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2023-05-29

第一篇:原油动态计量误差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

段多寿

段多寿:油品计量误差原因分析,油气储运,1999,18(11) 45~46。

摘 要 在石油及其液体产品的贸易计量交接过程中,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即油罐容积标定的误差、石油计量器具误差、计量操作误差以及使用石油计量换算表不当造成的误差。在分析各种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计量误差的办法。

主题词 计量

误差

原因

分析

Duan Duoshou:Analysis on the Accuracy Error in Product Metering,OGST,1999,18(11) 45~46.

In metering petroleum and its liquid products,the metering errors produced mainly are as follows:volume calibration of tank,measuring instruments,human mistake and improper use of the petroleum conversion table.Based on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the errors,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method to cut back the metering errors.

Subject Headings:metering,error,reason,analysis

在国内液体货物的贸易计量中,普遍将油罐和油轮当作计量器具。然而在使用这些容器交接油品时,计量误差不但不能避免,甚至会给经营双方带来一定的经济亏损。

一、油罐容积标定误差

按JJG168—87《立式金属罐容量》试行检定规程规定,容量为100~700m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2%;容量为700m以上的油罐,检定的总不确定度不大于0.1%,置信度为95%。然而这一误差还不包括因底板负重凹陷造成的底量误差。据文献[1]介绍,这一未经计量的误差数接近于可用容量的0.3%。此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着油品计量的准确性。

3

3卧式金属罐和铁路油罐车在依据JJG266-81《卧式金属罐容积》检定规程和JJG140-76《铁路罐车容积》检定规程所标定的容积,与实际容积之间的误差不超过±0.5%。

二、计量器具误差

在油品计量过程中,计量器具合格与否,与其是否经过周期检定并给出正确的修正值密切相关。一般来说,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因素有以下几点。

1、 量油尺

JJG398-85《测深钢卷尺检定规程》规定,检定量油尺时所加于尺带的拉力为10N,但在实际标定时,不排除加力不足或超重的可能性。这就是说,在其标定时就已产生了误差。另一普遍现象是一把量油尺频繁使用,虽然该尺尚在检定有效期内,但因尺带严重扭曲,使计量所得的油高值往往大于实际值,这对收油方来说,必然会造成亏损。

2、 密度计

GB1884-80《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计测定法》规定,连续测定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即SY-Ⅰ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05g/cm;SY-Ⅱ型石油密度计允许差数为±0.001g/cm。这两个修正值对贸易交接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因此对密度计的标定与否,将直接影响计量精确度。

3、 温度计

测量石油液体的温度计应该是专用的,其最小分度值为0.2℃。如果在检定时不给出修正值或给出错误的修正值,实际使用时就会造成石油温度测得值的误差。

三、计量操作误差

在油品计量的整个环节中,只要有一处发生误操作或计算错误,就会造成油品计量结果误差。

1、 油高测量

油高是直接反映罐内储液容量的重要参数之一。如果储液高度计量不准,得到的油品数量就会产生人为的误差。在油品高度计量时,油罐内径越大,油品数量误差就越大。因此,操作人员必须掌握不同油品的特点,排除计量时可能出现的虚假性,对从装油结束到开始计量油高还有一个稳油的过程要有充分的认识。对于润滑油,装油结束后往往在油表面覆盖有一层泡沫,因此在存有大量空气泡沫的情况下计量油罐内的油高,势必有虚假性存在。试验结果表明[1,2]

3

3,润滑油泡沫影响铁路油罐装油数量的误差在±0.1%左右。

2、 密度计量

油品密度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二个重要参数。严格说来,密度计量必须在室内油品静止状态下进行测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经过输转装油作业后又马上测定密度的单位,稳油等待时间往往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油中所含泡沫未消除的情况下进行密度测量,其测定结果明显小于真实密度。

3、 温度计量

油温是计算油品数量的第三个重要参数。在计算油品的标准体积时,需要测量油品的实际温度。而在计算油品的标准密度时,则需要测量油品的视温度。结果表明,实际温度测定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4、 修正值

计量器具在制造过程中,因各种客观原因使所标刻度线达不到精度要求。所以必须用实测方法予以修正。只有正确使用修正值,才能消除计量器具自身的误差。必须对修正值予以重视,以降低油品计量的误差。

四、石油计量换算表的误差

在GB1885-83《石油计量换算表》中,包括视密度换算为标准密度、任意温度的体积换算为标准体积以及计算油品在空气中的质量三个部分,其中任一部分换算时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油品数量的准确性。

