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美国的诞生课件

2023-06-25

第一篇:第12课美国的诞生课件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教案

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二.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北美是土著印第安人、欧洲等地移来的劳动人民和从非洲贩来的黑人共同开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民族解放运动,同时也是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资本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复习提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起了哪些历史作用?

学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仅在本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还揭开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新时代,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教师过渡: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原先属于英国的13个北美殖民地人民赢得了独立,也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教师展示导读提纲: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有哪些?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这场战争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和影响?

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美国独立战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

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

讲授新课: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教师提问:英国在北美建立的殖民地居民中,哪些人共同劳动,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土著印第安人、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和贩自非洲的黑人。

教师: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北部造船业发达,中部盛产粮食,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各地之间的经济交流频繁而且日益密切。

教师: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

学生:来自欧洲等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交流,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教师小结: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经过一百多年的开拓,各地的经济往来与交流,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造船工业成为主要的工业部门。南部种植园经济,主要种植烟草、蓝靛、甘蔗等以商品为主的经济作物,主要供应欧洲市场。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作为统一的语言,这样由来自欧洲的移民融合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形成了。

教师过渡:尽管这个民族与英国有着极其紧密的历史渊源,但是双方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矛盾却日趋激化,终于导致兵戎相见。

二、来克星顿枪声

教师组织学生“动脑筋”:如果你当时生活在北美殖民地,你对下列两位同学的观点有什么想法?

男生:“英国官吏说这里是英国的殖民地,就要为英国的利益服务,当地人应当买英国生产的产品,向英国多交税。”

女生:“殖民地人民认为他们是这块土地的主人,英国人凭什么向他们征那么多的税?不让他们移民到西部去?还非要他们买英国的货不可?”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归纳:他们的说法,反映了当年英国殖民者与北美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自从“五月花”号帆船到达北美之后,欧洲移民与土著印第安人和来自非洲的黑人经过100多年共同开发,北美已经逐步形成统一的市场和统一的语言,终于融合成新的民族,即美利坚民族。他们感到自己与英国人已经很不相同了,应该成为北美大陆的主人。而英国殖民者始终把殖民地当作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自然引起了美利坚民族的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对于北美人民的反抗,英国所采取的高压政策,不但损害了殖民地人民的经济利益,也严重侵犯了他们的自由和主权,终于引发“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是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教师提问: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

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883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的制定,成立联邦政府(1787年)

教师讲授:在美国独立战争初期,美、英力量相差悬殊,美军处于不利地位。但由于美国人民的坚强不屈、英勇战斗,人民群众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供应粮食,砍伐树木,阻止英军前进,支援美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美军采取灵活战术,迫使英军走投无路。英军将领率5000人投降,美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进入了进攻,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在人民群众和法国、荷兰等国援助下,美军力量逐渐加强壮大,美军越战越强,战争形势由战争初期的不利形势变化为对美军的有利形势。在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又取得了重大胜利,英军被迫投降,战争胜利结束。

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现在的美国宪法,就是1787年制定的。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教师让学生请阅读《独立宣言》的摘录:“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一切与英王的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你如何评价它?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A.它的要求和主张是进步的:《独立宣言》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殖民压迫的要求,包含着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具有进步的性质。

B.它的作用是重大的:它的发表,标志着北美殖民地脱离了英国,美利坚合众国诞生了。后来,美国规定每年的7月4日为国庆日。

教师:在美国首都的华盛顿纪念塔内有一块中国清政府赠送的石碑,上题“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请你根据自己所知,说说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A.他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担任大陆军总司令,采取灵活的战术,克服困难,英勇作战,终于取得胜利,赢得人民爱戴。

B.他拒绝称王、拒绝一切虚夸的称号和赞誉之词,亲自主持制订了美国1787年宪法,然后被选举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后来,他严格遵守宪法的规定,坚决不参加第三次总统竞选,为后人树立了言行一致、维护民主的好榜样。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让学生独立思考回答,然后教师归纳:

