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鉴赏范文

2024-05-13

多媒体鉴赏范文(精选8篇)

多媒体鉴赏 第1篇

一.深化诗歌意象的设计思路

多媒体技术将诗歌的各素材如:投影、幻灯、电脑、电视、录像、录音、播放于一体, 可以为诗歌教学提供直观、具体的图像, 提供优美的音乐, 也可提供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读。这些都为上课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以达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从意象方面对意象进行多媒体设计, 可以使教学设计充分体现诗歌的诗情画意。

例如, 在食指的《相信未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就可以运用演示文稿, 将诗歌中一些意象通过画面具体化, 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在讲第1-3节时, 可以让学生朗读, 然后在投影幕上依次播放出这3节中所出现的4个意象:“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 “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 “化为露水的紫葡萄”,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 让学生根据意象谈自己的体会。这4个意象给人的感觉是“悲哀、凄凉”, 诗人选择了带有灰暗色彩的意象, 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些意象饱含着许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诗歌通过一系列意象反映了文革这个穷困、艰难的特殊时期, 也烘托出诗人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

二.强化诗歌朗读的策略

多媒体课件集音乐、声音、图像信息于一体, 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学生视听等感官的极大兴趣。尤其在诗歌鉴赏中, 学生通过优美的音乐、形象的画面、富有感情的朗读, 可以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

例如,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 犹如一首轻柔优美的小夜曲, 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的诗境之美, 但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很难体会到这种诗境之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借鉴其它软件, 引进诗中借以寄情的物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 配上离别音乐进行朗读, 让学生在音乐、声音、图像中充分领会诗人是怎样通过对康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的描绘, 将自己的爱和眷恋与对自然景色的歌咏熔于一炉, 达到人与自然、情与美的完整、和谐统一。多媒体强化了朗读的氛围, 表现了诗歌的内在美, 可以带动学生对诗歌深入的理解。

三.拓展诗歌广度的设计手段

中国许多诗人和文学理论家很早就意识到了“为情造文, 为文造情”、“敢于哀乐、缘事而发”, 也就是说诗歌具有政治性、社会性、现实性。要想很好地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 就不仅要掌握诗歌的意象, 同时还要对诗人的生平、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些信息容量很大, 虽不是很重要, 但它有助于学生对诗歌更好地把握。通过投影、幻灯或相关链接等手段, 可以使这些信息简单化, 提高效率。教学过程中借助图文资料, 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如简介作者, 可选取作者不同时期的照片, 并配以文字资料的介绍。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作者的生平事迹及其精神品质,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截取些背景资料, 最好能配上声音, 引领学生身如其境, 从而进入作品的境界中去品读作品。

例如, 在讲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为了让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作者面对滚滚东流长江水时复杂矛盾的心情, 在导入课文时,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向学生展示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及片头曲, 让学生感受长江的雄伟浩瀚和滚滚江水一去不复返;在描述“赤壁之景”时, 可以展示有关赤壁的画面和《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画面, 让学生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 感叹赤壁的奇险雄伟, 体会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还可以展示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时周瑜二十四岁, 赤壁之战时三十四岁, 再联系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 体会作者当时已四十七岁还未建功立业的感伤之情。这样设计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拓展了诗歌的广度, 同时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也得到了深化。

四.营造创新思维的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鉴赏诗歌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诱发创新兴趣。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新性是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分不开的, 因此,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学习氛围, 更能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语文教学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 可以在导入时由疑生问, 或在讨论中由学生提出质疑;也可以由课文的悬疑拓展开去, 将多种方法混合灵活使用, 目的只有一个即诱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让学生更为自主更为主动地产生创新思维。而对学生产生的各种思维, 教师都应以欣赏、接纳的态度去看待它, 而不应对学生千奇百怪的思想表示惊讶, 不可思议, 甚至可笑、厌烦等情绪。

例如, 在《再别康桥》这首诗的教学中, 有一位教师就碰到这样一种情况:她将引导学生去感悟诗意作为切入点, 在对作品的理解中, 由于受课后《问题讨论与实践》三:“体味其中选取哪些意象来表达他对康桥的深深依恋?”这一问题的引导, 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对康桥的怀念, 寄托了作者深深的眷恋之情。但有一个调皮的学生的回答是“他变态。”当时引起一片起哄, 但她并没有责怪学生, 反而请他告诉她:为什么会这样理解?该学生认为, 诗中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诡异的暧昧。这位老师最后告诉同学们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多元的, 并非要求按一定模式去理解, 不同思路不同人物不同环境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 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一千个观众,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由此培养了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种理解, 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五.在诗歌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注意点

