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2023-06-17

第一篇:政治学概论课后题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课后题答案

《广播电视概论》思考与练习

导言

一、填空题 ㈠ 广播的诞生

1、无线电波的发现。

(1820)年,[丹麦] 奥斯特博士,发现了电与磁的关系。 1831年,[英](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1864年,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现了电磁学基本原理,1873年,发表了《电磁论》,确立了电磁学,并证明电波的速度为30公里/秒。他被公认为“(无线电之父)”。 1888年(德国)科学家海尼•赫兹发表了电磁波特性分析的最早著作《电磁波及其反应》;1965年,国际无线电学会决定,以赫兹的名字作为无线电波长的计量单位。

2、无线电传送信号成功。

1894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同时发明了(无线电)。

3、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实现。

[加拿大]费森登,(1906)年,通过无线电报装臵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语言广播,标志着这种新传媒的问世。

4、广播电台的诞生。

1916年,美国马可尼公司25岁的无线电报务员戴维•萨诺夫发明了(无线音乐盒),即收音机。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广播电台(KDKA)(广播电台)正式播音,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家正式的广播电台。一般认为它的开播标志着世界广播事业的诞生。 ㈡ 电视的诞生

1、电视技术的准备。 1873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的光电转换能力,在理论上说明可以利用电讯号传播图像,这是最早提出的电视传播原理。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科发明了机械式光电扫描盘(荧光屏的雏形)。

1923年,美籍俄裔物理学家(左瑞金)发明了光电管,用电子束的自动扫描组合画面,为电视摄像机的设计做出了贡献。

2、实验性的电视播映。

1925年,英国科学家贝尔德采用电视扫描盘,完成了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贝尔德因此被称为“(电视之父)”。

3、正式的电视播送。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亚历山大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众电视发射台,开始定期播出节目,故这一天被公认为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

1939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在纽约帝国大厦)转播了纽约世界博览会盛况,首次用电视报道了美国总统主持博览会开幕典礼的实况。(罗斯福)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总统。

一、了解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基本情况。

1、广播的诞生

人们对电磁波的发现和认识是广播技术诞生的基础。

最早出现的广播是有线广播。其电磁波是沿导线传送声音的。以后无限广播的出现,其电磁波不沿导线传播而是成发射状的传送声音的。

⑴有线广播

1890年夏天,在美国萨拉托加的大联盟旅馆,有800人通过电话欣赏了在梅蒂逊广场花园举行的音乐会,还有其他地方传送的舞曲和朗诵等。 1893年,匈牙利人西奥多.普斯卡把布达佩斯市700多条电话连接起来,定时道新闻,被称为“电话报纸” (2)无线广播

1906年12月五号,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费森顿通过无线电的装臵,让航行在大西洋上的几艘轮船的报务员听到朗诵《圣经》、小提琴表演和播放唱片的声音,即圣诞颂歌。于是,1906年12月5日被称为无线电广播的诞生日。

2、电视的诞生

人类对硒元素及光电作用的发现和认识是电视技术诞生的基础。 ⑴无线电视 1926年,被誉为“电视之父”的英国科学家贝尔德在伦敦成功的进行了电视的传送和接受图像。1928年,贝尔德利用短波图像从伦敦传到纽约。 人类从此进入图、声、文并茂的影像信息时代。 ⑵有线电视

1927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线路成功的将电视画面从伦敦传到640公里外的格拉斯哥。

1948年,有线电视真正出现。

二、什么是广播电视?

1、科学的定义:即传播媒介说

广播电视是通过电磁波向广大(或特定)地域传送声像节目的大众传播媒介。 定义要点:(1)广播电视是传媒媒介。(2)广播电视是大众传播媒介(3)广播电视是电子大众传播媒介(4)广播电视传播的是制作成节目的信息(5)广播电视传播是以声音和图像为传播的符号。

2、从传播手段看,广播分两大类: (1)从传播手段看,广播分两大类:

①通过无线电波传送节目的,称为无线广播。 ②通过导线传送节目的,称为有线广播。 从传播媒介看,广播也可分为两大类:

仅仅传送声音的,称为电声广播,简称广播。 仅送声音、图像的,称为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三、为什么说广播电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1、广播电视学的含义:

广播电视学是关于广播电视这种传播媒介传播的科学知识体系,其学科体系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

2、广播电视学的特点: (1)综合性强

吸收和利用了多个相关学科的成果。 (2)实践性强

其理论是建立在广播电视传播应用在实践的基础上的,同时也只能在应用中真正掌握和发展该理论。

四、简述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对象。

1、基本理论研究

包括广播电视的概念、性质、特性、功能、结构、传播原理等。

2、发展历史研究

广播电视产生的物质和社会条件、不同的发展阶段、影响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发展规律和趋势。

3、操作技术研究 广播电视的工程技术、节目制作和演播技术等。

4、管理研究

广播电视的管理体制、内部管理、法制管理、经营管理等。

五、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之间是什么关系?

1、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之间的共同点 (1)新兴的学科

(2)研究人类的传播现象 广播电视学与现已形成的新闻学(诞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大众传播学(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从历史渊源以及理论到实践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是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的基础上,结合广播电视媒介的规律而形成的。它们都是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

2、广播电视学与新闻学、传播学之间的区别 (1)三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传播内容不尽相同。传播学的涵盖了所有的内容,广播电视学的涵盖了新闻。 (2)三个学科的研究对象所涉及的传播媒介不尽相同。传播学涵盖了所有的媒介,而新闻学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媒介。

6、以最近的一次重大新闻事件为例,观察电视在报道这件事件时有哪些与其他媒介不同的手段?这些报道手段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力? 以11月上海大火为例。

1、广播电视在此次报道中向社会大众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舆论作用、社会教育作用、及时的传播新闻,能及时的让受众了解其事件。

2、广播电视是声画合

一、视听一体的综合艺术,也是一种家庭艺术、客厅艺术;画面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是面对面的传播,具有很强的人格化传播的特点。

3、广播电视画面视觉冲击力特别强,能给人留下很深的映象,且广播电视的真实感、现场感强。

4、广播电视处于社会舆论的中心地位,舆论有着导向、形成、传播的作用,从而使受众了解情况,并形成相应的舆论,反应大众的意见和呼声。

第二章

201018240822 1008班任秋子

1、简述广播电视的传播共性及特性。 共性:

一、传播的迅速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速度之快,甚至达到报道与被报道的事件同步,即同步直播。广播电视的同步直播主要是依赖于现代化的传播设备。①采用电子技术:信息载体是空气中的介质或导线;使用电子设备录制好的素材就在电脑上直接编辑,做好的节目也无须复制;节目直接通过电子设备发送到用户。仅信息的发送,就能在瞬间实现;这是由电磁波的传递速度决定的,电波以每秒钟30万公里的速度进行传播,其时间差为零。②节日的直播,这种播出缩短了公众和媒介之间的距离,省略了节目制作的过程,缩短了信源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利用距离的缩短产生了快捷。

二、传播的广泛性 ⑴地域广泛

广播电视的传播可以跨越千山万水,到达地球的各个角落。使人类真正实现了“千里耳、顺风眼”的梦想,使偌大得地球变成了“村庄”。 ⑵受众广泛

广播电视的受众不受年龄、性别、民族、和文化程度等的制约。只要能听、能看,就可以从广播电视中获得信息。

三、信息的容量大

广播电视由于传播迅速,节目循环周期比较报刊的循环周期短的多,广播电视传播的内容丰富、功能多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如新闻、评论、体育、音乐、文学作品演播等节目,都可以根据受众的需求播出,为了适应不同听众和观众的特殊需求,广播电视开设了许多专业电视台和电台,如新闻台、文艺台、经济台、音乐台等,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信息的直观性

广播电视传输的是声像信号。它可以将事物以元生态呈现于人的器官,它比文字更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广播电视这种直观性的特点,所产生的传播效果有:

1、通俗易懂

2、形象可感

3、现场感强

4、传真力强

五、选择的被动性

广播电视是线性传播,观众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收听或收看一种节目,选择一种频道,并且只能以顺序收看,不能自由的选择时间收听自己需要的内容。

六、接受的随意性

受众在接受广播电视信息传播时,如果广播电视节目没有吸引力,大多数人都转向其他的活动,造成了节目的随意性。

另外,接受广播电视节目的环境对受众的约束少、干扰多,人面在收听、收看时,一般是一边干活,边收听,一心二用,而且精力主要是花在手中的活,远不像看报纸那么认真。

七、音像的易逝性

由于广播电视以光速传播,广播电视节目的信号转瞬即逝,不留痕迹,收听看广播电视节目没有思考的余地,比较深奥的问题不易及时解决。 特性:

㈠在传播手段上

电视是视听兼备的,它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综合的信息符号,与人类感知过程和经练极为吻合,观众极为感知;音像符号是直观的,它类似于现场情景再现,所以信息量更为丰富、全面。面对这种直观的图像,能使观众产生一种亲切感、现场感及参与感。

广播是用来听的,声波是不容易隔断的,因此广播电视有它特有的优势:一是表现为“听”的单一,可以集中注意力,受其声音的控制。二是表现“听”的随意,及比电视更随意,可以一面干活一面听广播。 ㈡在传播内容上

电视的综合性比广播的更强,因为它是声音、图像和文字的综合,所以电视的娱乐性强,电视除了各类文艺节目和游艺节目之外,还有与电影合成影视艺术的电视剧

但广播也是综合的,只是它的综合不同于电视那样高层次的综合。在文艺方面,广播电视需要调动观众的形象转化能力,把语言直接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等。 ㈢在传播方式上

广播节目的制作要比电视节目更为简便,广播节目的成本也比电视低,广播收音机的费用一般要低于电视接收机,所以广播在接受上随意性要更大。

这种不同特点说明,广播电视个有所长,彼此不能取代,各有优势。

二、广播电视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有何关系? (一)经济与广播电视

1、广播电视要受经济的制约

广播电视是一项高消耗、大投入的事业,不只是对传播者而言,而且对受众也是如此,因为对国家和社会,修建一座广播电台和电台都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同时,对于家庭和个人而言,买一台电视机也是一笔不少得开支。可见社会经济不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也不易得到发展。 广播电视的发展,使它们自身也产生日益增长的经济效应,其主要来源于广告服务渠道,其次是来源于社会集资,再次是征收电视费,这样,就形成了不单靠国家拨款的多种经济渠道,同时,也给广播电视事业增添了更大的活力。

2、广播电视能对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广播电视不紧是一项消费事业,它在创造精神财富的同时,又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值。 第一,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直接刺激了电子工业的巨大发展,从电子元件到各种广播电视器材等得到巨大的发展。第二,广播电视的传播内容就直接服务或影响于经济的发展。从经济信息、广告服务、股票市场报道等专栏节目,一直到专门的经济电台和电视台。此外,还有对伪劣商品的揭露、批评以及对市场经济活动的舆论监督、对市场经济的引导等。

(二)政治与广播电视

1、政治对广播电视的影响 在我国,广播电视是社会主义的,因此在管理体制上,明确规定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由国家兴办,禁止私营。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传输、发射系统,一律由国家经营。尽管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国报社出现了多种成分结构,但广播电台、电视台仍然只有国家一种。因为广播电视事业只有掌握在国家的手中,才能有效地保证证令的推行,才有利于社会、政治的安定,才能贯彻广播电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还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党性,我国的广播电视还积极的配合党和国家的步骤,稳妥的推进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并改革和发展广播电视自身。

在世界上,各国的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还是很不平衡的。某些发达国家往往会利用广播电视,特别是电视,进行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这是通过廉价的输出录像带以及卫星传播方式进行的。如美国就以大量的电视节目渗透到拉美国家。

2、广播电视对于政治的积极作用

广播电视是一种政治思想的宣传教育工具,无论哪个阶级都会利用它,在我国,广播电视常常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广播电视还可以作为社会沟通的工具,它可以运用新闻、谈话、问答、讨论、座谈等多样的方式,在领导与群众、部门与部门、群众与群众之间搭桥、联网,让他们有效地交换意见,沟通思想。

广播电视还可以运用舆论监督的方式,来推动民主、法制建设,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三)文化与广播电视

广播电视实际上是社会文化事业的一部分,是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所以二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1、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制约

广播电视的传播就是一种文化,它与受众的文化不无关系。它的节目内容与节目编排也是与受众的文化水平无关系的。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必须面对不同文化层次的受众的需要。

广播电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根植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因此文化就构成了广播电视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文化对广播电视的制约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要求广播电视适应整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其次是要求广播电视传播先进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2、广播电视对文化的影响

广播电视在今天社会生活中已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形态。广播电视文化是人类听觉文化和视觉文化的新发展,是集科学技术、信息传播、文化艺术等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于一体的新文化形态。它潜移默化改变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仍至人们的传统的感知方式。这种文化是一种影像文化。 另外,广播电视还可以视为是一种新兴的文化传播手段,它可以把一切人类文化成果更广泛的传播开去,它可以作为电化教育手段,更好的更广泛的普及文化知识,它还可以作为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手段,以推动社会现代化进程。

三、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如何理解?

