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理探究

2024-05-19

ICU护理探究(精选12篇)

ICU护理探究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整群选取该院2014 年10 月—2015 年10 月ICU接诊的228 例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 例。 对照组男46 例,女68 例;年龄21~63 岁,平均(42.17±5.23)岁;原发疾病:急性颅脑损伤54 例,重要脏器组织功能衰竭26 例,败血症或中毒20 例,其他14 例。 观察组男56 例,女58 例;年龄19~66 岁,平均(42.57±5.38)岁;原发疾病:急性颅脑损46 例,重要脏器组织功能衰竭36例,败血症或中毒18 例,其他14 例。 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 两组患者均符合ICU收治标准,已排除合并恶性肿瘤,临床基线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 接受ICU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ICU病情监护、健康宣教、遵医嘱护理、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防护。

1.2.2 观察组观察组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分析ICU的护理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排除安全隐患,详情如下:(1)建设优质护理团队。 组织成立优质护理团队、护理风险监控小组等,结合ICU患者个人病情与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操作流程,设置挤出护理内容,并分布应急处预案,要求团队成员熟记熟背,并按规定落实各项护理工作。 另外,为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有必要制定相关责任制度,并将优质护理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中[6]。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向护理人员灌输ICU风险相关知识,介绍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及内容,增强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从而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的优化及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的强化。 另外,为确保培训工作的高效开展, 可结合护理人员工作经验、职称、业务能力进行分层次培训。 (2)积极转变护理工作模式。 传统的ICU护理模式显然已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护理需求, 针对这一情况, 有必要积极调整护理工作模式,合理分配人力、物料资源。 为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和强度,可实施弹性排班制度[7]。 针对夜间、节假日、突发事件及护理高峰期等时段,应灵活调动护理人员,在确保护理工作全面落实的前提下, 减少非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在强化基础护理的过程中,还有必要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将人性化理念融入护理工作中。 给予患者诚挚关怀,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基础护理工作精益求精, 在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时,应具有良好耐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患者疑虑,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获取患者信任,帮助患者清除不良情绪,建立和谐、友善的护患关系。 (3)优化护理流程。 建立健全的ICU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对工作流程进一步优化,提高日常工作的便捷性[8]。发布ICU专科操作规范, 包括各类并发症的监护及应急处理规范、各类医疗辅助器械的使用规范等。 全面优化专科护理服务内容,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另外,有必要加强对急救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管理力度,结合ICU诊疗特点和相关规范,妥善储备、保管各类应急药品,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使用后应及时补充,定期对器械进行保养和规范,以确保ICU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规范化护理文书的书写,根据《护理文件书写实施细则》 中的相关内容和ICU特点设计护理文书相关规范, 要求护理人员书写规范, 拒绝字迹潦草,严禁随意涂鸦、更改,全面提高护理记录书写效率和准确性,尽可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4)护理期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众所周知ICU病房内大部分患者因各方面原因需留置各类导管, 护理人员务必妥善固定导管避免管道受压、脱落。 另外,考虑到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较差,病情危重,在此情况下,预防院内感染至关重要。 因此,在开展各项临床护理工作时,护理人员务必执行无菌操作,定期消毒病房,通风换气,降低感染风险。 (5)保持安静。 由于ICU属于重症监护管理,对于患者的外部环境十分重要,如何为患者提供安静的养病环境,对于患者的康复意义显著,因此ICU重症监护管理必须要采取多种封闭管理。 且由于ICU患者与其家属往往存在情绪激动的情况, 甚至部分家属脾气暴躁,心理压力大,可能会导致其干涉医护人员正常工作,如果处理不及时,处理方式不正确可能会酿成护理纠纷,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鉴于此,ICU护理人员必须要明确,对患者及其家属要有耐心,积极回应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 如实为告知病情与预期治疗情况,并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适合的心理护理。 (6)持续质量优化。 建立健全的ICU护理质量评估标准,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监控,不断改善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各项不足。 重点加强高峰时段的护理服务质量监控,全面落实护理风险防控核心管理制度,通过全方位、细致化的规范性质量管理和护理服务,为各护理环节相关工作的妥善落实提供可靠保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包括院内感染、坠床、压疮等。 护理结束后,发放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由患者对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态度、沟通技巧及住院环境进行评估, 以了解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100 分,得分越高表示越满意。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风险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4.9%,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ICU接受的患者均为急危重症患者,此类人群病情复杂,进展迅速,全身情况差,护理隐患多,因此是护理风险防控的重点科室[9,10]。 相关研究报道称,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薄弱,综合水平偏低,风险/责任意识淡薄,护理操作不规范,护理文书书写不严谨,这些均为护理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11]。 因此ICU护理具有较大的特殊性,必须要特殊对待,不能将其与其他科室的护理工作混为一谈, 且ICU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专业素质要求更加严格,也更高,需要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规定办事,不然将会导致严重的医疗事故。 基于上述提到问题,加强对传统ICU护理模式的改革,开展全方位人性化、科学化、专业化的优质护理,是减少ICU护理风险事件发生、优化护理质量的关键[12,13]。 优质护理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护理欧式,其在强化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基础上, 强调护理服务的人性化与规范化,力求通过护理服务质量的精益求精,不断降低护理风险,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临床研究发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护理团队[14]。 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熟练的护理技能,往往能够最大化降低护理环节中出现差误的风险[15]。 该研究通过强化优质护理团队的建设,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全面提高护理团队整体水平,从而实现整体护理质量的优化。 另外,ICU护理工作强度大,实施弹性排班,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能很大程度上确保患者护理需求得以满足, 同时避免非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减小,则会有充沛的精力投入临床护理工作中, 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 此外,无菌操作的执行是ICU病房护理操作的工作重点,也是控制医源性感染的有效措施,医护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该要求。 最后,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定期对日常工作的不断反思和改善,无疑有利于促进护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降到最低。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4.9%,护理服务满意度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 该研究结果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如李秀花等[13]的报道中就提出了实验组满意度为98.47%远高于对照组, 均提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在降低ICU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效果。