多媒体技术引进到课堂后, 它使“黑白”世界变得绘声绘色, 但世界上任何一种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都有它的缺陷。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诗歌鉴赏时, 要注意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1、诗歌鉴赏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多媒体教学技术虽能满足学生的视听要求, 但里面的配乐朗读欣赏不能代替传统的学生朗读。中学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 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能有全面的发展。诗的意境也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朗读用心去体会。多媒体中的配乐朗读欣赏只能起到一个辅助作用, 在此基础上, 还应组织学生自由朗读、集体朗读, 仔细领会和揣摩诗歌的语言、意境、诗人的感情等。如在鉴赏《再别康桥》时,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学生在朗读时, 他们的想象与思维在语言形象的感染下形成表象, 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离别图, 然后再播放配乐朗读欣赏, 可加深对这首诗歌的理解。

2、诗歌鉴赏教学坚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多媒体都是预先设计做好的素材顺序, 这样就很难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临时更改。老师在制作课件时, 应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余地, 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能让课件统治课堂, 如一味地播放文字、画面、音乐等, 使学生仅仅成为观众。为了使多媒体教学不至于束缚学生的思维, 我们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供学生探讨, 不要求有标准答案, 只要学生能畅所欲言, 自圆其说就行。其实问题设计得好, 多媒体手段更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 开拓思维空间, 发展思维能力。学生在鉴赏了诗歌中的意象后,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 如“意象有什么特点”、“意象之间的关系怎样”、“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等, 让学生回答以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学生在欣赏了声情并茂、图文并茂的朗读后,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概括诗歌的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数字媒体动画艺术鉴赏课影评 第2篇

2011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三班万龙

201103010318 论文摘要:谈及多媒体技术在动画制作方面的运用与发展,我们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身影恐怕是“世界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先生吧。他的动画作品大多涉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和平主义及女权运动,出品的动漫电影以精湛的技术、动人的故事和温暖的风格在世界动漫界独树一帜。虽然宫崎骏不是日本动画之父,但是,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动画家,宫崎骏的名字以及他的工作室吉力卜,更能成为日本动画的代名词。他完美的把握了现实和想象的平衡,他让人知道想象世界的美好,一切如天花乱坠。看他的作品,就好像在人类狭窄的后脑上开了一扇广阔的天窗,让人不由自主的相信梦想的力量,因为梦想的存在是借以人与神比肩的理由。从开始到现在的所有作品,宫崎骏思想是一以贯之且辩证发展着的,他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和艺术观都有着明晰的脉络,最终都为了构建那个完美的宫崎骏世界而努力!正是被宫崎骏先生简单质朴而富有人文气息,活灵活现的的创作风格深深吸引,我反复的欣赏观看他的每一部作品。选修数字媒体动画艺术鉴赏这门课程也是想深入了解动画发展历程。所以,我的影评论文也主要围绕宫崎骏先生的代表作千与千寻和龙猫来论述。

《时代》杂志作者:TIM MORRISON 评论宫崎骏:“宫崎骏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这位动画电影导演用老方法创造出不可思议的作品”.20多年来,他所创作的动画,其美妙的画面与令人惊喜的想象力往往比电影中其它任何事物都要多-----例如众多的幽灵,会走动的城堡,飞行物体,猫巴士,龙猫(只有小孩才能见到哦)。他是一个“可怕”的手工艺术家,从写剧本到画草图到纠正最后的故事结构,宫崎骏都参与了!而且全是用人手去完成。他简直是沃尔特迪士尼、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和奥森威尔斯的合体,而他作品中美轮美奂的山水风景又有一点克洛德·莫奈的味道,其调皮的程度与对孩子的无比了解又要比罗尔德·达尔本强一些。

1984年上映的《风之谷》,是宫崎骏先生的成名作,剧中独特的世界观以及人性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其后十余年日本动画的走向,女主角娜乌西卡更是连续十年占据历代动画片最佳人气角色排行榜冠军之位,宫崎骏也因此片而奠定了他在全球动画界无可替代的地位,迪士尼将他尊称为动画界的黑泽明。2001上映的《千与千寻》,是宫崎骏监督的动画电影的顶点之作,在全部作品中的票房最高,流传最广,更荣获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下面详细介绍这两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观后评论。

看风之谷的时候,觉得宫崎峻真是个善于寓言的人。相对于一般动画片而言,本片堪称是一部动画片中架构宏大、主题严肃、想象瑰丽的英雄史诗。尽管影片的主人公还是个孩子,但其他人物出场众多,绝不是一般动画片孩子们的世界所堪比拟,形成一个完备的神话/科幻世界。而影片的主题也同样严肃甚至是沉重,包括人类的战争、主角横跨世界对于生命的追寻,以及人与自然斗争等等宏大的主题。影片中的世界,不同于现实的世界,却又独具神秘的魔幻色彩,如同后来的“指环王”系列,想象奇异而又丰富多彩。而在魔幻的同时,影片还具有影射现实的科幻色彩,尤其是人与自然既斗争又共存的状态,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一般无二,而且更有启迪意义,这也是这部影片被称为“环保”影片的原因。