1、宣传功能

广播电视是执政党和政府用以宣传路线、方针、政策和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等重要工具,除了方针政策和思想道德方面的宣传外,广播电视又肩负着对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宣传。

2、舆论功能

舆论是大多数人的共同看法,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可以直接影响社会舆论,这是广播电视受众广泛的特征所决定的。

ⅰ、广播电视的舆论功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促成舆论。

广播电视通过广泛宣传、反复强调;使少数人的看法受到广泛的重视,继而被大多数人接受,最终形成社会共识(舆论)。 ②、引导舆论

广播电视通过大力宣传正确的或对不同看法和某个现象加以评论,否定错的、肯定对的;引导公众与传播者所持的意见观点一致。 ③、舆论监督

通过大力宣传正面的事物,促成正确的舆论形成和公众评判是非的正确标准形成;或通过暴露和批评违反公众意愿、社会道德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行为或现象,引起社会公众的警觉和一致谴责;给错误行为者或错误现象的制造者以舆论压力,迫使其自律或纠正。 ⅱ、广播电视的宣传功能与舆论功能的异同 共同点:二者都是具有倾向性。

区别:宣传功能侧重于让人们了解某个事物(方针政策、思想观念、法律规范等)。舆论功能侧重于争取大都数人形成共同的认识。

3、新闻功能

新闻信息的传播在广播电视中占主导地位。办好新闻节目是各国主流媒体创办节目的重中之重,“新闻立社、立台”是我国电台、电视台的原则。新闻节目的水平,已成为衡量电台、电视台水平的重要依据和媒体竞争的焦点

4、教育功能

由于广播电视对于受众来说投资不多,容易普及,特别是它的传播形象直观,受众广泛,因此可以说是广播电视是高效的教育节目。 广播电视的教育功能主要包括:

1、思想道德教育

其方式有两种:直接——通过宣传、评论等。

◎间接——寓教于乐。

2、科学文化教育

其方式有两种:

ⅰ介绍科技文化知识——一般带有科普性质,非系统深入地讲授某一学科的知识。

ⅱ系统讲授学科知识——将学校开设的课程在广播电视中讲授。其内容和讲课方式基本一样,只是更直观、接收者更方便。

4、娱乐功能

广播电视的娱乐性节目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垂青,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受众调查结果显示,当代广播电视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两类节目是新闻节目和娱乐节目,前者是为人们提供新的新闻信息,使得人们得以及时的了解世界和认识世界;后者为人们提供消遣、娱乐,舒展了人们在社会生存中激烈竞争的压力,现代人的工作节奏很快,工作之余需要放松,娱乐。因此,各国电视媒体都很重视它的娱乐性。 广播电视娱乐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 ①、引发审美活动

广播电视通过具有生动形象和富于情感色彩的节目揭示事物的美学特征和本质,从而引发人们审美活动,使之获得审美享受。 ②、提供休闲消遣

广播电视通过游戏、体育、综艺等节目,使人们忘掉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压力,放松身心、尽兴愉悦。

③、帮助排遣宣泄

广播电视通过丰富多彩的节目使人们在生活中积累的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得以释放、排遣和宣泄,从而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并由个体的心理平衡进而形成整个群体乃至社会的安乐、和谐。

5、服务功能

从广义上理解,即宏观的看广播电视的服务性,所有节目都是为受众服务的;狭义上理解,特指实用的、能直接的帮助受众解决工作、思想和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节目,其特点是实用性强。

广播电视的服务主要有两种:

无偿服务——不收取收听收看费的节目播出。

有偿服务——收取一定收听收看费和广告、购物等费用的节目播出。

四、为什么说广播电视具有双重社会功能?

1、新闻媒介从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又属于信息产业。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社会属性和商品属性。

2、双重属性的具体含义是:在新闻报道时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功能;在经营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运行,每个媒体又是独立的法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政治家办报,企业化管理。

我国广播电视的基本属性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舆论宣传工具。广播电视通过信息传播实现正确的舆论引导,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它的主要功能。

此外,我国的广播电视也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即第三产业的产业属性,这是对广播电视属性认识的新发展。第三产业的基本属性是服务性,广播电视提供的服务能直接、间接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 第三章广播电视的节目要素

编导1008班漆关磊201018240805 周晓萌201018240840

一、名词解释:

平行规律;广播和收听是同步进行的,所以语言表达的程度和信息量要与听众的言语感知能力和接受程度相适应。收听过程和理解过程也应同步完成。

标志音乐;专指电台和电视台的标志音乐、节目的开始去结束曲。 间隔音乐;节目之间的间奏乐,适应调节和过度的需要。

声画合一;声音和画面是同步的,即声源在画面之中,声画表现的是同一内容。 声画分立;声音与画面不同步、不吻合。但二者在内容上相互关联。 声画对位:借用音乐中的对位法,指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容,只不过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段。

二、思考题

1、如何理解符号及广播电视的符号系统

符号即代表某种事物或思想的记号或标志。它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中介物,它承载着交流双方向对方发出的信息。

2、声音的三要素是什么?各有什么功能、特征? 语言:表意(人声)——交流思想、表达感情① 独立表意 ② 解说 ③ 补充 ④ 抒情议论 ⑤ 连接:⑥ 交流:a居高临下式—— 特点: 无人称概念 庄重严肃、教诲和说教的口吻明显的高高在上 b平等交流式---- 特点:有明显的人称概念。亲切自然、平等交流的口吻。传者直接表达个人的看法、情绪、感受等

音响:表真(写实)——创造特有的画面效果

2、音响的作用① 增强现场感② 表现时空 ③ 渲染气氛④ 表现人物心理 蒙太奇的功能

音乐:表情(写意)——渲染气氛、抒发情 ①

标志 ② 间隔 ③ 深化主题 ④ 抒情渲染 ⑤ 刻画人物 ⑥ 连接

3、电视传播符号包括哪些要素? 1 声音 2文字3 造型

4、简述电视声画关系的三种形态。

1、声画合一

2、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按照各自的规律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不是互为依附,但又是有机的组合 、声画对立

5、电视图像有哪些特性?

1、物理性能像素:在电视荧屏上,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排列的上百万个荧光粉的小点。 扫描: 电视机中的电子枪将接收到的节目信号转换成电子束,再依次逐行射向荧光屏上的像素,使之呈现出影像。

2、社会性能◎人类利用图像表情答意。◎人们以各自特有的心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联想、想象、认识、理解等)感受和理解接收到的图像

6、声音和图像是什么样的关系?

声音和图像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声音和图像共同担负电视传播的职责,双方配合得好,可以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立体交叉传播效果;但倘若配合得不好,则两者又互为干扰对方传播的噪音,结果是一加一小于二,甚至还不如单通道的传播效果。

7、谈谈语言在广播电视中的作用与要求。

① 独立表意 ② 解说 ③ 补充 ④ 抒情议论 ⑤ 连接:⑥ 交流:广播电视语言的基本要求① 规范化。② 口语化。③ 防止歧义 ④ 简洁明确 ⑤ 形象化⑥ 适量

8、举例说明声画组合的传播效果。

1、声画合一

声音与图像传达的内容完全一致。其作用:可以增强传播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声画合一有两种情况:

1、 声源就在画面中(即同期声)a 画内声画合一

同期声是指电视画面中人和事物的影像与他们所发出的声音同步出现的声画配合关系。即声画同步。同期声的制作是摄像师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下现场的声音。

2、声源不在画面中(画外音的一种)b画外声画合一

画面拍摄后配的音,但二者在表达的内容上一致。(如播音语言和画面的统一)。

2、声画对位

声音和画面按照各自的规律表达不同的内容,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它们不是互为依附,但又是有机的组合。其作用:可扩大传播的信息容量,引发受众的联想,产生单靠画面或单靠声音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这时电视的表意的内容为画面与声音之和。

3、声画对立

声音和画面表达的内容完全相反。其作用:形成强烈对比,使要传达的信息更加鲜明突出或造成讽刺的意味。

第四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 1008班王良

一、名词解释:

一般性节目;综合性节目;专题性节目;对象性节目;栏目式;板块式;杂志式。 答:⑴一般性节目:指节目内容取向和接受对象都具有最大的容量和一般性的节目。

⑵综合性节目:把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趣味性、新闻性等等融为一体或将各种情调、风格、趣味等等融于一炉的节目。

⑶专题性节目:具有特定内容范畴的节目形式,具有指向性、集中性、系统性,以满足人与社会的特定需要的节目。

⑷对象性节目:以特定的人或阶层和集团为受众的节目类型。 ⑸栏目式:将一些广播电视节目编排和播出的一种形式。

⑹板块式:指一些节目组成一个单元,又由若干单元构成一个集合体的广播电视节目 。 ⑺杂志式:由许多节目组合起来的集合体。

二、思考题

1、简述广播电视节目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答:⑴原则:同一性的原则。

⑵方法:①从节目内容去考察

②从节目形态去考察。

③从其他角度考察

2、广播电视节目有哪些样式?彼此间的关系如何?

板块式、杂志式,单一式、专题式、栏目式,综合式

关系:首先, 他们编排的形式是一样的。他们中间往往呈现一种相渗透互的关系, 彼此都关联着,

质量和名字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

形式内容 也基本相同,

无非就是

多少的问题。

另外,

都 具备真实性。 体现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性质。 第五章

编导1008班漆关磊201018240805 周晓萌201018240840

一.名词解释

1.

广播新闻节目:它泛指所有广播传播新闻事实的活动,包括广播新闻性节目以及其它类型节目中有关的新闻事实报道,还包括广播新闻评论等等。

2. 电视新闻节目:所谓电视新闻,就是运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过电视屏幕,形象地向观

传递新闻信息的一种手段,既传播声音又传播图像。电视新闻是电视各种新闻性内容和新闻报道形式的总称,是一般电视台节目的骨干和主体。 3.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言论性节目。它是对新闻事件、思想倾向、社会现象和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发表一轮的一种体裁。 4.

现场直播:或称现场转播、实况直播,是一种与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束同步传播的报道形式。

5.

连续报道:对正在发生和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个时间内作的多次报道就叫连续报道。

6.

系列报道:对同一题材和主题的新闻事件,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作的多次报道就叫系列报道。

7.

专题性新闻节目:它往往选择一个题目,采用消息、通讯、特写等多种题材编排成一套节目。

8.

大板块综合式节目:将多种内容组合在一起,以新闻节目为主体,它实际是一种栏目花节目。

9.

图片新闻:利用新闻摄影图片报道新闻事实,它是将报刊新闻图片引入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常与口播方式相互补充。

10.

图像新闻:将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影采录的声音和画面配以新闻解说词的一种报道形式。 11.

访谈新闻:以电视记者访问某个单位或某个新闻人物的方式来发布新闻的一种方式。 12.

字幕新闻:在荧屏上打出字幕,以最简洁的文字传播信息。这是电视新闻中最简洁的报道形式。

13.

电视新闻调查:是就某件新闻事件,或某个重大社会问题、社会现象作深入调查的节目形式。通过调查研究,作出分析解释,以引起人们与社会的思考,它也是电视新闻进行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14.

电视论坛:在节目主持人下就某一话题请受众参与,或是一般群众,或是专家进行讨论座谈的节目形式。

二.思考题

1.简述新闻性节目的特性

时效性强 ——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微波转播系统、全球的通讯卫星系统等的运用,实现了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与新闻事实发生的同步性。

信息量大—— 广播电视新闻在电台和电视台播出的数量多,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的符号多,可以将文字(语言)和音像结合起来。

传真性强—— 广播电视的音像符号具有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给人以真实的形象的感染,并且还有视听兼备的传播效果。

特殊的传播规律—— 广播与电视相同的有三条:直线性、顺序性、完整性;电视另外还有两条特殊的传播规律:近距离亲切律、分离对违律。 简述广播电视新闻的类型。 现场直播

或称现场转播、实况直播,是一种与事件发生、发展以及结束同步传播的报道形式。 记录报道

广播电视记者运用录音、录像设备或文字,将现场新闻采访记录下来,经过编辑、制作进行报道的的一种形式。

(三)连续报道

按照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连续报道形式。它包括追踪式连续报道、积累式连续报道。 3.简介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特点

特点有:时效性强、信息量大、传真性强、特殊的传播规律

广播电视新闻节目要遵循新闻的一般规律。如真实性原则,这是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又如新闻报道要讲究新闻价值,又要讲究宣传价值,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的特殊规律,因此又必须遵循这“双重价值”律。 4.简述电视新闻的节目形态 从题材而言,电视新闻性节目有这样一些报道形式 (一) 口播新闻

类同于广播的口播报道,但电视中要让观众看到播音员的图像。它是电视新闻中最早的报道形式。

(二) 图片新闻

利用新闻摄影图片报道新闻事实,它是将报刊新闻图片引入电视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 (三) 图像新闻

将电影摄影或电子摄像采录的声音和画面配以新闻解说词的一种报道形式。

(四)现场报道

即现场转播、实况直播形式的具体运用。

(五)访谈新闻

以电视记者访问某个单位或某个新闻人物的方式来发布新闻的一种报道形式。

(六)字幕新闻

在荧屏上打出字幕,一最简洁的文字传播信息,这是电视新闻中最简便的报道形式。 5.举例分析电视连续报道和系列报道的特点

连续报道的特点是:题材事件性强、报道时效性强、传播线性组合、信息整体优势。

例:对美国挑战者号航空飞机爆炸事件,我国的大兴安岭火灾事件,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科学考察,都是非常成功的电视连续报道。

系列报道的特点是:主体重大、系统组合、理性思辩、整体策划。

例:获得1994年中国电视奖的系列报道《优胜劣汰才能促进经济繁荣》,一共播出六集,以重庆针织总厂破产为例,引发出产权关系、职工安臵、不规则的担保、银行作为最大债权人的态度等,对我国稳妥的推行《破产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什么样的题材适合于现场报道呢?

