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蒙氏感官教育

2022-11-17

第一篇:幼儿园蒙氏感官教育

蒙氏感官的教育精髓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

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二、感官教育分为二个阶段:

接受和认知

蒙氏教学法是一整体教育,除了日常生活、感官教育、数学、科学文化五大领域之外,在这五大领域的经验获得中,必须通过感觉器官的运用与接触才有办法达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感官学习分为接受和认知。外界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进入大脑进行分析,形成刺激印象而被接收,帮助儿童形成基本概念,再返回至效应器,形成自学思考及研究探讨。

三、感官教育的意义

感觉或知觉分别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所获得的个别或整体属性的反映。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位。幼儿基本上是依靠自己的直接感知来认识事物的,幼儿的记忆直接依赖于感知的具体材料,幼儿的思维常为感知觉所左右,幼儿的情绪和意志行动,也常受直接感知的影响而变化。因而感官教育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感官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个体心理的发展。

(二)感官教育可以形成准确的概念,而概念是进行智能活动的必要材料,因而感官教育是智能发展的基础。

(三)感官教育可以完美儿童的人格。

(四)感官教育可以促进儿童对美的感受、理解和表达。

四、感官教育的目的:

直接目的:从生物学角度,0-3岁是儿童感觉的发展期,而3-6岁是感觉的形成期,所以在此阶段我们所强调的是把握机会,帮助儿童感官自然发展,同时掌握儿童全面性自我教育。

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是为了培养儿童的精确心理。精确的心理是蒙特梭利从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帕斯卡那里引用过来的。帕斯卡曾说,人的心理天生就是精确的,一切知识和进步都来自精确的观察。就象一门语言的结构是其字母的发音和词语的排列规则所决定一样,人的心理结构基本上也是有序的。感官是我们和环境之间的接触点,心灵可以凭借感官经验变得极其灵巧,这种敏锐的辨别力是在普通的日常生活中锻炼出来的,儿童为了适应现实生活以及未来的时代,必须对环境有敏锐的观察力,因此必须养成观察时所必要的能力和方法。这是因为适应环境必须以观察为基础,因此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的目的实际上就是要训练每个人变成一个观察家。感官教育还是高级心理活动发展的基础。蒙特梭利认为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很多人对数学都有一种心理障碍,但是如果儿童的心理发展植根于感官教育基础之上,那么一切都将迎刃而解。进而蒙特梭利认为感官教育最终点站还会促进儿童创造性的发展。任何人创造性的起点都是他们心理中的某些规则和精确的东西,因此在教育中我们必须注意感官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儿童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培养。

间接目的:从社会学角度来讲,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所以一般人是难以离开社会群居生活而独立生存,那么幼儿期适当的感官来刺激可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敏锐的环境观察者,使他更容易适应现在和未来的生活。

第二篇:培智学生数学教学如何运用蒙氏感官教育

智障儿童的感知发展常常具有一定的缺陷,他们感知分化较差,感知水平和质量等低于健全儿童;在感知动作协调方面也差于健全儿童。特别在数学教学中他们感官的感受性普遍较差、感知的速度慢、感知分化程度明显薄弱,主动选择性差;感知恒常性,整体性差;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发展较落后,也就是说他们对变化快的动画片不感兴趣,反而对没有变化的图片感兴趣;不能很好的区分出红色、粉红色、大红色、紫红色;只能说出西瓜是什么样的,能片面的说出西瓜是大的、西瓜是甜的、西瓜是绿的,也有说是红的;不能很好地区分出左右、区分出上下。

这些都严重地阻碍着智障儿童的发展,导致他们不能通过数学来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所以我们要注重教育过程中系统的数学感知经验的积累,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它能有效帮助智障儿童身心康复。

一、感官教具

然而在感官教学中我们就需要应用到大量的感官教具,但是这些教具不是老师用来授课的物品,是让孩子通过动手操作,自我学习的材料。在我们使用这些教具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教具种类繁多,但每种教具都具有多重功能,每次为他们准备的教具不能太多。

他们在操作感官教具时,会不断的积累感觉经验,并在感觉经验

1 / 6

的基础上,将数值化的量——数量,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逐步形成数概念。感觉教育中的“配对”、“序列”“分类”这三种基本联系可以培养他们明确事物或现象结构的能力。如:“数棒、纺锤棒、数字与筹码”中学习数概念。当幼儿学会点数实物,并能记住总数时,数字卡片便同步出现在实物旁,识实物、数量、数字三者结合起来,最终形成数概念。

二、数学教育教具

蒙台梭利经过几年的数学学习,发现了数学心智,所以她强调培养儿童的数学心智,怎么培养儿童的数学心智呢?也就是培养儿童数学的感受力,而不是技巧。她认为数学心智,可以影响儿童的性格形成,使儿童将来做什么事都会井然有序,按部就班。

蒙台梭利数学教育的特色,是以感官教育教具作为基础的,重视数量、数名、数字之间的关系,重视0的概念,十进位法的重要性,所以,蒙氏教学教具里,将一般的合成分解的操作基础定为10。

蒙氏数学教具的内容,有八个方面:

1.数量概念的基体练习,定位在10以内的量,以10为基础的数,这部分的教具有:

