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录音范文

2024-05-14

电影录音范文(精选6篇)

电影录音 第1篇

电影《西藏往事》讲述了二战期间美国”飞虎队”员罗伯特 ( 由美国演员乔什·汉纳姆Joshua Hannum饰演) 来华加入盟“飞虎队”协助中国抗日, 在执行从印度飞往云南的“驼峰航线”时候飞机失事, 被迫跳伞降落在西藏北部的桑果孜部落。在这个藏族部落中罗伯特与藏族女子雍措 ( 宋腆佳熊饰) 发生的一段爱情故事。

金发碧眼蘸的蒋罗用伯则沮被藏族人斜视芒为从天上掉下来的她“妖怪”, 是不祥的人。同样地梭单亲愤妈旋妈雍措, 因丈夫以外死亡, 轩却被斜族学人称为粒“被诅帕咒缸的春女慨人”, 因而族人都不敢接近她, 除了喜欢她的同族男子洛桑以外。最后雍站措这位“棱被薄诅咒扭的酝女嗅人氛”竟挑辆起暴了照逆顾罗幸伯沼的责任。耐在朝盐夕肖相处和雍验措腋的细党心照顾屯下苞, 宰罗伯的趟视力立和授身体较日锦渐亦好痈转颠, 惶两人也栖渐渐渐渐

学会彼此沥了宦解和溶沟通肄并辰产寅生抡爱意揖。然而, 天不遂人愿, 在另一个牧区传来一个从印度战俘营逃出的外国人杀了一个女人的消息, 官方下令搜查, 江措 (何润东饰) 为了娶央金而答应头人去抓拿凶手, 江措误认为罗伯特就是凶手, 并追捕罗伯特。而雍措则踏上了祈福救赎的路途。最后故事以悲剧为结局, 雍措为救罗伯特被江措杀死, 江措也被杀。影片大部分内容在甘南以及西藏当雄和那曲地区拍摄, 平均海拔在3000 米以上。影片采用藏语对白现场同期录音。通过影片的视听设计我们感受到浓郁的藏族风情。

二、剧作与人物分析

A:影片主要线索:罗伯特和雍措的爱情故事。双方语言不通, 但是人性的共通点和本质使他们互相理解对方。

男女主角在藏族部落中都被认为是不吉祥的人, 同样受到其他人的排挤。他们有着相同的处境, 但是由于语言和文化背景的隔阂双方在刚接触时候都不能够沟通。罗伯特在片中一直说英语, 但是片中的主要人物都不懂英语。雍措在片中一直使用藏语和罗伯特沟通。他们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为故事开始阶段制造角色之间的隔阂创造了极佳的客观条件。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 双方在生活中慢慢地了解对方。罗伯特感受到雍措的失子之痛以及她善良淳朴, 如自己的孩子还在哺乳期, 却要承受物质的贫乏, 把羊腿和奶水给素不相识的罗伯特治眼睛。但是, 男女主角在爱情故事发展当中的矛盾与冲突显得过于苍白无力。包括罗伯特对于两次试图离开西藏, 在两人当中产生的矛盾缺乏深入地刻画。

B:影片次要线索:江措为娶央金追捕罗伯特

但影片致命的弱点出在剧作上平铺直叙, 矛盾冲突单一, 过度的散文化叙述方式。让观众影片叙事的跌宕起伏, 深入的人物思想斗争的矛盾冲突变化。全片看起来有点风光片的感觉, 不过西藏美丽的风光和在美妙的电影原声音乐为烘托剧情的感染力其道很重要的作用。

三、人物语言造型分析

影片最大的特色是基本以藏语对白为主, 只有罗伯特一直使用英语对白。片中主要演员何润东小宋佳等专门学习了藏语, 全程采用藏语对白, 在国内影片是不多见的。本人也参与该片的数字影像特效拍摄时候经常看到片中演员一直在藏语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藏语对白。汉族演员使用藏语对白的确为影片增色不少, 加强了观赏的真实感。

小宋佳饰演的雍措由于在部落被他人歧视, 只有和喜欢她的洛桑, 曾丹爷爷, 江措以及叩长头的阿妈有简单的语言交流。雍措的语言造型设计符合该角色的人物背景和剧情也适合宋佳在拍摄影片时候的藏语能力。但是对于人物的表演技巧其实要求更高。演员必须要通过肢体行为和表情眼神等表现出一个藏族女子细腻的思想变化。这和默片时代表演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反, 乔什·汉纳姆饰演的罗伯特在语言上的表演可以使用母语, 但片中居大部分的表演是没有人听懂他的话。男女主角语言的隔阂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可以理解为内心思想的相互不理解, 或者是普世价值观的差异。例如罗伯特坚决要走过雪山离开西藏, 雍措不顾照顾小孩追上罗伯特向他解释将要下雪不可能走出雪山的这一场戏。两人都用各自的语言和对方说话, 虽然都听不懂对方的语言。其实, 通过肢体语言和表情双方都明白对方的意思, 但是价值取向的各异, 雍措还是不能挽留罗伯特。