综上,结合ICU护理特点和存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风险防控方案, 通过全面落实优质护理模式,能很大程度上降低护理风险,优化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在ICU病房护理风险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进友好互换关系的培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护理服务ICU护理风险规避中的应用。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ICU接诊的228例患者,按照接诊顺序编号,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4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ICU常规临床护理,主要包括:ICU病情监护、健康宣教、遵医嘱护理、心理干预及并发症防护。观察组结合既往临床工作经验,分析ICU的护理风险,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并实施优质护理,尽可能规避护理风险,排除安全隐患,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4.9%,较对照组,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5.61%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优质护理在ICU病房护理风险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促进友好互换关系的培养,提高护理满意度,具备于临床推广应用的意义与价值。

护理ICU前景 第2篇

ICU(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重症医学监护是随着医疗护理专业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的设备必须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

ICU护士职责:

1、在科主任、护士长及主管护师或组长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工作。

2、自觉遵守院、科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纠纷的发生。

3、参加管床医生的查房,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护理重点,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能运用护理程序护理危重患者,执行医嘱及时、准确、无误,掌握为患者实施的各种监护方法,护理记录体现专科特点。

4、认真做好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工作及各种抢救仪器、物品、药品的准备和保管工作。

5、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

6、参加护理教学和科研,指导护生和护理员工作,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想办法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

7、注意听取患者或家属意见,了解患者需求,改进护理工作,做好新入或转入患者及家属入科介绍,办理入院、转入、转科、出院手续及登记工作。

心理护理在ICU护理质量中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护理;质量;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5)01-0312-01

ICU即重症监护室是抢救和监护高危患者的科室,由于病情的恶化以及发病的急骤,ICU患者在心理反应上极为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受不良及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严重阻碍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通过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心理进行一定的干预,能够促使患者的护理需求得到进一步的内化,使其与护理人员建立良好的心理桥梁关系,提高对护理及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升护理及康复质量及效果。因此,对ICU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现实意义[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ICU收治的重症患者392例,男性患者262例,女性患者130例,年龄在18岁到70之间,平均年龄44.6岁。分为对照组196例,观察组19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ICU专科护理进行治疗观察。

观察组:在常规的专科护理的基础上,运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采取心理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常规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ICU患者易产生恐慌、焦虑及悲观应疾等消极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及时采取健康心理疏导,向患者有针对性的传输ICU患者相关医学知识,使患者正确对待自己的疾患,增加治愈信心。在ICU护理过程中护理员主动积极的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在互动中,促进彼此之间的感情,给患者以温暖与关心,及时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和反应,适时采取措施使患者的心理得到宣泄,引导患者走出心理阴霾,改善对待疾病的态度。

加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在护理员的鼓励下,树立对治疗效果的良好信心。应充分发挥心理疏导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导患者,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不逃不避、不讳疾,勇敢地面对疾病,不断的挑战自己,赢得最终的康复[2]。

第二,针对不同个性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紧张恐惧型的重症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说明ICU的监护目的,平复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避免患者因焦虑、紧张和恐惧而产生不良效果。对于顾虑型患者,对其进行耐心的引导,说明护理的重要性及告知其相关护理设施及护理手段所能达到的效果,使患者能够安全地接受治疗。

第三,注意对ICU病房的布置工作,消除患者在护理期间的恐惧感与孤独感,保持室内清洁卫生、通风良好,适宜采用柔和的灯光及室内布局,尽量减小医疗器及仪器的声音,适当保持安静,也可播放较为舒缓的音乐,使患者释放一定的心理压力。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获取的所有资料数据均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以数(n)与率(%)表示计数资料,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不同护理方式的对比,对照组心理情绪好转率75%。观察组好转率9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下表:

3讨论

本文对392例ICU重症患者进行统计,有265例患者在护理期间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心理负面状态,比如恐惧、担忧、焦虑等,甚至有的患者出现不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在ICU护理中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担忧等负面情绪,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并能够使患者与医务人员建立良好关系,促进患者远期康复效果的提高。

心理护理的意义是通过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分析,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用实际的行动、护理态度以及对待患者的言语等方面准确掌握患者的心理想法或者病后的感受等信息,从而有效地进行患者的心理疏导,消除其负面情绪,使之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术后的情况,这样才能很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术后的恢复治疗,加快患者痊愈的速度,将ICU护理效果充分发挥,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ICU护理来讲,心理分析并进行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是起到有利的作用的。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能够迅速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在合适的时机正确应用心理分析和心理护理,有利于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力,调整患者以最佳心态进行配合质量,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3]。

参考文献

[1]杨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03:590.

[2]吴胜兰,沈会红,李静,周蓉,顾玉芳.床边护理查房对ICU患者心理護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3,12:89-91.

