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智慧的钥匙

2024-05-15

打开智慧的钥匙(精选12篇)

打开智慧的钥匙 第1篇

一、心理素质对中长跑的影响

1.需要意志的支持

中长跑的练习不只是身体素质的练习, 更是心理素质的练习。中长跑的过程中要对每次练习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加以克服, 更要克服还没有完全恢复但又要准备进行下一次的中长跑练习时所出现的负面情绪。那时要克服的不但是对下次练习的厌烦情绪, 更是在练习过程中不断累积的疲劳带来的退却心理, 只有调整好了学生的心理状态, 才能让学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下一轮的练习。

2.要求情绪的稳定性

情绪的活跃可以影响身体运动的活跃, 血糖增加、呼吸和心跳加快, 这些都是肌肉工作的必需条件。情绪对运动员来讲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 中长跑练习是单独的对抗运动, 运动员个人把握情势, 所以要求运动员的情绪有较高的稳定性。另一方面, 领先和落后不时交替, 常常出现对峙局面, 这就使得运动员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而中长跑的情绪体验特点, 是运动员增力情绪由稳定而逐渐上升。这种增力情绪有助于运动员控制自己的动作和力量, 如果中长跑中情绪过于强烈就会破坏跑的正常速度和战术。因此, 情绪的稳定性对中长跑来说关系重大。

3.目标和动机对练习的影响

知是行的前提, 一是要使运动员明确训练的任务和奋斗的目标, 激发积极参与练习的动机, 使之能最大限度地动员自己, 自觉克服困难, 不断提高训练水平。二是要确立合理可行的目标, 可激发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动机, 使之知行达到统一, 这样就能帮助运动员形成一个争强好胜的良性兴奋中心,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

4.注意力的重要作用

注意力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良好的注意力对任何项目运动员的重要性都是无可争议的。而中长跑练习中对注意力的要求也很高, 中长跑的注意力更有着自己的特点, 既要求注意力在任何时候都高度集中, 哪怕是稍有一点分散都会导致全局的不利, 同时还要求合理分配。在比赛中既要注意技术动作的合理、正确性, 又要注意到神经系统的放松性, 以及战术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速度的变化, 达到快速灵活转移的程度, 并在这种快速的转移中, 注意力还要有正确的选择性, 即密切注意竞争对手的动向。因此, 中长跑的训练比赛中对注意力的要求相当高。

二、中长跑运动的训练方法

1.心理训练法

如果没有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 就不会寻求心理训练的方法。国内外的一些教练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心理训练的重要性。运动员参加比赛, 必然有其目的和动机, 它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其参赛的信心。因此, 提高运动员对比赛的认识, 端正比赛动机乃是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首要环节。

2.自我暗示和放松训练法

所谓自我暗示法, 就是用语言或表情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的方法。中长跑训练经常采用越野跑、变速跑、反复跑、间歇跑等方法, 长时间运用这些单调的训练方法, 会使运动员感到疲劳, 产生厌烦情绪。自我暗示是一种强有力的内部激励, 它能够充分动员集体的内在潜力, 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 并能对身体素质进行调节。

3.提升趣味法

想让学生乐于进行练习, 我们首先要让这项运动不再枯燥乏味, 要让学生喜欢中长跑, 我们就要根据中长跑的特点, 使其拥有自身独特的趣味性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中长跑。

(1) 游戏提趣。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 只要和游戏有关, 有比赛, 有竞争, 多多少少都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来。在中长跑的练习中, 想要提高学生的兴趣, 游戏更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我在训练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游戏, “步数对比”游戏, 既可以是自己和自己比, 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相互比较, 以两圈八百米为例, 让学生从起跑开始, 数自己的步数, 跑完一圈用了几步, 而第二圈必须在此基础上有所减少。或与同伴相比, 每一圈的步数少者为胜, 或两圈相加, 步数少的获胜。这一游戏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步幅, 使学生因专注于数步数而将练习中的感觉时间缩短, 增强跑步途中的趣味性。

(2) 情绪提趣。众所周知, 音乐对人的情绪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在学生进行中长跑的过程中让学生听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 不仅能使学生不无聊, 振奋精神, 更能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练习, 使之保持或者适时地加快步频。音乐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学生适应一种音乐节奏后再以稍快的节奏进行练习。而在准备活动与放松活动中也同样可以配以相适应的音乐, 在准备活动时旋律应偏向欢快, 而在放松活动即放松跑中可以配上较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能在一种较好的情绪中进行练习, 提高他们的训练兴趣。

(3) 环境提趣。中长跑一直都在跑道上一圈一圈地练习, 难免枯燥。我们可以从改变环境入手, 正所谓换个环境, 换种心情。在不一样的地方跑, 在不一样的风景下跑, 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方法很简单, 就是变绕圈跑为越野跑, 可利用校园、自然地型、山坡、公园等自然环境, 采用越野跑、定时跑、变速跑等练习方法, 发展学生的有氧耐力。外部环境的改变, 新鲜事物的刺激常常使学生运动员忘记疲劳, 在快乐的气氛中完成有效的训练。如果场地有限, 也可以定时不定距离, 由小组长带领成纵队进行, 利用操场上各种器械的地理位置或采用图案、字形等方式, 让学生进行自然场地跑、图形跑。

三、结论与建议

在中长跑项目的训练中, 根据中长跑项目自身的特点, 除了长期进行身体、技术、战术训练外, 还要把心理训练运用到运动训练中去, 使其有机结合。合理地采用相应的心理训练方法, 改变运动员在训练中的枯燥、厌倦等不良情绪, 对提高运动员的心理水平, 最大限度地激发其体能潜力, 能起到促进作用。应根据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中、赛前、赛中和赛后四个不同时期的心理表现, 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方法, 影响运动员在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心理, 优化心理构建。中长跑运动员在心理训练过程中,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积极参与完成各种心理训练任务;循序渐进, 在训练中做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保证训练质量, 提高技战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杜鹏.中长跑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探讨[J].衡水师专学报, 2003 (3) .

[2]贾绍华.全能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训练[J].田径, 1996 (5) .

[3]孙波.运动员心理失常原因及控制[J].田径, 1999 (10) .

[4]王亚琼.中长跑战术及训练的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9 (1) .

[5]苏明理.运动员紧张刺激水平与个性[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1) .

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第2篇

孟津县城关一中田凤娟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环节,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进入。

一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判断一堂语文课的成功与否,主要看课堂上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充满悬念的导语,能给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有利于他们个性发展和创造能力。所以在设计课堂导语时,先用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搭设学生思维向更宽广的境界飞跃的平台,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这样学生的思维从一开始便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例如在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在中国古代,有许多炼字的经典事例。的确,一字之差,却能使作品的境界有天壤之别。“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板书)。大家想想:明明是一枝梅,为什么作者偏偏说是一枝“春”呢?苏轼词云:“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这里为什么要说是对一“溪”云呢?学了《咬文嚼字》,我相信我们对字词的推敲会更好

二故事导入欲擒故纵

杜威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的兴趣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要做什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学生兴趣,诱发美感的重要保障。学生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注意力并不是最为集中的,导语作为过渡,有时可先宕开一笔,欲擒故纵,采用“曲径通幽”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如讲故事开始,这样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要将作品中的情感迁移过来,化而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往往需要一种氛围,需要一种感情环境,而与文章有着紧密联系的故事能很快将学生导入到一种理想的课堂氛围之中。例如,在讲授英国作家房龙的《<宽容>序言》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在茫茫的草原上,当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时候,人们能看到一种天蓝色的小星星。这是些非常奇怪的天蓝色的小火舌,仿佛暗示着某个神话故事似的。据说这些美丽的小星星是古时候一位勇士的血化成的,他的名字叫丹柯。穿越不过的森林从三面把这族人的营地包围着,而在第四面——才是一片草原。当一场灾难降临时,他要把自己的部族领向幸福,但在密林里,他受到了误解、猜疑、谩骂。于是,他撕开自己的胸膛,捧出自己的燃烧的心脏,用心灵之光将人们带出了死亡之地。但是,在人们狂欢的时刻,他却流尽了鲜血,躺在了地上,而他的心也被人们踩碎,变成了这些美丽的蓝星星。丹柯是一位英雄,他深爱着人们,但却这样悲哀地死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人类的先驱者如何理解恪守传统和大胆创新的关系?从房龙的《<宽容>序言》中,相信大家会找到答案、三 激发感情,以情导入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语文教学这们艺术同样也离不开感情。引语“不是无情物”,它的语言结构、声调是感动人心的重要手段。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利用引语的情感因素来奠定课堂情感基调,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课文情景,使情与景偕,情与理融。在讲《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可引抄泰戈尔的诗《某人》--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的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把自己藏掩,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你把发自心的光芒,带给黑暗,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却发现了你„„接着教师挑明引用泰戈尔诗的用意,说明这首诗正是总理一生鞠躬尽瘁,人民对他无限思念的写照。总理的光辉形象与天地同在,和日月争辉,在周总理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里,亿万人民长久压抑在心中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化作撕肝裂胆的呼唤:周总理,你在哪里?这呼唤震撼山岳,响彻云寰。泰戈尔的诗句,教师饱含激情的语言,营造了课堂讲读的情感氛围,激发了学生崇敬、悲痛、怀念等复杂的感情,使日常情感转换为课文情感、审美情感。“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以诗文诱情导课,为学生深刻准确地去理解课文,陶冶情操打下了基础。