(1)数棒。以长度1—10的量,量对应数名。

(2)沙数字板。掌握1—10的数字,用手摸。

(3)仿锤箱。1—10认识的游戏。

(4)数字与筹码。了解奇数与偶数。

(5)彩色串珠棒。连续数的认识。数量名的结合。

2 / 6

2.十进位法的练习

认识十进位从1变10,从10变100,从100变1000,数具主要有数字卡、串珠。

3.使用数棒的基本计算练习,认识数的合成与分解,初步学习加减法。

教具主要有:金色串珠棒、黑色串珠棒、灰色串珠棒,引导儿童认识算式,利用接龙游戏,认识加减法和十进位的初步运算,加强10的构成和分解练习。

4.连续数的认识,主要让儿童认识连续数

教具主要有塞根板,主要是11到19的数,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排列,11—19,11—99,1—100的连续数板,主要记1—100的数字排列,100串珠链,认识1—100的数,1000的串珠链

5.导入初步的平方和立方

教具主要有:彩色串珠链。1千立方体,邮票游戏。大串珠组,(包括平方珠链,立方珠链、框架)

6.基本四则运算,主要掌握加减乘除法的原理,主要教具:加法板、乘法板、除法板、减法板

7.分数。教具主要是:分数,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8.几何。教具主要有:几何图形卡片(主要认识浅角名称)组成三角形(掌握名称和认识图形的组合与分解)立体几何组,二项式、三项式(发展幼儿三维空间的能力。帮助儿童理解代数概念,引导平方根。

3 / 6

数学教具要求教师在使用中,要求教师要做系统的示范,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要有一定的流程、顺序。

三、简单应用 ●数前准备

1.配对

配对的过程就是幼儿在观察比较的过程,配对的材料可以来源幼儿喜欢的事物,配对的数量,小班(1—3种)中班(1—10种)大班(1—10种),方式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

2.排序——粉红塔 3.比较

可以比较物的大小/多少....但是要出示比较板(如图1) ★ ★ ★ ★ ★ ★ ● ● ● ●

(图1)

说明:●比★少,少2个。

4.分类——形状/属性/颜色/大小......去进行分类(分类是要训练幼儿观察待分类的物体的共性或者异处)

5.形式排列

例如:直线排列、绕中心点排列、连续排列...... ●数棒的运用

活动名称:数棒 教具构成:数棒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学习1-10连续的数量、学习数数。

4 / 6

间接目的:a.导入数的根念。b.为学习十进位法打基础。 操作方法: 数棒的命名:

(1) 铺开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数棒的工作。 (2)握数棒两端对齐,由短至长一一取出并散放到工作地毯上。 (3)数棒左端对齐,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排列在工作毯上方。 (4)取出数棒1,指着它说“1,这是1。”

(5)取出数棒2,拿着数棒1比着2数“

1、2这是2”,将数棒1放回原位。

(6)依此类推,数完后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将数棒送回去。注意:数棒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数量的工作,每次只要认识3-4根就可。

变化与延伸:(1)为数棒配上1-100的数字卡片。

(2)按照一定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亦可和粉红塔、棕色梯搭配。

(3)与砂数字板结合。(例如:左边放数棒,右边摆相对应的数字)

适用年龄:3岁或3岁以上。 注意事项:数棒红色在左端。 ●十进位法认识

活动名称:十进位法练习

教具构成:黄色一个1珠,1个10珠,1个100珠,1个1000珠

5 / 6

教育目的:直接目的:认识数量

1、

10、100、1000

间接目的:为做大八量的四则运算打基础 操作方法:

1.用一块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十进位的工作 2.取来教具放在地毯的右下,右手两指捏出黄色串珠1珠放在工作毯中央偏右,告诉孩子“1”

3.取出黄色串珠10,放在1珠的左边,然后拿起1珠,由上往下一粒一粒对应数十下,“一个1,两个1……十个1,十个1是10,”拿起10珠说:“这是10”

4. 取出黄色串珠100,放在10珠的左边,然后拿起10珠,由上往下一行一行对应数十下,“一个10,两个10……十个10,十个10是100”,拿起100珠说:“这是100”

5.取出黄色串珠1000,放在100珠的左边,然后拿起100珠,由上往下一行一行对应数十下,“一个100,两个100……十个100,十个100是1000”,拿起1000珠说:“这是1000”

6.进行三阶段教学法,加深孩子记忆 7.请孩子自己尝试计数 8.依次收回1-1000,教具归位

适用年龄:4岁以上或对10以内数量非常熟悉的孩子 错误控制:教具本身

注意事项:摆串珠时个位在右,千位在左,符合数学中位数规律。

6 / 6

第三篇:蒙氏感官教学进度表

小班:

一 延伸教学

1、节节棒

2、双色鱼(形式排列)

3、动物配对——认识动物

4、珠子分类(排除颜色干扰,进行颜色分类)

5、积木分类(颜色分类)

6、瓶子配对(瓶子和瓶盖的配对)

7、动物拼图

8、物体形态与卡片的配对

二、教具(插座圆柱体组)

1、带插座圆柱体B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引导幼儿观察认知圆柱体的特征并点数数量,发问圆柱体像什么、和你见过的什么东西是一样的呢。 在幼儿说出名称之后老师要追问对杯子也是?(圆柱体)互动认知后放回圆柱体。

2、带插座圆柱体B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认识最粗、最细。并请个别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排序。 强化游戏:谁不见了、找找最粗的在那里、任意两个进行辨别。

3、带插座圆柱体C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的渐变,感知序列,巩固圆柱体的外形特征。配对放回圆柱体。

可请个别幼儿进行配对放回。(可点数圆柱体的数量)

4、带插座圆柱体C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认知最大、最小。(强化游戏:谁不见了、最大或最小在哪里)任意两个进行对比认知。

幼儿在老师引导下完成序列。

5、带插座圆柱体C`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 同上

6、带插座圆柱体C`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 同上

7、带插座圆柱体A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 同上

8、带插座圆柱体A组(序列展示,自由创意图形)

