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裁判考试复习题

2022-10-25

第一篇:田径裁判考试复习题

田径一级裁判考试题

单位: 专业: 姓名: 注:

1、共180分钟,总分100

2、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签名 得分

一、是非题(每题1分,共20分)对划(+)错话(-)

(+)1.跳高运动员在决定名次赛时创造的成绩应成为正式比赛的成绩。 (-)2.跳远运动员在起跳线延长线的后面起跳,应判其为试跳失败。 (-)3.跳高、撑杆跳高每次试跳的时限均为1.5分钟。 (+)4.径赛距离应从起跑线的后沿丈量至终点线的后沿。

(-)5.发令员未鸣枪运动员抢跑,召回发令员应立即鸣枪召回运动员。 (+)6.在竞走比赛中,同一国家的2名裁判员不能判罚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7.裁判长对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可以出示黄、红牌。 (+)8.全能裁判长如果认为原分组不合理,有权重新分组。

(-)9.放置栏架时,栏架的栏板后沿应与跑道上放置栏架的标志重合。 (+)10.障碍跑各栏架之间的距离约为一圈标准长度的五分之一。

(+)11.铁饼比赛运动员持饼旋转时,脚底蹭着后半圈铁圈上沿,应判为失败。

(-)12.在全能项目比赛中,只剩下一名运动员,为了创造跳高单项全国记录,运动员要求下一个高度升2厘米,跳高主裁判同意了该运动员要求。

(-)13.某运动会男子三级跳远,第一轮有4人分别跳出15.60米、15.74米、15.68米及15.88米,原记录为15.54米;第二轮另一名运动员也跳出了15.88米,均应承认为创记录。

(+)14.男子1500米比赛弯道跑时,35号运动员挤撞了86号运动员,致86号运动员踏进里道分道线,可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该取消86号运动员的录取资格,但所创新记录不予承认。

(-)15.某代表队教练员对取消本队竞走运动员比赛资格不服,赛后立即向大会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诉,仲裁委员会在观看录象后,慎重作出了判决。

(-)16.当径赛某项、某赛次中的一组或几组因故无全自动计时成绩时,应将该项所有组的手计时成绩作为正式成绩公布。

(-)17.当某对运动员在长跑时,其本队的教练员为其加油陪跑,径赛裁判长应根据检查主裁判报告取消该运动员的录取资格。

(-)18.三级跳远比赛时,某运动员因参加100米比赛,请假离开三级跳远比赛场地,返回时,该运动员的试跳顺序刚过,但未错过该轮次,裁判长准其不按原试跳顺序补跳一次。

(-)19.技术官员在各项比赛结束后,应在成绩单上签名。 (+)20.裁判员根据运动员赛前递交的计划,已调整好撑杆跳高架位置后,如运动员要求重新调整架子位置应是允许的。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20分)

1. 田径比赛应分别任命(径赛)(田赛)(全能)(外场)和(检录)裁判长。 2. 技术代表决定田赛项目的(及格标准)和有关径赛项目的(分组、赛次与录取)原则。

3. 发令前发令员应确认(计时员)(裁判员)(终点摄影裁判员)和(风速测量员)已准备就绪。

4. 使用常规抢道线(非终点直道)的径赛有(4×400接力)、(800米)和超过12人分2组起跑的(5000米)(10000米)。

5. 径赛运动员在若干赛次的比赛中,(所有运动员)必须参加,并通过所有赛次,取得(进入下一赛次的比赛)。

6.(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200)米和(4×400)米接力的第一棒]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

7. 田赛远度项目的运动员超过8人时,应允许每人试跳(掷)3次,(有效成绩进入)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掷)3次,其顺序与他们前3次试跳(掷)后的(相反)。 8. 3000米障碍比赛,共设(35)个障碍,全程运动员要跃过(7)次水池和(28)次栏架。

9. 助理发令员应检查运动员参赛的(项目)(组次)和(道次和号码)是否正确。 10.径赛各项比赛出现(任何犯规)的情况,检查员应(摇黄旗)示意。

11.200米比赛中,应从(第一名运动员)进入直道时开始测定风速,测定时间为(10秒)。

12.竞走是运动员与地面保持(接触)连续向前迈进的过程。没有(人眼)可见的(腾空)。

13.室内标准田径场,周长为(200)米,直道的分道最多为(8)条,至少为(6)条,弯道的分道至少应为(4)条,最多为(6)条。

四、填表题(每题5分,共20分) 1.径赛项目全自动电子计时成绩为; 项目 场地 读判成绩 记录成绩为

10000米及10000米以下 场内 ( 1/100秒) ( 1/100秒 ) 10000米以上 场内 ( 1/10秒 ) ( 1/10秒 ) 部分或全部在场 场内外 ( 1/100秒) ( 整秒 ) 2.以下是3名十项全能运动员的成绩得分表,请田入名次: 运 动

员 100米 跳

远 铅 球 跳 高 400米 110米栏 铁 饼 撑杆跳高 标 枪 1500米 总 分 名 次 甲 756 815 692 820 693 756 764 716 787 713 7512 1 乙 766 802 655 847 767 806 679 785 700 705 7512 3 丙 765 821 640 880 711 805 690 799 689 712 7512 2

3.判定标枪比赛的成绩与名次: 运动员 决赛 成绩 名次 备注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A × 41.27 40.91 48.84 41.33 48.90 48.90 6 B 39.83 × 48.79 × 49.83 49.61 49.83 3 49.23 C 40.95 × 48.79 48.95 × × 48.95 5 D 46.01 50.21 51.10 46.90 49.56 51.35 51.35 1 50.21 E × × 47.66 49.61 48.50 49.83 49.83 4 48.50 F 51.35 × × 51.10 × × 51.35 2 51.10

4.全能比赛与单项比赛在以下几方面规则上有何不同; 方面 单项 全能

起跑 以组为单位,第一次起跑犯规,无论是谁都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以人为单位,两次起跑犯规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风速 超出2米/秒,破纪录不予承认 超出4米/秒, 破纪录不予承认 高度项目

最后1人时限:跳高3分钟;撑竿跳高5分钟

升高计划递增跳高不少于2公分,撑竿跳高不少于5公分,只剩最后一名获胜者时,提升高度须征求本人意见 最后1人的时限:跳高2分钟

撑竿跳高3分钟

2、升高计划始终不变,跳高每轮提升高度均为3公分,撑竿跳高每轮提升高度均为10公分,只剩最后一名运动员时,也须按升高计划执行。

远度项目 只有8人或不足8人,每人有6次试跳(掷)机会;超过8人每人有3次机会,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可再有3次试跳(掷)机会 每名运动员只有三次试跳(掷)机会 名次判定 以决赛成绩排定名次 以各单项得分之和排定名次