四 质疑导入 激发求知欲

疑问是探索新知的导火索。语文教师要善于设疑,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出师表》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谜面是凿壁偷光(打一三国人名)。(学生听了很兴奋,气氛顿时活跃起来)略一思索,便有“小机灵”猜破了——“孔明,孔明!就是诸葛亮!”我顺势说:“对,那大家对诸葛亮有没有了解呢?”(这时气氛更加活跃了)学生迫不及待地回答“草船接箭”、“三顾茅庐”、“摆空城计”、“七擒孟获”等等。我微笑着总结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还是忠臣的典范。三国鼎立时,他辅佐刘备、刘禅二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赢得后世瞻仰。”(学生听得很认真)我接着说:公元227年,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准备出师伐魏。临行前,向后主刘禅上了一道表——《出师表》。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写诗称赞“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也许同学会问:《出师表》到底是一道怎样的表呢?为什么会折射出如此巨大的感情魅力呢?又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的赞誉呢?(紧扣学生心弦,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一石激起千层浪”,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迫不及待地寻求答案,于是水到渠成,板书课题。

这样,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非常有利。

五 激趣导入调动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才会入迷,入迷才能钻进去,钻进去才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如教学《雨霖铃》时,边朗读与课文有关的市词,边导入新课: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分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别”;“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王维与孟浩然之间的“酒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景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是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别”;“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这是贾至与王八员外之间的“愁别”;“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是白居易与客人之间的“惨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这是杜牧与妙龄歌女之间的“泪别”;“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与其亡妻之间的“梦别”;“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是崔莺莺与张生之间的“苦别”。别有情,别有景,别有声,别有泪,别有长度,别有重量,别能消魂,别能减肌,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别时的劝慰,该是多么的无奈的选择;别时的忆旧,更是两情痛苦的煎熬。别时“壮烈激怀”,那是为了慰贴心灵伤口的流血;别时难舍难分,恰是企盼早日相聚的急切。形形色色的分别,无不贯穿着一个主题:分别痛苦。真是“别”有滋味 在心头。那么,柳永的“雨霖铃”又

是怎样写“别”的呢?

讲者动容,听者动情。如此导课,既能以情动人,又能以诗歌中的形象和意境感人;如此导语,如一阵微风;学生心境,如一汪春水。“风乍起”,便“吹绉一池春水”,自然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状态,愉快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六 掌握火候 适时导入

兴奋升温,容易调动人的情绪,使兴奋加值。抓住刚刚过去的,但学生仍沉于余味之中的事情,作导入的一个点,既合学生的口味,也有利于展开教学。例如,教《祝福》这课时,刚过了新年,学生还在回味着热闹的新年,脸上洋溢的那份快乐难以掩饰。一上课我就祝福他们,虽然这是迟来的祝福,但他们还是很高兴,趁机我让他们讲自己与家人团聚的欢乐,探亲访友的快乐,此时他们都乐于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快乐和过新年时的乐趣,因而他们很快就能放开来讲,很兴奋,这样很快就调动了他们的情绪,也为他们跟文中的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做对比,为理解文章做了铺垫。

七 利用及时雨,乘兴导入

及时的大雨总能让人心生快意,也让求雨的万物欢喜若狂。我觉得生活中的巧合也是及时雨,虽然巧合不是生活的长青之树,可遇不可求,但它却是那一点灵动的色彩,仅一点灵动,也能闪耀一时。巧合不是偶然,但偶而遇之,及时利用,也能成为课堂的动听音符,利用生活中的巧合,让巧合也成为课堂导入的一员,有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所以教学中应该尝试这样的导入。例如,教《兰亭集序》这篇文章那天,刚好是三月三,这一天本地有对歌的风俗,甚是热闹,但学校不放假,学生虽在学校,心早飞到对歌的场面上了,大部分学生那天都有点情绪。我想不到那么巧,刚好遇到三月三,而我将要上的这篇文章也是讲人们三月三的活动,太巧了,看到学生们的无奈的表情和失望的眼神,我立刻改变原来设想好的导入,我跟他们谈起三月三,这样他们就来劲了,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抱怨今天不放假,错过了精彩的一天,慢慢得抱怨的少了,大家都谈起了三月三,谈自己以往看到的热闹场面和有趣的活动,在我的鼓励下,胆子大一点的学生开始对歌,气氛很活跃。以另一种形式过三月三,这样,全班同学都变得高兴起来,对新课有了兴趣,重要的是他们能抛开低落的情绪来听课,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为我上好这一课扫除了情绪障碍,学生有了好心情,课堂的进展就顺利多了。生活中还有许多巧合,善于利用,总会有很大的收获。

八 借助历史,过渡导入

历史是风,从远古吹来,吹到今天,也吹向明天。过去的每一天都成为历史,历史待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待在每一寸光阴里。让历史作载体,让历史作纽带,让历史见证昨天,让历史启迪今天,从而借助历史作语文课堂的导入,学生脑中再现了历史,既加深了印象,也激活了课堂。例如,有关战争题材的文章,或许现在的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但从历史课本上他们都了解到了古今中外的许多战争,从现在的新闻上也了解到了还在进行的战争,战争场面大多是刀光剑影,血流成河,是硝烟,是战火,是哀嚎,大部分学生都知道这样的战争场面。上《荷花淀》那课时,我先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战争的场面和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让他们说说战争的场面是不是总是那样:风烟滚滚,枪声四起呀等。而后进入文章,让他们领略与他们的想象相距较远另一种战争的场面,这样就能启发他们的思考,进入新的文章。战争题材的文章很多,战争的自然环境,场面,人物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用来导入不同的文章。善用昨天的历史,也要善用今天的历史,让历史的风吹醒沉睡在旧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让历史的风吹出语文课堂导入的新意。

九 品位生活 迁移导入

生活是万花筒,花在怒放;生活是多彩笔,五彩纷呈;生活是永不停歇的时光,永远前进。抓住生活,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导入的调剂品,那么,课堂也如生活那样多姿多彩。人人都在生活,每一个人都是一本生活的书,教师在读懂教科书的同时也得读懂学生这本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向前走。在现在生活的银幕上我们发现了很多变化:革命歌曲远去了,流行歌曲在线;图书馆冷清,网吧火爆;四大名著安静地休息,言情、武侠、科幻忙得天昏地暗;传统戏剧难觅知音,电影电视热播,MP3畅销,但这也是生活,五味人生呀!生活的潮流我们阻挡不住,生活的逆流我们防不胜防,既然如此,干脆我们换一种生活方式去适应他们,转变旧的观念,站在潮流的前端,紧跟时代走。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对现在的学生的生活产生恐慌;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在现在的教学前止步不前。学生是百花园中的花,各具特色,我们的教学也应该像花一样怒放,像花一样多姿多彩,语文课堂的导入应充分体现生活的丰富美丽,跟时代的步伐走,随生活的脚步前进,在变化中导入,在导入中变化,永远不变的是生活的热情与绽放的激情。

总之,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的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导入应以学生为主,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因文而生,让语文课堂的导入如春天那怒放的花,争奇斗艳,万紫千红。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体现这些要求,关键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又专又博的知识、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精心设计、巧妙构思,才能打造出一把与众不同的金钥匙。一经拿出,就熠熠生辉,引人注目,吸引着学生跟随自己的脚步去开启课堂宝库,在知识库中尽情畅游„„

打开智慧之门的金钥匙

姓 名:田凤娟

单 位:洛阳市孟津县城关一中 邮 编:471100

打开智慧的钥匙 第3篇

关键词基础教育反思教师对策探讨

我从事农村小学教育已近三十年,教过数学、语文,还有思品等课程,自己也从民办老师做到了中心村完小的校长。把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千方百计促使学生飞得很高很远。同时,我也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望子成龙。在第64个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的特殊日子里,总觉得想写点什么,翻开《教育家论教育》,“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陶行知先生的真知卓见让我这个教育实践者振聋发聩,许多论断让我陷入了沉思,感觉到现实中自己做得不够好,于是我走进学校档案室,对曾经教育过的160个学生进行回访,对当年的“中差生”比“优等生”生活工作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把思考的东西写下来,以期在素质教育中,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一、优等生和“中差生”样本分析

1、创业就业情况调查。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现有学生197人,1983年-2000年共向初级中学输送了700余名毕业生。30年前也是就1983年左右的小学毕业生现在年龄41~44岁,基本处于事业有成的年龄;20年前毕业的小学生现在年龄约32~34岁,都处于而立之年;下面是对他们就业创业、生存的状况组织的几组调查数据(表1)。

(1)样本总数:共160人,其中:1983-1987、1988-1992、1993-1997、1998-2000年分段各40个样本。除1998-2000年样本段外,其他每段每年随机抽取8人作为调查对象。

(2)我们把分科60分以上视为优等生,均分60分以下视为“中差生”。从统计来看,优等生占学生总数的50%,“中差生”占50 %。优等生和“中差生”的比例约为1:1;

(3)就业结构分析。当年的优等生现在主要从事的职业:自主创业的法人7人、从事专业研究(编程设计高管)10人、从事餐馆交通运输业12人、建筑施工13人、从事政府公共服务(公务员、老师、医生、军人等)14人,占40%。“中差生”中自主创业的法人17人、从事专业研究(编程设计高管)6人、从事餐馆交通运输业27人、建筑施工46人、从事政府公共服务(公务员、老师、医生、军人等)8人,占60 %。在自主创业成功者中“中差生”共17人,占71 %。从事政府公共服务的22人中优等生14人,占64%;“中差生”共8人,占36%。

