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分析论文

2022-05-06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品牌建设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为加快推进中宁枸杞的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宁枸杞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贴牌销售现象频繁、枸杞产品附加值低、行业人才匮乏等,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品牌建设分析论文 篇1:

图书馆“格林童话之夜”特色阅读品牌建设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这也为各地图书馆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文章以重庆图书馆所建设格林童话之夜为例,在简要概括项目背景的前提下,围绕品牌建设方法和启示展开了讨论,内容主要涉及盘活馆藏资源、增强图书馆影响力、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等方面,希望能给相关人员以帮助,为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图书馆;特色阅读品牌;“格林童话之夜”

引言:图书馆的知识资源、馆藏信息均十分丰富,在幼儿和青少年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2017年,重庆图书馆自主创建了名为格林童话之夜的活动,希望能够凭借该项活动,使童话照进现实,以此来赋予阅读活动更为突出的趣味性。活动开办至今已走过近五年时间,每年均吸引了近千人参与。结合该项活动的开展情况,围绕图书馆如何建设特色品牌展开讨论,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

一、项目背景

建设阅读品牌的初衷,主要是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作为向群众提供知识相关服务的主体,图书馆的受众既有青少年,同时也有成年人,面向青少年构建相应的阅读品牌,帮助青少年形成科学的阅读理念及习惯,可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1]。在此背景下,重庆图书馆先后建设了多个阅读品牌,包括阅读之星、阅读体验课和常青e路等,不同品牌的受众群体有所不同,现阶段,上述品牌均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图书馆所具有价值也因此而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实现。

二、建设特色阅读品牌的策略探究

(一)盘活馆藏资源

作为国内首家开设馆中馆的图书馆,重庆图书馆为杨武能先生建造了单独的文献馆,由杨武能先生所翻译的首版全译本格林童话,便是该文獻馆的“镇馆之宝”。另外,图书馆还有169版不同的格林童话,建设格林童话之夜,可使馆藏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通过亲子阅读、全面阅读的形式,对学生缺少阅读氛围的问题加以解决,确保格林童话能够凭借更加鲜活的面貌,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达到盘活馆藏资源的目的。

(二)增强图书馆影响力

2017年至今,重庆图书馆坚持每年举办一届格林童话之夜,且每年的活动主题均为格林童话,希望能够将该活动打造成富有地方特色的阅读品牌,借助该品牌吸引人们的目光,使图书馆所拥有阅读影响力得到扩大。2018年,该项活动被评为全球富有启发价值的项目之一,次年,该项活动荣获图书馆创意征集活动的一等奖。

(三)增加宣传所具有的纵深度

新形势下,重庆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之手,推出了线上+线下的全新阅读模式,力邀各大媒体通过网络、报刊或是电视等途径,对该项活动进行宣传,增加活动所具有知名度。与此同时,图书馆还利用抖音账号、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对该项活动相关信息进行了发布,旨在提高活动所具有讨论价值,通过打造良好氛围的方式,为其后期顺利开展提供支持。无论是前期预热、还是中期发布话题讨论,均有较为详细的报道,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对传播所具有实效性进行增强,通过增加纵深度的方式,实现多平台与多媒体相融合的目标。

(四)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重庆市政府和市委均给予了全民阅读活动充分的支持,指出应立足阵地建设,分别从品牌活动和内容供给的角度出发,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通过对读书风尚进行培育的方式,使城市所具有文化品位得到持续提升。有关部门针对全民阅读所印发方案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间内,重庆图书馆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建设阅读品牌上,通过对品牌示范进行扩大,确保各年龄段群众所具有读书热情均可得到最大程度激发。

(五)提高群众期望值

活动开展期间,重庆图书馆对门票总数进行了严格管控,这样做的目的有以下两个:一是场地有限,人数过多将增加安全隐患,二是管控门票总数,可使群众对活动价值所具有感知得到提高,同时使活动吸引力得到增强。在前期预热环节,图书馆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了相关信息,人们需要进入指定页面,输入姓名和联系电话,登记成功后便能够得到相应的电子门票,活动正式开始前七天内,均可前往指定地点,凭借电子门票换取纸质门票。为保证该活动能够覆盖各个年龄段,图书馆选择少量多次的开放抢票,使人们对该项活动所具有期望值大幅提升。该做法所产生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扩大了活动相关信息的传播规模及范围,其二,赋予了该品牌更为理想的附加值,使品牌形象价值得到大幅提高。

