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苏轼范文

2022-05-24

第一篇:苏教版苏轼范文

【苏教版目录】苏教版小学语文课程目录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 汉语拼音 1.a o e 2.i u ü 认一认1

第二组 3.b p m f 4.d t n l 5.g k h 6.j q x 认一认2

第三组 7.z c s

8.zh ch sh r 9.y w 认一认3

第四组 10.ai ei ui 11.ao ou iu 12.ie üe er 认一认4

第五组 13.an en in 14.un ün 15.ang eng ing ong 认一认5

识字部分 第一组

1.识字1•一去二三里 2.识字2 3.识字3 练习1•自我介绍

课文部分 第二组

1.人有两个宝 2.升国旗 3.江南

4.我叫“神舟号” 练习2•借铅笔 第三组 5.家

6.东方明珠 7.秋姑娘的信 8.看菊花

练习3•打电话 第四组 识字4 识字5 识字6 练习4•悄悄告诉他 第五组 9.大海睡了 10.冰花

11.北风和小鱼

练习5•我们来讨论

第六组

12.怀素写字 13.小河与青草

练习6•听故事讲故事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二)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春笋 2.雨点件 3.小池塘 4.春到梅花山 5.草原的早晨 练习2•春天来了

第三组

6.蘑菇该奖给谁 7.骑牛比赛

8.小松树和大松树 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组

9.他得的红圈圈最多 10.奶奶的白发 11.陈毅探母 12.好学的爸爸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第六组

13.鲜花和星星 14.放小鸟

15.这儿真好

16.世界多美呀件

17.我叫足球 练习6

第七组

18.做什么事情最快乐 19.蚂蚁和蝈蝈

20.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练习7

第八组

21.司马光

22.鲁班和橹板

23.乌鸦喝水 24.咏华山

25.小松鼠找花生果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三)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秋游

2.2008,北京! 3.英英学古诗 4.乡下孩子 练习2

第三组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6.一株紫丁香 7.动手试一试 8.有趣的发现

练习3

第四组

9.小鹰学飞 10.青蛙看海

11.狼和小羊 12.狐狸和乌鸦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练习5

第六组

13.要好好学字 14.梅兰芳学艺 15.孔繁森 16.大禹治水

练习6

第七组

17.登鹳雀楼 18.青松

19.小动物过冬 20.美丽的丹顶鹤 练习7

第八组

21.水乡歌 22.云房子

23.夕阳真美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四) 识字1 识字2 识字3 识字4 练习1

第二组

1.古诗两首(《春雨》《春晓》) 2.蚕姑娘 3.月亮湾 4.快乐的节日 练习2

第三组

5.雨后

6.谁的本领大

7.蜗牛的奖杯 8.狐假虎威

练习3

第四组

9.母亲的恩情

10.沉香救母

(一)

11.沉香救母

(二) 12.木兰从军 练习4

第五组 识字5 识字6 识字7 识字8 练习5

第六组

13.学棋

14.“黑板”跑了 15.晚上的“太阳” 16.“闪光的金子” 练习6

第七组

17.歌唱二小放牛郎 18.鸟岛

19.台湾的蝴蝶谷 20.欢乐的泼水节 练习7

第八组

21.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 22.猴子种果树 23.会走路的树 24.问银河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组

1.让我们荡起双桨 2.学会查“无字词典” 3.古诗两首(《山行》《枫桥夜泊》) 4.做一片美的叶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北大荒的秋天 6.西湖

7.拉萨的天空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蒲公英 9.三袋麦子 10.哪吒闹海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第八次 12.卧薪尝胆

13.世界上第一个听诊器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东方之珠” 15.小露珠 16.石榴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7.石头书

18.小稻秧脱险记 19.航天飞机

20.飞驰在高速公路上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军神 22.掌声 23.金子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第八组

24.孟母教子

25.每逢佳节倍思亲 26.孙中山破陋习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六) 1.长城和运河 2.美丽的南沙群岛 3.庐山的云雾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微笑着承受一切 5.雪儿

6.花瓣飘香

习作2•为别人画张像 练习2

第三组 7.菩萨兵 8.李广射虎 9.少年王勃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1.赶海 12.荷花

13.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4.七颗钻石

15.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6.水上飞机

17.跟踪台风的卫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19.狼和鹿 20.放飞蜻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1.恐龙 22.槐乡五月 23.海底世界 习作7 练习7