ICU护理探究 第4篇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脑外科ICU 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入院的气管切开患者40例, 其中男32例, 女8例;年龄16~70岁, 平均年龄 (39.8±10.7) 岁。患者从进入本院脑外科ICU开始, 直至实施气管切开治疗之前, 此段时间均维持5~10 d内, 平均时间 (7.5±1.3) d。收治入院时, 有34例患者处于昏迷状态;而余下的6例患者, 则均属于意识较为清醒的患者。入院1 d后, 40例患者均实施机械通气治疗。

1.2 临床诊断标准[1]

于手术治疗后的1 d, 出现肺部啰音、发热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 且经胸片检测, 发现肺部出现较大面积浸润性阴影, 并伴合下述症状之一的患者, 即可诊断为肺部感染。 (1) 咳痰, 且痰液较浓的患者; (2) 支气管筛检以及气管吸出物的取样检查, 发现了有病原菌存在的患者; (3) 行血清抗体诊断, 诊断结果呈阳性的患者; (4) 行病理学检验, 检验结果为肺炎的患者。

1.3 痰液样本的采集

选取临床上较为常用的吸痰法, 将处于浅部位置的痰液规范化的吸出, 然后再将无菌痰液收集器, 沿着气管套管的方式, 缓慢的将其插入到一定的位置, 进行吸痰。待吸痰完成后, 对收集到的痰液样本进行科学的药敏实验以及痰液培养操作[2]。

1.4 护理方法

择取综合护理干预法, 对本次研究所选取的40例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护理内容详细如下。

1.4.1 生命体征方面的护理

每日对患者的脉搏、体温以及血压进行规范化的测量, 并准确的记录测量的数据, 以为患者后期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主要依据;积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以及时了解并掌握患者当前的意识状况及其病情的恢复情况。如果在观测期间发现患者出现危重症状, 还需立即通知相关医师, 并协助医师对患者实施抢救。

1.4.2 病房环境方面的护理

定期对本院脑外科ICU病房进行彻底的打扫以及消毒;勤开窗, 以保证病房内空气的清新, 避免出现院内感染;每日定时监测病房温度, 当温度不适宜时, 需及时对其作出适当的调整。一般情况下, 需保障病房温度维持在20~24℃。监测病房湿度, 并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病房的湿度作出是适当调整。告知患者家属, 需尽可能的保证病房的安静, 当家属提出探视申请时, 需积极的协助家属进行衣物更换, 以防止出现病毒性感染。

1.4.3 呼吸道方面的护理

借助湿化系统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科学的湿化, 以降低患者痰液的粘度, 避免其出现导管堵塞的现象。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咳嗽症状完全消失, 排痰效果较好;显效:咳嗽症状明显减轻, 排痰效果良好;有效:咳嗽症状稍微减轻, 咳痰量有减少趋势;无效:咳嗽症状无变化, 亦或是加剧。

2 结果

给予40例患者常规的药物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辅以抗生素治疗。此外, 再结合痰液培养所得的结果, 对患者实施敏感性抗生素治疗, 并辅以全面的气管护理。经治疗与护理, 40例患者中, 治愈19例, 显效22例, 有效8例, 无效1例, 该例患者于手术后第5天出现病死的现象。经诊断, 该例患者的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

3 小结

临床医学上所谓的“脑外科ICU肺部感染”, 也就是患者在被转入脑外科ICU病房之后, 于3 d内出现肺部感染的症状。此类疾病主要以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为主, 且患者的身体机能已经出现了多重受损的现象[3]。对此, 临床需采取针对性较高的护理方法, 比如气管护理来对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尽可能的降低患者于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症状的几率,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4]。另外,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 还需根据其自身的特点, 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状况, 采取最佳的护理方案, 来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对于部分因病痛而出现情绪低迷、不愿配合治疗的患者, 还需给予其更多的关心与鼓励, 以帮助患者消解负面情绪, 让其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接受相应的治疗, 才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及提升治疗效果的双重作用[5]。

综上所述, 结合患者的病情, 于治疗中给予患者相应的呼吸道、心理、气管切口、生命体征以及病房环境等方面的护理, 并严格依照无菌操作的流程, 对患者进行治疗, 可大大减少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彭小溪.脑外科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中外医疗, 2011, 30 (19) :67.

[2]黄维明, 谢春雷, 李春霞, 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干预.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 (32) :3911-3913.

[3]王剑.重症监护室危重病人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对策.护理研究, 2014 (15) :1873-1874.

[4]李丽, 阮洪, 袁卫军, 等.头颈肿瘤患者气管切开合并肺部感染的预防与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 (16) :1472-1474.

ICU护理进行中 第5篇

到目前为止ICU以收治了10名患者,有来自神经外科的、肿瘤胸外科、普外科的病人,在这三个月里,ICU的护理人员逐渐的步入正轨,谱写着一曲曲与生命搏斗的歌。

年仅20岁的他,因脾破裂而入住ICU,望着他清秀的脸庞,我却很无奈,因他是个聋哑人,无法正常表达自己的想法。ICU的护理人员想尽办法,用笔、有需要拍床栏、分派专人护理,在几天的护理中我们渐渐地形成了默契。因其需静卧,护理时我们都十分小心,十分轻柔,深怕牵扯他的病痛。在他能吃饭时,因家人不能及时送,我们按时给他买回来,喂他吃下。看他那感激的眼神,我们觉的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他因高空坠落手术后进入ICU,入室时没有血压,ICU潘主任亲自在床边指挥抢救,监测血压,输血,升血压,五个微量泵在顺利的泵入各种药物,每隔2-5分钟报告尿量和血压一次,主任亲自为病人测量血压。血压能测量到了,达到正常了,130/85mmHg,心率每分130次,尿量从100毫升逐渐到1400毫升,在场的每个人稍稍放松一口气。望着逐渐泛白的窗外,又是一个不眠夜。