提示: 同上

9、两组进行结合(例:B+C、B+C`、C+C`等)

提示:任意两组进行结合练习巩固概念并进行创意拼摆。

注意事项:不能一节课教完。

10、三组进行结合(例;B+C+C`、A+B+C等)

提示: 同上

11、四组进行结合(例:A+B+C+C`)找出相同的圆柱体

提示: 同上

12、教师提供和圆柱体相同的生活延伸教具进行强化认知。(例:水杯、化妆瓶、饮料瓶)

13、完成纸上作业。(见DIY感官相应延伸书) 粉红塔

1、粉红塔(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正方体外形、及体积的变化。进行错空对比,发问像什么?(面包,桌子) 可请个别幼儿进行感官操作。

2、粉红塔(三阶段教学并进行排序)

提示:认识最大、最小。进行强化游戏、巩固辨别认知最大、最小。

请个别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排序。

3、粉红塔(与卡片结合并进行自由创意)

提示:教师先做示范,再请幼儿参与互动。

4、完成自上作业(见DIY感官用书) 棕色梯

1、棕色梯(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长方体的外形、及体积变化。感知序列进行错空对比。

延伸游戏:准备玻璃球、波波球各一个,引导幼儿观察序列及两种球的滚动音质变化,及球在滚动时的速度变化(接触面的大小不同,下滑速度就不同)

2、棕色梯(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认识最粗、最细。进行强化游戏、巩固辨别认知最粗、最细。

请个别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排序。

3、棕色梯(卡片与棕色梯的配对与自由创意)

4、棕色梯与粉红塔的结合延伸

提示:了解其中一个面的相等,并进行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一书中感官粗细一书) 长棒

1、长棒 (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取出教具散放观察相同与不同点数数量,进行触觉感知排序(由长到短) 取最短的一根做错空对比,三阶段教学认知长短。请个别幼儿进行序列

2、长棒(自由创意图形)

3、纸上作业:(见DIY用书感官长短一书) 彩色圆柱体

1、彩色圆柱体(红色,序列展示,认识粗细)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粗细。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2、圆柱体红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3、彩色圆柱体(黄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大小。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4、圆柱体黄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5、彩色圆柱体(绿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6、圆柱体绿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7、彩色圆柱体(蓝色,序列展示)

提示:同上

8、圆柱体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9、四组结合进行自由创意拼摆 色板

1、色板1(认识三原色)

提示: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教学,小年龄孩子不能一节课学完。

延伸:按颜色将珠子分类。纸上练习见DIY用书感官颜色一书。

2、色板2(巩固三原色、认识橙绿紫)

提示:每节课只认识三个颜色,学习新的之前复习旧的。

延伸:可认识花或水果蔬菜的颜色,结合DIY书中的颜色一书做复习。

3、色板2的颜色进行配对与创意拼摆。 几何图形嵌板橱

1、示范橱

提示:认识三个基本图形(拓印)并进行配对

2、几何嵌板橱——圆形

提示:认识圆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圆形。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纸上作业:小鱼吐泡泡。拓印圆形、画花朵、结合DIY做纸上作业

3、几何嵌板橱——四边形

提示: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4、几何嵌板橱——三角形

提示: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可以配合F氏教具7做延伸学习与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形状一书。 几何立体组

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正方体、圆柱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2、几何学立体组(长方体、椭圆体、三角锥)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3、几何学立体组(三角柱、四角锥、圆锥、卵形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4、几何学立体组(立体组的综合练习与卡片配对只做一段卡)

5、投影板与几何学立体组结合(游戏——神秘袋)

提示:说出名称 构成三角形盒

1、长方形盒

提示:感知各种三角形构成长方形的过程。认识四边形的构成及名称。

请个别幼儿进行拼摆组合。

2、长方形盒

提示:巩固四边形的构成用各种三角形进行拼摆创意

请幼儿做拼摆

3、蓝色长方形盒

提示:进行三角形构成四边形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4、长方形和与蓝色盒结合创意

提示:老师先进行创意的引导再请幼儿进行。

5、三角形盒(了解三角形的组合与分解)

提示:进行正三角形构成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6、三角形盒(创意拼摆)

提示:老师先进行创意的引导再请幼儿进行

延伸:与F氏教具7结合进行创意 触觉板(认识光滑与粗糙)

提示:触觉板的教具不可一节课教完,根据本班孩子的掌握情况来定。

1、先认识粗糙、光滑概念。说出对应的物体

2、掌握粗糙程度的变化,增强触觉感知与分辨力。

3、进行粗糙程度的配对。游戏——蒙眼游戏(配对)

延伸:制作触觉板,沙子、小米、玉米等等。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一书。 温觉板:

1、温觉板(感知温度)

提示:掌握温度的词汇,进行触觉配对

请幼儿说出吃过或摸到过的哪些东西是与词汇相应的。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书中天气及食物作业 重量版

1、重量板(认识轻重,辨别轻重)

提示:可做重量分类。请幼儿来做感知

延伸:做天平的实验、延伸——掂掂看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重量相关书。

2、延伸——对物品进行轻重分类 听筒

1、听筒(声音强弱的辨别)

提示:不同音质的配对(见培训笔记操作)

2、静寂游戏(传话游戏,谁的声音)

3、听乐器对声音进行配对

4、音乐游戏(听声音做动作、听口令做动作) 嗅觉瓶

1、嗅觉瓶

提示:先使用固体的嗅觉配对与辨别

在使用液体的进行配对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中嗅觉有关作业

2、延伸——对生活中各种味道的辨别及对味道的形容 味觉瓶

1、味觉瓶

提示:味觉配对说出名称(见培训笔记)