(六)活动形式及内容新颖

格林童话之夜以格林童话为背景,创设了七个不同的场景,包括梦想花园,水晶舞台,我与童话,林中小径,星空影院,格林剧场还有篱笆王国[2]。前期准备阶段,工作人员便将图书馆大厅、广场和长廊装扮一新,活动开始后,馆员身着与童话人物对应的衣物前往现场,和参与活动的观众互动。在预热环节,工作人员就曾告知人们,只要在活动当天身着童话故事相关的服装,便能够得到一份精美礼品。现场近九成观众均以童话人物的造型出现,使经典童话故事得到完美再现,图书馆内充斥着梦幻且诗意的气氛,使得该项活动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结论:在建设阅读品牌的过程中,图书馆往往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重庆图书馆所建设格林童话之夜,便是其主动承担引领及推广阅读责任的表现,该项活动强调以阅读品牌所具有示范性表率为出发点,在对馆藏资源效能进行提升的前提下,通过丰富推广形式及内容的方式,实现了全民阅读的目标。希望今后各地图书馆均能够做到主动引导群众进行阅读,促使全民阅读朝着预期的方向持续前进。

参考文献:

[1]单骅,胡晶晶.区域性公共图书馆联盟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研究——以浙江省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联盟“图书馆之夜”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3):5.

[2]黄百川.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创新与思考——以佛山市图书馆邻里图书馆项目为例[J].图书馆,2021(5):5.

作者:李露

品牌建设分析论文 篇2: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分析

【摘要】 为加快推进中宁枸杞的品牌建设,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本文在分析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中宁枸杞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贴牌销售现象频繁、枸杞产品附加值低、行业人才匮乏等,最后提出进一步推进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农产品地理标志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22.01.008

Analysis on Brand Construction of Zhongning Wolfberry

GUO Jia-li1,BIAN Cao2

(1.Party School of the CPC Zhongwei Municipal Committee,Zhongwei 755000,China;

2.Yinchu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Yinchuan 750001,China)

Key words: Zhongning wolfberry;brand building;geographical indic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1 中寧枸杞品牌建设现状

1.1 中宁枸杞品牌的产生

中宁枸杞的品牌历史开启于明成化年间,在当时中宁枸杞属于皇家贡品。到1934年中宁建县后,产于中宁县的枸杞就逐渐被称为“中宁枸杞”。中宁枸杞从列入朝廷贡品到占领全国市场,大约经历了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

1.2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成效

近年来,当地政府遵循现代化农业发展思路,通过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活市场、做响品牌等一系列举措,为中宁枸杞的品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宁枸杞在品牌建设过程中先后获得了“证明商标”“宁夏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国家气候标志”等38项品牌荣誉。2021年,在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中宁枸杞的品牌价值达到了190.32亿元。目前,中宁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国内66家企业推广应用,发放枸杞质量追溯标识430万枚;在国外面向单一国家注册的有阿联酋、巴西等,为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中宁本地的枸杞经营企业也非常注重自主品牌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县32家骨干枸杞企业拥有“杞王”“宁夏红”“早康”“杞芽”“玺赞”等自主品牌58件。这些企业通过采用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与企业商标组合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的影响力。

2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策略

2.1 加大品牌推广

1)推介会。从2002年开始,中宁县政府每年组织企业及相关部门分别到上海、北京、重庆等城市召开中宁枸杞新闻发布会或宣传推介会,引导企业参加产品展销会,这些措施目的在于加大中宁枸杞的宣传和推介力度。2002-2020年,中宁县本地共成功举办中宁枸杞节(枸杞产业博览会)12次。

2)专卖店(柜)。中宁枸杞专卖店是中宁枸杞对外销售的主渠道,也是对外宣传的窗口。2009年县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在全国商场、超市、医药连锁机构建立中宁枸杞专卖店(柜)。至2020年底,中宁枸杞专卖店(柜)已发展到1106个。通过专卖店(柜)的设置,中宁枸杞已在国内31个省的140多个城市销售,先后形成了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等主销市场。

3)媒体推广。中宁县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推广方式,先后制作了中宁枸杞宣传光盘、产业发展影视资料、宣传专题片、宣传折页,同时,利用电视台、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宣传中宁枸杞。2004年宁夏红“每天喝一天,健康多一点”广告语通过荧屏走进千家万户。从2013年开始,县政府每年在央视及各省市的主流媒体、地方特产栏目宣传推介中宁枸杞,利用户外广告、宣传册、航空广告等方式宣传中宁枸杞产业及枸杞系列产品,使得中宁枸杞品牌越来越有名气。

