,这家里的财权我不管了。”我真有点生气了,咱们这个家又不是大款,经得起这么“作”吗?

老婆见我不高兴了,走过来又是嘿嘿一笑,说道:“钱还是你管着。我以后会适当注意点啦。”

转眼又到星期五,我老早就回家了。

这天出奇的热,饭还没做好已浑身大汗,我赶紧跑到阳台凉快凉快。我家在10楼,人站在阳台上能看见老远,只见马路上车来人往好不热闹,我忽然把视线定在一辆黄色出租车上,眼见这辆出租车直奔楼前,定神一看,下车人果然是老婆,我顿时生出几分不悦,怎么又打车了。再一看,老婆手在包里掏来掏去。我一下明白了,是钱不够了,我忍不住笑起来。忽然,看见老婆和司机说了几句,转身向楼里走。噢,她是上楼来取钱。不行,我得给她点“厉害”。我把抽屉里的钱藏好,人快步跑到11楼。

不一会儿,电梯门开了,老婆急匆匆走出来。她到了家门前使劲敲,见半天没反应,又赶紧掏出钥匙开门。我在11层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想笑没笑出来。又过了一会儿,老婆愤然地推开门,嘴里唠叨着,这该死的到哪里去了。本来天气就热,她这一急,小汗衫都湿透了。她转身走下楼梯去找楼下我同事借钱去了。我赶紧乘电梯下楼,把钱付给那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司机。

当我刚到楼门口正撞上老婆。一见面,她就嚷嚷:“你到哪里去了?”我佯装不知。她看见出租车已走,又看见我那狡黠的样子,明白了:“好啊,你故意把钱藏起來,让我去借。你就是不想让我打车。你这个老抠门!”老婆确实生气了。

她见我不吱声,气更大了。“你知道我今天为什么打车吗?今天是你的生日,我还不是为了早点回来和你团聚。最近我听你的话已经很少打车了,今天不是情况特殊嘛!”她越说越激动。

这回轮到我了,我惭愧地嘿嘿直笑,细想一下:“夫妻间该互敬互爱,老婆上班辛苦,适当的享乐并不过分,作为男人的我该努力赚钱,让老婆幸福快乐,而不是一味的省开支,辛苦老婆。”想明白这一点,我安抚老婆:“以后车你随便打,钱老公来挣。”老婆“多云转晴”道:“我又不是千金大小姐,哪那么娇气,家里用钱的地方还有很多,该省的时候我知道的,你有这心就好啦。”

“嘀嘀”打车尚缺标准规范 第12篇

毋庸置疑, 手机打车软件的兴起为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之间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无障碍沟通平台, 乘客只需通过手机打车软件说明所在位置和目的地, 信息就会及时反馈到附近3 km以内的出租车司机手机上, 司机抢单后将乘客送达目的地, 乘客通过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平台支付车费即可。这不但缓解了市民打车难、乘客空等率等难题, 让人们更便利地享受出租车服务, 同时避免了出租车空载率, 提高了出租车司机的收益, 且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资源优化。而软件运营商竞争引发的“返现奖励”更是让大众尝到了实惠的甜头。然而, 在手机打车软件便利快捷、风生水起的同时, 诸多安全隐患和弊端也随之蜂拥袭来。

太原市交警支队指挥中心曝出, 仅2月19日、20日两天, 太原全市就发生106起涉及出租车的交通事故, 其中出租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分心使用打车软件, 成为此类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据了解, 打车软件目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技术标准欠成熟, 司机手机软件终端与出租车车载终端尚未实现对接, 导致后台推送无法判别空、重车状态, 致使出租车载客过程中频繁接收叫车信息, 分散了司机的注意力, 严重影响行车安全, 因此亟待进一步优化规范。此外, 尚未建立统一的安全标准, 监管处于盲区, 存在诸多漏洞等, 这些都是导致公共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

由于技术标准的不完善, 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监管的欠缺, 网络连接失败、无法完成支付、用车高峰期打不到车、收费不规范、缺乏智能手机使用经验的中老年乘客打车不便利等问题也频频出现, 扰乱了出租车行业正常的运行秩序, 打车软件亟待全面完善和规范。

上一篇:银杏叶/分析下一篇:医院交叉感染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