延伸:蒙眼尝东西的味道说出名称 纸上作业:见DIY中感官味觉一书

2、各种味道的调配

(糖、水果汁、饮料) 备注:

1、延伸的教学可做为一节课,纸上作业为课后和家庭的练习

2、可依据本班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中班:

教具(插座圆柱体组)

1、带插座圆柱体B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引导幼儿观察认知圆柱体的特征并点数数量,发问圆柱体像什么、和你见过的什么东西是一样的呢。 在幼儿说出名称之后老师要追问对杯子也是?(圆柱体)互动认知后放回圆柱体。

2、带插座圆柱体B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认识最粗、最细、比较粗、比较细。并请个别幼儿进行排序。

强化游戏:谁不见了、在序列中任意取出一个圆柱体请幼儿观察取出圆柱体对应的位置。

3、带插座圆柱体C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的渐变,感知序列,巩固圆柱体的外形特征。配对放回圆柱体。

可请个别幼儿进行配对放回。(可点数圆柱体的数量)

4、带插座圆柱体C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认知最大、最小、比较大、比较小。(强化游戏:谁不见了、取出某个圆柱体请幼儿找相应的位置)。

请个别幼儿完成序列。

5、带插座圆柱体C`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 同上

6、带插座圆柱体C`组(序列展示,三阶段教学)

提示: 同上

7、带插座圆柱体A组(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提示: 同上

8、带插座圆柱体A组(序列展示,自由创意图形)

提示: 同上

9、两组进行结合(例:B+C、B+C`、C+C`等)

提示:任意两组进行结合练习巩固概念并进行创意拼摆。

注意事项:不能一节课教完。

10、三组进行结合(例;B+C+C`、A+B+C等)

提示: 同上

11、四组进行结合(例:A+B+C+C`)找出相同的圆柱体

提示: 同上

12、教师提供和圆柱体相同的生活延伸教具进行强化认知。(例:水杯、化妆瓶、饮料瓶)

13、完成纸上作业。(见DIY感官相应大小书) 备注:可依据本班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粉红塔

1、粉红塔(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正方体外形、及体积的变化。进行错空对比,发问像什么?(面包,桌子) 可请个别幼儿进行感官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外形。(6个面,有棱和顶点)

2、粉红塔(三阶段教学并进行排序)

提示:点数数量。认识最大、最小、比较大、比较小。进行强化游戏、巩固辨别认知。

请个别幼儿进行排序。

3、粉红塔(与卡片结合并进行自由创意)

提示:教师先做示范,再请幼儿参与互动。

4、完成自上作业(见DIY感官综合用书) 棕色梯

1、棕色梯(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长方体的外形、及体积变化。感知序列进行错控对比。了解长方体的构成

延伸游戏:准备玻璃球、波波球各一个,引导幼儿观察序列及两种球的滚动音质变化,及球在滚动时的速度变化(接触面的大小不同,下滑速度就不同)

2、棕色梯(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认识最粗、最细、比较粗、比较细。进行强化游戏、巩固辨别认知名称。

请个别幼儿进行排序。

3、棕色梯(卡片与棕色梯的配对与自由创意)

4、棕色梯与粉红塔的结合延伸

提示:了解其中一个面的相等,并进行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一书中感官粗细一书)

长棒

1、长棒 (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取出教具散放观察相同与不同点数数量,进行触觉感知排序(由长到短)

取最短的一根做错空对比,三阶段教学认知最长、最短、比较长、比较短。请个别幼儿进行序列。 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用长棒与教具或幼儿进行比较。

2、长棒(自由创意图形)

3、相等化的对比(例:最长的一根为10,最短的一根为1,可做9和1和在一起是10.以此做相等化对比)

4、纸上作业:(见DIY用书感官长短一书) 彩色圆柱体

1、彩色圆柱体(红色,序列展示,认识最粗、最细、比较粗、比较细)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2、圆柱体红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3、彩色圆柱体(黄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4件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4、圆柱体黄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5、彩色圆柱体(绿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6、圆柱体绿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7、彩色圆柱体(蓝色,序列展示)

提示:同上

8、圆柱体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9、四组结合进行自由创意拼摆 色板

1、色板1(认识三原色)

提示: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教学。

延伸:按颜色将珠子分类。纸上练习见DIY用书感官颜色一书。

2、色板2(巩固三原色、认识橙绿紫、粉棕灰、黑白)

提示:每节课只认识三个颜色,学习新的之前复习旧的。

延伸:可认识花或水果蔬菜的颜色,结合DIY书中的颜色一书做复习。

3、色板2的颜色进行配对与创意拼摆。 几何图形嵌板橱

1、示范橱

提示:认识三个基本图形(可数边、拓印)并进行配对

图形的构成。(几条边)

2、几何嵌板橱——圆形

提示:认识圆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圆形。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与F氏教具

7、9结合了解圆形的切分及了解曲线图形。

纸上作业:小鱼吐泡泡。拓印圆形、画花朵、结合DIY做纸上作业(剪贴圆形图画)

3、几何嵌板橱——四边形

提示: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4、几何嵌板橱——三角形

提示: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可以配合F氏教具7做延伸学习与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形状一书。

6、几何嵌板橱——四层、五层、六层。(教学与

一、

二、三层一致。)

提示:结合F氏教具7做创意。剪贴、拓印、涂色图形。 几何立体组

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正方体、圆柱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说出特征、及生活中与哪些物品相似。

