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探究

2023-02-17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1、高铁成为中国科技领域创新标杆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5》在去年发布, 该调查首次覆盖G20中的19个成员国。61%的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表示认可, 高铁成为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科技成就, 21%的受访者表示了解“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 稳居世界高铁里程榜首”。

2、中国高铁走出去情况概述

我国高铁的发展速度突飞猛进。在2015年时, 中国高铁已经占据世界高铁的半壁江山。2015年一年, 中国高铁投产里程约为3300公里, 相当于一年内完成了其他一些国家几十年才能完成的工程量。目前我国高铁运营里程1.98万公里、在建近1万公里、未来十年规划约里程1.8万公里。综上所述, 中国高铁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 因此, 关于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国家形象构建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缺乏, 更多的是把其视为一种外交手段或者企业形象进行研究, 探寻点侧重于走出去的优势劣势或者战略等方面, 因此本文选取的研究角度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相关概念介绍

1、国家形象

国家形象就指的是国家的形象, 是对一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国民素质等各方面表现的整体评价。综合各方面专家和学者的观点, 本文认为, 国家形象说的是国家的各种客观情况在国际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抽象反映以及公众对其的总体评价。

2、走出去

走出去是一个经济贸易方面的词汇, 一般用来指的是企业、资源等的向外流动。走出去是企业的一种公共外交, 利用得好, 就可以实现企业与国家的共赢。

三、走出去的高铁助力中国形象的主要典型表现及分析

自从2010年起, 高铁加快了走出去的速度。在中国高铁走出去的过程中, 其在技术、质量、准则、态度等方面都体现了内在的严格标准, 从而为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下就结合一些典型方面进行分析。

1、价格低, 性价比高, 展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形象

世界银行在2014年7月发布《中国高铁分析报告》显示, 中国高铁的建设成本大概是其他别的国家的三分之二, 车票的价格只有别的国家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价格上的优势主要源于技术、政策以及市场等各方面的因素。中国高铁起步晚, 但是通过引进直接得到了第一手的设计材料, 借用计算机模拟软件和先进的加工工艺, 为其提供了很好的赶超机会。以上体现了中国在制造业方面的强大优势与巨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展现了一个制造业强国大国的形象。

2、克服困难, “中国标准”展现高水平科技中国形象

近年来“中国标准”正逐渐成为高科技、质量好的一种标志, 而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使得“中国标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认可。在与尼日利亚签署高铁修建合同时, 里面包含一个重要条款就是采用中国标准, 但是当时的咨询方只认可欧美标准。后来在中方邀请下, 尼方代表实地考察了中国铁路各方面的情况, 之后才放心开工。中方克服高温、疫情等难以想象的困难如期完工国内, 最终获得尼方对“中国标准”的高度认可。

3、注重当地共同发展, 强化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高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 不仅注重自身的海外拓展, 同时主动关注项目开展当地的社会建设, 雇佣当地的工人, 为当地的发展积极主动贡献力量。这些策略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促进当地工人相关技术水平的增长, 用切实行动充分地阐释了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

四、总结与反思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是一种外交方式, 它在输出技术、质量、标准、责任等元素的时候, 无时无刻都向世界展示和传播着中国的形象。使用得恰当, 它将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更加积极的形象塑造发挥重大作用。

但是中国高铁起步晚、发展快。经济、技术门槛下, 海外市场并非想象中的广阔。还有一些因为当地政治动荡或者文化等原因, 导致的项目烂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中国在世界上的国家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 但是也有不少部分是可以主动通过改善来减少负面影响。下面就从媒体报道与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

1、转变思想观念, 主动与当地媒体沟通与合作

走出去的高铁项目遇到的很大一部分挑战来自于合作当地民众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在开展合作时可能只注重了与领导人层面的沟通, 而忽略了当地老百姓的感受。所以走出去的高铁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主动与当地媒体做好沟通交流工作, 积极引导当地舆论, 使得当地的政府和民众都能够对项目有充分的积极的认知, 进而得到支持和认可。

2、注重推动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

海外在了解中国的各方面时, 互联网是重要途径,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应该积极地借用新媒体技术和数字技术, 来传播中方的主流价值。比如中国高铁在安哥拉开展工程以来, 很注重借用新媒体进行宣传、传播与引导。他们为当地老百姓下载葡萄牙语版的微信, 当地民众通过相关公众号更多地了解了中国的发展状况以及中国高铁的相关发展情况, 进而产生了信任和支持。

3、掌握报道与传播的主动权, 以应对来自外部舆论的压力

走出去的中国高铁所进行的海外项目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切实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利益的冲突、国际形势的复杂等方面的原因, 导致一些境外媒体不负责任的舆论宣传或报道带来错误引导。走出去的高铁相关企业应强化在舆论引导方面的意识, 争夺主动权, 讲好中国故事, 而非一直处于被动和被抹黑的状态。

摘要:近年来,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步伐的加快。2016年底, 全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经达2.2万公里以上, 截止到2016年初, 中国至少与20多个国家进行了高铁合作或者谈判。走出去的高铁, 从宏观意义上而言, 是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国家形象方面强有力的塑造。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高铁走出去事实的梳理, 结合典型案例, 从多角度探究与分析其在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并运用新闻报道与传播的视角对其中的不足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高铁,国家形象,走出去

参考文献

[1] 张蕴岭.中国与世界:新变化、新认识与新定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1年.

[2] 李凉.中国标准现代化铁路在尼日利亚铺通[N].人民日报, 2014-12--3.

[3] 徐龙静.我国企业公共外交中的中国形象塑造[J].上海师范大学, 201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英语词汇教学下一篇:基于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