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培训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构建

2022-12-25

新形势下, 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已受到越来越多高校重视, 相较于传统的对贫困生进行实物援助、经济资助、提供勤工俭学岗位等帮扶方式, 对贫困生进行就业能力培养帮扶, 保障每位困难学生都能在毕业前尽快找到满意的工作而实现自力更生, 才是对贫困生长远意义上的帮扶。因此, 转变高校贫困生帮扶工作理念, 构建以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贫困生就业困难的因素

1、客观就业环境的影响

近年来, 全球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经济发展趋缓, 就业总体形势日益严峻。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推进, 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 人才的供需矛盾, 不容乐观的就业实情, 让高校贫困生的就业困难重重。

2、自身贫困因素的制约

首先, 随着求职竞争的日益激烈, 无形之间增加了学生求职的经济成本, 贫困学生因为自身的经济困难, 求职难度不断增加。其次, 由于种种原因, 高校贫困生很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缺乏自信心等, 这些负面的心理因子, 导致贫困生求职过程中经常表现不佳。再次, 经济地位劣势导致的贫困生社会资源的匮乏, 就业资源和渠道更加稀少。最后, 贫困生的综合能力相对处于劣势, 大多数贫困生由家庭条件限制, 从小综合发展十分受限, 就算到了大学, 贫困生除了要完成学业, 还要兼顾勤工俭学, 其综合素质较之有基础的学生仍有一定差距, 这都让贫困生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受挫。

二、校企合作培训对贫困生就业帮扶的原则

本文所谓的“校企合作培训”是指高校和各类型用人单位之间对学生联合培养训练的简称, 希望通过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密切合作, 联合帮扶高校贫困生完成就业目标。校企合作培训对帮扶贫困生就业具有诸多优势, 但也要注重以下原则:

1、就业帮扶的互补互利性

校企合作培训是培养应用型和实践型人才的一种特有的培训途径, 它既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又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大有裨益。在对贫困生进行校企合作培训帮扶的过程中, 高校重点是对贫困生进行理论知识传授、身心关怀、综合能力培养;企业则重点是对贫困生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实习实践、工作推荐落实等。这种互补合作培训, 高校可以减轻困难学生就业指标的压力, 完成人才培养的既定目标, 企业也可以获得人才红利、经济收益、口碑影响力等等, 从而进一步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

2、以生为本政策保障

校企合作培训要以生为本, 始终做到对贫困生的持续关心和帮扶, 要有一定的政策保证。高校和合作企业要出台相关文件, 保证校企合作的可靠性;同时, 双方还要协调贫困生的学业和培训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冲突等问题, 如出台以企业培训课程置换学校相关课程学分的“学分置换”政策等, 完善的校企合作培训政策是不可或缺的贫困生就业帮扶的制度保障。

3、精准帮扶注重质量

校企合作培训帮扶贫困生就业可以实现帮扶的精准性和个性化定制, 节约传统贫困生求职过程中信息搜集、迷茫抉择、面试奔波等时间和经济成本, 它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实现贫困生求职目标制定、求职技能培训、用人单位对接的高效定制, 能显著提高贫困生的就业帮扶质量和效率, 可以满足不足贫困生的就业需求, 实现就业的私人订制。

4、加强沟通强化监督

在校企合作培训帮扶贫困生就业的过程中, 会出现各类各样的问题, 因此, 建立贫困生校企合作就业帮扶档案, 加强彼此沟通合作, 加强高校对贫困生校内外学习情况的掌控, 监督合作企业的培训质量, 保护好贫困生的切身利益等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校企合作培训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构建

1、三个主体

基于校企合作培训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要牢牢把握高校、贫困学生和合作企业这三个主体, 而高校又是这三个主体的中心和纽带。一方面, 相对贫困生个人的甄别优劣企业能力和影响力而言, 高校在审核社会企业, 开源合作单位方面具有更大优势;另一方面, 相较合作企业而言, 高校在对贫困学生的了解、管理、掌控方面更有经验和优势。因此, 发挥高校的主体纽带作用, 做好贫困生求职和企业培训的桥梁至关重要, 这也是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的基础。

2、三个主导

在该模式中, 为了充分发挥三个主体的功能, 三个主导应用而生。高校主导贫困学生信息和企业信息的提供, 协助贫困生和企业之间完成精准帮扶匹配;同时, 高校在建立贫困生帮扶档案, 制定相关保障政策, 履行监督职责等方面应发挥主要作用。企业应在帮扶学生完成求职能力评测、制定就业规划、就业能力培训、就业落实和后续服务等方面应发挥主导作用。贫困学生应在信息反馈、诚信建设、企业考评、经验分享、宣传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目前, 市面上的校企合作培训基本是有偿的, 针对贫困生就业帮扶而言, 可以采取通过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降低合作单位对贫困生就业帮扶的收费标准;还可以采取高校对贫困生就业帮扶适度补贴以及贫困学生就业后分期付款偿还培训费用等方式妥善应对培训过程中的费用问题。此外, 高校要建立学生帮扶及诚信档案, 保证学生培训质量, 确保学生完成就业, 提醒学生能按时还款, 保证企业的利益等, 以便更好地实现该模式的长久发展。

3、一个模式平台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 基于校企合作培训视角下的高校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也要进行以校企合作高校信息平台、企业培训就业平台和贫困生追踪反馈等为主的信息化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平台建设。

摘要:现行高校贫困生帮扶模式存在一定不足之处, 构建以提升贫困生就业能力为核心的高校贫困生资助与就业帮扶一体化新模式势在必行。以学校为纽带, 搭建贫困生和合作企业之间的就业技能培训的平台, 发挥学校、企业、学生在就业帮扶模式构建中的不同作用, 形成基于校企合作培训帮扶贫困生就业的新模式, 无疑为解决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带来新思路。

关键词:校企合作,贫困生,就业帮扶,模式构建

参考文献

[1] 陈琢.贫困生资助工作与就业援助一体化模式构建的思考——基于校企合作的视角[J].品牌, 2014, 06:89-90.

[2]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 2013.

[3] 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上的讲话[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1:5-7+24.

[4] 孙泽平, 田书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置换脱产培训[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 11:147-15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贫困大学生人格塑造与幸福感论文下一篇:低影响开发对污染负荷削减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