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2022-08-24

第一篇: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

超声诊断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心动图(UCG)

超声心动图(UCG)是应用超声原理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技术,包括M型、B型、D型(Doppler)。

使用二维超声和多普勒相结合,临床应用价值更大,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目前心脏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X线、心电图、心血管造影、ECT、超声心动图等,但是其他检查都比较片面,如X线只能显示心影,即心脏的外形轮廓,而超声心动图能够清 清晰显示心脏的内部结构,从心包、心肌、心内膜、瓣膜、乳头肌、各间隔、心腔的大小,链接心脏的各大血管等等。超声心动能够动态的观察心脏的各切面,心内结构解剖的关系,以及在心动周期中的实时活动。另外,超声心动图无创伤,无放射性,与造影、心导管检查相比,安全,易行,廉价,可重复。 超声心动常说的血液动力学我们常说的心脏血液动力学其实最基本的就是要知道正常情况下的心脏血流循环:经肺部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的血经4条肺静脉(PV)→左房(LA)→二尖瓣(MV) →左室(LV) →主动脉瓣(AV) →主动脉(AO) →全身各级动脉血管→分两路汇聚至上腔静脉(SVC)和下腔静脉(IVC)→右房(RA) →三尖瓣(TV) →右室(RV) →肺动脉(PA) →肺内气体交换。 超声所谓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就是指在心脏血液循环的路径上任一部位出现病变导致血流的速度、流量的改变就称之为动力学的改变。若该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直接导致或间接致使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则超声心动就具有了诊断价值,也就能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常见病中的应用:

(一)风湿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不仅能诊断有无瓣膜病变,确定其狭窄或返流程度,还能明确其心功能好坏,另外还可以帮助临床医师选择置换瓣膜手术的时机,瓣膜的种类,术后还能随访复查心脏的恢复情况及有无手术后遗症及并发症的诊断。 风湿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表现:1.二维:二尖瓣瓣叶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活动僵硬受限(病变主要累及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病变相对少见),左房增大,(特别注意左房主要是左心耳血栓形成)。2.M型:二尖瓣前叶呈城墙样改变,前后叶同向运动。3.多普勒:

CDFI:从左房向左室的舒张期射流(五彩镶嵌的高速血流信号)。

PW: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峰值及平均速度明显增快,E峰>1.5m/s,A峰>0.9m/s。风湿性心脏病二维图片风湿性心脏病M型图片风湿性心脏病(彩色)多普勒图片 风湿性心脏病左房附壁血栓图片

(二)心包积液正常人的心包壁层和脏层之间有可起润滑作用的少量液体,约20-30ml左右。

由于结核、风湿、病毒、炎症、肿瘤或外伤等原因引起心包腔内液体增多时,临床上称为心包积液,积液量可由几十毫升至数千毫升,严重时形成心包填塞。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包积液最敏感、最准确的方法,并可粗略估计心包积液量,供临床治疗参考。超声心动图可定位心包积液部位,选取最佳穿刺点,避免盲目性,提高心包穿刺术成功率,为心包积液准确定位穿刺提供依据,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反复引流,多次进行积液量的复查。

积液量的一般估测方法:

以左室后壁后方暗区测量值估算 10mm 积液约800ml17mm 积液约1000ml25mm 积液约1250ml(当临床医师审阅超声心动图报告单的时候请注意认真阅读描述部分,以便从临床角度分析超声诊断数值对临床的意义)。 心包腔积液的超声图片

(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

房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居各种先心病之首,约占26%,按胚胎来源分为继发孔型和原发孔型,而继发孔型占95%,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继发孔型的房缺,可根据缺损部位不同可分为4型。a,中心型或称卵圆孔型缺损(可行内科介入伞堵)b,下腔型,c,上腔型,d,混合型。超声心动图的表现:二维超声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通过不同切面区分类型。测量各房室的大小。彩色多普勒显示通过房间隔的血流信号,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液动力学出现不同改变,分流的方向改变、房室的大小程度,三尖瓣的改变,肺动脉高压(估测)等。房间隔缺损超声二维图像

