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2022-04-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提要:学校发展规划,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学校现状及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诊断,寻找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和思想。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笔者认为,要实践学校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秉承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突出师本管理,才能为学校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1:

中学发展规划的思考和实践

学校发展规划是近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需要,许多学校通过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为学校搭建了一个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促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有效平台。本文就制定中学发展规划的思想认识问题谈一点实践体会。

一、相互协调,适度超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学校发展

学校发展规划是一种有着“合理需求”的规划,规划本身应是对区域发展需求、教育改革需求、教师学生成长需求及学校自身发展需求的积极表达。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中,不仅要分析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内部需求,更要充分分析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使学校的发展规划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一要创新办学模式。正确处理教育均衡化与学校自身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教育均衡发展,不是校低水平的平均主义。而是应该根据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分阶段分步骤尽可能地缩小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发展差距。尽可能地把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学校扶上去。

达标校在又好又快的发展中应遵循教育规律,不宜盲目扩大办学规模,这就必须创新办学模式才能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纵观各地的改革发展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大多以优质校拓展为主要手段。拓展不是简单地扩大招生规模。而是优质校参与跨属地、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的办学,通过撤并、联合、挂靠、托管、分解、转轨等方式实现优质学校的外延拓展,丰富本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主要的拓展模式可以是“优质校+分校(异地分解,优质校办分校)”、“优质校+民校”(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多主体办学)、“优质校+弱校”(合并、托管、挂靠)、“优质校+职校”(联合办学、普高转轨)。这四种模式都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投资基础,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多种模式办学还将促进师资、设备、场地和教学信息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几年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都在强调教育资源共享。但收获甚微,其原因就在于各个教育机构是相互独立的,缺乏资源共享机制。上述四种模式使校与校之间形成了一定的隶属关系。于是它们内部的资源共享就成为可能。在多元办学基础上,政府不甩包袱,投入力度不减,扶持政策不变,这样可以防止把优质学校拖垮。

二要提升内涵。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学校其发展规划主要在于提升内涵。要从重建设、重扩张的发展规划向重内涵、重特色的方向转变。根据中学当前的主要任务和现状,提升内涵主要应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要提升校园文化内涵。以学校文化建设统领学校的管理行为。在学校精神培育、管理制度、队伍建设、学生教育和校风、教风、学风上统筹规划,建设研究型队伍、培养创新式学生,营造学习型校园;二要提升德育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拓宽德育途径,构建新型德育工作体系;三要加快课程改革和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有效融合,建立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科学定位。实事求是地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程度的定位。指的是学校中、长期发展目标的锁定。学校发展定位既有前瞻性问题,也有操作性问题。

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里办学的,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既对学校育人提出相应要求,也会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以及发展目标的实现。而每一所学校。在自己以往的发展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传统和优势,也都有自己的缺陷和劣势。制订学校发展规划,特别是对学校中长期目标的锁定。虽然是指向学校未来,但却牢牢地立足于现实基础之上。必须对影响学校长远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审时度势、不好高骛远。

同一类型的学校,由于各方面的条件不同,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定位。例如老牌中学,可冲刺成为国家级示范校乃至全国名校,而大部分县(市)的达标中学,可追求全市优秀学校和全省知名学校的发展目标。以上两类学校都具有较好的办学基础,定位高的发展目标,对于推动全省教育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至于乡镇中学和非达标中学,则要实事求是面对城市化和城乡差异性的现实情况正确定位。曾经有过个别学校。由于对社会变化和自身实力缺乏正确判断,在规划中定位过高,结果负债累累,生源流失,校舍闲置,教学质量每况愈下,至使一所本可以正常发展的学校陷入被动局面。实践证明,这部分普通中学,如果不盲目扩大规模。能因地制宜走特色办学的路子,同样可以得到很好地发展。与此同时,一些条件一般的普通高中的发展定位为综合性高中,在高三或高中后实施职业技术教育。这种基于普高的职教化定位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学生发展规律的,可谓是中学发展规划的一种有益探求。

三、探索新型办学模式的实践和体会

福鼎市地处海西东北翼最前沿。与浙江省仅一山之隔。福鼎与浙南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向来是闽越文化交融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许多新思维、新政策、新方式直接影响了福鼎。福鼎日益兴旺的各行业迎来了一批批有识之士。促进了多种文化的交流。

