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2022-04-1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色彩风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设计色彩作为各设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设计师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特征,论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设计色彩及其表现方法。

色彩风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1:

设计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及时代性探讨

摘 要: 本文在研究设计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内涵、应用方法和运用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设计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时代性特点,力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设计色彩的运用,提升景观设计的美感与品位、增强受众的认同感及景观文化内涵。

关键词: 设计色彩;景观设计;时代性

一、景观设计中设计色彩的内涵

設计色彩是在色彩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色彩的应用性研究。较之传统绘画色彩,它侧重研究色彩(色块)并置、变换、组合、搭配之间的关系,注重研究色彩与人的心理之间的关系。设计色彩更高层次上反映着时代的变化和追求,重在风格形式和精神上有多层面的突破。

设计色彩的应用性特点使它在服装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领域得到重视。设计色彩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段是人们感知环境极其重要的因素。运用恰到好处时能常常起到丰富造型、突出功能的作用,并能充分表达不同空间的气氛和特色,某种程度上也能体现一座城市、一个群落等的品位与格调。因此,设计色彩被视为营造景观内涵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

景观中的设计色彩应结合本区域的历史、地理、社会、生态、环保、哲学和美学等不同学科知识,不同层面、全方位地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要从特定的地域气候、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的交汇点上去考察色彩呈现的现象,寻找特定区域的色彩特点,从而营造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的景观,提高人居环境。

二、 设计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

设计色彩作为表达景观设计美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景观色彩配置要符合空间结构,充分发挥色彩对空间的美化作用。在景观设计中,色彩的对比原则、调和原则是进行景观设计色彩的重要依据,依靠同一调和和类似调和确定区域色彩主色调,同时兼顾面积因素,形成统一中的色彩变化。

1、块面分割法

块面分割法是景观设计中最为有效的方法,能给人一种协调统一的视觉感受,这是由设计色彩的特质决定的。设计色彩的提出是较传统意义上的绘画色彩而言,它更多地强调建构一种理性地色彩思维模式,探索设计与色彩之间的影响和相互作用,而设计色彩本身具有的“提炼”、“解构”的设计特质,可以说在先期已经给设计埋下了伏笔,预留了发展的思维创造空间。

块面分割法沿袭包豪斯设计理念,也是当前我们惯用的一种景观色彩处理方法。即通过以少聚多,对树形、植被、景观小品等进行几何化的理解和处理。运用块面分割法布局景观环境,关键是处理好环境点线面的空间层次关系,做到有主有次,有变化有统一。

2、风格定位法

景观中的设计色彩具有区域性的特征和文化属性,不同地域的本体材质和地域文化影响着景观中色彩的生成和营造。色彩是景观风格定位的首要元素。如在中式景观设计中,色彩的选用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营造景观的表情,塑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在北京奥运村的大门及构架上分别用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木原色营造了崇高、尊贵、祥和、喜庆的入口氛围;在苏州博物馆中,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则提炼出徽派建筑特有的灰色和白色,同时移步易景,结合古典景观造园方法,运用绿竹,红梅作为借景,色彩使景观富有了表情,现代中蕴含中式古典意味,古典中焕发出现代气息。

因此,不同风格的景观具有不同的设计色彩,适宜地反映一定区域特有的民族和文化特质的需要。

3、光影表现法

运用光影创造空间、表现空间是景观设计常用的设计手法。注重光环境的意向表现是中国传统院落景观的重要方面。传统园林中的廊、院落大都采用漏窗,使景观在光的作用下产生虚幻的空间层次。在西方,景观与风景画有着特殊的渊源,光影既是风景画的造型方法也成为景观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在西方建筑与景观设计中往往利用建筑构件和景观线面造型的光影变化表现丰富的空间层次。随着时代的发展,光影的造型作用更加受到现代设计师的青睐,在景观中不断追求曼妙的光影空间效果,并不断寻找突破,结合现代反光材料形成视觉反差,构成丰富的空间形态和视觉体验,丰富了景观设计的语言。