现场报道虽然有它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新闻题材都适合于搞现场报道,在实际采访中,应选择那些易于发挥优势特点的新闻题材,因此对于题材的“拿捏”就显得十分重要。

1.具有强烈现场感的新闻。现场感是通过画面和音响传递给观众的,如果这个元素不突出,观众就不会被吸引,现场报道的优势也无法体现。如深圳城中村爆破现场、价格听证会现场等,其“现场本身就具有新闻价值”。正因为有强烈的新闻现场气氛,有观众关注的新闻事态的变动,事件的地点、时间又集中在一个新闻现场,所以能充分发挥现场报道的优势。 2.受众普遍关心的事件性新闻。在社会的不同时期都有大众关注的热点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完结大都是一次性的。正是这些“今天发生的新闻”构成了“明天回首的历史”,于是,大众对这样的事件,有了强烈的先睹为快、了解真相的欲望。此时,电视现场报道,便是满足这种欲望的最佳渠道,例如,深港跨海大桥工程胜利合龙、深圳申大成功、2008抗击冰雪灾害、全国两会等这些都是电视现场报道的最佳题材。

3.时空相对集中的新闻。现场报道要求记者在现场,边观察事态的发展,边即兴报道、即兴评述,因此,应选择时间、空间相对集中的新闻。那些地区分散的事件,除非有条件搞大型的现场转播,一般短新闻的现场报道,记者是不可能顾及众多空间的,即使采取了现场报道形式,也难以发挥其优势,事件最重要的细节也可能被忽略,使现场报道黯然失色,甚至失实。

4.引导舆论的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适宜搞现场报道,但也不排斥非事件性新闻的现场报道,某些非事件新闻和典型经验报道、社会问题报道等,也可以采用现场报道形式,但同样要注意现场事态的新闻价值和视觉形象对观众的吸引力。如报道新加坡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时,记者在异国有特色的背景下做报道,可以增加报道的可信性。 三.应用题。

1.用图表的形式归纳出电视新闻、广播新闻及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 电视新闻 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访谈新闻、字幕新闻 广播新闻 1.现场直播;2.记录报道,包括a口播新闻,b录像录音报道;3.系列报道;4.连续报道;5.追踪报道;6.广播电视大会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 广播新闻评论 平台评论、广播短评、广播谈话、口头评论、录音评论

电视新闻评论 电视评论、电视论坛

2.观看一期《新闻调查》节目,分析它是如何实现“探寻事实真相”、“展现调查过程”这一内容的?具体采用了哪些手段?

答:我选择的栏目主题是《体校里的青春》。节目采用的是画外音,加现场。通过记者实地考察的方式,记者现场采访的方式将自己融入了节目之中,融入了被采访的体校学生之中,使节目更有亲切性。这样可以更进一步的拉近观众与节目中运动员的距离,节目中记者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谈话,使民众更加真切的了解到体校里孩子们的生活。从而使节目内容更加饱满,更能触发观众的心灵。

3.观看一期《时事开讲》(凤凰卫视),考虑该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根据这些受众群体的特征分析《时事开讲》在选题和评论两个方面的具体操作上有哪些特殊性?

答:我选择的这一期《时事开讲》的主题是《中国加息——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该节目的主要受众群体主要是针对一些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关心国家大事,有一定的政治积淀的人,因此在选材上都是一些关系到国家的精神面貌、政治面貌、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比如说这一期的《时事开讲》,主要讨论的是有这一大型事件国家领导人是怎么做的,与他们相比中国会怎么做,从而形成对比。请权威人士做分析、讲解,使节目更具有权威性。深度评论、独家观点,是本节目的最大特点。在者,该节目还有一点就是将一些网民以及观众的想法等在屏幕下方滚动布播出,使观众能够参与到节目中来,进行评论与发表意见。

第六章 电视纪录片

201018240801 1008班

程航

名词解释

电视纪录片:对某一真实的或历史的生活事件或人物作一种专题性的系统、完整的报道的电视节目,就叫电视纪录片。

特别纪录片:是对一些重大活动、特别事件做比较完整报道的记录片,类似于新闻性的专题报道,像“奥斯卡”的颁奖晚会、“奥运会”的报道等。 系列纪录片: 思考题

为什么说电视纪录片是从电影纪录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电影的诞生为人类提供了现实的重要手段,卢米埃尔兄弟摄制的一些影片,大都是纪录片,1916年,《北方的那努克》中“猎捕海豹”的镜头被称为电影史上的长镜头的经典例证,1926年,英国人格里尔逊在评论《蒙阿纳》时,首先使用了纪录片这一概念; 20世纪30年代,格里尔逊在英国倡导了电影的“纪录片运动”。

中外电视纪录片历史渊源探析

1、卢米埃尔兄弟摄制了一些纪录片,1916年,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拍摄了影片《北方的纳势克》 ;2 、20实际30年代,格里尔逊在英国倡导了电影的纪录片运用;

3、荷兰伊文思拍摄了具有影响的纪录片《桥》《雨》《西班牙的土地》 ;

4、1957年,我国拍摄了《早春》,70年代拍了《愚公移山》,解放战争时期曾组织了9个摄影队,还有都玉生编导拍摄的《北平入城式》《大西南凯歌》《百万农奴站起来》《两种命运的决战》,苏河清拍的《刘少奇主席访问朝鲜》,还有反应国内新闻,部队生活,农村生活等等的。

简述电视纪录片的特性。

新闻性(这里涵盖了真实性和史料的文献性的原则)

艺术性(涵盖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强调情感的魅力好知识的力量) 论理性(或可称为哲理性,这里涵盖了倾向性,它表明电视纪录片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思考或认识,也可以将此成为是再现中的表现。) 电视纪录片的类型有哪些?

依据电视纪录片的形态,可以分为特别纪录片、调查性纪录片、微型纪录片和大型纪录片。 按题材分,主要有政论专题片、人物专题片、人文地理片、艺术纪录片、文艺评论片、新闻故事片。

为什么说所谓“纯客观”的纪录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纪录片的创作,不仅仅在纪录拍摄的时候需要有很强的主观指导,就是在后期制作的时候,也需要按照作者的思路选材、剪辑、配音、配乐等,使观众看到一个有故事、有情节、有起伏、有人物性格的节目,而不是一盘平铺直叙、客观冗长的画面素材。所以所谓“纯客观”的纪录片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专题片与纪录片的区别是什么?

电视纪录片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品种,具有记载历史、讲述现实、传播知识、宏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传播的作用。在我国电视界,存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和“专题(性)节目”三个名称。

“纪录片”和“专题片”是各自独立的不同片种。纪录片和专题片本质相同:真实地纪录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强调真实性,排斥虚构。相异之处在于反映生活的方式不同,结构作品的形式不同,表现生活的手段不同。如纪录片创作手法不拘一格,特别强调故事性,以扮演形式再现真实历史人物、事件的片子所在多多,早已突破了纪录片的传统概念。 纪实性电视剧与纪录片的区别是什么?

纪实性电视剧,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遵循戏剧创作的艺术规律,强化戏剧冲突,塑造屏幕形象,注重细节描写的独特刊电视剧的艺术样式。而电视纪录片是运用新闻镜头,真实地纪录社会生活,客观地反映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和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从它们的特征中可以看出,纪实性电视剧突出戏剧性;纪录片突出原生形态。

纪实性电视剧的艺术特征是:第一,塑造真实的屏幕形象。第二,纪实手法艺术运用。第三,电视语言的综合运用。

简析纪录片的特征与类型。

特征:真实地纪录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强调真实性,排斥虚构。

类型:政论专题片、人物专题片、人文地理片、艺术纪录片、文艺评论片、新闻故事片。

第七章

教育性节目

1008班

段良晖

201018240816

一、名词解释:

教育性节目:教育性节目是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观念和科技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它注重节目的知识性、思想性,充分发挥了广播电视的教化作用,并且具有一种生动形象的传播魅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内容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在西方国家一般叫做社教节目。其特性是受教育者的广泛性、施教育者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权威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学方式的形象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其作用是提高思想理论水平、普及科技文化知识、补充正规学校教育。类型主要分为:社会性教育节目、教学性教育节目等。

知识性教育节目:以普及或宣讲各种知识为目的的节目。可分为:理论节目、知识节目。节目举例:《动物世界》、《世界各地》、《今日说法》、《百家讲坛》等。

对象性教育节目:对象性教育节目历来被认为是广播宣传的重要手段。可分为:农民节目、职工节目、少儿节目、残疾人节目、解放军武警节目、特区生活节目、山林建设节目等等。对象性节目具有传播对象的单一性、传播内容的特殊性、传播形式的多样性等特点。 教育性教育节目:以广播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学校教育的节目,也就是一种广播电视学校的方式。它可以采取正规的或者非正规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全科或者单科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学科设臵节目,其内容具有学科的传统性和相对完整性;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模式来传播知识,也可以辅以对话式或场景式的教学方式;要配备相应的教材或讲义,以供学生在收听节目时边听边学或者平时自学(具有函授特色);还有聘请的相关教师进行一定的面授辅导;有固定的节目名称、节目时段、收视对象;具有一定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分类有:综合教学、专业教学、应用教学。 教育性节目的特性与作用: 特性:

1.

(一)受教育者的广泛性 广播电视教育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也不必受课堂大小的限制。拥有广播电视收视工具的人均可接受教育。这种对象性的教育节目。恰恰适应了社会各个层次、各种年龄、各种职业人士的需要。这无数种的专一的对象,汇集成一个整体的广泛。

2.

(二)施教育者的权威性 广播电视教育在教师的选择上具有少而精的特点。它无需考虑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每个专业、每门课程只须一位教师即可。于是就有可能在很大的范围内选取最权威的专家任教。这是它不可替代的优势。

3.

(三)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由于施教育者的权威性,所以广播电视教育在内容方面基本可以达到无所不包,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它就可以设立什么专业,并能聘请权威转接授课。这种广泛的专业设立的条件,就是从全国高校中竞争产生的,显示出一定的权威性。

4.

(四)教学方式的形象性 与其他教育方式相比,广播电视教育在教学方式的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上,更突出的具备形象性。

5.

(五)教育形式的多样性

广播电视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广播电视教育可以采用讲座、谈话、讨论、授课、资料竞赛、表演等多种教育形式。

作用

教育性节目的类型:

广播电视教育性节目若按教育方式而定,可以分为“广播电视社会性教育”、“广播电视教学性教育”两大类;若按节目内容而定,则可以分为社会政治类、经济类、知识类、服务类、科技类、文教类、军事类等等;若按受众对象而定,则可以依据年龄、性别、职业、行业分为无数小类;若按节目形式而定,则可以分为专题片、讲话节目、竞赛节目、杂志型节目等等。采用教育方式的标准,分为两大类:

一、社会性教育节目

是指专以教育为目的的一类广播电视教育性节目。这一类节目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远距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面向全社会(甚至可以超越国界),受众广泛;教育手法形象生动,能引发受众兴趣;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受众的需要;教育方式简便。主要有:知识性教育节目、对象性教育节目和竞赛性教育节目

二、教学性教育节目

即是以广播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学校教育的节目,也就是一中广播电视学校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学科设臵节目,其内容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相对的完整性;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模式来传播知识,也可以辅以对话式或场景式的教学方式;要配备相应的教材或讲义,一共学生在收听节目时边听边学或者平时自学;还有聘请的相关老师进行一定的面授辅导;有固定的节目名称、节目时段、收拾对象;具有一定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可分为综合教学、专业教学和应用教学。

二、思考题

1、简述广播电视教育性节目的作用

电视教育越来越称为我国实施社会教育的一中最优越最重要的手段,尤其在我国学校教育仍很不发达的情况下,电视教育就更占了其他任何教育形式都无法替代的重要地位。

(一)提高思想理论水平

在我国,广播电视教育类节目是党和政府进行社会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主要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如新中国一成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就承担了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理论知识,提高人民文化科技水平的任务。

(二)普及科技文化知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高科技化发展,人们产生了无数新的知识需要,涉及到方方面面。这里既有对世界新的科技知识的了了解,又有必须掌握的现代生活知识,还有陶冶人们情操、提高人们素质的文化知识。

(三)补充正规学校教育

广播电视学校就是这种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方式。培养千万名毕业生。

2、如何理解社会性教育节目和教学性教育节目?