他一名北重的员工,因脑出血倒在回家的路上,北方医院全力以赴,急诊科,神经外科,ICU,当病人送来时,血压不稳定,呼吸表浅,抽搐,ICU全体投入抢救,升压,用药,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抢救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病人呼吸平稳了,血压稳定了,抽搐控制了,看着监测的各项指标,在场的医护人员稍微松了一口气。抬头看墙上的时钟已是晚上十点多了,从下午三点到现在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忙碌着。

在ICU没有下班上班,只要有病人就有我们;在ICU没有抱怨,只有全力以赴;在ICU没有脏与累,只有病人的舒适和整洁。ICU的护理就这样进行着。

ICU护理探究 第6篇

【关键词】层及护理模式,ICU,评价,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46-02

近年来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层及护理已经在全国各大医院实行,它是一种护理管理、护理组织结构、护理服务改革的一种尝试,将责任制护理与小组护理结合在一起,集合了护理层级管理、责任制护理、小组护理和原有功能制护理的优点,提高了护理人员科学有效配置的效率。下面就我院在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谈一些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我院ICU护士的年龄、性别、学历、职位以及工作年限等,按个人分别统计好作为参考。

1.2层级设置及排班

我院按照护理人员的能力在层级设置方面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3个岗位,每个岗位的职责依据《护理管理工作规范第4版》划分。然后按照A(8:00-15:00)、P(15:00-22:00)、N(21:30-9:30)的形式进行连续排班,每班都设有责任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等岗位以保证护理质量。

1.3层级培训

根据护士级别的差异,培训不同的内容。(1)责任组长的培训[1]:主要是提高临床、教学、科研、管理四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并且对护士进行考核与评估。(2)责任护士的培训[2]:初级责任护士培训内容:按护士毕业后规范化训练内容进行培训,包括形象塑造及礼仪知识、常见疾病及其护理、常见治疗检查、常见药物、常见护理技术、常见病人护理问题、护理记录、常见法律、伦理与护理问题分析与处理、文献查证与阅读、案例分析、品质管理(护理品质概念介绍并参与活动);(3)助理护士的培训[1]:以进行基础护理、安全技能基本知识培训为主,包括医院及病区的规章制度、患者及护士的消毒隔离技术、鼻饲饮食的要点、注意事项、记录患者一昼夜出人量等。

1.4层及护理的评价

1.4.1ICU护理质量的评价

目前我院ICU有一张护理质量指标,要求护士每天根据实际情况登记,有相关负责人每月进行统计考核、评价。

1.4.2患者满意度的评价

由于ICU患者康复直接出院的病例不多,多数患者转科,所以我们采取电话回访,把患者的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2结果

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而且ICU患者的满意度情况也得到了改善。

3讨论

3.1ICU实行层及护理模式的的目的

由于ICU在我国各大医院建设中起步较晚,护理人员短缺,护理水平也存在差异。因此,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使其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的性更为明确,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及其潜能的挖掘,进而推动护理人员的成长,提高护理质量[3]。

3.2ICU实行层级护理模式的意义

3.2.1实行层级不理模式有效缓解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ICU病房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故抢救工作相对其他科室较多,特别是在夜班,护理人员既要保证患者安全又要保证工作的质量,心里难免会高度紧张,身心俱疲。护理人员不足、护理强度大,流程复杂,工作时没人指导又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4]。

3.2.2实行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服务满意度

层级管理模式的实行确保了护理工作的有效、有序地进行,使ICU病人得到了更为安全有效的服务(1)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的设置有效保證了各项护理工作的准确性,主治医师与护士之间能够有效交流,提高了医师对服务的满意度。(2)加强了与病人,病人家属以及主治医师之间的交流,保证了对病人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的质量,缓解了家属对ICU病区不设陪护的担忧,提高了家属及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3)在交接班时,责任组长对各班出现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对转入和转出的病人严格把关并做好相关记录,继而提高了合作科室的满意度。

3.2.3层及护理模式的实施确保了患者的安全

层级护理模式中把安全纳入到了分层管理中,各级护士之间根据职责,加强了关键环节以及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3.2.4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护士长可根据ICU科室的具体情况,对各级护士实行层级培训以及业务考核,这样不仅提高了年轻护士的专业素养以及基本技能,也大大提高了责任护士的业务水平,使ICU科室的护理能够有效、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提高护理效率。

3.2.5层及护理模式提高了ICU患者的护理质量

我院要求护理人员每天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记录,责任组长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与指导,这样不仅加大了管理制度而且改变了传统护理模式中的诸多弊端,使得基础护理以及护理措施有效地落实到患者身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4小结

ICU科室的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护理体系也不够完善,层级护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护理观念,使护理由“以提供者为主导”向“以患者为主导”转变。我院ICU科室实行层及护理模式以来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家属、主治医师以及相关科室对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虽然层及护理管理模式使得ICU科室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水平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再接再厉,学会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断学习,使ICU科室的护理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 周玉华,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前沿,2013,10:116-117

[2] 李威,彭粤铭,曹静.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1,04:56-58

[3]管玉梅.护理人员阶梯式培养与层级使用建立与实施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12(12):34-36

ICU清醒病人的护理 第7篇

1 改善病房环境

1.1 ICU居住的环境要营造一种家庭气氛, 避开单纯的白色, 可在病房摆放人造花草, 根据病人的喜好摆放些小玩物, 悬挂些家庭照片, 让其感受到家人的期盼, 对于恢复期的病人并适当播放音乐或相声、小品等, 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对于能坐起的病人, 将其扶坐起, 告诉他:“你是病房内病情最轻的”, 让其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向其介绍病房环境, 使其尽快适应。