延伸:与F氏教具2结合,理解三体关系和不同倾斜坡度的下滑速度。

2、几何学立体组(长方体、椭圆体、三角锥)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3、几何学立体组(三角柱、四角锥、圆锥、卵形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4、几何学立体组(立体组的综合练习与卡片配对只做一段卡)

5、投影板与几何学立体组结合(游戏——神秘袋)

提示:说出名称了解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三角形盒

1、长方形盒

提示:感知各种三角形构成长方形的过程。认识四边形的构成及名称。

请个别幼儿进行拼摆组合并掌握名称。(三角形构成四边形的名称)

2、蓝色长方形盒

提示:进行三角形构成四边形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3、长方形和与蓝色盒结合创意

提示:老师先进行创意的引导再请幼儿进行。

4、三角形盒(了解三角形的组合与分解)

提示:进行正三角形构成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5大六边形盒

提示:按照培训笔记进行。让孩子参与互动中掌握六边形的构成。

6、小六边形

延伸:可以任意两盒结合进行创意拼摆。结合DIY感官形状一书做纸上作业。 二项式

提示:做基础操作。见培训笔记内容。 三项式

提示:做基础操作。见培训笔记内容 触觉板(认识光滑与粗糙)

提示:触觉板的教具不可一节课教完,根据本班孩子的掌握情况来定。

1、先认识粗糙、光滑概念。说出对应的物体

2、掌握粗糙程度的变化,增强触觉感知与分辨力。

3、进行粗糙程度的配对。游戏——蒙眼游戏(配对)

延伸:制作触觉板,沙子、小米、玉米等等。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一书。 温觉板:

1、温觉板(感知温度)

提示:掌握温度的词汇,进行触觉配对

请幼儿说出吃过或摸到过的哪些东西是与词汇相应的。

2、延伸——吹风机游戏,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四季的气温变化。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书中天气及食物作业 重量版

1、重量板(认识轻重,辨别轻重)

提示:可做重量分类。请幼儿来做感知

延伸:做天平的实验、可做数量多少的分辨。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重量相关书。

2、延伸——对物品进行轻重分类

3、平衡游戏——用天平来显示轻重 听筒

1、听筒(声音强弱的辨别)

提示:不同音质的配对(见培训笔记操作)

2、静寂游戏(传话游戏,谁的声音)

3、听乐器对声音进行配对

4、音乐游戏(听声音做动作、听口令做动作) 嗅觉瓶

1、嗅觉瓶

提示:先使用固体的嗅觉配对与辨别

在使用液体的进行配对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中嗅觉有关作业

2、延伸——对生活中各种味道的辨别及对味道的形容

3、实物图片与汉字的配对(例:学习反义词,香——臭) 味觉瓶

1、味觉瓶

提示:味觉配对说出名称(见培训笔记)

延伸:蒙眼尝东西的味道说出名称 纸上作业:见DIY中感官味觉一书

2、各种味道的调配

(糖、水果汁、饮料) 备注:

1、延伸的教学可做为一节课,纸上作业为课后和家庭的练习

2、可依据本班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大班:

教具(插座圆柱体组)

1、四组的名称学习(每组认知4—5种名称最粗、比较粗、有些粗、比较细、最细)

2、分类操作、目测进行排序和放回。(例:老师任意指一个洞穴,请幼儿找出相行应的圆柱体)

3、了解圆柱体的构成

4、两组结合进行配对(例:底面相同但高度不同)

4、三组进行结合(例;B+C+C`、A+B+C等)

5、四组进行结合(例:A+B+C+C`)找出相同的圆柱体

13、完成纸上作业。(见DIY感官相应大小书)制作圆柱体 粉红塔

1、粉红塔(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正方体外形、及体积的变化。认识正方体的构成

(6个面,有棱和顶点)

2、粉红塔(三阶段教学并进行排序)

提示:点数数量。认识4—5件名称。(如:最大、比较大、有些大、比较小、最小)

请个别幼儿进行排序。在序列中任意移开两件,请幼儿观察并放回。

3、粉红塔(与卡片结合并进行自由创意)

提示:教师先做示范,再请幼儿参与互动。

4、完成自上作业(见DIY感官综合用书) 棕色梯

1、棕色梯(感官展示)

提示:感知长方体的外形、及体积变化。感知序列进行错空对比。了解长方体的构成

延伸游戏:准备玻璃球、波波球各一个,引导幼儿观察序列及两种球的滚动音质变化,及球在滚动时的速度变化了解接触面的大小不同,下滑速度就不同

2、棕色梯(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认识4—5件名称(最粗、比较粗、有些粗、比较细、最细)。进行强化游戏、巩固辨别认知名称。

请个别幼儿进行排序。在序列中任意移开两件,请幼儿观察并放回。

3、棕色梯(卡片与棕色梯的配对与自由创意)

4、棕色梯与粉红塔的结合延伸

提示:掌握两者其中一个面的相等,并进行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一书中感官粗细一书) 长棒

1、长棒 (三阶段教学、序列展示)

提示:取出教具散放观察相同与不同点数数量,进行触觉感知排序(由长到短) 取最短的一根做错控对比,三阶段教学认知4—5件名称。请个别幼儿进行序列。 可以作为测量工具、用长棒与教具或幼儿进行比较。

延伸:结合F氏教具8做巩固与创意。(可以讲解线和面的关系,进行创意)