4)文化融合。中宁县深入挖掘枸杞历史文化、医药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先后通过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电视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的拍摄,建设中国枸杞博物园等方式来塑造品牌形象,同时邀请新华社、光明日报以及瑞士国家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扩大影响范围,将当地的地域特色和黄河历史文化相融合,对提升中宁枸杞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5)创新推广渠道。近年来,中宁县抢抓自治区建设“十大特色农贸市场”的宝贵机遇,建设了中宁国际枸杞交易中心和年吞吐货物量800万吨的中宁物流园区,成功将中宁枸杞引入全国3万多家的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开创了枸杞复式销售模式。同时,为了探索方便、快捷、新兴的市场流通形式,建立了中宁枸杞网上电子交易平台,促成枸杞的年交易量达到了3.5万吨,成交额超过7亿元。

2.2 做好品牌保护

1)制度保障。农产品的品牌建设需要依靠政府的支持和保障。2002年中宁县枸杞局设立了枸杞包装物销售管理中心,负责枸杞包装物统一管理、销售。县委、县政府和枸杞管理中心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宁枸杞产业发展、证明商标包装物、枸杞专卖店、质量安全管理等相关政策,为推动中宁枸杞品牌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专业机构维权。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采取中宁枸杞证明商标维权打假行动,制止枸杞假冒问题。2001年7月,枸杞局成立商标管理办公室,专门从事中宁枸杞证明商标的管理、使用、市场监管和品牌保护等工作,每年结合实际制定市场监督管理检查方案并组织实施,会同市场监督部门到全国枸杞主销区开展市场调查和商标维权打假工作,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行为。通过中宁枸杞网站公布中宁枸杞正宗原产地認定区域,曝光假冒中宁枸杞侵权等不法行为,着力维护中宁枸杞商标的合法权益。

3)质量追溯系统使用。2017年8月,中宁县开始使用中宁枸杞质量追溯系统软件,为消费者提供“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截至2019年,已有55家企业开通中宁枸杞及其质量追溯账号录入信息,共发放使用质量安全追溯标识800万枚。同时,当地政府还建立了枸杞产品质量查询平台,实行生产标识和营销标识双标双贴,实现了产品质量手机短信和网站追溯。

4)统一包装。中宁枸杞证明商标注册初期,产品包装简陋,主要以销售散货为主。2017年开始,枸杞产品的大小包装物进行了统一设计。2019年,中宁县委、县政府对中宁枸杞商标图案进行修改,实现了标识、地域文化及市场定位的同框设计。此外,当地还通过举办包装设计大赛,不断提升中宁枸杞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地理标志的核心竞争力。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120余万枚,带动了当地枸杞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品牌的内在潜力和价值发挥不够

在中宁,目前枸杞消费领域仍以初级的农产品消耗为主,深加工领域的产品影响力不够,品牌号召力不强,导致了市场上存在很多假冒中宁枸杞的情况。中宁县现有的产业或品牌集团组建困难,除“宁夏红”之外,还缺乏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规模以上企业品牌。

3.2 贴牌销售现象频繁

中宁枸杞证明商标保护管理工作虽已开展,但各管理部门没有形成执法合力,外围市场清理整顿难度较大。在国内,外省的枸杞冒充中宁枸杞贴牌销售,以次充优现象时有发生;在国外,出口产品以枸杞干果为主,在销售时主要是使用国外客户的品牌,再加上国际贸易中屡屡遭遇绿色壁垒的限制,口岸退货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宁枸杞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推广。

3.3 枸杞产品附加值低

由于多数枸杞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动力不足,主要以销售干果为主,生产的商品多为初级产品。很多企业品牌产品没有真正打开市场,也不知如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导致枸杞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这也就造成了枸杞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目前,虽然枸杞加工产品有7大类50余种,但是枸杞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中药类等衍生品还很少,深加工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在较低层次徘徊。

3.4 行业人才匮乏

从事中宁枸杞产业的人员中,既缺乏普通劳动力,又缺乏专业人才。由于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增多,而从事农业采摘的人减少,导致现在一线采摘枸杞的普通劳动力不足。而在农村从事枸杞产业的从业人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职业技能较为传统等问题,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枸杞产业人才,尤其是品牌管理运营人才很少,这就导致了在推动中宁枸杞品牌建设中难以依靠专业人才形成稳定的产业链。

3.5 政策缺乏连续性

政府对于枸杞产业的扶持政策缺乏连续性,还有部分政策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政策连续性缺失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也降低了政策的可操作性,更会大大降低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因枸杞产业本身发展周期长,如果政策上没有连续性,不仅损害经营者的利益,还将对产业发展造成一定阻碍,让有意从事本行业的人望而却步。