片中最触动我的就是娜乌西卡对于交流的不可思议的魔力。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交流是那么脆弱而扁平。娜乌西卡的灵性却是完全立体的,她几乎可以用任何一种方式去交流,无论是人、是敌人、是兽、是虫还是树木。她卸下武装和受惊的狐松鼠的交流-坦然伸过手指让狐松鼠去咬,流了血也无所谓。这种语言之外身体性的沟通让人感到神奇:这种坦然的表达,竟然那么容易被理解。娜乌西卡也是唯一想到和虫对话的人。没有一个人认为人和虫是可以交流的。人与虫类相互憎恨,从来没有想过能共同生存。娜乌西卡相信虫类只是敏感的想自我保护,它们并不想挑起战争。她的勇气象一块魔石,让所有人都惊讶地闭上嘴。飞行器漂浮在荷母巢穴的水面上,娜乌西卡放下武器,轻盈地走到机翼尽头,昂起脸,用一种渗透人心的坦然注视着几十只宫殿般巨大的荷母。荷母伸出千万只金黄色的触角包围着娜乌西卡的身体,如此温暖,好象看到童年的阳光。娜乌西卡在这种包围中似乎退去了盔甲,退去了所有外衣,回到了小时候奔跑的草地,听到了最熟悉的儿歌。那一幕,感人至深,让人无法不相信沟通的信念能战胜一切,即使没有语言,即使远在不同的世界,即使曾是敌人,即使根本是不同的生物,沟通仍然可以那么简单和完美。

娜乌西卡又象是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媒介。当人类憎恶那些有毒的植物、憎恶飘扬着邪恶孢子的腐海、并绞尽脑汁去争取最后的生存地盘时,只有娜乌西卡知道毒源自于人类,是人的污染产生的反噬的自然。她相信植物是善良而纯净的,并偷偷地把树木和花种在地下室的花园,用没被污染的地下水浇灌,亲手塑造了一个极度纯净的花园,开满了绚烂夺目的花,这是她和自然自由对话的一小块圣地。而她对外界依然感到无力,四处充满愤怒与敌意,毒气在向她的家园蔓延,人们在与虫争夺着生存领地,甚至人与人之间也是无休止的侵略与征服,人类的野心竟驱使他们唤醒最具攻击力的怪兽,以自我毁灭的方式去换取梦想的财富。

当人类自相残杀时,娜乌西卡不顾一切地去说服他人停止厮杀;当人和虫类面临最后的决战,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以换取和平。影片在结尾处达到了高潮,无数只巨大的王虫伸出触毛为娜乌西卡疗伤,铺成了一望无际的原野,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娜乌西卡慢慢苏醒,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草原,纯净的音乐响起,期盼的人群露出笑脸,古老的预言终于成真“这个人,应该身着青衣,站立在金色的草原上......”,人与自然又回归了和谐。这恐怕是动画史上最美的一幕。

《千与千寻》中,10岁的少女千寻与父母一起从都市搬家到了乡下。没想到在搬家的途中,一家人发生了意外。他们进入了汤屋老板魔女控制的奇特世界——在那里不劳动的人将会被变成动物。千寻的父母出生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代,对金钱物质有强烈的向往和控制欲,他们在幻境里触犯规则而变成了猪,千寻孤独的留在幻境里。支配城镇的魔女强行拿走了千寻的名字,这更让她感觉到自我丧失的恐怖。此时白龙出现,并帮她找回名字。白龙对她说,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必须在这里找到工作,否则被汤婆婆变成动物。于是,她沿着白龙给她指引的路,勇敢的与汤婆婆斗争。他们顺利归还了钱婆婆的宝物,救回受重伤的小白龙和汤婆婆的儿子。汤婆婆也按照协议将千寻的父母变回人类,其间原本胆怯迷惘的千寻先后勇敢的帮助河神和无面人。

这部电影充满了比喻意味。汤屋在影片中被比喻为充满诱惑、欲望、嫉妒和排挤的现实社会,却也能让我们在当中找到生命的真、善、美。千寻其实是一个刚刚从象牙塔中走出的女孩,名字在这里其实指的是人最初的价值观。小千被迫到了汤屋,“千寻”被改成了“小千”,象征了初入职场者原有的价值、底线会受环境影响改变。记住名字就是把握住自己最初的原则,忘了名字就是忘了自己的原则。回不去指失去了自我,找不到最初的理想,偏离了航线。影片中河神是那么肮脏,浑身充满垃圾,以至于被误认为腐烂神。而最后却是千寻这个小女孩净化了他!这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对江河的污染,人类所造成的结果,需要人类自己来解决。通过汤屋一行,小千从当初的懒惰,厌学,胆小,转变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成熟的女孩。还记得她刚来汤浴的时候不会说谢谢,是小玲教的她,无论多么艰辛,先学会说谢谢,这是笑对人生的第一步,这不仅是一种礼貌用语更是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处世态度。

