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45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2022-09-10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床上以喘憋为主要特征, 反复发作或长期不愈易致哮喘。目前多以解除呼吸道阻塞, 改善通气, 控制喘憋为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 符合诸福棠主编的《实用儿科学》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49例, 女41例, 患儿年龄2~18个月岁。全部病例除外先天性心脏病、心衰、呼衰, 支气管异物、先天性支气管狭窄等疾病。

1.2 分组

入选的90例患儿根据入选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5例。男49例, 女41例, 年龄 (9.1±1.2) 岁, 病程 (2.77±0.9) 年, 2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平均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3 治疗方法

2组均采用抗炎、镇静、平喘, 必要时吸氧、吸痰等综合治疗。联合用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2.5mg/d, 睡前1次口服;酮替芬0.5mg/次, 2次/d口服;同时雾化吸入布地奈德, 每次1mL (含布地奈德0.5mg) 加生理盐水至2~3mL由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 2次/d, 每次10~15min, 疗程5d (专人操作) 。

1.4 疗效评定[2]

治愈:发热、咳嗽、喘憋消失,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消失, 胸部X线检查正常;好转:体温降低、咳嗽喘憋减少, 气促缓解, 肺部哮鸣音及湿啰音减轻;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及X线检查均无好转或加重者。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 表2)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的喘憋、哮鸣音、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较常见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临床上多采用对症处理[3]。孟鲁司特是一种高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抑制白三烯多肽所产生的气道嗜酸性细胞浸润, 从而减轻气道炎症, 降低血管通透性, 抑制呼吸道平滑肌痉挛, 减轻哮喘症状[4]。布地奈德是是一种非卤化糖皮质激素, 对局部炎症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雾化吸入可减少呼吸道粘膜水肿及粘液分泌, 并收缩气道血管, 缓解患儿喘憋症状。酮替芬为抗组织胺药, 抑制支气管周围黏膜下肥大细胞及血液中嗜酸粒细胞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从而降低支气管的敏感性。本组资料证实, 3种药物联用,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的喘憋、哮鸣音、咳嗽及肺部啰音的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

综上, 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值得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用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的疗效, 进一步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方法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各45例, 2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 联合用药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进行治疗,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2组的疗效及2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3.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 联合用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孟鲁司特、酮替芬加布地奈德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 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孟鲁司特,酮替芬,布地奈德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31~642.

[2] 沈晓明.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65~266.

[3] 孙晓红, 简国江, 张燕丽, 等.孟鲁司特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观察[J].儿科药学杂志, 2010, 16 (1) :27~28.

[4] 刘茂花.特布他林、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4) :48~4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青少年艺术比赛网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下一篇:数字化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