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整合理论视角下的许渊冲唐诗英译——基于ICTCLAS2013的案例分析

2022-09-10

1引言

诗歌意义是诗人在某一特定语境的意图决定,通常包含文化、语言和百科知识背景。翻译既应满足语境中的目标意义,同时兼顾原文的文化和语言特色,全面考量目标语言和源语言的差异。Nida认为译者的主要任务是把一条信息的所有可能的意义都传递给译文读者[1]。翻译不仅是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流,也是译者和读者之间的沟通。王寅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模式,说明现实世界和认知原理部分是互相对应的,而认知原理部分又与翻译过程中的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互相对应,同时它还作用于读者和译者的心理空间,使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读者和译者相互对应,其媒介既 是读者也 是译者自身[2]。

段奡卉指出21世纪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最大特点是各种途径的研究趋向系统化,并开始构建各自的理论体系,呈现出诗学范式、语言学范式及跨文化交际范式的研究方向[3]。只有正确理解唐诗的自然语言,才能达到语用翻译等效。本文选取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部分翻译作品, 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 念整合理 论 , 应用ICTCLAS2013 (Institute of Computing Technology, Chinese Lexical Analysis System) ( 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的自然语言进行案例分析,对其译作进行整合分析,一方面显示了概念整合理论的认知阐释力,另一方面对于古诗词英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范式进行了新的探索。

2概念整合理论与翻译

概念整合理论具有完整的认知框架结构,遵循一套完整灵活的运作机制[4,5]。它的基本运作需要四个心理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在整合过程中,两个输入空间中的成分有选择地投射到整合空间。输入空间和整合空间要满足以下九大原则:整合原则,构造原则,网络原则,解包原则,关联原则,压缩原则,格式完善原则,重要关系最多化原则,重要关系强化原则,接着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的过程,生成输入空间所没有的新创结构。新创结构是由高度抽象的意义在线加工过程形成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语言意义的持续建构过程。

尹富林认为概念整合视角下的翻译既包含原作者、译者、读者,也包括文本所涉及的源语和译语,其中呈现交流沟通、互相转换和相互映射的互动,相互交流时以概念映射为媒介[6]。王斌提出翻译的本质就是整合,翻译的基础是文本,而文本自身就是概念整合的结果。译者翻译的过程是理解和重构文本的过程[7]。译者首先阅读源语,了解其语义结构。译者需要理解原文文字,并从中提炼意象图式,即源语的交际模式。获得此交际模式后, 译者才可把握文本的交际事件图式,即文本在线意义。译者必须在译语中找寻能够反映文本现实意义的意象图式。译语中的意象图式和源语的意象图式可能一致,形似,也可能完全不同。因此译者应将这一意象图式用译语的语义结构来体现,加工并精制成译文。王斌根据概念整合网络的四心理空间运作机制,提出解释翻译的模型有以下四种:简单模型,对等模型,单向模型,双向模型[7]。

翻译的实质是在保持交际事件图式不变的情况下, 整合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之间的关系。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相同是理想的状态。然而在翻译实践中,两者很难一致,于是翻译的归化(domestication)和异化(foreignization)就对应产生。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Witter Bynner的译文是1“The moon goes back to the time of Qin, the wall to the time of Han. And the road our troops are traveling goes back three hundred mils….”[8]许渊冲译为2“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 ”[9]1是异化,2是归化。译者应重视源文本和译文本背后的各自文化,整合两种文化的意向图示。认知的角度来看,王正元认为源文本和译文本的关系不是镜像关系,是基于语言体验的、是以知识结构为概念边缘的认知框架, 文字符号对读者的心智体验具有激活性,译者应再现原文的图式化面貌,并选择恰当的符号去激活读者认知框架概念而产生对文本的理解[10]。

3许渊冲唐诗英译的概念整合

翻译家许渊冲提出“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形美。意美是在翻译时要译出原作的内容美;音美要求有节调,押韵,顺口,好听。形美则是对诗的行数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的要求。三美中最重要的是意美,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11]。在诗歌翻译时,有人主张译成散体诗,但许渊冲主张译为诗体诗:以诗体译诗好比把兰陵美酒换成了白兰地, 虽然酒味不同, 但多少还是酒;以散体译诗就好像把酒换成了白开水。白开水虽然可以解渴,但在人们需要高级精神饮料时, 白开水就不能满足人们的欲望了[12]。他坚持使用相对固定的诗歌形态 ,在长短,对仗,押韵和句数方面努力保持唐诗原文特色,被钱钟书评价为“戴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跳得灵活自如,令人惊奇。”[13]

3.1 简 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只有两个域,一个只有框架,一个只有元素,按此方式整合,所有关系都很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翻译中的对等(equivalence)现象。这种模型一般存在单行诗中,经过ICTCLAS2013进行普通分词, 可以得到以下两个例句“月光/n明/v素/a盘/n”3The plate in moonlight seems to freeze (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许渊冲译)[9]。在3中 ,“The plate inmoonlight”与原诗 中“月光 , 素盘”对 应 , “seems to freeze”与“明”对应 。值得一提的是 ,译者把此处“明”的意义作出精彩的阐释,由“明亮”引申为“寒冷”,并更加传神地加上了“seems to”,表示“貌似”,使得译文的形和意都符合原诗之美。