语言的障碍一旦触及到人性上的共通点就会马上瓦解。如罗伯特了解到在作为母亲的雍措失去儿子的痛苦, 拿出他母亲相片给雍措看, 并说他自己的妈妈现在也会想念罗伯特时候, 两人在内心开始产生了超越语言障碍的心灵交流。在这一场戏里面“妈妈”这句台词让雍措明白了罗伯特接下来用英语说的话。 同样, 洛桑和罗伯特都喜欢雍措, 这个共通点让他们成为朋友。并通过英语和藏语的对白都知道三个人的名字。而且罗伯特接受了”罗布”这个藏族名字 (罗布藏语是宝贝的意思) 。

但是, 语言障碍如处理不当会影响影片叙事的张力, 使故事显得苍白无力。如罗伯特被江措抓捕后遇到会讲英语的藏人。本来罗伯特得到一次可以说明白自身清白的机会, 但是会讲英语的藏人喝醉而不省人事。在旁边的江措马上把他拉走。江措的行为动机显得过于简单幼稚。至时候江措这个角色内心其实是很复杂。但影片却没有在这个点子上深入挖掘故事矛盾和感情纠结。

四、音响设计

《西藏往事》在大量的采用了藏族宗教和西藏自然环境的声音元素。如喇嘛教的诵经, 法号转经筒法铃高原特有的呼呼风声等, 使得影片中藏区艰苦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传统自然流畅地展现给观众。

影片中为罗伯特设计的飞机音响, 三次飞机声音出现分别产生不同的戏剧作用。

第一次开篇的飞机声应起到交待罗伯特所在工作环境, 让观众知道他的职业身份。

第二次出现飞机声音是罗伯特和雍措在佛塔听到天空传来飞机声音。通过听到声音时候他喜出望外的表情和异常兴奋的行为, 表现出罗伯特希望离开西藏的真实内心。这时候雍措对飞机声音是反感的, 因为她知道飞机会带走她的情人。

第三次飞机声音是罗伯特用石头在地上摆出SOS的求救信号, 希望天上的飞机看到信号后来救他, 他这时候是归心似箭, 因此在心中想起了隐约的飞机声音, 当他走出帐篷后却听到风声和踩在SOS求救信号上的羊叫声。

五、音乐创作

影片《西藏往事》的音乐创作是比较出彩的。作曲家刘彤为影片创作了歌曲《祈福》藏由藏族歌手琼雪卓玛演唱了藏语版本, 谭维维演唱中英语版本。

主题曲《那一世》是根据六世达赖仓央加错的诗《那一世》由郭樊丁改编作曲, 朱子岩演唱。歌曲具有浓郁的藏族特色, 并且歌词内容和片中人物关系以及在高潮的情节安排恰当好处地结合在一起。仓央加错诗句中的内容为: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月, 我轻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细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 舍弃了轮回,

只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广告录音的优点 第2篇

来源:http//:

广告录音是一种视听媒介的广告,人的声音是蕴含着情感的。无论是广播广告还是电视广告,声音和情感都是它们不可缺少的力量。与文字相比,有声语言更容易表达情感,广告录音能充分运用语言的特点来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并且能进更好的宣传。那么就由广告买卖网小编为大家介绍下 广告录音的优点

广告录音的优点

1)声情并茂,娱乐性强

广告录音是一种视听媒介的广告,人的声音是蕴含着情感的。无论是广播广告还是电视广告,声音和情感都是它们不可缺少的力量。与文字相比,有声语言更容易表达情感,广告录音能充分运用语言的特点来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和兴趣,并且能进行动态演示和广泛传播,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表现。而平面印刷类广告,只有静止的画面、文字而没有声音。

对广播广告来说,声音的魅力,更是它最大的特点和长处。广播语言通俗简练,有时有妙语连珠的警句,有时又有娓娓动听的谈心;对电视广告来说,既能听,更有看,是声画兼备、视听结合的双重享受。如果在广告录音中配上不同的音乐,可使人感到轻松自然,甚至是一种美妙的视听享受。

此外,作为电子媒介传播,广告录音的具体诉求形式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本身就可以做得很有娱乐味,具有娱悦身心的作用。如果是配合音乐或娱乐性节目,不仅能吸引受众,也能减少疲劳,提高广告效果。从娱乐性这一点来说,这也是印刷媒介广告难以比拟的。

2)覆盖面广,广泛接收

有声具有飞速超越时空阻隔的力量,有声媒介充分、迅速地延长了人们的眼和耳,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个“地球村”。广告录音可以伴着高收听率、收视率的视听节目,瞬间到达所及的任何区域,直接深入千家万户,可谓是无远弗届,迅即知闻。