多种文化交融必然产生许多新思想同时也震撼了传统观念。1999年,福鼎一中停止初一招生,实行初、高中分离,福鼎丧失了最具影响力的初中优质教育资源。结果在1999年和2000年的两年间,约有四至五百个中小学生远赴浙江等地民办学校求学,十几辆崭新的大巴接送这些学生,穿梭在浙南与福鼎两地。这件事震动福鼎上下,政府惊呼:每年有千万元资金流出福鼎。民众惊讶:原来可以这样办学。于是到2003年底,福鼎调动社会力量创办了23所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和民办职业中专学校。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福鼎一中开始审视初高中分离的利与弊,积极探索满足社会需求的新路子。进入21世纪,福鼎一中在发展规划中大胆探索:第一步是在2000年创建省一级达标校,力争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第二步是在2001年兼并薄弱初中“福鼎十九中”,创立了“优质校+薄弱初中”办学模式:第三步是在2003年兴办私立完中太姥山中学,创立了“优质校+民办校”办学模式:第四步是在2005年立项建设新校区,努力践行“优质校+新校”的办学模式。

创建福建省一级达标校缩小了与优秀学校的差距,在优化管理、建设队伍、提升质量和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有了进展,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1年8月28日,福鼎一中在福鼎市政府和宁德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兼并了薄弱初中原“福鼎市十九中”。两校法定代表人统一、人事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重要制度统一、重大活动统一。初中部设立专门的管理班子,相对独立

自主地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基本完成了初中部人员调整、教师培训、制度重建和校风整顿等工作任务,实现了两校资源共享。现在这所初中已发展成为拥有1653个学生的中等规模学校。近三年,福鼎一中初中部中考成绩喜人,在福鼎市实现了三连冠。 “优质校+弱校”的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所薄弱校被达标校兼并四年后成为新的优质教育资源。

2003年,福鼎迎来了初中毕业人数的高峰期。政府面临着巨大的高中招生压力,为此市长办公会议决定一中西扩50亩,然而三千五百万元扩建资金却无从着落。为减轻政府负担,福鼎一中积极进行办学体制改革。兴办非盈利私立完中“福鼎市太姥山中学”。福鼎市太姥山中学在理事会领导下独立办学。2007年秋季。太姥山中学已经形成初中三个年级共有学生1185人,高中三个年级共有学生607人的办学规模,学校运用民办学校灵活的管理机制实施较为严格和有效的管理。在全社会赢得广泛赞誉。福鼎市正孕育着一所新的优质学校,并且福鼎一中也多了一块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验田”。

2005年5月,福鼎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启动之后。得到全社会的广泛支持。但2006年8月的超强台风“桑美”使福鼎经济遭受重创,大大削弱了政府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能力。面对现实。耗费巨资的福鼎一中新校区建设项目由宁德市重点建设项目调整为福鼎市预备重点项目,暂停实施。

在发展的道路上,福鼎一中步履蹒跚地前进,她的每一项发展规划,均始于社会责任。福鼎是一个教育弱市,人口多,基础差,福鼎市高考人数曾经是另一个市的零头。过去的大县小教育影响了福鼎经济发展。作为当地条件较好的一中,我们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负有责任。我们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变化,关注“民声”,以消除入学矛盾促进和谐为己任。于是。 “服务社会,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并把优质教育资源转化为优秀人才资源”成为福鼎一中办学宗旨。福鼎一中每一项发展还得益于统筹与协调,在探求多种形式办学新路子的时候,在学校事业向外延拓展过程中,福鼎一中发展规划既保持适宜规模,更注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学校发展规划以追求学校发展为核心。这种发展不但是适应需求的发展。而且是适应环境的发展。既要拓展外延的发展,更要提升内涵的发展。只有扬长避短、改革创新,才能完成科学规划,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黄益寿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规划

