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2022-09-14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部分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就将政府部门的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有机结合起来。如今, 经过长时间的实施和完善, 这些国家已经在这一领域中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强。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也正效仿这一做法, 试图将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结合起来, 以此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己的个人经验, 就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结合阐述一下自己的个人见解。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 财务预算工作拖沓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 财务预算工作拖沓是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之一。现阶段, 财务预算工作比较烦琐, 需要走的流程也比较多。从最开始的编制预算, 再到工作过程中的汇报工作以及之后的执行工作, 事业单位部门几乎从未收到过任何的回复, 不知道项目内容是否正确, 也不知道其是否具有合理性, 对于这些一无所知。与此同时, 在对预算工作进行执行的过程中, 会计核算部门会结合实际情况将相应的报表等汇报给有关审核部门, 但是也很少得到回复。这种现象在财务预算工作中非常普遍, 基本上可以认定, 这是一个形式化工作, 也就是说财务预算工作只是走形式。除此之外, 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 财务预算工作也是非常拖沓, 很少能够结合实际情况对于相应的问题进行讨论。这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工作的有效结合会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 预算编制合理性缺乏

预算编制合理性缺乏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另一个问题。现阶段, 我国事业单位普遍使用传统的预算编制方式, 这些编制方式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所以其合理性也受到人们的质疑, 这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要想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 必须要对相关的预算基数进行及时转变, 否则这种不合理的现象就会一直存在, 无法消除。

除此之外,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部门的领导人员对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还缺少清楚的认识, 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全年支出, 造成预算编制合理性缺乏这一问题一直都存在。

(三) 预算审核机制的完善度不够

就目前情况来看, 在预算审核方面、预算执行方面以及预算编制方面, 我国很多事业单位还缺少一个明确的、系统化的机制和规范, 加上部分事业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很少严格遵守要求, 导致预算工作中漏洞百出。除此之外, 预算审核机制缺乏完善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种情况下, 预算工作经常出现被他人随意更改的情况。这样, 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就难以受到有效的监督。

还无法对预算的进度和执行等各个方面信息进行及时反馈, 由此出现预算金额被随意更改的现象, 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算执行力度被削弱, 事业单位的发展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四) 两者对接工作互相分离

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实际情况来看, 很多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中出现了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对接工作互相分离的情况。换言之, 这两者相同科目中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完全相同。例如, 在会计核算中, 煤气费、水电费等内容要比预算管理内容更加广泛, 这就直接导致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工作互相分离的现象, 导致这两者的结合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结合策略

(一) 健全预算审核制度

我国事业单位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的方向转变。因此, 对于预算审核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要予以重视并进行不断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事业单位会计网络化发展和电算化发展。而且还有利于实施财务精细化网络管理。除此之外, 这还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得以保障的基础要求和根本前提。

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预算审核制度:首先, 对管理理念进行转变, 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风险防控意识, 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强化, 并为各项规章制度能够有效落实到位提供可靠的保障, 将其作用和功能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其次, 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完善的审核监督机制, 为预算审核的规范性提供可靠的保障,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最后, 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实施精细化管理, 科学划分预算审核各个流程的责任, 同时对权责的明确管理进行确立, 在这个基础上提升预算审核质量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进一步推动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有效结合。

(二) 规范预算编制方法

如今, 我国事业单位还存在预算编制工作存在严重的形式化问题, 会计原则的有效应用也没有受到重视。因此, 在新形势下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预算方法进行规范, 摒弃传统预算编制方法中不合理的地方, 同时对存在缺陷的地方进行弥补。积极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对单位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预算, 这是当前阶段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有效结合必须要落实的一项重要工作。就笔者个人经验而言,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关注单位的各项资金实际应用情况, 能够根据建设活动的具体情况对预算方法进行有效拟定。因为预算编制工作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复杂, 涉及的领域也非常宽泛, 所以现阶段开展各项活动之前应当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为之后的预算编制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除此之外, 相关部门针对事业单位财务审核工作要做到及时回复, 保证预算编制工作的合理性能够逐渐提升。从某个层面上来说, 对于后期预算编制工作来说, 执行报告以及预算执行的具体情况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有关部门必须要对此予以重视, 针对项目预算编制工作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提升, 在这个基础上推动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的顺利结合。

(三) 优化两者之间的科目设置

从应用重点以及应用范围来看,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工作的本质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侧重点不同。为了让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能够有效结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效率, 必须要对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的科目重新进行统一、合理、科学的设置, 为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供保障。除此之外, 事业单位还要重视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升其综合素质, 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为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各个科目设置的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等提供可靠的保障。与此同时, 事业单位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举办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 对单位会计人员进行积极组织, 使其学习先进的预算管理技术和管理理念, 在这个基础上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现阶段发展速度比较快, 事业单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对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进行有效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稳定、高效开展, 这不仅可以促进事业单位自身的健康发展, 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之间的结合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此, 我国需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结合经验, 在此基础上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摘要: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 事业单位在社会稳定维护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 其内部的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 通过对当前事业单位实际运营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得知, 很多的事业单位存在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对接分离情况, 预算审核机制以及预算编制等存在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导致会计预算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本文首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务会计结合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这个基础上如何改善这一局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预算管理,结合

参考文献

[1] 李林.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浅析[J].时代金融, 2018 (21) .

[2] 张艳芬.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实现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8 (6) .

[3] 王斌华, 郑国阳.浅析《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 (征求意见稿) 》对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影响[J].中国农业会计, 2017 (9) .

[4] 赵平, 尹毅.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 (2) .

[5] 康忠芳.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1) .

[6] 张爱民, 穆家乐, 秦亮.科学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结合问题研究[J].新会计, 2011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拍摄时装表演的艺术再创作下一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