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2022-07-23

第一篇:林业有害生物调查

林业有害生物常用调查方法

一、踏查

以林区(林场、苗圃、林班或小班等)为对象,在林间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沿着选定的线路边走边观察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踏查线路应尽量避免重复。具体的做法是:按照覆盖不同林分和不同林龄等有代表性的不同地段为原则,沿林间小道或林班线确定调查路线,沿调查路线边走边观测调查。

二、标准地调查

在踏查的基础上,为准确掌握有害生物的发生数量和林木被害程度,选择1-3亩(666.7-2000m2)大小的样地作为标准地进行调查,选择标准地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标准地要在有代表性的、独立的林业小班内设置,不允许跨越两个以上的小班,要远离林缘,不能设置在小班的边缘线上,以避免人为因素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2) 标准地内寄主树木的数量一般不少于100株,从中随机抽取20株作为标准地树进行详细调查。

三、常用抽样方法

为了降低调查的工作量,通常抽取一定大小并具有代表性的样地进行调查即抽样调查法,常用的抽样调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五点式取样:从标准地两条对角线的交驻点即标准地正中央以及交驻点到四个角的中间点共计5个位置上取样,或者在离标准地四边4-10步远有各处,随机选择5个点取样。

棋盘式取样:棋盘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按照纵横间隔等距离的方法进行取样,取样点在林间的分布呈棋盘式。

单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在的某条对角线上,按一定的距离选定所需的全部样点。 双对角线式取样:在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上按照等距离的原则选定样点取样。该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的方形或长方形地块。

“Z”字形取样:在标准地相对的两边各取一平行的直线,然后以一条斜线将一条平行线的右端与相对的另一条平行线的左端相连,各样点连线的形状如同英文字母“Z”字,在该“Z”字上等距离确定样点并调查。该方法适用于在标准地的边缘地带发生量多、而在标准地内呈点片不均匀分布的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 平行线式取样:在标准地内每隔若干行取一行或数行进行调查。本法适用于分布均匀的病虫害调查,调查结果的准确性较高。

四、常用调查方法

振落法:对于一些具有假死性的昆虫,例如一些鳞翅目幼虫、甲虫和一部份像甲可以采用振落法调查。具体的做法是:振动树干,使害虫落于地面,然后在树冠垂直投影面积内的地面上统计并记录虫口数量。 阻隔法:利用某些害虫(松毛虫幼虫、春尺蛾雌成虫等)具有从树干上爬行上树危害的习性,通过在树干设置阻截障碍或触(毒)杀药剂,达到掌握虫口密度或防治害虫的目的。

目前,常用阻隔法主要有4种,在实际监测调查和防治中,可因地制宜选用其中任意一种,或将两种不同的方法结合使用。

1、 塑料环(碗)法

在北方地区越冬松毛虫幼虫上(下)树前,于固定标准地标准株胸高处间隔缠绕宽5CM的塑料环(下树期用塑料碗)两圈,每天定时检查塑料环下(或塑料碗上)的幼虫数量,检查完后将环下(或碗上)的幼虫放于环上(或碗下),连续观察至无幼虫上下树时止。记录每天上下树幼虫的数量。

2、 毒笔法

将触杀性强的农药加入石膏等添加剂中制成粉笔状的毒笔,在树干画一闭合环,使害虫上下树时因接触毒环而中毒死亡,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3、 毒纸环法

将纸条浸入自己制好的药液中制成毒纸,将毒纸围在树干成闭合环,害虫在上下树时会接触毒纸死亡,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4、 喷毒环法

用小型喷毒器将自己配制好的药液在树干上喷一闭合环,触杀上下树的害虫,调查中毒死亡的虫口数量。

标准技法:在树冠的上、中、下层,分别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剪取一个50cm长的标准枝,统计标准枝上的虫口数量,整株树的轮枝数与12个标准枝的平均支口数的乘积即为标准株的虫口密度。

直查法:直接调查虫口数量。直接查数法适用于树木矮小、虫体较大型且不爱活动的昆虫和一些症状比较明显的病害调查,例如松毛虫蛹、鞘蛾和杨树烂皮病等。

捕捉法:对一些迁飞性昆虫可以进行定期网捕,对趋光性昆虫可使用诱虫灯进和诱捕,病害孢子可以用孢子捕捉器进行捕捉,并统计捕捉到的目标数量。舞毒蛾成虫、落叶松早落病孢子飞散量等的调查均可采用捕捉法。

第二篇: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承担着我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任务,是及时准确掌握全国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的重要平台。切实加强中心测报点建设和管理,对于开展全国性、区域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趋势预测预警,强化灾害预防,科学决策部署,有效实施防治措施,减少灾害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将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能力提升项目配置清单建设和管理列为林业建设的重点内容,加强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监测调查和预报预警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监测预报水平。按照有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要求,认真规范地开展监测预报,在服务好所在地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同时,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监测预报任务。重点做好重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以及入侵性、钻蛀性、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时发布灾情预报预警信息。严格执行监测调查数据直报制度,及时上报调查数据,严禁迟报、漏报、瞒报疫情信息。要将松材线虫病监测作为中心测报点工作的重中之重,对辖区内的全部松林开展全方位监测,确保监测全覆盖。