社会性教育节目

是指专以教育为目的的一类广播电视教育性节目。这一类节目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远距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特点在于:面向全社会(甚至可以超越国界),受众广泛;教育手法形象生动,能引发受众兴趣;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受众的需要;教育方式简便。主要有:知识性教育节目、对象性教育节目和竞赛性教育节目

教学性教育节目

即是以广播电视传媒手段进行学校教育的节目,也就是一中广播电视学校的方式。它的特点在于: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按学科设臵节目,其内容具有学科的系统性和相对的完整性;采取教师课堂讲授的模式来传播知识,也可以辅以对话式或场景式的教学方式;要配备相应的教材或讲义,一共学生在收听节目时边听边学或者平时自学;还有聘请的相关老师进行一定的面授辅导;有固定的节目名称、节目时段、收拾对象;具有一定的学籍管理制度,实行注册管理。可分为综合教学、专业教学和应用教学。

3、目前,电视屏幕上最为活跃的电视社教类节目有哪些?它们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为您服务》

《百家讲坛》、《探索•发现》、《走近科学》、《讲述》、《人物》《地理中国》 《创新无限》 《自然传奇》 《原来如此》等等

以《探索•发现》为例,《探索•发现》是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栏目以纪录片的手法,讲述以中国为主的历史、地理、文化的故事,探寻自然界的神奇奥秘,挖掘历史事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和人物命运,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是“中国的地理探索,中国的历史发现,中国的文化大观”,《探索•发现》倡导“娱乐化”纪录片的理念,采用讲述精彩故事,设臵引人入胜的悬念,运用生动的电视声画手段,向观众呈现出一部部既有较高文化品位、知识内涵,又有很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电视节目。 “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是《探索•发现》的栏目宗旨和始终如一的追求。从秦始皇陵到北洋军师,从神秘的古墓到来去无踪的UFO,探索发现一直用最真实的记录,满足观众对科学的需求。

如大型系列节目《考古中国》(45集)、《世界遗产之中国档案》(30集)、《秘境追踪》系列一共6部(173集)、《极地跨越》(148集)、《走进非洲》(102集)、《丧钟为谁而鸣》(7集)、《历史不容忘却》(53集)、《文明之路》(已播出45集)、《世纪战争》(48集)、《清宫秘档》(28集)、《年轮》(40集)、《同一个世界》(6集)、《同一个梦想》(51集)《河套长烟》(5集)

扩版后的《探索•发现》栏目,将在保持原有的品质基础之上,开拓新的题材领域,在选题的时效性和贴近观众的兴趣点上下工夫,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这些社教类节目比较全面系统地担当了电视传媒所具有的“新闻窗、百花园、知识库、服务台”等多种社会功能,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吸引观众参与节目,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进行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让观众在兴高采烈中陶冶性情,提高思想情操,获得多方面的知识修养。

4、结合《百家讲坛》谈谈文化类节目的现状。

《百家讲坛》是一档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选择观众最感兴趣、最前沿、最吸引人的选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思想个性,强调雅俗共赏,重视传播互动。栏目选材广泛,曾涉及文化、生物、医学、经济等各个方面,现多以文化题材为主,并较多涉及中国历史、中国文化。 其主要特点是: 1.故事化讲述。《百家讲坛》最为纯熟的叙事技巧就是对悬念的营造和使用。节目制片人万卫坦言.“这个讲座就是按照戏剧化的结构来做的。悬念性、单线条、戏剧性是其特征。根据需要,《百家讲坛》往往在一讲时间内设臵一个总悬念和若干个分悬念。总悬念一般在节目开始时出现,并蕴涵在片名之中,统领着一讲的主要内容和走向。而分悬念大体依附于总悬念,他们不断地出现,加强、丰富总悬念。

2.影像化呈现。图片、字幕、影像资料形象直观。《百家讲坛》时刻牢记自己的媒介特性,在每一期节目中,往往插入人物肖像、相关背景或是影视剧的片段并配以恰当的音乐,总结、概括或图示主讲人的观点。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上说“汉代风云人物”,讲到古代的脱靴之礼时,在讲台上亲自示范;于丹在讲《论语》心得时涉及古人的“坐”,用两只手的动作比划进行了形象的解释。

3.明星化讲述。有了可讲的内容,还要求有一个好的表达者。《百家讲坛》的编导万卫提出对主讲者遴选的三个标准:学术水平、表述能力和人格魅力。在这一标准下,对主讲者的 遴选 可谓“百里挑一”。随后,《百家讲坛》按照明星机制对主讲者进行包装和推介,最终将主讲者推上明星的圣坛,从而以其明星效应与大众建立起稳定的心理和节目收视认知。

4. 有教无类 。即无差别的讲课方式,使任何学历的人都能听的懂,是其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5.百家讲坛是一种新兴的评书艺术。所邀请的著名专家学者具备深刻的文学内涵和高超语言表现能力,同时都具备评书表演艺术家的潜质。它其实就是一种评书艺术,有时候也是相声。《 快乐驿站 》中的一个动画片就是根据北京一位历史学家在百家讲坛上的 讲座 为背景制作的,在一些城市的 公交电视 上经常可以看到。

文化类节目现在正在采用各种观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出现,解决了部分过去国人不喜欢看文化类节目的困境,但是文化类节目游离于电视节目市场的流行价值取向 。目前的电视节目大多是以取悦于观众或积聚大量人气为目的。这些节目为了抓住观众的收视关注,采用了种种光怪陆离、炫目炫技的方式方法,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博取观众最大限度的注意力消费。当然,迎合观众的收视情趣本身并没有错,但急于求成心态的蔓延和同质化竞争的愈演愈烈致使很多电视节目更像是一种“文化快餐”,——快速、廉价并且供应充足,但却经不起咀嚼更难奢求令人回味无穷。

第八章

服务型节目

1008班

段良晖

201018240816

一、名词解释:

服务性节目;广告

1.服务型节目:是指那些实用性强、用通信息、作咨询、当参谋、反映群众呼声等方式,直接为社会各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受众排忧解难,对受众的心理和生活需要产生直接影响作用的广播电视节目。

2.广告:一种特殊的单项性服务节目。广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向公众介绍商品、报道服务内容和文艺节目等的一种宣传方式。一般通过报刊、电台、电视台、招贴、电影、幻灯、橱窗布臵、商品陈列的形式来进行。

二、思考题

1、服务性节目的媒介地位、特性及类型有哪些?

㈠服务性节目的媒介地位:①我国的广播事业从开创之初,就有重视服务性节目的好传统。随着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改革的需要,服务性节目得到了真正的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②服务性节目已经赢得了大量的受众,其收视率甚至超过了新闻节目。③服务性节目愈来愈成为广播电视的重要支柱之一,由于其接受的对象化特征,使得许多广播电视台或电视台注重这样的针对性,办成一种专业性的电台或电视台。

㈡服务性节目的特性:一是实用性。实用性指的是节目的内容应该对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问题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具体表现为有针对性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能广泛地适应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的受众的兴趣与口味;能生动地吸引受众参与。

二是它能产生直接影响作用。服务性节目可以针对特定对象,也可以针对一般对象;可以针对固定对象,也可以针对临时对象(随意性的对象)。但是,它都旨在对服务对象产生影响作用,从具体的言行举止到内在的思想情操。

第一个特性是服务性节目内容方面的,它制约着节目的制作思想;第二个特性是受众接受方面的,它反映出节目的社会效果。

㈢服务性节目的类型:我们采取按节目形态的标准,划分为两大类: ⑴独立形态的服务性节目

这是一种纯粹的服务性节目类型。无论是直接性的服务,还是指导性或咨询性的服务,它都保持一种实用性质的形态,而不与其他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相渗透。换言之,它不借用其他节目形态来达到服务的目的。

①单项性服务节目

只为受众提供一个方面或一个问题的具体服务的节目,其内容单一而集中,人们收听收看的目的性强,几分钟便能得到一种知识,或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它以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方便为目的。

②综合性服务节目

它服务项目多、方面广,是一种栏目型节目。它更看重受众的参与,常常采用回答受众的问题、选播受众来信、具体为受众家庭生活服务的形式。因此,这类节目要认真研究受众,研究其构成、心理特征、受众的反馈等等问题,做到有的放失。这里有时也采用受众“点播”的方式,做到“点对点”的服务。 ⑵非独立形态的服务性节目

这类节目实际是从其他类型的广播电视节目中重新认定的。如教育节目中的一些专题片、知识竞赛、文艺性节目中的综艺晚会……往往就有一些服务性的因素在内。

2、为什么说广告是一种特殊的服务节目?广播电视广告的创意如何体现?

⑴广播电视广告是广告媒介的一种。广播电视广告都是通过介绍商品为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它是一种介于生产、流通和消费之间的信息渠道,在促进生产、扩大流通、指导消费、活跃经济、方便人民生活和发展国际贸易等方面起着媒介作用。

⑵创意,是广告活动中的专用语,它以塑造广告艺术形象为主要特征。创意,指形成一个新颖的富有吸引力的广告构思。广告的创意,通俗而言,就是一个能吸引消费者的“好点子”。在今天的广告竞争中,创意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广播电视广告的创意要注意:①要具有广播电视的特征 ②要艺术化

3、联系实际说明电视公益广告的传播魅力。

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而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例如,中央电视台播放一则公益广告讲的是过节的时候一位老母亲热情的为自己的儿女准备晚餐,到最后儿女们都因为临时有事没回来,最后画面定格在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的背影!这时候画外音说,别的都不需要,只是需要儿女的陪伴而已。我们自己看到这则广告时,也应深刻反思自己,然后,再加以改正。它可以给我们很多警示,让我们学习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合格的儿女!所以说,电视公益广告在当今这个社会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存在!

4、结合《交换空间》谈谈生活服务类节目如何加强娱乐性、知识性和服务性。

经济频道《交换空间》栏目是一档贴近普通电视观众,倡导自主动手、节俭装修为理念的服务类节目。所有将要家装的、正在家装的、已经家装的,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人群都是本节目的忠实收视对象。栏目在保障观赏性的同时,提供装修知识、家装创意、家装常识。让所有的电视观众重新认识家庭装修的乐趣,推广绿色环保装修,同时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睦相处。

节目强调观众的参与性,增强了与观众的现实的交流,让观众对节目更有兴趣,更能融入到节目中。

5、谈谈气象服务节目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中国气象服务始终围绕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安全福祉,气象服务的领域不断拓宽,效益越来越显著。然而,面向经济社会的新时期发展,气象服务也面临着新需求和新挑战:如气象服务的需求更高,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更高、影响更大;气象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和精细化等。

在气象服务要求高、需求多的形式下,气象部门要进一步探索气象服务未来发展的途径和方式,更多地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用户的需求,使气象服务更具针对性和个性化。要使气象服务与用户需求更好地结合,真正建立起用户与预报服务更加紧密交流与互动,真正走出一条用户需求驱动下的气象预报预测服务的发展道路。

第九章

文艺性节目

201018240820 1008班吕凡琪

一、填空题:

1、文艺性节目也称(娱乐节目),即(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它可以满足受众各种各样的娱乐需要,并从中产生(认识、教育和审美)作用。

2、娱乐节目的特性是(① 兼容性、② 渗透性、③ 综合性、④ 连续性),其中最主要的特性是(综合性)。

3、电视文艺与广播文艺相比,其本质差异是电视文艺比广播文艺多了一个(图像)因素,因而派生出来的差异是(① 兼容度不同、② 确定性不同、③ 刺激度不同)。

4、以节目来源和节目加工程度为标准,娱乐节目可分为(直播节目和加工节目)。

5、音乐节目的制作需加强欣赏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它包括(单纯性)音乐节目,如歌剧、音乐故事、乐器知识讲座等,还包括(综合性)的音乐节目,如节日音乐会、主题音乐会等。 6我国最典型的综合性文艺节目是(春节联欢晚会)。它始于(1983)年。

7、电影录音剪辑属于(加工节目)类型;(1950)年,中国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部电影录音作品是(白衣战士)。

8、音乐电视也称(MTV),央视的栏目《中国音乐电视60分钟》是一个主要介绍中国音乐电视的栏目。

9、文学电视也称LTV,它更适宜表现散文、(诗歌)等情感性强的作品。

10、广播剧与电视剧是专为(广播电视)传媒创作的一种节目样式,属于(专有)节目类型。

11、广播剧中的台词又分为(对白)、旁白和(独白)。

12、广播剧以形态为标准可划分为广播(短剧)、广播(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等。20分钟以内的,一般称为广播(短剧),在一小时左右的即为一部(单本剧)。

13、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是(英)国1930年播出的电视剧(《嘴上叼花的人》)。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是(1958)年北京电视台播出的(《一口菜饼子》)。

14、电视剧除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的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性,其中最主要的是(蒙太奇)性。

15、在我国一般规定,三集以下的电视剧都可以称为(电视单本剧),时间大约(150)分钟左右。

16、(3)到(8)集的电视剧一般称为中篇电视连续剧;(9)集以上的称为长篇电视连续剧。

二、思考题

1、广播电视文艺性节目的定义涵盖了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是什么? 答:一是传播手段的运用;二是作为塑造艺术形象手段的运用。

2、理解电视文艺同广播文艺有不同的刺激度,有何作用?

答:作用在于让我们明白,应注意广播电视文艺性节目的创新。出发点在于,从认识广播电视是文艺作品的新的传播手段开始,发展到将文艺作品真正实现广播电视化。即艺术手段的广播电视化,艺术语言的广播电视化,时空形式的广播电视化,艺术思维的广播电视化。

3、何谓直播节目?它包括那些样式?

答:取自其他文艺样式的作品,只做简单的编排组合,或者不做剪辑而直接播出的节目即为直播节目。它包括音乐节目、戏曲节目、曲艺节目、舞蹈节目、文学节目、电视小品、文艺专栏、综合性文艺节目。

4、广播剧的定义是什么?其特征有哪些?

