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绘画的个性与共性

2022-09-13

“中国画”简称“国画”, “西方绘画艺术”简称“西画”都是在特有的历史、地理、文化、绘画工具、材料等条件下产生的又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所形成的独有艺术体系。

“中国画与西洋画在原始时期的表现方法是基本雷同的, 都是以线条勾取物象轮廓作为绘画的基本技法, 儿童与原始人都是对实物进行抽象和概括, 画出来的是一张实物的轮廓图。中国画与西洋画在线的运用上有一个相同、发展、分道扬镳的过程。由于历史、地理、文化诸种原因, 使线条在中西绘画应用中有很大的不同”。

社会的进步促使了中西美术走向融合, 发展到现在中西方艺术已经不可以简单的用历史, 地理, 文化等来区分, 这种新的世纪发展使中西方绘画艺术出现了新的创作环境。但又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 中西绘画艺术的这种从古代向近代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 也影响了当代的中西绘画。

1 中西方绘画的不同发展方向

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具有艺术本身所独有特殊的地方, 艺术本身讲究个性, 这也是一种艺术门类存在的重要依据和源泉。艺术是因为各个门类的不同风格给与我们不同的精神享受。比如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 他们的存在是建立在彼此的特点之上的。

因此如何保持绘画风格特点不被其他门类艺术, 尤其是西画吞并就成了棘手的问题。“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促进中国画的再发展, 然而面对如何与西方绘画艺术相结合的问题, 却很少有人从理论上加以完善, 因此才造成许多近代中国画家在具体实施中出现了艺术思维的混乱, 更谈不上结合的尽善尽美”。

1.1 中西绘画的差异

保持艺术的独特性是各个艺术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 中西方绘画终归是有差异的。中西绘画艺术在发展过程中经过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思想产生了中西绘画的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虽然经济文化日趋走向融合, 但中西方绘画经过长期历史、地理、人文文化的不同发展, 使得中西绘画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中国绘画是以哲学、儒家思想为基础重在意境;而西方绘画是偏于科学。像达·芬奇的人体黄金分割的比例图, 人体解剖图等, 是比较重视写实的。中国当前虽经历了改革浪潮的洗礼, 但思维上的差异与西方是明显的, 而意识形态又是左右着艺术发展方向的重要思想, 使得中西绘画虽然发展到一定程度, 但还是有差异性的。

1.2 保持自身优势优点反对盲目“结合”

“结合”就像传染病, 当然它有有利的一面, 但盲目相信“中西结合”只会吃到嫁接的苦果。“中国画的‘中西结合’说起来简单, 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如果不能将如何‘结合’的理论问题阐述清楚, 那么所谓的‘中西结合’必然走向盲目。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必须从理论上进行深入地研究, 否则中国画的‘中西结合’, 不仅不能促进中国画的发展, 连中国画固有的传统与笔墨艺术也丢失了, 同时也会给中国画家带来无奈的困惑与误导”。

中西方绘画毕竟经历了上千年的分割, 这两个文化体系各有利弊, 不了解这一点就不可能正确认识“中西结合”的理论问题。说白了就是走自己的路, 坚持发展, 保持优点, 排除外在影响。可以看到中国境内大小打着“中西结合”的幌子的有成千上万, 却不知毁了中国艺术的就是其中的大部分人。艺术发展跟随人类史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一定要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 好的艺术形式是学习为我所用这样才能保持此行艺术的旺盛生命力。

2 中西绘画的相互融合

前面已经提到艺术的融合也是艺术的生存发展之路, 一项优秀的艺术不会一成不变, 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不断的融合发展, 发展再融合。绘画是人类智慧和区别于兽禽的特征之一, 从古至今他随着人类史就一直在相互交融发展, 而形成了现在的各式的艺术门类。可以说艺术要发展就要学会学习, 即博众家之所长, 也就是“融合”。

2.1 历史、地理、文化、材料等客观存在的融合

科技发展的今天, 由于交通、通讯等手段的发达与多样化艺术也进入了高速公路, 拉进了世界之间的距离也拉进了不同艺术之间的空间。

科技的发达对中西绘画所带来的影响是空前的:近现代历史的统一, 地理也已不能给艺术造成隔离, 文化正渐渐同化, 材料早已不是区分绘画门类的要素, 例如有些画家已开始在西画中加入水墨原料, 而在国画中加入西画的笔法……以上种种可以看出中西方绘画艺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 是不可逆的。

2.2 艺术家对艺术主观意识的融合

人类要发展就要相互交流学习, 艺术也不可能例外, 艺术家们也肯定注意到了这一点。形式上的融合离不开意识, 艺术家应当从意识上对中西绘画有正确的认识, 重视融合学习对方的艺术。生活在当代就要用当代的生活方式生存, 艺术品要具有当代性质、特点, 艺术家应做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艺术上的融合不代表对外来艺术形式的盲从, 也不代表对自身艺术形式的摒弃, 这种艺术上的变革强烈需要有清醒头脑的艺术家的支持和领导, 这取决于一位艺术家长期的修养和学习。

3 结语

事物的发展无外乎主观与客观, 当代社会趋势等客观原因和艺术家主观意识作用下无论是形式还是材料的融合现实是决定好的;当代社会发展需要融合, 中西方绘画的融合是必要的是符合历史轨迹。

中西绘画其实不存在优劣的比较, 但是当代出现的一些崇洋媚外的艺术形式带来十分恶劣的影响。因此, 处在这种文化冲突不断的环境中, 我们更应该提高文化的自觉意识, 善于吸收外民族的优秀部分,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不能无选择的吸入和交流。

总的来说, 我个人不排斥艺术的融合, 不排斥任何一种优秀的艺术门类。但我坚持保留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他们是有生命力的, 有着悠长的历史的底蕴, 他们会为我们的艺术发展提供好的历史基础。但中西绘画的融合、共同发展是必然的, 一定不是茫然。在当下我们怎样在这丰富的历史基础上加上外来文化, 怎样使我们的艺术更加灿烂, 这就需要我们一起努力研究。相信中国绘画艺术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摘要:现今, 历史和社会进步使中西美术走向了融合, 中西方艺术已经不可以简单的用历史、地理、文化等来区分, 这种新世纪的变化使中西艺术出现了新的创作景观。又由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现实境况, 中西艺术的这种从古代向近代的变化展示了不同的艺术形式。中西绘画要有融合, 在融合的基础上不被吞并, 又要有好的发展。这两点都是艺术存在发展的先决条件。

关键词:中西绘画,中西结合,融合,区别

参考文献

[1] 郑秋萍.试论中西绘画中的线条之美[J].新农民.农村教育, 2009 (7) .

[2] 范瑞华.在中西哲学“方法论”的基础上研究“中西结合”问题[EB/OL].范瑞华三象水墨艺术网.

[3] http://www.fanruihua.com/papers/P019.asp.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试论环保草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策略——以怒江建坝事件为例下一篇:浅谈人文社会科学中术语翻译的规范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