五、问答题(共30分)

1.在田赛和全能项目比赛中,如果出现成绩相等,如何决定名次?(10分) 答: 1.田赛项目:

(1)跳高及撑杆跳高项目

①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中,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②如成绩仍相等,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③如成绩仍相等:如涉及第1名时,则令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在其造成成绩相等的失败高度中的最底高度上,每人再试跳1次。如仍不能判定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公分,撑杆跳高为5公分,他们应在每个高度上试跳1次,直到决出名次为止。决定名次的试跳中,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如涉及其它名次时,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名次并列。

(2)在以远度判定成绩的田赛项目中,如成绩相等,应以其次优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相等,则以第三较优成绩判定,依次类推。如仍相等,并涉及第1名者,则令相等的运动员,按原比赛顺序,进行新一轮试跳(掷),直至决出第1名为止。

每名运动员应以最好一次试跳(掷)成绩,包括第1名成绩相等决定名次赛时的成绩,作为最后决定成绩。 2.全能项目:

(1)总积分最多者获胜。

(2)倘若成绩相等,则以在较多单项中得分多者为优胜。如仍不能决定,则以任何一个单项得分最高者为优胜。此法适用于比赛中任何名次的成绩相等情况。

2.按规则试把径赛的单个分道项目四个赛次编排和录取程序及方法按顺序填入下列简明表(20分)

赛次 编排和录取程序及方法(按顺序填)

收到运动员报名表(预赛) 1.按报名成绩排序,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2.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就近成绩较差的原则进行调整 3.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4.抽签排定道次(8条分道随意抽) 5.编制预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预赛成绩(次赛) 1. 收到预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然后替补成绩排序)

2. 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3. 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排列位置就近对等的原则进行调整 4. 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5. 抽签排定道次(每组排序前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3,4,5,6道,每组排序后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1,2,7,8道) 6. 编制次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次赛成绩(复赛) 1.收到复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然后替补成绩排序)

2.采用“蛇形分布”法排列分组

3.如有同组同单元的运动员按排列位置就近对等的原则进行调整 4.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组次

5.抽签排定道次(每组排序前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3,4,5,6道,每组排序后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1,2,7,8道) 6.编制复赛分组检录表

收到运动员复赛成绩(决赛) 1.收到决赛成绩后,根据规则规定的检录方法名次加成绩录取和排序(各组第一名按成绩排序,第二名按成绩排序,再第三名按成绩排序,再第四名按成绩排序)编组

2. 在技术代表或委拖人监督下进行抽签排定道次(排序前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3,4,5,6道,排序后4位运动员抽签排定1,2,7,8道) 3.编制决赛分组检录表

第二篇:田径裁判二级理论考试题(定稿)

2008年广州体育学院田径二级裁判员等级培训考试

系 级 班

一、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接力比赛时,把运动员引导到相应的接力区,并把运动员和检录单交接力区检查裁判员的工作应由: 。

A第二次检录裁判员 B第一次检录裁判员 C 检查裁判员 D 助理发令员

2. 在塑胶跑道上举行的比赛,鞋钉在鞋掌或鞋跟外突出的部分,其长度不得超过____毫米。

A 8 B 9 C 10 D 11 3. 径赛运动员的小号码布应贴置在运动员的 。

A 髋外侧 B有摄像的髋外侧 C 大腿前外侧 D胸前 4. 鞋掌和鞋跟的构造至多可安装 枚鞋钉。

A 9 B 10 C 11 D 12 5. 对全能比赛的进程具有裁判权。他还对全能中各单项比赛的进程具有裁判权。

A 检录裁判长 B 径赛裁判长 C 田赛裁判长 D 全能裁判长

6. 如抗议涉及某项目比赛的成绩和进程。则应在正式宣告该项目成绩后的 内提出。

A 30分钟 B 40分钟 C 50分钟 D 60分钟

7. 径赛项目的比赛,是在径赛裁判长统一领导下,由_______等裁判小组密切配合和共同协作完成的。

A 发令,计时,终点,检查, B 计圈员,高跳裁判,宣传,远跳裁判,风速. C 检录,径赛,计时,终点,田赛, D 风速,发令,计时,终点,编排记录, 8. 弯道起跑时,应将起跑器安装在 。

A 跑道左侧 B 跑道右侧 C 跑道中间 D 任意位置

9. 4×400米接力跑的第

3、4棒运动员,应在指定裁判员的指挥下,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的先后顺序( )排列各自的接棒位置。 A 跑完至200米起点 B 距终点50米 C 进入最后一个弯道D 进入最后直道 10. 运动员跑至最后一圈是,应以铃声作为信号通知( )

A 领先运动员 B 每位运动员 C 脱圈运动员 D未脱圈运动员 11. 以下哪种标志线宽度不在田径场使用的( )

A 1厘米 B 3厘米 C 5厘米 D 7厘米 12. 接力比赛时运动员在自己分道内可用何物品做标志物?( )

A 粉笔 B 鞋子 C 大会提供标志物 D胶布 13. 全能运动员在一项比赛结束后到下一项比赛开始至少应有( )分钟。

A 30分钟 B 45分钟 C 60分钟 D 90分钟

14. 200米及200米以下的各项径赛,各赛次之间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分钟。

A.35 B.40 C.45 D.50 15. 铅球落地区标志线的宽度为 。

A、5厘米 B、3厘米 C、4厘米 D、6厘米 16. 发令的最佳位置是:(

)

A、能够清楚地看到运动员、计时员的活动; B、能使自己的活动被计时员看到; C、声音能均等地传至运动员。 D、包括A、B和C 17. 检查裁判员发现违反规则时的工作步骤:( )

A、(1)看准道和号;(2)作标记;(3)摇旗;(4)填写报告表。 B、(1)摇旗;(2)作标记;(3)看准道和号;(4)填写报告表。

学号 姓名: 成绩: C、(1)作标记;(2)摇旗;(3)看准道和号;(4)填写报告表。

18. 跑道上举行的各项径赛的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 秒,然后进位换算成 秒。

A、1/100 ;1/10 B、1/1000 ;1/100 C、1/10 ;1/10 D 1/1000;1/10 19. 3.大型田径比赛中,男子100米预赛有32名运动员参加,通常应有几个赛次。(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0. 5.全能项目的100米、200米、400米、100米栏和110米栏比赛,每组最好为( ) ,但不得少于( ) 。

A.5人或5人以上;4人 B.5人或5人以上;3人 C.6人或6人以上;5人 D.6人或6人以上;4人

二、 判断题:(对的填“A”,错的填“B”,每题1分,共20分)