夜景中的灯光更是景观造型不可缺少的元素。城市夜环境景观主要依靠光和色的综合艺术效果来体现,是城市空间形态与色彩的综合体,夜环境下城市空间形态的色彩营造,弱化了建筑的坚硬感,使城市夜环境呈现出怡人、休闲的景观氛围。

三、景观设计中设计色彩的运用效果

1、设计色彩在景观造型上的应用效果

造型与色彩好比人的骨架和肌肤相互依存,其中,造型是骨架,色彩是肌肤。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色彩能够使景观造型更加丰满,更具视觉冲击力。在景观设计的语言表现中,色彩成为物体形态的表达工具及情感象征的重要媒介,并通过与造型的完美结合,丰富人们的感官和心理审美体验。在景观设计中,往往运用对比色彩,让景观造型与周围产生色彩碰撞,突出景观造型。较高明度、纯度的城市雕塑、城市家具与周围环境拉开了色差,活跃了空间气氛,增加了空间场所精神。色彩的造型作用在植物景观中也至关重要,通常通过植物色彩围合、拼接成几何造型,使植物景观在规整中凸显变化,使整体植物景观造型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气息。

2、设计色彩在景观功能上的运用效果

从规划角度来说,景观设计的目的通常是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提高该区域的商业、文化和生态价值。

不同的景观功能在色彩的表达上也不尽相同。商业中心区域景观环境色彩体现了当代时尚和工业文明,一般偏中性色彩;公园景观则应以自然色为主,综合考虑四季色彩的更替变化,注重色彩的柔和过度;体育活动区中的色彩景观其组合应与它的用途相协调,宜选用活泼、单纯的中性色,这样不仅不会影响运动员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运动场的氛围。

虽然不同功能分区有不同的色彩组合要求,但总体来说,整个景观环境的色调应有统一感,只有合理把握好整体与各功能分区的关系,各功能分区与各景点的关系,做到“大调和、小对比”,才能使色彩与景观功能相和谐。

3、设计色彩在景观意境上的应用效果

景观设计的目的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的最大和谐,而这一和谐往往是以形体的形、质、色的结合达到完美的意境体验。其中,设计色彩起到了突出环境主题、渲染空间气氛、暗示受众心理等的作用。在具体的运用中,首先,必须考虑到景观的地理外在要素如地质、地貌、地形、水体、植被的造型能力,使之合乎自然形态规律并按照美的目的去建造;其次,要考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使植物、水体、天空、水土都处于规律的变化之中,人与自然协调生存。

我国古代园林对色彩具有独特的感悟和独具匠心的设计。苏州个园就是巧妙结合色彩烘托园林四季景观的成功案例。在个字园中,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冷色调让人心情宁静,映衬绿荷、明净的湖水,苍翠如滴。秋景则用坐西朝东的黄山石堆叠而成,阳光映照在山石之上,营造出秋山明净而如妆的壮丽景观。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山用宣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地面用白石铺成。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色彩的丰富表现力成为表达景观意境的有效手段。在禅意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往往采用非开花植物,地面铺设采用沙子、砾石等材料,也是综合考虑了色彩设计,通过朴素的色彩营造宁静的禅意空间。

四、时代性探讨

1、景观色彩与区域特色

科学有序的色彩规划与建设,可使城市个性鲜明,和谐悦目,让人留连往返。正如美国城市规划专家伊利沙尔所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成功的城市色彩设计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一个城市的总体形象及魅力,并使其具有巨大的无形资产价值。上海外滩建筑凝重的的铅灰色,北京皇城屋顶的金黄色,厦门的“大色淡渲,彩墨画意”,长沙的“碧水江城,美丽长沙”,均彰显出色彩在打造城市景观中的独特魅力。推而广之,大到一座城市,小到一条街道,都应具有自己的色彩特色和文化。保护城市传统色调、构建地域景观特色,是城市景观色彩设计发展的趋势和必然,也是目前避免千城一面的景观境况的有效途径。