答:广播剧是以电声技术制作和传输的声音为手段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戏剧艺术。它是一种只诉诸听觉的戏剧艺术。其特征在于只凭声音来完成戏剧的使命,只靠广播来传播戏剧演出,听众凭借听觉欣赏接受戏剧内容,并唤起现象与联想,能动地参与戏剧艺术形象的再创造,获得一种审美的艺术感受。与电视剧、电影和话剧相比,广播剧的制作成本低,生产周期短,反映现实生活快,不受舞台、场地的限制,传播迅速……因此,它具有无限的艺术生命力和广阔的前途。

5、何谓电视剧?它在世界范围内都这么叫吗?

答:以电子音像手段塑造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电视节目,就是电视剧。只有我国才有电视剧这一概念。在美国,将按电影方式拍摄的电视剧叫“电视电影”,而按戏剧模式拍摄的电视剧称为“电视戏剧”;在日本则称为“电视小说”;在前苏联,则统称为“电视故事片”等等。

6、称为“电视小品”的电视短剧为什么与移植于戏剧艺术的“电视小品”不一样?

答:因为这里的电视小品就是电视短剧,其特点在于:一是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它是一种最短的电视剧,一般只有20分钟左右,不超过40分钟;只有两三个人,两三个情节,两三个场景。二是取材自由,富于哲理。它可以触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能揭示出一定的哲理,开掘出生活的真善美、针砭时弊的假恶丑,就可以成篇。三是情节奇巧,小中见大。它要求构思凝炼,在有限的时间中完成艺术的任务。

7、电视连续剧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答:一是叙事式的表现手法。它一般是要求按照事件的线索来编造故事,在故事的叙述中塑造人物,这样就能比较容易叙述出一个非常复杂、曲折的社会故事。可以在一个故事发展到高潮后,再引发出第二个高潮,波澜起伏的发展下去,一直到总高潮总结局。二是开放性的艺术情节。长篇连续剧在情节结构上是开放的、灵活的、多变的。相应的,人物的设臵也是开放的,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贯串人物,也可以有一个人物引出下一个人物,再引出第三个人物等等。三是悬念式的艺术结构。连续剧还是由一集集(部)构成的,因此每一集相对而言是单纯的,而每一集的结尾都应该营构出“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或者留下“伏笔”以引发出观众看下去的兴趣。

8、系列剧、连续剧、单本剧的区别是什么?

答:单本剧和连续剧是就剧本的长度而言,一般说来,三集以下都为单本剧,三集以上则为连续剧。系列剧与连续剧的区别则在于内容和结构上,连续剧无论多长,其故事必须是一个完全的整体,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不仅人物贯穿始终,故事也连为一体。每一集的故事都是承接上一集故事,又要为下一集故事发展留下伏笔。而系列剧则不同,尽管它的主要人物也是贯穿全剧,但每一集都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三、应用题

1、为更好地向全校师生展示你所在班级的风采,设计一台电视晚会,形式随你所想,不一定拘泥于常见的歌舞晚会形式,甚至可以设计成舞会、酒会等等。全班学生四人为一组设计这台晚会,撰写导演阐述、节目设计方案以及串联脚本。

导演阐述:这场晚会通过游戏、节目来增进班级里同学之间的友谊,活跃班级气氛,弘扬班级文化,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立足校园,做属于同学们自己的节目,丰富班级生活。积极挖掘同学们的艺术潜力,大胆拓展班级综艺晚会的文化外延。 节目设计方案:以联欢活动为主 第十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 201018240820 1008班吕凡琪

一、名词解释:

编导:编辑、导演和导播合称编导。 广播电视导演:包括有编制文艺性节目的艺术导演,以及编辑其他(社交性节目、知识性节目、某些服务性节目)类型节目的业务导演。

广播电视导播:包括有日常性播出导播和临时性现场播出导播(现场直播时,有时被称为图像切换导演,其实质属于导播)。 采录:音像采访。

合成:合成是编导用来表达自己意图的最后一个手段。依据一定的主题,编导对于各类节目要素作出强化或淡化、突出或隐去的综合性处理。

主次率:广播电视的声音和图像要素,在一个节目中的一定时空范围内,只有一类要素是主要的,其余要素为次要的,或者完全退出。

后期合成:后期合成一般指将录制或渲染完成影片素材进行再处理加工,使其能完美达到需要的效果。合成的类型包括了静态合成,三维动态特效合成,音效合成,虚拟和现实的合成等。衍生职业:后期合成师、特效合成师。

策划的五要素:策划者、策划依据(信息和知识)、策划方法(手段)、策划对象、策划效果测定和评估。

制片人:摄制组的行政领导和最高负责人,相当于“老板”。制片人要有很强的领导才能和组织才能,善于统筹全局、协调关系,还要有很强的经济头脑,要善于理财。

合成的法则:合成中规律性的体现。包括有主次律、互易律、分立对位律、听觉的相对完整律、淡出淡入率。

二、思考题

1、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 答:大体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首先是进行认真的策划,然后确定选题和撰稿。同时,也要做相应的物资准备,如拍摄器材和交通工具等。)、中期采录(记者(播音员

节目主持人)和技术人员一起,采访。录音和摄影,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基础,可视为一个环节)、后期合成(编辑将摄录下来的素材或撰写的文字稿进行处理。播音员(或节目主持人)现场的录音或事后的配音录制,都可称节目的合成环节)。

2、编导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1.指导节目制作;2.编排审查播出节目;3.组织领导通联工作。

3、导演和导播要注意哪些修养?

答:预见性、创造性、指导性、机敏性。

4、结合现状谈谈广播电视编导应具备哪些素质。

答:

1、政治、思想、品质素质: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广大观众提供优秀的电视作品,编导必须有一定的政治头脑、政策理论水平和较高的思想素质、品德修养。其中包括:

⑴政治素质:达到一定的政治思想高度,政治敏感性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能力,使自己的思想意识与主流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保持高度一致。

⑵思想素质:强烈的事业心与敬业精神;追求真实、为受众服务的信念;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2、电视业务素质

⑴应具有比较深厚的理论知识功底:坚实而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是形成高层次应用能力的基础。只有把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⑵对电视专业知识、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电视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编导首先要具备较强的电视艺术创作能力,精通和善于运用镜头语言进行艺术表述;其次,还要了解熟悉创作各环节的专业知识,如采访(前期、后期)、摄像、照明、撰稿、剪辑、音乐、音响、特技、字幕等。

3、美学修养和艺术鉴赏力

电视作品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不能仅仅满足于把内容、信息传播给受众,还要带给受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因此编导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灵活运用艺术原则,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艺术想象,使作品内外在美兼具;还要学一点受众心理学,提高作品的传播效果。

4、组织和社交能力

电视创作就其本性来讲,属于同社会、同人、同环境打交道的工作;而电视节目的生产又是一项集体创作活动,这就需要编导不但要有与外界各方有效沟通的能力,还要具有相当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使各工序协同工作。

三、应用题 (自选主题)

以“××××××”为主题,用五个镜头将其表现出来。按照以下表格填写。

第十一章

媒介人物 201018240835

1008班张熙昵

一、名词解释:

媒介人物:就是直接与受者进行交流的人,以自己的有声语言形体语言传播信息,起到传播媒介的作用。包括:现场报道的记者、编辑、播音员、主持人、实况转播的解说员、评论员,以及参与节目的报告人、演讲人、嘉宾等,还有电影和电视剧的演员,也可以称之为媒介人物。 播音员:指在电视台从事播音工作,在镜头前按照文字稿进行有声音语言创作活动的电视媒介工作人员。我国公认的第一个电视播音员是沈力。

节目主持人: 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组织、串联节目内容,同时又能亲自参与节目并从头到尾的在节目中起主导作用的单个的人。公认的第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是赵忠祥。

二、思考题

1、从×××播音员看播音工作的特性。 1)无对象交流感:

无论是电台播音员还是电视台播音员,他们在话筒前都是没有听众的。它是一种独特的语言艺术,播音员要凭声音吸引人。这就要求播音员在波音是要设想与受众交流,要设想受众的心理、要求、和情绪的反应,并以此调动自己的思想感情,构成一种交流。 2)高频率的传播:

在广播电视的媒介人物之中,播音员是“出声率”和“上镜率”最高的。播音员的声音是广播电视节目因素的具体化,只要制作广播电视节目,就会出现播音员的声音。 3)技巧性的发声吐字:

再将文字转化为艺术的过程中,播音员不能只满足照着稿件念、口齿清晰无差错、只有一般的表达力的状态。播音员的技巧性的发声吐字是一种二度创作,因此说播音是一种运用语言的艺术,其技巧主要有“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四种。

2、简述节目主持人与播音员的区别。

1)身份不同:

主持人在观众面前应是一个真实的“我”。因此,他应该根据节目的统一策划,讲自己的话,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和魅力。要把自己臵身于观众之中,与观众平等相处、诚恳相待、信任他们、尊重他们。他与观众是一种朋友关系。

播音员的身份是传达者、播读者。他职责这很单纯,就是忠实的广播编辑提供的稿件,此外,他没有机会、没有任务说自己的话。他所表达是稿件所反映的主旨及其感情色彩,播音员的个性完全融合在稿件的个性之中。 2)职责不同:

主持人对节目负全责。他的活动几乎贯穿节目从无到有的全过程,而且成为节目的“魂”、“主宰”。因此,主持人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主持一二个特定的专门栏目。不可能像播音员那样可以随时调用。

播音员只对播音的质量负责。他一般不参与节目的构思、策划、选题、选材,也无需去采访、编稿和参与节目制作的其他活动。播音员一般由电视台专职部门——播音部(组)管理。波音后,播音员只需要在搞签“播音员”一栏签字,只对播音的质量负责,而不对某个节目负责。 3)交流方式不同: 主持人交流对象具体。主持人的交流对象比较具体,通常是“一对一”、“一对几”而不是“一对众”。因此,主持人在对观众交流是可以虚拟一个特定对象来“促膝谈心”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情”。因此,主持人要一改“公告腔”,采用“交谈式”体现主持人与观众“互动式”的朋友关系。

播音员的交流对象不具体。播音员的交流方式基本是单向传播,通常都是“公告体”。因此,他的交流对象是外延不很清晰的“大众”。

3、为何说主持节目是一门艺术。

主持人有其特殊的工作方式,主持节目是一门艺术。当节目主持人的自我形象与节目形象融合成一体时,那就可以说达到了艺术境界了。 1)主持人是非角色表演者:

节目主持人与演员都是媒介人物,但节目主持人不是演员,或者说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在传播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容,主持人配以自然适度的表演也是必要的,如声调、神色、手势等,但这些与演员表演是不同的,非角色表演宜敛不宜纵。 2)主持——个人魅力和人格魅力的展现:

“风格即人”,主持节目的风格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因而主持人应当追求和形成自己的风格。①外观形象:外观形象具有个性魅力;②内在气质:人的气质既有先天的禀赋,又有后天的修养,它包括个人修养、道德情操、文化结构、思想意志等因素;③个性语言:为受众所认同的语言特点才能在受众心中建立起亲切感和信任感。

4、主持人和记者型主持人有何不同?

记者和主持人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是采访报道,后者是串联主持。 记者型主持人较常规记着、主持人,其特征有: 1)固定栏目的记者型主持人,主要是服务于新闻评论类栏目或社会纪实栏目,有别于那种隶属记者部没有固定栏目的记者;

2)记者型主持人工作方式、主持方式具有鲜明的记者采访的特色; 3)记者型主持人一般具有记者工作的背景或经历。

5、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最主要的共同点是什么?

在电视上的界面人物不论是播音员、主持人、出镜记者就其本质都是新闻工作者。 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的传播和接受 201018240835

1008班张熙昵

一、名词解释:

调幅广播:采用条幅制方式进行的无线电广播。 调频广播:采用平率调制的方式进行的无线电广播。

有线电视:又叫“电缆电视”、“闭路电视”,它是利用同轴电缆或光缆传送电视节目的一种电视传播方式(国际上通常叫catv)。

图文电视:是一种新型的电视多功能数据广播,它将由文字和图形构成的信息,以数字信息的形式叠加在电视信号中传递,用图文电视机接收。也可以通过插在计算机中的图文电视接收卡来接收、显示、储存、打印。

卫星电视:是由设臵在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接收卫星的免战发射的电视信号,再把它转发到地球上指定的区域,再由地面接收设备接受供电视机收看。它传播的信号更清晰,传播信号更好,极大地拓展了电视的传播能力。

广播电视受众:市广播电视节目的听众和观众,是广播电视节目的接收者和服务对象。

受众调查:主要是对广播电视传播活动中受众接受节目现状、节目覆盖率、听众构成及不同受众的兴趣和爱好,对节目的反应、要求、意见、建议等方面的调查。这些属于一种描述性的研究。

受众参与:是指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直接和间接参与节目的制作和播出过程。

受众反馈:是指传播者通过受众对所接收的信息的反应,据此推测和判断受众的心态和需求,检验和证实传播的效果。

二、思考题

1、简述广播电视受众在接受信息时的心理状态。

1)、新奇心理:新奇事物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2)、利益心理:受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更为关注;

3)、求知心理:求知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

4)、亲近心理:传播者与受众共同或相似点越多,越容易使受众能够产生亲近感,易使人愿意接受其传播的信息。

5)、逆反心理:受众对传播者及其传播内容因抵触而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2、联系实际谈谈对“吸引受众参与是广播电视发展的方向”的看法。

受众参与可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1)、它承认了受众的“中心”地位,符合了现代传媒双向交流的规律;

2)、让受众参与节目传播全过程;