可结合数棒做加算、合十练习。

3、纸上作业:(见DIY用书感官长短一书) 彩色圆柱体

1、彩色圆柱体(红色,序列展示,认识4—5件名称同圆柱体名称一致)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4—5件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2、圆柱体红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3、彩色圆柱体(黄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4—5件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4、圆柱体黄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5、彩色圆柱体(绿色,序列展示)

提示:直接取出散放教具,进行序列,巩固认知名称。

幼儿可说出与圆柱体特征相同的物体名称

6、圆柱体绿色组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7、彩色圆柱体(蓝色,序列展示)

提示:同上

8、圆柱体与卡片的配对或与相应的插座圆柱体进行配对与创意

9、四组结合进行自由创意拼摆 色板

1、色板1(认识三原色)

提示: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进行教学。

延伸:按颜色将珠子分类。纸上练习见DIY用书感官颜色一书。

2、色板2(巩固三原色、认识橙绿紫、粉棕灰、黑白)

提示:每节课只认识三个颜色,学习新的之前复习旧的。

延伸:可认识花或水果蔬菜的颜色,结合DIY书中的颜色一书做复习。

给大米染颜色,做成不同颜色的数字。

3、色板2的颜色进行配对与创意拼摆。 色板3

1、 了解颜色的渐变,并结合做颜色渐变实验(见培训笔记) 延伸:可做调配彩色纸,由深到浅。剪成小手工。 几何图形嵌板橱

1、示范橱

提示:认识三个基本图形(可数边、拓印)并进行配对

图形的构成。(几条边)

2、几何嵌板橱——圆形

提示:认识圆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见过的哪些东西也是圆形。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与F氏教具

7、9结合了解圆形的切分及了解曲线图形。

纸上作业:小鱼吐泡泡。拓印圆形、画花朵、结合DIY做纸上作业(剪贴圆形图画)

3、几何嵌板橱——四边形

提示: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大小。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4、几何嵌板橱——三角形

提示: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数边。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与思考像什么。

进行图形与图形框配对

延伸:与三段卡结合做配对练习、图形与图形框无序到有序配对。(不可一节课教完)

可以配合F氏教具7做延伸学习与创意拼摆。

5、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形状一书。

6、几何嵌板橱——四层、五层、六层。(教学与

一、

二、三层一致。)

提示:结合F氏教具7做创意。剪贴、拓印、涂色图形。 几何立体组

1、几何学立体组(球体、正方体、圆柱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说出特征、及生活中与哪些物品相似。

延伸:与F氏教具2结合,理解三体关系和不同倾斜坡度的下滑速度。

制作正方体,圆柱体。

2、几何学立体组(长方体、椭圆体、三角锥)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3、几何学立体组(三角柱、四角锥、圆锥、卵形体)

提示:认识名称,引导幼儿观察外形特征

4、几何学立体组(立体组的综合练习与卡片配对只做一段卡)

5、投影板与几何学立体组结合(游戏——神秘袋)

提示:说出名称并了解平面与立体之间的关系。(例:四棱锥:有四个三角形盒一个正方形组成) 构成三角形盒

1、长方形盒

提示:感知各种三角形构成长方形的过程。认识四边形的构成及名称。

请个别幼儿进行拼摆组合并掌握名称。(三角形构成四边形的名称)

2、蓝色长方形盒

提示:进行三角形构成四边形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3、长方形和与蓝色盒结合创意

提示:老师先进行创意的引导再请幼儿进行。

4、三角形盒(了解三角形的组合与分解)

提示:进行正三角形构成的拼摆,详见培训笔记操作。

与幼儿互动进行巩固认知 5大六边形盒

提示:按照培训笔记进行。让孩子参与互动中掌握六边形的构成。

6、小六边形

延伸:可以任意两盒结合进行创意拼摆。结合DIY感官形状一书做纸上作业。 二项式

提示:做基础操作。见培训笔记内容。

延伸:积木分类、找相同,初步理解公式。 三项式

提示:做基础操作。见培训笔记内容

延伸:积木分类、找相同,初步理解公式 触觉板(认识光滑与粗糙)

提示:触觉板的教具不可一节课教完,根据本班孩子的掌握情况来定。

1、先认识粗糙、光滑概念。说出对应的物体

2、掌握粗糙程度的变化,增强触觉感知与分辨力。

3、进行粗糙程度的配对。游戏——蒙眼游戏(配对)

延伸:制作触觉板,沙子、小米、玉米等等。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一书。

备注:中大班孩子可以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来做教学调整 温觉板:

1、温觉板(感知温度)

提示:掌握温度的词汇,进行触觉配对

请幼儿说出吃过或摸到过的哪些东西是与词汇相应的。

2、延伸——吹风机游戏,水的三态变化。认识四季的气温变化。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书中天气及食物作业 重量版

1、重量板(认识轻重,辨别轻重)

提示:可做重量分类。请幼儿来做感知

延伸:做天平的实验、可做数量多少的分辨。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触觉重量相关书。

2、延伸——对物品进行轻重分类

3、平衡游戏——用天平来显示轻重 听筒

1、听筒(声音强弱的辨别)

提示:不同音质的配对(见培训笔记操作)

2、静寂游戏(传话游戏,谁的声音)

3、听乐器对声音进行配对

4、音乐游戏(听声音做动作、听口令做动作)

5、听觉辨别(闭眼睛听声音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嗅觉瓶

1、嗅觉瓶

提示:先使用固体的嗅觉配对与辨别

在使用液体的进行配对

纸上作业:见DIY书感官中嗅觉有关作业

2、延伸——对生活中各种味道的辨别及对味道的形容

3、实物图片与汉字的配对(例:学习反义词,香——臭)