4 进一步推进中宁枸杞品牌建设的对策

4.1 增强企业实力,打造精品企业

企业是产品品牌的载体,企业的实力决定了品牌的实力。企业要增强法律意识,依据法律法规保护自身品牌,维护自身的权益;要突出中宁枸杞品牌特色,扩大以枸杞为原料的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深加工,打造以枸杞经营为主题的乡村旅游项目。企业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一方面,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品牌推广策略、方式和途径,制定周密的广告计划,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借助“一带一路”机遇,加强国外销售渠道的建设。线下通过国外代理商、经销商、和直销点构建间接和直接营销渠道,线上通过构建网络渠道来促进中宁枸杞品牌的国际化进程。

4.2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产品有溢价、提高产品附加值的作用。中宁枸杞作为区域品牌,现阶段正处于经营发展期,仅仅依靠特色农产品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要在产品本身的基础上,结合品牌概念、地域文化升级产品质量。因此,在中宁枸杞产业的生产、加工、储运过程中,要加大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企业要与院校、科研院所实施“高位嫁接”,在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同时,深入开发产品的附加值,丰富枸杞产品类型和功能,推出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的新产品。宣传独特的枸杞文化理念,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提高对品牌产品的好感,进而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由此来实现中宁枸杞产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更好地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和品牌效益。

4.3 招揽专业人才,加快技术革新

中宁枸杞需要长久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要引入大量的人才作为发展动力。人才的培养不仅是要求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进一步提升,还要能够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管理能力、品牌运营能力的人才。企业层面,要建立人才储备计划,招揽管理和技术人才,改良原有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及销售环节进行有效策划和管理,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政府层面,要颁布相关政策吸引来自高校以及各领域的人才,通过“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力引进毕业生到中宁枸杞产业中去就业、去创业,同时要建立吸引人才、保障人才和发展人才的服务体系,支持高校学生学习与研发协同发展,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提升枸杞产业市场中人才的质量,引导本地高校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专业人才队伍,对从业人员普及品牌建设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建立一流的人才储备资源。

4.4 加大政策扶持和落实力度

一要完善品牌建设规划。由于中宁县地理面积小,枸杞种植年限长,客观上限制了中宁枸杞的种植面积,因此,政府要发挥好领头者作用,找准发展方向,明确产业的优势以及劣势,从全局进行战略部署及品牌建设推广等。二要完善质量监督管理。当前,中宁枸杞已经完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登记,还需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监管规则,加强产品保护,为品牌的建设保驾护航。通过市场净化和质量安全监管,重点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及行业间的不良竞争。政府也要制定完善的竞争制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三要给予政策支持。政府要加大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扶持,尤其是品牌建设前期,对市场知名度较低的经营企业,在其建设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帮扶,同时还可以协调组织各类专家学者对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专题培训,给予企业在发展规划和品牌建設方面科学指导。四要加快做好中宁枸杞的海外商标注册,扩宽出口渠道。通过完善和细化补贴政策,增加对枸杞出口企业的补贴或出口退税优惠,制定一些品牌促进策略,适当减少企业用于品牌国际化宣传与推广的费用,引导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活动。

5 结语

中宁枸杞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业机构、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和努力,共同为中宁枸杞品牌建设赋能出力,推动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浩然.发挥品牌效应 做大做强枸杞产业[J].中华商标,2012(8):53-54.

[2] 井辉隶,郭洁,郭卫春.中宁枸杞品牌建设发展现状及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261-262.

[3] 张雨.浅谈宁夏枸杞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发展对策[J].农技服务,2017,34(12):200.

[4] 崔然红.中宁县枸杞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2):11-12.

[5] 苑金婷.济南市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20.

【作者简介】

郭佳丽,女,1986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作者:郭佳丽 边超

品牌建设分析论文 篇3:

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分析

摘 要:水城猕猴桃于2013年4月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4年9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曾获得“中国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果品”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指定果品” “中国(江西)果品苗木展销会‘猕猴桃类’金奖” “第十五、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 “2014年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参展农产品金奖”等荣誉,作为贵州猕猴桃的代表,广告片于2016、2017年连续两年登陆央视免费推介,其品牌形象、品牌价值和品牌认可度得到大幅提升。介绍了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及策略。

关键词: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分析

水城县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山地特色农业大县,地处乌江和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位于贵州省西部。位于“中国凉都”六盘水腹地,境内气候条件独特,最高海拔2 861 m、最低海拔633 m,昼夜温差比较大。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100~1 300 mm,年平均气温12 ℃,无霜期达250 d,属于典型的立体气候,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好,这些气候要素非常有利于猕猴桃的生长发育。水城县也是贵州省重要的农产品——猕猴桃的重要产地。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三大猕猴桃主产地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国种植面积增长缓慢,可以预见,未来的猕猴桃市场非常巨大,种植猕猴桃的前景十分广阔。加强猕猴桃品牌建设,可为未来不断获取更好的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的现状