3)、可以提高收视率;

4)、可以提高节目质量。

要吸引受众参与就必须承认受众的“中心”地位,就应该把握好受众参与时的各个环节,于是节目质量就提高了,收视率才得以提高。例如:中央电视台《足球之夜》栏目1998年推出的《’98世界杯特辑——法兰西之夜》,其设臵了热线电话,同时还开设了世界杯网络,观众可以任选参与方式预测赛事结果,参与最佳进球评选,到比赛结束后现场抽奖,现场公布获奖名单......这些手段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受众的参与热情,提高了受众的参与意识,同时也让观众获得更多的信息。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如何理解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P93-P96)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克服了唯心论的认识论和旧唯物论的认识

论的局限真正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和规律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

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P104 答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

作是主体能动地反映客观的过程。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统一起来。

3认识不仅能反应事物的现象而且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认识过程是反

映和创造的统一。

3、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的飞跃意义更加重大P109 答

1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理性认

识到实践的飞跃。

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3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理性认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4、如何正确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含义和二者的辩证关系P115-P116 答

1真理的绝对性含义第一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是与客观世

界相符合、相一致的认识任何真理总是包含着不依赖主体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的、绝对的。第二物质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它存在的根据就是它自身如果想从物质世界

之外去寻找其存在的根据必然会陷入神秘主义。

2真理相对性的含义第一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

方面的正确认识这种真理性的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是受条件制约的它需要进一步扩

展。第二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 的反映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3二者的辩证关系任何真理都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

第三相对真理相绝对真理转化。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P118 答

1检验真理的含义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只有实践能够判明认识是否正确。

6、如何正确认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P120-P122 答真理与价值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是对立的统一。

(1)真理与价值的区别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相

符合而价值是之外物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某物具有对人有用或使人愉快的属性。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第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

成功地改造世界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

第二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是在真理指导下形成的。3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功能上。

7、如何正确理解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关系P123-P124 答

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2认识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运用。

3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8、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P125-P127 答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

理和发展真理。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这是因为第一党的思想路线

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第二党的思想路线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三“实

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认识论的精髓。第四党的思想

路线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一样也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主张在实践中发展真理。

9、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P128-P129 答

1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理论基础“从群众中来”就是从实

践得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实践、认识、实践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1、商品经济是怎样产生的P183 答

1商品经济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才产生、发展和存在的。

2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经济条件。第一个是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

第二个也是决定性的条件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2、商品的二因素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P183-P184 答

1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或属性。

2商品是通过人的劳动所生产出来的劳动的二重性就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3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所决定的。

3、如何理解商品价值的构成与创造P185 答

1商品的价值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耗掉的生产资料的原有价

值二是在生产该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

2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是由活劳动实现的价值的唯一源泉是活劳动即

活的抽象劳动。

4、商品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P186-P188 答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时间所决定的。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

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3商品价值量同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少量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可

以等于多量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复杂劳动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是通过市场交换而 自发实现的。

4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而与生产该商品

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5、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P189 答

1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着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 学习交流参考资料 7 / 16 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2商品经济中货币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 职能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6、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

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性。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 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7、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有什么作用P193-P194 答

1价值规律自身的作用就是商品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的

客观必然性的实现。

2价值规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

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个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二是价值规律自

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是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8、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P194-195 答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两级分化的基础上产生。

2商品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9、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答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通过雇佣劳动制度剥削工人阶

级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经济制度。

10、为什么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P197-P198 答

1作为资本的货币会带来更多的货币发生价值增殖产生剩余价值。其前提必须

找到一种商品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2劳动力商品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通过对它的使用不仅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

出比它自身更大的价值即创造出剩余价值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前提。

11、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P199-P200 答

1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劳动过程是价值增殖的手段。

2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的特点一是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二是劳动产品归

资本家所有。

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资本家把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延长到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

的时间以上从而劳动力所创造的全部价值超过了劳动力的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实现了。

12、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P200-P201 答

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饰

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在

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 .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一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的源泉和资

本主义的剥削实质。第二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

13、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P202 答1本家提高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方法多种多样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对剩

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学习交流参考资料

8 / 16 2雇佣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

值做绝对剩余价值。

3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 产的剩余劳动价值做相对剩余价值。

1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P204 答1余价值规律的内容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

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2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

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剩余价值规

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15、资本主义积累的实质、后果、作用和历史趋势是什么P206-P209 答1本积累的实质是本家用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行资本积累来增

大资本的规模便继续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而占有不断增大的资本来扩大对工人的剥

削和统治。

2本积累的后果是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是引起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

3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以用两个简短的论点来概括会劳动力的提高和

劳动的社会化。

4本积累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深化终必将以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

主义私有制就是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16、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本质是什么P209 答1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

种相关制度的总和。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

民主制度等 .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2本主义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17、为什么说利己主义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P219 答1己主义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必然产物一切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所共

有的概念。

2本主义利己主义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一己私利而获取金钱。这种以获取金钱为特 征的利己主义为资产阶级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__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哪些阶段P264 答1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体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

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2断资本主义阶段又可以再分为私人垄断或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两个阶段。

2、垄断是怎样形成的断组织有哪些形式P266-P267 答1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

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初的垄断组织形式较为简单不很固定要的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

议。到20 世纪上半期为重要的垄断组织形式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20 世纪后半叶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学习交流参考资料 11 / 16

3、垄断形成后还存在竞争吗P272 答1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但

这并不是说断产生后争就不存在了。

2争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好核心机制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竞争。

3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竞争不但依然存在竞争目的、手段、激烈程度和后果等

方面较自由竞争时期有所不同。

4、什么是垄断林润和垄断价格P273 答1断利润即垄断资本凭借其在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

润的高额利润。

2断利润主要是通过垄断组织制定的垄断价格来实现的。

3断价格是垄断组织在销售后购买商品时借其垄断地位规定的在保证获

取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

5、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是什么P265 答(1)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融

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

界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2述五大特征即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中前两个特征是垄断资

本在国内的统治三个特征则是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6、什么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大的发展

P274-P276 答1家资本垄断主义即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后以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一依靠私人垄断资本的力量

无法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巨额资金。第二一些大规模公共设施的建设上人

垄断资本无能为力或不愿意进行投资建设。第三些大型、基础性、。前导性的科学研究

项目是私人垄断资本不愿涉足的领域。第四益严重的生产过剩问题仅依靠私人垄断

资本难以解决。第五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国家出面进行某些宏观经济调控。第六

经济利益关系调整方面家的再分配功能也越来越重要。

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P279 答1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个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调控和介

入一个是国家对国民经经济的简介调解与控制要是运用经济手段过经济政策的

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可以通过计划的指导接地引导私人资本按照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调控的主要方式。

2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的时候、特

定的情况下可能出台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的干预。

3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

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8、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具体表现如何P289-P292 答1济全球化是指够级经济发展中的这样一种趋势在生产不断发展技加速

进步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界

各国个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并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济全球化是在国际分工不断深化产的国际化与资本的国际化不断发展的条件

下的必然产物。

3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内容和具体表现包括很多方面体可

从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三方面来考察。 学习交流参考资料 12 / 16

9、当代资本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有哪些新变化P293-P294 答:(1)从生产力方面来看。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社会财富迅猛增长 .经济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

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上层建筑方面看。当代资本主义在上层建筑方面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治制度与

法制有效结合家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职能增强产阶级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民权

利的内涵与外延有新的拓展识形态中左翼与右翼的分歧逐渐减弱元化的价值取向更 加鲜明。

10、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P297/299 答1本主义最初的发展时期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代替封

建社会经济形态人类历史山的一大进步其历史必然性。

2本主义生产方式决定了它的历史过渡性质。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决定的。

11、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P299 答1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资本鼠疫占有形

式之间的矛盾。

2本主义基本矛盾有两种主要表现形式。一种表现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

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另一个表现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

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12、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P299-P300 答1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生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这一经济规律的客

观要求。资本主义条件下生产社会化的全面发展动了资本主义关系的日益社会化向

社会主义转变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这样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也 就日益成熟了。

2本主义在全世界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可

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从资本主义相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则是必然的历史走向。

第三篇:《经济法概论(财经类)》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各章课后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案例分析题(P72)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

教材第52页大纲样题的第4l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1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

第二章 案例分析题(P9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55页至56页。

教材第52页至53页大纲样题的第42题案例分析题和本章最后的案例分析题一模一样,大纲样题第42题的标准答案在教材第55页 至56页。

本章补充材料:.20l0年01月份考试真题的第42题

A有限责任公司有股东甲、乙、丙3人。因股东人数较少和公司规模较小,决定不设立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只设一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监事。执行董事由甲股东担任,并兼

任公司经理;监事由公司的财务主管担任。 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是否合 法?说明理由。

答:(1)A公司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决定合法。因为A公司股东人数较少,而按照法 律规定,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名执行董事,不设立董事会。 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立监事会。

(2)甲股东担任执行董事并兼任公司经理合法。因为法律规定,执行董事可以兼任公司

经理。

(3)财务主管担任监事,不合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

财务主管属于公司的高级管理 人员,而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

(4)如果甲作为执行董事决定以本公司的财产为本公司股东乙提供担保,该决定不合法。因为按照法律规定,有限公司为公司股东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决议,据此,A 公司能否为股东乙提供担保,应由甲、乙、丙三人共同决定,甲一人无权单独作出决定。

第四章

案例分析题(P131)参考答案

教材案例题1的答案:

(1)该发函是要约。因为该发函的内容明确具体,符合要约的法定条件。(参见指定教 1 材第108页第11—19行) (2)该回函不是承诺。因为该回函附加了新的条件,对甲厂的要约进行了实质性的变 更,属于新要约,而不是承诺。(参见指定教材第109页第13—23行) (3)乙大学的拒收行为不违约。因为甲厂与乙大学之间并没有合同存在,而违约必须 以生效合同的存在为前提。

- 教材案例题2的答案:

.

(1)该合同是附条件合同。因为所附事项属于将来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客观事实。(参见指定教材第111页倒数第8行—第112页第1—9行) (2)甲公司与乙电子器材厂签订的合同有效。因为该合同是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而其 所附条件已经成就,在条件成就的时候该合同就已经生效了。

本章补充材料:历年真题中仍然有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题及其参考答案

2006年01月第38题:

2004年6月6日,某电视机厂给某商场发一份传真,内容为:本厂现有自产29英寸电 视机1000台,每台800元,送货上门,票据结算,如购买请在7日内答复。商场收到传真 后,在6月9日回传真称愿意购买600台电视机,价格为每台700元。电视机厂在接到传真后当天即发出传真表示接受商场提出的价格和订货数量,但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并请商场在10日内回复。商场接到回复后,于6月20日回复电视机厂同意提货.并于当日组织车辆到电视机厂提货。但电视机厂以自己与商场之间根本没有成立合同为由,不让商场提货。双方发生争议。

问:(1) 6月6日,电视机厂发给商场的传真是否构成要约? (2) 6月9日,商场给电视机厂发回传真是否构成承诺? (3) 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是否已经成立了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参考答案:

答:(1)6月6日,电视机厂发给商场的传真构成要约,因为该传真的内容具体、确 定,符合要约的条件。

(2) 6月9日,商场给电视机厂发回传真不构成承诺,该传真内容改变了要约的实质 内容,是新要约(反要约),在法律性质上仍然是要约,而不是承诺。

(3) 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没有成立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因为电视机厂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的回复期限是6月19日(6月9日在接到传真后当天即发出传真表示接受商场提出的价格和订货数量,但要求商场自己到电视机厂提货,并请商场在10日内回复)之前,而商场于6月20日回复,该回复已经过了有效承诺的期限,不是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所以电视机厂和商场之间没有成立600台电视机的买卖合同。

2008年01月第42题:

甲公司对乙公司享有50万元的到期货款,经索要一直未还。

经查:乙公司对丙公司 享有30万元的到期运费;乙公司对丁公司享有10万元的货物债权,己过交付期限;乙公司在戊公司中享有10万元价值的股份。乙公司对丙公司未提起诉讼,

乙公司对丁公司的货物一直处于催交之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公司能否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为什么? (2)甲公司能否对丁公司和戍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为什么?

2 (3)如果甲公司能够提起代位权诉讼,应以谁的名义进行?为什么

.

(4)若甲公可代位权诉讼胜诉,次债务人应向谁履行债务?

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116页)

答: (1)甲公司不能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

因为甲公司的债务人乙公司怠于行使 乙公司对次债务人丙公司的债权,不一定损害债权人甲公司的利益,而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有权行使代位权的一个必备条件是: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次债务人的债权损害债权人利益。只有甲公司的债务人乙公司怠于行使乙公司对次债务人丙公司的债权,损害债权人甲公司的利益时甲公司才能对丙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

(2)甲公司不能对丁公司也不能对戊公司提起代位权诉讼。对丁公司,债务人乙公司对 次债务人丁公司的债权不是金钱之债;对戊公司,

债务人乙公司是戊公司的股东,乙公司对戊公司享有的是股权,而不是债权,

也就是说,戊公司根本就不是乙公司的债务人。 (3)如果甲公司能够提起代位权诉讼,

应以甲公司自己的名义进行。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

应以债权人自己的名义进行,在代位权诉讼中,原告是债权人,被告是次债务人。

(4)若甲公司代位权诉讼胜诉,次债务人应直接向甲公司履行债务。

2008年10月第42题:

甲中学与乙服装厂签订了学生校服定做合同。约定;合同标的额5万元;开学前一周 内乙厂先交付校服,开学后两周内甲中学付清全款;任何一方违约应向对方支付合同标的额10%的违约金。在交货前乙厂听说甲中学信誉不好,于是通知甲中学中止交货,并要求甲中学先付货款。甲中学拒绝并要求乙厂按约定时间交货,但乙厂未依约交付校服。经协商未果,甲中学通知乙厂限3天内交货,否则解除合同。

根据以上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厂中止交货是否合法?说明理由。

(2)乙厂中止交货应否承担法律责任?若应承担,则承担什么责任?