2、景观色彩与创新

景观设计需要文化内涵的融入,区域景观的可持续化发展不仅需要继承,还需要在传承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创新,在色彩设计上则应形成现代色彩文化。艺术家Patrick Commecy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他认为城市里纯色的房屋外墙十分单调,缺乏城市特色,于是他以当地的历史人文气息作为灵感启发,在房屋的破旧外墙上画上了咖啡厅、工厂以及电影中的场景,墙面色彩变得丰富,具有了立体效果,艺术创作与设计的完美协调,增强了景观的设计感。对于当前景观创意表现具有借鉴意义。

结语:设计色彩作为景观设计的表现语言,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充分把握其心理属性、空间属性和行业属性等自身特点,同时关注地域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不断发现創新语言,从而构建更具时代感的当代景观。

参考文献

[1]色彩的性格,(德)爱娃·海勒,翻译:吴彤,中英编译出版社[M],2008.1.

[2]论当代设计色彩教学的理念精神,陈宝山,装饰[J],2008.9.

作者:胡翔 徐华春

色彩风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2:

浅析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与应用价值

摘要:设计色彩作为各设计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对于设计师色彩的运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色彩的不同特征,论述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中设计色彩及其表现方法。针对设计色彩功能寓意、设计色彩特征、设计色彩的表现方法以及设计色彩的应用性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升对于设计色彩认识以及提升对于设计色彩的运用能力,促进更多优秀设计作品的产生。

关键词:设计色彩;表现方法;应用价值

色彩是视觉语言中最重要、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它并不是指视觉现象的一个方面,而是指专门的知识体系。绘画色彩是感性的、客观的、空间的、真实的,而设计色彩则是理性的、主观的、平面的,设计色彩将观察到的色彩经过有目的的提炼、变化体现出来,设计色彩是绘画写生色彩与设计用色之间结合的桥梁,设计色彩秉承了传统绘画性色彩的艺术精华,将造型基础训练有机地同专业设计结合起来,抛弃了传统美术的色彩理论研究,更为注重学生对于色彩的实践运用、空间分析、形式分析等实践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以及设计能力的提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设计色彩的研究,提升对设计色彩的重视程度,对于高能力设计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的必要性。

一、设计色彩的概念与特征

1、设计色彩的概念

设计色彩是从纯粹的绘画色彩中分离出来,成为了一种指向性和特定性很强的色彩训练方式,对于设计师设计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具有更高的要求。它以绘画写生色彩为基础,根据不同设计专业的特点和要求,其具体对于色彩的设计运用能力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训练方法、训练内容会稍有区别。它不受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的影响,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不满足于自然中客观变化的色彩,而要灵活地调配出比现实生活更理想的色彩,表现出更高境界的色彩。运用色彩归纳、概括、提炼等手段,表现物体之空间,它更注重和强调物象的形式美感以及色彩的对比协调关系,培养设计者表现色彩的能力。

2、设计色彩的特征

设计色彩虽然由来已久,所产生的设计成果可谓是硕果累累,造成的影响也很深远。但是设计色彩与装饰色彩、结构色彩和绘画色彩既具有一定的联系,又具有一定的区别和自身的特征。当人的审美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提高时,设计色彩也在随着时代而不断创新,并要符合时代性与环境、地域等不同的审美要求。同時强调以实用为前提,注重大众接受为目的,要求色彩效果明确、清晰、单纯。设计色彩具有整合性、秩序感和安全性、限定性与特权性、科学性、技术性、数字化等特征。色彩作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内容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并且设计色彩所呈现出的色彩与形体的统一、功能性与装饰性的统一、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流行色与常用色的统一特征,决定和影响设计色彩本质属性,以及设计色彩在整个设计领域所起到的作用。