2、社交活动能力調查(表2)。

(1)自我认知能力。优等生和“中差生”中自信的人总是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每次都顺利迈过了那难过的坎,步入成功。(2)人际沟通能力。当年的优等生善于沟通的占40?%、一般的占50%、不善于沟通的10%;“中差生”善于沟通的占50%、一般的占50%、不善于沟通的0%。(3)成就感。优等生有成就感的占76.3 %,有挫败感的占23.7 %;“中差生”有成就感的占90 %,有挫败感的占10 %。(4)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优等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90%,信心不足的占10%;“中差生”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95%,信心不足的占5%。(5)家庭幸福感。优等生感觉家庭幸福的占70%,感觉家庭不幸福的占30%;“中差生”感觉家庭幸福的占93%,感觉家庭不幸福的占7%。

二、优等生和“中差生”的心理行为分析

1、几个范例。从政教处德育老师记录的违纪情况显示:“中差生”的违纪记录远远高于优等生。我校多次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对学生开展了“我的心路历程”的心理调查,且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陈同学说:“每次星期六回家,不是遇到爸妈吵架,就是奶奶和妈妈争嘴,我真是无话可说……”

肖同学说:“爸爸生病卧床,我哪有心思搞学习?”想到自己的家和亲人时,心里总有说不出的沉重,然后就对天长叹。

周同学说:“我学习是不好,但是开运动会时,得奖的都是我们学习不好的同学。但是老师总是拿分数压我们。”

X班一个学生恶习很多,打架、抽烟、上网……有一次抽烟被老师发现,处理过程中,这个学生拨通了远在喀什的父母的电话,当着老师的面,在电话中对其父母责问:“爸爸、妈妈,您们都不管我,您除了给我寄钱之外,还给了我什么?呜呜……”一席话,让在场的老师都沉默了,这些“中差生”并不是所谓的“坏孩子”,他们缺少温暖,缺少呵护,可以说,他们的恶习产生的原因是不平,是委屈,是无奈。我们凭什么怪他们?我们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帮助。须知“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2、班主任的日记本

各班班主任对“中差生”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指出了部分“中差生”具有共性的东西,石超老师有一本发黄的日记本,大致记录了如下几种行为特征:

(1)自尊心强,渴望公平。“中差生”有很强的自尊心,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又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希望老师能平等对待自己,尤其是在为班级作贡献时。(2)自卑心重,无心向学。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特别是跟优秀生在一起,更易自惭形秽;(3)自由散漫,渴望表扬。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他们毕竟是未成年人,明辨是非能力尚欠缺,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希望老师发现自己的优点,如果对自己做的好人好事表扬不及时便有情绪,表现出自由散漫的特征,我行我素,不受管束。(4)自制力弱,渴望温情。体现为坐不住,爱运动,体质好,逆反心强,爱挑战制度约束。有些“中差生”的家长并不图孩子在校学习怎样,而仅仅把学校当成“托儿所”,放松对孩子的要求,对学校工作不予理解和配合,这样更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难以得到父母关爱,行为乖僻,不计后果。

石老师是这样分析的,影响“中差生”的因素有:一是先天智力低下。对这些学生我们在学习方面要求不能太高,要低于普通学生,要尽量给予扶持帮助,还要注意他们品行方面的发展。由于先天这个他们也无奈的原因,他们易受到周围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等的歧视,易形成一种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

二是家庭教育缺失。就本人接触过的学生中,差生形成的原因有家庭方面的,如:有的家长整天沉溺于赌博等,对孩子不闻不问,不管不教;有的家长忙着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把孩子放在温室里;有的家长教育思想、方法不正确,崇尚“棒下出孝子”,孩子犯了错只顾着往死里打,没有帮他认识改正错误;有的家长因夫妻关系等家庭问题对孩子疏于亲近;也有的是单亲家庭的孩子,敏感倔强,稍有疏忽其思想就会放荡……

3、沉重的思考

我们总是责怪“中差生”难管教,可是,我们想过他们的需要吗?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关怀与爱是人的本能需要。而大部分“中差生”获得的仅是吃饱穿暖的“浅层关怀”,父母之于他们,关怀与爱被距离阻隔,而我们又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吗?在农村,孩子教育投资很大,出门打工,成了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的源头活水,而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一个学生虽然在班上只占几十分之一,占对他的父母而言,代表着家庭的全部,“中差生”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我校五年级一个学生,中秋节的前一天,班主任刘老师与其闲谈:“……过节了,你想不想爸爸妈妈?”“想……”说话时泪水已盈满她的眼眶。后来这位学生给刘老师写了封短信,信中说道:“……我觉得您很象我爸爸却又有许多不同,爸爸在家时我可以无拘无束地和他聊,甚至撒娇,但与您谈话时我却有顾忌,更不敢撒娇,但我多么希望老师能经常与我闲谈(不要只说学习)……”从这个女生的信中,我们感受到”中差生”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父母之爱,倘使我们的老师能放下“架子”,象对待自己孩子那样去善待学生,多和他们“闲谈”,多给他们一丝温暖,这一特殊群体也会象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

4、人生转化充满艰辛。广东恩施商会孙XX,是我校1985年六年级毕业生,当时成绩不冒尖,在中间,用分数划分,他应该属于“中差生”,他说,在创业中遇到很多困难,饿过饭,睡过街道,经历过无数次坷坎,但是一次次自我鼓励,暗示自己“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坚信有办法能克服困难,现在事业有成。本市某私营企业法人陈某,企业因融资遇到问题,在临界点就是一下子没有缓过气来,倒闭了。

5、简评。社会是一所大学,我们站在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人生坐标上来看待我们的学生。经过社会的分工和分化,让一些以前隐藏在学生内心的道德、判断力、责任感等优点充分表露出来;当然以前压抑在潜意识里的一些冒险精神、私利心、成功欲望也逐步显现出來。这些数据表明:基础教育对发展经济、推动家庭和谐,促进社会进步的中长期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开启“中差生”智慧的钥匙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是很神圣的,老师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因此,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润物细无声地把“中差生”的转变列为综合素质教学的任务来抓,教育学生怎样成才、怎样做人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和学生做朋友,做交流沟通的心灵使者。

做学生的朋友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学生很难向你敞开心扉。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每个人内心是孤独的,正因为孤独,所以渴望沟通与交流。孩子的父母有的打工去了,父爱或母爱缺失让他们有的很自卑,有的很暴躁,有的很困惑,有的很嫉妒,有的很自私……爷爷奶奶(或者外祖父外祖母)的隔代亲,总是容易导致放纵、溺爱,叔叔(舅舅)的管教,极易形成平辈之间由于爱的不平均导致心理畸形……正常的交流,是从人格平等开始的,父爱母爱对学生而言,是最重的情份,作为老师,如果在学生心灵孤独的时候适时地送上一点关爱,他会非常地感动。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你的字很漂亮”也会让他激动半天;当着学生心目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把她(他)拉到自己身边,帮他拍一下肩上的尘土,把她最闪光的长处说一下,效果很好。

我曾经做了一个实验。在上述办法实施的时候,其中一个学生我只讲了一个很准确的优点,另外一个用了辩证的办法,讲了两个优点后加了一个“不过”,希望么样么样。结果,前者的动力很大,放开手脚搞学习;后者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什么不对被我发现,越发掩饰自己。所以我认为,赞美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把差生教好要比把好苗子教好难得多,因此和学生做朋友,沟通心灵仅凭课堂是不够的。

2、不要怕困难,说出来大家解决。

如果仔细观察周围,就会发现,在宁静的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是亲切的,富有爱心的,充满宽容的。我带了一个班的学生去河边沙滩上户外课,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沙滩上写一副字、画一幅画,用稀泥巴做一个物品。发现大多数人积极参与,也交上自己的作品。有少数几个人怕别人笑话,缺乏信心,这几个人恰恰不是平时的差生,当然我当着众学生的面点评了差生的作品,并且给其中的三个打了高分,他们觉得受到了莫大的尊重,找回了久违的自信。我说:“同学们,我们这个团体是很优秀的,大家只要战胜了自己,就没有了困难和忧虑,因为很多困难和忧虑甚至恐惧,说出来了,大家会想办法解决就不怕了。”

夜晚,学生们一个个脸蛋脏兮兮地回到教室,他们快乐得好象刚从夏令营回来。看到他们脏兮兮的脸蛋,我知道他们对拥有、友爱和自信都有了新的认识。而这,恰恰是面临困难时应该最先想到的武器。

3、教学生画“自我心像”,自尊自爱。

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诗中写道: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体内

我竟不知道包含这么多美丽

这么多动人之处……

我经常给学生讲,如果你的心像想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退一万步讲,纵然危在旦夕,总不能让忧愁和烦恼把自己憋死吧。

心理学鼻祖冯特[德国]1879年提出“构造心理学”,强调要教会学生“自省”的方法。我给学生说,要“制造”快乐,相信99%的烦恼其实是不会发生的。

4、因势利导,相信书籍的力量。

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吧!”我有一个学生,听说从小被父亲管严了,内向,封闭,性格孤僻。我听网友说,《阿衰online》这本书不错,作者猫小乐说:“我喜欢自己笔下的阿衰,我甚至觉得他就是某个学校的学生。我朦胧之中看到他的生活。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于,微不足道的一个人。他并不优秀,他只能用自我安慰来抚慰自己。他经常做出各种糗事,他有那么多的缺点我们每个人恐怕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心理状态。世界是由千千万万个阿衰这样的小人物组成的。当我们收回对优秀者艳羡的目光,揉揉因为仰视明星太久而发酸的脖子,也应该关怀一下并不出众的你我他……”我的这个学生买了几本读了,看到阿衰的“恶作剧”,有时独自发出“咯咯”的笑声,觉得吧,自己周围的人也不是特别优秀,和自己差不多,也爱说话了。

5、还原自己以童贞,和孩子走得更近些。

我在美学原理上看到一句对话,在课堂上讲给大家共饗。

一只蝴蝶飞进菜园里,豌豆花问:“妈妈,那也是一朵花吗?”