1、 视密度换算

实际计算不宜过细过繁,只要在计算时将新求插值点靠近上限或下限,按线性内插法计算即可。虽然结果仍有误差,但最大不会超过GB1885-83标准石油密度的准确度±0.0005g/cm。

2、 标准体积换算

国家标准给出两种计算方法,即用石油体积系数(R值)计算和用石油体积温度系数(f值)计算,两者计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只是计算结果在进位和小数修约上稍有差别。

3、 油品质量计算

GB1885-83标准给出了两个计算公式,即

m=ρ

.203

V20 F

.

m=(ρ20-0.0011)×V20 式中

m——石油在空气中的质量,g;

ρ20——石油20℃时的密度,g/cm;

V20——石油20℃时的体积,L;

F——真空中质量换算到空气中质量的换算系数。

除此之外,中国石油化工销售公司还有一种速算法,即m=V×石油单位体积质量。三种计算结果误差不大,完全可以适用于目前的石油贸易交接数量的计算。

总之,造成油品计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但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产生的误差进行认真分析,不断克服人为误差,提高计量精确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销售西北公司

*730000,甘肃省兰州市团结新村138号;电话:(0931)9883911。 参考文献

1,段多寿 张德宗:对装车润滑油计量数据的计量分析,油气储运,1986,5(4)。 2,段多寿:也谈铁路罐车的计量问题,油气储运,1996,15(12)。

编辑:孟凡强

3

收稿日期:1999-02-11

第二篇:感应式电能表电能计量误差的分析

摘要:电能计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实现,然而随着电网用电波动的加剧,峰谷差愈来愈大,计量系统在大幅度的工况变化中工作,使其计量误差增大,己成为电能计量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感应式电能表的计量误差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感应式电能误差

1 电能计量表的工作原理

电能计量通常包括单相电路、三相三线电路和三相四线电路有功无功的计量。计量装置主要部件是电能表,为了扩大量程需要,计量装置需加配部件,通常由计量用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以及连接互感器及电能表之间的二次回路构成。如果对象是低压小电流的电能计量则可通过一只电能表及电压电流回路构成计量装置来实现计量,而对于计量对象为高压大电流时则可采用电压、电流互感器及二次回路构成计量装置来实现。

众所周知,电能是功率对时间的积分,公式为: ,其中,电能和功率的意义是不同的,但其数学表达式仅仅表现在时间参数上,电力领域研究电能计量时主要是以电功率的测量为主,通过电表来完成电功率与电能之间的数量转换,在表达电能时可以以电功率来表示。两部制电价在我国广为推行,主要以有功电量作为电费的收缴依据,无功电能的计量主要作用在于对用户功率因数的考核上,一般电能计量分析均以有功计量为主。

电能计量装置通常包括五部分:PT、CT、二次回路、电能表以及电能计量柜,电能计量的准确与否,与前四个部分的关系最为密切。实践表明,只有电能计量装置综合误差是衡量电能计量装置准确与否的唯一指标,而对于任何一个部分的误差,如电能表的误差,都不能代表整套计量装置的计量误差。从理论上讲,电能计量装置的综合误差 由三个部分组成,即

电能表的相对误差 、互感器的合成误差 ,PT二次压降引起的误差, 它们之间有这样的表达式: = + + 。

2 感应式电能表的误差分析

2.1 基本误差

电能表的基本误差会随着负载电流和负载功率因数变化而产生变化,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个关系曲线,这个曲线即误差的特性曲线。对于任何一个合格的电能表而言,它的基本误差经出厂检验或检定机构调校后均会满足规程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电能表误差特性的合理与稳定。

假定在任何负载条件下,转盘只受到与负载功率成正比的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作用,可以得出转盘读数和负载电能成正比,这是电能表的工作原理,但是,现实情况却复杂的多,除了这两个主要力矩外,还有抑制力矩、寄生力矩、摩擦力矩、电流铁芯磁化曲线的非线性及补偿力矩、另外还有转盘位移的影响,都会使电能表即使在电压、频率和温度等因素都达到规定值的情况下,转盘转速也不会和负载功率始终保持成线性的正比变化的关系,这种情况直接影响到了电能表的基本误差。

通常为了保证感应式电能表的基本误差达到要求,误差调整装置会被安装在感应式电能表内部,通过对这些装置的调整,电能表的基本误差可基本控制在规定的正常范围内。这些装置:其一为满载调整装置,改变制动力矩的方式是通过调整制动磁铁,使得电能表的负载特性曲线上下平移。其二为相角调整装置,通过调节电流工作磁通与电压工作磁通间相位角的方式,使得相位角满足相位变化关系式,从而使电能表转速与功率成正比。其三为轻载调整装置,它是为了改善轻负载范围的负载特性曲线而设置的调整装置。其四为平衡调整装置,它可使三线电能表中各计量单元误差特性曲线基本一致,可改善电能表在不对称负载时的误差特性。