加大利用诱虫灯、性诱剂、植物性引诱剂等虫情测报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对预测预报工作的管理,充分发挥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监测功能,及时、准确上报各种监测数据,准确发布病虫情预报,不断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协同气象部门,面向社会及时发布林业有害生物警示信息和宏观预测。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宣传工作是森防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广播、互联网、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各级领导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认识。同时,通过宣传,普及林业有害生物的法律法规、识别及防治知识,宣传森防工作的所取得的成绩和当前形势任务,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外部环境。提高全社会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推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云飞科技--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农业发展

第三篇: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2005年3月1日国家林业局公告公布的林业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

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Steiner et Burher)Nickle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 Le Conte)

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

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a Takagi)

杨干象(Cryptorrhynchus lapathi Linne)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

苹果蠹蛾(Laspeyresia pomonella(Linnaeus))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

双钩异翅长蠹(Heterobostrychus aequalis(Waterhouse))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ea Takikawa et al.)松疱锈病菌(cronartium ribicola J. C. Fischer ex Rabenhorst)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Bojer))

枣大球蚧(Eulecanium gigantean(shinji))

落叶松枯梢病菌(Guignardia laricina(sawada) Yamamoto et K. Ito)

杨树花叶病毒(Poplar Mosaic Virus)

红棕象甲(Rhyncnophorus ferrugineus oliu.)

青杨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 (Linnaeus))

冠瘿病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Smith and Townsend)Conn.)

草坪草褐斑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第四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总结

绍兴市召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

近日,浙江省绍兴市林业局召开了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县(市)森防站站长。会议交流了各县(市)2005年森防工作总结,并对一年来森防、森检工作遇到的难题和存在的的问题作了讨论。会议由绍兴市森防站站长陈秀龙主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持,绍兴市林业局副局长朱之快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

会议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全市森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过去的一年里,工程治理如期开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防治体系更加健全,与护林、防火员相互结合,形成了一支比较强大的监测、防治队伍。科研成果明显:《日本松干蚧、马尾松毛虫工程治理推广技术研究》获得省林业厅科技兴林三等奖;《香榧病虫普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获得绍兴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与浙江大学农学院合作开展的《绍兴地区林业有害生物多样性及风险防范研究》项目已通过评审,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绍兴市古树名木病虫害综合防治及复壮技术研究》被市科委列入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互联网秘书第一品牌重点项目。

会议对2006年全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认清形势,增强森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要加强科技攻关意识,力争把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更好地服务林农;

3、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钻研业务,全面开创森防工作新局面;

会议在全面总结考评的基础上,评比出全市森防先进集体一名:上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先进个人6名。

第五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防治原理

1.1灾害管理原理

森林生态系统不同于农业生态系统,除了提供林产品外,还为社会提供生态服务,因此对于商品林和生态林,其生物灾害管理策略会有很大区别。再加上林业有害生物危险等级不同,也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1.2生物的环境限制因子原理

一种生物要在某?N环境中生长和繁殖,首先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各种生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与能量,当某种或某些物质或能量因数量多少而限制了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时,这种物质或能量即称为生物生育的限制因子。一种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与繁荣,取决于多种环境条件或因子的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生物耐性限度的环境条件,都会成为该种或该群生物的限制因子。限制因子不是一成不变的,一种限制因子往往可以被另一种限制因子替代。

2.防治对策

2.1增加森林防治科技含量

2.1.1认真遵守国家有关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规定,逐步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大力提倡使用环境友好型农药,以减轻对环境和水源的污染。

2.1.2坚持发展生态林业。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全过程),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业自然抵御有害生物的能力,走出一条林业生产与有害生物防治协调发展的路子。

2.1.3加大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力度,研究和探讨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并在生产上推广,积极推广利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技术。

3.提高认识

3.1从减轻危害损失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的严重发生,直接制约着森林资源的发展,抓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损失,保护森林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3.2从加速生态建设和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是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环节。

3.3从实现新世纪林业跨越式发展的高度认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促进产业发展担负着支撑保障任务,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4.加强林木检疫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际间或地区间的人员往来和产品交流日趋频繁,增加了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的机会。因此,要严格贯彻执行我国的检疫法规,抓好国内种苗产地检疫和林产品调运检疫工作,防患于未然。根据检疫工作政策性强、技术性强和涉及面广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当前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4.1加强源头管理。重点是加强产地检疫,特别是在高速公路难以设站检查和其他公路又缺乏检疫检查站的情况下,产地检疫必须加强。

4.2加强《植物检疫条例》等法规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促使人们对检疫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

5.加强预测工作

预测预报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必须坚持把有害生物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对辖区内的全部森林资源进行有害生物调查监测,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确定专人、固定地块、明确对象、指定方法、定时调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除治,坚决避免平时不调查,等到发现已是严重危害的局面。

5.1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岗位培训。通过对各级测报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技术培训,提高测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提高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体系的整体管理和科技水平,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快速、准确的病虫情预报。

5.2加强林业有害生物测报信息网络的管理和测报制度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改善测报、监测点的基础条件,建立以先进的监测测报技术为依托,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为基础,以区县监测点为辅助的测报网络体系,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进行监测和短、中、长期预报。

(作者单位:150001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农林管理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老子道德经读后感下一篇:六一活动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