第八组

24.寓言两则(《揠苗助长》《郑人买履》) 25.争论的故事 26.剪枝的学问

习作8 练习8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七) 1.老师,您好! 2.但愿人长久

3.古诗两首《望洞庭》《峨眉山月歌》 4.秋天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7.虎门销烟 习作2•小制作 练习2

第三组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11.桂花雨

习作3•写一种植物 练习3

第四组

12.开天辟地

13.普罗米修斯盗火 14.一路花香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说勤奋

16.李时珍夜宿古寺 17.维生素C的故事 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诚实和信任 20.珍珠鸟 21.九色鹿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雾凇 23.春联

24.古诗两首《元日》《江雪》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八) 1.走,我们去植树 2.第一朵杏 3.燕子

4.古诗两首 《江南春》《春日偶成》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苹果里的五角星 6.最佳路径 7.人类的“老师”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三顾茅庐 9.祁黄羊

10.公仪休拒收礼物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1.永远的白衣战士 12.“番茄太阳” 13.第一次抱母亲 14.我不是最弱小的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5.鸟语

16.天鹅的故事 17.生命的壮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8.特殊的葬礼 19.沙漠中的绿洲 20.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2.我的菜园

2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24.黄河的主人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九) 1.师恩难忘 2.陶校长的演讲 3.古诗两首(《访隐者不遇》《所见》)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5.装满昆虫的衣袋 6.变色龙 7.金蝉脱壳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成语故事 9.推敲

10.嫦娥奔月

11.读书莫放“拦路虎” 12.伊索寓言

阅读《伊索寓言集》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在大海中永生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15.艾滋病小斗士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鼎湖山听泉 17.黄果树瀑布 18.莫高窟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19.天火之谜

20.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21.诺贝尔

22.滴水穿石的启示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林冲棒打洪教头 24.少年王冕 25.黄鹤楼送别 26.清平乐•村居 习作7 练习7

学与做(1)说名道姓 语文综合性学习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游园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梦圆飞天

6.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7.奇妙的克隆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海伦•凯勒 9.二泉映月 10.郑和远航

11.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12.精读与略读 我读书 我快乐 上下五千年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3.秦兵马俑 14.埃及的金字塔 15.音乐之都维也纳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爱如茉莉 17.月光启蒙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19.谈礼貌 习作5 练习5

第六组

20.七律 长征

21.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22.大江保卫战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古诗两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4.望月 25.灰椋鸟 26.水 习作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一) 1. 我们爱你啊,中国 2. 暖流

3. 海伦•凯勒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4.古诗两首《村居》《宿新市徐公店》 5.烟台的海 6.黄果树瀑布 7.别饿坏了那匹马 习作2 练习2

第三组

8.大江保卫战 9.真情的回报 10.莫泊桑拜师 11.古今贤文(志向篇) 习作3 练习3

第四组

12.孔子游春 13.早

14.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5.一算惊世界 习作4 练习4

第五组 16.白鹭 17.碧螺春

18.古诗两首《泊船瓜洲》《商山早行》 习作5 习作5

第六组

19.秦兵马俑

20.牛郎织女

(一) 21.牛郎织女

(二) 22.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给家乡孩子的信 24.印度洋上生死夜 25.明天,我们毕业 习作7 练习7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二) 第一组 1.长江之歌

2.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凉州词》《 出塞》) 习作1 练习1 第二组

5.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6.船长 7.飞向月球

习作2•风雨无阻 练习2

第三组 8.学会合作

9.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0.山谷中的谜底 11.精读和泛读 习作3•苹果家族 练习3

第四组

12.埃及的金字塔 13.哲学家的最后一课 14.游天然动物园 15.明天的太阳城

习作4•描写秋天的…… 练习4

第五组

16.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 17.夹竹桃 18.灰椋鸟 19.暴风雨 习作5•菊花 练习5

第六组

20.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21.负荆请罪

2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读书要有选择 习作6 练习6

第七组

23.螳螂捕蝉 24.最大的麦穗 25.爷爷的芦笛 26.大自然的文字 习作7•一件值得写的事 练习7

第二篇:苏教版 雷雨

雷雨(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理清戏剧情节,把握戏剧冲突 2.分析周朴园 鲁侍萍等人物形象 3.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课时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一.导入新课

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初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二.作者作品介绍