多媒体鉴赏 第3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自主学习;理解能力;创造思维;教学模式

当前正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主要是体系改革,牵涉到课程的目标、功能、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方面面。然而所有的一切,主要还是由一线授课教师去完成。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我们的老师去实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我们的教学体系。最主要的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而多媒体作为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值得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去深入研究。

美术教育在高中开课的意义,主要是启发、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枯燥,不能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但是运用多媒体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积极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由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环境一般都比较狭窄,上课时,很多老师喜欢按部就班地照搬课本,当然这和我们老师本身所受的教育经历有关,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整个教育形势的变化,现在的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作为老师只有充分发掘他们的艺术才能,将教学融观赏、趣味、形象、知识为一体,才能实现美术新课改的目标。这一切都要靠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来实现。

我在新课改以前就开始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每一次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和学生探讨多媒体的效果,并不断改进,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方法,而是用形象思维方法。多媒体教学为此创造了契机。例如:在高一年级的美术鉴赏课中有一节《原始人的创造》,这节课如果只是口头来讲授,很难让学生了解艺术与审美的起源,更不用说理解视觉艺术与原始社会文明发展的关系了,了解中国和西方在原始艺术的多种不同。因为学生生活经历不多,欣赏能力有限,所以,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首先,在导入过程中展示各处搜集来的六类中国传统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提出问题:哪一个最早被创作出来?通过图片,实现了视觉、听觉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知识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活跃课堂气氛。人们认识事物最先都是通过直观体验,多媒体正好顺应了这个认识规律。它改变过去上美术课一本书、一支笔、一张纸,书本上有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简单的“授—受”的教学方式,为了增强大家的欣赏能力,新课改提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从欣赏中学会审美,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讨论、自主探究积极性高。

二、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美术鉴赏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多问题很难解决。例如,以前教美术鉴赏时,我在向学生展示一些课外收集来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时,教室后头的同学完全看不清楚,也就不能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这个课程也就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但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后,不仅能让后面的同学看得清楚,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高一年级的美术鉴赏课中,单纯地讲授教学,有时很难讲清楚,没有图片的展示,学生也难以理解,我在上课时就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放映关于梵高作品及其生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家自我意识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为学生欣赏梵高的作品做铺垫;其次,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书本上没有列举出来的梵高的作品,对学生学会鉴赏梵高的作品都是非常有好处的。高中美术鉴赏是高中生艺术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它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要多从网络中选取丰富的教材,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常规教学,并对学生加以讲解,这样就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如果采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一些优秀作品(世界名作之类的),学生的理解能力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三、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活创造思维

学生面对教材中出现的重点、难点,自我主动掌握时,往往会“启而不发”“思维受阻”,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去自主讨论、探究。老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情境再现,根据每一个作品出发点的不同,把教材与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合在一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往往存在思维定势,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深刻理解教学中的一些事物,进而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在教学《各异的风土人情》一课时,因为高一学生经历少,见识不广,以及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有限,导致学生对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特定的寓意很难理解。如果这节课讲授得过多、过于理论化,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的话,学生无法体验到民间美术的重要价值和作用。为了更好地上好这一节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在设计课程的时候,我先找来关于民俗的资料片让学生观看;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作品,然后我用多媒体手段把优秀的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讨论、探究,并提醒学生注意保护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教授本课时,学生的眼界和思维顿时豁然开朗,再加上老师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产生丰富的联想,并在动手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从而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滋润情愫、陶冶情操,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新知识,开阔新视野,大大增强了学生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技术能改变授受局面,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能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爱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心理,运用多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引导,激起学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巩固所学知识、技能,提高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教学《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中,我收集了一段介绍梵高的视频,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位艺术大师在创作自画像时的生活环境以及精神气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就是让每位同学为自己画一幅自画像。通过配套音乐启迪、引导,学生作品结果显示,学生想象力丰富、创作大胆、参与性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我们要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看到更多优秀的美术作品,增加他们的兴趣。每个人的认知都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化难为易、提高效率,体现“少”“精”“活”的教学原则,这一点在美术教学中显得非常的重要。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多看优秀的美术作品,然后才能多想、多画、多创。为了激活美术鉴赏课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一线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知识层次的不断更新,我相信多媒体教学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区建峰.互动的变革:探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教与学方式[J].教育技术研究,2001(1).