1. ( )田径裁判工作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公正准确,谦虚谨慎,团结协作。 2. ( )检录裁判组是在径赛裁判长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3. ( )赛后控制中心裁判组是在检查主裁判的领导下进行工作。 4. ( )对未能按时接受检录的运动员应取消比赛资格。

5. ( )参加全能比赛的运动员,必须参加全部项目的比赛,如其中一个项目没得分,就不能计算总成绩。

6. ( )全能运动员的跳远及投掷项目,每名运动员只能试跳试掷3次。

7. ( )全能比赛在径赛项目中,一名运动员起跑时两次犯规,取消其该项目的比赛资格。 8. ( )全能运动田赛的各项比赛均在赛前由运动员抽签决定。 9. ( )全能运动的800米和1500米跑,应分别把前六项或前九项累积分较多的运动员编排在同一组。

10. ( )在全能跳高项目的比赛中,横杆每轮提升的高度不少于10厘米。 11.( )掷铁饼项目的器械落地区标志线的角度为34.92度。

12.( )推铅球比赛时,运动员开始滑步后,可中止比赛,从前半圈走出,重新开始比赛。 13.( )第三分道外侧分道线属于第四分道。

14.( )女子100米栏比赛时,测量风速的时间为10秒。 15.( )跳高比赛中,运动员在某高度第一次试跳时提出免跳,其后不得在该高度上试跳。 16.( )三级跳远时,运动员第三跳后单脚落地,不应判其犯规,成绩有效。 17.( )推铅球比赛时,运动员在其手腕上缠绕皮条或布带,可以参加比赛。

18.( )在链球比赛时,某运动员试掷的链球挂在挡网上,主裁判可判其重新试掷一次。 19.( )投掷比赛开始后,运动员可在助跑道上进行徒手练习。 20.( )投掷项目的器械落地区标志线不算在落地区范围内。

三、 问答题:(共60分)

1. 请列出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比赛的项目顺序?(5分) 2. 请举出跳远比赛中判为失败的例子?举出7-9例。(10分) 3. 在接力比赛中常见犯规有哪些?试举8-10例说明。(10分) 4. 在田径运动会中,秩序册都包括哪些内容?(10分)

5. 在田赛比赛中,如何根据运动成绩来判定运动员的名次?以跳高为例。(10分) 6. 在田径竞赛编排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原则?(15分)

标准答案

一、

二、 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 11 AB 2 B 12 D 3 C 13 A

4 C 14 C

5 D 15 A

6 A 16 D

7 A 17 A

8 B 18 A

9 A 19 C

10 A 20 C 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1 A 11 A 2 A 12 B 3 B 13 B

4 A 14 A

5 A 15 A

6 A 16 B

7 A 17 A

8 B 18 B

9 A 19 B

10 B 20 A

三、 问答题

1. 请列出男子十项全能和女子七项全能比赛的项目顺序?(5分) 答:男子十项全能比赛项目顺序

第一天:100米、跳远、铅球、跳高、400米

第二天:110米栏、铁饼、撑竿跳高、标枪、1500米 女子七项全能比赛项目顺序

第一天:100米栏、跳高、铅球、200米 第二天:跳远、标枪、800米

2. 请举出跳远比赛中判为失败的例子?举出7-9例。(10分) 答:

1) 超过比赛时限; 2) 有空翻动作;

3) 完成比赛后,向后走出落地区;

4) 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者后面起跳;

5) 在助跑或者跳跃过程中,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外的地面;

6) 在落地过程中出去几落地区以外地面,且触地点比落地区内的落点更靠近起跳线; 7) 在沙台或者橡皮泥台上留下痕迹;

3. 在接力比赛中常见犯规有哪些?试举8-10例说明。(10分) 答: 常见犯规有:

1) 未能在接力区内完成传、接棒; 2) 抛、接棒

3) 有意阻碍他人

4) 掉棒之后阻碍他人(队);

5) 有推动助跑或者其他方法受到帮助的行为; 6) 起跑犯规; 7) 踏上或越过左侧分道线 8) 发生串道

9) 中途离开跑道

10) 未通过抢道线直接进入里道

4. 在田径运动会中,秩序册都包括哪些内容?(10分) 答:秩序册的内容的顺序

1) 竞赛规程

2) 开闭幕式程序

3) 组委会(主席团)名单 4) 大会筹委会和组委会名单 5) 大会工作人员名单 6) 仲裁委员会名单 7) 裁判员名单

8) 各代表队运动员号码对照表

9) 各代表队运动员,工作人员统计表 10) 竞赛日程表

11) 各项竞赛分组表 12) 大会作息时间 13) 大会工作日程表 14) 大会各项须知 15) 田径运动纪录表 16) 竞赛场地平面图

5. 在田赛比赛中,如何根据运动成绩来判定运动员的名次?以跳高为例。(10分) 答:田赛高度项目的名次判定与成绩相等时的处理方法:

a.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然后以个人最好成绩排列名次。 b.按下列规定解决成绩相等:

a)在出现成绩相等的高度上,试跳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b)如成绩仍然相等,则在包括最后跳过的高度在内的全赛中,试跳失败次数较少者名次列前; c)如成绩仍相等,涉及第一名时,则在造成其成绩相等失去了继续试跳权利的最低失败高度上,每人再试跳一次。如有关运动员都跳过或都未跳过而仍不能判定名次,则横杆应提升或降低:跳高为2厘米,撑杆跳高为5厘米。其应在每个高度上只试跳一次,直到分出名次为止。有关运动员必须参加决定名次的每次试跳。

如成绩相等而不涉及第一名时,则运动员的比赛名次并列。

6. 在田径竞赛编排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原则?(15分) 答:需要注意:

(1)按照规则规定,全能项目以及径赛各赛次之间,要保证有最短间隔休息时间。

比赛的最短间隔时间为:

200米及200米以下各项为45分钟; 200米以上至1000米各项为90分钟; 1000米以上各项目不在同一天;

全能各单项间休息30分钟(最后一人结束比赛到下项比赛第一人开始)。

(2)按兼项的一般规律,尽量把相关项目分开编排,以减少兼项冲突。性质相近的项目要注意先后顺序:一般先100米,后200米;先5000米,后10000米;先跳远,后三级跳远等。