这是一出话剧。作者曹禺。 1.作者介绍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2.有关《雷雨》

《雷雨》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话剧,是一部深刻揭露反动资产阶级的罪恶本质、反映30年代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的悲剧。

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兵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在周家,侍萍意外地与上了当年抛弃她的周朴园。

三.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

四.课文学习

这是一段灵魂的对白。故事的情节十分简单,主要讲述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相遇以及相认的经过。

在戏剧中,我们要从语言的角度去分析人物的性格。

(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从语言出发,来看看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读文本找出答案,说明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说明理由。

„„

注意下面几句话:

我要的是旧雨衣——说明周朴园还很念旧。 窗户谁叫打开的——保持着侍萍当初的习惯。

由侍萍熟悉的口音感到奇怪,进而询问、打听——说明心中还有当初侍萍的影子。 你可以打听着她的坟在哪儿么?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

你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你看这些家具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多少年我总是留着,为着纪念你。 你的生日——四月十八——每年我总记得。一切„„

你不知道这间房子底下人不准随便进来么?——说明他的专横、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具有浓厚的等级观念。

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他把被自己凌辱过的使女说成是“小姐”,为的是美化自己,按照剥削阶级的意识,少爷与下人有这种关系是可耻的,要门当户对,要维持面子,自然就把侍萍说成是“小姐”。

侍萍说: 可是她不是小组,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当侍萍说出实情时,周朴园“汗涔涔地 噢”——这话犹如利刃,触及了周朴园对侍萍始乱终弃的丑恶行径,显出一副狼狈像。

这个人跟我们有点亲戚——虚伪

当侍萍说“老爷想帮一帮她么?”时,周朴园:好,你先下去。让我想一想。——冷酷、残忍。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立刻就显出了他的狰狞的面目。因为他认为侍萍的出现,会对他的名誉和地位构成威胁。这句话撕去了刚才用来伪装“善人”的面纱,露出了他凶恶的本相。

谁指使你来的?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他对侍萍软硬兼施,先是反脸不认人,说什么“”为了怕家人知道,他竟提出不许侍萍“哭哭啼啼”,接着想哄骗侍萍忘记“从前的旧恩怨”,叫她“过去的事不必再提”,企图掩盖自己的罪恶。他花言巧语,要侍萍“不要以为我的心是死了”,想以他过去那廉价的感情打动侍萍,拉拢侍萍。

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在他看来,金钱能化却侍萍的愤恨,金钱能赎回他的罪恶,金钱能使受害者微笑,金钱能使造孽者心安,金钱能永远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威胁。

我叫他下来,你看一看他,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到周家来(包括前面:鲁贵我现在要辞退的,四凤也要回家)——这些集中反映出他的了老奸巨滑和阴险。为确保自己的名誉地位不受威胁,他不许侍萍同自己的亲生骨肉相认,并勒令“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这是一张伍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拿去用。算是弥补我一点罪过 以上通过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深刻地揭露他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本性,说明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板书:冷酷 虚伪 贪婪 残酷专制 自私

(二).那么,我们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注意运用有关句子来说明鲁侍萍是一个怎样的人。

„„

①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 ②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③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 ④是三十年一天一天我自己受的苦 ⑤我这些年的苦不是你拿钱算得清的 软弱,自尊,觉醒,坚强

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上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的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小结

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雷雨》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呢?应该是在命运的困顿中苦苦挣扎而又难逃摧残和拷打的人性,因此,《雷雨》也是一出人性悲剧。对周朴园这个人物,我们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应看到其悲剧的一面,应看到其性格的复杂性。不能一味地因循前人对他的看法,要从人性悲剧的角度挖掘其性格的另一面。

(三).戏剧还要注意几大要素: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1.舞台说明:是帮助导演和演员掌握剧情,为演出示的一些注意之点的有关说明的叙述和描写的语言。说明的内容有关于时间、地点、人物、布景的,有关于登场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有关于登场人物上场、下场的,有关于"效果"的,有关于开幕、闭幕的等等。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个舞台说明,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 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周朴园 (惊愕)梅花?—— 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周朴园 (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周朴园 你——侍萍?(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表示内心的不相信,显示对鲁妈是与不是的复杂心情。

2.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而是用表情、标点等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探究一下下列片断所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

(1)周朴园 (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 (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 (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尼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2)鲁侍萍 (叹了一口气)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也不要说。 。 周朴园 那更好了。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 鲁侍萍 不过我觉得没有什么可谈的。