二、设计色彩的表现特征

1、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色彩变化

色彩的产生和感知,都是物体自身在光线下所呈现的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综合体现。任何物体的色彩面貌呈现都是与周围色彩比较的结果,通过练习可以直接而生动地认识局部与整体色彩的关系,从中发现并掌握一些变化规律与表现形式,为日后理性地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奠定有力的基础。对于设计色彩的表现,就是要掌握物体色彩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其色彩变化的内在规律和表现形式。

2、设计色彩的装饰性表现

色彩的装饰性表现作为设计色彩的重要的表现方法,是设计师设计思维能力和设计表达能力的重要体现。对于设计色彩装饰性表现能力的训练与提升主要是通过对于花卉、任务、风景、建筑等对象进行写生技法的训练。在设计色彩的训练中以美化画面为核心,运用归纳、总结、变换、抽象、象征等手法,在色彩的归纳的基础上更为强调色彩的装饰性,增强画面的丰富性以及设计产品的装饰性。

3、设计色彩的抽象化表现

设计色彩的抽象化表现是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所必备的重要能力,要求其摆脱色彩的自然具象存在,使色彩源于自然而脱离于自然,运用相应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给色彩赋予更多的思想内涵和代表意义。通过一些色彩抽象命题设计的练习。设计者由于自己的经历、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等因素导致命题对其有着不同的心理响应,在进行抽象练习时,根据个人的理解不以任何具体形象为装饰的对象,而运用单纯的点、线、面作为表现的形象,来组成作品的面貌。

三、设计色彩的应用价值

1、设计色彩的审美价值

所谓设计色彩的审美表现是指色彩的审美性即艺术性,设计师运用色彩学理论,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给予人们在色彩形象上的愉悦感知。不同的色彩可以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感受与遐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使人在精神上得到享受和审美愉悦,这都是人们对色彩的审美需求。设计色彩的审美表现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与审美人群的文化背景、地域、国家、种族、性别等因素紧密相关。优秀的设计师善于利于人们对于设计色彩的审美标准和审美要求,在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寻找人们对于色彩审美表现的共性,而促使人们达成色彩审美的共识,提升设计产品的品质和美感。如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加强色彩的使用效果,运用色彩设计商品的包装,可以引发色彩的审美情趣,在不同层次上刺激着消费者的视觉心理,吸引着消费者的视线,致使消费者想进一步了解、认识商品,从而达到美化商品、传递商品信息和商品销售的目的。

2、设计色彩的象征性价值

设计色彩的象征性,并非是颜色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而是受人类社会的影响与人类心理相关。在设计中,颜色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的颜色会唤起人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反应的不同可能与个人的喜好有关,也可能与文化背景有关。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往往能够借助于色彩的象征意义,勾起一般人心理上的联想,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如红色红代表着血、夕阳、火、热情、危险,蓝色是海洋、蓝天、沈静、忧郁、理性的象征,而绿色则是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的代表。

3、设计色彩的秩序感

在现代设计中,设计师如何将设计的文字、图形、色彩等这些信息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地传递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设计色彩的秩序感在现代设计以及色彩的运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平衡、对称、节奏韵律等多变的艺术处理手法,是提升设计作品的质量和视觉呈现效果的重要方法。设计色彩的秩序化作为色彩调和的重要手段,无论是色相、明度、纯度的有序排列,还是运用统一、平衡的原理组织起来,增强设计作品的视觉识别性,都是设计色彩创造性表现的有效方式。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体现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设计色彩的运用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一需求,也正因此设计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专业与产品设计、包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色彩设计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产品销售的好坏。只有扎实的色彩设计能力的掌握和运用,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人才,设计出出彩的设计作品,在相关设计领域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梁遗鹏,吕唯平.设计色彩之我见[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7):93 -94.

[2]张并劬.论设计色彩的四个统一[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 (02):1-3.