房间隔缺损超声彩色多普勒图像

房间隔缺损伞堵术治疗后超声图像目前房间隔缺损的诊断难度不大,但是需要重点注意的有以下三点:1.房间隔缺损的准确诊断,[超声诊断医师注意与卵圆孔未闭(20%)的区分,(缺损小于2mm),]关系到是否需要手术治疗以及术式的选择(内科介入还是外科手术治疗)。2.超声心动对房间隔缺损的内科介入伞堵术治疗的重大作用,超声诊断直接关系到介入手术中伞堵器大小的选择(房间隔缺损处的软硬边的判断)。3.经过内外科治疗后的心脏评价,包括手术是否成功,术后心脏的大小形态的恢复及功能的改善。

(四)对于冠心(造影是诊断金标准)、高心、肺心病等病变超声心动可以结合临床可观察各心腔大小,大血管内径及内壁情况,室壁的厚度,运动幅度,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是否有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严重的导致室间隔穿孔等。

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超声图片

第二篇:2016年山东省继续医学教育-超声技术在炎性关节病的应用答案 - 超声诊断学

超声技术在炎性关节病的应用答案 - 超声诊断学

1.正常人体不同组织的超声回声强度不同,以下哪个组织回声强度最高?( C ) A.肝

B.皮下脂肪 C.含气肺 D.肾

2.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表现不包括:( C ) A.关节腔积液 B.骨侵蚀 C.肌腱端炎 D.腱鞘炎

3.哪种超声表现最具中医湿热痹阻证的特征?( A ) A.PD积分>1.5分 B.PD积分<1.5分 C.关节腔积液 D.骨侵蚀

4.哪种超声表现最具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特征?( B ) A.PD积分>1.5分 B.PD积分<1.5分 C.关节腔积液 D.骨侵蚀

5.以下哪种表现最可能不是中医寒湿痹阻证的特征?( C ) A.关节沉重 B.夜间加重 C.关节红肿 D.得温则减

典型痛风性关节炎的超声表现是(B) A、关节腔积液 B、双边征 C、骨侵蚀 D、PD阳性

基于关节超声的炎性关节病寒热辨证外治技术1.炎性关节病不包括:( D ) A.类风湿关节炎 B.强直性脊柱炎 C.骨关节炎 D.干燥综合征

2.中医外治法起源于:( C ) A.唐代 B.宋代 C.先秦 D.清朝

3.中医外治法成熟于:( A ) A.明清 B.唐宋 C.汉代 D.先秦

4.寒湿痹阻证关节超声PD值:( D ) A.<1 B.<2 C.<3 D.<1.5 5.湿热痹阻证关节超声PD值:( B ) A.>3 B.>1.5 C.>2 D.>1

我国现存第一步外科专著为(C) A、新修本草 B、千金要方 C、刘涓子鬼遗方 D、黄帝内经

炎性关节病的超声引导关节穿刺技术要点

1.超声引导穿刺的准备材料不包括:( D ) A.关节超声设备 B.无菌贴膜 C.治疗巾 D.胸穿包

2.关节穿刺术的常见并发症不包括:( C ) A.感染 B.局部血肿 C.大出血休克 D.断针

3.关节穿刺术的适应证不包括:( B ) A.急性发病的关节炎或伴发热 B.关节严重畸形对治疗反应不佳 C.未确诊的关节肿痛伴积液

D.已确诊,但个别关节积液持久不愈 4.关节穿刺术的禁忌证不包括:( B ) A.全身感染

B.急性发病的关节炎或伴发热 C.凝血性疾病 D.注射药物过敏 5.超声引导穿刺成功的判断方法不包括:( D ) A.可见针头的强回声进入关节炎的低回声区域

B.抽吸有积液,或注射水(麻醉药)可见低回声有扩张 C.注射治疗药物可见低回声区域扩张 D.患者穿刺过程中无明显疼痛、肿胀感

膝关节常见穿刺点不包括(A) A、胫骨粗隆侧方 B、髌骨上缘外侧 C、髌骨上缘内侧

D、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

第三篇: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讲座

卵巢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陈冠定

2013-03-17-19.30中会议室

常见卵巢肿瘤的声像图特征

1. 卵巢囊腺瘤:卵巢囊腺瘤包括浆液性和粘液性囊腺瘤。 声像图特征: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单房或多房,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囊壁厚薄均匀,囊壁光滑。有时在囊壁内侧见小的乳头状突起,形态规则,内部回声均匀,内部血管分布稀少。粘液性囊腺瘤体积可以很大,最大可达25cm。呈多房性,内含较多光点。