如今,收音机和电视机几乎普及至每个家庭,通过广播、电视对受众,尤其是爱听收音机的学生、年轻一族,爱看电视又握有购买决定权的家庭主妇进行广泛的广告宣传,更能够直接地刺激他们的消费。当人们打开收音机或电视机,总能听到或看到自己喜欢的广播电视节目,在自由自在地获取信息的同时,贯穿其中的广告也就悄悄地闯入他们的眼和耳,凭着难以抵挡的魅力,走进他们的心中。

江苏交通广播广告 相对于印刷媒介广告,广告录音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接受。从受众角度来看,在同一国家和社会文化区域里,不论城市和乡村,不论男女老少或人们文化知识水平如何,只要是正常的人,一般都能听懂、看懂或明白广告录音所播出的内容。特别是电视,已成为一种最大众化的传播媒介,电视广告几乎不受国界的限制,人人能懂。因而,电视广告通常又能够跨越民族和国界。

3)真实可信,灵活方便

尽管有人认为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比较夸张而且又有误导性,但无论是广播、电视媒体本身,还是广告录音本身都具有相当的可信度。这种情况在我国表现更为突出,因为我国的广播电台、电视台都是政府办的,人们出于对政府的信任,自然认为电台、电视台也是可信的。况且,虚假的广告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电台、电视台播放的广告绝大多数也确实是可信的。

广告录音的控制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比之报刊媒体广告,广播电视能全天候服务,更能适应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及时调整广告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还能根据销售商品、销售对象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不同地域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在不同的节目时间段播放,从而产生更大的效益。

4)贴近生活,促进购买

广播电视是最通俗、最贴近老百姓的媒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广播电视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电视,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伴,占据着我们业余生活的大多数时间,是最有影响力的媒体。广播广告和电视广告以富有吸引力的表现形式,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为指导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生活中我们似乎有这样的发现,有的广告就像专门为自己订做的一样,告诉了自己正想要知道的。很多人从广播电视广告中了解商业讯息,指导并加强了购买行为。而且,由于收音机、电视机的拥有者主要是城市居民或者是农村较富裕、思想观念转变较快的人,他们的相对购买力水平都在中等以上,更有利于达到广告促销的目的。

电影录音 第3篇

摘 要:影视音乐之于电影,早已有更深刻的认识,既具备了音乐的本身属性、时间艺术特性,同时又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传播意义。尤其对于当下小成本的微电影来说,录音艺术已经成为影片真实、流畅的关键,而现场的声音录制则是关键之关键。本文通过“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如何使得现场录音价值性、艺术性得到最大化。

关键词:微电影;录音艺术;影视产业

1 录音艺术之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制作的《爵士歌王》举世瞩目,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影从此有了声音。发展至今,电影成为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视觉语言仍然是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可听觉语言的辅助作用已然使得与画面难舍难分。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在电影艺术体系中互动互补,缺一不可,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声音是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中,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电影的艺术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热门行业,它的制作规格也越来越接近于电影。微电影也是电影,只不过它与电影的区别仅在一个“微”字,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影有的,微电影就应该具备。对于微电影制作者而言,相对于早已成熟的视觉语言,想要制作出高水平、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影,就必须向对待画面的态度一样认真审视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

2 低成本微电影录音艺术之困境

(1)噪声症结难根除。噪音的来源复杂,可以将其大致归结为内部噪音和外部噪音。第一种是元器件产生的固有噪声,电路中几乎所有的元器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晶体管、电阻、电容,这种噪音是连续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并且频谱分布很广泛。这种噪音除了改进元器件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消除,所以说再好的录音设备都会有噪音,但这里噪音的大小取决于使用的录音设备的好坏。第二种外部噪音通常被称为“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电磁干扰,也可能是机械振动干扰,也可能来自温度变化的干扰……总之,都不是器材自身产生的声音。在录音中,录音师在监听器中经常可以听到手机信号的声音,或者是室外街道汽车的鸣笛声,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去避免。可是一直持续出现在声音里的“嘶嘶”声,是让很多拍摄微电影的导演最头疼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把人声调大音量,这时,声音中“嘶嘶”的噪音就会变得更加过分。噪音的持续存在会直接影响观者的观影感受,因为人体本身就对噪音有一定排斥的反应。如果在影片中“嘶嘶”声贯穿始终,观者观影的情绪已经影片的质量都很难上升。

(2)回声困境难避免。在现场录音的过程中回声问题难避免。回声的琢磨不定其实也是有据可循,主要在于录音的地点是否有平行墙或者大面积不吸收声音的物体,这些都是制造回声的罪魁祸首。在录音中,回声会干扰原声,使得原声的清晰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在电影中回声也是一种特殊的使用方式,它多用于神话人物的天外传音,或者是恐怖片中孤魂的说话方式,人物自身陷入回想状态也会使用回声的方式。可是如果一段非以上情况的正常对话,声音出现了回声,容易影响电影情绪的表达,影片的观感和流畅会大幅度下降。