(3)在时间允许情况下,尽量照顾到兼项之间的时间间隔。及格赛后间隔一天再进行正式比赛。

(4)不同组别的同一田赛项目,一般不连续安排在同一单元内进行。

(5)不同组别的同一径赛项目,最好衔接进行,如男子100米和女子100米等。短距离径赛项目赛次如果少,最好安排在一天结束。

(6)跨栏项目一般都安排在各单元的第—项,还可排在长距离竞走、跑之后进行。 (7)决赛时预计能破纪录的项目,可分配到各个比赛单元,尽量排在下午,并留出发奖时间。

(8)同一时间不要排两个田赛长投项目。

(9)在进行竞走、长跑时,最好不安捧标枪等长投项目。

(10)撑竿跳高要考虑阳光的照射方向和比赛时间较长,最好安排在上午早些时候进行。 (11)接力比赛项目最好安排在单元最后或下午最后一项进行,以便保证兼项运动员参赛。

(12)在可能的情况下,把较精彩的决赛项目捧在开、闭幕式或节假日里,以满足观众的热情。

(13)田赛项目应防止场地的一端过分集中,另一端空场而冷落观众。

(14)最后一个单元临近结束之前,可考虑安排一项长距离项目或适当减少项目,以便闭幕式宜布团体成绩与发奖。

(15)每单元的比赛,尽量安排得使径赛和田赛同时结束。

第三篇:田径国家二级、三级裁判考试题库

一、 是否题:

1、 跳高运动员的比赛试跳顺序,应抽签排定。(√) 2、 跳高运动员的起跳,采用单脚或双脚起跳均可。(×) 3、 跳高裁判员应做到,比赛前能清楚辩认横杆的下面和前面。放置横杆时,使横杆的各个面始终朝向各自原定放置的方位。(√) 4、 跳高运动员试跳成功后,由横杆下面返回应判为犯规。(×) 5、 跳高比赛时,横杆两端放在横杆托上,横杆的两端离立柱至少有1厘米的空隙。(√) 6、 跳高比赛时,只要起跳腿离地,无论什么情况都应判为试跳失败。(×) 7、 跳高比赛时在只有一名运动员或出现第一名成绩相等之前,每轮之间横杆的升高不得少于2厘米。(√) 8、 在越过横杆之前,身体任何部分触及立柱之间,横杆延长线垂直面以外地面或落地区者应判为试跳失败。(√) 9、 运动员试跳中,倘一脚触及落地区,在试跳成功后而裁判员认为其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判为试跳失败。(√) 10、 某跳高运动员请求在某个高度上免跳后,则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第一名成绩相等。(√) 11、 助跑道和起跳区朝横杆中心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 12、 运动员为有助于各自的助跑和起跳,可用粉笔做标志物画在胶道上。(×) 13、 跳高架在比赛进程中,不应移动,除非裁判长认为该起跳区已不适于比赛,则在任何情况下均可移动。(×) 14、 横杆用木料、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均可,截面呈圆形。(√) 15、 跳高落地区不得小于5*3米。(√) 16、 跳高架立柱与落地区之间至少应有10厘米的间隔。(√) 17、 在跳高比赛时,裁判员通知运动员试跳开始,如无故延误比赛时间超过1分半钟者即判次试跳失败。(√) 18、 在跳高比赛中第一名成绩相等名次可以并列。(×) 19、 丈量高度时,以一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不足一厘米者不计。(√) 20、 在全能跳高比赛中横杆的升高自始至终一律按2厘米提升。(√) 21、 全能跳高比赛中,只剩下一个运动员时,横杆提升的高度,必须征求运动员的意见之后确定,直到最后高度的失败或弃权。(×) 22、 跳高项目,以一个高度为一个轮次,一个高度有3次试跳机会。(√) 23、 跳高的及格赛成绩,可作为比赛的正式成绩。(×) 24、 跳高成绩相等时,决定第一名的最后高度如破全国记录应予以承认。(√) 25、 跳高运动员在一个高度上,第一次或第二次试跳失败后,均可请求免跳,但在下一个高度上试跳的次数,只能是在前一个高度上试跳失败后所剩余的末跳次数。(√) 26、 跳高运动员跳过横杆时稍有触动,但运动员迅速离开沙坑或海绵包,离开后横杆落地应判成绩有效。(×) 27、 跳高比赛中,只剩下一个运动员时,横杆提升的高度,必须在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之后确定,直到最后高度的失败或弃权。(√) 28、 撑竿跳高项目,以一个高度为一个轮次,一个高度有3次试跳机会。(√) 29、 撑竿跳高成绩相等时,决定第一名的最后高度如果打破世界纪录,应予以承认。(√) 30、 撑竿跳高立柱与落地区之间至少应有12厘米间隔,以免碰落横杆。(√) 31、 运动员可要求撑竿跳高裁判将架子向落地区移动0.8米。(√) 32、 撑竿跳高比赛时,运动员的撑竿触及插斗前壁垂面以外的海绵包,但未做起跳动作,不算一次失败。(×) 33、 撑竿跳高运动员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的身体和所用撑竿的任何部分触及插斗前壁上沿垂直平面以外的地面包括落地区者,均应判为试跳失败。(√) 34、 撑竿跳高时,裁判员通知运动员试跳,如无故延误比赛时间超过两分钟者即算一次试跳失败。(√) 35、 撑竿跳高比赛时两手都可以上下移动,起跳离地后,将原来握在下方的手移握成上方的手,不算犯规。(×) 36、 撑竿跳高运动员比赛时,将撑竿折断应判为一次试跳失败。(×) 37、 撑竿跳高比赛时,撑竿由大会提供, 一律不许使用自备撑竿。(×) 38、 撑竿跳高比赛时,运动员已起跳双脚离地,未越横杆,又返回起跳点,可不作为一次试跳失败,只要在时限之内还可重新开始。(×) 39、 运动员在越过横杆的阶段,撑竿由垂直部位倒下时,裁判员怕触及两立柱,应主动上去接护撑竿。(√) 40、 撑竿跳高比赛时,允许运动员将原来下面的手向上移动,但不得超过上方的手。(√) 41、 撑竿比赛中运动员双手或撑竿上,可使用松脂或其他类似物质以利握竿,不算犯规。(√) 42、 某一运动员在撑竿跳高比赛时,撑竿未插入斗内,但已越过横杆,裁判员判定成绩有效。(×) 43、 跳远比赛时运动员从起跳板两端之外,不论是起跳延伸线的前面或后面起跳者,均判为试跳失败。