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造性思维培养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析

2022-09-11

1音乐与造性思维培养的契合点

首先, 音乐有助于放松, 提高学习效率。清华大学做过一个实验, 结论是:8-1>8。第一个“8”是说每日学习8小时, 减去“1”即表示同学们每天抽出1小时进行课外音乐活动。“8-1”大于“8”。[1]说明每天有一小时课外音乐活动的同学专业学习的成绩反而高于将8小时完全用于专业学习的同学。这一结果说明, 减去1小时专业学习进行课外音乐活动的良好效果, 也显示了音乐对智能发展的有益作用。

一方面, 音乐活动促使学生“形象思维”活跃而加强了思维能力。

生理学家认为人的左右脑在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方面有分工和交叉影响, 科学地使用左、右侧脑会使思维能力极大提高, 据说是十倍或百倍的增长;另一方面, 音乐活动培养人们的表现力、毅力、追求完美的事业心, 提高人们对事物多层次的、纵横交织的谐体构成的运动的理解, 对工程结构设计及组织合作诸多方面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其次, 学习音乐有助于拓展想象力。听音乐有助于启发联想。这种联想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可以是相关事物的联想, 可以是由艺术形象的启发而联想, 可以由某一表现因素的特征而联想, 可以由听者对音乐的过去情景、时间、地点的回忆等诸多联想。[2]

听音乐时, 不同听者 (由于其欣赏力、欣赏经验, 以及各种修养的区别) 可有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些部分是合理的联想或解释。从听音乐中, 可以感到音乐中对事物的描述, 对大自然的描绘。作曲家在某些标题音乐中, 出于某种情况用音乐进行一定的描绘, 这说明音乐具有可描述性, 但也同样说明音乐描述并不是“真正的”“客观的”科学描述。只是在艺术形象中可能引入联想而产生的效果。这也就是音乐的可描绘的“双重”特征。就像大脑有不可思议的储存信息的能力一样, 大脑也有一个相应的以新的方式重组信息的能力。想像力的拓展有利于这种重组能力的培养

2小学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中存在的障碍

以往的音乐课,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 更多地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忽略对学生音乐感受力、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对动的本能渴求, 久而久之扼杀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和创造才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 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采用这种模式教学, 教师大都在课前拟订了详尽的授课计划, 使用现有教材, 并以此来指导课堂教学。一旦学生的反应与预定的答案相异, 或偏离教师的思路, 教师便马上加以纠正, 以保证课堂教学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教师主宰一切, 学生洗耳恭听, 气氛严肃枯燥, 学生机械地接受教师的传授, 想方设法达到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的任务就是被动地听, 被动地做, 只需死记硬背, 而不需要思考。因为一切答案和要求都是现成的, 甚至于对一些音乐作品的理解上也是教师给分析表达清楚的, 教师认为不需要也不应该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这种教学模式往往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这种教学活动中, 学生获得的也是一堆“死”知识, 缺少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的真实体验, 使本应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课堂变得枯燥无味。这种教学的全部过程和目的, 就在于如何有效地将知识灌输到学生这座仓库中去, 衡量教学的效果又在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知识, 而全然不顾学生作为有人格, 有生命的主体, 忽略了学生的兴趣、情感、思维和自我表现等能力的培养。

二是单纯依赖音乐专业本身的兴趣

性, 不注意探讨教学形式的多变性和活泼性。从学科特点来说, 与其它学科相比, 音乐课的确更能凭借自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这使得很多教师忽视了在专业知识技能之外去借鉴国内外普遍性的新教育教学方法。长期下来, 在古板封闭的授课模式下, 音乐课生动活泼的鲜明特色全被遮盖, 那些有序而规律的音乐知识变成了索然无味的定义、公式、问答题, 而多姿多彩能引起人们多元审美体验的伟大作品变成了音高、音准的机械连续。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不自觉地进入一个大脑的抑制状态连该掌握的内容也学不好, 根本谈不上什么优化思维。

3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路径

首先, 以音乐实践为途径, 以开放的音乐教学方式为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是再创作, 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因此, 培养学生的音乐的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探究事物的能力。而开放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指依据学生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涉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而不是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新课程体系强调, 运用开放多变的教育手段, 让学生有灵活感, 创新感。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实践中欣赏美, 感受美, 表现美和创造美, 让学生成为学习音乐的主人, 让音乐课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

其次, 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催化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把学生的思维限制的过死, 要允许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驰骋想象, 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尤其在欣赏课中, 教师往往是请同学们把对欣赏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颜色或线条表示出来, 很多同学都会选择出与老师答案相符或相近的结果, 可是当个别学生选择了另类答案并自有一番见解时, 只要符合艺术规律, 老师应该保护这些学生独特的思维活动。在肯定的基础上再向他们介绍其他同学的见解,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让学生们深切地感受到音乐艺术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多样性。

我们要让低年级学生感觉老师象妈妈, 高年级学生感觉老师象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设了一个轻松融洽、充满生机的学习环境。

4结语

在教育大改革、科学大发展的当今, 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它既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也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学生思维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新课标明确指出:通过音乐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因此, 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就成为目前须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音乐与造性思维培养的契合点, 及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进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音乐教学,障碍,路径

参考文献

[1] 宁楠.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与创新[J].才智, 2008 (7) .

[2] 黄婷.对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 2009 (15) .

[3] 闫君君.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其对策[J].新课程 (小学) , 2008 (11)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地震作用下粘弹性阻尼器对于桥梁碰撞控制分析研究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