A.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美国独立;

B.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的作用。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从双方的作战目的和战争的全过程来分析,它是一次“得道多助”的民族解放战争;再从战争的表现形式来看,它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而且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初步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第二篇:第19课_美国南北战争_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等主要基本史实,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片、史料等信息材料,提高学生对信息材料的处理能力;列举美国南北双方经济制度的矛盾表现,认识废除奴隶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制度最终是要被推下历史舞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南北战争的起因以及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教学难点】南北战争的起因以及战争的性质。

3. 教学用具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收集与南北战争有关的资料(文字、故事和图片资料) 【教学用具】电脑及多媒体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转折性的战役、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指名回答后归纳:1775年4月,来克星顿的枪声。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2.美国独立战争有什么意义?

指名回答后归纳: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3.时隔八十多年,美国历史上又爆发了一场战争,你知道是哪一场战争吗?这场战争与独立战争有什么异同呢?(教师板书课题)

二、善解疑问,讲授新课 本课主要的知识要点: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美国的南北战争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直接原因 (2)正式爆发 (3)初期状况 (4)战争的转折点 (5)结果

(6)战争的性质、意义 (多媒体展示本课内容要点)

1、美国领土的扩张

根据《美国领土扩张示意图》,了解美国领土扩张的概况。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1)美国领土的扩张

①方式:购买、抢占、吞并等方式。

②领土范围: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大国。 (2)西进运动

①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②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师点拨后归纳:

①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讨论:为什么林肯当选为总统成了内战的导火线?

教师指导:林肯代表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限制并逐步废除奴隶制,林肯当选总统使南方奴隶主预感到废除奴隶制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以此为借口挑起内战。

●林肯对待奴隶制的态度:林肯同情黑人奴隶,反对奴隶制度,但担心如果处理不当,会激化南北矛盾,造成国家分裂。所以他不主张立即废除奴隶制,而是逐步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2)战争的正式爆发【播放小视频】

教师讲解: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状况

学生看课本,指名说明: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原因是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准备不足,缺乏优秀将领,接连失败。 (4)战争的转折点

教师讲解:1862年,相继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赢得了民心、增强了实力。 (5)战争的结果【播放小视频】

教师讲解: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成为扭转局势的关键战役。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美国南北战争北方获胜的原因有哪些?

①北方实力远远超过南方。

②林肯政府的正确领导。 ③广大士兵的英勇作战和广大人民群众和黑奴的支持。 ④北方进行的是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性的战争。

教师提问:林肯因为坚决维护了联邦的统一直至最后牺牲而备受国民尊敬,那么林肯还有哪些高尚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①出身贫寒,但志向高远。②关心百姓疾苦,对黑人奴隶制度深感不满。③意志坚强,百折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④热受祖国,努力维护国家统一,直至为国献身。 (6)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回答:

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注意】美国南北战争并没有彻底消灭种族歧视,尽管黑人在法律上被承认为美国公民,但实际上仍受白人的歧视和压迫。种族歧视问题一直延续到现在。

三、理清次序,归纳小结

1、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①方式:购买、抢占、吞并等方式。

②领土范围: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大国。 (2)西进运动

①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②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2)战争的正式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状况: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原因是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4)战争的转折点:1862年,相继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战争的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6)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四、课堂延伸,学以致用

1.动脑筋:你能看懂广告的内容吗?请说一说。

(指名回答)英语广告的主要内容是:出售94名原产地的健康黑奴, 其中有39名成年男子,15名男孩,24名妇女和16名女孩。 2.想一想,为什么说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学生讨论后归纳:北方资产阶级为了发展生产,需要大批的劳动力,但南部奴隶制的存在,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种植园主种植棉花,利润丰厚,但必须使用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所以战争的起因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3.比较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比较异同点) 4.如何评价林肯?