提 要:学校发展规划,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学校现状及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诊断,寻找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学校发展规划体现了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决策和思想。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笔者认为,要实践学校科学发展观,必须注重秉承学校一贯的办学理念,注重学校内涵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突出师本管理,才能为学校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扩大学校内涵、谋求未来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探索学校新的教育模式,凸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根据关于学校发展规划理论,运用“问题树”分析方法,并根据地区“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我校“十一五”远景发展目标,为进一步加快学校现代教育发展步伐,着力打造“江苏名中学”品牌,经过学校行政会、教职工座谈会、党员座谈会等进行讨论,最后经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上级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并进行了地方、县区级、地市级三级部门领导、专家论证,制订出了2011-2015年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

在规划的制订中,我们成立了规划制订领导小组,规范各项程序,细化规划内容,科学、合理地制订规划。在规划内容的决策和实施中,我们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秉承学校办学理念

多年来,和中人在深厚文化底蕴的孕育下,逐渐形成了“培养最富创新激情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理念,实施了“以人为本、主体创新”的管理理念,构建了自主发展的学校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师生素质,不断提升办学层次。

我们认为,办学的关键是“人”,本质是“创新”,人本观念是出发点,创新是归宿,我们提出了“人文兴校、科研兴教”的口号,催生了人文化的校本管理。大家形成了一个共识:教育的核心是以讲民主、尊人格、重人性为基础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以因材施教为原则的个性培养准则,是以理性与激情有机结合为前提的育人理想,是以崇尚完美、打造精品为质量意识的发展眼光。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了和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知名度也不断上升。

二、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内涵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如何显示学校发展前景,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全面发展而又有个性特长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扩大学校知名度、谋求未来发展的迫切需求。

我们运用了问题树分析法,即围绕学校发展的诸多外显因素和内隐潜能,以树状图形系统分析学校存在的问题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找出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觉得,无论在学校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上,还是在课程设置、教学设备、校园文化上,其中外显的诸多硬件发展规模,对我校来说,已受制于地域因素和经济因素,但内隐的发展潜力,应该是有待挖掘的矿藏。

因此,我校在教育管理规范化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实现由以制度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营造一种研究人、关心人、尊重人、满足人需求的人文环境,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率、开放性和现代性,从最初的制度管理逐步向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层层递进,步步提升,探究和建立系列化的具有关爱、指导、激励内涵的人文管理制度,以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激励师生奋发向上,形成团结、和谐的人文关系,增强学生人人自强、敢于争先的竞争氛围,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建设师生的精神家园。

学校内涵发展是建筑在先进的科学管理基础上的一项系统工程、系列化人文管理的策略、办法、模式等,需要在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实践中不断探索。我校将在管理层面上崇尚规范、科学的管理,构建温馨校园,铸就精品学校,它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在育人层面上,弘扬求真品格,培育诚善心灵,注重生命情感,塑造完美人生;在行为要求上,以科学的态度做事,以人文的精神待人,以艺术的修养律己;在师力保障上,全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文理兼通、教研相融、教管相联”的现代复合型师资队伍,使教师以忠诚对待事业,以敬业对待学校,以勤奋对待工作,以友善对待同事,以自信对待自己,以关爱对待学生。

三、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学校个性化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缺乏特色,高度集中、整齐划一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使学校活力难以发挥,个性难以展现,整个教育出现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的局面。面对激烈的办学竞争,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只有从“外控型”管理走向“内控型”管理,按照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办“活”学校,办出特色,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

要办个性化发展学校,我们觉得需要在学校文化、课程改革、校本管理和特色建设等方面发挥学校的自主权,发挥学校的主体能动性,才能不断彰显学校个性特征。

四、实践学校科学发展应该注意师本管理

当我们运用问题树分析法,分析制约学校发展的诸多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时,我们意识到,学校发展规划的一根红线,应该是教师的发展。学生发展是中心,教师的发展则是关键,因为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校教育的策略,首先是培养优秀的教师群体,只有改善了教师教学的环境,教学改革才能走向成功。因此,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良好的专业精神,没有科学、合理的师本培训,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

师本管理的本质,就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运作模式。它以教师为中心,把尊重、信任、培养教师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根据现代教学理论,我们把它分为三个方面:第一,学校管理的动力和核心是教师,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学校发展的首位;第二,要把教师当作“人”来管理,注重人的心理需要和感情需要,注重教师生命情感的发展;第三,注重教师专业发展,构建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的平台。