[3]李方.现代教育研究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钟启泉.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多媒体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一、直观生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美术鉴赏课程中, 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通过多媒体的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 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生在美术鉴赏课堂中的直观感受, 能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方位的刺激, 更能使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也会使原本单调的课堂会变得生动有趣, 使学生感到易学、乐学、爱学。如, 笔者在《古代中国画》鉴赏教学中, 播放关于古代中国画的影像资料, 通过影像资料中生动的讲解、精美的画面、清新的古乐, 学生能够直观地体验到中国画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很高涨, 这种直观生动的视觉传达是教师无法用语言讲解来取代的。但要注意,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 要配合教师的讲解, 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 这样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会增加。

二、图文并茂, 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可以图文并茂, 让学生视听结合, 减少了教师板书、悬挂挂图等教学程序, 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同时也能很好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因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学生一看即会, 减负增效的效果会很突出。以《现代工业设计》课为例, 教学中就应该给学生展示最新的设计作品, 介绍最新的设计理念。这时可以利用互联网到相关艺术网站下载一些最新的设计, 然后制成CAI课件以备用, 这样的课堂效果就会比空洞的说教好得多。再如, 在讲解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中透视的运用时, 可以设定好房间结构示意图, 简单明了, 不费口舌, 学生一看即懂, 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三、创设情境, 让课堂变“静”为“动”

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平面物象立体化、动态化, 非常符合美术学习的认知规律, 可以让课堂变“静”为“动”, 使学生更加了解色彩世界的神奇, 增强了直观性, 降低了教学难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可利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把平面图片转化成动感场景, 引人入胜, 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利用计算机对相关的各类视频进行剪辑, 就可以创设亦真亦幻、引人入胜的虚拟情境, 使学生学习入情入境。如, 在教学《礼仪与教化》时, 可以剪辑《国宝档案》等视频片段, 先让学生观摩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形制与图案, 再让学生观看模拟的祭祀场景, 使他们不知不觉进入历史时空, 感受祭祀时的肃穆氛围, 认识到青铜器是古代上层社会不可或缺的礼器, 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讲解变得活泼生动。

四、多学科的整合, 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 可以把美术教学与音乐、文学、戏剧等艺术融合起来, 使知识立体化, 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 深化其对作品的理解, 营造美的氛围, 通过美术作品来传递情感和思想。特别是“音、诗、画”的结合, 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 全方位地感受艺术美, 与学生互动、愉快地学习。如, 在教学《心灵的慰藉》时, 可以用计算机把佛教造像和佛教音乐进行整合, 让学生一边看画面, 一边欣赏佛教造像, 感受佛教造像给人带来的那种祥和宁静与发自内心的快乐, 肃穆宁静之心油然而生,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底蕴和文化底蕴。

五、利用网络, 进行主动学习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 课程资源变得越来越丰富, 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网络导航和技术服务,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任务, 让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来提高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为学生理解美、表现美、创造美以及表现自我提供一种充满乐趣和信心的途径。也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教室里直接通过点击鼠标、敲动键盘来任意选择、放大美术作品, 并在网络上实现与教师、同学交流, 这样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美术鉴赏教学更具有成效。

总之, 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多媒体技术与美术课程的整合仍需我们不断研究、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这样多媒体技术与课程整合之花才会越开越艳!

摘要:将多媒体应用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来, 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展辅助教学进行研究和分析, 探索出了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几点感悟, 以期为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多媒体鉴赏 第5篇

一、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意义

首先, 多媒体技术的加入有助于改变传统音乐的教学形式, 将单调、生硬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丰富、新颖新时代教学,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教学内容。其次, 将多媒体技术充分应用到音乐之中可以迎合学生的追求新事物的心态, 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当下, 人们总是脚不停蹄的往前赶, 海量的信息充斥在各个角落, 使得人们的生活态度变得浮躁, 作为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就更难静下心来专心学习。而旋律优美、内容积极向上的音乐可以缓解学生浮躁的心态, 有助于平定学生内心的烦躁从而专心学习。

因此,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音乐中蕴涵的正面的、阳光的精神, 进行有效的传递, 使学生接受满满的正能量。最后, 多媒体技术的加入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并有助于提高学生创造力和理性思想等综合素质。高品质的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内在精神, 要求学生有相对应的文化底蕴。多媒体技术的加入, 为学生搜索和了解更多音乐提供了途径, 让学生了解更多人对同一音乐的不同见解, 扩展了学生思维, 为个性化教学创造条件。