2.2 附加误差

确定电能表基本误差时,改变的往往只是负荷电流和功率因数,而其他条件只允许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变化,并且这个范围在电能表技术条件中明确规定,即确定电能表基本误差的外部条件。事实上,电能表在实际使用中所处的外部条件通常会与技术条件规定不同。譬如,市电交流电频率经常会偏离额定频率,电能表安装场所的环境温度和电网电压都可能会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幅度和范围会非常大,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会产生电能表的误差改变,那么这个改变的量就叫做电能表的附加误差。

1、电压、频率、温度变化对基本误差的影响。

若电能表电压线圈所加载的电压与额定电压不同,那么电压工作磁通和有关力矩随电压变化的比例也会不同,会使电能的读数出现电压的附加误差。若市电交流电的频率与额定频率之间有偏差,各磁通及其相位角都会产生变化,使电能表示数显示与cos 有关的频率附加误差。若环境温度产生变化后,制动磁通和电流、电压工作磁通及其损耗角都要改变,引起与cos 有关的温度附加误差。

2、波形畸变对基本误差的影响。

当前,非线性负载广泛存在于电网中,当某电网中有非线性负载时,畸变现象就会出现在负载电流的波形中。非正弦的负载电流会在输配电线路上引起非正弦的阻抗压降,那么即使电源电压为正弦波,负载端的电压也会是非正弦的。如此,加在电能表上的电压和电流都是畸变的波形。另外,在调试和检定电能表的时候,调试装置输出的电压、电流波形为理想的正弦波的情形往往也是很难保证的。

3、三相电压不对称对基本误差的影响

三相电压的不对称也是三相电能表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由于各驱动元件不平衡,即在相同的电压、相同电流和功率的情况下,各元件产生的驱动力矩和电流、电压抑制力矩

不相等,当一相电压升高而另一相电压同样降低时,作用在转动元件上的总力矩发生了变化。其次,即使各驱动元件平衡,但由于磁通FU与电压U并非线性关系,处在电压升高和降低的元件,其驱动力矩变化的绝对值也各不相同。另外,当三相电压不对称时,补偿力矩和电压抑制力矩随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变化的关系也会引起附加误差。

4、负载不平衡和负载波动对基本误差的影响

三相负载不平衡会引起三相电能表误差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包括各元件驱动力矩的不平衡,补偿力矩的影响,电流和抑制力矩的影响以及各驱动元件的相互影响等。对剧烈和频繁波动的负载,诸如电气机车、轧钢机械和电焊机等的负载计量,若负载增加时,电能表加速,制动力矩和电流、电压抑制力矩阻碍转盘加速,电能表少记电能;负载降低时,电能表减速,制动力矩和电流、电压抑制力矩阻碍转盘减速,电能表多记电能。由于转速下降所需的时间较长,电能表在负载降低时多记的电能会比电能表在负载增加时少记的电能要多一些,引起了正的附加误差。由此可知,转动元件的惯性矩、稳定转速和电流抑制力矩越小,波动负载引起的附加误差就越小;负载波动周期越短或负载电流越小,那么这个附加误差就越大。

5、电表位置倾斜对基本误差的影响。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电能表也可能偏离垂直位置,从而产生倾斜误差,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转动元件和上、下轴承的联接不精密,特别是下轴承的联接够精密,使得转动元件在轴承中发生了位移,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以及转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另外,电能表标准规定的容许倾斜误差只是属于负载电流大于50%标定电流的情况,这时驱动力矩较大,倾斜引起摩擦力矩的变化可以忽略。倾斜误差在本质上和转盘位移引起的误差很相似,倾斜角越大,侧压力和倾斜误差就越大。因此,合理地选择驱动元件和制动磁铁对转盘中心的相对位置,减小转动元件在轴承中产生的位移,是可以减小倾斜误差的。

第三篇:何为滴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

标准滴定溶液从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溶液的过程,称为“滴定”。滴加的标准滴定溶液恰好与被测物质反应完全这一点称为化学计量点。化学计量点一般通过所加指示剂颜色的突变来确定,指示剂颜色发生突变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滴定终点与理论上的化学计量点不可能完全相符,由此而引起的误差,称为滴定误差。

第四篇: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建筑使用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建筑使用能耗的误差分析