2.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其内部回声情况与其组成成分有关。内部回声可以呈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或强回声,或镶嵌存在。高回声或强回声多数为脂肪、毛发或牙齿,往往形态不规则,附于囊壁一侧,低回声区为液性部分。肿块内部脂质与液性部分之间形成较为清楚的分界线,并随体位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及边界较难探及血管。由于畸胎瘤内部回声与肠曲相似,由于混于肠曲中,超声下容易漏诊。2%-4%可发生恶变。 3. 卵巢内膜样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低回声区,单房或多房,多位于子宫后方。囊腔内含密集光点,囊壁厚度基本均匀。有时囊腔内血块沉积表现为囊腔内回声增强区,附于囊壁一侧。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探不到探及阻力较高的血管。

4. 卵巢功能性囊肿:

(1) 卵泡囊肿: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无回声区,大小为3-8cm,壁薄,内壁光滑。彩色多普勒检查囊壁上无新生血管存在。观察2个月,囊肿往往自行消失。

(2) 黄体囊肿:直径为3-6cm,呈圆形的无回声区,边界较模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表面探及环状彩色血流,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3) 黄素囊肿:多为双侧性,多房性,大小从几毫米到直径20cm或更大。囊肿呈无回声区,壁薄,表面光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肿壁或分隔上探及新生血管存在。滋养叶细胞疾病治愈后,黄素囊肿自行消失。 卵巢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由于卵巢位于盆腔的深部,早期卵巢癌无明显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的早期诊断方法。卵巢癌确诊时,605-70%已属晚期。卵巢癌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为70%-75%,而晚期为5%-15%。随着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及治疗的进展,卵巢癌已成为威胁妇女生命的恶性肿瘤,故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卵巢癌生存率的关键。超声检查,尤其是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早期诊断卵巢癌有重要的价值。

(一) 常见卵巢恶性肿瘤的声像图特点

1.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声像图表现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肿块。肿瘤早期形态规则,边界清晰。晚期表现为肿瘤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回声不均,蒂部宽,内部可以发生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囊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紊乱,血管扩张,血流阻力低。晚期可伴腹水。

2. 卵巢粘液性囊腺癌:肿瘤常为双侧性,表现为囊性为主的囊实性结构,形态欠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局部见等回声或高回声结构突向囊腔,实质部分形态不规则,蒂部较宽。内部回声不均,内部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囊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实质部分血管分布紊乱,血管扩张,阻力较低,晚期可伴腹水。

3. 内胚窦瘤:内胚窦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肿块体积较大。超声下表现为实质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厚薄不均。实质部分形态不规则,呈内部分布均匀的等回声区,内见不规则小囊腔。血管分布紊乱,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4. 无性细胞瘤: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好发于青春期,恶性程度高,对放疗敏感。肿瘤多为单侧性,圆形或椭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少数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肿瘤呈实质性,内部回声不均,见高回声分隔,将肿瘤分成分叶状。肿瘤内部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囊腔。实质部分血管扩张,阻力降低。

5. 颗粒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属低度恶性肿瘤。会引起月经改变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肿瘤体积往往较小。圆形或椭圆形,内部回声均匀。呈实质性,内部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极少数肿瘤内部由于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小囊腔。由于肿瘤有分泌雌激素的功能,子宫体积稍大,内膜增厚,子宫血供增加。

6. 转移性卵巢肿瘤:转移性卵巢肿瘤表现为双侧实质性、中等大小、肾形的肿块,表面光滑。内部肿瘤组织缺血坏死形成不规则囊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分布较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少。合并腹水。 内生殖器官炎症性疾病的超声诊断