1.2 尽量减少噪音分贝, 医护人员的谈话、走路、技术操作均应轻盈, 严禁在工作时间拉家常, 并在工作区贴小帖如“经过你的努力噪音分贝明显减少了, 加油啊!”以互相鼓舞。上班时间尽量不打手机, 将手机调到振动上, 尽量减小监护仪及报警器的音量。当警报器响起时要反应迅速, 但又不要慌张, 避免造成紧张气氛。恰当的向病人做好解释。

1.3 尽量避免使患者看到其他危重病人被抢救的场面, 以及其他危重病人的恶液质状态, 用挡帘适当遮挡, 以减少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1.4 夜晚尽量把灯光调低, 拉上挡帘, 关闭走廊和办公室的灯, 医护人员要低声交谈, 尽量避免在晚上进行发出噪声的工作。白天拉开病房的窗帘, 只要病人没有不适, 就让病人房间保持足够的亮度, 以使患者身体接受光的信号, 进入正常的睡眠周期。对有失眠、疼痛和紧张不安的患者给予镇静镇痛剂和利眠药, 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2 做好基础护理

护理人员尽可能减少ICU患者全身裸露的次数和时间, 在为患者做擦浴、导尿、灌肠等处置治疗及处理大小便时, 随时给予遮挡。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使其感到被尊重。气管插管等不会讲话的病人用画板写字、打手式等满足患者需要, 不易交流时, 尽量将可能的情况都写上, 让病人指出。我们专门设计了ICU专用病员服, 着重肩部保暖, 睡袍式, 后片开放较短, 前片加长, 利于二便的护理及遮挡隐私, 前领下挖, 以利于气管切开的护理。当病人有生理需求时, 除抢救病人外, 尽量及时满足他, 以免其产生被遗弃的感觉。有的老年人思想保守, 不好意思让护士处理大小便, 一忍再忍, 遭受痛苦, 对此, 我们给予耐心解释, 告诉其这是我们的工作, 来这的人都是这样, 逐渐打消其顾虑。

3 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做任何检查或操作之前都要耐心向病人解释, 以争得病人的同意, 操作过程中随时解释, 以减轻其顾虑。医护人员要关心体贴患者, 耐心解释, 尽可能满足病人的要求, 忙碌之余多与他们聊聊天、握握手。从而消除其孤独、恐惧和寂寞感。在条件许可时可安排家属临时探视, 放宽探视制度或实行弹性探视制度[1]。另外, 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在患者床边及护士站讨论患者的病情, 以免给患者带来不良的刺激, 此刺激还可以通过大脑皮层扰乱机体生理平衡, 降低机体免疫力而加重病情。特别对昏迷病人的用语也要谨慎[2]。

4 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对进入ICU患者, 护士应当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该病的有关医学知识, 使其对自己的疾病有个客观的认识, 让其懂得进入ICU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治疗与护理, 身边的各种仪器是为了帮助其观察病情变化的, 呼吸机是暂时帮助其呼吸的, 随着病情的恢复, 都会逐渐撤离的。使患者在对ICU的了解中自然地减轻心理压力。

5 做好患者家属的心理工作

在给予患者做好治疗的同时, 不能忽略患者家属的情绪变化, 家属的态度和情绪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对治疗的积极性, ICU患者的病情重, 病情变化也快, 况且家属的文化程度和心理素质也不同, 因此对病情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 家属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 从而影响病人身体康复的速度[3]。护士应主动安慰家属, 劝其在患者面前要控制自己失控的情绪, 否则会让其感到自己无可救药而陷入绝望之中, 也可减少对其他病人情绪的影响, 向家属交代患者病情及预后, 共同寻求最佳的治疗和护理方案, 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使其能早日康复。同时要鼓励患者的亲属多安慰和鼓励患者, 使其树立信心, 并满足其在心理及生理方面的需求,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参考文献

[1]李菀.中国香港ICU护理见闻[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3, 22 (1) :40-4210.

[2]杨瑞.多元文化护理在ICU的应用[J].南方护理学报, 2002, 9 (6) :59-61.

浅谈ICU护理进修体会 第8篇

1 调查对象

1.1 临床资料。

本组对200多例进修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年龄为18~28岁,120例,年龄为30~45岁,85例,平均年龄为24岁。

1.2 方法。

问卷调查其内容如下:心理素质方面:心理素质良好(能很好的处理任何一件突发事件者)4分,较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者)3分,一般者2分,差者1分;沟通能力方面:善于沟通者(与同事各方面的关系均能处理的恰到好处)4分,沟通方法不正确者3分,沟通能力欠缺者2分,沟通障碍者1分;应激能力方面:应激能力强3分,应激能力弱2分,应激能力差1分,基础技能精湛者5分,基础技能精湛者3分,基础技能一般者2分,基础技能较差者1分。(注:基础技能包括1s急救药的传递应用,心肺脑复苏、开放静脉通路,各种监护仪的使用,除颤器的使用等。)

2 结果

本组200名护理人员问卷调查中,其中有101名护理人员成绩为满分14,其中45名护理人员成绩为12分,36名成绩为9分,12名成绩为7分,7名为5分。(注明:问卷成绩≤7分者为不合格)。调查问卷合格率为95%,不合格率为5%。

3 调查论述

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9篇

ICU病房是收治各种重症和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的重症监护室。它集中设置了医院最先进的监测和治疗仪器, 由医术高明的医师和训练有素的护士精心治疗和护理, 从而有力地逆转和阻断危重病情的进展, 使患者早日病情稳定, 转危为安。患者进入ICU后, 由于无亲人陪伴, 加之病痛的折磨, 便产生了许多复杂的心理活动, 而这些心理因素又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恰当合适的心理护理利于疾病的康复、利于抢救成功。