总之,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践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地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将为转变学校管理思想,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凝聚各方智慧,帮助学校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交互发展的平台。

作者:王卫明 叶有德

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论文 篇3:

浅谈校长领导力提升对打造教师团队的影响

一名好校长,应是学校发展的战略家,学校制度的设计师,学校文化的精神领袖。校长领导力是一种以学校和师生员工为基础、以校长领导素质为先决条件、以校长领导决策和激励为主要内容,集中表现为校长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的决胜实力。校长领导力应体现在如何用科学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统领学校工作的全局,制定学校发展的方针,引领学校的变革。既要做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又要做学校管理的总工程师,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全校师生把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斷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

一、校长领导力内涵

(一)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但是,校长是什么?我认为作为学校核心人物的校長,必须既是一个教育的专家,又是一个管理的内行,两者缺一不可。要想成为教育管理专家必须大胆改革与尝试,做到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释放正能量,又要留下暖记忆;就应该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深谙教书育人之道,甘为年轻一代的健康成长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所以教育管理专家就是我的基本角色定位。教育管理专家是优秀的教育者和成功的管理者的结合,是一类复合型的人才。

(二)校长是学校工作的多面手

既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高级管理者,更是学科带头人,教师的勤务员。俗话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的工作对学校全局起指导、组织、协调和统揽作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业务上的指导,其次才是行政管理。因此,校长必须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贯穿于日常的管理活动中,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去影响、带动教师,把自己的办学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动。同时,要注重办学经验的积累与扬弃,努力形成学校内在的精神累积和成功的管理理念。这种精神累积和管理理念是一所学校无形资产和宝贵财富,更是学校品牌的意义所在。

二、校长领导力提升的具体表现

校长是学校之魂。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校长必须具备“五度”素养,即认识有高度、思想有深度、专业有厚度、视野有广度和落实有力度,用提高领导力为学校创造发展的机遇和空间,为学校科学发展、有序发展、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提高保障。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呢?

(一)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有较强的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能力

所谓学校发展战略远景规划,是制定学校总体目标和寻求学校在环境中的地位并不断发展的谋划和方略,是有关学校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重大谋划,是确定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和总体框架的描述,它是一所学校领导活动的核心。所以,校长要学会从学校的特定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环境特征出发,高瞻远瞩地确立一个能对学校发展产生重大变革和深远影响的好的远景,在“正确地做事”之前必须先坚持“做正确的事”,从中形成独特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促其成为学校全员执著追求的共同愿景,推动学校和谐持续发展。

以本校为例,用发展眼光认识灯塔教育,用战略眼光看待教育工作,跳出灯塔看灯塔,发展灯塔,这就要求我们校长要善于转换角色,要有独特的办学理念,学校才有生机和活力。根据学校所辖区域的特点,从而制定短期、中期、长期学校建设的目标,根据当地教育发展的实际制定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制定后首先找到比的坐标;其次找到质量的内涵;第三是质量的类型。我们学校的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读书习惯较差,家里的藏书量又极少,针对这种情况我校提出了“书香浸润校园灯塔点亮人生”办学理念。几年来,由于目标定位准确,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遏制,学校正向着健康的轨道迈进。

(二)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

一位有领导力的校长,首先是一名优秀的课程教学专家,所谓课程和教学领导能力,本质上是课程与教学实践的一种方式,是运用领导的策略、方法和行为来达成课程和教学发展的根本目标,以提升课程品质、提高教学质量、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增进学生学业成就。改革呼唤学校课程意识的觉醒,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使学校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然而,这种变革对学校的行政领导而言,实属一大挑战。学校为搞好校本教材整合与课程开发,着力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学校资源,开设具有时代特征的校本课,力争做到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特色课程精品化。每周四、五下午,学校根据教师的兴趣特长,充分发挥其优势,最大限度的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师资,开设灯塔小学校本特色课程,分为体育、艺术、科技、德育、其他训练五大类,共50个活动组。由学生自主选择、走班上课,丰富了学生的活动内容,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了情趣,为学生能力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不断优化,打造精品课程。经典诵读、播音与主持、围棋、足球、舞蹈、管乐团等是我们的精品课程。