豌豆花这份童贞,无疑泄露了天机,豌豆花这一句话让静静的菜园更静,让静静的菜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有了和自己一样的花儿朋友,不再孤独寂寞,是多么令人高兴的事啊,充满动感,充满友爱,俨然一幅美丽的世外桃园,谁说这不会让人动心呢?老师不需要板着脸孔,也要充满情趣。

赵忠祥先生主持《动物世界》时讲了一个故事。有人问“赵老师,驴和马是什么关系?”赵老师说:“最确切地说,它们应该是亲戚。”用一个拟人化的语气巧妙地回答了一个较难的问题。

还记得自己的生物老师吴南甫上课时还教我们唱了一首歌“新鞋子还没有穿破以前,请别急忙着把旧鞋子脱……”生物不是很严谨吗?多有趣呀。老师在学校,在家里,在社会上扮演着各种角色,童贞一下,在学生面前自我放松一下,流露一点脸红的感觉,有好处。

四、结尾的话

好奇是儿童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儿童心灵升华,为其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在“好奇”和“创造力”面前,对于优等生和中差生而言,是平等的。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我不禁想反问自己,欣赏“中差生”淘气的欢乐是否也保护了民族创造的源泉?

我相信,在保护好学生原始的“好奇心”和淘气的“棱角”中,一定隐藏着“大师之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宿春礼.思路决定出路[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6.

[2]谭晓峰.关于恩施州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思考.清江论坛-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专刊,2008年11月.

[3]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赵忠祥.岁月随想[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5]杨一兰编译.英语诵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7.

[6]周守珍,黄知荣.心理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谭旭东.成长的书香[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8]梁松林.农村小学”中差生”教育管理初探.http://www.tclz.cn/Html/ jylw/090443826.htm

[9]高长梅.小学生学会正面思维的100个故事[M].九州出版社,2009.

[10]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郦波.百家讲坛.风雨张居正之五向左走向右走.

打开学生记忆的心理钥匙 第4篇

关键词:记忆方法,记忆规律,研究型学习

记忆, 简言之, 是人脑反映周围事物所留下的思维痕迹。

心理学上, 一般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不同的人的记忆能力有所差异, 有的善于视觉记忆, 有的善于抽象记忆……。另外, 记忆的速度与保持时间也各不相同。这些记忆特点是各人在自己的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当然, 它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加以改变、发展、转化。在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记忆特点, 扬长避短, 通过不断地努力, 使记忆能力不断提升。

一、根据学习内容特点, 灵活选择记忆方式

一般说来, 对于有意义的记忆材料, 主要借助理解记忆的方法。例如, 在历史课中要记忆原始社会特点, 就应以原始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为依据, 再加上参观文物古迹和历史博物馆, 从而充实记忆内容, 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因此, 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就是理解, 如果再辅以直观材料 (实物、模型等) 相配合, 就能记忆得更牢固。“学而不思则罔”, 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无法赋予意义的记忆材料, 主要应采取机械记忆的方法。例如, 记忆历史年代、地名、人名等, 一般只能通过重复多次, 达到将其所代表的事物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有些时候, 还可以给本来无意义的材料“附加”一些人为的意义, 以提高记忆效果。例如, 1977年高考前夕, 我就将地理书上中外众多的高山、河流、平原以及世界各主要河流流经地点等, 编成歌诀、顺口溜, 使所学知识诗情画意般地呈现在脑海里。这些短时记忆的材料通过 (默默背诵) 反复练习, 就能转变成长时记忆的材料。如前苏联成立的四个加盟共和国, 我让学生记“屋外有两只鹅”, 即乌克兰、外高加索、俄罗斯、白俄罗斯。课堂教学中, 我不断地完善这种字头记忆方法。这样, 机械识记的材料又转变为意义识记的材料。正如列宁所说:“……我们不需要呆读死记, 但是我们一定要使每个学习者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考力”。[1]

对于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联想记忆比较适宜。它要求利用所学过的知识, 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 以粗线条 (事物的个别部分或特长) 和积极的想象活动空间相结合, 唤起对事物整体的记忆 (即由点线到面) , 再现所学内容。例如, 记忆“五四运动”。首先明了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运动, 是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和国内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的条件下发生的。由此联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在巴黎召开和操纵“和平会议”, 中国北洋政府迫于人民压力, 向和会提出希望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 要求取消“二十一条”, 收回被日本夺取山东的一切侵略权利, 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 北洋军阀政府准备在合约上签字, 消息传出, 举国愤怒。这就是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至于五四运动过程, 抓住以北京、上海为中心, 将运动划分为阶段, 以时间顺序, 加以联想等。

另外, 在记忆的过程中, 把眼 (看) 耳 (听) 口 (念) 和手 (写) 都动员起来, 做协同记忆, 这比单纯的眼看或耳听效果好。实际上,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着这种方法。

学习中只有采取多种记忆方法, 才能加强大脑皮质神经细胞的活动能力, 并巩固暂时联系的痕迹, 增进记忆效果。如单独使用机械的方法死记硬背, 会降低学习的效果;而单独应用理解的方法也不能使知识成为永久的财富。机械的记忆要结合理解的记忆才能使知识系统化;理解的记忆要配合机械的记忆才能使知识巩固。

二、遵循记忆规律, 提高学习效果

选择适宜的记忆方法对学习固然重要, 但仅有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巩固和加强自己的记忆。

首先, 遵循记忆规律, 学会正确识记。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学习中要有意识地识记, 就是要带着问题, 把自己全部意识积极地倾注在识记的对象上, 并展开积极地思维。识记的对象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尤其在听课中, 只有当思维处在紧张、积极、活动时, 才能较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否则所获甚微。

其次, 对所学知识要不断再现。

我们知道, 理解是记忆的必要条件, 但是理解本身还不能导致精确而牢固的记忆, 这就必须对记忆的材料经常进行再现, 以增强理解, 帮助记忆。人们讲“复习是学习的母亲”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 怎样掌握复习的要领呢?

第一, 复习最好在未完全遗忘的时候就去进行。我就有这样的体会, 头脑一方面不断接受新知识, 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进行及时复习, 记忆的痕迹不断受到抑制, 时间隔得愈久, 抑制的痕迹就越深, 最后, 复习就几乎等于重学。刚刚学过的东西, 印象新鲜, 及时复习和记忆是最有效的。坚决杜绝“考试时再突击复习”的想法和作法, 以免事倍功半。心理学的实践证明, 分段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它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

第二, 复习是学习之母。对于所学过的功课, 不但要进行反复复习, 而且还要进行“尝试再现”。即不看书本, 默想学习内容的纲目和彼此联系, 将过去感知的事物以表象 (形象地、概括地、鲜明地) 的形式综合地再现在我们面前。然后再根据书本, 检查自己的记忆有无错误与遗漏 (我高考复习基本采用这种办法) 。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经常注意运用这种方式, 这样可以加深暂时联系的痕迹, 使联系保持得更牢固。所以孔子就说:“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2]

第三, 以词和表象形式丰富所学的知识。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扩大与丰富认知结构, 将所学知识和生活中的事物多进行比较和联系, 如参观、访问、见习、课外阅读等。同时, 广泛涉猎有关学科方面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以增进记忆效果, 也就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第四, 培养和增强对所要记忆内容的兴趣。有兴致才能注意力集中, 印象深刻, 记得快, 又记得牢。兴趣是持久的学习动力。即使对那门课暂时没有兴致, 也应该培养兴致, 用理智来战胜情感, 从无兴致逐步转化为有兴致。

著名的数学家和象棋家艾·拉斯克尔讲到:“应当记忆的不是结论, 而是方法。方法是有弹性的, 它可以在生活的任何场合应用。而结论呢, 因为它是和某种特定的条件有关联, 它是一种凝固的东西”。[3]所以良好的记忆归根到底还要以高度发展的思维能力为前提。

记忆是知识的宝座。自觉地掌握运用记忆的规律, 对于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引领学生在记忆这个无限的海洋里继续探索吧!

参考文献

[1]列宁文选[M].两卷集第2卷, 803.

[2]来可泓.注《论语》第1页[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3]家教世界[J].2007, (03) .

[4]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0.

[5]张文菁.中学教育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

[6]丁怀智.现代课堂教学艺术[M].西安:三秦出版社, 2003.