(√) 44、 跳远比赛中,某运动员采用了空翻跳远姿势,跳出好成绩,裁判认为成绩有效。(×) 45、 跳远比赛时,有一运动员用单脚依次落地,成绩无效,应判为犯规。(×) 46、 跳远比赛时,运动员由起跳板两端的延长线上跑过去,裁判员允许该运动员重新试跳。(×) 47、 跳远比赛时,所有运动员按顺序试跳完一次为一轮次。(√) 48、 跳远落地后向后走出沙坑,应判为犯规成绩无效。(√) 49、 跳远比赛时运动员可以将自己带的标志物放在助跑道上。(×) 50、 跳远比赛用的橡皮泥显示板,在连接起跳板的一边为30度角斜面。(√) 51、 单项跳远比赛的风速,不超过3米/秒者其破纪录的成绩有效。(√) 52、 全能项目中跳远的平均风速,不超过4米/秒者破纪录的成绩有效。(×) 53、 跳远比赛是以决赛中最后3次中最好的一次为正式比赛成绩。(×) 54、 跳远预赛成绩较优的8名运动员参加决赛,倘第8名出现成绩相等,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每人再跳一次来决定进入决定人选。(×) 55、 运动员落地后侧身摔倒,两手触及坑外地面,手印比坑内落地点离起跳线近则成绩无效。(√) 56、 跳远比赛结束后决定名次,是以6次试跳中每人最好的一次作为决定名次的成绩。(√) 57、 三级跳远运动员比赛的试跳顺序应抽签决定。(√) 58、 三级跳远比赛超过8人每人可试跳3次,前8名有效试跳成绩最好的运动员可再试跳3次,倘第8名出现成绩相等,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均可再试跳3次。(×) 59、 运动员在三级跳远比赛时,正赶上兼项100米也要开始比赛,运动员向跳部裁判请假先去跑100米,回来后全体运动员已跳完第3次,裁判员同意该运动员再补跳1次。(×) 60、 在三级跳远的各跳过程中以摆动腿触地不作为试跳失败。(√) 61、 三级跳远的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不得少于13米。(√) 62、 在国际比赛中,建议起跳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男子不少于13米,女子不少于11米。(√) 63、 三级跳远三跳顺序是一个单足跳、一个跨步跳和一个跳跃。(√) 64、 三级跳远的单足跳是用起跳脚落地,跨步跳是用另一条腿(摆动腿)落地,并继续作跳跃起跳腿最后双脚落地。(√) 65、 投掷圈内的比赛项目,凡投掷器械落在分角线上,如丈量点在场内则成绩有效。(×) 66、 推铅球的成绩是以一厘米为最后单位。(√) 67、 某地铅球比赛时,运动员从前边走进圈内,推球落地后从后半圈退出,裁判员判运动员从前面进圈为犯规,不给丈量成绩。(×) 68、 在铅球比赛场地,每名运动员在裁判监督下最多能练习试掷2次。(×) 69、 铅球推出后,必须等球落地,身体恢复平衡后,才能从圈的前半部分走出。(×) 70、 运动员推球时,将铅球移至肩下然后抛出,裁判员判运动员技术犯规。(√) 71、 运动员比赛时不得在鞋底或投掷圈内喷洒任何物质。(√) 72、 运动员旋转推铅球时,一脚从抵趾板上空绕过,虽未触及圈外地面和抵趾板,裁判员判为犯规。(×) 73、 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因不适应,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试掷,可将器械放在圈内或圈外,并可离开投掷圈。(√) 74、 运动员推球时,有一脚触及抵趾板内侧板,裁判员应判为犯规。(×) 75、 铁饼掷出落地后,运动员从侧方离圈时,一脚踩在圈外白线的后沿,裁判员判为犯规。(×) 76、 运动员如无故延误比赛时间,即按该次试掷失败论;但以前的成绩仍为有效。(×) 77、 铁饼比赛中,铁饼出手后碰到护笼,但铁饼仍落到有效区内,应判为试掷成功。(√) 78、 判定运动员无故延误试掷时间,即不准备参加该次试掷,以失败论处,什么是无故延误由裁判长酌情决定。(√) 79、 裁判员负责通知运动员一切准备就绪,某某号试掷开始,该次试掷的时限,应从这一瞬间算起。(√) 80、 铁饼的正式比赛成绩,应以2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 81、 掷铁饼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得使用不合规定的任何有助于提高成绩的方法,但可用胶布等将几个手指扎在一起进行投掷比赛。(√) 82、 铁饼着地的最近点,必须落在投掷区角度线以内,其远方饼边虽压线,成绩也为有效。(×) 83、 投掷标枪可以采用旋转式的方法。(×) 84、 标枪比赛时,每名运动员可以在助跑道旁边放置大会提供的标志物1-2个。(√) 85、 投掷标枪时,运动员用带子将两手指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裁判员应判为犯规。(√) 86、 标枪助跑道左右倾斜度最大为1:1000。(×) 87、 标枪比赛丈量时,应从圆心处计算成绩。(×) 88、 如果标枪在比赛试掷时或在空中折断,不应算为试掷失败,运动员可重新进行试掷。(√) 89、 标枪运动员在试掷中倘未违反规则规定,该运动员可终止已开始的试掷,可将器械放在助跑道内侧或外侧,可以离开助跑道。(√) 90、 投掷弧两端应画出限制线,与助跑道平行线成90度角,线宽5厘米,长0.75米。(√) 91、 标枪比赛时,某一运动员遇到一股大旋风,明显地将枪飘出几米远,裁判员判为试掷无效,让运动员重新试掷。(×) 92、 标枪枪身落在分角线上,枪尖落地点在投掷区内,裁判判为犯规,外场举了红旗。(×) 93、 标枪运动员投掷后,内场主裁判举白旗表示成绩有效立即丈量成绩,丈量完后外场裁判举红旗说运动员从前面走出犯规,这时内场主裁判又补了一个红旗,判成绩无效。(×) 94、 运动员试掷时,在标枪出手以前,身体不得完全转向背对投掷弧。(√) 95、 标枪比赛时,运动员应握在把手处,从肩部或投掷臂上方投出,不得抛出,不得采用非传统姿势。(√)