教师指导后归纳: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废除黑人奴隶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促进了美国历史的发展,成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

5.思考:为什么说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教师指导后归纳:18世纪的美国独立战争使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因而称之为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北方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的又一大障碍,因而称之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五、自主探究,课后拓展

通过对这场战争的学习,对我们认识现实问题有什么启示呢?美国用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中国的总理访美时说:“中国有权像南北战争一样,用武力对付台独势力。”你怎么理解? 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导归纳: 1.对台湾方面:不要轻易否定“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更不要有独立的企图。拒绝“和平统一”,结果只会是战争。要想避免战争,“一国两制”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安排。

2.对中国大陆方面:“和平统一”的主张不能轻易放弃。但是,对于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必须始终高度警惕。如果台湾胆敢宣布独立,就要有武力平叛的决心。中国人民(大陆、台湾、海外)的支持是战胜一切困难的保证。 3.对美国的劝告: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美国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要低估中国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信心和决心。美国自己不允许领土分裂,也就没有理由分裂他国的领土。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同学们,学完本课后,我们的心情都是沉痛的,美国固然统一了,但战争的硝烟依然在世界上弥漫,我们要呼吁爱好和平的人们都行动起来,为世界的和平和安宁作出应有的贡献,让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变得更祥和、美丽。同学们,为和平而战吧! 2.布置作业:

(1)完成《知识与能力训练》第18课作业。

(2)如果林肯没有就任美国总统,美国南北战争会不会爆发?为什么? (3)课外阅读《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等法律条文及收集林肯总统资料。

【附件】板书设计

1、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领土的扩张

①方式:购买、抢占、吞并等方式。

②领土范围: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的大国。 (2)西进运动

①西进运动是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②西进运动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美国南北战争 (1)战争爆发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矛盾的焦点是奴隶制的废存问题。

②直接原因(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国总统

(2)战争的正式爆发: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3)战争初期状况:战争初期,北方失利,原因是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4)战争的转折点:1862年,相继颁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5)战争的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的统一最终得到维护。

(6)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意义 ①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B.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篇:2013年最新初中语文教学精品课件: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练测(人教新课标八下)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练测

【学习目标】 1.字词的储备。

2.体会学习文中运用的多种表达方式。

3.通过学习本文,树立忧患意识,培养热爱自然的精神。 【基础知识精讲】

一、背景材料

有关本文的几个名词解释 1.塔里木河

“塔里木”维吾尔语意为“田地”“种田”。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源有三:阿克苏河源出天山,叶尔羌河及和田河源出喀喇昆仑山,在阿瓦提县肖夹克附近汇合后称塔里木河,东流到铁干里克(尉犁县东南)为中游,下游折向东南注入台特马湖。从叶尔羌河源算起,全长2137公里(肖夹克以下长约1100公里),流域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河水靠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中下游河水渗漏蒸发,且由于灌溉,水量愈往下游愈小。下游河道迁徙无定,过去曾多次同孔雀河合流入罗布泊。1952年在尉犁县筑坝,同孔雀河分离,河水复经铁干里克故道流向台特马湖(现已干涸)。上、中游建有小海子、上游等水库。1971年建有塔里木拦河闸。 2.胡杨

杨柳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叶形多变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的叶全缘或疏生锯齿;卵形、扁卵形、肾形的叶具缺刻或全缘,无毛,带灰色或淡绿色。分布于中国新疆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河套地区,多生于水源附近。耐盐碱,生长较快。木材供建筑、板料、家具及造纸等用,树干、枝、叶可提胡杨碱,为西北河流两岸或水位较高地方的重要造林树种。 3.荒漠