(3)过分倚重后期制作。相信在很多制作微电影的人眼里,后期的弥补作用远远大于润色。话说回来,当一部影片的后期把精力都花费在弥补前期录制的失误上时,那么影片本身艺术性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录音方面,前期的录制更加重要。因为声画同步,现场录音具有一次性特征。如果噪音与回音在拍摄现场没有避免,这两项在后期制作中也是难以弥补的。对于小投资的微电影与正规微电影的拍摄差距就在资金方面,而在后期制作中消除噪音和回音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成本相对比较昂贵。

3 解决小成本微电影录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

(1)录音设备的考究。在认识到录音的重要性之后,小成本的微电影制作对于录音设备的要求就相应提高了标准。太廉价的录音设备是绝对满足不了微电影的制作。摄像机本身自带的录音设备也满足不了现场录音的要求,因为内置录音系统与机身相连,拍摄远景时不能清晰的收到需要的声音,关键设备是挑杆、话筒、防风罩、麦卡、卡农线以及监听器。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距离与演员距离是不固定的,想要收到清晰的声音就必须借助挑杆、话筒、麦卡和卡农线的组合去接近演员。如果在室外拍摄,大自然的风声会吹的话筒出现很大的杂音,这时就需要防风罩的帮助。监听器用来监听在录音中的声音是否清晰有杂音,是否手机信号的干扰,如果有,则要通知导演,重新拍摄录制。录音机加挑杆、话筒、防风罩、麦卡、卡农线以及监听器是录音最标准的配置。

(2)“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降噪。噪音与回声是影响微电影声音质量的关键,而声音质量又决定着微电影专业性的高低。对于播放器来说,“信噪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它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信号强度与同时发出噪音强度之间的比率称为信号噪声比,简称信噪比(Signal/Noise),通常以S/N表示,單位为分贝(dB)。对于播放器来说,该值当然越大越好。在录音中,信噪比的理解与播放器不同。信噪比有两个元素,“信”指的是录音师想要录下来的声音,通常是指演员的对白。“噪”是指背景噪音、冰箱、空调之类的任何噪音。这个比值也同上面所说的一样,比值越高,也就是“信”越强“噪”就越低,录出的声音也就越干净。平方反比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如果任何一个物理定律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或强度,会按照距离源的远近的平方反比而下降,那么这个定律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平方反比定律。通过“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将话筒距离演员越近就是消除噪音的最好方法。在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在保证不穿帮的前提下把话筒尽可能地靠近演员,录音机会接收到更多的人声和更少的噪音。所以不论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还是回音很强的房间中,把话筒靠近演员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投资有限,要用技巧去设计如何将话筒尽可能地接近演员同时保证画面不失美感。

(3)降低回声和场景的选择。话筒尽可能地接近演员只能解决一般的回音问题,想要彻底的清除回声就需要找到回声的根源,即场景的选择。回声是声音碰到不吸收声音的大面积物体反射而来的,平行墙和没有吸收声音的物体会使房间成为回音房,在这样的房间拍摄会给录音带来很大的难题。如果房间中有床、沙发、窗帘等可以吸收声音减少声音反弹的物体,那么这里回音就会变小,适合拍摄。所以在空旷的场地就不需要考虑是否有回声这一问题。通过解决回声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选择场景时必须要考虑到是否适合录音。场景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剧情和美观的需要,是否适合录音在选择场景的比重绝不亚于前面两者。

4 结论

微电影的声音是衡量影片专业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小成本的微电影制作更应该重视起录音艺术的质量,将影像系统和声音系统作为整个影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究其声画现场捕捉、摄制中所有技巧性、创新性之问题,在影像优美、剧情扣人心弦的基础上又将噪音与回声做到了合理的规避,那么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便公之于世。

参考文献:

[1]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电影录音 第4篇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0年代,流行音乐尚处于起步阶段,受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主要通过收听广播接触流行音乐,这一时期流行的歌曲如罗大佑的《童年》、邓丽君的《甜蜜蜜》等,依靠“听”的形式被人们广为传唱。

随后卡式录音机的普及为内地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1980年代初期卡式录音机走进寻常百姓家。卡式录音机携带与使用均较为方便,突破了广播等传播媒介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加之当时的盒式磁带成本较低,便于翻制,因此成为大众欣赏流行音乐的主要媒介。新的传播媒介,不仅产生了更大的需求市场,还使海外和港台等地的音乐大量涌入、传播。如歌手张蔷等就翻唱了许多海外级港台音乐,其磁带销售量高达2000万盘。人们尽情地享受着“听”歌带来的快乐。这一时期为盒式磁带的贵族时期。