1 一般患者的心理护理

1.1 ICU的患者由于角色及环境的突然改变, 会产生特有的心理要求及反应, 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个性的心理特征、心理表现进行心理护理, 解除患者对疾病的紧张、悲观、恐惧等心理状态,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主动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尽快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 从而为患者创造有利于治疗和康复的最佳身心状态。

1.2 做好心理上的安抚, 患者病情虽然危重, 但有时是清醒的, 对意识清醒、不能说话的患者, 护士可用手势 、眼神, 写字等方式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在实施抢救中说话要细声谨慎, 举止轻而文雅, 工作稳重有序, 以影响患者的心理, 使其镇定很自然地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护士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不仅是赢得时间使患者转危为安的保证, 同时对患者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让患者感到护士可信、可敬, 从而获得安全感。

1.3 体贴患者, 重视患者的生活护理, 病室应保持安静, 空气新鲜, 光线自然柔和, 使患者舒适, 随时观察患者生命体、神志、尿量等情况, 应特别注意患者的精神状态, 做好记录, 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经常寻问患者有何要求, 以诚恳、耐心的态度倾听患者的倾诉, 使其达到心理上及生理上的平衡, 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达到减轻痛苦和加快治疗疾病的目的。

1.4 有些患者丧失疗疾病的信心, 产生悲观失望甚至绝望厌世的心理, 护士应以同情关怀的心情, 用亲切通俗的语言结合患者的病情运用临床护理成功之例, 有针对性的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 消除其不良情绪, 并鼓励患者乐观的对待生活, 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同进劝导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表现出情绪波动而干扰患者的心绪安宁。

1.5 护士的医德和技术是患者获得安全感的基础。为了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冲突, 减轻精神痛苦, 护士还应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耐心倾听患者期望和忧虑, 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支持, 解除忧虑, 生活上给予细心照料, 慢慢恢复患者的自理能力, 对急性患者。无论预后如何, 原则上都应给予肯定性的保证、支持和鼓励。尽量避免消极暗示, 尤其是来自家属、病友方面的消极暗示, 使患者能够身心放松。增强安全感。为离开ICU做好准备。

2 临终病的的心理护理

大部分患者疾病经过诊治可以治愈, 但不论医学发展到什么程度, 总有一小部分患者因医治无效而面临死亡。不管死亡是突然发生或久病造成的, 一般说护理临终患者和安慰这阶段患者的家属, 是护理上最难处理的情况。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极其复杂, 了解此阶段的患者心理活动变化的5个阶段圈, 对做好患者的身心护理, 有重要指导意义。

2.1 否认期

不承认自己病情的严重, 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想准备。总希望有治疗的奇迹出现以挽救生命。有的患者不但否认自己病情恶化的事实, 而且还谈论病愈后的设想和打算;也有的患者怕别人悲痛, 故意保持欢快和不在乎的神态, 以掩饰内心的极度痛苦。对于这样的患者, 护士应当劝说家属不可当着患者面表露, 即使这样彼此心照不宣, 也可使患者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2.2 愤怒期

度过了否认期, 患者知道生命岌岌可危了, 但又禁不住地想:这种致死的病为什么落在自己身上! 怨自己命不好。表现得悲愤 、烦躁 、拒绝治疗, 甚至敌视周围的人, 或是拿家属和医务人员出气.借以发泄自己对疾病的反抗情绪, 这是患者失助自怜心理的表露。 护士要谅解宽容患者, 真诚相待, 说服家属不要计较和难过, 并与医护合作, 帮助患者度过愤怒期 。

2.3 妥协期

患者由愤怒期转入妥协期。心理状态显得平静、安详、友善、沉默不语。这时患者能顺从地接受治疗, 并要求身心舒适, 同时希望能延缓死亡。护士就尽量地安慰患者, 排除不良刺激, 为之解除疼痛, 缓解症状, 使患者身心舒适。

2.4 抑郁期

患者已知道自己面临垂危, 表现了极度伤感, 急于安排后事。留下遗言。大多数患者在这个时候不愿多说话, 但又不愿孤独, 希望多见些亲戚朋友, 愿得到更多人的同情和关心。护士要同情患者, 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允许亲人陪护和亲友探望, 让患者同亲人在一起度过不可多得的时光。嘱咐亲人要控制情感, 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

2.5 接受期

这是垂危患者的最后阶段。患者心里十分平静, 对死亡已有充分的准备。也有的在临终前因疼痛难忍而希望速死。

协助临终患者安详、肃穆地离开人世.使患者、家属感到安慰是护士的崇高职责。护士是一直守护在临终患者身旁的人, 要帮助患者整容, 用生理盐水擦拭眼睛、鼻孔和面部的污迹。有的患者来不及等到亲属到来就离开人世, 就由护士 (2 人在场) 代替其亲人接受并保存遗物。或记录遗言。

总之, 对ICU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不仅要讲究语言艺术, 知识面广, 还要具有良好的自我修养, 丰富的临床经验, 良好的与患者沟通能力, 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 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 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 这样在工作中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ICU护理探究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ICU病患共计40例,对其进行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性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每组患者各20例。采用HAMD、SAS、SDS对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质量进行评定。

我院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19~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84±1.78)岁。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并测量患者血压、血糖、观察患者身体体征,采取相关药物对患者予以维护性治疗。

1.2.2 心理护理

1.2.2. 1 对患者心理问题的了解

由于受到外伤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会因病症以及疼痛导致的消瘦、食欲不振而产生心理焦虑感,从而使认知能力产生障碍,选择性忽视病情,情绪起伏较大,因而必须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1]。