周朴园 话很多。我看你的性格好像没有大变,——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鲁侍萍 你不要怕。他永远不会知道的。 „„

你来干什么:你肯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想来认儿子还是为了钱,十有八九是为了勒索一笔钱。

谁指使你来的:既然你是有目的来的,你为了勒索钱财,那你肯定有同伙,你的同伙十有八九是鲁贵。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我早知道你会活着找上门来敲诈我的,现在你果然来了,那么你究竟要多少钱。

那么我们可以明明白白地谈一谈:既然你承认我对的情谊是真的,那你有什么要求,你想要多少钱,痛痛快快说。 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鲁贵是个不好对付的人,要是让他知道我们的事情,他一定会敲诈我的,我不希望他知道这个事情。

他永远不会知道的:你放心,这样的事情我不会让他知道的。

五.讨论

①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 „„

应该承认,周朴园的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但是他怀念的不是眼前的鲁妈,而是讷格年轻貌美、贤惠体贴的梅小姐,是那个已经投河自尽不会对他构成威胁的梅小姐。从这个角度说,他的怀念全是虚伪的,自私的,所以当鲁侍萍出现在周朴园的面前时,他才会惊慌失措。

②侍萍为什么要和周朴园相认?侍萍是否还对周朴园有依恋之情呢?

她之所以相认是因为她想看看三十年前她所热恋的人怎么样了,看看现在的周朴园对她是什么态度(毕竟当年赶她走时他也有无奈)。

与其说侍萍对周朴园有依恋,倒不如说是怀念。她在周家曾经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有过甜蜜的爱情。而以后就是一落千丈,过了三十年的痛苦生活。这种初恋当然是难以忘怀的。

但现实是残酷的,想象中的多情大少爷,一下子变为现实中面目狰狞的资本家。她完全没有想到周朴园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这是她的幼稚。如果说侍萍一开始存在者某些幻想与期望,那么在看到支票后,在看到亲生骨肉相残后,这种幻想就彻底地幻灭了。

③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六.总结: 常言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来,一千个读者,也会有一千个周朴园和鲁侍萍了!这超越了中国传统戏剧中“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的脸谱化单一模式,表现了生活的深度和厚度。这也正是作品的魅力所在!

第三篇:苏教版《春联》教案

《春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先想一想五副春联中包含的意思,再议一议,了解春联的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的情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对课文中出现的五副春联的理解以及让学生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通过读悟,感受春联的特点:内容美、对仗美、音律美。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2.学生收集对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新年好》。

师:课前,我们听了一首非常欢快的歌,说说这首歌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过年时欢乐、团圆、幸福的场面)

师: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会欢天喜地地张贴大红春联。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可见春联具有非凡的魅力。到底魅力何在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指题)春联,学习——春联,欣赏——春联。

首先,我们先来读一读课题《春联》(读2遍)

二、初识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课文(出示读书要求:先认真读书后生字,接着将注音标注到课文中,再大声朗读课文,并将课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画出来。) 2.检查,正字音(指名读——齐读2)

张贴 增添 气氛 浏览 欣欣向荣 歌颂 和睦 辞旧岁 揣摩 抑扬顿挫 声律 奥妙 开卷有益 3.再次大声朗读课文,说说你对春联有了哪些了解? 4.小资料:

小结:看来,春联的学问还真不少呀,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呀!

三、学春联,体会内容美

1 1.快速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课文中的春联,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春联内容的语句。 2.交流学习,说说你最喜欢哪幅春联,为什么?

提示:“门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岁”在这里指的是一年。 ①学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辽阔的草原上一碧千里,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花园里杏花红艳艳的,开得很旺,散发出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蜜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杏花图片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0%D3%BB%A8%CD%BC%C6%AC&in=14964&cl=2&lm=-1&pn=1&rn=1&di=46508434425&ln=2000&fr=&fmq=&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5&-1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 B.指名读,赛读。

C.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想到那些成语?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②学习“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春回大地后大自然的秀色,明媚春光照耀下,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

B.用这句春联来形容我们家乡这几年的变化也再合适不过了!你都看到了我们周围有哪些欣欣向荣的景象? C.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读读。

③“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以联系自己的家庭说)(勤劳致富,生活和和美美;全家团圆,其乐融融。)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 B.你从中感悟到什么?