二、流行音乐——视听时代

1989年卡拉OK这一娱乐形式的引入更促进了流行音乐的发展。进入上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机的普及,流行音乐已不仅限于录音带、卡拉OK等传播媒介。随着中国音乐电视大赛的举办,将歌曲拍成“音乐电视”的形式在电视上播放(MTV)受到大众青睐。流行音乐开始正式由原来的通过“听”被大众熟知发展为通过“视听”结合的形式为大众接受。从MTV兴起至今20多年的时间,MTV的制作越来越成熟,作为接受者的大众对视听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迎合市场竞争的需要、满足大众的感官需求,画面内容也从简单叙事向奇观方向发展。

2000年之前,MV的制作大多还遵从通过画面展现歌曲大意的叙事风格。如1995年朱哲琴的作品《阿姐鼓》的MV制作就尊重了音乐原作的思想感情和美学风格。以画面对歌词进行场景诠释,音画同步,和谐统一,满足了听众对歌词画面的遐想,在当时堪称高水平的叙事音乐作品。由此可以看出90年代的MV,在吸引观众眼球的同时,更注重阐释歌词大意,既强调画面叙事性又融入一定的思想性。

2000年之后许多广为传唱的流行歌曲MV画面的场景大多脱离了简单叙事,主要强调画面效果的奇观性。此处的“奇观”借鉴了社会学家拉什对奇观电影的分析,“奇观”主要指MV画面中强调的视觉快感。出于商家经济利益的考虑,唱片公司需要运用一切手段来巩固公司培养出来的歌手的乐坛地位。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唱片公司在打造歌手的唱片专辑时,不仅要求其唱功到位,更斥以巨资为其打造具有更强视觉冲击力的MV。或是费劲周折各地取景营造震惊效果,或是歌手在MV中过度“情感释放”。如台湾歌手林俊杰在2012年发行的主打歌曲《学不会》MV中为了制造浪漫的雪景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拍摄九个小时,获取了30秒钟的唯美画面。看过其MV后再反观其歌词,就其讲述男女感情纠葛的歌词内容来看完全不需要去雪山拍摄的这个场景,这一场景的加入,无疑是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让人们欣赏歌曲时欣赏到著名的阿尔卑斯山雪景,体验欧洲异国风情,制造视觉奇观效果。又如台湾歌手蔡依林在其2010年发行的主打歌曲《玩爱之徒》MV中出现大尺度全裸出境。虽然从其歌词来看这是一首描述男女情爱的歌曲,但其“情感释放”未免有些过度。其MV中注重“视觉效果”的力度显然过于关注歌曲的“听觉效果”。在现在唱片市场,有些制作人甚至利用强化视觉效果的方式来弥补歌手唱功上的瑕疵。视觉效果甚至远远大于听觉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三、流行音乐——视觉时代

流行音乐发展到现在,由“听”的时代已经进入到了“看”的时代,如现在歌手举办的各种演唱会,很少有歌手不借助舞台、灯光效果,舞步,夸张的肢体、表情动作,而仅仅是唱歌的了。张学友创作于1999年的歌曲《她来听我的演唱会》放到现在则将“听”改为“看”更合时宜。就连一直只想安安静静唱歌的大腕级人物刘欢在近年来开演唱会时也不得不考虑借助更有视觉效果的灯光,来符合广大观众的需求。去看演唱会的观众,与其说是为了听歌,毋宁说是为了享受一场视觉盛宴。

现在甚至出现了视觉享受远远胜于听觉享受的演唱会电影。如以著名的歌手组合五月天演唱会为题材而展开拍摄并在2013年上映的3D影片《5月天诺亚方舟》,就采用高规格的3D技术进行拍摄,力图呈现五月天“步步近逼”观众的真实观感。采用了360度超乎观众视角的空中万向摄影机和遥控直升机空拍等高科技器材进行拍摄,并交由好莱坞等级3D后制团队后制,以追求更逼真的舞台特效和感官震撼,让观众更真切地体会到五月天的现场摇滚魅力。演唱会电影在内容上还有许多平时观众根本无法触及的歌手在台前幕后的真实状态记录,足以满足观众的窥视需求。在整个电影制作中完全看不到其强调听觉效果的部分,做的任何工作都是为了吸引观众(歌迷)的眼球,帮助其实现与偶像零距离接触的梦想,视觉效果足以让人震撼。

从流行音乐中视觉化的趋向可以看出流行音乐在其发展道路上与视觉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甚至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近年来流行音乐作品中的视觉部分越来越注重奇观的效果,从在画面内容上营造各种震惊、或MV女主角过度“情感释放”到运用更有视觉震撼力的3D技术拍摄演唱会电影,都是通过视觉刺激以满足人们看的欲望。

摘要:本文主要从传播媒介的角度说明了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流行音乐由八九十年代以“听”来吸引大众的方式转变为现在用“看”包装自己,在其视觉呈现的内容上又由叙事性向奇观方向发展。

录音报道复习提纲 第5篇

答:移动通信、卫星通讯、数字技术、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传输技术。

2.你认为中国当代广播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答:1)直播;2)数字化;3)移动;4)互动;5)网络化。

3.名词解释“音响报道”