1.2.2. 2 护理性心理辅导

健康宣教、情绪纾解法、医患沟通是有效的心理辅导方式。我院采用这几种方式对ICU患者予以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提高治疗过程中的配合度。

(1)健康宣教:选择自我调节、社会支持、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向患者演示情绪自我调节的方式,呼吁社会方面加强对ICU重症患者的帮助,对患者普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从而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温暖,理解治疗的方式,提高患者参与治疗的主动性,提高护理效果[2]。(2)焦虑情绪的舒缓:采用音乐缓解法与病情关注法、沟通交流法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3,4]。音乐纾解法会缓解患者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心情沮丧、失眠等症状,采用这种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从而增强护理效果。

沟通交流法会对患者饮食以及喜好予以了解,从而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沟通,从而对患者病情予以了解,并将患者病症变化与身体体征异常状态与主治医师进行沟通,从而提高治疗方案的效果,舒缓患者心情,提高治疗成功率[5]。

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予以密切关注,从而分析患者产生情绪的相关影响因素,对症予以心理辅导。护理人员在进行交接班时,应该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提高患者生存率,防止患者出现意志消沉状态。

1.3 统计学分析

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0.05,那么数据之间存在差异性,说明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评价

采用HAMD评分标准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分,并将护理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汉密尔顿评分结果作为最终护理质量的评判标准。

从表1可以看出,护理后HAMD对照组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得以大幅度提高,说明心理护理对患者焦虑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提高心理护理的应用力度。

两组护理前后HAMD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SAS、SDS评价表比较

见表2。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与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护理前后的焦虑与抑郁症状进行评价,我院治疗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其能够大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

例如患者在接受健康宣教后,会对所接受的手术有所了解,从而打消手术失败的疑虑,从而降低焦虑情绪的发生状态。患者接受治疗后,会在音乐舒缓以及护理人员的心理辅导中增强手术耐受性,从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自身所患疾病以及受重伤的事实,以自信、勇敢的态度勇敢面对病症。患者接受心理辅导后会降低消极、悲观情绪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治疗配合度,提高治疗成功率。在ICU病房中,在患者家属签署同意单的情况下,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病情,用温和的解释方法打消患者疑虑,从而降低患者内心恐惧感,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与效果[6]。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作为护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患者身心的康复效果,护理人员通过专业语言、情绪、行为以及态度对患者产生心理感染,从而为患者带来生存希望,提高患者的病情耐受力以及心理素质,提高治疗结果。因而心理护理对于ICU患者护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发展前景,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摘要:目的 对ICU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并探讨其对护理质量的相关影响。方法 对比分析法是对予以基础性护理的患者与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病患进行资料分析,按照随机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基础性护理,治疗组患者在基础性护理基础上应用心理护理,并采用HAMD、SAS、SDS对患者心理状况与护理质量进行评定,对比两组护理质量的效果,每组患者各20例。结果 治疗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较低,护理后病患好转率明显提高。其中采用HAMD评分标准对患者予以评分,发现两组患者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患者评分相较于对照组评分明显下降,两组对比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心理护理后ICU患者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降低患者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了治愈率,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护理质量,影响

参考文献

[1]李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2):69-70.

[2]宋彬娜.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74-75.

[3]樊宇丹.论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175-175.

[4]杨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1,32(3):590.

[5]古伟群,苏惠清.心理护理对提高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140-141.

ICU护理管理与控制院内感染 第11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控制;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37-02

1 引起醫院感染的因素

1.1 医务人员因素:科室医务人员对于院内感染管理的重视程度及消毒隔离措施的执行是主要因素。医务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直接途径[1]。医务人员是否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及无菌技术原则,接触每例患者前后、执行每项操作前后是否洗手或对手进行消毒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此外,ICU与院内多科室协作,进入ICU的其他科室医务人员较多,他们是否执行ICU的相关院感管理规定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2 医疗用具因素 医疗用具、用品,在使用前除主管部门监测外,护士是最直接的质量管理者。如一次性医疗用品中,在操作中应认真检查各种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造成的医院感染。另外在正常工作中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等均应严格消毒。

1.3 环境因素:病房通风换气不良、病房内医疗仪器多且使用频繁、固定装置的消毒处理、出入通道的混用等都是ICU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1.4 患者因素:ICU内多种不同病原菌、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危重病人同室,抵抗力低下,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并且较多患者在转入时就伴有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另外ICU内较多的有创性技术的应用,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引流管、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使用等虽是救治患者必须的,但也破坏了皮肤的保护作用,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防御功能,若留置导管时间长,气道护理不当,极易引发医院感染。

2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的预防

2.1 加强培训教育 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并执行医院感染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规程,同时也重视对护工进行院感知识培训,认真执行标准预防和手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定期、不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考核。对其他科室进入ICU的医务人员加强解释和监督,使他们进入ICU后能自觉遵守相关院感控制制度。

2.2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手卫生知识的培训与竞赛,增强了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增进了对手卫生预防病原体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的理解,手卫生的正确性和依从性得以很大程度提高。

2.3 人员管理 医务人员进入ICU更鞋换服,戴口罩、帽子,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每个床尾放置了快速洗手液,以减少致病菌通过手传播而致交叉感染;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减少探视人员。

2.4 病房消毒管理 规范病房地面、物体表面及医疗用具的消毒方法、时间、次数,切实做到一人一换一消毒;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了解掌握科室主要感染途径;指导选用恰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液,清除或杀灭医疗器械、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医疗器械及用品、被服和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医疗废物处理的制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5 病人管理