打开思路的钥匙联想 第5篇

联想——打开思维大门的钥匙

很多同学在写作课上,冥思苦想找不到思路,半节课过去了,大脑中仍然是一片空白,思维的大门紧紧关闭着怎么也打不开。那么,有没有迅速打开思路的方法呢?有!今天我们一起打造一把打开思维大门的金钥匙——联想。

什么是联想呢?我们先看下面的小故事。

英国作家肖伯纳,有一天遇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因为肖伯纳长得很瘦,资本家便开玩笑说:“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正在闹饥荒。”肖伯纳微微一笑,回敬道:“看到你,我就想到世界上为什么闹饥荒了。”两人说完哈哈大笑。肖伯纳幽默的回答,我们既可以看到作家的智慧,又可以看到联想能力在语言表达中的巨大作用。

资本家的联想:肖伯纳长得瘦——饥饿的结果——世界正闹饥荒。

肖伯纳的联想:资本家大腹便便——吃得太多(营养过剩)——世界闹饥荒的原因(粮食都被你们吃光了,能不闹饥荒吗?)。

可见,联想就是又眼前事物触发,而想到其它有关事物的思维过程。可以是:由一件事想到另一件事,由一种观点想到另一种观点由一种景象想到另一种景象,由原因想到结果,由结果想到原因。联想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强的人思路就开阔,写作能力也当然就强。

一般认为,联想到的事物越是丰富,联想得越是遥远,越是独特,这个人的联想能力就越强。(即联想的广度、深度和新度)

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联想和想象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有时是相互交织的)。所谓想象,就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下面还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加以说明。现在我们重点研究一下联想。在写作实践中联想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相近、相似联想,即由一种事物而联想到与之在时间空间上比较接近或相似的事物。如:西施——范蠡——勾践——卧薪尝胆。一种是相对、相反联想,即由一种事物联想到与之相对或相反的事物。如:热——冷/美——丑/黑暗——光明/自由——纪律等。当然,我们在联想的时候,各种联想方式可以交错在一起,形成一个广阔的联想网络。

联想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平时要有意识的训练。在生活中看到一种事物或现象,马上在脑子里联想到相近、相似、相反的事物或现象,由此及彼,由近及远,这样就可以把许多看起来无关的事物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网络。这个网络就是我们写作的提纲,就是我们要写的文章的骨架。下面我们就通过实例进行一次联想和想象

训练。

一、数字的联想:酒桌上从1到10每个数字都有不同的含义。1是一心一意,2是哥俩好,3是桃圆三结义,4是四季发财,5是五子登科,6是六六大顺,7是升官(七上八下),8是发财,9是九九归一得喝一个,10是满堂红。这些都是最简单的联想。

二、德国女间谍哈丽在二战期间,由某数字产生联想,成功窃取了情报。她弄清了新型坦克设计图在法国一名老将军房间的保险柜里,锁是密码锁,在一次酒会上她设计把这个将军灌醉,来到将军的房间,怎么才能搞到锁的密码呢?她发现房间里有一个古老的挂钟,钟停了,一直没动过,指针指着9点35分15秒,她想钟上的数字会不会是密码的暗示呢?它构成的数字是93515,密码应是6位数,这个数字不能打开密码锁,哈丽又联想,9点也可以看成21点,这样就构成了一组新的数字213515。结果输入这个数字打开了密码锁,迅速拍下了新型坦克的资料。她的联想过程是:老将军记忆衰退——密码的暗示——豪华的房间与古老的挂钟太不相称——时间——密码数字——9点——21点。她充分利用联想,创造了谍报史上的奇迹。

三、社会风俗,中国人对数字的联想常常带有迷信色彩。有一篇小小说,写一个人安装电话选号码,交50元钱最后一位书任他挑选,他和妻子商量着开始选了。8,与疤同音,不太好;选6,6流谐音,流氓、流浪也不好;选9,9有啥好?九泉,人死后埋的地方,9救谐音,救济,救命,不吉祥;5咋样?5更不好了,5就是没有,如果前一位是2,儿子没有了,前一位是7,妻子没了,前一位是8,爸爸没了,5和污谐音,不干净;7也不好,七窍生烟,又和凄凉的凄同音;那么选3,3就是散,分散、散伙,不吉利;2行不行?2,二流子、二百五,骂人的词;选1,妻子生气了:你怎么一窍不通?1是什么好数?一场空、一团糟、一败涂地、一命呜呼!1的贬义词可多了;那就化整为零,选0,妻子说0和灵同音灵位、灵堂、灵车,都和死人有关,更不吉祥;最后就剩下4了,四季发财,妻子恼了别说了,现在都觉得这个数晦气,选4让别人笑话。(小说结尾是这样写的:从0到9揉成纸团,抓阄抓住哪个是哪个,打开一看,妻子哭了,来到电信局这个数字不加钱......)

四、“0”的联想。

0——太阳(形状相似)——光和热(太阳发光发热)——无私奉献精神(意义相近)

0——圆月(形状相似)——亲人团聚(圆月与团圆相近)——家乡(意义接近)——古今写月的诗句如

“月是故乡明”

0——跑道(形状相似)——体育竞赛(接近)——冲刺——人生拼搏精神(意义接近)

0——足球(形状相似)——世界杯足球赛(接近)——奥运精神(意义接近)

0——水井——喝水不忘挖井人/陷阱——人心的险恶/镜子——认识自己/银圆——贪婪者的镣铐/句号——人生这部书把句号划圆满......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0”可以引发这么丰富的联想。

“色彩”的联想。

|——太阳(颜色相近)——温暖、光明(意义相近)——希望、光明的前途

|——鲜血(颜色相近)——革命烈士(意义相近)——伟大的献身精神

红|——红旗(颜色相近)——中国革命(意义相近)——伟大的信念

|——红花(颜色相近)——热情、喜悦(意义相近)——热爱生活

|——火焰(颜色相近)——激情燃烧(意义相近)——热心、热爱

——绿叶、绿色的原野(颜色相近)——绿色食品(意义相近)——生命、希望(意义相近)——写绿色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绿茶(颜色相近)——生命健康(意义相近)——珍爱生命

绿|——绿灯(颜色相近)——绿色通道(意义相近)——畅通、顺利

|——绿化(颜色相近)——生存环境(意义相近)——沙尘暴(意义相对)

|——黄河(颜色相近)——黄河大合唱(内容相关)——民族精神(意义相关)

|——黄土地(颜色相近)——保护耕地(意义相关)——我们的生存(意义相关)——热爱国土的诗句

黄|——黄金(颜色相近)——社会财富(意义相关)——黄金时代(意义相关)——珍惜青春

|——黄叶(颜色相近)——金秋季节(意义相关)——成熟、收获、成功等(意义相关)

|——雪花、冰、玉(颜色相近)——冰心、玉壶(意义相关)——冰清玉洁等词语、典故

白|——白衣天使(颜色相近)——救死扶伤的精神(意义相关)——见死不救的冷漠(意义相反)

|——梅花(颜色相近)——高洁的情怀(意义相近)——随波逐流的思想(意义相反)

|——白莲花(颜色相近)——出污泥不染的精神(意义相关)——人的腐败堕落(意义相反)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运用发散思维,又一个事物触发而联想到许许多多与之相关的事物,就形成了一个扇面,面广则内容就能丰富;每一种对象从色彩形状到相近、相反的意义,从个别到一般又表及里不断向前联想,就形成链条,想得远链条长则文章内容就能深刻。所以要写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好文章,就必须具有较强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在现代诗歌中,有很多精彩的句子就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例如:

(1)太阳是上帝的火舌(当然是写夏天的太阳,“火舌”有多热大家都清楚)。

(2)你的胡须是生命的旗帜。这是作者刻画鲁迅形象时写的一句,既有形象(浓黑的胡须),又刻画了性格(坚硬、倔强)。

(3)野花是风穿的舞鞋。比喻新奇,既写花朵的美丽,又写出了花朵的姿态(在风中舞动)。

(4)雨水洗亮了燕子的叫声。移用和通感手法,写绵绵的春雨(暗含喜悦之情),写燕子的欢乐的歌唱清新悦耳。

(5)风是一个流浪的孩子,吹着口哨,拍打挂在树枝上的残梦。比喻和拟人,把风写活了(自由、调皮、多情)。

(6)雨天竹子说着绿色的梦话。雨一定是蒙蒙的春雨,雨后春笋,你似乎能听见绿竹吱吱拔节的声音,是绿竹在说梦话,多么富有生活情趣。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作的短文《十二生肖找工作》。

十二生肖找工作

肖佚

鼠:本地户口,以前在钢厂工地打过工,转移过一部分钢材的所有权。擅长上夜班,会开三轮,求社区服务、家政等职。

牛:身体好,能吃苦,能加班,劳动奖章获得者,求国企职位,集体、私企免谈。

虎:外形条件好,曾在《水浒》中出演主角,目前是多家品牌的代言人,交际广,求国际大公司形象代言、公关一职。

兔:运动健将,曾获县级商业比赛短跑亚军,对手是乌龟。在传销公司做过业务,因不肯拉亲属下水被上线抛弃。求一切需要跑腿职位。

龙:高干子弟,数十年国企领导经验,求相关岗位,CEO以下免谈。

蛇:名牌女子高校高才生,MBA,具艺术家气质,擅长平面设计,做过医药销售,办过形体训练班,拍过瘦身广告。要求职位:您看着办吧。

马:有大货B照,更有丰富的小车驾驶经验,熟知国企高层内幕,求企业高级顾问一职。

羊:勤奋,有基层管理经验,兼具团队精神,擅长野外爬山,攀岩,漂流,洞穴探险,求旅游社相关职业。

猴:性格外向,敢于创新,做过学生会干部,在校期间,曾代表广大学子向校领导反映负担太重:上午四节下午三节课实在受不了,经协商,校领导同意改为上午三节下午四节。求公务员一职。

鸡:“万事可笑”杯歌唱比赛女子组全国冠军,追求时尚,重视家庭,有一定活动能力,表哥为某

报形象代言人,求广告销售职位。

狗:典型的一专多能人才,曾获大专院校辩论赛优胜奖,做过保安队长、私企工头,反应快,善察言观色,爱岗敬业,求经理助理岗。

猪:长相反派,性情温和,体重超标,也就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失业前为乡镇企业CEO,不挑岗,有口饭吃就行。

一把打开秘密的钥匙 第6篇

生命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但是不可否认大多数情况下童年时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期。如果为人父母能了解这个阶段孩子的全部心理,那人类的发展就将是飞跃式的。

特别认可蒙台梭利《童年秘密》中的一段话:“没有一个人能预言,儿童自身隐藏着一种生气勃勃的生命秘密,而且就是这种秘密能够揭开人类心灵的面纱;儿童自身所具有的某种秘密一旦被发现,它就能帮助成人解决他们自己个人的和社会的一些问题。正是这种秘密东西,能够为儿童研究这门新的科学奠定一定的基础,从而能够更大地影响整个人类社会。”