答:音响报道是录音报道和直播报道的总称。是广播新闻中运用任何事物或人物自身声音进行报道的一种广播新闻方式。

4.名词解释“录音报道”

答:录音报道包括录音新闻、现场报道、录音专稿、录音特写、录音专访、连续报道等。录音报道是记者将实况音响采录后,加上文字解说制作而成的广播新闻报道。它是所有录音方式进行报道的广播新闻题材的总称。

5.名词解释“直播报道”

答:包括录现访谈、连续报道、现场报道、现场直播。简单的说就是与新闻同步的报道,具体就是没有经过录音制作过程,直接广播出去的报道。

6.广播评论包括音响评论(录音评论、录音综述、录音评述)和文字评论。

7.名词解释“录音新闻”:带音响和解说语言的消息。

8.录音新闻中需要捕捉哪些音响?

答:

1、捕捉新闻场景;

2、捕捉事实证据;3.记录重要引语;4.记录采访过程。9.名词解释“现场报道”:记者在新闻现场将音响采集与解说同步完成的一种广播新闻体裁。

10.现场报道是录音报道的一种。这一定义正确吗?为什么?

11.辨认体裁:给你一篇新闻作品,判断它是录音新闻还是现场报道。12.名词解释“现场直播”:现场直播是对一个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同步进行报道的大型广播新闻方式。

13.构成现场直播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答: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和”三个为主”。一个基础:必须以重大新闻事件为基础,是对重大新闻的报道; 三个为主:(1)必须以新闻事件为主(新闻事件是直播的主体;直播本身是客体);(2)必须以新闻现场为主(以现场音响、现场报道为主;(3)必须以直播为主(以预制内容为辅(可以有预制内容,但不能喧宾夺主)。

14.到目前为止,现场直播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答:基本型、临建型、移动型、联播型、天地串联型。

15.名词解释“转播”:转用其它广播电台的音频信号进行播出的一种播出方式。

16.录音报道的构思与一般纸媒体报道在构思上有哪些不同?

答:

17.社教类录音专稿可以具体分为哪几种?

答:公众性专稿、对象性专稿、知识性专稿。

18.名词解释“叙述蒙太奇”:叙述蒙太奇是记者为陈述需要而进行的音响连接。名词解释“表现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是记者为感染听众或传达某一思想而进行的有一定内涵的音响连接。

19.表现蒙太奇的分类:1.并列、2.对比、3.重复、4.隐喻象征。20.名词解释“录音特写”: 特别的录音报道。(包括特别的录音新闻和特别的录音专稿)

21.名词解释“新闻特写” :抓住新闻事件中有特殊意义的人物或事物的细节(音响),像拍摄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某个部分加以放大,使新闻中最有意义的部分更突出、更生动、更形象地“再现”出来。22.名词解释“广播特写” :是一种充满想象、有特点、有趣,主题有相当深度,表现手段没有任何限制,音响、语言和音乐很有感染力的信息传达方式。23.名词解释“广播访谈” :

是广播记者(主持人)就某一新闻事件或某一特定话题(问题),对相关人进行的访问。24.录音评论、录音综述和录音述评三者的不同点或侧重点是什么?

 答:录音评论:是运用音响对某一观点或新闻事实进行评论的一种论说性文体。特点:以评为主。录音综述:录音综述是运用音响来介绍某一有争议的新闻时,重在综合介绍各方意见、借此发表意见,阐述观点的一种论说文体。特点:以述(观点)为主。录音述评:录音述评是运用音响和又叙又议的方法,对新闻事件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一种论说文体。特点:又述又评。

25.在音响评论中如何使用音响?有几种具体方法?

答:第一,用音响“立论。(正面立论;从反面立论(树“靶子”)

第二,用音响做证据。(正面论证;反面论证)第三,用音响做结论。(把音响放在评论的最后;音响+记者的话)

26.名词解释“连续报道”: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多次报道。

名词解释“系列报道”:对同一专题或人物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报道。

27.连续报道经常采用哪些报道形式进行报道?

答:录音新闻、现场报道、现场直播、新闻专稿、新闻特写、新闻访谈等。

28.系列报道经常采用哪些报道形式进行报道?

答:专题报道、广播特写、专题访谈、评论、现场特别节目等。

29. 广播语言的特性是什么? • 答:

一、口语化。消息:简洁;现场报道:接近口语;录音专稿:书面语。

二、形象、生动。哪一种媒体的语言要求不形象、生动?

三、通俗易懂,什么样的语言才通俗易懂?广播语言应该是最符合人的听觉习惯和人的思维特性的语言。只有当广播语言与人的语言听觉习惯和人的思维活动相一致的时候,这样的广播语言才是最好的。是在这个基础上的通俗易懂、生动形象。

30.具体掌握哪类词汇在广播中要慎用?