味觉瓶

1、味觉瓶

提示:味觉配对说出名称(见培训笔记)

延伸:蒙眼尝东西的味道说出名称 纸上作业:见DIY中感官味觉一书

2、各种味道的调配

(糖、水果汁、饮料)

3、做水果沙拉。 备注:

1、延伸的教学可做为一节课,纸上作业为课后和家庭的练习

2、可依据本班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进度。

Power by YOZOSOFT

第四篇:摇篮幼儿园蒙氏教育个人学期总结

摇篮幼儿园宝宝一班个人总结

宝宝一班 陈奕山 时光飞逝,短短的一学期又过去了。在这一学年里,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经过了一学期和孩子们的朝夕相处;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尝试;经过了许许多多个经过,我们更深切的领会到了蒙特梭利教育的独特精髓,也更努力的让教育的步伐和幼儿一致。我们在互勉共进、团结合作中,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各项工作任务,为了使今后进一步搞好工作,现将本期的工作情况做一回顾和总结: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有14个小朋友,班上刚开始全部幼儿未接触蒙氏课程的学习,且幼儿年龄偏小,常规未形成,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本学期由我和袁娅老师、吴芳芳老师,杜老师共同担任宝宝之家的保教工作。在这学期里孩子们有了一个明显的飞跃。孩子在我们设计的在每个游戏及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他们自信、自立,渐渐变得懂事、讲礼貌,与同伴之间能相处融洽,会互相帮助,互相分享,自理能力也有明显提高……孩子们都活泼、热情

二、 认真学习蒙氏理论,将各种优秀的教育方法贯穿其中。

本学期我们新增的蒙氏老师认真学习蒙台梭利的教学理论;认真领会中心原则思想的主要内容;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集中讨论比较典型的学生个体案例和交流对应方法,认真学习贯彻《幼儿教师职业标准》,《3-6幼儿园发展指南》,我们热爱幼儿,热爱本职工作,转变教育观念,全面提高幼儿素质,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我们深知肩上的重担,平时抽出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学习蒙氏的精华和各位老师的实践经验。蒙氏教学是一套符合科学、有系统、尊重生命的前瞻性教学方法。在蒙式教学环境中,我们始终坚持让孩子当自己的主人。我们始终站在一个环境的维护者、教学的观察者、示范者、及孩子的支持者和资源库的角度上去引导孩子。

三、 逐步开展蒙氏活动,不断创新进取。

(一) 孩子们更能干了

最大的变化就是孩子更能干了,刚开始由于孩子年龄小,我们倾注了更多细心的呵护与关怀。刚来园时,好多孩子都是脸上挂满泪水,生活自理能力也相对较差,而现在,在我们的培养下,我们班孩子的自理能力都大大的提高很多,比如原来周海涵小朋友刚来的时候生活自理能力弱,从不会自己吃饭到可以自己独立吃完,还有李祖熠小朋友从最初走路要人扶到现在可以自己走走跑跑。来大部分孩子经常穿错鞋子的情况,现在已经大大减少,;原来孩子们吃饭洒饭的情况现在也好转了许多,孩子的转变让我们、让家长感到欣慰。首先,经过我们教师的商讨,重点还是要放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上。我们从每一个小的细节抓起,孩子们的常规活动都走入了很平稳的轨道,我们就和孩子一起来帮助他们自己提高照顾自己的水平:吃过饭,我们培养他们自己把碗回放到回收盆里,开始孩子们会乒乒乓乓的大声的放,尽管这样会满地狼籍,可是我们都不在意,到后来孩子就慢慢养成了吃完饭和喝完水就把碗杯轻轻放在桶里,我们为孩子创设的环境,孩子们是喜欢的,孩子们是兴奋的,孩子们的小手和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教给他们整理生活的小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告诉孩子生活中许许多多个让事情变的简单的小窍门,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整理,锻炼了自己,让自己变的更能干了,也让他们的爸爸妈妈、他们的老师、他们自己感到由衷的喜悦。诸如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班还有许许多多,孩子的提高就是我们收获的累累硕果。

(二) 蒙氏的五大区域教学。

日常生活领域:日常生活教育在生命成长上的目的是在于训练感官能力和肌肉活动两者之间的协调。根据0到3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我们将日常生活教育作为本学期的重点之一。在幼儿经历了原来提供的五指抓、三指捏到更精细的二指捏等等动作之后,他们手部的灵活性都提高很多。我们又增加了一些顺应孩子发展需求的工作,如各种类型的衣饰框、照顾环境的工作、更细微的手部工作等等,孩子们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的同时孩子平时的生活中得到锻炼,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科学文化区域:我们的科学文化区域还是和我们每个月的主题活动紧密相连的,在我们设计好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之后,就着手在科学社会文化领域挖掘可以促进幼儿发展的东西。在手的主题活动中,我们让幼儿首先认识手,进而了解手,然后发掘手的用处,最后让幼儿知道怎样保护手,用手的卫生和健康,和我们设计的主题墙制作紧密集合,让幼儿更好、更健康、更卫生、更安全的用手来帮助自己生活和学习,在宝宝之家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带领孩子一起来在房间的认识,让幼儿明白房间的不同设计和左右,可以调节自己的喜悦的心情。美术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发展特点,加深运笔的难度,增加粘纸纸和橡皮泥的工作,让孩子们在不同的活动中体验美术给人类带来的美和乐趣。