二、 填空题

1、跳高比赛使用的横杆长度为 3.98—4.02 米。

2、横杆两端各离立柱至少有 1 厘米的空隙,跳高架立柱的高度,应超过横杆提升的最大高度至少 10 厘米,两立柱之间的距离为 4---4.04 米。

3、跳高架立柱的横杆托应为长方形的平面,长 6 厘米、宽 4 厘米,须与立柱离开 1厘米。

4、跳高落地区至少长 5 米,宽 3 米,跳高架立柱落地区之间至少有 10 厘米的间隔。

5、跳高与撑竿跳高运动员的试跳顺序,由 大会抽签 排定。

6、跳高、全能运动的跳高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 单脚 起跳,不论在任何高度上,凡连续失败 3 次,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

7、跳高比赛中在只剩下一名运动员或出现成绩相等之前,每轮之间横杆的升高不得少于2 厘米。在全能跳高比赛中,横杆自始至终一律按 厘米提升高度。

8、撑竿跳高每轮试跳完毕后,横 杆提升的高度不少于 2 厘米。在十项全能撑竿跳高比赛中,横杆提升高度应自始至终一律按 5 厘米提升。

9、跳高比赛丈量高度时以 1 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撑竿跳高比赛丈量高度时,以 1 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

10、撑竿跳高运动员可以请求将撑竿跳高架子前后移动,向前移动的距离不超过 0.8 米,向后移动不得超过 0.4 米。

11、撑竿跳高的助跑道宽最少 1.22 米,长最少应为 45 米,可能时不短于 40 米。

12、撑竿跳高助跑道的左右倾斜度的最大公差不得超过 1:100 ,跑进方向总的倾斜度不超过 1:1000 。

13、撑竿跳高的插斗底部斜面长 1 米,后端宽 60 厘米,前端宽 15 厘米,最深处为 20 厘米,前壁与底面成 105 度,左右壁与底面成 120 度。

14、撑竿跳高的落地区,至少长 7 米,宽 6 米。

15、跳远、三级跳远和投掷项目的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超过8名时,每人可先试跳 3 次,成绩最好的前 8 名运动员再试跳 3 次。试跳顺序跟成绩相反(倒排序),倘第8名成绩相等,则成绩相等的运动员 抽签定 。

16、如果只有8名或不足8名运动员参加跳远比赛,则每人可试跳 6 次。

17、田赛中远度项目的比赛如有成绩相等时,应以其 次优成绩 成绩判定名次;如次优成绩仍然相等,则 第三次优 成绩为准,余类推。

18、跳远助跑道宽最少 1.22 米,长至少为 45 米,可能时不短于 40 米,左右倾斜度不得超过 1:100 ,跑进方向上总倾斜度不得超过 1:1000 。

23、跳远、三级跳远使用的起跳板长 1.22 厘米,宽 20 厘米,厚不得超过 10 厘米。

24、田赛 项目比赛时,运动员如无故延误比赛时间,即按 该次试跳掷失败 ; 田赛项目延误比赛的时限:撑竿跳高为 1 ;其他跳跃、投掷项目为 1 。

25、跳远、三级跳远比赛 使用 的橡皮泥显示板宽 5 厘米,长 1.22 厘米,连接起跳板的一边为 30 度斜面。

26、跳远起跳板的前沿至沙坑远端的距离至少 10 米,起跳板的前沿至沙坑近端的距离不得少于 1-3 米,沙坑宽至少 为 2.75 米。

27、田赛的远度项目中,以比赛的 6 次试跳或试掷中最好的一次成绩作为个人最高成绩。田赛 的高度项目中,以运动员 最高成绩 作为个人最高成绩。

28、三级跳远的第一跳须用 起跳脚 落地,第二跳须用 摆动腿 落 地,第三跳是用 双脚 落入沙坑,才算完成三级跳远的完整动作。、

29、在三级跳远的各跳过程中以摆动的脚触地,可 不判犯规 。

30、三级跳远起跳板的前沿叫做 起跳线 。起跳线至沙坑近端的距离至少 13 米,至远端的距离至少 20 米。

31、在跳远或三级跳远比赛 中,丈量成绩时,应从

运动员身体落地点至 至起跳线或延长线的最近点成 直角(90) 丈量,丈量的最小单位为 1 厘米。

32、铅球圈的直径为 2.135 米,落地区的角度为 34.92 度,角度线宽为 5 厘米。

33、铅球投掷区向投掷方向的倾斜度,最大公差不得超过 1:1000 。

34、每次有效试掷以后应立即 丈量 。

35、丈量铅球成绩时,须从 器械着地最近点 取直线通过投掷圈至 抵趾板的内沿 为准,以 1 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

36、铅球运动员在比赛时,不得使用 不合规定的任何有助于提高成绩的方法,例如: 绷带 。

37、成年男子组铅球,承认记录的重量为 7.26 千克,成年女子组铅球,承认记录的重量为 4 千克。

38、铅球圈内的地面比圈外地面低 1.4—2.6 厘米,允许的公差为+ 0.6 厘米。

39、抵趾板内沿长为 1.21—1.23 厘米,宽为 11.2--30 厘米,高为 9.8-10.2 厘米。

42、铁饼圈的直径为 2.5 米,落地区的角度为 34.92 度,角度线宽为 5 厘米。

43、铁饼运动员在投掷圈内从 静止 姿势开始试掷。

44、铁饼比赛丈量成绩时, 以 1 厘米为最小丈量单位。

45、

48、成年男子铁饼,承认记录的重量为 2 千克,全饼直径至少 219-221 厘米,厚至多 4.4-4.6 厘米。

49、成年女子铁饼,承认记录的重量为 1 千克,全饼直径至少 180-182 厘米,厚至多 3.7-3.9厘米。

53、铅球、铁饼投掷圈外两侧的延长线,从圈的两侧向外各划一条宽为 5 厘米,长为 75 厘米的白线,它的后沿应通过 圆心 并与 中心线 垂直。 70、标枪起掷弧线是以平行线当中为 圆心 ,以 8 米为半径画成的,线宽 7厘米。

三、单项选择

1.比赛时,对犯规或者有不正当行为的运动员进行惩罚时, 若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应请示:B

A 径赛赛裁判长 B 总裁判长 C 副总裁判长 D技术官员 2.在投掷项目比赛中,外场落点裁判员判罚投掷有效时不举旗,投掷失败:C A 不举旗 B 举黄旗 C举红旗 D 举白旗

3.田赛项目比赛中,有破纪录时,主裁判除了请田赛裁判长审核场地和成绩外还要请:A A 技术官员 B 丈量裁判员 C 终端操作员 D管理裁判员 4.竞赛项目比赛中,主裁判与终点主裁判的联络旗示如果是面向终点将旗举至胸前,则表示:D A 犯规 B询问 C 换位 D 准备就绪 5.在3000米障碍跑比赛中,每个障碍栏架外应有一名检查员,其位置在:B A 外圈 B里圈 C里、外圈均可 D便于观察的位置

四、多项选择

1.检查员分布在弯道与直道交接处附近两侧的项目为:BC A 200米 B 400米 C 中长跑项目 D 接力项目 2.径赛的起点裁判一般包括:2ABC A 发令员 B 召回发令员 C 助理发令员 D 检查员 3.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职能说话正确的有: 3AC A 处理各项抗议 B 比赛结束审核成绩并在比赛项目成绩单上签名 C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为最终裁决 D 组织全体裁判员学习径赛规程和规则

4.关于赛后控制中心的任务正确的有:4ABC A 组织比赛上已经比赛完项目的运动员退场 B将各项决赛获奖运动员带到发奖室

C协助兴奋剂检查站和新闻中心做好运动员的管理工作 D领导全体裁判员做好总结工作

5.接力项目运动员犯规的主要判断有:5ACD A 是否有交接棒行为 B 是否有大声喧哗现象 C 掉棒后是否由掉棒人捡起 D是否在接力区完成交接棒

五、简答题

1.请举出在竞赛项目的比赛中,主裁判和检察员之间的至少4种旗示? 答题要点:预备旗示、询问旗示、犯规旗示、换位旗示、联络旗示。

2.简要说明在接力项目中,运动员犯规的主要判断依据?