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植被稀疏的地理景观。气温变化急剧,特别是地面温度变化导致物理风化作用强烈,风力作用活跃。地表水极端贫乏,多盐碱土。只能生长根深叶小或无叶的旱生或盐生植物。动物具有穴居、夏眠、善疾走等特性。分布于大陆内部或低纬度大陆两岸。按地表组成物质,分岩漠、砾漠、沙漠、泥漠等,以沙漠分布最广,次为砾漠(又称戈壁)。在高山上部和高纬度亚极地带,因低温引起的生理干旱而形成的植被贫乏地区,为荒漠的特殊类型,称寒漠。高山和极地冰雪地带则称为冰漠。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二、字词储备

1.给加粗的字注音。

栖息(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张骞(

)

掘堤(

)

庇护(

)

罗布泊(

)

远眺(

)

2.请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汉字。

威xié(

)

崩tā(

)

luǒ露(

)

萧sè(

)

无nài(

)

清水yínɡ yínɡ(

) (

)

cānɡ海桑田(

) hún然一体(

)

3.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浑然一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沧海桑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吞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剖析 1.重点精讲

结合《辞海》中关于罗布泊的解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路。

关于罗布泊,《辞海》上是这样说的:

蒙古语称罗布诺尔,意为“汇入多水之湖”。古称蒲海、盐泽、洛普池、泑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东部、若羌县东北部。孔雀河从北面注入。呈葫芦形,面积3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渐枯浅和干涸。沿岸盐泽广布。

这一资料有助于我们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标题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说,罗布泊本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这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这篇报告文学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罗布泊今非昔比,令人痛惜,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遗憾。全文的思路大体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历史上的美丽景象;然后着重说明罗布泊消亡的缘故,又具体展现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然后推而广之,说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颓势,篇末发出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吁。

要比较具体地把握课文内容,可以做一份内容提要,就下面几个问题画出要点。 ——今日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沙漠”“神秘”。 ——过去罗布泊是怎样一个地方?关键词是“绿洲”“仙湖”。

——罗布泊为什么消亡?关键词是“改道”“四盲”。 ——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关键词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满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环境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剧而痛惜。 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是课文的基本理念。课文又涉及西部大开发战略问题,用历史的教训,说明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 2.写法精讲

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慑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灵的力量。

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这里昔日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声明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在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将罗布泊拟人化:“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这样的抒情让人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己。

3.难点精讲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文学兼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新闻的特点要求真实,文学的特点则要求艺术加工,讲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查阅资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叙述事实、列举资料都真实可靠。但是报告文学不同于调查研究报告,是富有文学性的。即使引用史书,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绘,让人回到遥远的过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形象地描写了今日罗布泊,特别是对枯死的胡杨林的描绘,对罗布泊荒漠的描绘,运用拟人、比喻等手法,写得形象鲜明,情境凸现,包含痛惜之情。 【学习方法指导】

本文的体裁是报告文学,要注意作者怎样用文学的形式表达科学的内容,在学习中通读课文后要注意整体感知,可以思考以下问题:(1)罗布泊过去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作者采用这种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2)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来说明罗布泊消逝的原因的?整体感知之后要重点研读罗布泊消逝的原因部分,从而使自己增强忧患意识,培养自身热爱自然的精神。文章的结尾部分,提到月牙泉、青海湖的用意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来拯救我们的湖泊?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和关注。 【知识拓展】

生态环境常识 1.生态环境

影响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合。由许多生态因子综合而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生物因子有植物、动物、微生物;非生物因子有光、温度、水分、大气、土壤和无机盐类等。在自然界,各种因子不是孤立地对人类与生物发生作用,而往往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综合起着作用。 2.环境资源

指作为资源综合的环境整体。各种自然资源包括水、空气、土地、动植物、矿产等和它们组合的各种状态,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资基础。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环境资源遭受日益严重的破坏,例如水资源短缺和污染,臭氧层破坏、土壤沙漠化、森林面积锐减、部分珍惜物种和矿物濒临枯竭等,都会给人类的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带来相应的影响。因此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时,必须遵循持续、协调发展的方针。 3.生态因素