(一) 声像图表现 炎症声像图表现多不典型,应结合病史、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作出综合判断。

1. .输卵管积脓或输卵管卵巢积脓 表现为子宫一侧或两侧多房性囊性为主的混合性肿块。肿块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囊性部分内见细光点或实质性部分。急性炎症期常伴盆腔少量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肿块内部或囊壁探及扩张血管,血流阻力降低。

2. 急性盆腔炎或盆腔脓肿 盆腔结缔组织炎时,由于炎性渗出,子宫及双卵巢表现为边界不清。形成盆腔脓肿时,在盆腔内探及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的混合性肿块,为多房性,囊壁厚薄不均。或盆腔内探及多个形态不规则的多房性囊块,囊腔内见细小光点。也可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实质性肿块,内见不规则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宫旁血管扩张,以静脉为主。实质性肿块内血液供应丰富,血管扩张,血流阻力下降。急性盆腔炎常伴少量盆腔积液。多位于子宫直肠陷凹。

3. 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积水 子宫一侧或双侧探及腊肠状多房性囊块,边界清晰,囊壁薄,呈低回声或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

4. 盆腔包裹性积液 包裹性积液是由盆腔手术、慢性盆腔炎症、腹腔镜检查等引起。盆腔内纤维粘连带形成,使得正常情况下通过循环吸收的少量腹腔液,或排卵时的卵泡液局部聚集而形成。其囊壁是由纤维条索组织、盆腔脏器及肠曲组成,故包裹性积液往往形态不规则,囊壁厚薄不均,边界不清,囊液清晰,内见纤维条索形成的分隔。在包裹性积液的一侧探及卵巢是与卵巢囊肿鉴别的关键。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囊壁上较难探及血管。

(二) 鉴别诊断 1. 卵巢恶性肿瘤 2卵巢良性肿瘤:

第四篇: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夏xx,M21y,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5年

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网膜样结构)

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已经回纳腹腔。

李xx,M65y,左侧腹股沟可及一肿块3-4天

超声提示:左侧腹股沟疝(疝囊内部为肠管样结构)

术中见左侧疝囊位于左侧腹壁下动脉外侧,证实为斜疝,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肠管蠕动正常,未嵌顿,回纳后可见腹水。 厉xx,F1y,发现右腹股沟肿块20余天

超声提示:经潘老师会诊后----右侧腹股沟疝(内容物为卵巢)

婴幼儿由于发育不全,卵巢,输卵管伞端在解剖学上位置非常接近腹股沟内环,并且卵巢悬韧带活动度大,易形成腹股沟疝,疝内容物为卵巢者少见。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疝,俗称“疝气”。腹股沟区是位于下腹壁与大腿交界的三角区,其间有腹壁下动脉。根据疝环与此动脉的关 系,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从该动脉外侧突出来的为斜疝;从该动脉内侧面突出的是直疝。斜疝多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直疝多发于老年男性。发病率以腹股沟斜疝占绝 大多数。

腹股沟疝的超声诊断

通常使用线阵变频或宽频探头,频率5-10MHz,检查腹股区和大腿上部分,男性病人应同时检查阴囊。检查时病人于仰卧位或立位,并嘱病人做平静呼吸或用力咳嗽或ValSava动作。纵扫和横扫分清腹壁层次和疝的内容物。

筋膜和腹膜的强回声连续性中断,筋膜强回声缺损视为疝口。疝出的肠袢呈现可蠕动的强回声。疝出的肠系膜脂肪呈现比周围脂肪更强的回声。疝的内容物除了肠袢,有时可以是膀胱和液体而呈无回声。

Hsu-Chong总结诊断腹股沟疝的标准:①筋膜缺损;②疝囊内可见蠕动的肠袢;③当增加腹压时,疝囊突出和增大;当压力减小时,疝囊可以缩小。

测量腹股沟管的直径(≥4mm),特别是用力咳嗽时,腹股沟管直径增加(≥2mm),可以提示腹股沟疝。

直疝和斜疝的区别临床意义重大,特别是腹腔镜修补术前需要明确类型。

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于体表,它并不经过内环。斜疝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逐渐向内、下、前方斜行穿越腹股沟管,从腹股沟管外环而达体表。