[3]黄梦婷.设计色彩的又一份闲趣[D].江西师范大学,2015.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7

作者:王永浩 韩学红

色彩风景视觉传达设计论文 篇3:

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探索

摘 要: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能够熟练的掌握运用各种色彩是基本学习要求。而作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设计色彩课程的教学效果对本专业学生后期能够具有较高的色彩应用水平具有关键影响。为了能够提升学生应用色彩的能力,本文将对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色彩课程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视觉传达专业 设计色彩 课程探索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又称平面设计专业,涉及到很多的领域,比如:各种杂志上的平面广告、报纸等等,作为院校开设的专业课程名称,主要是指设计者利用各种文字、标志、插图平面视觉符号,将各种信息传递给接受者,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宣传、推广、传播?譹?訛。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平面设计专业的应用也越发广泛。

一、 设计色彩课程教学现状

所谓设计色彩,是由色彩构成演变而来,将自然中呈现出的各种颜色还原成基本色彩要素,然后根据色彩的法则、理论进行重新组成,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效果,改变学生的审美方式,从直观感觉变为科学审美。因此,教学的效果对学生创造色彩的能力以及培养其色彩思维有着重要影响。

在最早的设计色彩的教学中,更强调从客观角度分析形式、色彩,对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加以注重。但是,随着近几年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多人们在过去难以想象出来的色彩、景观都可以通过新技术、新材料呈现出来,尤其是计算机的使用,使视觉传达设计领域设计到的范围越来越广,比如:为了提高城市形象,相关部门会利用设计色彩来提升城市的美观度?譺?訛。然而,就目前相关院校开设的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来看,教学方式依然陈旧,还停留在最开始的教学方式中,以理论知识为主,缺少创新,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设计中需要用到的内容出现脱节现象,对日后学习中色彩思维的培养,以及未来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色彩思维,在未来实际的设计工作中能够设计出与社会需求相符合的作品,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合理改进,为学生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视觉传达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改革具体策略

1.培养学生的主观色彩意识色彩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驾驭色彩,培养其色彩思维,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一味强调写生重要性的教学方式,将培养学生主观色彩意识作为教学重点。对此,教师需要注意到两方面的问题?譻?訛。首先,是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处理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之间的关系。在开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院校中,通常会把色彩基础课程设置为学生在入学初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设计思维的过度,但是这样的课程设计却让学生不能很好的区分处理绘画色彩与设计色彩,经常会混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为了加强学生对自然色的观察、理解能力,需要对色彩的成因、象征意义以及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学习,了解视觉传达的配色技巧。同时,对于二者之间的区别,教师也需要帮助学生厘清,对光照作用下产生的色彩变化研究被称为绘画色彩。而在绘画色彩的基础上,对色彩进行重构、提炼等行为,更注重对比调和关系以及联想作用,能够将色彩的视觉信息准确的传达出来被称为设计色彩。其次,培养学生概括色彩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设计色彩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设计中很容易出现色彩设计功能与色彩创作不对应的现象,主要是有在过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对学生色彩写生采集归纳的训练。在现代教学中,教师需要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够将自然色彩进行概括、归纳。比如:很多景物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的景象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找出一种景物,让学生用不同的色调表现出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景物的变化。

2.帮助学生构建主观色彩表达能力

首先,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色彩转换能力与管理能力,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色彩调和能力,即为了让学生能够按照要求组合构成多个与自然物象色彩不同的色调,教师需要对观察物象的色彩要素与色光关系进行改变。其目的是为了将学生对物象原有色彩的依赖性改变,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的被动现象,将学生本身具有的对色彩的感悟能力、创造能力激发出来。比如:以一棵树为基本物象,教師可以要求学生将树的色调改变,可以由冷色调变为暖色调、也可以做出高、低明度色调之间的转变,使树的颜色以不同色调、不同色彩要素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的主观意识表达出来?譼?訛。