1.不易听清的单音词

2.生僻的书面语

3.文言文

4.谐音词

5.指代不清的词

6.简称

7.容易产生歧义和难懂的词

掌握录音新闻的基本写法:

一定要注意写作格式:

1.要有导语;

2.注意介绍格:请听谁谁发来的报道;

3.注意是否加标题

4.“音响”一定要注明;

5.注意使用符合广播特点的语言(词汇)。具体掌握哪些句子适合广播?那类句子应尽量避免?

学会将不符合广播收听特点的语句改为适合广播收听习惯的语句。考试题型

填空(20分);

选择(12分);

判断(6分);

改错(6分);

语言改写(8分);

简答题(8分);

电影录音 第6篇

在深刻体会到现代录音技术和声乐技巧的同时,也有了新的问题。声乐艺术工作者大多是经过了多年的艰苦训使才自己的声音变得有科学性和艺术性,有金属光泽的共鸣,长而稳健的气息,宏伟大气的高音,都是时间和汗水的结晶。那么声乐技巧和现代的录音录真的就配合的天衣无缝了吗?有没有一些从事声乐艺术的艺术人员经常的感觉到自己的声音,没有被现代的录音设备所表达清楚,甚至很糟糕的表达呢?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声乐技巧和现代录音技术之间到底有什么重要关系。

人声顾名思义,人类通过人体各个发声器官的协调发出的声音。人的声音比较独特,要录制一段质量较高的人声,即使是现在较先进的现代录音技术也是非常棘手的。在中国声乐的派别很多有送西方国家传入的美声,我国传统的戏曲,民歌等。演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独唱、合唱、重唱等等。因为派别的不同,所以声音的特点也不相同。“特点”指的是录音的音源。在现代录音技术中,音源的差异,艺术作品题材的不同,演唱形式的不同以及流派等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录音效果。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录音设施种类逐渐增多,数字化进程加快。录音的硬件和软件设施也在不断的更新。但对声音的处理无论用什么样的设备,其基本的处理和录制方法还是类似的。只是录音硬件和软件选择使用不同而已。当然好的录音设备价格也是高的不可思议。具体我们不去讨论,但好的录音设备与录音质量的好坏也是成正比的。那我们淡淡主要录音设备及其作用。

我们根据现代录音设备的功能及参数,具体的讨论声乐人生录制与现代录音技术之间的关系。

电脑:所有录音设备的中心,是控制和链接其他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期软件处理中电脑的速度和性能直接影响处理速度和质量。在处理和录制人声的设备中一台专业高性能的电脑是必备的。

拾音设备:又称微音器或话筒,主要将声音转换成电子信号的换能器。它的种类很多,按其结构不同,一般分为动圈式、晶体式、炭粒式、铝带式和电容式等数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动圈式话筒和电容式话筒。在录音过程中话筒的选择使用,也要根据人声的特点谨慎使用。不同的人可能要使用不同的换能器才会录出较好的声音。所以我们讨论一下给总麦克的性能和特点,先说说动圈式话筒它是通过振膜感应声波造成的空气压力变化,带动置于磁场中的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与声压强度变化相应的微弱电流信号。通常动圈话筒噪音低,无需馈送电源,使用简便,性能稳定可靠。一般环境比较吵闹,录音棚不是很科学的情况下建议使用。电容换能器:核心是一个电容传感器。电容的两极被窄空气隙隔开,空气隙就形成电容器的介质。在电容的两极间加上电压时,声振动引起电容变化,电路中电流也产生变化,将这信号放大输出,就可得到质量相当好的音频信号。另外有一种驻级体式电容话筒,采用了驻级体材料制作话筒振膜电极.不需要外加极化电压即可工作,简化了结构,因此这种话筒非常小巧廉价,同时还具有电容话筒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音频设备和拾音环境中。电容话筒的灵敏度高,频率响应好,音质好。知道了对电容麦克的特点就知道它才是专业录音的首选。至于晶体式、炭粒式、铝带式这几种换能器生活中不是很常用我们不去讨论。麦克风按指向性分类分可为全向式:通俗的说就是在在麦克风的各个方向可以吸收声波并以转化。单一指向性:对于来自麦克风前方的声音有最佳的效果,而对其他方向的声音就不是很敏感了。还有一种是前后方向的麦克。在实际中不是很常用。

了解麦克风的类别和性能,不难找到录音过程中微音器的选用方法。不同的人在录制声音过程中,生理结构的不同发出的声音也就不同,一般要选择不同的微音器,这样我们才能达到好的录音效果。