亦称“生态因子”。影响生物的性态和分布的环境条件。可分为:(1)气候条件,光、热、降水和大气等因子;(2)土壤条件,土壤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特性,如质地、酸碱度、土壤、水和营养元素等;(3)生物条件,地面和土壤中的动植物和微生物;(4)地理条件,地理位置、地势高低、地形起伏、地质历史条件等;(5)人为条件,开垦、采伐、引种、栽培等。地理条件与人为条件,常通过引起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变化,对生物发生影响。(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 【问题点拨】

一、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试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并归纳一下变化的原因。

本题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问题的三个方面,提示了整体把握的入手处,启示学生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先要把课文内容分析为几个基本的方面,然后分别提要。

罗布泊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罗布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

变化的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二、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引用数据,找出几个这样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各自的作用。

本题抓住课文表达方式的特点,作了适当提示,让学生揣摩富有表达效果的句子。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又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又如“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强烈呼声,表达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振聋发聩。

引用数据的句子更多,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本题与第一题可谓同工而异曲,第一题要求用概括的语言扼要说明,本题则要求具体诉说罗布泊百年沧桑,是描述的训练,又是口语的训练,又是想象的训练。

[示例]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罗布泊湖畔,那时候,罗布泊碧波万顷,我跟小伙伴常常撑小船在湖面上转悠呢。我们看野鸭在水面嬉耍,我们听小鸟在空中歌唱,啊,那时候,阳光那么明媚,天空多么美丽,湖面多么广阔!听老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多么可怕,那还远着呢,我们这里可是神仙住的地方。一排排胡杨林,像绿色的长城,遍地绿草,牛马成群,夏熟时节,田野里翻滚着金黄的麦浪,家家过得挺殷实,新疆是个好地方,咱罗布泊也是个好地方。

可是好景不长,我25岁那年,就是1925年吧,国民党政府不知为什么,偏要将塔里木河改道,让河水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那年头,我年轻力壮,也被拉去当河工,又打坝,又开河。塔里木河改道了,我们庄上断了水,风沙飞扬,田没法种了,日子没法过了,只得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家园。新疆解放了,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听说我老家那一带又好了一阵。你问我如今罗布泊为什么消失得无影无踪,哎,那会儿人傻呀,根本不知道什么生态不生态,建设边疆,热情是挺高的,队伍浩浩荡荡开来,地质队又发现了塔里木河流域地下许多矿藏,开垦农田,开矿办厂,好不热闹,耕地要水,开矿要水,这里修水库,那里修引水渠,河水哗哗流淌,流向农田,流向矿山,真有欣欣向荣的气象。可想不到,塔里木河下游遭了殃,罗布泊水域一天天缩小,最后完全枯干了。前不久,我给考察队当向导,到过小时候住的地方,那里连棵草也不见,连只鸟也不见,更不要说胡杨林了,望着成片倒塌的胡杨林,我心疼啊,那胡杨树我也亲手栽过,祖祖辈辈的汗水白流了!望着茫茫沙漠。我心疼啊,我蹲下去抓了把黄沙,对考察队员说,你们想象不到吧,80年前,这里曾是我童年的乐园啊。

四、课文最后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濒临干涸两个例子,说明悲剧仍在继续。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试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本题沿着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让学生关注生态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生态问题是一个大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实地考察,提出问题,研究对策。 【同步达纲练习】

(1)为下列句中加粗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加粗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 庇护(遮蔽) D.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3)下列句中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6)找出本文直抒胸臆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参考答案

(1)①tiào ②漾 ③bì ④噬 (2)D (3)A (4)④②③① (5)B (6)“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第四篇:《美国的诞生》教案

第四单元

步入近代 12课: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2、讲述华盛顿的主要活动。

3、认识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独立宣言》的颁布。 教学难点:1787年宪法。 教具: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