2.5.1 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泌尿系统的侵入性操作,如:膀胱镜检查、留置导尿是泌尿道感染的诱因[2]。(1)严格掌握导尿的指针,必须留置导尿时,使用硅胶导尿管刺激性小,相容性好,减少感染的发生。(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外阴清洁和护理。(3)保持集尿袋不高于膀胱的位置,防止尿液逆行。(4)不主张膀胱冲洗,尽早恢复膀胱收缩能力,缩短留置导尿的时间。

2.5.2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严格无菌操作规程。(2)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成人首选锁骨下静脉。(3)插管部位及导管护理 观察导管置入的刻度并记录,严密观察插管部位及周围皮肤情况;保持导管的通畅,防止堵塞,保持导管连接紧密,每次操作时接头处用酒精擦拭。(4)根据病情需要,尽量缩短置管时间。

2.5.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与控制 (1)病情无禁忌情况下,抬高床头30-45°。(2)加强口腔护理。(3)加强呼吸环路的管理 环路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应避免倒流入肺。定期排空收集瓶,并应按感染性废物处理,严禁随手乱倒,以减少交叉感染。(4)加强气道的管理 合理吸痰和雾化吸入。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遵循先气道后口腔的原则。雾化吸入也应适时进行。(5)尽早停用应激性溃疡的药物。(6)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离呼吸机。

2.6 强调过程监控 注重持续改进

每天院感专职人员到ICU对每一个病人进行目标性监测,填写病人的一般情况,侵入性操作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病原体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等,监测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价,达到监测-反馈-教育-改进-提高的目的。降低ICU院感发生率。

实践证明,医院中ICU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点,控制ICU医院感染成为目前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3]。ICU的技术水平,直接反应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4]。要想有效控制ICU院内感染,不仅需要制订完善的制度,合理的病房布局,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还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院感控制意识,更重要的是人人重视、人人参与院感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戚小敏,赵桂荣,王悦,等.ICU院内感染的控制和预防.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7):2377

[2] 贺彩芳,吴雪洁,杨碎丽,等。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与集尿袋更换时间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12-414

[3] 王力宏,马文辉,张京利,等,APACHEII评分与医院感染相关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651-653.

[4] 王力宏,马文辉,张京利,等,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8,30(5):610-613.

作者简介:

ICU护理探究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ICU病房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护理治疗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1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3例, 年龄57~78岁, 平均年龄64.7岁;观察组中男26例, 女25例, 年龄55~79岁, 平均年龄65.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关心体贴患者:不管患者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如何, 护理人员都应一视同仁, 并对患者尽心尽力进行护理服务, 最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疼痛;护理过程中, 护士可对患者进行适当鼓励, 让患者认可护理人员, 并积极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2) 积极有效的沟通: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 应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心理情绪特点, 与每位患者进行耐心的交流和沟通, 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过程中遇到情绪激动的患者, 医护人员应细心和耐心地给予患者心理辅导, 通过温和的言语以及有效的护理获得患者理解和信任, 确保患者以最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3) 不同患者给予不同对待。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碰到不同情况的患者, 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尤其是老年ICU患者, 护理人员需耐心的为患者介绍护理的必要性, 并积极回答患者问题, 以消除患者顾虑, 为患者营造轻松的治疗和护理环境。 (4) 健康宣教:对于ICU病房患者,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健康宣教, 如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治疗和护理的相关知识, 减轻患者和家属焦虑和不安心理, 使患者放心地接受治疗和护理[3]。

1.3 护理效果评价

根据汉密尔顿焦虑表 (HAMD) 对ICU患者护理前后的紧张和焦虑情况进行评分, 以HAMD评分和护理服务满意度作为心理护理服务效果的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 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 (21.67±1.23) 分,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为 (22.35±1.33) 分;护理后, 对照组患者HAMD评分为 (18.35±1.36) 分,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为 (9.10±1.77) 分;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9.5940, P=0.0000, P<0.05)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94.12% (48/51) ,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为78.43% (40/51) ,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568, P=0.0440, P<0.05) 。

3 讨论

ICU病房又称之为重症护理病房, 主要收治大手术后、严重创伤、脏器衰竭以及心肺复苏等病情情况复杂和严重患者。因为ICU病房患者病情复杂且严重, 病情变化过快, 这就会在短时间内对患者心理情绪产生极大地影响。此时, 患者会出现以下心理情绪: (1) 患者害怕手术不会成功, 较易产生焦虑情绪; (2) 少数患者住进ICU病房后, 情绪波动较大, 常表现出愤怒和冷漠, 难以接受病重的事实; (3) 部分患者对医院, 尤其是ICU重症病房比较反感, 往往产生悲观情绪, 从而消极地对待医务人员的治疗和护理; (4) ICU病房患者中, 老年患者较多, 由于缺少对自我所患疾病的认识, 常常会产生恐惧心理。ICU病房患者普遍会存在上述抑郁、焦虑、恐惧和绝望等不良心理情绪, 这些情绪均会对患者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4]。因此, ICU病房的护理人员除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外, 还应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不同患者的心理情绪给予不同的心理护理, 以便最大程度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情绪, 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综上所述, 对ICU重症病房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显著地提高护理服务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曹能明, 雷素琴.基层医院ICU护理安全隐患原因分析及对策.重庆医学.2011, 40 (16) :1659.

[2]马静, 陈燕春, 陈倪, 等.分层次小组制管理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建立与应用.现代预防医学.2011, 38 (5) :882-883.

[3]李红.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质量的影响.中外医学研究.2012, 10 (22) :69-70.

上一篇:建筑智能化发展下一篇:发电厂烟气脱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