人声效果器,微音器的选用确定后,我们在说说人声效果器。先说什么是效果器,效果器是指通过硬件处理使被拾起后的音源进行处理,以达到想要的声场及演唱效果。比如干声被录制后,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就可以在人声效果器中进行调节,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一般的人生效果器自带了很多的功能,常用的功能有降噪、压限、混响、等等。有了好的效果器就一定会有好的声音了吗?事实证明并非如此。在效果器的使用过程中参数的调节,设备的链接和调节都是比较重要的。比如在参数的调节中的声场的调节。声场效果主要是模仿各种场合的声音效果比如音乐厅,室内、室外、水下等等地方的声音。当然人声音源录制后要根据,音源的使用要求来调节声场了。声场效果的参数主要有:混响时间RT、延迟时间、声音扩散和反射声的密度某参数。混响时间的长短,给人以房间体积大小的听音效果。效果器的混响时间长短可根据下列因素来确定。经过试验一般容积较大、吸声不足的房间,效果器的人工混响时间要短。男声演唱时混响时间应短些;女声演唱时混响时间可长些。专业歌手混响时间应短些,否则会破坏原有音色的特征;业余歌手可用较长的混响时间,以掩盖声音的不足之处。环境噪声大的场合混响时间可适当加长。效果声音量较大时,混响时间可调得短一些。预延时(Pre Delay)的调整预延时是控制效果器回声(Echo)的间隔时间。回声是同一声音先后到达的时间差超过50Ms时的现象。Pre Delay主要用来改善演唱的颤音效果。一般歌唱的颤音频率范围(声音起伏的间隔时间)在0.1秒~0.2秒之间。Pre Delay小于0.1秒时,延时器就成为混响器,此时可模仿早期反射声效果,使声音加厚、加重。回声效果的反馈率(Feed back)这个参数控制回声的次数,可从0%~99%之间调节。反馈率最小时,效果器实际上就是一个延时器,最大时会形成无休止的回声,因此一般调在3 0%左右。Plate金属板效果。模拟板式混响器的声音效果。它的特点的是声音清脆嘹亮、爽朗有力,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受。一般用来处理对白,打击乐和吹奏乐的声音。Phasing移相效果。将延时后的声音与没延时的声音混合相加在一起,由于两个声音有时间差(相位差),选加后会在某些频率上相加形成峰点,而另一些频率上互相抵消形成谷点,形成“梳状滤波器”的频率特性,通过延时参量的调整,可控制梳状滤波效应的特性的峰与谷出现的位置,调整直达信号延时信号的混合比例可调整梳状滤波特性峰与谷之间的差值。当两者比例子为1:1时,峰与谷差值最大,达6dB。移植效果的延时量不宜过火,在1ms~20ms之间调节。Flange镀边(法兰)效果。对延迟时间进行调制(延时按一定规律变化)时所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循环往复地夸张声音中的奇次谐波量或偶次谐波量,使声音的频谱结构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从而出现“空洞声”、“喷流声”和“交变声”等富有幻觉色彩的声音效果。Flange效果的调节参数有调制频率、调制深度和反馈率。主要用于特殊声音处理场合,要慎重使用。对不同声源发生的声音进行处理。延迟时间:Delay:3-35ms会产生“梳状滤波器”效应,就是Flange效果35-50ms会产生Chorus合唱效果。超过50ms会产生Echoes回声效果

对音源信号进行低频调制(AM、FM)可处理成为颤音效果。混响时间:0.5秒太少:声音干而单薄1.9秒适用语言:清晰度高,声音干净,但音乐不来满1.2秒适用音乐:声音满暖,丰满,有气魄,有空间感和浓度感,生动而明亮2秒过多:声音浑浊,有回音,嗡嗡声和遥远感听感与声压级的关系音量小时:声音无力,单薄,元动态感,低音、高音不足音量适中:声音自然,清晰,柔和,丰满园润音量太大时:声音丰满有力,有动态,但不柔和,声音较硬有的专门设有为人声、打击乐等特定声源制造效果。

人的声音和乐器的声音非常不同,录音过程中如果用声音频谱显示,频谱分布大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为音源部分主要是由声带发出,是人声的主要部分,声带声音的变化会使录音的效果产生质的变化,第二部分是唇齿发出的声音。第三部分是主要以鼻腔发出的声音。当然人类还有很多腔体发出声音,但在录音过程中,这三部分比较重要。

经过科学的验证在录音过程中录音均衡器很容易将这三个部分分出。人类色声音500Hz左右是鼻腔的范围,在1000~3400Hz的微调可以是人的声音变得比较亮或黯淡。但一般在调整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的利用监听音箱,保持适度的原则,否则会失真。6~16KHz

是人的牙齿和嘴唇发出的声音,这音段有时会有乐器的声音掺入,所以调节过程中尽量避免影响到乐音,和上面的参数调节一样,始终保持质变和量变的原则。

音频编辑软件也是声音录制过程中很主要的,在众多的软件中有着巨大的相似性,千变万化的功能界面,看似很复杂但如果了解其工作的原理、作用及操作,不是很难掌握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电影录音】相关文章:

录音棚录音流程范文06-21

英语录音06-15

英语录音料05-15

整理录音范文05-20

录音艺术论文提纲09-02

录音艺术论文范文05-13

录音技术3范文05-21

录音技术2范文05-21

根据录音整理范文05-30

课文录音文字范文06-03

上一篇:运行压力下一篇:经腹输卵管结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