答题要点:主要判断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有无抛棒行为;接棒人是否得到助力后跑进;运动员在完成交棒后离开时是否阻挡他人跑进;掉棒后是否由原掉棒人捡起而跑进等。

3.假如你是一名终点计时员,请阐述一下从准备开表到停表的计时过程? 答题要点:计时员回表后,应立即注视起点,力求辨认清楚自己所记道次运动员的特征,并紧按电子秒表的按键,见烟(或光)开表。开标后应立即检查秒表是否走动,当运动员接近终点时,应按紧停表键,这时要用主要目光看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用余光看运动员,直至运动员的躯干(包括头、颈、臂、手、腿和脚)的任何部位到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瞬间停表为止。

第四篇:排球裁判等级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

1.排球运动与(

)年起源于美国,由(

)发明的? 2.(

)年国际排球联合会在(

)成立。 3.我国与(

)年加入国际排球联合会。 4.当前国际排球大赛有:世界杯排球赛、(

)和(

)。 5.正式国际比赛,场地边线外无障碍区至少(

)米,端线外至少(

)米。 6.历年的球网高度:男子为(

)米,女子为(

)米。 7.排球网上有(

)和(

)装置。

8.队长胸前有一条长(

)厘米,宽(

)厘米带状标志。

9.在比赛中,第一裁判员的判定是(

)判定,他(

)改判其他裁判的错误判定。

10.每局比赛中,每队最多请求(

)次暂停和(

)次换人。 11.第一部排球规则是由(

)制定的。 12.(

)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用书。 13.第一部排球用书共有(

)条规则。

14.自(

)年(

)月(

)日开始实施每球得分制。 15.排球运动于(

)年传入我国。

16.中国排球运动先后经历了(

)人制,(

)人制,(

)人制和(

)人制的发展过程。

17.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

)秒后必须将球发出。

18.国际排联世界性比赛应采用(

)球制,设(

)名捡球员。 19.标志杆长为(

)米,标志杆必须高出球网上沿(

)米。 20.排球场边线为(

)米,端线为(

)米。

21.排球场所有划线宽度均为(

)米。

22.发球区宽为(

)米,发球区两侧的短线长为(

)厘米。

二、判断题

1.比赛前裁判员检查网高时,应以边线上空的球网高度为标准。(

) 2.第一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后5秒内,发球队员必须将球发出。(

) 3.发球队员击球时可以踏踩端线,只要不越过端线就行。(

) 4.跳起发球,击球后落入场内是允许的。(

)

5.第一裁判员可以允许一名或多名运动员不穿鞋进行比赛。(

) 6.第二裁判员对背向第一裁判员的明显连击或持球应果断鸣哨。(

)

7、比赛中只有场上队长在死球时可以和裁判员讲话。(

)

8、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由“一”号队员发球。(

)

9、发球队员击球时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判发球犯规。(

)

10、发球队员击球后的犯规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判接发球队犯规。(

)

11、轮转次序出现错误不判罚,恢复到正确位置即可。(

)

12、队员的一只脚或一只手(两只脚或两只手)一部分越过中线,其余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

)

13、球在甲方上空,甲乙双方同时击球,判乙方过网击球犯规。(

)

14、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每次最多可替换两人次。(

)

15、第一次被替换下场的正式队员再次上场比试,可以替换任何一名队员。(×)

16、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

)

17、同一队没有经过比赛过程再次请求换人是允许的。(

)

18、比赛中出现任何外界干扰都应停止比赛,该球重新比赛。(

)

19、每次暂停时间为1分钟,局间休息为2分钟。(

)

20、决胜局中其队获得几7分时双方交换场区,休息30秒后继续比赛。(

)

21、自由防守队员不能担任队长和场上队长。(

)

22、队员可以带眼镜参加比赛,但风险自负。(

)

23、比赛中,球触及标志杆为界外球。(

)

24、排球场地边线、端线的宽度均属于场地面积。(

)

25、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每球得分制。(

)

26、自1999年1月1日起取消了“发球试图”,改发球时间为8秒。(

)

27、自由防守队员只允许换后排6号位队员。(

)

28、1897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用书。

三、问答题:

1、何为过网击球犯规?

2、后排队员拦网犯规的具体条件?

3、何为过网拦网犯规?

4、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的犯规条件有那些?

5、如何判断发球集体掩护?

6、制定排球竞赛规则的目的、意义是什么?

7、第一裁判员的职责有那些?

8、第二裁判员的职责有那些?

9、比赛中,第二裁判员发现进攻队员在靠近他的一侧有明显的连击或持球动作,他能鸣哨吗?他应如何处理?

10、1999年以来规则修改的主要条款有那些?

四、实际应用题

1、编写1份我校区学生排球赛规程。

2、计算出6只球队参加单循环比赛轮次、场数并以逆时针轮转法编排出各轮的对阵顺序表。

3、8个队第一阶段利用分组循环,第二阶段交叉淘汰方法进行比赛,请计算出全部比赛场数。并简述或图示第二阶段产生前四名的过程。

4、画出8个队单淘汰制对阵表及附加赛对阵表(决出1-8名)。

5、如何确定排球竞赛成绩与名次,并写出Z值、C值计算公式。

6、画出一张四个队参加比赛的成绩公告表。

第五篇:田径检查裁判

检查裁判的注意事项:

1、比赛前旗示——在比赛开始前,就位后,裁判长要旗,检查员一起站立向检查裁判员挥旗。

准备就绪旗示规范:旗子先侧平举,然后直臂上举;

2、比赛中旗示——在每位或每一个小集团路过检查员时护送运动员,检查员向运动员挥旗。

旗示规范:旗子直臂上举(绿旗);

犯规旗示,旗子直臂上举,头上左右摆动(黄旗)。直至主裁判示意。

3、比赛后旗示——项目结束后,看检查裁判长旗示,检查员统一换位。

4、检查裁判长旗示:

旗子先侧平举,然后直臂上举——准备就绪

旗子直臂上举,头上旋转摆动——换位

旗子直臂上举,头上左右摆动——集合召回

5、 4×100米接力跑中组织第

二、

三、四棒运动员的上道,运动员就位后向检查主裁判挥旗 。

6、运动员出现犯规时检查员的工作程序规范

1)看清运动员的号码、道次与犯规情况,还要看清受影响运动员的号码、道次与受影响的情况。

2)用胶布在犯规地点做记号。

3)举黄旗示意,通知检查裁判长。

4)及时填写检查报告单。填写检查报告单的规范要求:写清比赛项目、赛次、组次;

犯规运动员的号码、道次;

犯规地点和犯规情况;

受影响运动员的号码、道次与受影响的情况;

1,任务:赛前检查径赛场地设备(如:栏高,栏位,栏数是否准确),比赛中检查径赛运动员有无犯规情况,4×100米接力跑中组织第二,三,四棒运动员的上道.