二、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的运用

2.1拓展教学内容, 奠定鉴赏基础

了解更多的音乐作品可以为音乐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初中音乐的教学中, 要积极拓展音乐内容, 丰富课题教学, 培养学生兼容并收的心态, 因此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 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中, 为了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到更宽范围的不同文化和音乐, 教师应该从多媒体技术出发, 在课程内容里增加世界各地的著名音乐和文化;另一方面, 对本土的音乐文化依旧需要怀有一种自信、尊重的感情而不能因此而丢在一旁, 同时也要对外来的音乐和文化持有尊重和理解。比如, 教师在音乐教学中, 既要对我国本土的各类优秀音乐作品传授讲解, 也要让学生感受其他外来的优秀作品, 从而学习更多的知识。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丰富课堂的教学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向学生中征集各种不同种类、包含世界各地的优秀音乐作品以及各种类型乐器的著名作品, 让学生共同分享交流, 让学生自己主动的去了解多媒体技术加深映像。

2.2激发学习热情, 鼓励学生鉴赏

初中的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 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音乐的世界中, 激发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的热情, 主要是由于多媒体具有图像、声音和文字等多种灵动形式, 而使其内容生动活泼, 更大层次的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效果。比如在学习《红旗颂》时, 在制作多媒体时可以查找一些抗战时期的优美图片, 介绍歌曲所包含的人文情怀, 同时还可以引入相关的演唱视频, 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 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另一方面, 教师可以组织与多媒体技术相关的音乐活动, 如“世界音乐竞猜王”, 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到更多的音乐文化知识。

2.3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鉴赏效率

音乐是一种美的象征与体现, 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师可以挑那些旋律优美、轻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 引导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提升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多媒体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加课本以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比如, 在初中音乐教学的课堂上, 涉及欧美地区音乐学习的时候,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播放《美丽的小天使》和《生命之杯》等这些地区所广泛流传的代表歌曲。与此同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此类音乐起源、发展史等知识, 进而达到丰富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领悟感受能力。只有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才能为后面鉴赏多种类型的世界音乐做好准备。

三、结束语

总之, 初中音乐教学的多媒体技术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课堂, 这就要求初中音乐教师不断学习, 加强信息资源收集的能力以及对世界音乐文化的整理能力。为促进初中音乐教学更快的适应多媒体技术背景, 在学校方面应积极营造一个开放的多媒体技术环境, 组织音乐鉴赏活动, 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参考文献

[1]王佛君.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课中的运用[J].宁夏教育.2014 (04)

多媒体鉴赏 第6篇

一、美术鉴赏课与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高中美术鉴赏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 已列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现有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 包含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四大类的作品介绍及美术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其内容浩如烟海, 时空跨越古今中外。美术鉴赏教学具有直观性、知识性、差异性等特点, 有认识、教育、审美三个主要功能。美术鉴赏的过程离不开视觉的参与, 用一般性的语言转译美术作品信息, 是难以具体而详尽地表达人对作品的感觉的。美术鉴赏需要相应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 更离不开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美术鉴赏是一种与个人主观因素有着紧密联系的再认识和再创造的活动。因而, 在课堂鉴赏教学中, 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 特别是在鉴赏各类美术作品时, 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 作品数量大。但是现有的美术鉴赏教材中所展示的作品有限, 并存在印刷质量不高、画幅小的缺点, 加之美术鉴赏课的课时少, 而学生已不满足于教材的介绍, 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更多的交流和更多的艺术体验。同时, 它还能够发挥德育、智育难以发挥的育人功能, 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二、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为美术鉴赏课教学提供了许多优势

(一)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而无边的互联网环境。

互联网资源的知识容量大、领域广, 是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获得知识源泉的宝库, 具有资源无限开放性和共享性, 它弥补了其他媒体传播方式的不足。在美术鉴赏教学课上, 互联网犹如一个博物馆、一个美术展览馆, 也可以是一个图片库。在互联网中, 教师们可以运用多媒体开展美术鉴赏课教学。如在课前制作好课件, 教学中就能将课题的知识点、高质量的美术作品图像、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引人入胜的音乐和身临其境的影像等信息瞬间展现在学生面前, 大大节省时间, 给教师和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鉴赏、感受、讨论、分析作品的美。同学们也可以大大增加获取信息的数量, 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 减少信息在大脑中从形象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形象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教学意图, 从而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率和质量。鉴赏名作是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艺术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学生通过鉴赏大量的美术作品, 分别对其作品题材、艺术处理手法、追求的境界等进行言简意明的评述, 开阔学生的视野, 为他们提供充分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的机会和空间。

(二)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教学可以使多种艺术比较完美地结合。

音乐和美术被称为“姊妹艺术”, 它们之间的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 多媒体除了在视觉上的优势外, 还将听觉艺术 (音乐) 融入美术鉴赏中。音乐的抽象思维与美术视觉的具象思维融合, 使美术与音乐、影像、文字、语言等完美地结合, 营造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氛围, 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在鉴赏过程中得到充分调动, 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美的享受, 达到最佳的鉴赏效果。把音乐引入美术鉴赏课教学中, 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 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 尤其是对一些抽象作品的理解。

