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现象看本质——谈如何通过测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质的评价

2022-09-14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 如何落实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既包括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的调整,又包括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测试是一项较为传统的评价方式, 将学生平时的表现视作一种表面现象,将师生间的距离视作一堵无形的高墙, 那么,测试即是帮助教师穿过高墙,揭开表面现象而看清学生学习本质的重要手段。但测试又是一把“双刃剑”,它极易将教育的实质转化为“应试教育”,因此,掌控好测试这种评价工具,合理利用数学测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是初中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重要任务。

1测试的主要形式

在教育实践中,测试具有很多种形式,但并非每一种形式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准确评价。传统意义上的测试是教师出题, 学生答题,但在新课改要求和“三维目标”的统领下,这种测试形式显然不能满足当前的教育需求。因此, 结合实际制定多种测试方案,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按形式划分,测试具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课堂测试,即在一节课的每一阶段都进行一次测试, 最后在课堂总结时进行最后的测试。这种测试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教师快速调整教学思路和策略;二是阶段性测试,即以一周或15天为单位,对学生在阶段内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方式的优势在于教师能够进行充分的准备, 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测试。

此外,按内容划分,测试还具有问题测试和书面测试两种形式。其中,问题测试主要适用于课堂,其优势在于能够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测试评价;而书面测试则是将题目打印成试卷,让学生答题,这是目前我国教育界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试形式[1]。

2用课堂测试揭示学习的本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导入测试应结合课堂教学的进度,把握好测试的切入点,在教学每一个知识点后进行测试,只有这样, 才能切实发挥测试的作用。

以《解一元一次方程》一课为例。

首先,提炼任务目标:第一,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第二,让学生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第三,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技巧。

其次,展开教学过程,并逐步导入测试。

第一阶段,阐述一元一次方程后导入第一个测试:在纸上写出你认为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写完后交小组长,由小组长统一交给老师。

第二阶段,讲解完等式后导入第二个测试:解一元一次方程 (板书 ):3(x+9)=4(x-2),边解题边思考什么是“等式”,并将等式的基本性质列于题后。

第三阶段,在课堂总结时导入第三个测试(板书):在学校最近几周安排的植树活动中, 本班每个同学每天可以种10棵树,一共利用了2个周六,且植树成活率为90%,活动结束后,据统计总共成活了900棵树,请问:本班一共有多少同学参与了周六的植树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本课学习内容,在5分钟内解答。

综上所述,课堂测试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只有将测试与课题联系起来,才能切实发挥测试的评价功效。因此, 把握好测试的切入点,让测试既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能够对学生的所学进行很好的评价,是教师的重要责任。但这也涉及到了一个前提,即需要教师在课前进行细致的备课,确立各项教学目标,否则,缺乏合理规划的课堂测试势必会打乱课堂进度,削弱课堂教学质量。

3阶段性测试,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媒介

阶段性测试是针对教材里的一章、一节或是数个课时所制定的以一周或半月为单位而进行的测试。阶段性测试的主旨在 于评价学生在阶段内的学习情况,包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乃至建模等等。通过阶段性测试,教师可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根据学生测试成绩的变化评估阶段内的教学质量,从而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开展阶段性测试需要结合教材的内容,教师需要完全透彻的了解教材中每一章、一节的目标指向,同时需要了解章、节的基本结构,即由浅至深,循环渐进的特点,并制定不同的测试方案[2]。

例如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教材上册第五章———《走进图形世界》,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课时划分。本章共分为四个小节,每节两个课时,加上活动课和小结与思考,共计10个课时。那么,教师就应当在本章教学过程中进行5次测试。一是测试“丰富的图形世界”(2课时);二是测试“图形的变化”(2课时);三是测试“展开与折叠”(2课时);四是测试“从三个方向看”(2课时);五是对本章总结测试。照此计算,教师需要每两天进行一次测试,但鉴于如此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因此, 在实践中教师可考虑将两个小节合并测试,如此,则变成了每周测试一次,笔者认为,这更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4结语

数学测试的核心在于对时间和测试方法的掌控,在实践中, 教师应加强备课力度,确保不会将一堂课拆解的支离破碎。这需要教师提前将每一课的内容、知识结构和任务目标等全面确立出来,同时拟定测试方法,如问题的类型、测试题的内容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测试的功效,进而,也才能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在教育实践中,数学测试是把“双刃剑”,它极易将教育的实质转化为“应试教育”,但同时又能够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合理利用数学测试,让教学过程成为测试、评价、调整策略和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是数学教师的重要责任。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测试,评价,现象,本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初中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下一篇:手足口病重症患儿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