3.2 对等模型

四个域之间相互映射,组织框架完全一致。比如:“可怜/v九月/t初三/t夜/t, 露/n似/v珍珠/n月/n似/v弓/n。”(白居易《暮江吟》) 4How I love the third night of the ninth moon a glow! The dewdrops look like pearls, the crescent like a bow.(许渊冲译)[9]在这两句诗的概念整合网络中 ,无论是原文还是译文,它们每句构成一个输入空间,这两个输入空间中,都有相似元素,即:人,行为,时间。两个输入空间拥有一致的情感组织框架———人的情感, 可以为各空间元素提供一个拓扑结构和一套组织关系,成为类属空间的框架并投射到整合空间,通过选择投射和角色,变化,时空,因果关键关系的压缩,使四空间相互映射,完成翻译对等模型的建构。审视此处的翻译,意义对等,读音顺口,句子对仗。尤其是在首句译文中加入aglow(通红的)一词,在意义上更贴切原诗之美,在发音上和后半句bow押韵,在形态上使前后句诗味更浓。

3.3 单 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2都有各自的组织框架, 但只有一个投射到整合空间中。以前面王昌龄的《出塞》前两句为例,2The moon still shines on mountain passes as of yore. How many guardsmen of the Great Wall are no more![9]原文“秦/t时/n明月 /n汉/t时/n关/n”和“万 里长征 /n人/n未/d还/v”分别为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输入空间1是意象的罗列,包含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关隘的元素的组织框架; 输入空间2是对于人的角色、行为和结果的描写,包括战士,万里长征,保家卫国,牺牲等元素的组织框架。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有强烈的不对等性和冲突框架,其中前半句为源域,后半句是目标域,是典型的隐喻映射。因此输入空间2关于人的角色,行为,目的和结果的组织框架经过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经由身份,变化,因果,时空,相似性等的关键关系的压缩生成新创结构,最终产生诗歌意义的在线构建。2中符合单向模型的概念整合网络分析,形态上前后两句对仗工整,前句结尾“yore”和后句“more”音节押韵,在意义上,许渊冲用精练的语言yore,pass分别来代秦汉朝代和关隘,用guardsmen(卫士)和Great Wall(长城)来表示战士和万里长征,这样的归化处理,可以更好地激发英语读者的意象图式,但是为了讲究“音,形”之美,而不得不进行增补和修改,加工创造,使得此处和原文意义稍有不同,与译者强调的“意美”原则相悖。

3.4 双 向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相对,同时投射入整合空间,但是两者相互冲突,必须重新整合,这也就为创造新思维提供了渠道。例如“雁/n引/v愁/a心/n去/v,山/n衔/v好/a月/n来/v。”(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5The wild geese 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 The mountains 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 mouths.(许渊冲译 )[14]这两句诗原文和译文分属两个输入空间,是标准的对仗句,前句中每个字都与后句对仗,译文同时做到了意义忠实于原诗,音节上顺口押韵,诗句长短整齐,句子对仗工整。诗句产生两个组织框架, 即景物框架和心理框架,同时映射到类属空间,景物(雁引The wild geese take,山衔The mountains throw), 心理 ( 愁心去take our deep sorrow away, 好月来throw the moon up from their [mountains’]mouths)选择投射到整合空间 ,经历角色 ,变化 ,时空 ,因果 ,相似性关键关系压缩,最后意义构建为“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这两句的精妙之处在于两句都用拟人化手法,前句写雁儿懂得诗人情怀,带走愁心(即流放被贬之愁),并与下句洞庭湖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4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为中国古诗英译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角度和方法,采用ICTCLAS2013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案例进行词法分割, 使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许渊冲部分唐诗英译作品进行案例分析。许渊冲尽可能地表达出原诗的内容,展现出原诗的“三美”,使读者能知之 ,好之 ,乐之 ,而且遵循着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艺术规则,体现着最接近,最自然的原则[15]。概念整合理论可以用来检验诗歌翻译中原文和译文是否满足源语的意象图式和译语的意象图式意义建构的一致性标准。然而,利用该理论视角下的三美论来分析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如文中3.3所述,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综上,本文为语言学结合计算机汉语词性分析软件方法, 开展语料库实证研究指导翻译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的依据, 未来应进一步建立跨学科的诗歌翻译研究分析系统。

摘要:本文运用Fauconnier和Turner等人的概念整合理论,应用ICTCLAS2013(汉语词法分析系统)对唐诗的自然语言进行案例分析,结合翻译家许渊冲先生的部分英文作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为唐诗的英译研究开展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汉语词法分析系统,翻译,许渊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内地工科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研究——以辽宁工业大学为例下一篇:“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