水城县猕猴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猕猴桃几大产区之一,境内很多乡镇有着大面积的野生猕猴桃分布。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水城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将水城猕猴桃产业作为全县的主打产业之一来发展。目前,水城县共建成猕猴桃产业基地6 866.7 hm2,已经进入盛果期的水城猕猴桃果园3 200 hm2,水城一跃成为西南地区两大主产区之一和全国优质猕猴桃主要供给区。

一是政府重视。水城县成立了水城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下发了《水城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管理办法》,加强了品牌保护和品牌使用规范。

二是狠抓产品品质提升。为保障品牌质量安全,水城县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水城猕猴桃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水城县获得了“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 “2016年度国家有机产品(猕猴桃、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区” “贵州省农业(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区” “贵州省水城县猕猴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创建基地”等称号,为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提供了产品品质保证[1]。

2 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检测机构建设不够完善

虽然水城县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但检测室没有通过计量认证和机构认证,检测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猕猴桃产品需要外送检测机构检测,耗费时间较长,对品牌创建造成一定影响。

2.2 产品推介补贴较少

猕猴桃管理部门虽然积极组织生产经营单位参加各类展会,保证水城猕猴桃在国内各展会展出,提升消费者对水城猕猴桃品牌的认可度,近年来收获了10余个展会金奖,水城猕猴桃品牌认可度大幅提升,但补贴较少,参与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2.3 媒体宣传有限

近年来,水城猕猴桃品牌在国家、省级及地方电视、报刊、门户网站、多媒体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要将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推向更宽、更广的市场,还需要媒体不断地加强宣传。

3 水城猕猴桃品牌建设的策略

3.1 政策支持、完善政府品牌建设激励机制

加强政府引导,树立品牌建设典范,推广品牌建设经验,充分发挥知名品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导向和示范作用。2017—2020年,对当年新获得以下品牌建设称号的,水城县人民政府制定了《水城县加强品牌建设实施方案》,积极鼓励和奖励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水城猕猴桃品牌。

一是鼓励开展有机产品认证。针对开展转化认证的同一申报主体,单张证书的奖励3万元,2张证书的奖励5万元,3张证书及以上的奖励6万元;对获得有机认证的申报主体,单张证书的奖励7万元,2张证书的奖励10万元,3张证书及以上的奖励14万元。

二是鼓励开展品牌创建。對获得“国家质量奖” “中国驰名商标”等国家级品牌称号的,奖励30万元;获得国家级、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批准筹建的,分别奖励15万元和5万元;获得“贵州省省长质量奖” “贵州省名牌产品” “贵州省著名商标”等省级品牌的,奖励5万元;获得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标准领跑者的,奖励10万元。

三是根据《中共六盘水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农业特色产业发展“3155工程”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党发〔2014〕2号文,明确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新获得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登记的申报单位,分别奖励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3.2 注重质量监管,建立监管体系

一是构建了政府总体责任、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行业协管责任的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了水城猕猴桃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体系,实现了生产有记录、原料能溯源、流通可追踪、信息好查询。二是建立诚信体系。建立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农业、科技等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实施重点监控、动态抽检、常态打假、依法监管,有效维护了水城猕猴桃的品牌公信力[2]。

3.3 打造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水果的质量要求更高。近年来,随着猕猴桃消费群体的大众化,消费者对于猕猴桃产品的需求也开始把重点转移到猕猴桃的质量上。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水城县猕猴桃除了其独特品质得到国内认可外,还要注重“无公害、绿色、有机”品牌的打造,不断提升水城猕猴桃品牌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一,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方面,所有种植基地做到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覆盖,将产地环境达到绿色食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的基地认证为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

第二,在水城猕猴桃种植上严格按照“三品一标”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执行,做到生产有记录、质量有保证。

第三,产品质量检测,每年在产品上市期准时抽样到检测部门进行检测,保证产品质量,打造属于水城县的“无公害、绿色、有机”猕猴桃品牌。

4 结语

在消费水平不断上升的现状下,世界上的猕猴桃优质产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水城猕猴桃产业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只要加大政府扶持、增加科技投入、完善品牌效应,水城县猕猴桃产业就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周保君.眉县猕猴桃产业发展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 2 ] 涂美艳,江国良,陈栋,等.四川省猕猴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农业科学,2012(10):1 945-1 949.

(收稿日期:2018-05-06)

作者:李玉琼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事业单位改革论文下一篇:演播空间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