(三)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教学能增补学术前沿的内容。

以前使用的幻灯、录像教材常依赖于专业人员和专业设备, 更新周期相对较长。而多媒体教材的增删修改, 教师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这样多媒体就容易使教师以学生为中心, 使进行主动教育的主导意识进一步增强。运用多媒体强大的交互功能和多种图像处理软件, 鉴赏教学活动更富于交流性、研究性、联想性和创见性。学生在对作品分析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和进行创造性的鉴赏, 激发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 促进语言表达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 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使师生在互联网中形成互动关系。

在美术鉴赏课研究性学习中, 美术教师由知识的传话筒转化为学生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多媒体教学中, 美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课题, 深入学生课题组, 了解他们的需要和碰到的难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美术鉴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 在学科联系中, 美术鉴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人体与解剖学之间的关系;中国画的焦磨浓淡轻与音乐节奏的一致性。这样可以通过浏览互联网, 扩大知识储备, 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 并对其他学科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总之, 互联网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庞大的资源库, 为高中生围绕美术鉴赏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基础, 为高中美术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方便。因此,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它,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施展的平台, 推动美术教育向高层次、多元化、信息化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信息时代的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 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及交互功能的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 才是现代美术教学的真正任务。

摘要:随着美术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传统的高中美术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这个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相互渗透的时代。因此, 多媒体教学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充分运用, 为美术鉴赏课教学提供了优势。

多媒体鉴赏 第7篇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 极大地扩展了音乐课的教学容量, 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尤其是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 极大地缓解了课时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许多优于传统教学的优点, 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 逐渐成为各高校音乐鉴赏教学的主流辅助手段。

一、在音乐鉴赏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重要性、必要性、现实性

音乐鉴赏课程是学科牵涉面很广、知识性很强的一门课程。音乐鉴赏课的讲授方式, 往往牵涉到多种学科内容 (如各类音乐表现方式、乐器和人声的分类、东西方音乐史、各类音乐体裁等等) , 但因课时的限制而无法深入讲解。因此, 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经常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学生, 由于以前对音乐作品接触较少, 欣赏作品时的茫然感更甚。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传统的授课方式和相对较少的课时是远远不够的。现代多媒体技术为开展高质量的音乐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以幻灯、VCD、DVD、电脑、校园网络、宽带网、视频等现代化视听工具组成的音乐鉴赏多媒体课件, 能够使音乐鉴赏课程通过综合性校园网络, 创设课堂教学和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音乐鉴赏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能够为大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同步、声形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通过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 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理解音乐, 启迪学生去想象音乐和创造音乐,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喜好,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 建构起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 使学生真正能在音乐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 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 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多媒体信息, 并使这些信息建立起逻辑连接, 以表达更丰富、更复杂的思想或方法, 这些教学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功能于学生的各个感官, 使学生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深刻的感受,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1. 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

目前我国各类学校的音乐类书籍、音像资料都比较匮乏, 但是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弥补了这一缺陷, 通过互联网可以很方便地找到世界各个闻名音乐家及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 还可以聆听欣赏或下载各种各样音乐鉴赏课程内容, 使得音乐鉴赏课多媒体课件完全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2.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课件在应用时形象逼真, 临场感强, 使得音乐作品更加完美、动听。它可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 使虚化的音乐语言变得直观形象, 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 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多功能性使得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 鲜活的动画和逼真的情景, 激发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创造性思维。

3. 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听觉联想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多重感官同时感知的学习效果要比单一感官感知好。音乐鉴赏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实现视听结合, 多种感官的积极参与能更好地引发同学们的音乐想象, 把握音乐形象, 激起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

音乐艺术以声音为其物质材料基础, 音乐中的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有确定的含义, 不可能对某一客观实体或它的运动过程做出规定性的、明确的、不容误解的描述。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验和理解。如果我们利用编辑软件给音乐配上生动的画面、图片或字幕,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 单一的听觉感受变为了视听结合, 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4.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固然是一项比较繁琐的工作, 尤其是音频、视频素材的采集整理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但课件一旦制作完成就可以重复使用, 下一轮上课前即可快速熟悉讲课内容、完成教案编写, 进而轻松地完成备课。这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真可谓“一劳永逸”。