展示:《自由女神碑底诗作》

欢迎你,

那些疲乏了的和贫困的,

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那熙熙攘攘的被遗弃了的,

可怜的人们。

把这些无家可归的

饱受颠沛的人们

一起交给我。

我高举起自由的灯火! 思考:

你知道自由女神像的来历吗?自由女神左手握着的是什么? 教师:自由女神像已成为美国的象征,她表达了历经艰难的美利坚民族对于自由的热爱。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过程,就是美利坚民族获得自己的过程。

二、教师引导,自学探究:

第一板块:渴望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的第

一、二自然段,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长大的孩子) 师生对话: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建立是从何时开始的? 学生:17世纪初。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居民是由哪些人构成的? 学生: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土生白人。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呈现怎样的地域特色? 学生: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中部粮食产地,远销欧洲;南部种植园盛行,烟草、棉花,远销欧洲。 教师: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的性质是什么?

学生:是资本主义经济。

教师: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已经形成。(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形成条件:共同语言、共同市场、共同区域、共同习惯)

2、英国殖民者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人民反抗情绪高涨。 (很暴力的家长) 展示:

讲述:波士顿倾茶事件

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北美倾销茶叶,价格是走私入境茶叶的一半,但北美人民认为自由比喝便宜茶叶更重要,他们将停泊在波士顿港口的3艘英国茶船上价值15000英镑的茶叶全部倒入海中,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第二板块:争取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制作美国独立战争大事年表。

1、独立战争的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第一枪) 展示:波士顿民兵图片

讲述:一分钟人的故事

英军得知在距波士顿不远的康科德镇有一个民兵的秘密军火仓库,连夜率领800名英军前去摧毁。4月19日凌晨,来到离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庄来克星顿。村外的草地上站着70多个村民,正握着长枪严阵以待。他们是“一分钟人”,因为他们的行动特点迅速,只要一听到警报,在一分钟内就能集合起来,立即投入战斗。民兵死伤10多人,英军只有1人受伤。英军到康科德后,街上空无一人,遭到民兵的埋伏,英军死伤273人,民兵损失95人。 展示:

简陋的拱桥边下河水流淌,

旗帜迎着四月的微风飘扬,

从戎征战的农夫,

在此打响了声震全球的一枪。

——《康科德之歌》

2、组建军队:大陆会议组建军队,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学生讲述:华盛顿的故事

3、美国独立: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 展示:

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建立起来被管辖者同意的政府。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标,人民就有权利去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一个新的政府。……当滥用职权和巧取豪夺的行为连绵不断、层出不穷,证明政府追求的目标是企图把人民置于专

制主义统治之下时,人民就有权利,也有义务推翻这样的政府,并为他们未来的安全建立新的保障。这就是我们这些殖民地的人民一向忍受的苦难,以及现在不得不起来改变原先政治制度的原因。……

——《独立宣言》

讨论:谈谈你的感受。

教师:《独立宣言》定于1776年7月8日公开发表,7月的费城虽酷热难耐,但当费城人民接获这消息时,都以极其喜悦的心情传播这项消息,不少人纷纷涌上街头载歌载舞,教堂更以彻夜不停的钟声,欢庆自由的来临。

学生总结:《独立宣言》的重要知识点。

(1)机构:大陆会议

(2)内容:痛斥英国国王队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3)意义: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了。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教师:从此以后,美国得到了哪些国家的援助? 学生:法国等国家开始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 教师:自由女神像就是在1886年由法国赠送的。

5、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第三板块:捍卫自由——美国1787年宪法

教师:1787年宪法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内容: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

教师: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

由。美国宪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当国会或者州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与美国宪法有所冲突的话,这些法律将被宣布无效。美国国会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一旦获得通过,将被视为美国宪法的一部分。

三、 课堂小结,提炼升华:

第四板块:自由的火炬——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师生对话: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对于美国来说,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什么? 学生: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教师:独立以后的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学生:通过三权分立和联邦制,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教师: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选举出了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这样的一种政治体制,在世界其他国家有没有?