(3)甲中学是否有权解除合同?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 (1)乙厂中止交货不合法。

因为乙厂仅仅是听说甲中学信誉不好,并无确切证据证明甲中学的信誉如何。(参见指定教材第115页“不安抗辩权”)

(2)乙厂中止交货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乙厂承担违约责任,本案中,当事人约定的违约责任表现为违约金,乙厂承担违约金责任。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参见指定教材第123页)

(3)甲中学有权解除合同。因为根据法律规定,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经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间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致使对方当事人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对方当事人有权解除合同。本案中,当事人一方乙厂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对方当事人甲中学催告后在合理的期间内仍未履行合同,而且乙厂迟延履行合同将导致甲中学定做校服以备开学发给学生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因此甲中学有权解除合同。(参见指定教材第118页)

《合同法》小结

1.本章知识点特别多,各知识点相对分散,而且基本上没有不是重点的。

2.本章学习和考试的重点,是案例中对合同法的具体应用。考前自己最少做5道合同 法的案例题,一定要动手写,先写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再把标准答案抄写一遍,找出差距, 3 然后按标准答案的思路再写一遍答案.

第五章案例分析题(P149)参考答案

案例题1的答案:

(1)红达公司的行为不导致该实用新型的新颖性丧失。因为在蓝开公司提出专利串请 之日前六个月内,红达公司未经申请人蓝开公司同意而泄露了蓝开公司实用新型的内容。(参见指定教材第135页第3—6行)

(2)专利复审委员会应当作出维持专利权的裁定。因为蓝开公司拥有的专利权是合法 有效的。(参见指定教材第138页第9—16行)

案例题2的答案:

(1)乙商行的行为构成侵权,因为乙商行未经商标权人甲服装公司同意而擅自在服装 上面使用甲服装公司的注册商标。(参见指定教材第148—149页)

(2)某公司不构成侵权,因为将未注册的驰名商标用在完全不同的商品上面,是不构 成侵权的。(参见指定教材第149页第4—7行)

(3)在这种情况下,由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参见指定教材第148页第6—11行)

第六章

案例分析题(P173—174)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B企业采取的措施不合法,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第一种行为是假冒混同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5页倒数第1行—第166页) 第二种是虚假宣传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7页倒数第6行—第168页) 第三种是商业贿赂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8页倒数第10行—第169页)

(2)政府对B企业的支持性做法不合法,属于行政垄断行为(参见指定教材第162—163页)。

(3)若B企业的做法不合法,应向被侵害的A企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A企业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B企业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B企业并应当承担A企业因调查B企业侵害A企业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参见指定教材第173页)

第七章 案例分析题(P186)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其中第三小问的答案不在教材中,因此第三小问不作要求}:

(1)该果汁饮料产品属于缺陷产品,原因有二:第一,用最小号字体标注警示内容,属于因警示方法不当导致的警示缺陷;笫二,没有明确指出可预见的使用危险,属于警示内容不当导致的警示缺陷;(参见指定教材第184页第10—13行)

(2)黄某可要求该商场赔偿其花去的医药费5DO余元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参见指定教材第185页)

(3)本小题答案仅供参考,不作要求 : 该市工商局应责令该饮料的生产者停止生产,

4 该商场停止销售,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

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法律依据是《产品质量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七条和第五十四条的觌定。

第八章 案例分析题(p197)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本案消费者张某的行为没有侵犯商场的商业秘密。理由有三:第一,张某是消费者,不是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是仅仅发生在经营者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二,消费者张 某所抄写的商品价格,对进入超市的人是公开的,并不是秘密;第三,消费者张某有知悉 商品价格的权利,超市有明码标价的义务,消费者张某是正当行使自己的权利;

(2)商场在入口处张贴店规,在法律上属于店堂告示,店堂告示的效力要视其具体内容而 定:若其内容公平、合理,则有效;若其内容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则其内容无效;

(3)商场的一系列行为侵犯了张某的消费者权益。张某的两项权利被侵犯:第一,被要求 停止抄录价格并被要求交出抄了价格的纸条,被侵犯的是知悉真情权;第二,被强行搜身, 还被保安员动手打了,被侵犯的是获得尊重权。

第九章案例分析题(P227)参考答案

第1题参考答案:(参见指定教材第207页“债券发行”和“证券的承销”) (2) 符合条件。

因为股份公司公开发行债券所要求的最低净资产额为3000万元人民 甲股份公司净资产额为5000万元人民币,符合条件这一条件。

(2)甲公司本次发行公司债券的数量不符合法律规定。 因为甲公司的净资产额为5000 万元人民币,其发行的债券余额累计不得超过40%,

即2000万元,而甲公司有1000万 元债券未到期,本次若发行1500万元,债券余额累计达到2500万元,超过了2000万元余额的上限;

(3)不合法。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依法应当由债券经销机构承销。 第2题参考答案:

(1) 属复保险合同。甲、乙保险公司平均分担赔偿责任,各赔偿王某2.5万元。因复 保险的各保险人赔偿保险金的总和不得超过保险价值。

本案中,各保险人应按其保险金额 保险金额总和的比例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甲、乙公司各占50%,所以平均分担;(参见指定教材第218页第10—15行) (2)有权追偿。属依法行使保险代位求偿权。(参见指定教材第221页倒数第18行第—222页)

第十章 案例分析题(P246)参考答案

在解答第1题之前,要全面掌握P231 “税率和征收率”以及“增值税的计算及公式” 基本知识点: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率税的计算公式及其中各项的内容

(1)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率:

①基本税率 17% (参看 P231第12-17行) ②低税率 13% (参看 P231 第18-21行)

5 ③零税率

(2)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税 3% (参看P231第23行)

(3)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率税的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税额

(当期销项税额是各项销项税额之和,当期进项税额是当期各进项税额之和),其中: ① 销项税额=销售额(或应税劳务)×税率

注意:一般的所讲的销售额是指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之销项税额。也就是说,你出售的货物价格中不含税。如果你售出的货物或应税劳务中的价格已含有税,则说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是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那么交增值税计算实际销售额时,要除掉含税所得的。这时计算要交增值税 的 实际销售额 公式是:

(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的)实际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可以看出,实际要交的增值税的销售额要比含税的销售额(销售收入)低。

② 进项税额,是纳税人购进货物获者接受应税劳务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为进项税额

要注意:哪那些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也就是哪些进项税额是总公式(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的“当期进项税额”。它们的税率有那些特殊规定? (注意掌握P232 第4行-9行的内容)! 同时注意:哪些项目的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即不能算作总公式中的“当期进项税额”(注意掌握P232 第10行-14行的内容)!

掌握了以上知识点,我们来解答第246页第1题的问题

第一步:先分析题中各要点的内容是销项还是进项之后,计算其税额: (1)是销项。该行为视同销售货物,(参看P230倒数第7行)

该销项税额为:(销售额)30万×(税率|)17%=5.1万

(2)是销项。因为销售收入含税,故实际销售额要扣除含税部分。因此该销项的销售额和税额为:

A、该销项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税率)

=351万÷(1+17%)

=300万

B、该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300万×17%

=51万

(3)是进项。其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该进项税额=进项额×税率

=15万×13%

=1.95万

(这里进项税率是用13%,请同学们参看P232第5-7行)

(4)①

其中销售所得30万元是销项,该销项税额为:

销售额30万×税率17%=5.1万

② 销售货物运费是进项,该进项税额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该进项税额为:

进项额(运费)1.98万×税率7%=0.1386万元

(税率取7% , 参看P232第7-9行)

(5)小规模纳人销售的,未取得增值税去用发票,不得作为进项计算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第二步:计算当期各销项税额总和,根据前面计算,当期销项税额总和为:

5.1万+51万+5.1万=61.2万

第三步:计算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扣除的当期进项税额,其总和为:

1.95万+0.1386万=2.0886万元

第四步:计算最后结果

当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为:

当月销项税项61.2万 — 当月进项税额2.0886万=59.1114万元

根据计算结果:美嘉纺织厂2009年11月应纳的增值税税额为:59.1114万元

第2题参考答案:

(1) 赵某全年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为:

A、每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全月工资、薪金收入-2000元)×相应级数的定月税率

-相应级数的运算扣除数)(参看P238表1)

=(4000-2000)×10%-25 =175元

B、全年12个月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 175元×12(月)=2100元

(2)10000元是稿酬。适用20%比例税率,并按纳税额成征30%(见P239中间段:“3。个人稿酬所得„„”)

稿酬纳税计算公式:①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定用税率

②实际纳税额=应纳税额×(1-30%)

(减征30%)(参见P239第14-19行)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

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

按此计得的余额为公式①中的应纳税所得额。(参看P239-240页第1-2行)

因此,①赵某该项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以上扣除20%)

10000元×(1 -20%)=8000元

②赵某该项应纳税额为(按20%税率)

8000元×20%=1600元

③赵某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要减征30%)

1600×(1-30%)=1120元

(3)劳务所得,计算方式同(2),但劳务所得不减征30%

7 ① 赵某该项应纳税所得额为:

(4000元以上扣除20%)

5000元×(1-20%)=4000元

② 赵某实际应纳税额为(按20%税率)

4000元×20%=800元

(4)(5)项免征所得税。(参看P240-241)

因此,赵某2008年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

工资税2100元+稿酬税1120元+劳务所得税800元=4020元

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题(p260)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周某解除劳动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因为在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日通知单位即可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周某提前一周通知甲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符合规定;(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第7行—8行)

(2)吴某提出辞职,符合法律规定。因为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本案中,公司已经一年没有支付工作报酬给吴某,吴某有权提出辞职;(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第9行—13行)

(3)甲公司解除与郑某的劳动合同,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在医疗期结束后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那么用人单位虽然可 以解除劳动合同,但要提前30曰通知劳动者。本案中,甲公司应提前30天通知郑某解除劳动合同,而不能当即解除。(参见指定教材第253页倒数第10行—4行)

第十二章

案例分析题(p273)参考答案

教材案例题的答案:

(1)甲乙丙请求化工厂承担赔偿责任,应举证证明两个方面的事实:第一,损失数额;第二,是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的损失。

若化工厂否认第二个事实,则由化工厂举证证明不是化工厂排放的污水造成的损失。

因为法律规定,在民事诉讼中,原则上适用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规则。本案中,

甲乙丙主张有损失而且损失是化工厂造成的,甲乙丙应举证证明损失情况而且损失是由化工厂排出的污水造成的。但是,本案中涉及的是环境民事责任,法律规定对于环境民事责任的举证,实行有条件的举证责任倒置,

即如果污染者否认其污 染行为造成损害事实的,

就由污染者举证证明其污染行为未造成损害事实或者证明该损害 事实不是其污染行为所造成的;

(2)甲乙丙无权请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为丁是化学工厂的工人,丁到化学工厂放水的行为是职务行为,其职务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由单位承担,而不由其个人承担。单位可以根据规章制度追究丁的责任。

(本大题的答案在教材中没有讲,仅供参考,不作要求)

企业法案例分析:

1998年1月,甲、乙、丙共同设立一合伙企业。合伙协议约定:甲以现金人民币5万无出资,乙以房屋作价人民币8万元出资,丙以劳务作价人民币4万元出资;各合伙人按相同 8 比例分配盈利,分担亏损。合伙企业成立后,为扩大经营,于1998年6月向银行贷款人民币5万元,期限1年。1998年8月,甲提出退伙,鉴于当时合伙企业盈利,乙、丙表示同意。同月,甲办理了退伙手续。1998年9月,丁入伙。丁入伙后,国经营环境恶化,企业严重亏损。1999年5月,乙、丙、丁决定解散合伙企业,并将合伙企业现有财产价值人民币3万元予以分配,但对未到期的银行货款未予清尝。1999年6月,银行贷款到期后,银行找合伙企业清偿债务,发现该企业已经解散,遂向甲要求偿还全部贷款,甲称自己早已退伙,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丁要求偿还全部债务,丁称该贷款是在自己入伙前发生的,不负责清偿债务。银行向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乙表示只按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偿还相应的数额。银行向丙要求偿还全部贷款,丙则表示自己是劳务出资的,不承俚贷款义务。 要求:根据以上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各自的主张能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2、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应如何清偿?