5. 有利于教师、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作为一种实用性极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系统以其特有的形象直观性和应用交互性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音乐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 在音乐教育中已经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多媒体网络实现学生和学生的交互, 可以达到协同学习和共同探索的目的。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先, 多媒体课间教学不能以多媒体简单的代替教师的传授, 仍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功能, 同时突出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功能, 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 这样才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音乐课堂的授课效果。其次, 多媒体辅助教学终究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 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传统教学中不易解决的问题, 突破重点和难点,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第三,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课堂信息量大大增加, 所以教师一定要遵循适度信息原则,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组织信息资源, 提供适度的信息量, 在解决教学难点、重点、扩大视野的同时, 能让教师自主地教学,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对信息进行加工,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第四, 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中, 教师既是课件的操作者和使用者, 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 课件能非常清晰地体现教师的整体思路, 但由于所有的内容和走向都是事先设定好的, 所以它在教学中显得比较被动, 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的播放会使学生变成看客, 多媒体教学也就成了讲稿演示。所以, 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注意课件以外自身主导性的发挥以及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调节。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课教学中的优点很多, 但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毕竟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一个发展阶段, 许多方面还不尽如人意, 直至成熟运用还需一个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明确其优势,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高校音乐鉴赏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设计出扬长避短的对策, 探索出一条高效音乐鉴赏课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更新之路。

参考文献

[1]赵易山.张路路.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17.

[2]缪亮.郭刚.李捷.多媒体CAI课件制作基础与实例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1-4.11.

多媒体鉴赏 第8篇

关键词:多媒体,中专,美术,欣赏教学

新一轮的美术课程改革将职业中专美术欣赏课列为职业中专学生的必修课, 并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 力图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带来了师生交往方式的变化。这样, 传统的教育观念变了, 更需要教育观念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课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在职业中专美术鉴赏课中创设情境, 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学生提供声音、视频、图像和文字等综合性信息, 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 在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 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美术的纪录片, 有关美术史的影像资料和美术教学视频, 将其灵活地穿插入教学课件中, 使学生处于一种非常兴奋的学习状态, 被优美的教学情境所吸引。另外,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作品数量大, 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速度快, 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 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效应大大超乎简单的课本画面和文字叙述, 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样, 就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能充实直观内容, 丰富感知材料, 并且能够彻底地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 减少信息的加工转换过程, 充分传达教学意图。

其次,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大量应用, 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备课就成为不可或缺的备课手段。在网络上有许多共享的课件资源, 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案和电子教材, 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参看其他老师的课件或教案, 发现自己的不足, 这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 也能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二、注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课中使用的规范性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有着传统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特点和功能。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如果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使用不当, 可能会造成新的教学问题。

首先, 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 教师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各有差异。一些年轻的教师在课件制作的过程中过于追求背景颜色的鲜亮, 页面文字过多字号过小或与背景的颜色过于相近等细节问题;一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画面的形式多样而忽视内容的完整和系统, 使PPT课件看上去犹如美轮美奂的黑板报, 内容却极度匮乏;还有些教师只是充当了“搬运工”的角色, 没有自己的实践创新, 只是简简单单地把教材上的内容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其次, 由于现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人类带入了新的图像时代, 致使一些教师觉得文字符号已经贬值, 而没有认识到真正的现代化教学是不能用形象去否定抽象、用图像就否定文字的, 并且没有意识到美术概念常识等认知方面依然对系统的美术学科知识的学习的重要作用。同时, 在一些美术鉴赏课堂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交流变少了, 进而影响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另外, 由于大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使用, 视频、音频等充斥课堂, 为了追求一些形式上的好看, 不得不加快课堂授课的速度, 进而剥夺了学生课堂上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造成学生课堂思考的浅层次化, 教学没有深度。

三、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美术鉴赏课中使用的对策

首先, 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时, 并不是声音图像的动感效果越强越好, 这样容易造成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要注意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 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实现有机融合, 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突出表现内容。教师可以把重要内容用简洁的文字放在PPT上, 用不同颜色标记或再加上动画效果。同时, 教师对计算机多媒体的使用要适当, 如把课堂内容中的重难点放在PPT上, 用图片展示, 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时运用PPT展示图片, 清晰美观的图片比课本更能吸引学生, 有利于学生鉴赏学习, 这样就能避免将教材、教案简单地搬到PPT上。

其次, 教师要意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除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外, 还要注重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因为教学艺术和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可或缺。在选择图像时可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给学生深入讲解, 将鉴赏的方法教给学生, 引导学生用鉴赏知识主动参与鉴赏。如在欣赏美术作品时, 将欣赏某个范畴、类型和风格的美术作品过程所需的知识教授给学生, 然后再鼓励他们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自主鉴赏。

再次, 教师不能依赖计算机多媒体美术教学, 在准备好以一个课件后, 要根据教学后学生的反映情况不断地调整课件。现在有很多的网站提供许多分享的课件, 教师要积极主动去搜集和准备更多更好更新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有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同时, 教师还要扎实地提高教学技能, 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真正实现教学艺术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完美结合,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雪芹.美术鉴赏的网络学习模式的实施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上一篇:企业发展管理营销策略下一篇:护理双语教学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