(三)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协调和激发教师团队的能力

从管理学上说,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学校管理的本质在于最大限度地唤醒每位员工的潜能,学校管理的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激发与协调。的确,教师之间难免会因利益冲突而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和谐。但是,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总能艺术化地化解矛盾与冲突,促进人与人相互融合、和平相处;总能一心想着教师,为他们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总能发挥道德领导权威,将校长领导力发展成为学校领导力;总能激发学校组织系统内部每个员工的潜能,矫正学校的不和谐音符并逐渐奏出悦耳之音。总之,一个合格的校长要懂得管理的真谛,以和谐之心创建一个教师共同体。自调入灯塔小学,我首先研究了学校所处的特殊区域——城乡结合部的小学,就是由于这个特殊的人文环境,教师们的来源组合,教育理念,奉献意识参差不齐,于是我们以“管理与实施”并重,“模范与践行”并齐的管理理念,时常提醒自己不能成为“领导校长”、“架子校长”,力求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并以“十种管理意识”即行政意识、岗位意识、学习意识、角色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社交意识、创新意识贯穿整个管理的始终,做到对领导敬上而不唯上,对社会圆通而不圆滑,对老师信赖而不依赖,对学生严厉而不苛刻,对自己严格而不出格。所以我班子成员们坚持最早到校,最后一个离校,始终把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强化自我管理意识,树立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营造了“领导带头干,师生跟着来”的良好教育氛围。并以“实干家”本色,做好执行的“排头兵”、“领头雁”。

(四)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

校长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种很强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其教育作用是无形的,却是无穷的。锤炼校长的领导力,重在塑造校长完美的人格。一个有领导力的校长,善于走进和感悟他人心灵,从细节中透射出人文关怀;善于悦纳他人和为他人鼓掌,从无形中折射出大度和豪迈;善于为下属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指明通向成功的路标,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一所好学校背后必有一位好校长,这是一种给人以震撼、感染、催人奋进的力量。校长是凭借什么在全校树立了权威呢?靠权利?靠制度?都不是,靠的是人格魅力!

(五)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内驱发展动力

对于管理者来说,最令人欣慰的莫过于拥有一个和谐卓越的团队,一群同心协力的教师伙伴。一个好的领导者绝不是将所有的工作揽在自己的肩上,也不需事必躬亲,必须依靠各部门各机构的密切配合,而这个部门与机构就涵盖了班子成员、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等,这就是学校的中层干部队伍。从个体讲,每一位中层干部,都是学校的中坚力量,能独挡一面,而抓好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就能有效推动全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始终把这项工作放在重心,把它作为一个攻坚目标,讲求“大胆放权,分工合作”,倡导“以人为本、情法并治”,辅以“十种管理意识”进行强化,通过各种“行政会”、“座谈会”、“讨论会”、“教研会”、“教代会”“班主任例会”等形式,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措施,不同方法和他们架起了情感关系的桥梁,并以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部门和机构的工作运转有章可循、有序可依、有的放矢,增强了整个中层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斗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亲和力和威慑力,展示了我校“民主+科学+高效”的领导特色。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就必须培养校长的这种魄力和发展力,使其达到一种高境界。

(六)提升校长领导力,表现为校长具有较强的争取社会支持的能力

多少成功的经验表明,学校不是与世隔绝的桃源,学校不能关在围墙里封闭办学,校长也不仅仅是教学者和管理者,他们同时扮演着设计师、演说家、外交家和诗人等多种角色,他们必须靠平和心态和创意做法、维系情感纽带,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他们必须走出校门,跨进社区,融入社会,走向媒体,从多方位、多层面赢得社会支持。正是这种与社会各界的多方面联系中,校长进一步拓宽了办学思路、巩固了办学特色、打造了学校品牌、宣传了学校形象。

三、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定位

校长是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角色。校长领导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外部激励力量,直接引领并指导着教师专业发展。校长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开路人、先驱者和领航员。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担当的角色主要在以下三个领域内表现出来。