学生:没有。当时世界其他国家基本上是君主集权制国家。英国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仍保留了君主。

教师:美国开创的这种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为世界历史的民主政治开创了一个先河。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示: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选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美国首都华盛顿纪念塔内中国人赠送的石碑

教师: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那么,独立后的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会怎样呢?

学生:美国的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美国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极大地鼓舞了美洲其他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尤其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同时,美国高举的自由的火炬,不仅照耀了美洲大地,也深深影响到了欧洲,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从此以后,“为了自由”就成为一句最响亮的口号,照亮了每一颗热爱自由的心灵。 课堂小结:

略 板书设计:

美国的诞生

一、渴望自由: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争取自由:独立战争的经过

三、捍卫自由:1787年宪法

四、自由的火炬: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

本课分成四个板块进行。渴望自由,讲述的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渴望自由: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争取自由,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捍卫自由,是1787年宪法的颁布及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自由的火炬,是对本课的总结,是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四个环节的设立让学生感觉到本课线索明晰、一目了然,学生不仅对美国独立战争知识点的记忆较好,而且能够认识到美国对于自由的追求和捍卫,对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第五篇: 《美国的诞生》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英属北美的社会经济状况,认识美国建立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2、了解美国建立中的重大事件,认识其建立过程,理解其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归纳美国建立历史背景中的若干因素,掌握分析历史背景和历史事件发生必然性的关系;

2、归纳美国建立的大事件,以及战争过程中国家间的复杂关系,掌握归纳和综合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的正义战争,正义之战必胜。

2、北美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以弱胜强,终于赢得胜利,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教材分析

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英属殖民地人民在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领导下进行的一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从性质上说,它既是资产阶级革命,也是民族解放战争。它是在北美经济已有相当发展,具备了建立独立国家条件而又遭英国沉重殖民压迫的形势下爆发的。来克星顿的战斗打响了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标志着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约克镇英军投降,结束了英美间六年多的战争。1783年英国不得不签订和约,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在独立后,1787年制订了宪法,成立了联邦政府。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独立战争的胜利,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对欧美的革命也有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独立战争的起因

教学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独立战争的双重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方法 以引导启发为主,兼以比较、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出示幻灯片:美国国旗

提问:这是哪国国旗?

有谁知道国旗上红白宽条和星星代表什么含义吗?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讲述。并出示幻灯片:美国成立时的国旗,使学生在感官上加以比较。

当今美国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200多年前,它却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建立起来的?是如何摆脱英国的殖民枷锁而独立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 美国独立战争(板书)

美洲的最早居民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新航路发现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到美洲开拓殖民地。从1607年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地区,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这个时候,在英属13块殖民地上生活着什么人呢?(欧洲移民,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荷兰人等+黑人+印第安人)

这些人为什么能联合起来对付英国,发动了这次美国独立战争呢?

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板书)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并出示幻灯片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经济矛盾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对北美实行民族压迫 民族矛盾

出示幻灯片:北美经济发展形势图。讲解北美经济发展,形成三种经济形态,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而英国却希望北美永远成为它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这样双方在经济矛盾上,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出示幻灯片: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提示学生一个民族形成必需具备的四个要素,讲解北美大陆逐步具备了这四个条件,美利坚民族形成,英国的殖民政策变为民族压迫。这样双方在民族矛盾上,也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两个不可调和的矛盾,使战争的发生成为了必然。

1773年,一批波士顿的青年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线(板书)

让学生简单介绍波士顿倾茶事件的过程

1774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代表,召开了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国的办法,并成立了民兵武装,战争一触即发。

出示幻灯片:经过:爆发、建军、建国、转折、胜利、结束(板书)

指导学生看书概括出独立战争中的这6件大事。

逐个出示幻灯片并讲解:

1、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出示幻灯片:《来克星顿之战》地图。找出来克星顿的位臵具体战斗经过,找一名学生根据图和课文相关内容小字部分,讲述具体战斗经过,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5月)

会议决定建立大陆军、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

出示幻灯片:华盛顿像。向学生简单介绍华盛顿的生平。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出示幻灯片:《独立宣言》内容节选

指导学生思考讨论:《独立宣言》的发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哪些进步意义?

