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2022-09-12

作业成本法在衡量企业相关成本时, 相比于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具有极强的优越性, 以“作业”为单位计量企业成本因素能够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成本变动情况, 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合理可靠的财务依据。但是, 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应用当中也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而存在一定的问题, 这些问题应当得到相应的重视并妥善解决, 从而让作业成本法能够更好发挥自身效用, 帮助企业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

一、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观念不够先进

企业的一切行为和活动从根本上来看都是受到管理层的管理理念所支配, 意识形态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甚至一个组织的实际行为。从企业管理者普遍的管理观念来看, 在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意识仍然不够先进, 很多管理者仍然将目光短暂的放在眼前利益的得失上面, 没有看到作业成本法长期会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很多管理者认为作业成本法投入应用还需要配备更多的人力物力, 这种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 从而忽略了未来期间更多的利益流入的可能, 同时还有的管理层认为这种方式只是让成本数据更加精确而已,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没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直接影响了企业先进管理方法的应用。

(二) 工作人员素质不完全匹配

作业成本法相比于传统简单的成本核算方法而言, 流程更多更复杂, 例如对作业模块的拆解、成本动因的核算与分配等等多个环节对于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很多企业的工作人员素质现状来看, 员工能力水平和职业能力水平都是参差不齐的, 很多财务人员和成本核算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学习能力, 对于作业成本法的了解和认知程度不够深, 直接制约了作业成本法在实际工作当中的应用效果和效率水平。同时, 工作人员在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知识理念的更新方面也落后于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三) 硬件系统不够完善

更加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企业的硬件系统配套设施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作业成本法在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方面更加多元化, 计算量也级数增加, 仅以传统的手工记账方式很容易出现纰漏和差错, 因此需要借助更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作为辅助, 来支撑更大量数据的精密、快速计算, 否则尽管成本核算方式再先进, 如果得到的数值是不准确的,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决策制定的支持力度也是很小的, 甚至还会起到负面作用。而很多企业缺乏与作业成本法专业配套的会计信息系统, 导致该成本核算理念的实现受到技术条件的硬性制约。

(四) 外部环境的制约

外部环境的制约主要是来源于我国会计准则方面的制约, 会计准则方面正式认可和规定的缺乏导致作业成本法在实施的时候也会遭遇一些限制。也正是因为这种外部环境的制约, 我国很多企业虽然在实践操作当中已经逐步引入了作业成本法这种更加先进、科学的成本核算方式, 但是在对外报告的时候仍然沿用传统成本方法的报告方式。而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核算法的差别很大, 甚至从根本的成本的定义方面就有所不同, 如果实际采用作业成本法而对外报告采取传统核算法对于企业而言无异于增加了很多人力成本, 因此很多企业也出于这方面的考虑而放弃使用作业成本法。

(五) 作业模块确认存在难度

作业成本法的最关键部分就在于作业的确定, 由于不同的产品制造流程和不同企业的制造工艺方法等因素的影响, 作业的确定并不是完全相同的, 需要因地制宜地确定核算的基础单位, 但是很多企业在确定作业单位时, 容易加入过多的主观判断, 使作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影响最终核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一旦管理层在确认作业时, 由于自身专业能力或是素质水平不足, 导致了作业选择不合理, 就会直接影响到成本核算和分配的结果, 并引发后续一系列不良反应, 如资源配置不合理、财务管理绩效无法提升等等。

二、完善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应对措施

(一) 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

观念是指导个人和组织行为的根本,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 并以之为导向引导具体行为, 因此为了强化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并提升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运营当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首先就应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作业是生产经营过程当中消耗一定的资源并转化为价值来转移到下一个作业环节当中, 并在整个流程结束后形成具有整合价值的最终产品, 因此正确的作业观念要求企业认识到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内涵潜力, 在提升产品价值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 推动企业更高的核心竞争力。

(二) 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企业作业成本法推进的程度和发挥的效果, 因此必须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来取得良好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 企业工作人员, 尤其是财务人员不能再局限于原有狭隘的知识范围体系当中, 而应当提升自己的各方面技能, 如财务知识、计算机技能、金融常识、管理常识等等, 多样化全面型人才才是当今社会最需要的。

(三) 优化硬件配套系统

硬件配套系统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着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在实践当中实现的可能性, 作业成本法在计算方面的复杂化要求企业必须配备更加完善的硬件设施来支撑大量的数据计算。因此企业需要在硬件设施系统方面做更多的投入, 不仅配备计算机和电算化系统, 还要对操作者进行相应的培训, 让硬件设施发挥更高的效益。同时, 硬件系统的投入只是短期利益的损失, 从长期来看对企业发展大有裨益, 企业应避免短视行为。

(四) 完善内外部环境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内外部环境十分重要, 完善的环境能够更好地辅助支持作业成本法效率的提升。首先是外部的会计制度环境的提升, 只有提升了作业成本法在整个会计制度体系当中的地位, 企业才能够更加自觉主动地更新自身的管理观念。其次, 企业内部还要加强内控体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配套提升, 为作业成本法的科学应用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企业还应当加快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 要将战略目标放的更加长远, 不能因为短暂的眼前利益而做出短期行为选择, 影响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企业业务的复杂化, 在企业当中也起到了愈加重要的作用。但是, 想要实现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方面理想化的促进作用仍然很难, 在实际操作当中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因素, 再加上作业成本自身特性的制约, 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核算和管控力度, 影响企业最终的财务管理效益。因此, 针对作业成本法在应用当中存在的管理观念不够先进、工作素质不够匹配、硬件配套不够完善、外部环境存在制约、作业确认存在难度等问题, 应相应的采取树立正确作业观念、提升工作人员素质、优化硬件配套系统、完善内外部环境等措施来不断帮助作业成本法在企业运营当中得到更加有效的运用, 从而更加深度的帮助提升企业财务管控力度。

摘要:作业成本法 (简称ABC) 是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兴起的一种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经济市场发展的深入, 在企业当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化的使用。然而, 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导致作业成本法显现出了一些问题和弊端, 制约着企业成本核算的准确率和效率。本文在这种背景下主要从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两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参考文献

[1] 朱慧.作业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财会学习, 2018 (4) .

[2] 张彦, 丁冉.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内涵及其应用[J].财会月刊, 2015 (7) .

[3] 叶陈刚, 提玉琪.作业成本法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 2015 (9) .

[4] 王超.作业成本法在环境成本中的应用研究——以煤炭企业为例[J].会计之友, 2016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侵权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下一篇:何首乌对增强青少年记忆、抗疲劳作用进行研究的文献再评价