蒙台梭利现在人人皆知,知道她的教具、知道她开创的儿童之家,甚至知道她的教育理念。虽然晚了些,但是我们已经知道了,开始注意儿童教育了,这就是好的开始。

蒙台梭利在大众中最闻名的书就是《童年的秘密》,这本书出版于1936年。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我们再打开这本书,字字句句,如箴言。

“造成儿童纯洁的心理状态遭受创伤的原因是由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成人对儿童的自发活动的压抑而造成的,往往是与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成人,即儿童的母亲有关。”这句话就是真理呀,母亲教育是至为重要的。现在也有文章讽刺中国家长,花钱雇佣没有文化的保姆照顾孩子,很多中国孩子的人生起点就从这低水准开始的。

“一个成人如此做法,即使可以确信他对儿童充满着激情和爱以及为儿童的牺牲精神,他也会无意识地‘压抑儿童个性的發展’。”现在很多父母都在以爱的名义在绑架孩子、压抑孩子。因为这都是父母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忽视孩子是精神个体的存在。

“发脾气、抗争和偏常等表现掩盖了儿童自我实现的不断努力,使他不能展示他的真正个性。”孩子通过发脾气、抗争等行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很多父母却因为孩子的这样表现大发雷霆、怒不可遏,比孩子的表现更激烈。这些都是成人自负的表现,认为孩子不应该这样,不符合了自己心理的期待。

“的确,每一个真正的进步都来自于发现和利用以前尚未发现的东西。”真正的进步就是发现尚未发现的东西。人类对儿童世界的探索我不知道有多大的进步,我只知道,蒙台梭利的教育法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是由于种种情况没有传播开来;新中国成立初期,采用苏联教育模式,完全是批判蒙氏教育法;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了客观的介绍蒙氏教育,90年代末开始制作蒙氏教具,开始在幼儿园推广。这近乎是一个世纪阻隔,但是却没有阻挡住经典之作的传播与弘扬。

我读的《童年的秘密》的时候感觉阅读上不是很通畅,但是慢慢的进入之后,就发现每句话都不容错过,每句话都蕴含着无限智慧。如果每位准妈妈都能提前阅读这本书,就会更深刻的理解孩子刚出生时候的状态及孩子成长中的诸多行为,知道了生命的很多秘密,不再措手不及。

蒙台梭利还有《有吸收性的心理》《蒙台梭利教育法》《教育中的自发活动》都值得一读。

书摘

1.所以,在儿童心理中有着一种难以探究的秘密,随着心理的发展,它会逐渐展现出来。这种隐藏的秘密像生殖细胞在发展中遵循某种模式一样,只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才能被发现。

2.我们不仅对人的生命的第一个时期尚未充分地进行探究,而且我们还没有深刻地认识到它的重要性。正如我们现在所知,儿童在他生命的第一个月中所遭受的痛苦和压抑,将会影响他未来发展的整个进程。但如果我们能在儿童身上发现人的本质,那么,我们也就能在他身上发现种族未来的幸福。

3.总之,人的一种有活力的心灵肯定会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在世界中表现它自己。这是儿童生活的第一个篇章,也是人的第一个任务。

4. 引起我注意的第一个现象是,一个大约3岁的小女孩不停地把一系列的圆柱体放进孔中,然后又从孔中取出。这些圆柱体大小不同,正好与木板上的大小不一的孔相应,就像软木塞盖住瓶口一样。我惊讶地看到,那么年幼的儿童能如此聚精会神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进行这项练习。这个小女孩在速度上或技能上并没?显示出进步,而是一种重复不停的运动。由于我自己的计数习惯,我开始数她重复这项练习的次数。另外,我决定要看看她排除干扰而在这种工作中专心到何种程度。我告诉教师让其他儿童唱歌和到处走动,但这丝毫也没有干扰她的工作。……她重复这项练习42遍,然后才停下来,仿佛从梦中醒来并愉快地微笑着。

这是我们第一次洞察到儿童那尚未被探索的心灵深处。这个小女孩正处于一个注意力不能持久的时期,她的注意力会不停地从一件事情跳到另一件事情上。然而,她却变得如此专注于她正在做的工作,以致她的自我感觉不到任何外部的刺激。当她把大小不同的圆柱体精确地放进相应的孔中时,伴随着她的专心致志的是她的手的一种有节奏运动。

审题——打开作文成功大门的钥匙 第7篇

那么该如何审题呢?

纵观近三年的中考题, 话题作文已“悄然退身”, 而命题作文却凭借它的优势“强势扩张”, 成为命题人的新宠。如2009年的75套中考语文试卷中, 命题作文占52%, 半命题作文占17.4%, 话题作文仅占7%, 选题作文占20%, 材料作文占4%。可见命题作文在中考作文中占很大的优势。

较之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 命题作文没有太多的信息, 所以审题的核心就在作文题目上。

一、独词式命题的审题

独词式命题在作文命题中信息量最少, 仅为两个字而已, 考生拿到手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其实, 我们可以采用“增补信息”的方法来缩小写作范围,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如:2009年江苏常州题《传递》, “传递”的本义是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传递”可引申为传授、传播、传承、传送、传达、传告……”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适当增补信息, 即在题目上加上几个问号。比如谁“传递”?可以是人与人之间的, 也可以是人与物之间的;“传递”什么?可以是具体的物件, 也可以是抽象的思想、精神、感情, 还可以是介于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技艺、武艺、经验等;为什么“传递”?可以写主观传递, 也可以写客观传递;怎么样“传递”?要写出传递的过程,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给题目适当增加了了一些成分之后, 就变得明朗起来, 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当然在增补信息的时候, 也要遵循正确、深刻、新颖等原则, 即增补的信息要反映自然规律、生活主流, 要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或给人以启发, 最好还能不落俗套。

二、短语式命题的审题

以短语形式出现的题目, 有多个概念, 并且这些概念之间往往有修饰、限制等关系。针对短语式命题, 我们要弄清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常见的短语类型有:偏正短语、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 其中考场作文题以偏正短语居多, 下面以偏正短语的命题举例说明。

偏正短语的审题可分两步走。第一步, 推敲中心词;第二步, 突出修饰语。如:“令我怦然心动的那一刻”, 这个文题的中心词是“那一刻”, 我们在选材的时候应该选取的是“一刹那”, 不能等同于“那一次”;再突出修饰语“令我怦然心动的”。也就是说, 如果仅仅只对“那一刻”进行叙述和描写是不行的, 必须要突出“那一刻”的“怦然心动”, 可抓住“怦然心动”的原因和感觉去写。再如2009年四川成都题《心中的风景》, 题目中心词“风景”本义为美丽的景象, 也可引申为“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如果有考生置修饰语“心中的”不顾, 只对风景做大篇幅的描写, 即使语言再优美也没有用, 因为此处的“风景”不能孤立于“心中”而存在, 应该要突出面对这样的风景“心灵”产生的触动以及面对风景时的心路历程和情感世界, 这才是文章立意的重点。

这就启发了我们, 短语式命题的审题不仅要弄清概念内涵还要明确概念之间修饰、限制等各种关系, 突出写作重点。

三、比喻类命题审题

最近几年, 比喻象征类命题日益增多, 如山东济南题《又是一年风起时》、浙江湖州题《我的行囊》、上海题《在学海中游泳》。这类命题用语生动、题意丰富, 能拓展考生的思维空间。我们绝不能只顾词语本身的意思, 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 挖掘出词语的比喻义与引申义, 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如湖北宜昌题《送你一轮明月》, “明月”比喻“黑暗中散发出光芒并能照亮人前行之物”, 所以这轮“明月”, 既可以是失意时别人的帮助和鼓励, 也可以是得意时别人的善意提醒和指教;可以是麻木时他人的严厉批评和包容, 也可以是迷茫时他人的耐心指路和引导……总之, “明月”的内涵应该是多样性的。其实, 只要考生能揣摩关键词, 化“虚”为“实”, 将形象性强、意义较“虚”的词语与社会生活和自身经历准确对接, 选取适合自己的角度行文即可。

四、含有“副词”类命题

“最”“也”“还”“更”“其实”等副词出现在题目中并不是点缀, 而是体现着一定的要求, 有时还是一个容易忽略的“陷阱”。如北京题“并没有结束”, 从选材、立意都要紧扣“并”字, 即表面意义上来看已结束, 其实还存在。有考生写“初中生活并没有结束”, 的确, 初中学习生涯是结束了, 但师生情谊等美好情感能永驻心间;还有考生写“生命并没有结束”诚然, 有些人的肉体已死亡, 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活出了辉煌, 活出了精彩, 活出了价值, 故而在人们心中获得永生。这些考场作文之所以优秀, 就是因为在审题的过程中准确审出了“并”字所蕴含的信息。而有的考生则缺少这样的曲折过程, “并”字不突出, 就偏离了题意。

通过分析, 我们发现“开放中的限制, 限制在开放中”的命题较多, 所以审题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将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编为口诀赠送给大家:逐词推敲很重要, 单独词语添问号, 理清关系莫偏离, 副词不“副”多分析, 较虚词语求喻义, 这样审题准扣题。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第8篇

教师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首先就应该热爱你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崇高境界。教师对待学生的感情只有升华到“爱”的高度, 才能对学生的教育行为步入“无私”的境界。实践证明, 教师对学生身心的巨大感染力, 常常来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热爱。这种爱会触动学生的心灵, 消除师生间的隔阂和误会,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能感受到来自教师和教育集体的温暖。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更为全面的爱, 因此这种爱又是引导和发展学生高尚社会性情感的重要基础。