总结学生回答

出示幻灯片:《英美力量对比表》

提问:这张表格能反映出哪些内容?

美英力量对比美国明显不如英国,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更要看

战争性质。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是艰巨的,但结果是会取得胜利的。北美独立战争是正义的事业,它激励着美国人民坚强不屈、英勇作战。逐渐的扭转了不利地位。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1777年,美军在萨拉托加战役中,采用南北夹攻的战术,击溃英军,迫使英军5000多人投降,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这一事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它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美国人民的士气,增强了争取胜利的信心,而且促使国际形势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发展。法国、荷兰等国站在了美国一边,给美国以军事援助。

5、胜利:英军约克镇投降(1781年)

1781年,在法军舰队的配合下,美军在约克镇迫使英军司令康华利率7000人投降。

6、结束:英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英国见大势已去,1783年不得不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至此结束。

出示幻灯片:结果,1787年宪法和联邦政府成立(板书)

美国独立后,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为1787年美国宪法。根据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出示幻灯片:意义(板书)

指导提问: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有哪些历史意义?(启发学生从性质、影响等方面进行思考)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归纳

1、性质: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2、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欧洲、拉美革命

总结:根据板书概述本课重点

巩固练习:

1、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 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B.《独立宣言》发表.

C. 来克星顿的枪声 .

D.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2、美国诞生于:

A. 1775年 B.1776年

C. 1777年 D.1783年

3、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A.约克镇的胜利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萨拉托加大捷 D.来克星顿的枪声

4、美国独立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A.1775年 ——1783年

B.1773年 ——1789年

C.1775年 ——1787年

D.1776年 ——1787年

5、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 国家,实行 制度。

6、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言正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 ,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请回答:

上述材料摘自什么文件?

这一文件何时发表?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英王被迫解除“一切隶属关系”,是在哪一年? 附

教学反思

一、对于教学设计部分,参照《能力要点标准》,我感觉自己做得比较好得有: 首先基本能够正确理解教材,并能够比较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本文是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的一篇课文,内容相对较多。教师在充分理解把握教材前提下,教学设计力图化繁复为简捷,紧紧扣住题目进行教学,尽量使教学内容层次化、要点化,显然知识条理清晰了,学习掌握难度大大降低,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其次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一节课四十分钟,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学习,我的办法是以引导启发为主,结合研讨的具体问题,兼以比较、讨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形式,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基础上进行适当归纳提高,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和重难点的认识。

最后不足之处在于个人还不能完全实证的分析学生情况,对学生的思想和知识水平估计不足,学生对多媒体中出现的有些教学素料不能识别,影响了整体课堂学习效果。今后在教学设计环节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实际认知水平,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二、对于教学实施环节,结合《能力要点标准》,我认为自己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充分利用教室多媒体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深化了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掌握。

2、教学语言简练、生动,熟练运用板书。

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在使用普通话授课过程时,不时插入一些林州方言和形象生动的比喻,学生感觉既亲切又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高效学习。

3、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我在每次课结束前,抽出几分钟时间通过学生到讲台板书和小组成员互相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效果不理想时抽出专门时间让学生再次理解、背诵,提高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有待提高改进的地方有:

1、由于同时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常常由于班级管理问题占用历史上课时间,导致有时不能合理调控课堂时间和节奏,影响教学进度。

2、对个别后进生课堂表现关注不够,有时甚至想放弃这些学生,以后要这些同学生多谈心多沟通,课堂上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增强其学习信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第21课新文化运动教案下一篇:dj公主工作流程及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