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2-09-1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 大学生思想也随之有了巨大的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民族地区高校学生, 对本民族优秀文化具有开拓、继承作用, 必须重视其思想政治教育。

一、信息技术下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问题

(一) 文化传播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 如书面文本传播、口口相传、生活习惯传承等, 已经不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1], 文化的传播形式越来越丰富, 呈现形式也具有多样化、形象化, 例如, 传统村落、宗教场所、特色饮食、独有礼仪等有形的呈现形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生活价值观等无形的呈现形式[2]。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云数据、物联网的出现, 打破了文化传播的时空限制, 实现了不同国家, 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 越来越多的外国文化涌入到中国, 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 例如, 圣诞节、情人节等。同时也拓宽了学者的视野, 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参考。

(二) 网络环境方面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 网络技术不断发展, 智能手机、电脑等网络工具成为了大学生必备物品, 高校学生的教学不再局限于教师和学生的面对面讲授, 尤其是思想政治等教学, 很多通过网络授课。据笔者对民族地区思想政治学习情况调查发现, 高校学生不再仅仅通过教师讲授这一单一渠道获取知识, 而是通过网络查询所需知识, 例如, 论坛、贴吧、微博、微信等平台或其它教育网站等。虽然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 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朝着多元化发展, 但是分散化的信息获取渠道会弱化思想教育工作, 同时会对学生思想造成一定影响, 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观念及核心素养的形成[3]。此外, 网络信息具有多元性、开放性的特征, 使得学生获取信息渠道难以掌控, 信息内容也各式各样, 增加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另外, 开放性的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获取利用, 对人们造成一定的损害。

(三)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的问题

信息化环境下, 数据信息对各行各业的科学化决策具有重大的影响, 是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信息处理的水平高低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否能完美实现, 只有掌握真实、完整、精确的信息, 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处理, 才能出现合理、正确、科学的决策结果, 才能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判断, 并使其具有准确性、全面性[4]。据笔者长期调查分析发现, 不同民族地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队伍建设及教学设施配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其差异化的原因包括:首先, 民族地区教师思想守旧, 多数教师喜欢统一集中教学, 思想观念不符合现代化教育改革要求, 进行整治教育时是通过班会等老套形式;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信息水平不高, 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技能, 获取信息能力有限, 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统一培训, 导致有些教师不会使用互联网;再次,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没有创新, 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也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 某些民族地区相对较远, 经济比较落后, 信息技术发展也比较缓慢。

二、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运用途径

(一) 结合信息技术,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念

在长期奋斗实践中, 民族地区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渊源, 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优良传统和风俗习惯。例如, 壮族的“三月三”文化, 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王节”文化和傣族的“泼水节”等,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网络信息具有舆论影响面广、散布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面对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新考验、新情况,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及时创新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 传播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教育理念[5]。同时发挥信息互联功能, 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效性和创新性。

例如, 通过网络组织学生学习优良传统活动, 让学生了解各地传统文化, 增强思想政治知识学习的直观性和可视性;建立校园网站、论坛, 宣扬红色文化, 为弘扬和学习红色文化创造良好的信息学习环境, 发挥网络的育人功能;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引导学校网络文化健康发展, 掌握网络舆论的主动权,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二) 因材施教, 制定合理化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开展高校思想状况调查和研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信息技术, 对信息进行类比分析, 帮助掌握大学生思想状况, 掌握大学生心理成长的状态, 从而更好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为学生健康发展和成长提供指引。同时根据学生思想政治学习情况, 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信息背景下,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首先, 要收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数据信息。通过提炼、分析、研究数据信息, 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和思想动态, 为制定个性化、科学化、多元化教学方案奠定基础;其次, 改变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在大学校园加入计算机网络技术, 使其网络化和数据化, 已经成为学校改革发展的趋势。民族地区也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结合学校自身特色, 建立移动网络教学客户端, 推广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平台。利用信息技术, 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教学效率, 并及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此外, 根据不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 “私人定制”学习方案。

(三) 立德树人, 建设优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是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关键, 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民族地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加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教育工作队伍需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具有正确的政治信仰, 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要建设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首先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需提高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识, 使其深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能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教育本质上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范围、时间。同时, 要让教师了解怎样培养具有思想道德修养的人, 引导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和追求, 从而健康发展;其次, 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观念。根据当下新形势、新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利用新技术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转变传统思想观念, 提高思想认识, 有效实现立德树人。

三、总结语

当今时代下, 民族地区学生既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和心理素质, 又具有新时代大学生特点, 使其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的特征。因此,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对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 也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结合信息技术, 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理念;因材施教, 制定合理化教学方案;立德树人, 建设优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 都能加强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本文根据当下网络技术在发展和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 分析了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面临的各种问题, 首先是文化传播方面, 传统的文化传播形式, 不能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其次网络环境方面, 虽然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渠道对学生学习有帮助, 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后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方面, 教育理念、教育队伍建设及教学设施配备等, 都会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的判断。此外, 针对以上问题, 探讨了信息技术在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运用途径。

关键词:信息技术,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王璐.信息化视阈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6, 14 (1) :130-133.

[2] 罗宏炜.浅议加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的意义[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3) :6-7.

[3] 刘姣凤, 陈凯敏.大数据时代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西昌学院为例[J].文教资料, 2018 (21) :158-159.

[4] 廖青清.民族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多维一体”教学模式的实践运用——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3 (3) :62-66.

[5] 杨玉华.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J].科教文汇, 2018 (7)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硬质炭黑850℃空气预热器技术研究下一篇:关于机电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