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3-02-28

高校团学组织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提供了有效平台, 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 对国家、民族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尤其是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态势下, 生源数量急速增长, 提升了高校人才培育难度, 进一步突出了团学工作的价值, 其相关课题研究备受关注。

一、高校团学工作概述

所谓团学工作是一个复合型概念, 包括共青团共组和学生会工作两方面内容, 其组织结构形成由校党委领导, 学生会和团委共同参与, 并直接受学校机关处管辖, 对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作用显著。习近平主席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大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一代, 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 高校团学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推进了青年一代思想建设, 因此, 对于整个党的事业来讲, 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 互联网时代,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迎接社会竞争挑战, 他们学习知识、提升素质的愿望极其强烈, 而高校团学工作则提供了有效支持, 其发展至关重要。

二、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形式主义泛滥

本质上分析, 高校团学工作为学生发展服务, 其根本目标定位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但事实上, 部分高校对团学工作的重视不足, 甚至一度沦为某些领导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 为了争取工作表现、追求工作成绩, 不断盲目组织扩张甚至肆意更改工作规划, 其本质意义不得不做出让步, 继而导向该项工作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同时, 形式主义覆盖下的高校团学工作, 往往附带有浓烈的保守属性色彩, 限制了创新发展, 学生的参与热度不断衰减。受此影响, 为了满足团学组织的加速扩张需求, 粉饰所谓工作成果, 强制要求已然失去兴趣的学生参与, 使之滋生了抵触或反感心理。另外, 在形式主义成绩目标导向下, 如若完不成则被视为“力度不足”, 必然招致领导阶层的强压, 继而陷入恶性循环。

(二) 创新表现不足

信息化时代,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应用, 使得整个社会迈入了创新发展的浪潮, 其中自然包括高校团学工作。与此同时, 高校团学工作组织汇集了大量优秀学子, 本该是最具创造力的集体, 但客观上分析, 受多重因素影响或制约, 高校团学工作创新创造不断削减, 进而表现出了固定化、模式化的特征, 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具体而言, 部分高校党委领导思想保守, 墨守成规, 过度强调既往取得经验, 害怕创新衍生出更多问题, 因而支持不足。另外, 高校团学工作本身作为一项系统化工程, 所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 对组织成员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 高校团学组织成员整体素质素养偏低, 创新意识薄弱, 相关能力建设不足。在固有团学工作模式限制下, 团学干部工作热情及兴趣逐步消磨殆尽。

(三) 内部凝聚力差

如上分析所述, 高校团学工作要求共青团与学生会共同参与, 其彼此间的有效配合是提升该项工作成效的基础。在形式主义的笼罩下, 高校团学组织盲目扩张, 相关管理松散, 干部考核不规范, 工作流程混乱, 导致内部凝聚力较差, 更多地考虑自身工作需要, 而忽视了合作建设。正是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团学工作模式下, 进一步拉大了学生干部间的陌生感、距离感, 增加了配合难度, 对实际问题的解决遇到了极大障碍, 同时还削减了他们对团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 工作积极性大打折扣, 更何谈主动性。受此影响, 即使上级领导做出了某项正确决策, 但是执行不力, 亦难保证高校团学工作有效性、高效性, 是未来必须要重视的现实问题之一。

三、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的发展对策

(一) 重视思想引导

思想是行为实践的先导, 是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发展的起点。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 要始终坚持我党政策方针的指导, 强化青年团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传递正能量, 提升内部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高校可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多样化的培训活动, 如知识讲座、小组讨论、班级宣讲等, 及时、深度解析党的最近理论精神,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团学组织成员思想素质。同时, 还需要有效地与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 深化团学组织成员认知, 使之不断接受党的精神熏陶, 并指导他们工作实践, 及时发现问题, 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促进其向党团组织靠拢, 真正成为合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接班人。除此之外, 高校团学组织还需树立高度的以人为本思想, 时刻关注青年学生尤其是共青团员的思想、行为动态,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 充分发挥班委的纽带作用, 不断调整团学工作方向, 进而更好地服务学生发展。

(二) 规范管理制度

常言道, 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时期的高校团学工作, 其有效性建设必须依赖完善的制度体系指引与规范。具体而言, 高校本身作为人才培育主阵地, 加之高等教育普及化、大众化, 拥有十分丰富的人力资源, 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明显, 综合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推进团学工作发展, 高校需建立完善、规范的人事制度, 严格审查团员青年综合素质表现, 可通过民主推荐、竞赛答辩等方式, 选择德智兼备的人才, 为团学组织注入活力。同时, 在即有条件下, 逐步建立健全团学工作制度, 明确各部门工作分工及职责, 规范成员行为举止, 并积极引入轮换制度, 严格控制面试、复试、试用、考核等程序, 为学生提供公平的晋升通道,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及主动性。基于此, 各部门还需进一步细化管理制度, 改善其可操作性, 监督每位成员落实, 促进内部交流, 为下阶段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

(三) 加强和谐建设

内部和谐是稳固新时代高校团学工作发展的基础, 在此过程中, 要正确处理好团学组织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 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建设, 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引导树立学生干部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意识及能力, 在校党委的有效领导下, 最大限度地释放其主观能动性, 鼓励创新创造, 并使之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与此同时, 要始终坚持民主化治理结构, 坚决肃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错误思想, 让团学组织成员处于平等的位面上做好本职工作, 促进他们保持步伐格调一致, 共同推动团学工作优化。在此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宏观领导职能, 严格审查团学工作开展情况, 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的双重考核方式, 有机地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 真实地反映团学工作情况, 及时发现问题, 指导团学工作完善与创新。此外, 建立以师生为参与主体的监督考核机制, 主动接受批评, 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追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价值。

(四) 引入先进科技

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是推进社会创新发展的恒动力, 对新时代的高校团学工作建设有重要作用。事实上, 信息化科技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服务体验。基于此时代环境影响, 高校应逐步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 积极开通学生门户网站, 及时更新学校活动安排, 实时报道学生情况, 包括教育、生活等, 使之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需求进行自由选择, 提升其兴趣。对于高校团学工作而言, 互联网平台建设, 有利于增强其对学生的亲和力、凝聚力。在此过程中, 切记网站建设表面化, 真实深入学生学习、生活中, 关心他们所关心的、发布他们所需要的内容, 如团员注册、干部登记、优秀申报等, 为学生提供精准的资料支持。同时, 开通网络对话平台, 促进团学干部与团学成员、团学成员与青年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行为动态, 精准服务。在平等、高效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支持下, 高校团学组织必将展现超强的战斗力, 紧密贴合时代潮流。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新时代, 高校团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客观维度上讲, 其受多重因素影响实践中仍旧存有不少问题。除了上述研究, 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高校团学工作发展, 及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 解析其本质原因, 针对性地提出更多有效举措。

摘要:近年来, 随着社会发展, 人才的战略价值越发突出, 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基本。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校团学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是其实践中仍旧存在不少问题, 在新时代的发展毋庸置疑。本文基于对高校团学工作的概述, 就其在新时代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团学工作,现状,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占科, 李新宇, 刘芳菲, 范璐璐.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团学工作的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 (31) :64-65.

[2] 高雅.高校团学工作的信息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18 (43) :78.

[3] 周金伟, 蒯金娜.以学生为中心——高校团学工作的根本立场[J].市场周刊, 2018 (08) :22-23.

[4] 金博.“互联网+”视域下的高校团学工作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19) :271-27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学解题“四步曲”下一篇:口腔护理干预对预防糖尿病患儿龋齿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