3、在银行贷款还清后,甲、乙、丙、丁内部应如何分担清偿责任? 我来帮他解答

2010-11-30 09:45 满意回答

解析:

(1)甲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退伙人对其退伙前已发生的债务与其他合伙人承担连带责任,故甲对其退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应付连带清偿责任。

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人之间对债务承担分额的约定对债权人没有约束力,故乙提出应按约定比例清偿债务的主张不能成立,其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丙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以劳务出资成为合伙人,也应承担合伙人的法律责任,故丙也应对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丁的主张不能成立。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入伙的新合伙人对入伙前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故丁对其入伙前发生的银行贷款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2)根据《合伙企业法的》的规定,合伙企业所欠银行贷款首先应用合伙企业的财产清偿,在合伙企业财产不足清偿时,由各合伙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乙、丙、丁在合伙企业解散时,未清偿债务便分配财产,是违法无效的,应全部退还以分得的财产;退还的财产应首先用于清偿银行贷款,不足清偿的部分,由甲、乙、丙、丁承担无限连带清偿责任。

(3)在银行贷款清偿后,甲乙丙丁之间按内部约定承担责任。

第四篇:设计学概论课后题总结

设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设计学的产生是20世纪以来的事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它毫无疑问有着自己的研究对象。由于设计与特定社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联系,这使得设计本身具有自然科学的客观性特征;然而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之间所存在的显而易见的关系,又使得设计学在另一方面有着特殊的意识形态色彩。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正构成了设计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独特的性质,因此设计应该被视作一种物质文化行为,而设计学则是既有自然科学特征又有人文学科色彩的综合性的专门学科。

设计学是关于设计这一人类创造性行为的理论研究。由于设计的终极目标永远是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因此,设计学的研究对象便与设计的功能性与审美性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由于设计学在西方是自20世纪70年代才从美术学种分离出来的独立学科,所以对设计学作研究方向的划分,我们一般将设计学划分为设计史、设计理论与设计批评三个分支。 西方“设计的艺术”概念在何时又哪位艺术家最早提出?

最初发生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尊称为西方艺术史之父的意大利艺术家和作家乔尔乔·瓦萨里提出的。

古代汉语中与现代“设计”相对应的概念是什么?

在古代汉语中,与西方“设计”相似的概念是“经营”和“造物”。

作为设计师,你如何看待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设计感是艺术的灵魂,没有创意等于没有灵魂。再美也没有神采,无法打动人心,改变人的心灵,使人们永远获得美好的感受。作为设计师的话,艺术面向的是个人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创作,设计是面向大众你的作品要能让一般人所接受,才能有销量。同上,艺术与设计也是相铺相成的。没有艺术感设计出来的东西,而是依葫芦画瓢的作品,那称不上设计师,只能算复制机器人。艺术与设计都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从人类起源看,设计和艺术是同类的,再历史发展中同源而异流。设计是前瞻性的,艺术是回顾性的。设计注重生活的器具,艺术注重人类的心理。设计师对生活质量和现状负责,艺术是对人的心理安抚,设计师于个人创作,设计必须适应社会需求,总之设计和艺术是可以通过平衡而共同促进的。举例说明科技进步如何推动设计方法的改变?

波音777是波音公司首次完全利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设计的飞机,是世界第一款完全以计算机立体CAD绘图技术设计的民用飞机,该技术又称CATIA,整个设计过程并没有使用纸张绘图,而是使用一套称为CATIA的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事先「建造」一架虚拟的777,让工程师可以及早发现任何误差,并预先判定数以千计的零件是否配合妥当,然后才制作实体模型。在原型机建造的时候各种主要部件一次性成功对接。

作为消费者,你对消费品的设计要求是什么?

受文化因素,社会地位,心理认识等方面影响,不同的消费者对设计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其中一些内容是相同的。具体表现在:1,机能:包括能达到产品使用目的的适当机能,使用上的使得程度以及维修,管理,存贮及搬运等的方便性;2,外观:包括形状,色彩,样式,肌理等给人以外观美感的综合因素及独创性;3,品质:包括有效地应用材料和满足产品作为用具的品质水准两方面的内容。

还记得本章对中国设计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吗?

1,史前时期石器,陶器,建筑,服饰,工具2,商,周和战国时期青铜器,建筑,服饰3,秦代到晚清时期建筑,园林,家具,陶瓷,纺织品与服饰,工具,兵器。 举例说明中国设计对西方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设计文化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许多重要的设计创造传播到世界广大的地区。著名

的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著作中列举了26项中国向西方传播的设计发明后指出:“我写到这里用了句点,因为26个字母都已经用完了,可是还有许多例子,甚至还有重要的例子可以列举。”另外,在近代欧洲,还曾刘兴国一种效仿中国古代设计的“中国风格”。是“指17和18世纪西方室内设计、家具、陶器、纺织和园林设计风格”,是由“17世纪初英国、意大利等国的工匠开始自由仿效从中国进口的橱柜、瓷器和刺绣品的装饰式样”而逐渐形成的设计风格。

举出五部以上的中国古代设计论著。

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青铜器,天工开物,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建筑图集,中国古代建筑史,建筑初步,中国服装史,中国陶瓷史,汉代染织工艺,中国历代服装史。

本章是如何对西方设计作分期的?

按照设计的时间发展分为:“前设计”时期、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当代设计现状

举例说明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影响纺纱行业的各种发明是工业革命变革的典型代表,机器化是从纺纱这个行业开始的。其中,阿克赖特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克朗普顿发明了“骡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手摇“珍妮纺纱机”,使纺织生产从家庭小工业发展到集中的工厂生产。机器化的第二个过程是织布,即印花布印染术。它是由1783年发明的一种滚轴印染机改良的。纺织工业的迅速发展完全改变了工业生产的面貌。

哪几种学说影响到后现代主义设计?

一些概念比如“符号学”、“结构主义”和“解构方法”全方位的扩大设计的领域,并将设计从实用性的、解决问题的行为变成了一个更大的知识思想世界。符号学给探究视觉世界提供了一种分析工具。结构主义试图给人的概念行为提供一个理性的解答。解构方法,它通过解码社会有关性、阶级和性别的固有成见和套语,来揭示图像里复杂的意义层面。但是,“混沌理论”也吸引了设计师的注意力,它给设计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范例,那就是将现代运动的明确性于后现代主义所倡导的不确定性方法做对比。

你对本章所作的设计的分类有何看法?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和理论家倾向于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品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这种划分方法的原理,是将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由它们的对应关系,形成相应的三大基本设计类型。因此,这种划分具有相对广泛的包容性、正确性和科学性。

为什么说对设计的分类无法一劳永逸?

不同的设计类型,各有其特殊的现实性和规律性,同时又都遵守着设计发展的共同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研究不同设计类型的区别和联系,揭示其特点和规律性,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的掌握和发挥各种设计类型的特长,并且可以使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彼此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有利于设计整体的繁荣和发展。

试举出影响常规分类的若干因素。

按维度分类能分为二维平面设计、三维立体设计、四维设计

横向分为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

纵向分为系统设计、非系统设计

简述从工匠到专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的变化情况。

从七八千年前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工匠开始出现,他们的地位一般比较低下

到古罗马时期工匠(含艺术家)、专业设计师才开始出现,因为分工更趋精细,出现了最早的专业设计师,除了雇用服务的工匠外,其它自由手艺工人开始成立自己的“行会”,还雇有学徒和帮工。

文艺复兴时期工匠、艺术家、专业设计师开始发展,工艺和艺术观念上有了区分,开始培育训练专门设计师,并成立了行会组织,从而为其它地方设计师的组织与教育提供了模式。机器化的广泛采用加快了设计师的职业化进程。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专业设计师出现,成立了设计与工业协会,使工业设计职业化,并确立了工业设计师的社会地位。

设计师与艺术家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是什么?

设计师是从艺术中分离的行业,设计生产是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相结合的非常特殊的社会生产部门,它不同于科学研究,也不同于纯艺术创造,设计创造是以综合为手段,以创新为目标的高级、复杂的脑力劳动的过程。设计师要掌握的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首先需要掌握艺术与设计的专业知识,包括造型基础知识、专业设计技能与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知识技能在设计师的才能修养中占据日益重要的位置。时代发展要求设计师“两手抓,两手到要硬”,同时充分利用电脑技术的先进效果。

举例说明设计师所肩负的社会责任。

作为设计创造的主题,设计师的设计必须是用来改善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环境,为人门创造更好的生存条件和环境服务的。这种社会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和协作意思。各种职业病的发生,常常是因为工作条件的不适所致,例如矿井工人的“黑肺病”,长途汽车司机的腰损伤,农民因农具简陋而过度劳累致病等。还有工作与生活条件的不安全设计而导致的伤害,例如工业安全帽不安全、护目镜不护目以及采用易燃材料的设计引起火灾烧伤等。都需要设计师来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设计批评与艺术批评有哪些不同之处?

设计批评的主体是指设计的欣赏者和使用者。批评主体的批评活动可以诉诸文字、语言,也可以体现为购买行为。用符号学的话来说,设计批评者就是设计符号的接受者。设计与艺术不同,设计必须当时被接受,被社会消费。这是设计本身的目的性决定的。设计批评的主题即消费者,设计饱含着广泛的民主意识。设计批评者与设计品的关系是一种密切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设计的实用功能和社会效果方面寻求解释,也能够从审美关系上找到答案。设计作品必须与欣赏、批评活动相互依存,共生共存。同一件设计品对不同接受者而言其含义不同,作品不存在独立性。批评者与批评对象构成交互作用的复合体。

设计批评的特殊方式是什么?

设计批评有两种特殊的方式:国际博览会和集团批评,其中集团批评包括审查批评与集团购买。

后现代主义有哪些批评理论?

“商品美学”强调必须将产品的功能和作用纳入商品范畴来对待。商品美学分析了商品的双重价值—需求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设计应借助双重价值唤起人们的购求欲望。商品美学是后工业时代的产品美学。

“先驱设计”或“软”设计,这一发展理论抨击了工业产品和建筑有意排斥美学和感官愉悦的状况,并在早期现代主义最感兴趣的人造机械与自然变化两者之间,发展了它最新的批评方法。

第五篇:概论课后答案

1.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的背景。从国内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面对严重的困难,我们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从国际环境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的出路也只能是通过改革开放。邓小平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第一,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开放的旧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第二,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第三,改革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因此,改革开放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的决定性作用不仅在于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推进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要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打下坚实的基础。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没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一切无从谈起。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过渡的阶段,这是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改革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稳定是前提,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中实现政治和社会的长期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改革和发展要始终注意适应国情和社会的承受能力,要统筹安排改革和发展的举措,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深厚基础。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是我们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所以,要做到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八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已经提出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1992年他在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的这一精辟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的思想束缚。

邓小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他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概括如下:第一,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这一新的认识,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前提。第二,计划与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如计划经济不能有效解决效率和激励问题,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会引发恶性竞争、短期行为、道德缺失等。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5.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对现实经济生活中个人收入出现差距的现象进行分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与此相联系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以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一是要正确看待收入分配差距。一方面正确认识收入分配差距,我们不能脱离对生产的影响来孤立地看待和评价收入分配格局是否公平。由于社会上个人的生产要素和能力的不同,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贡献大小也不同,把贡献大小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除了按劳分配以外,应该鼓励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下,按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如果不讲贡献大小,而是只讲平均分配,那就不可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只会仍然是共同贫穷。今天我们收入差距一定程度上的拉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保证收入公平的原则应该是保证人人有平等竞争的机会,因而解决当前中国收入差距拉大问题决不能采取劫富济贫的办法,而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地从事“财富创造”的同时,给低收入者更多的能力和机会,给他们以平等竞争的机会。

另一方面要警惕社会分配领域中收入差距的过分扩大,甚至两极分化的现象,避免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总的来说,当前中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非都是合理的制度安排的结果,其中也存在许多不合理和非法的因素。其一,初次分配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如最为突出的各种形式的行业垄断的存在;其二,收入分配再分配的手段和功能严重不足,例如对高收入调节不力,对低收入阶层缺乏有效保护;其三,灰色收入、黑色收入以及腐败等非法收入问题突出,打击力度远远不够;其四,由于地域差别的存在,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收入高,地区收入差距拉大。应该说,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出现是国民经济整体发展和提高的结果,是构建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结果,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社会不公正现象的结果。从整体上看,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是社会范畴问题,其本质是劳动者先富和后富的关系,不是阶级对立的结果,经济因素即生产力发展水平起决定的作用。

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现在收入分配不合理的格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地区、行业、部门的收入差距,缩小东、中、西部的收入差别,也必须综合治理。

第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源头上解决好初次分配问题;第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国家对收入分配的宏观调控功能;第三,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解决由失业导致的贫困问题;第四,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攫取社会财富的行为;第五,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总之,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发展经济是根本途径,“三个有利于”体现得越充分,消除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条件就越具备,就越能增强利用税收、财政等手段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我们既不能搞平均主义,也要防止出现两极分化,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6.为什么要强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对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认识也不断深化,越来越感到国民经济发展要速度“快”,而且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正是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走向“又好又快”发展这一新的历史起点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必要的市场供求格局和重要的体制性基础,使我们有条件提出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相对说来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因此,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虽然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完成现代化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问题在于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大势,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带动我国社会生产力实现质的飞跃,努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和保持发展的主动权。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只有通过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资源

依赖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把全国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无从谈起。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健全民主和法制,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我们党执政的根本目的和可靠基础。发扬人民民主,又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效途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集中反映在党与国家以及人民群众关系的具体形式上。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我国的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业,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这是依法治国的实质。依法治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维护人民主人翁地位的过程,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过程。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法办事,保证法律的实施,从而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6.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深刻理解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应注意把握: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最重要的是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3)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同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完全一致的。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十章思考习题与参考答案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

(3)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着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4)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要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社会的科学素质,尤其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同时,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之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下一篇:110kv变电站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