C.你愿意把它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齐读。

④“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梅花开放,色彩绚丽,异彩纷呈,翠竹平安生长,生机勃勃。生活丰富多彩,平安吉祥。) A.介绍“梅兰竹菊”四君子.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C3%B7%C0%BC%D6%F1%BE%D5%CD%BC%C6%AC&in=30126&cl=2&lm=-1&pn=1&rn=1&di=1691799154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

2 ype=2 B.齐读。

5.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用哪些词语把它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6.对,为了表示并列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师:谁能来用它说句话?

7.这么多内容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就是——各种各样(板书:各种各样),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丰富多彩) 8.师引读这些内容的语句。

9.师:当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当我们诵读这些春联时,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由此看出春联的确是魅力无穷。难怪在新春佳节,家家户户会张贴大红春联。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C1%AA%CD%BC%C6%AC&in=12033&cl=2&lm=-1&pn=4&rn=1&di=38550390525&ln=2000&fr=&fmq=&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11&-1

10.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师:刚才我们在朗读中,充分感受了春联的内容美(板书:内容美)。

三、加深感悟,体会对仗美和声律美

1.下面老师要请你们回到刚才学过的四副春联上来,请你们再读一读,这一次读又有新的要求了,要认真地读读,好好地揣摩揣摩。“揣摩”是什么意思?(反复思考、琢磨)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朗读

二、三小节。把描写它们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3.学生交流:

▲对仗美(板书:对仗美)

(1)什么叫对仗?在课文的第三小节中,把它的解释画下来!(板书: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

(2)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 (3)刚刚学过的春联,你也能来说一说吗?

3 (4)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5)小结:春联中的字句对仗工整、精妙,这是一种高水平的技巧。因此作者说: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声律美(板书:声律美)

(1)春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读起来要抑扬顿挫、和谐动听,你愿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吗?(板书: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2)请学生朗读已学过的四副春联。 (3)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自主选择,丰富阅读,加深体验。 1.整理春联

同学们,在祖国源远流长但文化长河中,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春联。课前我就搜集了一些,不过有点乱,请你们给整理一下。

聪明的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再美美地读一读吗? 出示:

家家致富家家乐,处处迎春处处歌(歌颂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 田园无限美,山河分外娇(描绘美丽的春光)

万众共书开拓史,九州同唱奋飞歌(表达了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事业随风长,风光逐日新(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比赛读春联: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除了文中学的,你还读过哪些春联呀?比一比,哪些同学读过的春联多,不可以重复哟! 1.联系生活贴春联:

今年过年,咱们班也想贴春联,请同学们帮着选择一下该用哪副春联。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青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喜事多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创设情景,选择春联: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B4%BA%BD%DA%B4%BA%C1%AA&in=23942&cl=2&lm=-1&pn=0&rn=1&di=703893136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9&-1

4 4.总结:这节课上我们从春联的内容和特点上,了解了春联的魅力所在。并且学到了很多的知识,领略了中国的语言文字的奇妙!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语文知识,老师真心地希望大家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板书设计

23.春联

内容美 各种各样 丰富多彩 对仗美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声律美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春联》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反复品读语言文字,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母语的思想感情。交流课后搜集的春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拜新年》的乐曲)

一、导入

1、随着一曲热闹的《拜新年》,我们感觉农历新年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每逢新春佳节,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大红(春联)

2、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

23、春联(学生朗读课题)

3、下面,请小朋友拿起书本自由地读读课文,看看你对春联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二、分析课文第一局部

1、那么,春联都有哪些内容呢?请小朋友自身轻声地读读课文第一小节。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小节

3、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把描写春联内容的语句用“----”画下来,把相关的春联用波浪线画下来。

4、交流:请学生说一说

5、你对哪一内容的春联最感兴趣?

● 学习“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知道的?

B、学生交流

C、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学生在头脑中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D、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 学习“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A、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你从哪里感受到祖国的欣欣向荣?

B、用这句春联来形容我们太仓这几年的变化也再合适不过了!你能联系实际来谈谈我们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吗?

C、用自豪、高兴的语气来读读

6、请学生回忆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条春联的?

7、还有的两幅春联请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来自身学习,同桌间也可以开展合作学习。

8、交流

● “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以联系自身的家庭说)

● “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9、课文一共向我们介绍了春联四个方面的内容,它是用哪些词语把它连接起来的?(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0、对,为了表示并列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上“有的—有的—有的—更多的是----”。

11、那么,这四局部内容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呢?对春联的饿内容用一个词语来说(板书:各种各样)

12、配合朗读这些内容的语句

13、那么,诵读、张贴这些春联都有什么作用呢?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小节头和尾,想想你有了解了什么?