语言文化领域:本学期,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手部小肌肉的生长特点,学习了名字卡片,并准备了童趣的绘本故事,孩子们喜欢,家长也很高兴。另外,本学习,我们多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诗歌儿歌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我们不仅注意让孩子充分的感受语言文学带来的美,还注重了很多品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给幼儿创造良好的听、说的环境,让幼儿大量的接触故事、诗歌等文学作品,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表达自己的意愿,锻炼自己,喜欢文学作品,并愿意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外语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幼儿喜欢的游戏早安问好进行教学,注重生活中练习幼儿英语听的能力,逐渐让幼儿喜欢并乐意参与到各种英语活动中来。

以上的三大领域,我们都根据它们的特点,选择了让幼儿在桌子上工作,我们用小椅子来决定幼儿在各区域的人数,以至于互相不干扰别人的工作,孩子在多次的选择后基本都能安静的工作,专注的程度让我们老师都感到很欣慰。

感官教育领域:我们本学期进行了各种感观教育的活动,基本的图形、长棒等工作,我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延伸活动,如设计的彩色归位,动手搭理我自己的教室等等。还学习了颜色,通过各种颜色教具,复习、巩固幼儿对色的基本认识,然后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多种颜色。为了后面工作的展开,我们还开展了图形嵌板的工作,有的幼儿还认识了不同的几何图形,通过视觉能很快分辨,并联系通过触觉单一工作的能力,发展其触觉能力。幼儿在通过充分的触摸、观察,了解不同几何体的不同特点,为今后触觉、观察力都有一点提高,也为后面工作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数学教育领域:数学领域是我们班部分家长的心里重点。我们首先是加入数学的概念,把量和数的结合学习,从最初的123开始,利用砂质数字板,一点点开始接触数学,本学期能力大一点的学习了数字和筹码,让幼儿更熟练的掌握5以内数的概念等等。通过幼儿的工作和教师各种有趣的活动,孩子们本学期对10以内数的概念的掌握进一步认识,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好评。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感到比较陌生,随着慢慢深入的学习,孩子们从认识简单的123开始,逐步学会了8910的量与数的对应,有的孩子还能很快的进行数字组合与量的对应。

以上的两大领域教学,主要还是在地毯操作进行,刚开始常规的建立是从日常工作的铺卷地毯开始的,做工作是独一性的,一个工作只有一个小朋友先做完下一个小想做必须要等他先做完,首先就要求排队,在等待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等待和排队,体会到了秩序的建立,幼儿还能提醒他们排队,,幼儿锻炼了手部的抓、握能力,还要协调进行卷,手部的协调性得到锻炼。

回首这一年,我们是在实践和探索中走过的,成绩不少,但问题也很多,如何从实际情况出发,将蒙氏教育与五大领域内容有机结合,不流于形式化,如何让蒙氏理念更直观的代入本土家长的观念,将是我们继续需要探索的课题和努力教学沟通的方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学期结束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随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反思,在实践中研究和学习,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适应新的一年里的变化发展需要。回想着和孩子们一起度过的每个灿烂的日子里,在我们班各位老师一起走过的美好的时光中,我们更坚信:明天会更好,明天我们会做的更好,明天大家会看到我们收获更好的果实,明天我们宝宝一班的老师和孩子会笑的更好、更灿烂!

第五篇:蒙特梭利之感官教育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引进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特别是她的感官教育理论,一些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和地区还设立了蒙台梭利研究机构,并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立蒙台梭利工作室,大力推行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我国自引进蒙台梭利教育法以后,迄今已有300多个蒙氏教室,培养了一定数量的蒙氏教师来实践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什么是感官教育?

以系统的感观教具为依据,采用能个别刺激感觉的感官教具为媒介,从不断训练、强化的过程中来获得智能教育中不可欠缺的各种概念,从而为发展知觉和思维奠定基础。感官教育的内容包括视觉教育、触觉教育、味觉教育、听觉教育及嗅觉教育。

蒙特梭利非常注重感官能力的培养,也因此而设计了许多训练感官的教具,她认为感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训练儿童的注意、比较、观察和判断能力,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在蒙特梭利看来,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过不进行充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

二、蒙特梭利的感官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是由20世纪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玛丽亚·蒙台梭利依据其教育思想所发明设计。在我国,因为翻译的不同,导致蒙台梭利教具还有其它名称,如:蒙特梭利教具、蒙特梭瑞教具;也有人简称它为蒙氏教具。

蒙特梭利感官教具一共18件,1.插座圆柱体2.粉红塔3.棕色梯4.长棒5.彩色圆柱体6.色板7.几何图形嵌板8.几何学立体9.构成三角形10.单项式(二倍数)11.二项式12.三项式13.触觉板14.温觉板15.重量板16.音筒17.味觉瓶18.嗅觉瓶

蒙特梭利感官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孤立性2.错误控制3.吸引力4.教具的设计都有序列性5.由简单到复杂6.适合幼儿的尺寸。

目前对蒙特梭利感官教育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从一个静态的角度出发的,即从感官教育理论的本身隐射出对它的理解和分析,用感官教育来理解感官教育,处于一个横向的理解层面上。这类解读可以让我们对教育理论的本身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有利于理论上的认识。

感官教育是蒙特梭利方法中的中心环节。蒙台梭利认为,感官训练既为儿童将来的实际生活作准备,又是儿童接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础。不论是在家庭中的婴孩或进入幼稚园的幼儿,不但应该把感官训练列为首要项目,更应该在过程中不断地求其更精确、更敏锐,使幼儿的视、听、嗅、味、触觉都能够灵敏而精确。借以让幼儿认知、辨异等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进而产生分析、综合、研判等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和行为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幼儿园健康教案小班下一篇:幼儿园健康主题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