超声通过确认疝口的位置,疝囊突出途径以及腹壁下血管与疝囊的关系,从而区别直疝和斜疝。应用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观察腹壁下血管和疝囊的关系区别直疝和斜疝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86%。

不同类型腹股沟疝与腹壁下动脉及股静脉关系是:

直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起始段的内侧;斜疝疝囊位于腹壁下动脉起始段的外侧;股疝疝囊位于股静脉附近。

有研究证明疝囊内大量的液体、疝出的肠壁增厚(>4mm)、疝出的肠袢内含有呈大量液体、腹腔内肠袢扩张为嵌顿疝的特征影像。

鉴别诊断:①睾丸鞘膜积液:超声很容易显示增大的阴囊内的无回声的液体而区别疝内容物所致的阴囊肿大。②精索鞘膜积液:表现为精索所在处出现的梭形的无回声区、边缘光滑。当做valsalva动作时,无回声区无明显的移动。在女性,与精索鞘膜积液位置相当的圆韧带囊肿,表现为光滑、椭圆形、位置固定的无回声区。③睾丸下降不全:患侧阴囊内未见睾丸的图像,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呈椭圆形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边缘光滑,内部回声均匀,加压时有酸痛感。④精索的脂肪瘤:表现为与精索血管平行的指状的脂肪。当做valsalva动作时,精索的脂肪瘤可以沿精索移动,但腹股沟管的前后径不增加。

第五篇: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

静乐县人民医院(035100)毕晋芳

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根据二维图像、彩色血流分布及多普勒频谱形态特证,探讨高频超声对甲状腺肿瘤的诊断价值和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3年7月至2009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46例甲状腺肿瘤,其中男性18例,女性28例,年龄25~73岁,平均47岁,其中甲状腺腺瘤30例,恶性肿瘤16例。

1.2仪器与方法:全部患者采用百胜AU5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MHz,颈部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肩部抬高,头部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区。先用二维超声于甲状腺区常规扫查,观察甲状腺大小、形状、回声及边界与周围组织关系,内部回声的细小钙化情况、有无衰减、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分布,记录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Vmin)及阻力指数(RI)。

2结果

随着高频探头的改进及彩色多普勒技术在甲状腺检查上的应用,使甲状腺肿瘤的超声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本组甲状腺肿瘤46例中,甲状腺腺瘤23例,其中单发18例,多发5例。甲状腺腺瘤的符合率91%,经病理证实20例。甲状腺腺瘤的二维超声表现:①甲状

腺局部性增大、形态失常,可见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可见。②病灶内部呈稍低均匀回声,部分肿块呈无回声或混合回声,可能为囊性变或出血样改变。③肿块周围探及正常甲状腺组织回声,并可见被肿瘤挤压形成的晕圈。④肿块较大时,引发气管向健侧移位。肿瘤为单发结节的13例,多发的6例,囊性变的4例。呈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囊壁内可见乳头状或团块状突起。

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其中伴腺瘤样结形成的5例。声像图特征为:甲状腺不规则非对称性肿大,光点分布不均匀、光点增粗、表面不光滑、多为结节、包膜不完整、实质内可有条状或弧形钙化。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内有点状血管分布,结节周围多数有血管环绕。

46例甲状腺肿瘤病人中有5例甲状腺癌,其中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甲状腺癌的声像图特征为:癌肿为弱一低回声结节、肿瘤边界不清、包膜不完整、内部沙粒样钙化呈簇状或散在分布,后方回声衰减或消失,结节边界不清,向周围呈蟹足样渣润,结节靠近后缘较多,局部甲状腺包膜隆起,回声减弱变细,模糊甚至中断,部分颈部有淋巴结转移。彩色血流显像,甲状腺瘤结节周边有较丰富的血流信号,测得Vmax13-30cm/s,晕环处可见环形血流,结节内部稀少。结节性甲状腺肿仅腺体内血流信号增多,结节及周边可见稀疏的血流信号,无血流分布规律,Vmax10-30cm/s,恶性肿瘤团块周边及内部有丰富的血流信号,周边环状血流出现率