去掉交通工具能耗后的建筑能耗应该说比以前粗糙估算方法已有较大的改进,但并不等于已经相当精确,大致还有如下一些问题,并且产生了误差。

1)首先一个误差来自于前面计算公建能耗中的一个估计即假设1/3的公建用柴油,1/3的LPG和其他油品也从公建能耗中剔除出去。这个1/3的比例是估计设定的,与实际是否相符?要有调研决定,因此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2)本市住宅建筑能耗目前适合估算城镇住宅建筑能耗,不包括农村住宅建筑能耗,这是一个缺点,也是误差所在。因为农村住宅如果包括进去会有如下问题:①农村除使用商品能源外,还使用一定数量的非商品能源,其真实数量需由专题调研决定;②即使知道了数量也很难正确计算单位建筑的能耗强度,因为农村建筑面积无可靠统计数据,而且空置率相当大,缺乏真实性。

此外,城镇和乡村均有一小部分LPG用于助动车,但其数量不经调查,很难确定,所以未作为交通工具能耗扣除。显然这也是误差之一。

3)在现有统计局的能源消费统计模式中虽有城镇与农村的商品能源数量,然而这种城乡分口统计越来越不反映真实性。因为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大量城镇人口向城郊结合部和乡村扩散(包括居住和工作);当然部分农村人口也常常进城工作,故城乡能源消费数据已不能正确反映其真实消费情况,要把它们甄别清楚又很难办到。以2004年为例,近1/9的农业人口占用了近1/5的商品能源,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这给城镇住宅建筑能耗数据带来不小的影响。这也是造成若按人均计算住宅建筑能耗强度时农村消费偏高的原因。

4)本市公共建筑能耗目前也只能利用统计局三产能耗统计中的第

二、第三项相加,并扣掉交通工具能耗。这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为在第一项中也存有若干公共建筑能耗,只是目前无法区分开而已。一旦区分开,公共建筑能耗就会更大一些。这样公共建筑能耗就可用第三产业能耗减去各类交通工具能耗来表达,而且具有更足够的精确度。因此说到底很需要一个全市所有交通工具总能耗数据。这有待今后与交通部门的通力合作调研来解决。

第五篇:误差分析及实验心得

误差分析

1 系统误差:使用台秤、量筒、量取药品时产生误差;

2 随机误差:反应未进行完全,有副反应发生;结晶、纯化及过滤时,有部分产品损失。

1、实验感想:

在实验的准备阶段,我就和搭档通过校园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查阅到了很多的有关本实验的资料,了解了很多关于阿司匹林的知识,无论是其发展历史、药理、分子结构还是物理化学性质。而从此实验,我们学习并掌握了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的各个过程细节,但毕竟是我们第一次独立的做实验,导致实验产率较低,误差较大。

在几个实验方案中,我们选取了一个较简单,容易操作的进行实验。我与同学共做了3次实验,第一次由于加错药品而导致实验失败,第二次实验由于抽滤的时候加入酒精的量过多,导致实验产率过低。因此,我们进行了第三次实验,在抽滤时对酒精的用量减少,虽然结果依然不理想,但是我们仍有许多的收获:

(1)、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通过此次的开放性实验,使我们了解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使我们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明白了在实践中我们仍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 (2)、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这次的开放性实验要求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同学一起完成,而且不像以前实验时有已知的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我们自己通力合作,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了解实验并制定方案,再进行实验得到要求中的产物。我们彼此查找资料,积极的发表个人意见,增强了团队之间的协作精神,培养了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我们科学严谨的求知精神,敢于追求真理,不怕失败的顽强毅力。当然我们也在实验中得到了很大的乐趣。

九、实验讨论及心得体会

本次实验练习了乙酰水杨酸的制备操作,我制得的乙酰水杨酸的产量为 理论上应该是约1.5g。所得产量与理论值存在一定偏差通过分析得到以下可能原因: a、 减压过滤操作中有产物损失。 b、将产物转移至表面皿上时有产物残留。 c、 结晶时没有结晶完全。

通过以上分析我觉得有些操作导致的损失可以避免所以我在以后的实验中保持严谨的态度。 我通过本次实验我学到了乙酸酐和水杨酸在酸催化下制备乙酰水杨酸的操作方法初步了解有机合成中乙酰化反应原理巩固和进一步熟悉了减压过滤、重结晶基本操作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到乙酰水杨酸中杂质的来源及其鉴别方法通过误差分析可能原因进一步更深理解实验的原理和操作养成严谨的态度。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班子成员自我评价下一篇:银行直销黄金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