(一)校長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理念的引领力

叶澜教授将“专业理念”定义为主体在对专业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专业性质及专业发展的观念和理性情念。校长的专业理念包括学校管理观、教师观、学生观、教学观等,它决定着校长管理活动的目标、过程及方式,决定着校长对教师、学生的态度及为教师学生发展的方向。校长所从事的具体实践活动,决定着学校的特色及未来发展方向。校长要比教师更提前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校长比教师更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规律,他深知具有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是指导自己教育教学实践的航标,校长的专业理念关系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因此,校长首先是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思想者,引领教师主动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和意识,激发教师的发展内驱力,使教师能够达到自觉自主地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学生发展的基石。因此,灯塔小学把教学工作放在学校管理工作的首位进行研究,每期都要组织召开几次全校性的教学质量研讨会,既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研究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措施。在校长的引领下,学校每期都要对教师的备课、说课、听课、评课、辅导学生、批改作业等环节开展培训。还与学校领导一起不断创新校本教研模式,在全校广泛推行六课“示范课”、“亮相课”、“视频诊断课”、“展示课”、同题执教(磨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方法,真正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积极为教师提供平台,让老师们尽可能走出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教师学习创设了条件,为教师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有效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二)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内化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除了校长要要懂得教育规律,带领全校同仁按照教育规律灌输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之外,校长要有能力将他们的策略性的认识概念化,使其成為大家能够接受和理解的知识,并且公开接受。身为教育者的校长,就是通过这些理论性知识、实践性知识、行动的知识、行动的反思等专业知识,在相关学科内做出专业判断,获取高水平的话语权,通过领导力让教师不断提高学术标准,理解并尊重教育规律,从而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

(三)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技能的驱动力

校长的专业管理能力主要指校长有效地开展学校管理工作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实际技能。校长的首要任务是以管理促进教育教学健康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是一种动态的集体性活动,这必然要求学校的管理和决策过程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也要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只有高质量的决策和高效益的管理,校长的办学理念才能真正得以实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需要校长具备科学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改革创新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教育评价能力等专业技能。

(四)校长领导力是教师专业伦理的固守力

专业伦理是指在专业环境下,专业人员所具有的道德标准、行为规范、专业服务的态度、专业人员与客户间的关系以及专业服务的社会影响等。教师的专业伦理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校长服务角色是基于专业伦理并通过人际交往来实现的。在管理走向服务的今天,校长的服务对象是具有鲜明独立性的教师。作为校长服务的客体,教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具有整体性、现实性的特征。校长要确保全方位立体式为服务客体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要更多地关注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服务。

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实现的基本方式和促进途径

校长领导力通过与教师所共同价值观和不同类型的保障支持对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作用。

(一)共同价值观:校长领导力之教师发展实现的场力

校长通过专业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等因素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既是校长完成了从准专业向专业阶段的转型和发展,又是校长促使教师得到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持。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共同愿望,正是这种共同愿景,才使得校长和教师之间存在着一种所谓的“沟通价值”,而正是这种“沟通价值”,才使得校长的领导力化为一种无形的场力,激励着教师毫不犹豫地参与到教师专业发展事业中去。

(二)保障支持: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

影响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实现程度的因素也是很复杂的。总的来说,应该包括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管理服务保障因素。

(1)物质保障因素是影响校长領导力实现的激励力量。物质保障是教师专业发展必备的条件,它也是影响校长实现其领导力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校长是否有效地利用校内外资源,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其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导作用,物质保障从某种程度上说起到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

(2)精神保障因素是决定校长领导力实现的动力信念。由职业压力引发的习得性无助感和无力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延缓或阻碍作用,成为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消极因素。

(3)管理服务保障是制约校长领导力实现的条件要求。学校更应重视教师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要重视作为一个集体的共同追求的教师团队精神的培养。校长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和质量。校长的人文关怀程度、管理服務的理念、管理能力会直接作用于校长领导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发挥。

总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校长与教师的共同价值观是实现校长领导力之于教师专业发展实现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保障因素、精神保障因素和管理服务保障因素则影响着校长领导力的发挥程度。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增强教师的精神动力以及提高管理服务质量可以促进校长领导力对教师专业发展作用的发挥。作为学校的校长,只有不断地学习、持续地变革,才能以超强的领导力引领和支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秦洁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中职英语中多元智能理论论文下一篇:校园广播完善与发展评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