爱学生, 就要关心学生, 关心他的生活状况, 关心他的心理发展。特别是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 逆反心理强, 有时很难与父母做较好的沟通, 在这个时期, 他们迫切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老师需要不断付出自己的爱心, 特别是对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父母离异以及平时老师较少注意到的中等生, 更应该采取多种方式, 予以积极关注, 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关注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是需要老师在随时随地地关爱之中实现的。

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 为人母, 我爱我的孩子;为人师, 我更爱我的学生, 关爱学生在细节。在日常工作中, 学生生病在家, 就前去探望;学生的衣裤破了, 亲手帮他缝补;学生经济困难, 倾囊相助;学生犯了错误, 推心置腹地耐心劝导;学生进步了, 和学生一起高兴。于是, 我们之间产生了一种母子深情。

教师是育人的职业。在与孩子们的多年接触中, 我深深地认识到, 教育学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作为老师要心中装着学生, 想学生之所想, 思学生之所思, 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洒向每个学生, 切实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了解, 正确判断学生的思想动向,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热爱、尊重、关心、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 是进行成功教育的基础。

爱满天下,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 我始终以这份爱心去热爱、关心、尊重我的学生。

于是, 我深入学生中去, 和学生打成一片, 时时留意学生的一言一行, 遇到不文明、不礼貌者, 我总是以平和的态度、文明的语言进行入脑入心的教育。

但是, 在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工作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因为没有及时制止个别学生不交作业的行为, 以致以后不交作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多。我们提倡对学生要尊重、宽容, 是指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想法, 允许学生犯错, 但并不是说学生犯了原则性的错误也不进行批评。

对学生的爱应当是理性的, 爱是为了他们更好地成长, 而不是一味地关心忍让。有两句话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道理, 一是严师出高徒, 二是名师出高徒。著名儿童问题专家孙云晓曾说过,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在我们的教育中, 也必须有这样的理念。教师和家长适当的严厉是完全有必要的。

爱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 第9篇

新学期的第一天, 我正在给孩子们讲着新学期的计划, “砰”的一声, 教室的门被撞开了。一个又黑又瘦的男孩儿气喘嘘嘘地跑进来。我生气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迟到?”只听到低低的一声:“我叫李×。”便不再说话。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 我只好先让他坐到座位上。下课后, 同学们悄悄告诉我:“老师, 他经常迟到, 大家都叫他老迟。”我又把李×叫过来, 尽量态度和蔼地询问他迟到的原因, 可不管怎么问, 他就是不说话。

李×果然是“老迟”, 第二天他又迟到了。我在批改作业时, 发现一本布满了黄黄污渍、错字连篇的作业, 一看名字, 还是李×。我再次把他叫过来, 大声责问他:“你怎么又迟到了?作业还弄这么脏?”李×仍旧是低着头, 真是闷葫芦一个。我生气极了, 嚓嚓几下就把他的作业撕成碎片。望着我粗暴的动作, 他的眼里涌出了晶莹的泪花。

整整一天, 我的心里不能平静, 眼前老浮现出那双含泪的眼睛。我决定到他们家看看。

经过家访我才知道, 他爸爸两年前就去世了, 妈妈改嫁了, 现在只剩他和奶奶相依为命, 奶奶有风湿, 还有哮喘。一到冬天, 奶奶下不了床, 出不了门, 他每天除了上学, 还要帮奶奶买菜、做饭、熬药……昨天, 是他帮奶奶倒药时手被烫了一下, 作业也被药水弄脏了。

我的心像被什么撞了一下, 我终于明白了李×为什么老迟到, 为什么他昨天的作业那么脏。我深深地自责, 我这个老师太粗心了!太武断了!太失职了!

那天我给他们做好了晚饭, 又帮他们简单收拾了屋子。临走时, 他主动对我说:“老师, 我明天一定早点起床, 帮奶奶熬好药, 争取上学不迟到。”我疼爱地摸摸他的头说:“没关系的, 耽误的功课老师会帮你补上的。”

李×是个言出必行的孩子, 第二天他果然没有迟到。我及时地在班上表扬了他, 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回家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虽然只是一次小小的表扬, 但我发现李×竟然激动了好半天, 小脸都笑成了一朵花。这次表扬仿佛帮他找回了不少自信, 也鼓起了他进步的勇气。在我面前, 他也不再是一个闷葫芦, 有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讲。小小的一次家访竟让我和这孩子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为了帮李×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来, 我和他约定每天晚走半个小时, 跟我补习功课。李×是个聪明的孩子, 学得又很用心, 所以进步很快。在期中考试中, 他从原来的70分上升到90分。那天, 他高兴极了, 跑到我面前, 对我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谢谢老师, 我以后会更加努力的。”

封存在孩子心中的坚冰就这样被融化了, 看着他一点一滴的进步, 我心里也如同春风拂面。这件事使我认识到家访的重要性。教师不能只高高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 更要走下去, 走进学生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让爱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官渡路小学)

“一母生九子, 九子各不同。”班级中有几个学困生也属正常。教学中, 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是每一个班主任老师必须严肃面对的问题。在教学工作实践中, 我进行了积极有效的尝试, 逐步摸索出一些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一、依据学情———找原因

工作中, 我发现学困生大致有以下几种: (1) 多为失亲生或留守儿童, 经常不能完成家庭作业, 不能及时有效巩固复习的学困生。 (2) 学习基础差, 很少得到老师的激励和表扬, 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无乐趣的学困生。 (3)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差, 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学习不得法的学困生。 (4) 由于先天生理缺陷, 知识储备起点不同, 学习能力不足、没信心的学困生。

二、针对症———做朋友

我们喜欢学优生, 但那些学困生更需要我们的重视和关爱。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去亲近他们, 比如摸摸他们的头, 送他们一个微笑、一个点头, 无论课内还是课外, 都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又如让他们做老师的小帮手, 安排他们和好学生交朋友, 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教师在平时要关心体贴学生, 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并注意引导他们的日常行为, 激励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渐渐地, 他们就会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老师和同学面前。

三、学法指导———养习惯

学困生缺的不只是知识, 养成勤于动脑、多动手的习惯和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是脱困的前提条件。

(1) 读书习惯培养。学困生思维慢、书写慢、动作慢, 要让他们在课堂上能与其他同学有共同的起点、共同的语言, 就要注意培养他们学会读书的方法, 从熟读内容, 理解意思, 看懂提示, 列出疑点, 再做练习。经过一个从扶到放的训练周期, 他们就会进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听课习惯养成。学困生往往不会倾听, 要从听懂字、词读音开始, 到听懂一句完整的话, 直到听懂一段话, 并能够说出完整的意思。只有听得仔细, 才会学有所得。

(3) 复习巩固强化。为了让学困生掌握复习的方法, 我每天在放学前都让学困生把当天学到的知识讲给老师听、写出来给老师看, 让学困生有针对性地复习知识, 做到温故知新。

四、教学互动———多偏心

(1) 在课上, 努力为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 (2) 辅导上, 要面对面、手把手地教, 既能查缺补漏, 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作业上, 针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 作业难度浅些、作业量少些;优先批改, 当面批改。 (4) 评语上, 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只要有进步, 就给予相应的精神表扬和物质奖励, 每周都设立进步奖。

总之, 只要多为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 让他们多说、多想、多做, 少一点批评与指责, 多一点表扬与鼓励, 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弥补, 不断地开发他们的心智, 培养其学习能力, 就能够有效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兴趣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第10篇

关键词:兴趣,能力,激励,语言交际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以听说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这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 是人教版教材科学的编排体系的一个突出特点和它的目的所在。

怎样能使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出来, 这是一个关键而又沉重的话题, 这是教与学、学与教的一个漫长的复杂过程。首先, 唯一选择的途径就是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 才有学习的动力,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产生内驱动力, 学生愿意学, 积极主动地学, 他们学起来心情舒畅当他们能够流利的说出几句英语时, 他们分享到学习英语的快乐, 这时, 学生们心明眼亮, 学说英语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乐趣兴趣产生了, 心灵的钥匙打开了, 学生建立起学习的信心, 产生无穷的力量, 他们沿着英语学习的道路, 大踏步向前, 拓宽英语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在小学阶段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 他们学习的前景是乐观的、美好的, 成功就在明天。

那么要想使学生产生这种浓厚的学习兴趣, 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的神情举止,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言行仪表, 神色姿情, 都在吸引着学生、影响着学生、引诱着学生, 启发着学生, 激励着学生和鼓舞着学生, 教师做到行为文雅大方、语言清晰亲切、情感充沛动人, 学生产生极大地兴趣。他们激情旺盛注意力高度集中, 对老师十分欣赏, 学生们愿意看老师的、愿意听老师的, 他们完全被老师所吸引了, 老师讲的他们能听进去, 老师要求的, 他们都认真去做。课堂上, 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 同学们全心投入争抢回答问题, 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问、主动质疑, 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学生们兴趣盎然, 整个课堂呈现一派生机和活力。