14、请学生朗读,再来说说

1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小节

三、分析课文第二局部

1、请小朋友自身再仔细读读这几句春联,你看看它们有什么一起的特点吗?请学生朗读

二、三小节。把写出它特点的句子画下来。

2、学生交流:

● 对仗

A、什么叫对仗?在课文的第三小节中,把它的解释画下来!

B、出示“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请学生说说它对仗的特点。

C、刚刚学过的春联,你也能来说一说吗?

D、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3、老师这儿有一些春联写好后,被一阵风给吹乱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运用春联要求对仗的特点,帮我对一对吗?

4、出示、学生对春联,请他们说说理由

5、春联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要讲究声律美,读起来抑扬顿挫,你愿意用你的朗读让我们感受到它的这个特点吗?

6、请学生朗读两条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7、教师带过第四小节

四、课外拓展

1、让学生课前搜集的春联在小组中介绍,说明白,这条春联是描写什么的?给其他小伙伴讲讲春联的意思

2、指名学生上讲台,介绍自身搜集到的春联,想送给谁,祝愿他什么?

3、这节课上我们了解了春联的内容和它的特点,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中国的语言文字真是趣味无穷啊!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着语文知识,老师真心地希望小朋友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第四篇:苏教版《方程》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等式与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脉络,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通过练习与运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方程的方法和一般步骤,会列方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谈话引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你能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吗?什么是方程?什么是解方程呢?

在小组中互相说说。

2、组织讨论。

(1)出示讨论题。

(2)小组交流,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

你是怎么获得这个知识的?我们在学习这个知识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等式与方程都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等式性质:)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3、小结。

同学们对这一单元的知识点掌握得很好,我们不仅要理解概念和意义,还要会熟练地运用。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1题。

(1)独立完成计算。

(2)汇报与展示,说说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

2、完成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你用怎样的方法连线的?(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把x的值代入方程。)

3、完成第3题。

(1)列出方程,不解答。

(2)你是怎样列的?怎么想的?大家同意吗?

(3)完成计算。

4、完成第4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指出:抓住基本关系列方程,y也可以表示未知数。

三、课堂总结

通过回顾与整理,大家共同复习了有关方程的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五篇:苏教版《掌声》反思

《掌声》教学反思

《掌声》讲述的是一个残疾的小女孩小英,由于不愿让人看到她走路的样子,上学时总是最早来,最后走,尽量不让自己的残疾表现在大家面前,内心充满了自卑感。新来的老师不了解情况,请她到讲台上讲故事,她在同学们掌声的鼓励下,终于大胆地上来讲述自己的故事,获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她变得开朗了。几年后,她写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那次掌声,给了她信心,给了她生活的勇气。她很感谢大家。文章选材很有感染力,如何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进入残疾人的内心世界,如何对待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是这节课要解决的两个问题。我上课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与价值观的引导,在字里行间的研读揣摩中,来感受人都是平等的,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人,并通过情感评价和潜移默化的渗透,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抓住两次写掌声响起的句子进行重点分析解读,从第一次掌声响起向前铺开,一起探究小英的自卑的表现和原因;从第二次掌声响起向后延伸,揣摩英子在掌声前后心情、性格等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到了,掌声对学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却带给英子心灵以极大的震撼,掌声的响起,时机不同,效果却是更进了一步,以至于改变了小英的一生。让学生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不能歧视任何人。

抓住两次掌声同,进行重点研读揣摩是本节语文课的一大特征。我先让学生进行修改化的阅读,采用了“以读代讲,角色转换”的方法,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反复读书,教师示范读等多种方式,通过情境的呈现与评价,让学生悄然走进文本,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对英子的同情和对小英转变后开心的心情。真正做到在读中感知,在读中体味,在拓展延伸发展环节中,让学生替小英把信写完整,或给英子回一封信,使情感目标得到了升华,成功地完成了教学重难点。这节课,学生体会到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幸福。

当然在教学中,我虽然细细研读了文本和课标,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有了多种预见,但是,对个别问题还不能很好地解决,朗读的形式也多样化,却不能把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到更高层次。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疏散演练会范文下一篇:声乐教学中范文

热门文章

苏教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