其次,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思维上有所创新,增强组合色彩的能力。教师需要对进行色彩创造力的培养。对于色彩本身来说,是没有情感可言的,但是不同的色彩却能影响人们心情的变化,而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感都是可以使用不同的色彩表达出来。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譽?訛。比如:对于红色色调的感知,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品尝辣椒、观看其深浅度变化不同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味觉、视觉等方面产生直观感受。这种方式的训练,相比较传统的直接对凝固色块本身进行观察,更能增强学生的探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产生疑问,就会想要追求其结果,必定会进行思考,因此,对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创造能力是有非常大帮助的。

3.增强学生设计色彩的原动力

对于刚开始接触设计色彩课程的学生来说,之前并没有接触过调色和造型,如果不在短时间内对其调色能力和造型能力进行训练,想要他们创作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作品将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对学生进行训练,让他们能够快速的掌握造型技巧,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的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设计绘制在黑板上,然后让另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添加在上面,分小组进行讨论,不限更改次数,看看最后每个小组能将最开始的设计改成什么样子?譾?訛。当然,课堂知识教授再多,也不如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快的掌握知识和技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给学生一个限定的图形或者是图像,让学生在上面进行填色,期间允许学生互相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且可以让学生在比拼中获得知识。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创作,教师在选择作业题目时,需要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比如,用不同的色调将自己的性格表达出来、宿舍中的情感等等。这样的选题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而且内容鲜明,在创作时也容易抓住其特征,比较容易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此外,在传统的设计色彩课堂教学中是存在一定缺陷的,比如,没有现场考试环节的设置。对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题目,内容要避免空洞、宽泛,需要根据具体课堂内容中的知识点,设置快题作业,并在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将其完成,将最终的考试成绩标准,设置为每次快题作业的总和,以这样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原创能力,改变学生对参考资料、借鉴他人作品的依赖性?譿?訛。

4.培养学生高科技时代色彩应用的能力

一般来讲,电脑辅助设计课程是不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然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逐步深入,计算机应用已经成为每个人的必备技能,对于视觉传达专业的课程教学来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数字媒介充分的利用起来。在传统的绘画设计中,主要采用颜料进行色彩训练,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熟练的运用水彩、水粉等介质,而且动手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高,但是由于在利用颜料进行配色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生必然会把更对的精力投入进去,在研究、探讨色彩的时间上,必然就会减少。计算机作为现代高科技信息处理工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完成比较复杂的设计方案,也可以通过电脑将方案一步一步展示给学生。在现代设计工作中,Photoshop是必备的设计软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在合适的时间教授学生如何对该软件进行使用。另外,数字化时代,不仅为设计色彩课程提供了新的平台,让其拥有与更宽广的表现空间,同时也做出新的要求。比如:电脑屏幕色彩显示效果与后期色彩印刷效果,计算机屏幕的CMYK色彩色域与RGB色彩色域的区别等等?讀?訛。對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未来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需要结合数字化时代对设计色彩做出的要求,指导学生对满足社会设计需求的软件加以应用,重视时代不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都应有所不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适应时代的设计人才。

结语

总而言之,注重是视觉传达设计色彩课程中现存的问题,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思想,在教学中以培养学生原创能力、色彩思维为主要核心目标,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提升。对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进行深入研究,为培养设计人才,造福社会尽最大努力。

注释:

王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1):59-61.

曾竹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色彩》教学思考和改革[J].艺术科技,2016(4):364.

姚若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础色彩课程教学定位思考——基于与美术绘画专业的比较分析[J].大众文艺,2016(2):261-262.

满瑜琳.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设计考察课程教学探索 ——以广州考察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124-125.

杨佳.高校视觉传达专业色彩风景教学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5):244-245.

杨晶,谢梅玲.浅谈设计色彩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7(5):101.

李岩.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土化教学探索[J].美术观察,2017(4):128-129.

叶静波.视觉传达设计课程项目化教学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6(20):122.

作者:王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管理论文下一篇: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