(2) 科学的教学设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40分钟的教学流程, 每个教学环节的呈现和结束, 都需要教者细细斟酌, 科学、合理、恰到好处地去认真设计, 从导入、进行操练、合作、演练、拓展、巩固等各个环节, 都在于老师的精心设计, 老师说什么、做什么, 怎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学生真正在课堂里充当主角, 积极地说、主动地做, 争先抢答, 让全体学生快乐地活跃在课堂上操练、表演、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 切实需要老师精心策划、科学设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的各种器官充分发挥作用, 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通过实际行动来接受语言、体验语言、习得语言, 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 培养伙伴合作的意识和策略, 增强创新意识, 发展操作技能。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处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英语课堂里充满信心, 发展个性, 表现自我, 使学生在小学阶段具有一定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3) 教师的课堂评价,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的始末, 完全在老师的掌控下, 在老师的组织和调控下进行, 课堂里, 有老师的叙述、精讲、评价、指导每个环节的承上启下, 都需要老师掌握的适度、适中, 多说一句是废话, 少说一句学生听不明白, 在40分钟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的评价占有相当比例和很大成份, 每个环节, 每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 老师都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凡是老师对学生做出的评价都要本着鼓励学生、给学生力量和信心, 让学生有成功感, 促使他一次又一次争抢回答问题, 积极思维, 产生极大地兴趣和必胜的信心, 使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 充分发挥出来, 教师的评价, 要尽量扑捉学生的亮点, 挖掘学生的长处, 用发展的眼光面向每一个学生, 既使学生说的、做的、答的不完整或不完全正确, 甚至答错了, 也要巧妙地很有艺术的安慰他、鼓励他, 使学生不但不灰心, 反而获得了学习的动力。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4) 采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走进课堂, 运用各种电教媒体, 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 利用多媒体、实物展台, 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动态的课件, 出现在大屏幕上, 使学生一目了然, 既直观, 又实际, 比教师用语言叙述好处多多, 既省力, 使学生感受到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先进性, 趣味性, 形象性、新颖性, 又使学生享受到音乐、绘画, 情感多种因素的美, 真是图文并茂, 由静态转化成动态, 由表面转化成立体, 电教课堂真是其乐无穷, 运用多媒体, 现代化教育技术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享受到电教课堂的美, 学生们的心灵受到了强大的感染和震撼,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启迪, 给了他们好好学习的力量和决心, 将来为社会的发展, 国家的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采取各种手段, 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上仅列举这四个方面, 当然, 不同的教者, 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 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 采用着更多更好的方法激励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把培养兴趣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小学英语的交际能力就会容易培养起来, 从而, 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 可以说, 兴趣是打开学生学习的钥匙。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3.

[2]张庆宗.英语教学法[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3.

[3]董远骞.教学的艺术[M].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3.

[4]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打开万能险的钥匙 第11篇

钥匙1:对待收益心中有数

万能险较高的演示收益率对很多消费者充满诱惑,但要注意万能险的结算利率除保底利率外,超出部分并不保证。

收益稳健莫求高

有些业务员在宣传万能险产品时,误导消费者,宣称保险公司肯定会按照保险利益测算表当中的高标准结算。为了避免投资账户的实际运作结果与消费者的期望值相差太大,消费者在投保前最好参考该公司的实际结算利率。万能险所投资产品的收益率会随着银行利率的调整而水涨船高。结算利率一般在利率调整1~2个月后就会有所体现,避免了传统寿险预定利率可能过低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万能保险可投资股市的资金比例规定最高为80%,但现在各保险公司都很保守,万能保险的投资渠道主要是大额协议存款、国债、定向募集债券等,收益虽然很稳健,可希望通过万能保险获取较高收益是不太现实的。

中长期投资才有利

万能险的结算利率并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投资收益率,不能单纯地把万能险的结算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万能险结算复利的基础是投资账户中的资金而非消费者所缴的全部保费。具体说来,消费者投保万能保险,所交保费在扣除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和保障成本以后,其余的资金进入专门账户,保险公司统一对账户内的资金进行投资,并将投资收益反馈给消费者。消费者所交保费究竟有多少作为管理费用和保障成本在进入投资账户前被扣除,在保险利益测算表上会清晰地列示。投资收益一般每月结算一次,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万能险投资账户内的资金实现了复利滚存。

通常在投保万能险的最初3~5年里,保险公司扣除手续费的比例较高,实际进入投资账户的资金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扣除手续费的比例越来越低,万能险的投资功能才真正体现。因此,万能保险适合中、长期投资,如果这笔钱在5年以内就可能支取,建议消费者最好选择其他的理财工具。

钥匙2:限制下用好灵活性

拥有万能保单后,投保人应该牢记自己的各项权益:可缓交或追加保费、可调整保额、可部分领取、可附加保险等,灵活应用,让万能保险真的“万能”。

交费灵活,保障可调

随着家庭财务状况的变化,每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保险的保障需求也在不断调整。万能险规定,消费者可以在保险有效期内,在保险公司规定的保额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随意调整寿险保额,即“保障可调”。

如果消费者有多余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只要初次投保的保费金额达到保险公司的要求,就可以随时把资金存入万能险账户。如“平安智富人生终身寿险(万能险)”要求期交保费在5000元便可随时追加投资保险费。如果临时有缴费压力,只要专门账户中的余额足以支付保障成本,消费者就可以无限期缓交保费,继续享受保险保障,即“交费灵活”。需要强调的是,当专门账户中的余额不足以支付保障成本时,保单将会失效,因此消费者也要慎用保费缓交。

自由支取,关注费用

万能险规定,在保单有效的前提下,消费者还可以随意支取万能险账户内的资金,即“自由支取”。每次支取的金额一般要求不低于100元,支取的次数不限。要注意的是各保险公司对支取有不同的收费政策和标准,一般规定一年中免费支取的次数,超出部分每次会收取一定的手续费。

附加险种保费有优惠

常见的有,投保人可在基本的万能寿险基础上附加重大疾病保险、住院保险、意外保险等,使用一张保单解决几乎所有保障问题成为可能。而且有的险种保费还比传统险种保费略低,因此消费者在选择万能保险时,可以详细了解其他附加险的保险责任,看有无适合自己需求的险种。

万能险的万能之处

细化 打开语文阅读教学的钥匙 第12篇

一、细化是语文鉴赏的特殊要求

语文教学从它的特点来说是应该进行细化的。这首先因为语文学习材料的丰富多样性, 不细致观察 (聆听) 难以得到准确的鉴别;其次因为语文学习材料的复杂综合性, 不进行细化处理或不进行过细的研读, 学习者就难以体味作品的原味和把握作者的脉搏;再者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也决定细化的过程和细化处理后的学习材料, 对依赖于课堂教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二、学习活动的细化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化

语文学习怎样去探究, 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应该有很多方法、途径, 但细化一些学习活动、行为、环节也同样能推动探究学习;从细化设计的目的角度考察, 细化就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化。

三、细化也是展示语文学习、研究成果, 实现文本重组的有效途径

语文学习有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即语文材料必须经过师生两个不同层次的接触者进行一番重新学习和研究, 那才有可能把握文章材料但也绝不是全部, 而又根据各种类型的人不同的情况, 他们把握的情况与水平又是千差万别的。为了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借助教师的研究学习、学生的自学和师生共同进行的资料收集, 来重组教材文本, 为学生提供最保险、最便捷易懂的途径是必要的。

四、怎样进行一些必要环节的细化处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具体做法, 什么时候进行细化很重要, 如果我们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考虑, 它应该有两个层面:教学过程预设和学习过程生成。教学过程预设是教师站在教学目的达成的角度, 在备课过程应该而且必定会考虑的, 它表现为一些环节处理的提示或问题, 和一些预先估计学生学习时将有可能出现新情况的心理或文字准备。这种预设对于课堂教学的进程的把握以及对于教材的深层挖掘、对于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的引导都是十分必要。学习过程生成是指在教师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自行或相互学习、教师引导等因素作用下, 产生了一些教师预料之外的想法, 使教师无法回避, 这时候尽管教师预先没有思考或虽然思考过却没有打算要在课上解决, 但是及时的调整部署, 针对问题进行二次备课, 与处在亢奋状态的学生一起进行细化、深入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有经验的老师特别注意发掘和把握这种时机、且往往有神来之笔, 所谓的教学机智往往也就体现在这种情况下。

怎样细化, 很难有一个标准或一套现成的搬用公式。在这个过程中, 不必强求个个都知、层层都明, 引导与发现显得十分重要。引导是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材的一些重点、难点、着力点甚至是盲点通缆胸中,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 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预定目标, 围绕预设的问题进行指向集中的学习与探究, 使全体学生获得共同的结果、达成共同的目标;例如《决战太空》教学中关于“决战”的细化讨论就是这种定向引导式的细化。发现则是学生在完全自由, 自主学习过程中, 没有任何外来影响或在某种不经意的启示下, 产生的一些超出一般化的疑问或见解、做法, 他们的这些表现往往闪着智慧的火花, 课堂中一旦有这种“发现”的苗头, 应当及时加以肯定和保护, 然后教师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突如其来”的“挑战”加以分析、鉴别, 作出如何就此下篙、进行细化探究的判断与提示, 必要时可以调整教学计划, 因势利导就此开掘, 也许会“曲径通幽, 别有洞天”。

除此以外, 责疑、追问、碰撞、共生、反思、补位等等手段, 也都能细化教学的某些环节。操作过程中, 有经验的老师常常是意随形走、不拘一格;缺乏实践经验的老师只要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尝试、坚持因势利导, 也会办法多多的, 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

并不是所有的细化都是积极有效的, 细化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应该要依情度势、适可而止, 围绕并突出主题, 什么时候进行细化处理、细化到什么程度都必须考虑到“放得开也要收得拢”这一总体要求;而不应冲淡主题、远离主战场, 或过多过滥, 或哗众取宠, 迎合学生好奇的口味。

摘要:语文教学从它的特点来说是应该进行细化的, 学习活动的细化是探究性学习的具体化, 细化也是展示语文学习、研究成果, 实现文本重组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隔热玻璃下一篇:两极分化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