5.3%,内部血流出现率94.7%,Vmax18-75cm/s,RI平均0.7。 3结论

本组病例应用高频声像图与CDFI分析了甲状腺肿瘤病变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淋巴结情况,以及血流的分布情况,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等特征。较好的鉴别良恶性肿瘤,为临床手术病例的选择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1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肿瘤的鉴别:典型的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为双侧多发结节,结节之间交错、重叠、边界无包膜。病程较长的可出现囊性变和钙化,钙化灶多为圆形、弧形或块状。CDFI可见非结节实质区血流信号增多(Vmax10-30cm/s)粗大迂曲的分枝血流在结节间穿行,部分结节内有少量血流信号,多数结节内无血流。这种现象可能是结节反复形成并纤维化,血管变形受压使血流速度加快。如出现单发结节,结节周围的纤维组织似包膜回声,注意与甲状腺腺瘤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多发腺瘤也容易混淆。本组有1例误诊为多发腺瘤,可能与患者病程短,形成结节数目较少,结节向纤维光带不明显,可见正常甲状腺回声,或结节合并液化、出血、假乳头形成时声像与腺瘤相似。

3.2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鉴别:典型的恶性肿瘤多为单发,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向周围浸润时可见蟹足样改变,常无“晕环”内部为低回声,呈密集小光点反射,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后部多声衰,部分钙化时可见不规则的强光点或强光团。CDFI显示瘤体内有较丰富血流,瘤内较易检测到收缩期血流,流速较高、频谱增宽,阻力指数RI≥0.7。而结节性甲状腺肿由于长期缺碘并补碘,有的病例声像图特征不典型,结节内出现点状钙化灶,后方呈“彗星尾征”

与甲状腺癌的“沙粒样”钙化类似,特别是出现的单发结节中,难以与甲状腺癌鉴别时,用CDFI测量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予以鉴别。

3.3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腺瘤的鉴别:甲状腺腺瘤有10%的恶变率,因此对腺瘤的出现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甲状腺癌以囊性为主时,在声像图上极似甲状腺囊腺瘤。但若在近囊壁处或实质性隆起处有钙化灶,则认为是恶性肿瘤的特有征象,即所报道的“囊内钙化性结节”。甲状腺癌癌肿内血流丰富且血流速度加快,且RI≥0.7。如甲状腺腺瘤出现出血、坏死、液化囊性变时,使结节呈混合性回声,出现的声像图表现类似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出现的囊实混合性改变,囊内有乳头状突起,突起内伴簇状钙化或细小点状钙化。甲状腺癌实质部分血流较丰富,颈部出现转移性淋巴结,且测量肿块所测得的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都较甲状腺腺瘤囊性变高。

总之,随着高频探头的改进及CDFI在甲状腺检查上的应用,可以准确的观察到发生于甲状腺内部的细小变化,使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根据肿块的边界内回声及CDFI测定肿块内部的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的大小来鉴别肿块的性质。如病变边界清、内回声均匀、外周有晕环,CDFI周边环形血流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甲状腺肿瘤CDFI表现血流丰富,走向杂乱,可检测出高速动脉血流或A-V瘘。在甲状腺突性病灶内检出>70cm/s,除考虑毒性结节外,应高度考虑甲状腺恶性肿块,同时利用肿块的分布、数量、形态、包膜及内回声有无钙化,何种钙化。有无声衰,以及肿块周围、内部血流分布情况以、血流最大流速,阻力指数等。能更好鉴别出甲

状腺腺瘤还是结节性甲状腺肿,甚至是甲状腺癌,为临床医生提供正确又快速的辅助结果。同时相比于其他检测,彩色多普勒无疑是一种正确、快速、简捷,无创伤的一种首选诊断方式。

作者简介:毕晋芳,女,1970年12月生,副主任医师,静乐县人民医院,0351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出生证明委托书下载下一篇:除数是二位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