2,田径比赛规则中规定:

(1)检查员是裁判长的助手,无权作最后裁决.只有径赛裁判长有权作最后裁决.

(2)有关裁判长应指定检查员站在能仔细观察比赛的地点.如发现运动员或其他人员犯规或违例时,应立即向有关裁判长提交书面报告.(检查员写好检查报告表后,由检查主裁判签字后送交径赛裁判长处理.)

(3)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应举黄旗示意.(一般在头上用手摇旗)

(4)在接力赛跑时,各接力区应指派足够数量的检查员.(监察接力区的情况)

注:检查员发现运动员离开自己的分道或在接力区外交接棒,应立即用适当的材料在跑道上标出犯规地点.

发现运动员违例后,应看准违例和受影响运动员的道次和号码,在不影响运动员比赛的情况下立即用适当的材料(一般为胶布)在跑道上标出犯规地点,并面向终点处检查主裁判举黄旗在头上摇摆,直至主裁判示意,填写检查报告表交主裁判.(先看道和号,做记号,举黄旗,写报告.) 3,检查组人员设置:主裁判2人,检查裁判员可根据比赛规模和需要而定,一般为8~16人,大型比赛时设20~46人不等,如奥运会达60人,亚运会46人,全运会24~30人(第九届全运会27人).

根据不同的项目确定检查员的进出场路线和所站的位置.

A.由主裁判安排检查员的位置和所负责的区域.主裁判一般在终点附近,如设有两名主裁判,另一位流动在各项目容易犯规的区域.

B.直道项目:检查员分布在跑道的两侧,距离跑道内,外沿两米左右,内外交错排列,分段负责检查.

C.200米跑时,在弯道两侧交错分布,重点检查弯道.

D.400米及中长跑项目,应分布在弯,直道交接处,抢道标志线附近;接力跑项目应分布在各接力区和抢道标志线两侧.

5,检查裁判员必须全面,深入,细致地学习田径规则的有关条款,并理解其精神实质.对常用的条文要熟记.对场地栏位,栏高,栏距及接力区等务必明确,填写检查报告表要简明,准确. 6,临场时应密切注意如下的犯规情况:

(1)分道跑和部分分道跑的项目:规则163条3规定,在分道跑的比赛中,运动员应自始至终在自己的分道内跑进.易犯规的情况有:跑出自己的分道,尤其是从弯道转入直道容易发生串道和妨碍他人跑进的犯规现象,踏上或越过内侧分道线,从中获得利益,或以任何方式阻碍其他运动员,或未过抢道线提前切入里道.

注:出现下列情况不应取消运动员的比赛资格:a.运动员由于受他人推,挤或被迫跑出自己的分道,未从中获得利益;b.在直道上跑出自己分道,没有获得实际利益;c.在弯道上跑出自己分道外侧分道线,未从中获得实际利益,也未阻挡其他运动员.

(2)不分道跑的项目:有冲撞,推挤,阻挡,踩踢他人;擅自离开跑道或比赛路线;超越他人时有冲撞或阻挡的动作.

(3)跨栏跑,障碍跑项目:未跑完全程的栏架或跨越他人栏架;有意用手推或用脚踢倒栏架;过栏时有绕栏动作,即运动员跨越栏架瞬间其脚或腿低于栏顶水平面(重点是直道的第一,第八道栏和弯道栏);手臂的摆动影响他人;跨弯道栏的上,下栏时起跨腿或摆动腿踩踏或越过左侧分道线;在障碍跑时踏上水池两边或从两侧越过水池.

(4)接力跑项目:a. 接棒运动员站位不正确;b. 是否在接力区内完成交接棒(以接力棒为准);c. 提前在接力区外触及接力棒(规则第170条14款规定:在所有接力跑中,必须在接力区内传递接力棒.接力棒的传递开始于接力棒第一次触及接棒运动员,接棒运动员手持接力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d. 以抛掷的方式传棒;e. 是否借助他人的推动跑进;f .掉棒是否由掉棒者拾起;g. 拾棒时有无阻碍别道运动员跑进;h. 离开自己分道拾棒时,有无缩短比赛距离;i. 传棒后离开自己跑道时有无阻碍他人跑进;j. 是否有运动员连续跑两段或多段距离;k. 未持棒跑完全程或在终点前抛棒;l. 4×200米,4×400米接力跑是否提前抢道切入;m. 4×400米接力跑的第3,4棒运动员在公共接力区内改变排列位置或阻挡他人..

接力跑的一些其它规定:每个接力区的长度为2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10米,接力区的开始与结束均从接力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4×100米和4×200米接力项目,第2,3,4棒运动员可从接力区后面10米以内的地方起跑;4×400米接力的接棒运动员必须在接力区内起跑;

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线与抢道线的交界处放置锥形物或棱柱体(5厘米×5厘米),这些标志物最大高度15厘米,与抢道线颜色相同. 7,检查员的协调与配合:

A.检查主裁判与裁判员联系旗示要统一规范.

B.检查主裁判要与径赛裁判长密切联系,及时报告发生的情况,以免影响后继比赛.

C.遇到径赛项目与标枪,跳高等项目比赛同时进行时,场地互有交叉,在该地段跑道位置的检查裁判员,应加强与标枪或跳高的管理裁判员的相互联系,协调配合,防止产生干扰和引发事故.

D.检查裁判员要密切注意跑道上的动向,对可能突然闯入比赛场地的人员,或出现在比赛场地影响比赛的物品等障碍物,应及时处理和排除,确保比赛的顺利进行.

E.跑道上的标志物,接力跑运动员在自己分道内使用胶布做标志,最大尺寸为5×40厘米,不允许使用粉笔或其它任何不易去除痕迹的类似物质.在煤渣或草地跑道上,允许使用钉鞋在自己的分道内画出标记,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不得使用其它标志物.

F.3000米以上项目,可设水站,水站位置一般在非终点直道上.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汤姆叔叔的小屋主要下一篇:填充墙砌体质量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